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放地址

HD

剧情片韩国2005

主演:韩业云全成焕徐智锡孔宥硕

导演:金基德

剧照

弓 剧照 NO.1 弓 剧照 NO.2 弓 剧照 NO.3 弓 剧照 NO.4 弓 剧照 NO.5 弓 剧照 NO.6 弓 剧照 NO.13 弓 剧照 NO.14 弓 剧照 NO.15 弓 剧照 NO.16 弓 剧照 NO.17 弓 剧照 NO.18 弓 剧照 NO.19 弓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9-25 14:38

详细剧情

  在一望无际的大海上有两艘渔船,主人是一位年过花甲的老人(全讼挽饰),他依靠两艘船谋生,陆上的人们来这边钓鱼或看风景。老人和一位少女(韩业云饰)一起生活,她是10年前老人在岸上捡到的,此后少女再没有上过陆地。老人等着少女年满17岁时就会与之结婚。
  来钓鱼的男人们经常想占女孩的便宜,老人为保护女孩不得不用利箭来警示对方。一天,和父亲一起来钓鱼的大学生(徐智锡饰)在船上为神秘的少女所吸引。老人觉得事情不妙,每天监视少女并不允许她靠近大学生,而16岁的少女也逐渐对外面的事物产生好奇。大学生得知女孩儿将要和老人结婚,就决定带上少女逃到陆地……

长篇影评

1 ) 你去你的未来,我去我的未来

金基德说:“每个人都有不能实现的渴求和希望,通常大家都会把这些愿望藏起来。而我想表现的是,这些隐藏的愿望有多卑鄙、高贵、悲伤和美好,所以用一个不能被人控制的少女来讲老人的渴望。”

她是神秘的少女,不说话,形容美好纯净,如同孩童一般的干净眼神和不解世事的微笑,不带一丝情欲,更是别有一番风情。
她明眸皓齿,绿衣红裙的出场惊为天人,完全一副生命的原生态模样。她射箭的时候表情坚决冷漠,她坐在秋千上时仿佛仙子,不食人间烟火。

古老传统与现代文明相对比:老人与少年、弦琴与随声听——陪伴了她多年的老人日夜拉着弦琴完全敌不过少年带来的新鲜,前者意味着禁锢,后者代表着自由。
她的身体在船上被禁锢了十年,但她的心是自由的,至少在认识少年前是自由的。而大海象征着自由,这艘船象征着孤岛,自由与禁锢完美结合在了一起。

她是生命之源。她像伊甸园里的夏娃,多年以来都是老人给她洗澡,握着她的手睡觉,她对此安之若素。直到她认识了少年情窦初开了,她才拒绝老人为她洗澡,也不再愿意让老人握着她的手睡觉。老人感到伤心,因为少女是他的女儿、妻子、母亲。
老人白天以强者的形象出现,他手持弓箭保护着少女,而夜晚他紧握少女的手才能入睡,每天在日期上打叉才能够鼓起勇气活下去,那日期的尽头是“结婚”。而婚礼过去之后,老人跳海了。老人充满攻击性的行为实际上只是他掩饰自己内心的孤独与脆弱的面具而已。与其说老人在保护少女,还不如说少女在庇护老人,她是他的精神依托,她是他的梦想。
少女春情萌动,遇见少年一见钟情便开始挣脱老人对她的控制。她故意靠在来钓鱼的男人身边,为了激怒老人、挑战老人的权威,她看到老人升起的模样笑得意味深长,她不动声色地赢了,并且轻而易举。
她一直是占上风的,她是老人的女神,她清清楚楚地知道这一点。

少女很少做决定,唯一的决定是回过头去救老人。剩下来的绝大部分时间都在听天由命任由故事发展,弦乐是再好没有的选择。我们看到的是无处不在的宿命。
一支箭是如何使少女变成女人的,这完全不是现实可以解说的问题,而是富有禅意与诗意的,更是富有东方神秘美学,保管西方观众看得一愣一愣的。

