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成年的压力变得太大而无法承受时,一个女人就会在她生命中的某个时刻转变成年轻的自己。
开头就致敬了香港电影的全盛时代。还记得耳熟能详的飞虎队嘛?全身装备精良,破窗而入,枪枪致命。韩国缉毒警察刚出现时的狼狈就被瘾君子嘲笑,本来他以为韩国警察出现应该有的画面就跟香港飞虎队似的。结果呢?因为经费问题,怕破窗赔不起,居然搞个高空洗墙工人的装备吊到嫌疑人所在房间的窗口,因为计算错误,隔窗口太远而跳不进去。哈哈哈哈,我都写不下去了,真的,允许我笑三分钟。说真的从我看韩剧以来,编剧就一直千方百计通过各种场合吐槽韩国警察薪水太低,结不起婚,不敢生孩子,没办法养老。这还是警察吗?简直比干广告还辛苦啊。但是这些都是个人问题,现在连办公经费都是问题了。真的随着韩国影片走向世界,韩国警察的待遇问题不知道能不能获得解决。你需要用来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警察,如果基本生活问题都解决不了,你就不要吐槽他们办事能力差。拿多少钱做多少事啊。 接着你继续看就会发现全程都在吐槽韩国警察的贫穷。韩国导演必定是对韩国警察充满同情的。在蹲守办案时,警察们发现蹲守的餐厅要被卖掉,为了保住这个嫌疑人活动地点对面的绝佳位置,老大用养老金盘下了这家店。
还不错的警匪喜剧,被搔到了不少笑点,挑几个不老的梗~
1、【我是伊兰特】
电影开场,前几分钟的捉匪群戏里最好笑的一幕,就是这辆悄咪咪撞上来的伊兰特啦~
还纳闷以目测5公里/h开过来的小车怎么也能撞上,原来真的是故意哒~感觉可以拍个衍生剧情:《我是伊兰特》;
2、【我是绝命毒鸡】
电影中段,被李武培威胁的郑经理准备以“没有中间商赚差价”的方式全国推广冰冰,遂收购了炸鸡五人组的“水原大排骨炸鸡店”搞全国连锁……然鹅,这个画面画风是如此的熟悉,不知道《绝命毒师》的Gus炸鸡叔看到他呕心沥血的分销模式以这种方式在大东亚复制,会不会气地活过来哈哈哈~
3、【我很丑也一点不温柔】
电影后段, 马奉八警官以总店视察身份和马仔们一起打麻将,奈何此群马仔乃是来自大韩民国十分不耻的劣等中华民族的古惑仔,竟然敢用带着东北/台北口音的延边话吐槽我马警官长地磕碜~~~~~汉语说的不咋地,精髓掌握的很通透~嗯~这么磕碜~~内啥~~撸下来~~
4、【当年情之我是沙发】
电影末段,5VS50的大获全胜,青铜通通翻身王者。
《当年情》响起,我学周润发坐沙发,就是个帅……
5、【当年情之我是你爸爸】
电影末段,打不死的班长因为替孔明小朋友挡枪子被抬上救护车,哥哥的《当年情》响起,因为闻了冰冰导致high了、连怎么KO马仔们都不记得的孔明小朋友一把扑过去,狠狠摁着班长挨枪子的胳膊大吼“以后你就是我爸爸,爸爸,叫爸爸~~”哈哈哈
6、【即使是9012年,我依然是盗版】
世事两难全。买了优爱腾的全年会员,也买了可以上映的电影的影票,却依然得看盗版的心情,大概也算是一种笑点。可笑在一边说着对不起,一边坐在沙发上憧憬当年情。
作者:Santaku Dai
2015年,中韩协同制作了一个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故事,该故事的原貌大概是说有一个贩毒集团为了掩人耳目,借由假做物流公司打掩护做毒品交易。
这个故事先后在中国大陆和韩国被翻拍成电影,前者在去年上映后不仅遭遇了票房上的冷遇,其在豆瓣上的评分至今都仍只有4.9分。而后者,在几乎没有一线明星加盟的情况下,上映至今的票房已经打破了韩国电影历史上的最高票房纪录,该片超越历史题材战争片《鸣梁海战》,登顶韩国电影影史票房冠军。
这两部电影就是前两天被大家吵得火热的说韩国抄袭我们的《龙虾刑警》和《极限职业》,所谓“抄袭”一说,现在已经被韩国制作方澄清实则为“一本两拍”,不过是中国这边先拍出来了而已。
