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绝恋

剧情片大陆1999

主演:宁静  保罗·克塞  王新军  涂们  李明  

导演:冯小宁

 剧照

黄河绝恋 剧照 NO.1黄河绝恋 剧照 NO.2黄河绝恋 剧照 NO.3黄河绝恋 剧照 NO.4黄河绝恋 剧照 NO.5黄河绝恋 剧照 NO.6黄河绝恋 剧照 NO.13黄河绝恋 剧照 NO.14黄河绝恋 剧照 NO.15黄河绝恋 剧照 NO.16黄河绝恋 剧照 NO.17黄河绝恋 剧照 NO.18黄河绝恋 剧照 NO.19黄河绝恋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05:24

详细剧情

  二战后期,盟军飞行员欧文(Paul Kersey)因飞机被日军军舰击中被迫降落在长城脚下,生命危急之际,他被八路军和当地老百姓救下,不久,战士黑子(王新军)和懂英文的女军医安洁(宁静)奉命护送他前往根据地。
  为渡过黄河,黑子先带欧文和安洁潜回他的家乡,徒生波折险些丧命。通过与安洁的交流,欧文对中国有了更深的了解,他渐渐爱上美丽、聪慧、坚强的安洁。黄河近在眼前,就在他们以为可以顺利渡过时,日军突至对他们进行了疯狂的阻击。

 长篇影评

 1 ) 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黄河绝恋》在中国可称的上是部小制作片,具说只花了300万人民币。然而带来的冲击力却能与好莱屋的大片相比,此片不只是宣扬了民族精神,他也阐释了西方人对中国文化的一中认可。
  面对日军的侵略,中国人民奋起抵抗,在死亡面前选择的是民族尊严,就象安洁的那枚手榴弹随时都会为维护人格尊严而放弃生命,也象黑子的一句话“我们军人的尊严高于一切”是的 在国难当头之季他们都选择了为民族大义而抛头颅撒热血,即使是幼小的孩子也会在紧要关头宁死也不喊救命,而西方的欧文有着完全不同于东方人 的观点,在死亡面前,生存始终是第一位的,没有任何人去阻挡他人 的生存:这就是欧文的生存观念。而但他逐渐的接受中国的观念之后又从心理上给矛了认可,他把生死致之于肚外,冒着生命危险去迎救花花可见中国人的生存理念以深深的植入了他的心里。
   看过电影,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不只是片中的民族精神,还有冯小宁为中国电影做出的贡献是我们每一个未来的电影人应该去学习的,在那么恶劣的环境下能拍出这样的片子,的确让人佩服!!!!

 2 ) 唱歌的宁静真美

看了多遍电影,不想去评价电影的好坏,感动到我,我觉得就是好电影,可能我不太会去思考电影本身是不是能够给人更多思考,我比较喜欢去欣赏电影的画面和传达出来的情感,有没有这样一个能够打动我的点。这部电影里,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宁静含泪歌唱的镜头了,静姐真的好美,眼睛太传情,瞬间把我带入到电影情境中,每每看到这里,都会这样感慨一下,还有她笑起来的时候,那种纯洁和美好,也特别能打动我,好演员就是这样吧!

静姐现在越来越随性了,有时候还挺怀念电影中的她,不过现实也很可爱!

 3 ) 我听见有歌声

我不明白。一定要按专业水平评价这部影片么。
对它的脉络吹毛求疵、对演员选取评头论足。
不能有一种特殊的感觉么?就因为它是中国的电影
是以中国人的视角描写抗日的电影。

当李鸣用陕西那种调子,最后一次唱他的“妹妹”的时候
不觉得那种中国人表达的方式打动内心么?
浑黄的河水汹涌地叫着,与他一起咏颂黄土高原上,生命的最后一刻。

国外的电影,就算再打动人,终究是那种超越一切的,人性的共鸣。
没有骄傲、甚至没有感慨。
但是在这片黄土上、拍摄的中华民族最真实的故事的电影,
不能让我们产生民族上的那种自豪与愉快吗?

