播放地址

丛林中的亚特兰蒂斯

欧美剧英国2014

主演:Sara  Mendes  da  Costa  

导演:Nick  Green  

 剧照

丛林中的亚特兰蒂斯 剧照 NO.1丛林中的亚特兰蒂斯 剧照 NO.2丛林中的亚特兰蒂斯 剧照 NO.3丛林中的亚特兰蒂斯 剧照 NO.4丛林中的亚特兰蒂斯 剧照 NO.5丛林中的亚特兰蒂斯 剧照 NO.6
更新时间:2023-09-16 10:16

详细剧情

  吴哥窟(高棉文)位于柬埔寨西北部,在暹粒市北5.5公里。原始的名字是Vrah Vishnulok,意思为“毗湿奴的神殿”。中
  国元代古籍《岛夷志略》称之为“桑香佛舍”。它是吴哥古迹中,保存得最完好的的庙宇,以建筑宏伟与浮雕细致闻名于
  世,是世界上最大的庙宇,也是一座巨大的水上都市。
  十二世纪的吴哥王朝国王苏利耶跋摩二世希望在平地兴建一座规模宏伟的石窟庙山,作为吴哥王朝的太庙。因此举全国
  之力,花了大约30年建造。吴哥窟建成于12世纪前半。吴哥窟绝非供大群信徒朝拜的西式的教堂或东方寺院,而是一座
  宏伟的太庙,供奉化身为印度教之神的国王。吴哥窟结合了高棉历代庙宇建筑的两个基本的元素:立体庙山的多层方坛
  和平地庙宇的回廊。吴哥窟的庙山由三层长方形有回廊环绕的平台组成,层层高迭,形如金字塔,象征印度神话中位于
  世界中心的须弥山。庙山顶部矗立著按五点梅花式排列的五座宝塔,象征须弥山的五座山峰。三道回廊象征须弥山所在
  地的土、水、风;庙山周边环绕一道护城河,象征环绕须弥山的咸海。多年从事吴哥窟维修工作的法国远东学院古迹维
  修专家莫里斯·格莱斯认为“吴哥窟是吴哥古迹中以造型之雄伟、布局之平衡、比例之协调、线条之优美,威风赫赫,
  可比美世界上任何最杰出的建筑成就,而毫不逊色。”。
  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吴哥古迹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世界各地来吴哥窟观光的游客一持续增加,从1993年不到一
  万人次,迄至2007年已达二百万人次,吴哥窟已成为旅游胜地。一百多年来,世界各国投入大量资金在吴哥窟的维护工
  程上,以保护这份世界文化遗产。吴哥窟的造型,从1863年开始就已经成为柬埔寨国家的标志,展现在柬埔寨国旗上。
  本纪录片将跟随一支考古学专家队伍进入柬埔寨;在那里他们将运用最新的激光扫描技术来发掘环绕着吴哥窟和中古世
  界最伟大的大都市周围的秘密。

 长篇影评

 1 ) 英文版内容概述

视频基本是想到哪里就说到哪里。与《远方的家 一带一路》102丛林中的吴哥窟、103微笑的吴哥、104生活在洞里萨湖畔 中的内容可以对应上,去柬埔寨前应该好好看此纪录片。

LIDAR扫描地面去除植被重建吴哥窟全部建筑结构;探寻高棉王朝起源;Kulen Hills由于是赤柬最后据点之一而难以深挖 但LIDAR可以扫 显示出一个大都会;前人伟绩仍灌溉着千年后的农业;洞里萨湖的涨落与周边人民的生活;建水库引水灌溉粮食是帝国的基石;利用庙宇收税;"ashramas"是修道院+税务局+学校;高棉王朝如何开疆扩土;远去现泰国取盐矿;苏耶跋摩二世武装夺权 红土建吴哥窟 护城河压城;即使有LIDAR也仍有诸多未解之谜。

