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放地址

墨攻

剧情片大陆2006

主演:刘德华  安圣基  范冰冰  王志文  吴奇隆  钱小豪  崔始源  午马  洪天照  于承惠  林永健  

导演:张之亮

 剧照

墨攻 剧照 NO.1墨攻 剧照 NO.2墨攻 剧照 NO.3墨攻 剧照 NO.4墨攻 剧照 NO.5墨攻 剧照 NO.6墨攻 剧照 NO.13墨攻 剧照 NO.14墨攻 剧照 NO.15墨攻 剧照 NO.16墨攻 剧照 NO.17墨攻 剧照 NO.18墨攻 剧照 NO.19墨攻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15:43

详细剧情

  诸国纷争群雄争霸的两千多年前,赵国为一举攻下势均力敌的燕国,决定先拿夹在赵燕之间的梁国开刀,于是妇孺平民加起只有四千余人的梁城被赵国十万大军包围。危难之时,梁王(王志文)向以守城著称的墨家请求一支可以抵抗赵军的守军,却等来其貌不扬孤身应战主张“兼爱非攻”的墨者革离(刘德 华)。
  革离出奇制胜,令赵军无功而返,后为应付赵军随时而来的庞大攻击,又亲自练兵制造无数特别兵器,梁城上下对其无不折服,更得到逸悦将军(范冰冰)的爱慕,然而,杀气也在此时降临他的四周。

 长篇影评

 1 ) 要看《墨攻》的9个理由

要看《墨攻》的9个理由
文/小古

战争永远是场令人绝望的游戏
凌晨12点,一起随同事去华纳,看《墨攻》的媒体专场

虽然我和初哥说,那个疑似黑人的印度阿三,专门挖地道的奴隶才是真正的墨者。
虽然我数次大笑范冰冰小姐面对一个已经死去的东伯而温
柔地问“你好吗?”的台词,我强烈怀疑是电影局的兄弟,为了显示自己的才华,强迫张之亮改的。
虽然因为有从事过配乐朗诵读物编辑的经历,而对本片的演员配音工作极其不满。
虽然之前,我们一齐嘲笑过,大片就是让人来大声嘲笑,演员们不厌其烦的大道理确实让大家看低了导演的智商。

但是,这并不妨碍我将《墨攻》看成是一部精彩的古装类型片的结论。理由如下:
1,选墨者作为题材,对内地观众来说新颖。这一路搞法,黄易在《寻秦记》中搞过,我们大致知道那时候墨家的势力确实蛮大,手上工夫不错。富有草根性的理想主义者。
2,力守孤城的故事,把智慧和谋略和武力糅合得很精彩,以少胜多,需要大智,更需要大勇。攻守战中的阵法,兵法,有一点中国兵法的精髓,这比我们大陆诸位导演飞来飞去地天马行空靠谱得多。
3,老戏骨的戏不错,虽然王志文仍然改不了装B的习惯,但是赵国的主将等角色一直演得丝丝入扣。
4,配音虽然很撮,但是配乐还是不含糊的。节奏感,紧迫感,现场感。
5,故事,还好香港人的故事基本上都还是练家子。别指望人民群众会喜欢主义,会喜欢理想,会喜欢主旋律。咱们小百姓仅仅需要惊心动魄地被吓,欢天喜地地被哄骗。(从这个意义上说,不是张陈冯变傻了,而是他们把自己降到看客一个水准上了。我对一点始终有疑问,国人接受艺术的能力可能确实有限,不然怎么只有弱智的大片才能吸引他们走进电影院?)
6,外景不错。喜欢河北那些白皮树。
7,没露乳沟,连个裸背都没有,范冰冰肯定失落无比,想脱都被华仔拉住了,别别,这是古代!没有色情的勾引,也能使大家看得津津有味,是继承传统小说优良传统的好孩子,也适合全家观赏。
8,虽然是恶战,但是基本上被射箭射死的,火烧死的(群众演员表现得也不是特别痛苦,还有点人道)。砍头的镜头好象都删掉了,基本不太血腥。比较有职业道德。
9,说点意义。之前在锐读版我提出过一个观点,“对于求知欲旺盛的小青年来说,与其被另几个毛也没长全的小年轻煽情的忧郁骗去眼泪,不如把时间献给那些还傻乎乎地坚持着正义的精彩故事”,放在今天,墨家的思想还是值得尊敬的。虽然说中国是需要统一。但是全世界呢?全宇宙呢?虽然我可能会抛弃甚至鄙夷他们所坚持的理想和原则,但是那些为理想和基本方向正确的原则而付出和努力坚持的人,始终是值得我们去尊敬的。