批评会带来进步。但轻慢的指责似乎不会成就什么。

个人观点,仅供看看

 4 ) 静姐

虽然这两年静姐好像没有再出来演过什么影视作品了,但是真的感慨一个演员,如果这辈子能有一个代表作,就已经很不错了。对我来说,静姐的经典角色,一个是孝庄秘史里面的大玉儿,另一个就是这个了。小时候看的时候是没啥感觉得,因为好像是看不懂的,后来再大了之后就觉得真的好看。所以静姐是真的流弊的~

 5 ) 近来好多人宣布找到另一半,于是我看了些绝恋片。

99年的片子,还没到千禧年,虽然群演们受粗糙特效的牵制,造成了不自然的倒地姿势,但在没有精致CG效果的年代,这种自然美的片子给我带来了更多精神上的震撼。

小时候是看个热闹,经典画面在懵懂无知时期留下深深的阴影。墙角蜷缩着烧的碳化的尸体,磨台上稀巴烂的婴儿残肢,丧心病狂毒气弹实验,女学生被凌辱时的无助。更多的思考被引导向了仇恨,恐惧。

时至今日,已经成年,再一次回顾这部电影,这部被定义成爱情战争片,若只是安洁和洋鬼子的感情线,可能并没有曾经的这对夫妇演绎的红河谷,更具爱情凄美的感觉。

九十多分钟的电影里,一个在人间一个在阴间的关系并不少,最后,男主与女主的关系也变成这样,而随之发酵的,是阴阳两隔之后,生命的延续之中又发生了许多耐人寻味的故事。

当黑子告诉花花,爸爸是八路,不能听鬼子的话把洋达达送过去,于是,幼小的花花咬破嘴唇没有再哭出一声。

三炮,一个长的像汉奸的男人,和真汉奸打起交道游刃有余,对山头对歌妹子幻想云云的一个男人,在寨主死后,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放火通知安洁他们,最后唱着信天游被鬼子活埋。虽然长的丑,可他真汉子。

安洁中弹后请求欧文把她带到黄河里,也不要把她留给鬼子,快到对岸时,割断绳子淹没在了浑黄的河水中,中弹的那一刻她已经有了必死的决心。这里并不想讨论这样充满bug的剧情中,她跟着活下来会怎么样,这样安排,我只能说,不成就的爱情才让这个片子刻骨铭心。

最后,年过花甲的欧文带着自己孩子回到黄河边,只为当时给安洁的承诺,拍你们的照片,一定会给你们。当照片漂入黄沙之中,整个影片像是完成了一个祭典仪式。

有着粗犷地貌的陕北地区,因为这些故事也变得如晚霞般温柔,全片没有过分渲染爱情,不是泰坦尼克的旷世之爱,却治愈了我的过分矫情,活在此时此刻能看到,真好。

 6 ) 《黄河绝恋》主动的“他者”

“‘黄脸的看客’被感动了,他们可能会在某一时刻效仿‘黑色的忠仆’——这正是以“白色英雄”为主角的电影所希望达到的效果。”

  01

  对《黄河绝恋》,我已经写过一篇影评了,之所以再写,自然是因为“傲娇六公主”前几天突然更改了节目单,重又推出了这部影片。

  不过,“六公主”虽然“傲娇”,但和上次推出《上甘岭》不同,这次可谓“谄美心切”,所以引致物议汹汹。

  这点小心思,大家都看出来了。

  一部电影,可以被拿来“谄”,足见这部电影本身也是有点儿“谄”的。

  当然,我这里无疑苛责冯小宁导演,因为这更多的是一种“时代的印记”——在八十年代以来形成的失败主义氛围中,“谄美”、“谄西方”,在文化精英的圈子里庶几可以算是一种先进文化了。《黄河绝恋》公映后迭获大奖,好评如潮,也证明了这一点。

  02

  这段时间,有许多网友告诉我,这部电影看了以后感觉不舒服、很别扭,但说不出为什么。

  原因其实很简单,那就是尽管这是一部中国人自己拍摄的电影,但中国人自己在影片中却成了没有主体性的“他者”,是被观看、被评述、被阐释的对象。

  因此,任何一个有着最起码自我意识的中国人,看了都会觉得不舒服,但如果你是一个美国人,你就会觉得很舒服了。

  无疑,也会有一些人,觉得能够被美国人凝视是一种荣耀,他们就不会觉得不舒服,反而会感到窃喜。

  类似这样视角的电影还有很多。

  比如张艺谋的《金陵十三钗》,也是美国人在看;陆川的《南京!南京》,则是日本人在看。中国人在这些电影中都是“他者”,中国则是一种“异域的奇观”!