我们要关注的,其实并非抄袭与否,而是为何一个相同题材,甚至是出于一个文本的故事,会在上映后遭遇如此两极化的口碑和票房。其实如果单纯从文本层面来讲,这种借由“错位”来达到叙事效果的故事,早就已经不新鲜了。伍迪.艾伦早在将近二十年前就借由《业余小偷》讲述了一个类似的故事,一个小偷准备抢银行,用甜饼店来打掩护,结果没抢到银行,但甜饼店却火了。
那么对于一个“套路化”的类型故事,究竟要怎么讲才能让观众买账?对于类型片而言,其类型的框架及其框架内的元素和主题其实都是相对固定的。聚焦于犯罪电影,必然少不了警察与犯人的二元对立,正与邪的对抗,以及诸如动作场面,追车戏等等固定的元素。
而这一类故事的尾声,如果以警察或侦探为主角,往往会以将犯人抓拿归案或是解决案件找到凶手告终,诸如我们熟悉的福尔摩斯系列,或是香港著名的警匪片。如果以反派为主角,大部分在结尾会以坏人最终横尸街头结束,比如《邦妮与克莱德》,《放逐》等等。
因而,评判类型片的标准,在如今的创作环境中,如果单以完成基本类型片都具备的必要元素的完成度上来说,其实不会有什么大的突破和惊喜。
纵观这两年能够引起话题度的犯罪片,埃德加.赖特执导的《极盗车神》将音乐元素融入其故事和剪辑之中,赋予了犯罪类型以不同的风格样式。而诸如《猎杀风河谷》或是《耐撕侦探》之类的作品,则将关注重点放在了对于传统犯罪类型的“反叛”上,“破案”这一戏剧动作只作为主线承担联系全片的作用,而影片更多讨论的则是关于角色与所处社会,以及其个人面临困境的冲突上,更有趣的作品则是直接打破类型设定的角色,加入很多具有导演个人风格的表达。
那么回到对于《龙虾刑警》和《极限职业》的对比上,后者压倒性的口碑和票房成绩,其原因或许就在于导演对固有类型框架的扩展和有效的将故事本土化上,笔者会就这两个点做具体分析和读解。
对“小人物”的关照
去年的一部《国家破产之日》,让观众直观而深入的了解到了韩国社会所存在的阶级固化问题,资源和市场的垄断使其国民的贫富差距和生活水平都差别极大。反映在电影中,观众可以发现虽然《极限职业》中的五位主人公都是“警察”的身份,但是抛开公职,他们就是普通的百姓。
导演在开场便借由一场五人小队破窗扫毒来完成对于人物的塑造和与观众建立认同和代入感,一般我们在犯罪类型片开场,都会有专案组小队闪亮登场的段落。而本片则不然,诸如队长破窗时因为害怕撞碎玻璃赔钱而不敢撞玻璃,以及其后几人手忙脚乱的去抓犯人,都给人十分真实的观感,他们不过也是普通人。当我们与角色拉近了距离,自然也会担心角色的处境。
而相比之下,《龙虾刑警》的开场王千源饰演的警察一顿耍嘴皮子,接着闯入贼窝后就是一连串升格的打斗,导演只顾动作场面的展示和完成“抓捕”这个戏剧目的,而忽略了对于角色的塑造,这使得该片在开场就已经输韩版一筹。
其次,韩版中导演着重塑造了高班长这个角色,其所承担的恰是大多数韩国民众都能代入的我们所谓的“小人物”。导演为高班长设定了事业和家庭的双重困境,在事业上由于屡次没有成绩,自己的小队面临解散,他本人也面临被调配贬职的压力。在家庭中,由于常年没有得到晋升,与妻子的关系始终很不稳定。妻子虽然嘴上不说,但是看得出由于丈夫的“不求上进”给家庭带来的压力和其本人的不满。在如此的情况下,当高班长开始卖“炸鸡”,并且逐渐沉迷其中时,观众会更有共鸣和理解角色的选择。
而相比之下,国产版几乎完全忽略了对于王千源饰演的警察杜宇飞的人物塑造,导演没有给予这个角色以压力,他只是在办案,这种前提下角色所做的任何选择,于观众而言,自然不会认同。就拿“盘店”这个片中的重要情节点来说,韩版角色作出决定源于上述提到的压力,而中国版则是因为一个巧合有了钱进而就要盘店,在动机层面明显后者弱了很多。
至于两个片子中都很重要的食材,炸鸡和小龙虾,单纯从认可度上来说,二者都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各自国家老百姓最喜欢的美食。炸鸡,一度被称为是拯救了韩国经济的食物,这主要是因为在97年亚洲金融风暴中,很多商家都是靠着卖炸鸡撑过难关的,而且在物价和消费水平都极高的韩国,炸鸡几乎是公认的平民美食。而小龙虾在我们民间的知名度自然是不用说了,想了解小龙虾有多火,去北京著名的簋街溜达一圈就明白了。