吴哥窟北面的吴哥通王城(Angkor Thom)及其中心巴戎寺(Bayon);巴戎寺的浮雕包括生活与战争;苏耶跋摩七世令印度教转佛教;圣剑寺曾内覆金,建造难度大令人不解;去采石场寻找巴戎寺的石头,在老农带领下穿过雷区,石块竹筏水运;吴哥曾扩展到很远达女王宫等;家家户户池塘洗澡降温;大量资源人力用于维持庙宇、神社;水库干涸导致王朝衰落,老树年轮提示30余年干旱紧接洪水,水网崩溃,移居暹粒,吴哥覆灭。

 2 ) 第2集的一点笔记

巴戎庙

在十二世纪末阇耶跋摩七世在苏耶跋摩一世的基础上重建了巴戎庙。

阇耶跋摩七世建造的寺庙数量,等于之前寺庙数量的总和。

巴戎庙上的微笑面容,即是阇耶跋摩七世本人的肖像,肖像的风格源于佛教。他俯视着自己的帝国,而今他所俯视的只有丛林。

巴戎庙的墙壁上除了宗教浮雕,还有反映日常生活,寺庙建造和战争的图画。那是个承平兴盛的时代,也是以暴力战争获取霸权的时代。

阇耶跋摩七世还发动了一场宗教变革,使当时的信仰从印度教变为大乘佛教。他以宗教改革残杀之前的印度教精英,消灭了之前控制印度教系统的庞大家族,他们从历史上消失了。

圣剑寺——最大寺庙

阇耶跋摩七世兴建的最大的寺庙,它建于1191年,坐落于阇耶跋摩七世取得胜利的一个重要战场上。

与许多其他寺庙一样,圣剑寺是高棉的行政和金融中心,同时也是修道院和学习场所。统治者在这里向稻农征税,并直接上交国王。

60吨黄金曾被用于覆盖神龛的墙壁。而今数个世纪以来,寺庙被丛林所吞噬,树木的根部将石头扭转压碎。

女王宫——城市规模扩大的证据

13世纪,吴哥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市中心与郊区相隔甚远。

12世纪,周达观记述了人们依水而居的生活。雷达测绘显示城市中心散布4500个水塘。

塔普伦寺——中等大小寺庙

石碑记录有12640人为寺庙工作,这需要6.6万名稻农为他们种植粮食。

阇耶跋摩七世利用帝国的资源兴建寺庙,而这些寺庙反过来要消耗更多资源,这对吴哥的经济造成了压力。

小摩加拉坨寺——1295年兴建完成,吴哥最后一座寺庙。

1218年阇耶跋摩七世去世,结束了40多年的统治,吴哥的黄金时代也随之结束。

观察越南境内古树的树心可以发现,14世纪左右气候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旱涝交伐。花粉种子揭示了年久失修的水坝遭到了毁灭性打击,水库变成了沼泽和旱地。自然帮助高棉王国走向兴盛,但这段平稳的气候阶段结束了,基于这个基础上建立的水利系统,导致吴哥兴盛,最终也导致了吴哥生态系统的脆弱,并加快了吴哥的灭亡。当没有进行人为干预时,水流是蜿蜒流动的,但水利系统中的运河使得河流笔直流淌,当洪涝发生时,水流因为笔直流淌流速更快,对河床和堤坝的侵蚀也更严重,洪水还携带泥沙堵塞了下游河道。

吴哥不再宜人居住,最终高棉文明向东南海岸迁徙,吴哥则成为了丛林的世界。

 短评

运河不能乱修……在不宜居的地方非要修一座城市出来,在大自然面前还是太脆弱了

5分钟前
  • 浅草
  • 还行

阇耶跋摩七世利用帝国的资源兴建寺庙,而这些寺庙反过来要消耗更多资源,这对吴哥的经济造成了压力。高棉文明以水利设施稳定粮食生产,在此基础上,以宗教和庙宇的修建统治人民,使高棉王国走向兴盛。但也是水利系统,在环境发生变化时最终导致了吴哥生态系统的脆弱,并加快了吴哥的灭亡。