虽然幼稚,可笑,还想说教。但是这些并不成为沉重的阅读障碍,至少比《东京审判》要好。电影工作者不容易,我先简单地赞一个。

范冰冰那向英雄致敬的爱情,虽然显得头脑简单些,但是她被割喉之后(导演,怎么看不到伤口?),在水牢中,慢慢被淹没,那咫尺天涯的无声痛感,让人动容,感同身受。
2006-11-23

 2 ) 朴素地跟风:《墨攻》观后感

好!如果把豆瓣的五个评论等级按照百分制计算,我可以推荐这部80分《墨功》,为了让大家对这个分数有一个感性认识,《无极》0分,黑泽明的《影武者》100分。这里只说,《墨攻》为什么失去了二十分。


一、编剧活着?

自从尼采那个疯子喊出了“上帝死了”的时代最强音之后,“死了”早已变成陈词滥调,“死了”死了,早该死了。因此,当我对某某感到不满的时候,让我们换一种新鲜说法:“他还活着?”

先让我们看看《英雄》的对白多么傻屄:“人若无名,便可专心练剑。”你放屁!谁说的?索绪尔告诉我们,即使你取消了“上面”这个词,仍然会出现其他符号指称“上面”这个概念;如果《英雄》关于语言学的假设可以成立,我倒是建议张艺谋把名字扔了,说不定还能专心拍出两部好电影——当然,先把编剧给换了!还有秦王嬴政(当时还不是始皇帝),背着手面对老大一副“剑”字,忽然大喊一声:“啊,我悟到了!”做人要低调,做爱才高叫,嬴政面对一个汉字而非女子便能够叫喊得如此鬼哭狼嚎,真不愧男人之极品、豪杰、虎狼也。而《无极》从编剧到情节到导演本人的无厘头,已经被胡戈的短片以及后来发生的风车大战唐吉诃德的花絮,用归谬法总结得淋漓尽致了。

当我和ph7君如同两堆刚从筐子里倒出来的土那样舒舒服服地摊倒在电影院的座椅之后不久,我便开始感到一点尴尬。难道导演找不到一个能够不把“之”“的”混用,或者至少能用对地方的编剧?一会儿之乎者也,一会儿的了吗呢,实乃让人不堪之对白者也。再者,他能不能让人物的对白更有些技术含量?或者干脆古雅些?为什么革离的语言听起来有时像是新自由主义者,有时又像新左派衮衮诸公?只要对话的语文水平能够达到央视版《三国演义》,我大概也就不会这样产生失控错乱的幻觉了。

而且,为什么电影当中要有那么多说教呢?《影武者》当中,除了信廉关于本尊已死,影武者岂能独存的那段简短的自言自语,根本没有其他企图阐明某种形而上学的废话。但是,《墨攻》当中,却又很多“活着就是胜利”的陈词滥调。过多的对白实际上降低了一种视觉艺术的感染力,既然电影是从无声电影发展而来,那么对白以及电影中出现的一切声音就应当屈服于影像的表现,而不是分散观众的注意;否则,一旦影像为了表达某种不得不用对白表现的“思想”或者“形而上学”,电影就成为了哲学念白的MV,在MV那里,声音与影像的关系本来恰好与电影相反。

二、兵者凶器,干卿底事

花瓶何用?实在想不清。花瓶是用来插花的,倒着也行,请参看田晓菲关于倒插花的论述。当然,花瓶要是摆在我家,保证不红杏出墙,我也没意见。《墨攻》里的那个女人,我十分喜欢,长得真漂亮!!看过电影之后,我问ph7:演逸悦的女演员是谁?明天上网找写真去!他说,“范冰冰啊!”难怪眼熟,《手机》里见过吗。