在韩版中,因为炸鸡所具有的的历史和文化意义,因而当五位刑警为了“蹲点”而盘下炸鸡店后,阴差阳错的生意火了,作为韩国观众自然是能够理解和认同的,特别是马刑警推出的“排骨味炸鸡”,无论从猎奇还是现实意义上,都噱头十足。同时,高班长在炸鸡生意好了之后,明显愈发沉迷于当鸡店老板,其背后的原因,自然是由于其所面对的事业和家庭的重压。
这很容易使观众产生共情和联想,作为平民美食,卖炸鸡似乎是很不入流的职业,但是实际上恰恰反映了人们为了生存而拼命努力的风貌。虽然为警察,但是却没有办法真正获得自己想要的,这种不得志的生存境遇可以影射到任何职业当中。当高班长自诩为“鸡店大叔”时,他已经站在了普通老百姓的一边。
而在国产版当中,导演显然没有把“小龙虾”当回事儿。作为班长的杜宇飞自始至终都很抽离,甚至在店挣钱的时候充当起了“道德先锋”,对这帮因为卖“平民美食”的同事说出他们掉进钱眼儿里了这句话。当然这也情有可原,“道德说教”一直都是我们电影中常犯的毛病,什么道理一定得盘清楚了才罢休,完全不管角色到底会在特定环境下做出如何的反映。
不把普通人当回事儿,自然赢得不了观众们的尊重和认同。韩版中间段落令人啼笑皆非的卖炸鸡的故事一度给人一种看美食节目的即时感,导演用心去拍摄整个炸鸡店运营的过程,这不仅能够制造一种错位的笑料,同时也能够将影片的主题做以延伸。相比之下,国产版在这方面可谓是全盘皆输,他们不在乎,也没有想过为什么要用龙虾,为什么好吃也就是寥寥带过,一味地去讲一个陈词滥调的套路故事,想不“扑街”都难。
二元对立的正邪冲突
无论是在麦基的《故事》还是悉德.菲尔德的《电影剧本写作基础》中,两位作者都提到了在类型片中设立一个“反派”的重要性,一个绝对压倒性的反面力量,会是推动故事发展的最重要的元素。单纯从类型上来讲,《极限职业》和《龙虾刑警》的差别也是极大的。就拿其反派设置来说,《极限职业》中导演设计的毒枭老板,可以面无表情的拿刀捅手下,甚至会指使下属直接拿刀砍犯错小弟的腿。导演不断地通过一些段落来强化反派的危险性,以此来为主人公们抓捕犯人提高难度,这其实本质上是为了提高观众对于结尾大追捕的期待。
相比而言,《龙虾刑警》在反派的选择上启用了因《笑傲江湖》火遍大江南北的周云鹏,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强影片的笑料,毕竟周云鹏的脱口秀还是很有趣的,但是作为类型片的反派,显然周云鹏是不够气场和威胁性的,无论他再怎么挤眉弄眼,在观众看来,这还是一个脱口秀演员在假装混混。
类型片的拍摄上,对于角色选角是至关重要的,就像提到克林特.伊斯特伍德,我们首先就会想到牛仔,提到任达华,就是黑社会大哥。创作者不能为了所谓的笑料而随意选择角色,因为这势必会产生与其初衷完全不同的效果。
在正派人物的设定上,韩版中的每个角色都或多或少的有自身的缺陷和小问题,而这也是传统类型片要解决的,主人公借由一段旅程或是冒险得到升华和克服自身问题。韩版中的马警官好赌,张警官易怒暴躁,在勋冲动好动,每个角色都有需要克服的自身的问题,他们虽然都不是完美的化身,但是都有自己的道德底线。
有问题和缺陷才是正常的人,神都不一定是完美的,况且导演在片中也没有去抹黑和讽刺这几位警官,最后抓捕时他们各显身手其实已经完成了对他们警官身份的认可,虽然平常吊儿郎当,但是都是撑得起国家公务人员的名号的。
对应着,国产版的问题自然就不用说了,导演把塑造人物的时间都让给了角色间无意义的斗嘴和玩闹,重复的抓捕动作消耗着观众的耐心也在不断将角色和观众之间的距离拉远。
类型中的“本土化”策略
韩版的故事当中,警匪间猫鼠游戏的追捕虽作为影片最重要的情节主线,但是导演有意在片中加入更多具有本国特色的元素和对于社会问题的关注,这使得该片更能引起观众们的共鸣和关注。
比如食客们对于“排骨味炸鸡”的喜爱,这种在“从众”和“猎奇”心理作用下对网红店的追捧不仅是韩国的文化现象,在中国也是如此,东西不一定好吃,但是一定要拍的好看,就像前段时间看到的“老干妈口味的舒芙蕾”,真的能下口么?