力与美宛如紧绷之弓。我愿如此,直至终老。

2 ) 观金基德《弓》我之观点

可以肯定《弓》是一部关于占有和爱的影片。且放下影片所描写事实在现实社会中是否能够成立,且放下老人是怎样的动因使它将女孩在渔船上抚养十年,单就情感上老人方面甚至在扩大到女孩方面,这的确是一部关于爱和占有的影片。影片前半部分始终洋溢着和谐的气氛,甚至让人有这样的错觉:生活就该是这样,就应该这样和谐并且平静的进行下去。影片中也无处不流露出这个内在轴心,每当女孩被商船钓鱼的游客调戏时他并不会惊慌,因为老人的箭总不会错过;每夜老人给女孩洗澡时她甚至流露出的美丽笑容,生活本该如此,也许在她的心中;当老人身处险境时,女孩会不慌不忙展现出机智勇敢,即使时常有危险,但这样生活依然保持平和;在算命过程中所体现出来老人与女孩在技巧及情感上和谐总是这样恬静。总从容不迫的微笑似乎显示了在这个小小渔船——她的全部生活的和谐和平静。
  导演在这部影片中营造出了这样一个与世隔绝的环境,小心翼翼的保持着其内部的平衡,一切矛盾的来源都是导演有意只得在这个小小环境中打开的一个通向现实的洞,这似乎也是紧急的影片中一个共同的元素。
  这部影片的一个重要特色是导演在影片中可以表现出来的主观价值多元性。这导致这部影片并没有一般影片的对于是非的粗略认定,在正确与否这个问题上甚至不带有任何作者的价值判断,仅仅是在描述一个事实。此类手法在电影主体及形式日趋个性化及多元化的今天并不算是个异类,但像《弓》这样彻底地做到这一点的却是少见的。尤其是在来自现实社会的男青年进入这个孤立于现实之外的世界之后,每个角色之间的价值矛盾愈见尖锐。对于老人的描写,在影片中有许多细节,比如老人越来越狂躁甚至没有耐心在一天一天的画去日历上的日期;比如老人粗暴的将女孩从男孩的身边带走,全然不顾女孩的想法;比如老人身也将男孩赶下船;老人出外带回嫁妆等等,但同时,导演也蜻蜓点水式的描写了老人的孤独,老人一人在船头用手中的弓奏出悲戚的曲调;老人独自修整船上的机器,将心中的失望和对于原先把握的逐渐失去的失落发泄在机器上,无异于一种极端无助的自我伤害。对于女孩的描写也是如此,从多方面叙述女孩的性格,并不重点刻画其某一方面。先前生活在自己小世界中的恬静和和谐,在平衡被打破后对于老人越来越极端的不从及对外面世界的向往对男孩的依恋,一直到最后挣脱男孩选择自己的方式来解决过去与将来的问题,整个过程中导演仅仅是对过程的描述,看不出任何价值倾向。你能够看到老人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还是选择了生但是当他意识到女孩回来之后藏起匕首的细节,也能够看到女孩为了表示对老人独断的反抗而主动对客人投怀送抱的行为,这一切描述都直指一点——人性。而非停留在截取某个人物的某方面个性以体现并推动某段情节的矛盾的古老套路,这也是金基德的独到和大胆之处。人性在这部影片中着重体现为中性概念,并无对错之分只有主体之别。每人都有其立场和思想,每人都有其欲望和诉求。围绕着每人的利益和要求所产生的矛盾才使这部影片描写和推动情节的动力,在狭小和概念化的环境中这样的矛盾钢架突出和针对化,也更易让人深入其内的体会和感受。在整个故事结束后你并不会有自己的价值判断,不会说你对某个人物有或喜或厌的态度,而都是一种来自心灵的怜悯,一种与自己同病相怜的怜悯。这就是导演的高明之处,真正在影片中看到的是人性,看到的是人的本质,甚至你会在里面看到自己的空虚和孤独。一部优秀的影片,应该做到这一点。
  对独立环境的塑造,是导演在其影片中的一个连续性特征。无论在《春来冬去》《空房间》或是这部《弓》中间,故事的发生都是在一个远离人世的环境中,姑且认为是导演为了情节进行而创造出的一个虚拟的世界。海,在影片中是一道屏障,一道将这个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相分离的屏障。与此相类似,在《春来冬去》中,宁静的湖和身在湖边的门,就是一道屏障,一道将寺庙与外界世界相分离的屏障。一切矛盾都来自屏障之外,所有不和谐都是来自屏障之外。在导演眼中,似乎这屏障将一切现代社会的浮躁嘈杂和不和谐都过滤殆尽,仅仅把简单和谐留在这个小小的虚拟世界。这里体现了导演对现代工业商业社会的基本态度:对于人性本质的忽略和泯灭。因此,设计出一个简单得近乎原始的,所有情感都不受伪装的世界。而现代与传统或说和谐与不和谐的矛盾,就外化体现为通过屏障内外有限接触而生出的。小世界自有其独立的生存法则,并不受真实世界的影响和控制。在导演塑造过程中,这就相当于一杯晶洁透明的水。无论弓,或者经书,或者木鱼,一切都自在起和谐中,他们统一起来形成了完整的一个体系,被一道道屏障保护着。这既是影片发生的合理性背景,也是影片艺术性及深刻性体现的关键。也就是从这点出发,表明了现实和传统,作者思想和现实环境之间的矛盾。
金基德作为一位韩国导演,显然都东方传统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这一点在其影片中体现得十分明显。
首先——画,其作品中的意境都体现着明显的水墨绘画气息,无论是山或水或人,无不洋溢至东方古典悠远静谧的气质,我想这点体现的最明显的就是电影《春来冬去》。远离世俗的众山,众山环抱的一潭镜湖,灵静深湖之中飘动的一座古庙。这些意向生在一起,心境早已被缭绕群山中的云雾,氤氲湖面的水汽的清幽气息所感染,这仿佛就是一幅随意而至却又不无深意的水墨图景。对东方传统文化的提取,也是金基德电影被称为艺术和商业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金基德曾宣称自己的影片是面向欧洲观众。在这点利用了欧洲观众对于东方世界及其文化的神秘幻想。)
其次——死,金基德作品中也流露出对于东方宗教的崇尚,特别体现在宗教中的人生态度和对死亡的认知。这些观点在其作品中被融入了任务的刻画和塑造中。《春来冬去》是禅理回归到生命本体时呈现的一种真实,是善与轮回,并从一个侧面表现出了善与真实在某种程度上是可以统一的。而在《弓》中,老人最后的纵身一跳,体现的正是一种对死亡的直视。事实上,我并不认为老人根女孩结婚是为了行鱼水之欢,而在更多意义上是为了了却精神上的孤寂,影片结尾时在寂寞中盛大的仪式,就是一种对于自身的祭奠,是一种原始的朝拜。在这个过程中,老人完成自己久远的一种文化使之应然的心愿,也知道仪式的结束就意味着生命的结束,他所要完成的仅仅是一种精神的交合,一种古老的仪式。死亡是一种解脱,是另一端旅程的开始。死是生命轮回的必然,老僧人自知的离去与老人的跳入海面,在这个意义上都是对生命的一种豁达的表现。
再次——玄,作者对东方文化的推崇甚至狂热通过在其作品中对东方神秘主义的描写可以看出。在《弓》中,老人死后女子与之的神交,甚至一支箭象征着她已经成为女人,以及对于算命的数次描写;在《春来冬去》中,老僧人意志中船不走,它便停留;《空房间》中通过修炼通过手中的眼睛延伸出个体的感官。都是对东方文化的神秘化倾向描写。东方文化是一种内敛的自知的文化,注重个人精神的修行和自我修养的提高,是关乎个体精神的哲学,金基德作品中对佛道文化的渲染及对整个东方文化的神秘化倾向描写都是作者对东方传统意识境界的描述,也是作者对自身文化的认识在艺术化之后的体现。
压抑的冷色风格,对这部影片风格及情感基调的概括,也依然延续了导演对另类情感的偏爱。