  03

  《黄河绝恋》一开始,就是年逾古稀的前美军飞行员欧文,在万米高空的客机上凝视和沉思,无疑他是故事的讲述者,是具有“自我”和主体性的人。

  故事正是沿着欧文的回忆展开的。接下来的镜头就是年轻的欧文驾驶战斗机飞越中国万里长城,欧文在空中俯瞰中国大地。

而观众第一次看到宁静饰演的安洁,正是通过欧文的眼睛。

昏迷中的欧文缓缓睁开了双眼,由朦胧而清晰地逐渐看到了一位八路军女战士的倩影,她就是安洁。

  显然,冯小宁不想让观众有任何误解——是的,是美国人在看,中国人在这部电影中是被观看的对象。

  有无知者为冯小宁在九十年代就愿意在电影中表现“八路”而感激涕零,但他不明白,此时“八路”已经失去了自我表达的权利,只有美国人的阐释与表达才是有效的,也正因为如此,影片中的“八路”是按照美国价值观和口味被仔细阉割、腌制过的,与真实的八路军已相去甚远。

  04

  也许有人会问:看与被看,“自我”和“他者”,真的有那么重要吗?

  很重要!

从文化和心理的角度来说,看与被看的关系,很容易转化成精神上的统治和被统治关系。

  正如在今日世界,游客总是从发达地区流向不发达地区一样,主体地位、观看的权利、阐释的权利,根据自己的利益和偏好影响“他者”的权利,往往是专属于强者的。

  贫困地区的人民,没有能力出国旅游,所以他们只能“被看”,被描述,只能做“他者”而不能做“自我”。

  05

  从15世纪后期开始,西方挟坚船利炮在亚非拉的广大地区展开了历时近500年的殖民扩张运动,并在这一过程中制造了进步与落后,文明与野蛮的二元对立的殖民主义话语。

  这套话语曾经被当作现代性的真理推广到全世界,八十年代之后,又被中国知识精英全盘接受,只有很少一部分人保持了警惕。

  在这套话语中,美洲和非洲的原住民,即印第安人和黑人,被贬为“野蛮人”,与欧洲的“文明人”形成对照;中国,印度等东方文明古国,也被描述成“落后“的代表。

  “西方”和“东方”以对照的形式存在,西方把自己定义为“进步“的一方,是他们创造了历史,改变了世界,而把东方看作是“落后”、停滞的一方。

  在这套话语中,西方把自己放置在现代化的制高点上,俯瞰处于前现代社会的东方各国光怪陆离的文化风俗。

西方文明把自己看作人类现代文明的主体(观看者),把东方文明客体化、对象化(被看者),西方就在这种居高临下的俯瞰中,收获自己的文明“优胜”所带来的欣快感。

好莱坞有许多电影都是这套话语的形象阐释。好莱坞的西部片,反映到非洲、到中东、到美洲、甚至到外星探险的电影,都是这套路子。

  诸如《夺宝奇兵》、《与狼共舞》、《人猿泰山》乃至《金刚》、《阿凡达》等等,大家略加联想,就不难发现这些故事的共同之处。

《黄河绝恋》的问题,就在于主动地去迎合西方的这套话语。

  作为中国的著名导演,冯小宁没有去争夺观看的权利、阐释的权利,而是把这些权利洗得干干净净放在盘子里,以单膝下跪的方式双手奉送到美国飞行员欧文面前。

  为了防止出现破绽,安洁、黑子、三炮、安寨主、黑子的父亲等等都恰到好处死到了黄河里或黄河岸边,这确保了回忆和阐释的权利专属于欧文。

  06

  欧文果然看到了他想看的东西——

  黑子,八路军的一位班长。勇敢、深沉、英俊,具备一个中国军人所可能具备的全部优秀品格。但影片赋予他的最大“优点”则是,看到美丽的中国女性投入白人的怀抱,却毫不嫉妒,反而顾而乐之,与有荣焉。