再来,片中出现了一个要采访高班长开的炸鸡店的记者。由于记者被高班长拒绝采访,进而选择用曝光抹黑的方式对炸鸡店进行报复,这种对于媒体捕风捉影和跟风炒作的展示,同样是韩国社会现在普遍存在的问题,导演在片中加入的诸如此类的情节都为影片注入了很多时效和话题性。
还有一些片中有趣的彩蛋设计,譬如高班长被称为“僵尸警官”,包括其在最后与反派的缠斗中也有类似于僵尸的动作,这些应该是在致敬和调侃高班长的扮演者柳承龙在Netflix原创剧《王国》中的角色。另外还有片尾在码头响起的《英雄本色》的经典配乐,其无论从场景的选择还是角色状态上都与《英雄本色》颇为相似,作为曾经风靡全韩的港片热,应该没有什么能比在犯罪片里听到《英雄本色》更令人兴奋了。
而国产版在这方面几乎“本土化”为零,一味地去讲那个犯罪故事,只有一个小龙虾企图让观众带入,这自然不会有任何可观的收益。
其实国产片在本土化方面一直存在问题,去年年末上映的《来电狂响》,改编自意大利的电影《完美陌生人》,因偷窥隐私,交换手机引发的话题让本片获得了极大地关注。但是纵观全片的本土化设计,更像是一种混乱的拼凑,无论是外卖小哥,还是婆媳关系,都只是一种“表面”的展示,好似是告诉观众,这个故事是中国的,但是却丝毫不会让人有代入。
类似的案例还有黄磊的《麻烦家族》,原作山田洋次导演的《家族之苦》三部都是笔者的心头爱,黄小厨的改编虽然努力搬演原版的故事,但是僵硬的本土化,诸如北京烤鸭,国贸CBD之类的食物和地名,完全没有融入故事当中,又怎么会让观众感同身受?