初稿 05.11.24. 于杭州

3 ) 《弓》孤绝:新月和浪涛,色情的金基德


题记:
势到八九分即已,如张弓然,过满则折。
――――宋·朱熹

宇宙有多小,四目相对时只是心愿的缠结萦绕。
人间有多大,两两相望时或许从此咫尺天涯。
所有的事情都是一个过程,就如太极的图形给予我们的启示,有个诗人这样说过:为了永恒,我们告别!
没有人间,没有地狱,更不会有天堂,只有那嫣红洒落,在波涛汹涌里流转,金基德经过多年的修炼已经走火入魔。
他当下的电影已经沦陷于东方的魔法,从情色的角度已经到了化境,所有讨论细节的言论都没有意义,他只有一些散珠,只有岁月之链才能复员。
在《弓》里,东方的佛教思想和西方的恋父情结被导演纠结在湖上,他对于佛的理解从算命的箭射向佛像就可知晓他到了去相存真的境界。
少女的眼神和王祖贤的《倩女幽魂》里的扮相一样的狐媚,少女的眼神充满对于男性的挑逗,这部电影是宗教的?还是人意?
影片里老人和少女是怎样的关系不太重要,电影描绘的是欲望之海里人的绝对。
我曾经无数次问过男性一个绝对化的问题:当你生了一个如花似玉的女儿,而你的妻子成为了黄脸婆,在没有任何社会惩戒原则的前提下,你会不会对你的女儿动邪念!
许多人一脸正人君子说:禽兽的想法!
是我想法龌龊,还是他们惺惺作态,我无从得志,不过本能的故事民间笑话里的和尚击鼓已经说明?
那么什么让你止步?《弓》显然解答了这个问题,而痞子王朔也在《顽主》里表明了这点。
弓上紧绷的弦才能拉出动听的音乐,少女从幼时到初夜是一个弦不断拉紧的过程,少女和父辈的关系是充满暧昧的,这是成长道路上她第一次遭遇的男人,在老人颈项的绳索和少女远去的关系里我们看到,金基德直指人心的坚决,作为东方人伦,父亲和女儿的乱伦是被世俗道义禁止的,电影审查制度也会干涉,所以,导演将故事设计成了老人和少女的关系,电影里无数次的洗浴镜头都很纯真,这是一个少女的成长,在父辈目光下慢慢的含苞待放。
电影犹如佛家的偈语,所以导演再一次抽空了存在,在心灵海上的孤岛上营造问题和回答问题。
这是境相而不是实在,去探讨情节是否合理是小看了导演的雄心。
此片给我美感和震撼的是少女秋千和射向佛像的箭,这个充满韩国风情的段落让我想到了中国张艺谋导演馆惯常的伪民俗,我觉得在韩国影坛金基德是个聪明人,他深知讨巧的方法,而林权泽就如他的削发明志一样对于他们文化的贡献是巨大的。
景是为了境而造的,那段老人走后少女中箭的镜头无疑是成长的仪式,洁白的裙子和那玫瑰般鲜红让将要带走他的男人知道了这样的穿透就是小小的锚却扎得很深。
船为什么沉了,它代表着少女时代的结束,拿弓做乐器表示着父辈和少女的关系,他是父亲手中呵护的道具也是保护少女抵制入侵的武器。
金基德辨正地处理着人类基本关系,极简主义美学的风格让夕阳下的大舟小船笼罩在悲情之中,景色在他的影像中布满了宿命的沧桑感,水载舟亦覆舟的主题在弓和弦的关系里叠加。一切只是念起念落,古典的民俗和风景里在心灵里建起精神的家园。
父亲的宿命在于送别,当女儿婷婷玉立的一刻就是被人虏走的之时,这对于春花秋实园丁而言何尝不是一种撕心裂肺的苦痛,所以,为了拒绝痛最好的方法就是死亡。
金基德没有一丝的掩饰,他撕裂了所有禁忌,只有赤裸的存在,在那船上等待解脱束缚的人,这就是那个大学生上船的增长原因。
这是金基德最为色情的一部,他将欲望的张力达到了崩塌的临界点,扮演少女的徐敏贞唇红齿白,性感的嘴唇和充满挑逗的眼神有着野性之美,导演没有让感观刺激成为目光注意的对象,整部电影体现了抑制之美,演员的选择往往决定了观众认同,这个女生确实有着让人想入非非的念头。
在金色的夕阳下,舟在远方……箭是雄心的象征它最终将成为母性之舟的桅杆,没有桅杆的舟是无法远行的,在寓言的电影里读解和你的修为有关。
人声嘈嘈,河水静默!

[img] http://www.cnmdb.com/upload/images/title/2005/06/11/20050611234210_52708_943.jpg[/img]

【附录:】
《弓(Hwal)》韩国2005
导演 金基德
主演 徐敏贞
片长 89分钟
个人评价:艺术性7,欣赏性8.5(一部另类的情色片,推荐收藏)

2005年12月3日 星期六 20时31分 寒鸦精舍

独立影评人:卡夫卡·陆KavkaLu

版权所有,请勿私自转载

联络方式:MSN:kavkalu1967@hotmail.com
邮箱: kavkalu1967@126.com

4 ) 《弓》及遇到金基德

相遇是命中注定的奇迹,这不仅可以用在人身上,对电影也是的。

当初在杂志上看到《空房间》的影评就及其向往那种失语状态下的脆弱和唯美,只是那时我还没有注意到金基德的名字。

今夜看了《弓》,下了很久一直雪藏的一部电影,最后才发现原来是出自与《空房间》同一人之手。仍然是令人窒息和有些绝望的失语状态。

找了很多影评来看,因为电影里很多东西冲击的我失去了思考的能力。后来才发现,原来《弓》已被归为情色电影一列,再一次对评论界给予金基德的电影为情色电影持匪夷所思态度,就像网络上将《空房间》译成了《空房诱奸》,我讨厌这种无耻的没有底线的炒作行为。

金基德不回避性不能说他就情色。我一直都执拗的认为好的现代艺术作品是不能离开性和情色的,因为在性面前,人才是回归了作为人类的属性,赤裸裸的面对生物本能会让每一个人都变得脆弱不堪——这就是千百年来我们太过依赖社会属性的结果。

其实金基德最初的几部电影确实是有些表现欲望的东西在里面,而且有一些就是纯表现人的欲望的东西,但是《弓》不是的。从这些电影中,我们可以看到导演对人性的思考慢慢地在升华。可能他最初只能透过性来感受到人性的某些真实,而到了《弓》他几乎可以跨越欲望和性来抓住人的本质。

所以,我不同意说《弓》同样描写的是人的欲望。

看过《空房间》的人一定对电影中精细的场景、颜色、人物眼神的特写印象深刻。可以这么说《弓》在这些方面的表现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细小的地方就不多说了。最令我震撼的有两个地方:

1、当少女被男孩驾船带走时,被困在大船上的老人用小船上的栓船的绳索套在了自己的脖子上。小船越走越远,老人脖子上的绳子越勒越紧,老人的脸由白变红又红变紫,两只眼睛几乎要突出般的鲜红。镜头就在老人的眼旁拍摄他脸上的细微变化,足够震撼人心。

2、少女察觉了老人的自杀行为匆忙赶回去救他,终于还是和老人举行了隆重的传统婚礼。婚礼结束后,面对身穿白裙熟睡在甲板上的女孩,老人投海自尽,而他临死前射向天空的那支箭却最终落在了少女两腿中间的位置,代替老人得到少女初夜留下鲜红的血迹。

这几乎是电影的后三分之一情节。每一分钟的发展都在无声中越来越紧的抓住你的心弦。越来越多的疑问会出现在脑海:
少女与老人之间究竟是怎样的感情?

老人用自杀的方式面对少女与年轻男孩的出走,究竟是做最后的挽留努力还是表达了对没有了少女后孤独生活的恐惧?

少女回到老人身边究竟是怎样的感情驱使?难道真的没有爱情吗?

答案很复杂,复杂到几乎理不出头绪。就像少女似乎狡诈似乎单纯的眼神一样,你分不清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这是一个游离于道德之外的故事,这是一个排斥人类社会属性的故事。

我始终想不明白作为电影名字的“弓”虽然在电影中站着极其重要的位置,但是它所隐喻的意象究竟是什么。但可以隐约地感受到老人与少女之间那种复杂的难以言说的关系和情感全凭这一张弓维系着。

仍然被困在那样的感觉里:很多想说,却理不出头绪形成文字。每次看金基德的电影最后都会得失语症,不仅有封闭自己的倾向更失去了用文字表达的能力。

5 ) 力与美宛如紧绷之弓,我愿如此,直至终老。

力与美宛如紧绷之弓,我愿如此,直至终老。这句话出现在韩国导演金基德05年的一部作品《弓》的结尾。金基德的作品,每部都像是成人寓言,带给我难忘的视觉经验,一次次震撼着我的心灵,掏出了我原始的共鸣,又仿佛是未删改版的格林童话,血腥却又放射出灿烂的人性之光。《弓》继承了他以往的好几部作品(《漂流欲室》,《撒玛利亚女孩》,《春去春又来》,《空房间》),在视觉上进一步深化了各种隐喻,在思想上不断升华。
影片一开始便出现本片的最重要的隐喻载体----弓,这是一把两用的弓,亦琴亦武。老人将它改装成一把弦琴,拉出悠扬苍美的乐曲。这首乐曲由始至终神奇的贯穿着整部电影,无论悲伤,无论幸福,无论平淡,无论激烈,仿佛所有的感情都能用它完美的表达。除去这首曲子,这部片就几乎算是一部默片,只能偶尔听到配角们几句对白,作为主角的老人与女孩,则没有半句对白,整部片算得上是纯粹视觉的解读。许多熟悉的意象都带出新颖的内涵,耐人寻味,庄严的佛像,神秘的微笑,浑浊的海水,残破不堪的渔船,锋利的鱼钩……金基德的作品总有一套其自成一格的逻辑,是相当成功的作家电影,更是喧嚣社会中的一方净土。
绿黄红作为主色调贯穿始终,其余的景都是灰蒙蒙一片。三色的点,画在女孩眼角,是老人对属于自己的物品所做的记号;三色的飘带,挂满渔船,是吉祥的祈祷;三色的丝线,缠在弦上,象征弓的力与美;三色的佛像嵌于橱柜,满载着老人的希望。整部影片充满着各种矛盾,情节紧凑,对比强烈。绿象征生,红象征死,黄则是生命的全过程。
六岁时女孩被老人诱拐到这艘孤船上,在这海中央与世隔绝的与老人生活了十年,老人靠着带客人到船上钓鱼维生。女孩仿佛一张白纸,天真,纯洁;老人仿佛慈祥的爷爷,疼爱,照顾着女孩。但这一切都只是老人的预谋,可以设想,这位老人,一定是一个孤僻内向的人,他不善言辞,不爱与人交往,甚至从未碰过女人,可内心的原欲总要爆发,他便在十年前,决定带着这个女孩来到船上,抚养她,把所有的情感都投注在她的身上,等待着当女孩长大成人的那一天,能成为与他心意相通的妻子。十年来,一切都按照老人的计划顺利地进行着,小女孩出落成亭亭玉立的少女,与老人相依为命,老人显得平静而安详。可意外总会发生,女孩渐渐成长,情窦初开,她的眼里不再只有慈祥的爷爷,而是对外界的人或事充满好奇,老人看在眼里,心里早打破以往的平静,变得躁动不安,直到有一天,老人带回来的客人里,有一位与女孩年龄相仿的男生,女孩本能的对他产生强烈的好感,老人懊恼至极,最担心的事,最终还是发生了。
在这与世隔绝的船上,唯一计算日子的工具就是一本日历,这是一本画满佛像的日历,之前老人总是耐心的,充满期待的,每天划着日子,当老人预感到女孩的心已离他远去,一切变得不可掌控时,他开始欺骗自己,偷着每次将日子划多几日,后来竟然整页地把日历撕去,老人对女孩的占有欲与日俱增。当着佛像做这种自欺欺人的行为真的非常讽刺,不过有趣的是,我觉得这种对待神与普通人截然不同的态度是十分符合金氏电影逻辑的,他将一种普通人对神的敬畏与乞求转化成为一种与神交易。当神作为敬畏与乞求的对象,它是高高在上的;但当它变成交易的对象时,它就是平等的,而且所谓交易,是在实现不了时可以追讨的。还有一处非常震撼的便是女孩荡着船沿的秋千,双脚可以触碰到海面,船身正对着秋千的位置画着一幅华丽的佛像,这个场景非常浪漫。但这却是老人独特的算命方法,也体现了老人与神是一种交易关系,老人拉着弓,瞄准女孩身后的佛像,女孩荡着秋千,老人随时有可能射中女孩,但老人与女孩都十分平静,仿佛这只是一种仪式,老人以女孩的生命与自己的幸福作为赌注,换取神的预言。
女孩的神秘微笑是十分诡秘的,饰演女孩的演员是《撒玛利亚女孩》的主角之一,以前看《撒》,我就一直对她的微笑难以忘怀,仿佛这微笑背后充满故事,又仿佛它背后一片空白,一种非常暧昧矛盾的情怀,难以言喻。无酒而醉,谓之青春,在《弓》中,这个女孩总是浪漫的,有灵性的,一切原始的,粗糙的东西都能成为她的玩具,她甚至能戴着拔掉插头的耳机听音乐,她仿佛是纯精神的,这为其最后的高潮埋下伏笔。从开始的无欲无求,到情窦初开,再到奋力挣脱,到最后峰回路转,一切都是通过她的神秘微笑,锋利的眼神来传达。金氏电影往往善于用最简单的意象表达最复杂的情感,直接而强烈。
世俗观念与道德在金基德的电影世界里是行不通的。他有着自己相信的一套的爱与痛,罪与罚,债与偿。这也是他电影的精华,世俗告诉我们对与错,但我们有权利不妥协,相信自己所相信的,反抗自己所憎恶的,这种生存准则弥足珍贵,是需要极大勇气的。本片的高潮,便是最后十分钟,女孩在最终得以挣脱,能够离开老人开始全新的人生时,她毅然决然地决定帮老人完成最后心愿,与他成婚。的确,一场婚礼,在女孩的心中并不代表什么,甚至还觉得挺有趣,而这却是老人毕生的心愿,所以女孩决定以此报答老人十年来的感情。将要带着女孩离开的那个男生则代表着世俗成了整个婚礼的见证者,虽然无奈,但他的目光始终是宽容的,善意的,勇敢的。女孩与老人终于完成了形式上的婚礼,接下来,大家都会好奇,这老人与女孩能成为真正的夫妻吗?金基德的创造力与大胆作风果然不会令人失望,老人在完成心愿后自尽,投海前向天射出了最后的一支箭,女孩睡在小船上,随即,这箭神奇的插在女孩的两腿之间,女孩则完成了这场史无前例的激情独角戏,也许有的人会觉得这很荒诞突兀,但我觉得按照剧情的铺排,这是最符合逻辑的发展。老人也许在生理上早已失去了能力,但他在精神上强烈的想要得到这个女孩,这股精神之力强烈的化身为那支箭,而作为女孩,她从不觉得自己是否真的欠了老人什么,她认为重要的是老人觉得她背叛了,所以她希望能在最后以己之力报答老人的一切付出,在索取与给予上,两人精神上达成了共识,那一切都可能在精神上发生!
看完金基德的电影,不知为何,我总能找到许多安慰与共鸣,也许在精神上,我与他有很多共同点;也许在现实中,我与他都是精神异类。