古代盔甲向来是老夫兴趣所在,苦于国内资料匮乏,一直只能看日本的古装电影解闷,这次方才大饱眼福。加之范冰冰在与革离顶盔冠甲前往赵军营地探听情报时搞起制服诱惑,更是让老夫大呼过瘾。而后来,她手脚被缚住,即将五马分尸,想像这娇弱而美丽的身躯即将被撕开、更是让人感觉到一种变态的美感。不错,非常美。当年她在《手机》中扮演武月(没记错吧),便曾经深刻地打动了我心中最柔弱的地方。

但是,范冰冰在这部电影中起到什么作用呢?她和革离的感情戏非常弱,既没有开头,也没有发展,就是用极少的几个镜头表现了他们彼此莫名其妙的忽然相爱,一点也不动人,这就使得后来她溺死牢中、革离逸悦阴阳两隔的情节,显得没有那么悲剧性;而在绝望中死去,因被割喉无法呼救,也终于未能在死前看见爱人,这本来是可以催人泪下的(虽然也很俗套)。说实在的,逸悦除了漂亮,在电影中实在没有多大作用,如果我本来不喜欢某部电影,我也不会为她掏钱,我会上网找她的写真。而她和革离的感情戏,让整部电影的情节显得拖沓而支离破碎。我忍不住又要说《影武者》(下面还要说),其中没有什么美女和爱情,仍然是最优秀的电影,任何导演沉溺于男女之事,必然是因为1、票房,2、没有理解古人。逸悦革离,生离死别,这样的故事放在春秋之季,根本不可信。

这里说点题外话。梁王那句“你还有什么要说的?”真是神来之笔,编剧似乎也不是完全无功于墨攻。至于当时我看到那个镜头,实在是一下便想起了张志新。我曾见过张志新的照片,非常美丽的女子,虽然因为时代的缘故,她的穿着朴素。想到那样美丽的女子被割喉,杀害,不是电影,而是真实的历史,我顿时感到被人陷害又不知谁是凶手,沉冤喋血,报仇无望时的那种悲愤。当然,这与电影无关。

三、没有经典镜头

文似看山不喜平——这不知是哪位古人的废话,被我们语文老师引用来引用去,忘不了了。
电影作为一种视觉艺术(而不仅仅是叙事艺术),如果能在画面上(而不仅仅是情节上)跌宕起伏,留下若干经典,那是最好不过的事情了。《影武者》《蜘蛛巢城》我经常会翻出来看看,但是从来也不会从头看到尾。《蜘蛛巢城》常看的镜头,就是鹫津和三木在蜘蛛手林中冲杀的那一段,一个挺枪,一个射箭,丛林里回荡着让人脊背发凉的怪笑,镜头在茂密树林的间隙中快速闪过,让人感到“浑身通泰”(参看西厢记)。《影武者》中反复重看的镜头,则是影武者阅兵那段,还有所有骑马的镜头。说句惭愧的,就是《英雄》这么让人不齿的电影,其中的镜头也颇有可观,开头秦军射箭、稍后庭中比武的场面,我现在仍然不时重温。然而《墨攻》当中没有这样的镜头,从视觉上说,这部电影没有高潮。巷将军、微将军威武堂堂,导演却不给他们表现的机会,其实后来巷将军被射死楼上的那一段,本来可以非常煽情(类似场面,《蜘蛛巢城》结尾鹫津被射成刺猬、《武士叛》当中三船敏郎扮演的武士被乱枪打死,都是现成的例子),导演也在关键时刻掉了链子。他把宝贵的胶片和时间全都花在革离和逸悦躲猫猫上面了,结果也没有取得预期的催人泪下的效果。

余论:我想拍成电影的三部小说(暂时三部)

1、哪三部

其一,Alfred Bester:Stars,my destination(这是一部中国人从来未能写出来的小说。在郭建中的那一个缩译本的扉页背面,现在可以看到几行歪歪扭扭的笔记,大意是将这本书与《基督山伯爵》相提并论,完全是对这部小说的侮辱。现在,这一点更加明确了。这样一部最伟大小说中最伟大的小说,至今仍然没有任何一个西方导演拍成电影,难道他们也还“活着”?)