尾声
一个一本两拍的“类型故事”,一个通过巧妙地本土化策略和对于类型的继承和发展获得了极高的票房成绩和口碑,另一个则因为一头扑在简单地故事上而全盘皆输。
诸如此类的案例在中国电影近两年的翻拍片中比比皆是,明明有珠玉在前,为何总是无法翻拍的令人满意?或许有一些原因是无法言说的,但是也自然不能全盘推责于那些不可抗为的因素。
创作者对于一部作品的翻拍改编,如果拘泥于原版的照搬,那便是无意义的重复。观众为什么想去影院看一部之前看过的电影,自然是希望从中获得些之前没有感受过的,或许是文化上的某种认同,或许是一种对于本土化的好奇,比起规避红线,不如想想如何去塑造好一个人物,或是融入一些符合我们这个时代的命题,这可能才是对于翻拍片最应该做的。
这部满溢着炸鸡香味的滑稽侦查片《极限职业》拯救了韩国开年的电影市场。
截止当前,1月23日在韩上映的《极限职业》突破1600万观影人次,票房累计超8.15亿人民币,打破了2014年上映的《鸣梁海战》8.04亿人民币的票房记录,问鼎韩影史票房冠军。
《极限职业》
这个票房成绩放在国内似乎没有什么竞争力,而就韩国本土5100多万人口而言,1600万的观影人次相当于5个韩国民众中便有1.5个人观看过《极限职业》,国民度可谓相当高;同时《极限职业》也是典型的以小博大赢家,成本仅95亿韩元(5600万人民币),投资收益比为14.4倍。即便已至三月末,《极限职业》仍牢牢位居韩国票房榜的前十位置。
一帮同侪眼中的废柴警察追捕毒贩的故事,究竟做对了什么俘获人心?更有比较意味的在于,《极限职业》的剧本和去年国产电影《龙虾警察》属“一本两拍”,一样的创意核和人物架构却得来两个截然不同的结果,一个影史冠军,一个籍籍无名。
《极限职业》
话说从头。《极限职业》和《龙虾刑警》的共用剧本来源于2015年中韩故事共同开发项目一源多用文化征集展的获奖剧本《极限职业》,剧本原作者是韩国编剧文忠日。这句话几乎可以解释《龙虾刑警》因何失利,因为打从一开始,这就是一个韩国本土风味强烈的故事。
特别又是喜剧题材,各国喜剧故事的铺陈节奏、演员的表演风格以及导演对喜剧节奏的拿捏均不一样,并且故事发生在写实背景下更对本土元素有着超高的要求,这也是为何过分依赖制景、仿似发生在真空背景下且演员喜剧表演节奏不统一的《龙虾刑警》的弊端。
《龙虾刑警》
而且在本土化上,《极限职业》确实做到了“极致”。
故事围绕业绩超级差的毒品侦查班,偶然获得翻身机会蹲点毒贩。为了执行任务,小组五人盘下了一家炸鸡店潜伏,没想到马刑警制作的口味独特的炸鸡使得店面瞬间蹿升为网红店,做警察薪水入不敷出的窘境和遭遇停职的纠结间,侦查班又将何去何从呢?
《极限职业》 外卖五人组
整个故事的立意已显示出两个有趣的点,一点是警察开店卖炸鸡,身份的错位所形成的笑料是个看点;另一点则是整部电影里散发着对警察职业薪资低、风险高的调侃。把警察这份职业最窘迫的部分拿出来逗乐子,反而为影片最后侦查班以一敌百壮烈地与毒贩搏斗埋下了热血的苗子,欲扬先抑的手法虽老套却十分管用。
《极限职业》
而另一个成功的地方是对韩国本土王牌美食“炸鸡”的推新。相较于《龙虾刑警》中对龙虾这道美食为何诱人近似空白的描述,《极限职业》里对炸鸡可谓是360度的呈现。电影里自制的畅销配方“水原王排骨炸鸡”,在韩网引发热议和追捧。
《极限职业》
韩国人对炸鸡的热情从《来自星星的你》开始蔓延全世界,《鬼怪》里的一句台词,“全韩国的炸鸡店比麦当劳多”更是印证了韩国人对炸鸡的热情。
而据说《极限职业》的编剧裴世英在京畿道水原市(以炸鸡闻名)改编剧本的过程中,每天会陷入吃炸鸡还是吃排骨的烦恼中,最终便有了将两者结合后“水原王排骨炸鸡”的出现。可以说,爆款网红炸鸡和电影互相成就。