6 ) 一杯纯粹的水存在的几种方式

《弓》最常见的海报上,那个奇怪的汉字“弓”,看起来又像是汉字“琴”,难道是刻意设计的效果?因为电影中,那个标志性的弓,确实还有另外一种功能:琴。这显然是在象征:爱可以是琴引起愉悦,也可以是弓带来伤害。在看过《海岸线》、《时间》后,我对金基德的崇拜逐渐回到正常的水平。《弓》和《海岸线》、《时间》的关系如何?在我看来,这都是金基德少有的小品类的电影,和金基德之为金基德的独特性关系不大,却毫不影响作为一部小品型电影的闪光之处。

电影中,老人在养护幼女的过程中爱上了她,并千方百计的想娶她为妻,他和她的关系在一片几乎与世隔绝的水上世界里是自然的。他们一起工作,相互看顾,有时候,老人将弓变成琴,拉出美丽的曲子。当来自社会的人出现在船上,他们或者邪恶,或者以爱的名义,却同样破坏着这里的宁静。

这个没有背景的老人,在船上的时候看起来像极了大胡子的海明威,他对他的世界的把握和捍卫,又仿佛是《老人与海》中那个倔强而孤独的老头。他建造起一个完美的乌托邦,并努力去实现,他成功了,即便是以失败的方式。在破碎的乌托邦面前,他悲情的纵身一跃,天空和大海在一瞬间变得混沌而又透明,最终他以不在的方式宣告自己的妥协和不妥协。

电影中,年轻男子作为社会上来的人,扮演的不仅仅是一个拯救者,还是一个谴责者,他代表社会(包括我们)对老人和女孩的生活进行干预。他做时候情理直气壮,并且得到作为观众的我们的认同。在他(我们)的眼里,即便是因为爱,这老人的爱不仅显得自私,甚至邪恶。他们之间不仅横亘着岁月,还对自由和爱的看法的差异,这种差异显然并不能以岁月为代价自然取得。

老人和年轻人的差异自然在于乌托邦信仰者和现实派的差异,但谁又能否认年龄作为其中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并非简单表达对一个神性世界终将过去的叹惋(电影中射箭卜卦和最后的魔幻现实主义),金基德是否以此来表达一个衰老而孤独的灵魂(或躯体)对爱的渴望与无奈。

衰老(包括与之相匹配的代际鸿沟)和爱的禁忌在文学里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川端康成的《睡美人》用老人对休眠中少女的身体的亲近,用私语的方式表达了对爱和岁月乃至世界的绝望,如正在腐败的肉体接近少女的方式一样隐秘而悲伤。《洛丽塔》说的是对少女的禁忌之爱,纳博科夫想说的除了对自我的不可规约的宿命感,那个年长的以父亲的角色出现的老人在爱情面前,难道不是一样的有岁月的惶惑?