其二,韩静霆:《孙子大传》(不知道韩静霆不要紧,他是雪村老爸。这本书新浪读书频道连载过,不知现在还能否找到。原先,似乎拍过电视剧,收视率一屄。)

其三,宋宜昌:《燃烧的岛群》(如今大概只有70年代出生的军事迷阅读这部小说,可以在任何一个像样的军事网站找到这本书的电子版。在八十年代,这小说风靡一时,场面宏大,气象万千,迷倒了当时的万千读者)

2、有什么与众不同

如果我能把这三部电影拍成小说,我会毫不犹豫地使用电子、死亡、交响、Heavenly voice、Darkwave、Funk、雷鬼、非洲鼓乐、阿兹台克舞乐、能乐、京剧等一切可以使用的音乐为这三部电影配音;其中《孙子大传》和《燃烧的岛群》将以Emperor风格的黑金属和Enslaved风格的维金金属为主导,去他妈谭盾和霍华德的短衣襟小打扮!我要让电影院里的年轻人跳下自己的座位,在观众席前站成人墙,每十分钟疯狂甩头三分钟,把哪些该死的情侣和该死的布尔乔亚赶出影院!

忽然,闹钟响了,我醒了,脑袋里还残存着醒来之前不知哪里抽冷子冒出来的一个冷嘲热讽的声音:“你会拍电影吗?你把那些人赶出影院,还有票房吗?谁他妈会投资这种电影?”