  并且,在欧文和安洁深吻的时候,黑子还通情达理地把目光转向别处。

  三炮,这位安寨主的管家,果然和第五代电影中经常出现的中国男性一样,是性无能的。

三炮对女性有强烈的欲望,甚至隔着一道山梁,都能嗅到她们身上的“骚味”,但他的身体完全不支持他的欲望,所以他就彻底变态了,靠把自己打扮得花花绿绿来获得一种无法满足的满足,甚至在被日军活埋的时候,他还哼着淫荡的小曲。

  安寨主和黑子的父亲都太老了。

  结果,在这些人中,只有美军飞行员欧文是唯一身体和心理都健康的完整的古希腊意义上的男性,所以只有他才有资格把最美丽的中国姑娘拥入怀中。

  举凡欧文不想看,或无法理解,或可能会觉得不舒服的事物,如党、民兵、武工队、妇救会、老支书、儿童团,等等,都没有出现。

  冯小宁导演,真是相当贴心。

  07

  当然,西方是不会浪费被他们垄断的观看权、阐释权的,正如我前面说过的那样,他们要充分利用这些权力,根据自己的利益和偏好影响“他者”,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塑造“他者”的价值观。

  什么价值观呢?

  这种价值观就是:凡是对白人忠诚、依恋,愿意为保护白人去死的人,都是崇高、伟大的,反之则是卑劣、渺小的。

  在电影《金刚》中,就连大猩猩金刚也陷入了对白人女性的迷恋而不能自拔,它爱的是如此深沉和义无反顾,以至于为了她愿意和整个美国空军作战。

  1933年,鲁迅先生发表了杂文《电影的教训》,其中有这样一段——

“银幕上现出白色兵们打仗,白色老爷发财,白色小姐结婚,白色英雄探险,令看客佩服,羡慕,恐怖,自己觉得做不到。但当白色英雄探险非洲时,却常有黑色的忠仆来给他开路,服役,拚命,替死,使主子安然的回家;待到他豫备第二次探险时,忠仆不可再得,便又记起了死者,脸色一沉,银幕上就现出一个他记忆上的黑色的面貌。黄脸的看客也大抵在微光中把脸色一沉:他们被感动了。”

“黄脸的看客”被感动了,他们可能会在某一时刻效仿“黑色的忠仆”——这正是以“白色英雄”为主角的电影所希望达到的效果。

  如果我们把这段文字中的“白色英雄”换成“欧文”,把“黑色的忠仆”换成“黑子和安洁”,不也是毫无违和感吗?

  安洁为了救欧文而自沉黄河,又感动了多少人?又有多少女大学生从此把嫁给一个白人视为一种崇高?

只是鲁迅先生看到的,还可以说是白人的话语霸权甚至意淫,但我们所看到的,却是一种主动的投怀送抱,乃至倒贴了。

  08

  西方发明了这套话语,自封进步与文明,把非西方标定为落后与野蛮,目的是为了论证自己统治世界的正当性。

中国文化精英,主动迎合这套话语,为的又是什么呢?

  我深信,总有一天,也许就在不久的将来,这一时期的电影,提起来就会令我们羞愧满面,它标示了一个民族在某一特定时期精神世界瓦解之后所形成的废墟的深度和广度。

  09

  这些年来,我批评了不少电影。

  今天早晨,一位老朋友,著名编剧汪海林提醒我:“郭老师,影片怎么分析都可以,有些是当时的电影观念的问题,但,冯小宁导演是个非常爱国,非常有正义感的导演 ,希望您了解。”

非常感谢汪海林老师的提醒!