9分钟前
  • 人土土
  • 推荐

最喜欢圣剑寺和比粒寺,有机会还要再去一趟吴哥的。

10分钟前
  • Tracy
  • 力荐

看完就想再去

12分钟前
  • Shah ོ
  • 推荐

看吴哥窟,总是会想到安吉丽娜茱莉在古墓丽影里那迷人画面;好想旅游ㄟ( ▔, ▔ )ㄏㄟ( ▔, ▔ )ㄏㄟ( ▔, ▔ )ㄏ

16分钟前
  • Ling.
  • 还行

去吴哥窟之前恶补一下历史知识。

20分钟前
  • Columbium
  • 推荐

考古方法大展示:透過光達、樹木年輪、花粉、當前的建築與水道遺跡等方式,來考據吳哥的滅亡肇因於氣候異常導致水利系統崩解。人造水庫看起來頗驚人。

21分钟前
  • 侯二六
  • 推荐

吴哥窟衰落是因为支离破碎的水网和旱季雨季的持续打击造成的。树的年轮宽的表明当年雨水充足,窄表示有点干旱。厉害了。

23分钟前
  • 胡多芬diudiu
  • 力荐

官方拍出的航拍确实好看,很喜欢他讲高棉王国运用水力的这段,但还有大半篇幅基本就是他那个雷达的广告。

28分钟前
  • 粘粘
  • 还行

去过吴哥窟,当时还不知吴哥王朝的兴亡,也不知这宏伟建筑周边的古老线索,如果有机会,想再看一次。

29分钟前
  • Jacky
  • 力荐

谁会不爱吴哥窟呢

34分钟前
  • Sharon
  • 力荐

非常不错,没有千篇一律的介绍吴哥有哪些景点,而是通过先进的极光扫描技术再现了吴哥城普通民众的生活格局,灰白的寺庙也因此显得更加有人情味,看完又想再去一遍。★★★★

37分钟前
  • yihan1010
  • 推荐

读完《吴哥之美》,再看记录片觉得没必要去柬埔寨旅游了。

42分钟前
  • 愚人
  • 力荐

片子里呈现的吴哥城的盛大和精妙说是神话也不为过。比较系统,粗略地描述了地理地貌、气候环境、建筑文物等方面的图景。是比较科学的部分。对于宗教、历史和艺术,少有涉及。真是迷人的国度啊!慢慢成为一个吴哥文明十级学者熊!

44分钟前
  • 许多熊
  • 力荐

当之无愧的亚特兰蒂斯

48分钟前
  • 脱脂烃酱
  • 力荐

3D激光还原立体的柬埔寨奇观

49分钟前
  • 超人叔叔
  • 推荐

多少人去逛过了吴哥窟,知道的还不如看了这个纪录片的多。

51分钟前
  • fonne
  • 力荐

正在金边候机,晚点让人有闲暇把没看完的纪录片看了的同时,又让人迟了一些落地暹粒,有时真挺神伤的,人越大越多学习了解儿时向往的古迹,就越少了些小时候那种对神秘文化的懵懂与崇拜之情。特别喜欢LIDAR技术对吴哥城的还原,还原再现古迹可能是我最喜欢的探索方式之一,希望能买到一张数字还原吴哥城模型的海报,我一定要把它像Germania地图一样框裱起来收藏

55分钟前
  • 阿奇波尔德
  • 力荐

相比于实地考察,我倒是更愿意看纪录片航拍和复原图…因为现场人实在太多了啊

59分钟前
  • 白驹在空谷
  • 推荐

标准的BBC风格,科学家必须狠帅,说流利的英文,摄影机捕捉他专注工作的神情,有种印第安那琼斯式的酷和性感,damned!

1小时前
  • 傻乐的猫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