起床,上班。

 3 ) 《墨攻》观后感

《墨攻》观后感
  去电影院看《墨攻》不是冲动,仅仅是因为在昨天的报纸上,看见影评人对这部身边几乎没什么人期待的“国产电影”使用了一个“真诚”的字眼。
  一场电影下来,感觉挺独特,好像刚被一位用心努力但经验不算丰富的盲人按摩师做了一次全身推拿,有回味,也有遗憾。
  先说故事。战国时期,赵国攻梁,二十万大军包围了这座只有四千子民的弹丸之城,就在梁王欲降,全城惶恐之际,一位墨家子弟革离飘然而至,将防御的大任揽在肩上。一时间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梁国成了革离与赵国将军巷淹中的竞技场。而梁城内,任性高傲的梁太子适,沉默拘谨的弓箭手子团,美丽倔强的女将军逸悦,阴贽无常的梁王,趋炎附势的司徒,忠心无情的将军牛子中各怀心事,胸藏主张。城外的戎马兵戈和城内的暗潮汹涌围绕着墨家子弟革离开始上演出一幕幕惊心动魄的修罗场。
  整个片子结构流畅娴熟,看似欹枝斜出,却恰到好处的营造了影片厚重扎实的基调。开场在革离干净利索的现身,并以退为进对梁王晓以大义后,旋即铺展出两场气势恢宏构思巧妙的战役。战争场面壮观睿智,惊心动魄,而穿插在战事之中的辅线则为后面的宣叙埋下了伏笔。在第二场战役结束后,整个影片视觉上的冲突趋于平淡,而把重心转移到之前郁积的各种城内的矛盾上。逼走革离,箭射太子,割喉逸悦,断臂子团,肃清拥护革离的群臣和民众,梁王和司徒,牛子中以一种步步为营的姿态,赶尽杀绝革离的所有拥护者,而这些人刚刚舍生卫国,碧血未干。在这一段落,编剧处理的缓慢而沉郁,迥然于之前战事的高屋建瓴,一泻千丈。然而,尽管在叙述上拖泥带水,但叙事点的变化上却紧凑有度,正如太极拳行招慢,变招快的特点,事件推进好像缓缓辗过的巨轮,不快,但毫不犹豫的驶向一个可以清晰预见灭亡的终结。而这目睹终结的恐惧过程,便是情绪堆积的有效时间。因此当已经撤退的赵兵去而复返的时候,整个片子峰回路转,随着第三场战役的全面反击,绽出一个情绪上极度爆发的高潮。从叙事上说,整个结构属于“紧,紧,缓,紧”的结构,在两个高潮之后增加一个松弛的宣叙段落,最后以极度强势的高潮收尾。这种结构可以说是希德菲尔德的经典叙事结构理论的一种变体,打破了以古斯塔夫为代表的矛盾升级理论,将第三部分宣叙刻意压抑,为第四部分高潮赢得了宝贵的情绪空间。然而,值得一说的是,虽然影片的叙事结构属于“紧,紧,缓,紧”,但情绪走向则是标准的矛盾升级,从最初各怀心事的暗潮涌动,中期悲壮怨艾的剑拔弩张,到最后压抑的愤怒,苦闷,激越,质疑,怀柔喷薄而出,和最终战役的叙事高潮并成一股洪流,完成了影片的大起大落。可以说恰是这种情绪线与叙事线的交错进行、最后汇合的结构为整个影片搭建了一个扎实而厚重的骨架,而窃以为这也是整部影片最不显眼却最重要的亮点。
  再说人物。这部戏的人物应该说是值得称赞的。编剧交待了每个人物性格形成的动机,也暗示了他们所承载的理念与追求,更难能可贵的表达了这些人物在发展过程中屡次出现的自我质疑。然而这些都不是凸现人物精粹的关键,《夜宴》同样做到了上述的三点,而人物恰是《夜宴》最大的败笔。《墨攻》人物的出色在于给大多数的人物恰到好处了预留了一定的暧昧空间,将接受美学的多义性创造发挥得淋漓尽致,而这也是人物广延性增加的必备手段。譬如整部影片中颇为让人赞赏的一处暧昧性场景,即梁王在得知太子适被杀时流露的愤怒。从之前梁王告诫牛将军看牢自己儿子的决绝到牛将军喃喃“守城以亟伤敌为上”的冷酷到当梁王已经下令割了逸悦的喉管仍当众问她可有话说的委蛇,无处不在暗示着牛将军射杀太子适是梁王背后所指。然而当得知自己儿子已死时梁王撕心裂肺的狂叫仍让人忍不住自欺欺人般的对误杀的可能性抱有了一丝希望。抛开梁王扭曲的心态,病态的人格和依然不确定他是否下令射杀太子适的阴毒,只看那一刻刻已感受到他作为父亲的愤怒是真实的,正是这种复杂的真实简洁的勾勒出梁王性格中值得玩味的暧昧。由此我们可以去臆想牛将军射杀太子适的心态,那是一种君纲至上死而后已的愚忠,或是在梁王淫威下早已丧失个性的委曲求全。正是这种值得细究的暧昧段落营造了《墨攻》鲜活生动的人物,这些人物不仅栩栩如生的树立的荧幕上,更借助作者预留的暧昧走出银幕,漫步在观众心里无限的空间。当然,整部影片中人物也有诸多缺陷。最为突出的是范冰冰扮演的女将军逸悦特色不够鲜明,性格不够协调。前几次出场的拘谨和忽然脱衣的开放反差较大。可能编剧试图表达这个压抑着热情的坚毅女战士的某种渴望,但是她与革离情感细节的缺乏造就了那场脱衣求爱的戏反而显得逸悦轻浮闷骚而没有头脑,更让这场戏成为了影片较大的一个败笔。另外还有一些人物塑造上的小问题诸如弓箭手子团缺乏表达特质的细节,太子适性格上的转变略显唐突等等。但总的来说,这部戏的人物塑造还是很成功的。特别是革离,梁王,赵国将军巷淹中和梁国将军牛子中四人的极为丰满,为影片叙事矛盾的推动和情绪发展的层进奠定了夯实而有据可查的性格基础。