《弓》中的老人那未曾以肉身实现的性爱,显然同时有《睡美人》和《洛丽塔》的成分在内:老年肉体对青春肉体的亲近的禁忌类似《睡美人》,而老人与女孩之间的父女关系,老人以监禁的方式占有的爱及解脱的不可得,和《洛丽塔》则如出一辙。老人最终以死亡为代价,以放手的方式(没有将代表男性性器官的箭直接射向女孩,而是以一种神性的方式出现)实现了这种亲近,仿佛是金基德《春去秋来》中的神性光辉,又仿佛是源自东方神话和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的共同传统。这大概是作为导演的金基德所能为老人做的唯一的事情了。

有一天我们都会衰老,那时候,世界将会怎样?即便我们年轻,我们就一定能亲近我们想亲近之物吗?金基德这个明显假想出来的故事,有时候会因为其过分神性和纯粹,变得虚妄,并迫使我们看到故事背后的或有的深意。老人作为虚构的人物,仿佛除了年龄之外,更容易靠近的方式是把他想像成命运中的我们的无力感的拟人化。这样看来,《弓》甚至不是一部有关爱和禁忌的作品,而是一段有关孤独的琴声。在琴声里,我们的肉体和灵魂得到暂时的安歇,并最终不得不以弓的方式决绝或者妥协。

《老人与海》中的老人在小说中成功了,创造它的主人海明威在挣扎了一辈子后选择的方式是决绝还是妥协?我们甚至不能以《睡美人》或《洛丽塔》的方式表达自身,我们除了叹息,在任何行动之前,就已经由内在于自身的社会规范向我们提出警告。《弓》中,老人同意放走女孩的同时,将绳子套在自己的脖子上,小船越走越远,绳子勒得老人眼花闪烁,最后的一刹那,他忍不住想用刀子将绳子割断。女孩回来后他将割开的绳子藏起来,偷偷将刀子藏在席子下面。他抱着女孩的时候,有些欣喜,有些庆幸,更多的怕是惭愧。就像我们好不容易鼓起的勇气,也面临软弱的窥视,我们的渺小超过我们的想象,我们有时候也会忍不住将套在我们脖子上的理想之绳用刀子割断。

和《海岸线》的个人性(作为军人的金基德)相比,《弓》里体现了更多作为导演的金基德的东西。作为一部小品性质的作品,其含义繁复(而不是深刻,因为他的思想和表现手法早就在文学上有更精致的表现),却以一种纯粹、透明的方式带出。其画面的色调、叙事的节奏、故事的加工(剔除无关的一切,使小船、大海、社会、人物之间的关系高度纯粹)仿佛一杯精致的水,任阳光给它不同的角度和颜色。甚至,即便作为一个一杯不会反射出彩虹的水,它也已经足够美丽。

7 ) 似弓非弓

两年前写的:

老人与少女

蔚蓝大海。一艘船静静停泊在海上。没有人知道这艘船从哪来,飘了多少年。没有人知道船上这位老人在海上生活了多少年。也没有人知道他过去的故事,曾经历了多少沧桑。与他相依为命的是位少女。在她六岁时收养了她,到现在已经过了十个年头。十年里她从未离开过这艘船。她清清秀秀的,不算太漂亮。不施粉黛,明眸皓齿。两片厚嘴唇,饱满红润。穿着鲜红裙子绿色外套,这样俗气的装扮却让她非常好看。

大船旁停靠着一艘小船。老人开着它出去载游客来大船上钓鱼观光,再送他们上岸。他们付给他钱。然后他从城镇上购回一些生活用品。有一天,他给她买了一对红色绣花鞋。放进衣柜里。古旧的衣柜,上面印了数尊印度佛像。还有衣柜上摆放的一些用具,也都古香古色。这些东西不知道是从哪个年代遗留下来的,来自何方。

晚上,她脱光了身子坐在木盆里。老人蹲在她背后,认真地帮她擦洗。然后拿一块粉黄的浴巾给她裹上。房里有一张上下木床,老人睡在上层,她睡下层。她穿着睡裙睡下了,露出半发育的胸,修长白皙的腿。老人走了过去,把被子盖好。然后走出去,在如水夜色下拉扯一把弓型二胡。苍劲,悲凉,凄美......与夜同醉。

一天结束前,他会在挂历上用红笔叉掉当天。翻了翻日历,5.12那天,用红笔画了个心型,里面写着"结婚"。现在是2月。叉掉日期后他爬到上床躺下,从上床伸手到下床,摸索她的手,紧紧地握着入眠。每晚如此。早上,朝阳初升时,他开着小船离去。她睡醒了,坐到餐桌前。掀开那块薄布,是一桌子饭菜。她吃了几口,跑到甲板上用望远镜眺望老人远去的身影。抿嘴微笑。


秋千与弓箭

来客总会找老人算命,因为他算得很准。他不仅算得准,而且算命的过程也非常奇特。

他在少女的手上系上两条彩带。然后少女坐到从船檐上垂下来的一架秋千上。在水面上来回荡着。秋千侧边是裸露一半的船舱,上面是彩绘印度佛像。老人站在不远处的小船上,拉开弓,穿过来回飘荡的秋千和少女,将三支箭射向彩绘图案上。少女面露微笑,轻飘飘地来来回回,毫毛无伤。却叫来客直为她捏一把汗。少女抽出三支箭,捏着它们走向老头。对着他耳语,然后老人再走到客人身边,悄悄耳语。当事者有大惊失声者,有哈哈大笑者。但每当同伴问其,老人说了什么。他们总是不会回答的。

有次,来了两位游客。唤少女过来,毛手毛脚地问东问西。不远的高处,老人拉开了愤怒的弓,剪稳稳地射在他们身旁的甲板上。男人惊恐。

还有一次,两位男性游客在船上拍照,见少女倚在船边便抓拍了下来,然后叫她过来会下看。其中一位抓了刚钓上来的鱼从她胸口扔了进去,然后两人假装伸手进去找寻摸索。少女愣了一会,随后狠狠掴了那人巴掌,跑开。老人再次拉开弓,狠狠地教训了他们一番。谁料两人不服,伺机将将老人放倒,用粗麻绳绑在甲板上。然后走进房内,准备对少女下手。少女机警地跑开,绕来绕去,他们总追不到她。脱身后,她取下了那把弓。露出天真的微笑,拉开弦。每人的左大腿上各自中了一剪,鲜血直淌。

他们俩的结婚礼服,红缎子的,蓝缎子的传统韩服。老人都准备好了。锁在衣柜里。



少女与少年

(1)

有一天,他来了,和父亲还有一群游客一起来的。她一眼就看到了他。他也看到了她。相视而笑。高高的单眼皮韩国少年,帅气,笑容温暖,眼神干净。少年戴着耳机,站在船上听音乐。她走了过来,笑得很灿烂,牙齿洁白。原来她是有酒窝的,以前从未见过她这样的笑。他取下耳机给她戴上。他问她多大,是否上高中,老人是否爷爷等等。她都不作答,一直快乐地笑。老人的脸在玻璃后面若隐若现。他的眼睛瞪得很大,他感到担忧,心痛和嫉妒。他就快成为他的妻子。于是,他又是拉开弓。剪嗖的落在他面前。少年惊惶不解。女孩怒瞪老人。第一次,她对他产生抵触情绪。