  我也愿意借这个机会澄清一个本来应该是不言而喻的立场——

  我对所有的中国电影导演,都心存敬意,我深知拍一部电影很不容易。我的评论,只针对作品,尤其是大家习焉不察的部分,希望能够推动中国电影进步,即便涉及到导演,也是将其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来加以讨论的,至于作为具体个人的导演、编剧或其他电影人,我无意对他们做出任何评论。

 7 ) 忍不住泪流满面,冲动想去黄河看看

总是不敢正视那段被欺凌的近代史,不敢或者不忍看南京大屠杀。我想我是比较脆弱的人,不能理解人类历史上的种种非理性的残忍。

打开电视,CCTV6 刚好在播,被一种干净的气息吸引。其实,我很少看有日本鬼子的片子。因为,从小这样的爱国教育实在太多了。而这个片子,给了我一个新的视角,从一个老外的视角来看那个时代中国人价值观。

老美眼里,生命高于一切。军人的职责是有限的。而在中国军人的价值体系里,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我们强调的是牺牲精神。

任何时候,这种为了信仰的舍弃生命的的壮举总能让我落泪。我忍不住为这些人,心痛,为他们的勇气所感染。只是,现在我所拥有的只是迷失的信仰,和挣扎的自我。

有时候,很鄙视现在的自己,很向往那段红色革命的岁月。只是当生活回归平静,战争远离我们,我们记忆填充着所有模糊的仇恨的感觉,也随着岁月越来越淡化了。无疑,我们是最幸运的幸运儿。

只是,直到今天,我也不想去圆明园那儿静坐片刻,我的心难以平衡。历史不是公平的。历史是不公平的。在那段多灾多难的历史背景下,我们的先辈,他们忍受了多少不该承受的悲情。哎,文明,是多么惨重的代价。

现代人,总想梦回唐朝,大兴土木,正如西安城景观规划。只是,回到空荡荡的城楼,却找不到当年镇守的义士。空悲切啊!

扯的离电影有点远,接着影评来说,这部电影让我感动的泪点是:当普通老百姓面对国乱当头时,即使是世代血债,也能够团结起来,抵御外敌。

怎么让我有个罪恶的想法,如果当初,中国没有被侵略,中国也会自动打开国门,学习来个君主立宪来着。

今天的中国,强调和平。对于深受战乱之苦的民族来说,和平发展,和平崛起的意义非凡。

我不想看,中国可以说不,为什么中国可以说不之类的书,我认为,现在的中国还没有精力去指点江山,鼓捣全球娱乐。今天的中国,刚刚睡醒的雄狮,面对混乱的丛林法则,生存和发展从来没有变的简单。

 8 ) 越绝望,越希望

战争题材的电影看的不是很多,因为比较反感一直在那里宣耀自己形象的共产党。我知道抗战的时候真的有很多很多平民百姓为保卫自己的祖国献出了生命,但是,大爱无言,真正让人深刻铭记的不是反复强调我是一个中国人,我是八路军,强调多了,反而显得矫作且令人产生抗拒。

反而是那些无知的村民,仅仅凭借自己的善良和潜意识里模糊的感知,献身救人的故事更触动人。他们不知道作为一个中国人应该有着怎样的使命和责任。因为他们意识不到自己是作为一个中国人而存在的,他们也许只知道,他们是坏人,无论如何,决不让这群坏人得逞!

整部影片都贯穿着哀伤的小提琴曲渲染气氛。然而,让我印象深刻的却是那片树叶吹出的不成曲也不成调的声音,带着尖利和撕裂。瞬间然让我想起了唢呐。而对于唢呐,我至今还记得音乐老师评价唢呐的一句话:唢呐就是一种大悲大喜的乐器,红白事都有它。表达的是决绝的、极致的情感。

第一次出现吹树叶的情节,是一次休息时,黑子在怀念什么的时候吹的。这个地方我之所以印象深刻,第一,那是夕阳西下,荒原旷野,那一片绿叶让人立刻感觉到了鲜活的生命蓬勃生机。第二,欧文想讨好黑子去夸他的红肚兜,结果无意间勾起了他的伤心往事。影片在这里并没有说是一件什么事,伤心纯属我们根据之后的情节猜测。我们只是看见黑子克制、再克制,才不流出的泪,四周一片静默。留了足够的空间去想象,这是怎样一个令人不愿回首的伤心往事!