  然后关于表达。这是影片比较富有争议的部分。对于三场战役的表达无疑是整个影片中最为精彩的部分,当然,剧本奇巧的构思功不可没。化学战,地道战,水火战三场各有特色的战役在视觉的冲击和突破思维定势方面给观众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然而我还是想鸡蛋里挑骨头地说,导演在这几处精彩段落的处理上有失细腻。特别是第二场地道战防守反击时的调度极为混乱。观众在观影瞬间情绪被带动自然不会留意,只陶醉在情绪释放淋漓尽兴的酣畅,但平静下来就能明显体会到逻辑上的盲点。最后一战的水火进攻也有类似的缺陷。我相信这些战役在原著漫画上必然有着清晰流畅的表达,如何处理的得体贴切是一个值得导演商榷的功课。这种不细腻的风格在第三部分舒缓段落和情绪辅线里体现得更加突出。导演在主体上做到了张弛有度,节奏紧凑;但细节的把握有着明显力不从心的感觉。而细节缺失直接导致了人物性格的不饱满与骤变性,集中体现在逸悦,太子适,子团三人性格的模糊以及革离,逸悦感情线的苍白。还有一些我情节上的不可理解之处,譬如之前暗杀革离的几个人以及他们的妻儿在片子后来都没有交代,还有混入城中的女奸细被杀掉之后就不了了之等等。这种骤然断掉的逻辑缺失让我无法判断是审片时的删减情节造成的无奈还是本身成片就存在的缺陷,抑或是我观影时不够细心的可能,但总而言之让人有点莫名其妙的感觉。细节处理不细腻的问题在最后高潮部分也有所出现,譬如那个小肖姐姐的桥段模仿意大利电影《美丽人生》的结局,引起的联想让人产生奇怪的不协调感;而梁王等人忽然从阶下囚变成君王的过程有些突然;逸悦的死被处理得过于草率等等。过多细节上的粗糙形成的观影时的心理落差几乎让人有种导演对结局的掌控几乎面临崩盘的臆断,而对于一般观众,这种体验往往就是感觉影片少了点什么精彩的遗憾。
另一方面,《墨攻》的视听表达基本上属于中规中矩,无甚特色,遵循镜头服务于情节和人物的基本原则。摄影,场面调度和剪辑标准而低调;音乐得体大方,没有如临天籁的惊艳,也没有过于刺耳的不和谐;戏美方面除了范冰冰穿着厚厚的长袍、披肩、披风仍然露出了美丽的锁骨,让我心中暗赞一记,再无其他深刻印象;倒是王志文(梁王),安圣基(巷淹中)两人的表演给影片增色不少。
总体来说,表达算是这部影片比较弱的环节,导演在细节上处理的不够细腻导致了很多本可以勾画鲜明的人物变的轮廓模糊,趋于平庸;而很多富有冲击力和煽情的段落也因此变的平淡无味。尽管主线表达被强有力的结构构架的明朗而坚毅,但原本可以掀起的更大高潮却被若干突兀或逻辑缺失的败笔软化掉了。
  最后说一下影片的主题。导演在影片中一直强调墨家的兼爱和非攻。然而这些定义究竟是什么意思呢?兼爱应不应该有选择性,没有选择的兼爱,算不算是不爱自己的表现呢?非攻究竟是尽量减少敌我双方伤亡的被动防御,还是“守城以亟伤敌为上”的斩尽杀绝呢?值得一提的是,片中的革离只身来到梁城的原因是因为墨家不同意帮助梁王。这个细节是不是意味着革离本身就是墨家的一个叛逆者,或者他本身对墨家的主张也有诸多的质疑呢?很多人指责这部片子中泛陈说教的言辞,不过导演本身似乎并没有在影片中明确表达出自己的立场,仅仅提出问题,将思考留给观众。整个片子看下来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只有片中人不断的自我反思。
  絮絮叨叨说了这些多,分析的内容也仅仅是我个人浅薄的看法。个人认为《墨攻》结构流畅,人物出色,表达虽然有诸多缺陷但仍不失水准,主题未见得深刻明了但闪烁于影片各个角落毫无生硬之感。虽然和那些超一流的片子相比还有各种细节上的差距,但在这部片子里我们可以感受到震撼,冲击和愉悦的享受。这些就是导演的真诚。
  相比于《十面埋伏》紊乱的结构,《英雄》僵硬的叙事,《夜宴》浅白的人物,《霍元甲》老套的情节,《墨攻》有着高明太多的严谨叙事,以及对于人性较为深刻的探讨。诚然,他的诸多缺陷体现了目前我们的电影制作水平和欧美日本一流制作上的差距,但这仍然抹煞不了《墨攻》本身的优秀和诚挚。正如此文最初所说的,观影体验仿佛是“被一位用心努力但经验还不算丰富的盲人按摩师做了一次全身的推拿”。尽管在这个推拿过程中我们会觉得身体的某些部位还没有被彻底的活血放松,但整体的感受仍然是舒服愉悦的体验。特别是在体验过那些看起来富丽豪华的美容院里蒙古大夫的笨手笨脚后,这家门脸不大的盲人按摩店里尽管接客不多但有着良好基本功和严肃的职业道德的师傅的努力就显得更加的难能可贵了。
  