夜里,她坐在浴盆里,老人在背后擦洗。睡在隔壁上层的少年听到动静,爬了起来。隔着玻璃窗,他看到了赤裸的少女。像一朵洁白粉嫩的小花朵,沾了好些清晨露珠。他惊愕,呆了,目光久久不曾移开。她抬头,也发现了他。但她并不慌张。不时抬头微微笑。认真擦洗的老人并未察觉。

第二天走的时候,他把耳机和MP3留给了她。于是,她喜欢极了,戴着它,一直聆听。老人走了过来,不由分说地将耳机夺下,将MP3狠狠摔在船板上。音乐嘎然截止。女孩非常生气,狠狠地瞪着他。他看了她几眼,垂头走开。

这个夜里,在挂历前,他偷偷望了眼熟睡中其实是佯睡的少女。飞快地连续地,叉掉了四天的日期。在此之后的每晚,他都要多划掉几天。他是如此地迫不及待,如此地害怕失去她,如此地自卑。

(2)

很快地,少年随着大家又来了。她站在船边迎接他。伸出手,将他拉了上来。老人拎了一只公鸡和母鸡上船,空不出手来爬上船只好只靠双腿努力爬上来。少女漠视。船上有许多颜色各异款式不一的沙发,供游客垂钓用。面朝大海放置着,阳光洒落下来。少年独自坐在沙发上。女孩拿了个自制的传声收声的玩意贴在耳旁一边听一边朝他走了过来。少年满心欢喜地看着她,掏出手机拍下了她的模样。也拍下了他俩的模样。老人又取出弓,拉开了弦。对准目标,这次并不是为了恐吓。被少女发现,将少年一把拉开。箭不偏不倚地射在沙发座垫上。他连续放箭,少年似乎无逃路。这时少女跑了过来,用自己的身体挡住了他。她坚毅无比。双眼无声地责怪老人。老人愣了,黯然放下弓。

夜里,少女与少年无眠。他在翻看手机里拍下的他们的照片。少女悄悄起身,爬进他与他们同睡的房间。然后悄悄钻进他的被窝里,轻轻抚摸他的唇。少年惊喜。两人就这么躺着,对视着。他抚摸她的脸,想吻她红润的唇。但还未触及,门却被推开了。老人醒了。他简直不敢相信,他也不愿相信。他狠狠地少年推出来,赶到小船上送他走。少年叫喊:你有没站在她的立场上替她想想?不要再软禁她了!我要去找她的父母,带她离开!老人一言不发。少女静静流泪。

次日,老人对其余游客统统示以弓,把惊慌的客人全都赶到小船上一并送走。他已经失去耐性,毫无安全感而言。他将3月4月的挂历疯狂地撕扯了下来。将上下床拆掉,合并成一张大床。


留守与离走

少年真的来了,独自雇船而来。他说:我找到她的父母了,十年里他们一直在找她。然后从口袋里掏出一张寻人启事,上面的照片是少女六岁时的样子。他给老人看,却被老人一把抢了过来,用力地揉成一团,扔在船板上。少女拾了起来展开看,却依然淡淡的。兴许父母于她而言,已经淡得面目模糊,形同陌路了。老人才是他相依为命的真正的亲人。少年继续说:十年未曾离开,对她而言有多么残忍!但她有自由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我要带她走。老人依然不语,从他的眼睛里可以看出他有多么不依和不舍。

少年又说:你帮我算命吧,看看是她跟我一块离开,还是跟你一起相守。于是秋千又开始在水面飘荡。少女依然安然端坐在上面,但失去了以前的自如,变得凝重。这三支箭,是老人平生射得最为艰难的。老人抽出了第四支箭欲发。船板上的少年一看不妙,一把拉住了秋千,少女落水,他将他拉了上来。依然是少女取出箭对老人耳语,依然是老人对要算命的人耳语。这一次的卜算结果,是少年带着她离开。

老人将衣柜打开,赌气似的将婚礼服和绣花鞋全扔到船板上。然后一屁股坐下,低头不语泪光闪闪。小船徐徐启动。少女坐在船头,回首,定定地望着老人。少年也隐隐不忍。对老人喊道:我知道十年的养育之情,一朝舍弃对你来说不易。

小船行走了一小段,却怎么也不能前进了。少女突然想起了什么,回过头一看。大惊失色。牵放小船的那条绳子在大船这头,被老人结了个套,他将脑袋套了进去。这时,他与小船发动机的力量死死对恃着。他被麻绳勒得就快断气。肉体与精神的双重痛楚,让他老泪纵横。但他却突然清醒了,摸出一把小刀,割断绳索。少女也在小船上割断了绳索,飞快地开了回来。看到他的模样,少女也泪流满面,两人抱头痛哭。少年驻在一旁,无语。


婚礼与葬礼

老人和少女就在当天举行婚礼。散落一地地婚服被他们一一拾起,穿戴整齐。少女的长发被盘了起来,插了一根美丽的簪子,戴了一顶红色绣花小帽,脸上贴了三个红色小圆点。老人的一身宝蓝仙鹤图案的明服,头戴官帽。一下子年轻了许多。仪式举办完毕,他们开着小船远去了。海那边的那边。仍有未完的仪式。

少年好似透明人,默默地看着这场仪式。他们远去了。他俯下身子解开了脚边那只被绑住脚的母鸡,它抖了抖身子,去啄米了。又用手拍打旁边那只公鸡的脑袋,像责怪老人一样。随后也将它的脚松了绑,它也去了。

小船上,新人对坐。他吻去她眼角边三颗他画上去的彩色小点。那点儿似乎是处子的象征。他解开了她的婚服,剩下一身纯白的棉裙。他也解开了他的婚服,剩下一身粉色的长衣裤。他站到船头,拉起了二胡。她渐渐睡去。曲终,他拉开了弦。对着她的身子,然后移开,将弦射向天空。接着,他纵身投入海里,再也没有上来。