《黄河绝恋》,顾名思义这个故事就一定跟黄河有联系。在影片作了大量的铺垫后,终于将要一睹黄河的庐山真面目了。在此之前,并不是直接让我们看到黄河,而是先让我们闻其声如万马奔腾千军咆哮。吊足了胃口,而后欧文在第一眼见到黄河就被她深深地震撼了,发出感慨:我终于知道中国人为什么要把黄河叫做母亲河了!而在那一刻,我也发出了和欧文同样的感叹,作为一个中国人,我至今没有亲身见过黄河这条默默孕育了华夏民族几千年的母亲河。不是不觉得遗憾,但也许就是这些遗憾才支持我们活了下去……

越是绝望、残酷、悲壮的故事,越能给人带来希望,越能激励我们活下去。欧文说的对,战争总会过去的,活下去也是一种胜利。也许真正的勇士不是敢于慷慨赴义,而是忍辱负重的活下来,面对这个残酷的现实,还给他一个大大的微笑,而这个时候,就算是上天都会动容!

欧文还讨论到一个东西方人价值观的问题。他说:生命是最重要的,活下去才是最重要的。而我们却把一些东西看的比生命重要,我们愿意为了这些东西奉献我们的生命。导致这种认知差异的也许是这几千年来我们所受的文化熏陶不一样。孰对孰错且留后人评说。但是我也觉得,天地苍茫辽远,岁月悠悠,时间的长河没有源头亦不知何处是终点,而生命也许连沧海一粟也都不算,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一样永恒的东西去抗衡这同样永恒的时间,让生命即使结束也可以凭借这样永恒的东西大放异彩,得到永生。这就是我们的价值观,这就是为什么历史上总是有一批又一批士人学子前赴后继献身给那些虚无缥缈的信念的原因了。这是我们追求永生的另一种方式。

 短评

1.抛开故事不谈,就电影拍摄制作而言,比起豆瓣和IMDb评分都更高点的《红河谷》,反倒是《黄河绝恋》让我相对满意些。2.1996年保罗·克塞在拍摄《红河谷》期间与合作拍摄的女演员宁静相识,1997年两人步入婚姻殿堂,1998年儿子雷纳出生。(所以《黄河绝恋》中算夫妻俩扮演战乱中相爱的情侣恋人。)2005年爆出两人离婚的消息,2011年宁静才首度承认与保罗·克塞离婚。3.爱奇艺与腾讯视频的在线版本英语对白无中字、汉语对白有英字,西瓜视频倒是在此基础上添加了中文字幕。

10分钟前
  • Panda的影音
  • 推荐

非常喜欢!!!!小时候跟爹妈一起看的,一辈子都忘不了

13分钟前
  • 凹凸曼|㍿
  • 力荐

安琪是个很美丽的名字,宁静手里的手榴弹赋予了它更坚贞的内涵,那段伤痛岁月如同那些美丽的旧相片随着黄河的澎湃而悄然流逝。

18分钟前
  • 秋天的黛西
  • 推荐

记得小时后看到活人被土埋的那一幕还做了好几天噩梦

23分钟前
  • 盔酱兮
  • 推荐

中国的铁达尼号...在我心目中相当有地位,冯小宁导演的三部,红河谷 紫日和 黄河绝恋,我都超喜欢!宁静在壶口瀑布举起双手的那个画面,太美了.镜头的艺术,冯导当年很犀利~~!!

24分钟前
  • ###疼
  • 推荐

小时候觉得那个年代的片子都很烦就没看,心里还是喜欢红河谷多一点。昨天上午CCTV6又在放,认真看了一下,好好看啊。。。。。。虽然战争场面寒碜了点╮(╯_╰)╭我还以为这种应该是小说改编的,结果不是哇。

27分钟前
  • sibir
  • 力荐

宁静跟她帅气的老公~~

29分钟前
  • 薇羅尼卡
  • 推荐

冯小宁拍这种片子最感人 比如前作红河谷 近年来的举起手来那种不适合冯小宁 这部黄河绝恋 很感人 又一次爱国主义教育 永远的抗日!