再者来说,《极限职业》的成功还来自于它“纯粹喜剧”的样式,摆脱了韩国以往盛行的“笑后有泪”模式,即“喜剧+感动”的套路。“笑后有泪”模式的里程碑开始于《我的野蛮女友》,影片前半部分以搞笑为主,后半部分旋即转入两人分手的感伤,这几年大卖的《超速绯闻》、《奇怪的她》、《七号房的礼物》等均是对这一套路的巩固,甚至变得固化。
《七号房的礼物》
这也是为何自2013年《七号房的礼物》后在韩国鲜有喜剧电影成功的原因。《极限职业》给了另一种观影快感,高班长(柳承龙饰演)领衔的五人小组性格不一,每个人都有着自身特点的滑稽表情和夸张语调。
没有悲情,从头至尾所有的是对生活无奈的小小调侃,是一部纯粹的热血、搞笑喜剧。影片对喜剧节奏拿捏的精准,其背后的最大功臣自然是影片导演李炳宪。
在韩国,票房破千万人次的电影被称为国民电影。就目前而言,在韩国电影票房史上超千万观影人次的电影有23部,其中韩国本土电影18部,好莱坞电影5部。则在这其中喜剧电影仅两部,一部是《七号房的礼物》,另一部即是《极限职业》。同时,《极限职业》的李炳宪是“千万俱乐部导演”中唯一一位80后的新锐导演。
李炳宪
忠武路因有大量的拍摄场地且导演辈出,是韩国电影界的代名词。因此李炳宪的成功,便被韩国媒体冠上了“凭借爆笑平定忠武路”的title。仅仅创作了4部作品就登顶名誉殿堂,李炳宪给韩国影坛造成的冲击不亚于文牧野之于中国电影。
其实李炳宪擅长喜剧创作的路子早有迹可循。在尚未成为导演的那些年,他跟随姜炯哲导演参与编剧了《超速绯闻》和《阳光姐妹淘》两部颇受好评的喜剧片。
《阳光姐妹淘》
2012年,他成为导演拍摄了自传性质的独立电影《加油啊,李先生》后,2015年讲述青春苦恼现实的首部商业电影《二十》(去年曾被国内翻拍为《二十岁》)、2018年讲述四位男女横冲直撞的不伦恋故事《风风风》均为喜剧,加上如今的《极限职业》,他的喜剧世界变得更加丰富。
李炳宪曾在采访中说过,周星驰对其有深刻的影响。喜剧也会作为他一直探索下去的方向。
《极限职业》对他的突破意义在于,以往的喜剧作品中他更善于揭露主人公内心难为情的欲望和秘密,对故事进行讽刺,因此会有观众感觉到不适。而《极限职业》则直接走向了合家欢,是男女老少都会微笑的故事。他的喜剧世界正在发生着变化,正在习得更广泛的表达方式。
透过李炳宪的成功,自然会让我们将更多的眼光集中于在韩国日渐活跃的80后导演们,他们有一个共通特点,都是编导合一的好手,甚至常常身兼数职。而且在过往的十年时间里,每年韩国三大电影奖项的归属上不乏新锐导演的身影。
这些新锐导演中,李炳宪在商业类型创作和票房号召力上处于领头羊的位置。
而早在2013年因一部商业制作《恐怖直播》(豆瓣8.7)惊艳业内外的金秉祐近年来鲜有好作品出现。同理,还有拍出话题之作的《道熙呀》的郑朱莉,这部处女作也是她最新的作品,图表中最年轻的金泰泳的履历也停留在了2016年的作品《女教师》。
《恐怖直播》
新人导演的锐气与光芒无法持久保持,或许是韩国电影界在一代代传承过程中面临的现实困境;另一个困境还在于性别与创作倾向的固化。女导演多个人私语、小成本制作以及独特视角中寻求表达,却难以有更上一层的可能性;男性导演多类型化的、犯罪、历史、现实等更加厚重的题材样式以及大制作被男性导演把持。
新人女导演作品(从左至右)
《道熙呀》、《我们的世界》、《恋爱谈》、《小公女》
数据对此是种印证,自1999年至今,韩国三大电影奖项中,最佳导演奖尚未有女性导演获得。
新锐导演撼动“忠武路”或许为时尚早。李炳宪式的成功是韩国电影界对类型电影创作模式二十年来不断打磨下结出的果实,是韩国民众狂热地对本土电影自我守卫的表现。他的成功对中国新导演的启示在于,锤炼类型创作是获得市场的不二法门。
-END- 公众号:导演帮(daoyanbangwx)