无人驾驶,小船却在飘荡,慢慢地飘到大船身边。她仍在熟睡,但却突然翻了翻身。身体上下起伏,呼吸急促,表情异样,像是与人交合。突然,横空飞来一支箭,重重地射在她的一双大腿内则中。她的动作越来越剧烈,神情非常不安,叫喊声越来越惨烈。箭尖,慢慢渗出鲜血来。一大滩。老人似乎化身为弓。

少年站在船板上,惊愕得不知所措。少顷,他跳下船,将她紧紧抱在怀里。少女渐渐平息,安静了。她醒来后,温暖如春。这时,大船,正在缓缓下沉。海水一点点地漫过船舱,漫过彩绘佛像,漫过甲板,漫过沙发,漫过洁白的帆...那曾经泊船的地方瞬间平复,海面平滑如缎。仿佛也是一场仪式,悲壮,朴素,沉重。


老人与少女演员在剧中无一句对白,入木三分,可谓功力。
茫茫大海,苍凉二胡与优美吉它在月下共鸣。声声泪下。
弓,离弦即乐,上弦即弓。似弓非弓。

短评

前腿弓后腿绷,爱情让丫发了疯~

5分钟前
  • Over5
  • 力荐

1.还是金基德钟爱的套路:隐喻符号,宗教意象,极简或封闭环境,超现奇观与情色暴力,这回男女主角依旧毫无可辨识的对白。2.不变的悦耳配乐随剧情折转生发出不同情绪,口含鱼钩同[漂流欲室]。3.自[当哈利遇到莎莉]后又一次"假装高潮"的出演,搭配飞箭出红的神交仪式。4.弓与弦乐,秋千射卜。(8.3/10)

9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推荐

片头开始出现的弓尾部,就极像男性的勃起阳具,因此弓本身以及拥有者就是欲望的化身。但老头具有可能是性无能者,因此寄托于“结婚仪式”等外在进行欲望占有。但当无可挽回时,只能寄托于象征欲望的弓箭,完成象征的交合,此时完成了占有也结束了占有。

13分钟前
  • Comel
  • 推荐

船中的老人与少女,他们不仅仅是具备情感联系的相对个体,更组成了一个弹性的系统。弓箭是表达的载体,传达不发声地愤怒,而力量和美都来源于弓绷紧的那一瞬,所以无论谁想撤出这个系统,必将先在情感受制中自毁。这是一个没有结构的上乘剧本,它的高潮恰恰就是少女的高潮。

14分钟前
  • Obtson
  • 推荐

为什么金基德的电影总要加一个"情色"的标签?

19分钟前
  • copymie
  • 力荐

一船一弓一汪洋,一老一少一秋千,欲望弥漫几时了?无可奈何去归来,化身为剑破身处,纵身海底为一体。

21分钟前
  • 峰峰峰峰
  • 还行

不是叫《弓》吗,力与爱在一张一弛中的美

23分钟前
  • 还有什么更好的
  • 还行

极简又极端的孤独世界,依然有一位老者,与一位少女。恩公、长辈、主人与情郎的身份模糊了,含苞待放的亲密与性就成了指日可待的果实,伦理暧昧了,放在这段关系里又有怪奇的天地谐和。脏污与纯真竟已无从以常理评定,这才好让那些特殊的妒忌与留恋,埋藏了暗涌涛涛的感伤。悠悠岁月一下子坍塌了,私心成了自己脖套上的纤绳,而弓箭作为这具疲软肉身最强硬的性器,除却一箭挺拔的撩拨,再无留存的意义。(好久没看金基德了,悼念下这位曾经为我开启韩国电影大门的导演吧。)

26分钟前
  • Mr. Infamous
  • 推荐

下了个蓝光版的,连着电视机,准备吃晚饭的时候看,突然发现没中文字幕。我问老婆:咋办?老婆问:谁的片儿?我说:金基德的。她淡定地说:他的电影从来不用字幕。果然,看到最后,毫无障碍……

28分钟前
  • 胖达叔
  • 还行

女孩张开双腿,神交的那一刻,顿时颅内高潮,一股不可名传的震撼与悸动。能把东亚儒释道与西方伦理神学交合的如此通透的导演,放眼望来,金基德绝对扛得起一面大旗,就犹如梵高当初模仿浮世绘,这种欲说还休的内敛与奔放往往更直戳人心。至于金氏标签中常常出现的情色,则可长篇大论了。

29分钟前
  • Fleurs.哼哼
  • 推荐

一晚一部金基德。

30分钟前
  • 不良生
  • 推荐

金氏电影风格集大成之作:极简场景、少量对白、线索性道具、对灵异宗教的迷恋以及密不可分的性与暴力、牺牲救赎的自戕情结。弓与琴,射在佛像脸上的预言之箭,互相洗澡,膜。老人:不可挽回坍圮的中国封建王朝;青年:新兴但有欠传统韵味的美式文化;少女:左右摇摆试图建立脆弱平衡的大韩民国。

35分钟前
  • 水仙操
  • 推荐

真是灵气的片子。环伺着的欲望,以最恪守的程式执行,涤荡了所有尘世气息。海上世外,无言无语,弓弦铿锵,血染素衣。玄境之爱,超越年龄与生死,流着汩汩禅意,变态却也美丽至极。

39分钟前
  • 谋杀游戏机
  • 推荐

配乐极致了。

41分钟前
  • Doublebitch
  • 力荐

弓箭,曾是保护少女贞操的武器,也是安抚少女孤独的乐器,在这里,更成为与少女交媾的性器。

44分钟前
  • 临素光
  • 推荐

个人最不喜欢的一部,原因不明

46分钟前
  • 扭腰客
  • 还行

一句话总结:老d子的意淫。最后还设计了个“用弓箭破处”的镜头我真的笑死……

49分钟前
  • Recht
  • 很差

力与美宛如紧绷之弓,我愿如此,直至终老...

54分钟前
  • 大宸
  • 推荐

问 金基德的电影有多少人飘在海上 多少少女被欲望环伺 多少创新形式表现做爱

57分钟前
  • 哪吒男
  • 推荐

金基德的镜头语言很好,但是本质上就是个变态啊……要不是心咨课的作业,我打死也不愿解译丫电影里的象征意味……

58分钟前
  • 裸踝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