30分钟前
  • 李小庫
  • 力荐

用商业类型片的叙事技巧来包装“民族记忆”和“革命记忆”。八路军女兵和美国飞虎团男性的爱情故事,在抗日战争的历史场景轰轰烈烈地展开,提供了一种异性感情和异国感情相互重叠的浪漫传奇,另一方面也试图证明中国革命历史和谱写中国革命历史的军人,业已被目睹这一历史流变的外国人所见证和认同。宁静在黄河壶口瀑布边张开双臂的画面,带着一种悲壮的美;三炮唱着信天游被活埋的画面,带着一种无言的悲

32分钟前
  • 莱尼圆
  • 还行

宁静在黄河边敞开双臂的那一幕属实绝美。冯小宁战争三部曲之二,关于黄土地与日本侵略者,不如《红河谷》,男主和宁静在拍这部时已经结婚了,整个剧情就像是“我是你欲盖弥彰的温柔理想”,宿命般的结局,国人定要为了大义而“殉葬”,有意思的是对西方的生命至上和东方尊严至上价值观的探讨,模糊化的台词和语境莫名很难看出冯小宁的个人倾向是死要面子活受罪还是宁死不屈。

33分钟前
  • 茗政.
  • 还行

冯小宁“战争三部曲”之二

35分钟前
  • adele885
  • 力荐

抗战三部曲随便拿一部出来,现在的青年导演恐怕片长小于三个小时都做不下来。

39分钟前
  • 黑狗成
  • 还行

没看完,我娘催我睡觉了。这片你们许多人都感动了,我却觉得超喜感。配乐非常美妙,堪称经典。别的等我明天看完了再评。宁静那时候还挺漂亮,男主角一般,三炮很出彩儿。

44分钟前
  • Irgendwann
  • 还行

宁静张开双手背后是壶口瀑布那里,我也被打动了,虽然知道用意明显,但确实感染人。片子里多处地方不符合逻辑,比如欧文抢了辆卡车那里,为何要把机枪放进车里用手枪射击,为何不直接开车走?

49分钟前
  • 林||我们谈什么都像谈死!
  • 还行

6/10。导演的空间调度非常失败,尤其是高潮没有强调黄河的汹涌、欧文一伙与河岸的距离,快靠岸的情况下安洁的牺牲显得毫无价值,此外迫降的飞机能摧毁岗楼却被悬崖边一截枯木拦住、黑子壮烈地拉响手榴弹后跃起堵机枪,堪称喜剧。用长命锁的道具指代被炸上天的放牛娃、红叶庙宇的和平场景转换为烧杀淫掠的暴行闪回,这些庸常的对比手法远不如狗腿子呼唤山那头的情歌有力量,几次呼唤从猥琐、可怜到烧屋报信被活埋的悲壮形象渐次升华。东方主义的叙事成为一种内在的缺憾,欧文扮演了西方救世主,要求象征东方女性的黄河/安洁被爱和被献身,美国人摘梨、八路军挂钱以及美国人说八路军的肚兜时髦,虽然表现了文化的冲突,但欧文假借投降营救花花平衡了保卫国家和尊重生命的职责冲突后,黑子最终要认同西方的价值观,东方的价值才会发扬,中国才会迎来胜利。

51分钟前
  • 火娃
  • 还行

冯小宁就喜欢弄大场面,可往往除了大场面其他的方面都很流俗,比如此片~~

53分钟前
  • 战国客
  • 还行

宁静在河边儿伸胳膊那个动作我在壶口瀑布玩儿的时候效颦了一下,我说,黄河绝恋,但是某男说,不,黄河大侠。

55分钟前
  • 某四
  • 推荐

格局其实很小,剧情也略显单薄,但朴实无华的情感表达却是真挚且厚重的,无论是宁静在壶口瀑布前的经典pose,还是金鸡百花颁奖礼多年沿用的《夕阳山顶》,都是毫无疑问的经典中的经典。

60分钟前
  • 英国病人
  • 推荐

2020.10.31和老张一起又看了一遍,把曾经标的五星改成了四星,算是童年记忆加持吧【每看必哭

1小时前
  • 毛栗老弟弟
  • 推荐

透过铁达尼里老罗斯的蓝眼睛看到的是催人泪下的萍水相逢之爱,老欧文的蓝眼睛却无声诉说着那个年代特有的别无选择的悲壮。配乐很中国,画面很中国,或许只有通过这样中国的视角,方能最好诠释--我们并不谴责残酷,我们只用生命换来尊严,那最后一句话,是“值得”。

1小时前
  • 理想多钱一斤啊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