这部电影好惊喜,各种反转和搞笑,有当年我看唐探和疯狂的石头的感觉 最主要的是,剧本真的太精彩了,细节真的是精雕细琢了,前后照应,反转,悬念丛生,就算我提前看过10分钟梗概讲解,还是有很多惊喜和搞笑的地方。 主要是导演拍摄手法也很好,留白做的特别有意思。 就是组长哭着说退休金,然后下个镜头就脸上有伤。 张姐和马哥说着你那么爱我,后面他们就有情侣定位了,细品,特别有意思。 怪不得是票房冠军呢,比乐透大作战还有意思,因为这里的打斗场面也很帅 截图5人小分队,太帅,太好玩了
本片结尾致敬经典港片《本色2》的画面,着实把我惊得一P,对这种不加掩饰的跪舔方式丝毫不觉反感。
港片情结似乎已经成了韩影创作中,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大IP。大抵相同的站位,熟悉不过的音乐。瞬间有种重回到那个“尽皆过火,尽是癫狂”的年代。
只是对比当下国产电影,竟有些许感动与心酸。
不由得想起近些年来一些脱胎于港片的韩影佳作。
从《新世界》到《监视者们》再到《毒战》,即便其中有过不甚理想的《无籍者》,也好过同剧的国产翻拍《本色2018》太多。
在港片渐死的今天,韩影总能成功的将一些经典更加本土化,注入新鲜元素玩出不一样的花样儿。
撑起港片荣光的大旗从什么时候起已经是棒子们在扛了。
仍在映的《极限职业》已接连打破韩影票房记录,位列韩影史排行榜第二名,累计动员观影人次1600余万,占韩国总人口近1/3,在邻国火的一塌糊涂。
同剧本拍摄的国产《龙虾刑警》,上映时却激不起半点水花,毫无存在感,孰优孰劣?高下立判,当真是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当国产电影市场一派祥和,红红火火,年票房超过600亿,跃居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的同时,一年到头佳作却屈指可数。
观影受众来者不拒,不识滋味,无论多难吃都能愉快的吃下去,纵观影史皆是嘻嘻哈哈,吵吵闹闹,排行榜上的意义仅存在于一连串不断刷新的数字,价值观崩塌到只一部《药神》撑脸面,这年头说什么金钱至上,娱乐至死,真心是没毛病。
韩影的崛起是有目共睹的,从原来的只靠模仿、借鉴,逐渐走出了属于自己的路子。
这中间除了要感谢其自由开放的市场环境,以及积极完善的分级制度,更应该感谢的是其挑剔的观众,正是因为这些观众的存在,韩国电影人在电影创作中才毫不懈怠,精益求精。
如题,每当看别人家的电影就跟看别人家的孩子似的,如今也就剩下羡慕嫉妒恨的份儿了。
看评论说从头到尾都是笑点、笑的停不下来等等,我没get到。
没有特别好笑的笑点、故事性不强、没有激列的枪战动作、没有刺激的飙车、没有感人的爱情戏……感觉本片很普通啊,真不敢相信这是击败《寄生虫》获得2019年韩国票房冠军的电影。而且打破了由《鸣梁海战》保持了5年之久的票房纪录。
唯一让我心动的地方是影片最后,主角四人模仿石天、狄龙、周润发坐在沙发上,然后张国荣的歌声响起……瞬间泪目!《英雄本色2》可是我最喜欢的电影啊!这一段戏我反复看了十几遍,拍的太好了!!
太好笑了!
4.5/5 韓國近年來最棒的警匪喜劇!從頭笑到尾不誇張,雖然說打戲的剪接還是稍嫌凌亂,但整部片的笑點可說是設計的相當高明,一而在在而三的玩轉動作片既有的公式,難怪韓國短時間內就破千萬觀影,年度舒壓搞笑片無誤,最後還偷用英雄本色的插曲,以為我聽不出來嗎😂
不是翻拍!!韩国作家문충일的最初剧本,2015年中韩合作项目,中国这边按照人家的剧本改编先拍了,并不是韩国翻拍龙虾刑警。
所有的笑料都能笑出声,段子、幽默、讽刺、自嘲…各种硬的软的喜剧形式、高级的或通俗的笑点,现在能有这样的喜剧,已经很难得!韩国电影在类型化方面简直出神入化了!