  

 4 ) 墨攻的两大硬伤

今天看了墨攻,感觉至少比《无极》之类的强多了。不过,制作上来讲还是略显粗糙。

片子既然将时代设定在公元前,百家争鸣的时代,那么就该考虑一下历史问题,至少不要那么唐突。片中有两大硬伤,不得不提。

硬伤一:一帮部下对着梁王高喊“大王万岁万岁万万岁”。中国人听万岁这个东西可能听得太多了,于是编剧们便认为人天生会喊万岁,巴不得小孩学会的第一句话不是妈妈、爸爸,而是万岁了。但实际上,“万岁万岁万万岁”却是武则天时期,她的面首为了逢拍她而说出来的,恰又正中其心意,于是慢慢才变成传统,武则天才甚至使用“万岁”的年号。而远在公元前的一帮走卒,何以喊出“万岁万岁万万岁”呢?

硬伤二:赵军攻城,最后竟乘热气球而来,诸葛亮要是泉下有知,定然从坟墓里酱爆出来了。热气球这个东西,在中国以前就叫孔明灯,咱们编剧怕不是不知道吧。之所以叫孔明灯,那是诸葛亮想出来的。但诸葛先生又哪知道原来这知识产权竟然远在公元前呢?

 5 ) 津巴布韦手稿

最近,在非洲津巴布韦的大津巴布韦遗址出土了一份手稿残片。内容是由白人传教士在18世纪记载下来的一个当地古老传说,原文以法文写就,现在翻译为中文。为了和原文保持一致,其中的遣词造句均保持原貌:

《津巴布韦手稿》

。。。。。。耶酥基督诞生前430年,在远东以东,有七个国家。其中,赵意图以二十万军团进攻燕。一个叫梁的小国正处在进攻的路线上,赵的远征军军团司令安圣基(音译)命令他的军队先行攻站梁城,为后续的战役取得一个至关重要的战略要地。梁的人民处于恐慌之中,因为他们知道一旦城破,他们将不可避免地接受被变卖为奴的命运。而他们的王,孱弱而阴险的王志文(音译)却终日过着放纵的生活,在战争与和平之间摇摆不定。

宝贵的时间在流逝,无数生命即将被浪费,梁即将迎来战争。

在赵军团前锋抵达前,一位身穿粗布衣,脚踏草鞋,手提包袱的神秘修士,用斗蓬罩住头部,来到了梁城前。他就是墨家兄弟会的修士刘德华(音译),此行的目的是根据墨家兄弟会的神圣信条“兼爱与非攻”,前来帮助梁的人民防御他们的家园。

刘德华修士刚刚抵达梁,赵军的先锋部队就对梁展开了第一轮攻击。由于占据人数上的绝对优势,先锋部队将军竟然使用骑兵部队直接攻击这座高墙深垒后的城市。这一疯狂而愚蠢的行为立即被安胜基将军制止,因为很明显,他清楚地知道马不能爬墙。即使是这一命令使用一种叫锣的乐器被及时发布了出去,但是冒失的先锋部队将军还是太过逼近了梁。这时候,修士刘德华展示了墨家兄弟会在工程技术上的精湛技艺。他对弓箭进行了简单地改良,通过改变箭头的空气动力学结构使射程提高了一倍。使用这种改良后的长程弓箭,他几乎当场射杀了那位鲁莽的将军,并迫使赵军提前结束了第一轮攻击。

由于击退了强大的赵军前锋,再加上墨家兄弟会的伟大声望,修士刘德华的出现极大地鼓舞了这座行将沦亡城市里的士气。他站在高处,大声对人民宣讲。从他的身后看过去,他的短发,他的围巾,仿佛是一个预兆。在2000多年后,在这座更名为北平的城市里,刘的后辈们也是这身装束,开启了一个被称为“五.四”的崭新时代。而在2000年前,刘作为一名平凡的修士,却重新燃起了梁的人民对于生存的希望。