看“龙虾刑警”的时候,就感觉这个故事创意真的好啊,但拍烂了,好在韩版好看(中韩合作,一片两拍)。韩版的优点就在于炸鸡店意外走红后角色面临的职业抉择,当所有人接近放弃临界点时,适时被卷入犯罪活动,完成了剧作上的转折,也重燃角色警察的职业心,这一点中国版是无法呈现的,我们人民警察不允许对职业产生怀疑。喜剧效果很不错,后半段稍微冗长,打斗场面很港片,结尾致敬《英雄本色》,还有《王国》的梗。就是很纯正的癫狂喜剧,韩片把港片“皆尽过火”的本事都学透了
听说《龙虾刑警》一本两拍,韩国导演拿去拍了一部本土的票房爆款,迫不及待的看过之后,还是没有超出预期,可能对于这种韩国商业片并不能抱太高的期待吧,或者这几年的韩国影坛都没什么好期待的,偶尔出个爆款也只是类型完成度不错的工业产品。这片子大卖本质上就和咱们的泰囧港囧唐人街探案差不多,只能夸类型完成度不错,做了行之有效的本土化处理,导演对于喜剧节奏的掌控也很有一手,但也就仅止于此了。
从头到尾都是笑点,差点笑死在影院,而且动作戏也很出彩,真的感觉从头到尾都很新颖?!向千万电影冲鸭!!!PS:竟然冲到韩影票房史第二名,这还真是没想到...
属于那种“蠢的”“低俗喜剧”,但是并不弱智,笑点密集,看完心情愉悦,而且一度非常想吃炸鸡!
全程搞笑,也没有什么低俗的硬梗。在相当愉快的氛围中演绎了一场警察与毒贩的搞笑日常。而且最后时刻还有一段热血剧情与歌曲的插入。值得一看
前半段笑到打鸣,跟《二十》一样,导演很擅长抛这种贱贱的梗,斗殴戏画风也算有特色,适合不开心的时候拿出来乐一乐。【190317 롯데시네마 월드타워 很少在电影院笑出声,这个实在忍不住。上映快两个月还有六成上座率,是真的🔥】【SIFF2019 祖国同胞比隔壁人民笑的奔放太多,前排两个大兄弟笑到快咆哮,电影节观影气氛果然不一样,比平常好太多,能在国内影院看到韩影还是觉得神奇】
神秘冷面的缉毒队一本正经的搞快餐,本来极致的反差梗并没有胡闹的拍,从逆境中的悲凉,到骑虎难下的无奈,再到最后战狼式的热血,剧情推动和情绪引导都很自然,结尾还附赠港产警匪片、西部片、僵尸片三个彩蛋,总有一款击中你,业界良心啊。
看完之后的第一感想:好难看!这货根本对不起一千五百万的票房啊,比老手和检察官外传还难看,这次大爆真的是抓着头皮都不知道原因。前面剧情还算可以,但是后面的打斗戏份真的难看到无言以对。只能说这个电影是踩着狗屎运上去的吧。感觉是韩国千万电影中最弱鸡的了,这种程度的电影撑死了也就值三百万。可能韩国人民活得太压抑特别渴望看喜剧犯罪电影吧。完全不值得这样的高票房,作为爆米花电影都太弱了。
目前为止确定是韩国影史票房冠军!一本两拍,对比中国的同题材,此片充满了那种韩式的无厘头的梗,喜剧桥段反转笑料百出,也不落俗套,桥段竟然分别致敬了《绝命毒师》和《英雄本色》。7.5
笑到崩潰
近两三年来难得的从头笑到尾的电影,没有任何无聊的场面。希望大发!
看完专门地图上搜了一下수원왕갈비통닭居然真的有啊哈哈哈
一晚連刷兩部喜劇片高下立判。這次的票房紀錄果然有理由!真的全程笑點不斷笑出淚來啊!這片要不火才讓人奇怪!是犯罪題材但暴力點到為止,這方面不過度已經很難得。有距离感的缉毒故事和接地气的炸鸡店结合,加上特色맛집和放送文化(PD曝炸雞店有點牽強)。節奏給力劇情發展流暢,喜劇感的實現方式親和卻不低級,值得商業片借鑒。然後朝族還是華僑我都不反對但是漢語也太糊弄了吧,要不是有韓語字幕根本聽不懂。音樂為喜劇性大大加分。如果有第二部就好啦!0213CGV홍대
服气,必须五星,全程无尿点就算了,全是笑点,五个刑警的人设实在太秒了,打斗场面也很精彩,这片子很成龙啊,很有香港动作喜剧那种小人物磕磕碰碰中完成了人设的升华啊,片尾一曲《当年情》响起,真以为看了个港片啊。
一本两拍,但相比《龙虾刑警》还是成熟太多,背后的差距就更大了
同一个剧本拍得与《龙虾刑警》高下立判,之所以这部能做到热血又好笑,人设、表演、细节、节奏和感情都在线,尤其节奏,控制得太好了,本土版差的不是故事,是讲故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