尽管梁的王对刘的到来疑虑重重,但是他无法接受自己即将成为赵的俘虏这一命运。因此,他把整座城市的兵权交给了刘修士。事实证明这一选择是明智的,随后的一个月内,刘和刘指挥的梁军团成功抵御了赵国远征军的进攻,甚至一次性杀死了5,000试图通过地道实施偷袭的敌军。这一切,由仅有4000人的梁军团完成,是远东战争历史上的奇迹。因此,修士刘德华被命名为“防御者刘德华”(Liu Dehua The Defender),或者“刘天王”。

在战争中,除了胜利刘德华修士还有两件意外的收获。在赵军团的地道发掘者中,有一名非洲黑人遭到俘虏,刘从他那里得知了梁城的地下有复杂的地下水网。另外一个收获就是范冰冰(音译)将军,范将军出身于职业军人家庭,她的父亲是王的禁卫军团将军。在父亲亡故之后,她承袭了父亲的爵位,继续统领禁卫军团。在战争中,她无法自抑地疯狂爱上这位献身于和平与博爱的修士,并试图引诱这为贞洁的修士远离伟大的目标,和她一起过上平凡夫妻的生活。

他们的出现,对刘德华修士纯净的信仰产生了极大的困扰。如果保卫和平意味着杀死前来侵略的敌人,那么对于那些死去的人,墨家兄弟会的博爱又体现在哪里呢?如果说博爱是一种无差别的对人类之爱,为什么身为修士的刘却不能爱这个深爱自己的女人呢?爱没有选择,那么它是否还是一种爱?刘德华修士陷入了痛苦的思考之中。

赵国远征军无法在短时间内攻克梁,安圣基将军决定大部队佯装撤退,他保留一千人的军团奇袭梁城。和历史上发生过情形一样,当外敌撤退,内部的争斗就开始了。梁王恐惧刘修士太受欢迎,进而会影响到自己的绝对权威。同时,他又担心刘所持的学说会使臣民厌恶战争,阻碍未来他的军事崛起道路,因此派遣人手试图杀死刘德华修士。同时,在国内开始大规模整肃,逮捕和残杀同情刘修士的人。范冰冰将军因为怒斥王是在愚弄人民以保护自己的权威,因此遭到了割喉的刑罚,并于次日准备以古老的五马分尸之刑加以杀害。

刘成功地逃脱了这一阴谋,并在野外和非洲黑人地道发掘者偶遇。通过黑人的启发,刘修士终于获得了对“兼爱和非攻”的圆满理解,于是动身出发去解救“值得爱的人”,也就是范将军。与此同时,赵的奇袭军团使用热气球进攻梁,大获全胜,最终攻克了梁城。安圣基将军以全城人的性命为要挟,要求刘修士现身相见,以便当众击败刘德华修士,更重要的是,击败他身后墨家兄弟会所秉承的理念。

刘德华修士利用地下水网奇袭进驻城中的赵军,扭转了战争的局面,帮助梁国人民再次取得了胜利。随后,他前往监狱试图找寻范冰冰,但是范将军由于无法发出声音,也不知道以掌激水以换取刘修士的注意。最后,当刘德华修士找到范冰冰将军时,她由于肺部入水,停止了呼吸反射,在刘修士怀抱里离开了人世。

战后,王志文得意洋洋地接受了人民的祝贺,巩固了自己的统治。刘修士带着一群战争孤儿远,他昔日的战友们放弃了武器,逃离了梁。

范冰冰将军虽然在过去被指责为淫荡、好名,但是只为她那一声王前的质问,为她喉咙所受的刑罚,她就赢得了人民的喜爱。修士刘德华虽然最终没有挽救她的生命,但是他的事迹远比“杀的最高境界就是不杀”一类无耻的故事值得更多后人缅怀。

从那时候起,墨家兄弟会就从远东地区消失。修士刘德华把全部墨家兄弟会的理念都传授给了那位非洲黑人兄弟,并由他带回了非洲。因为只有非洲人才拥有完整的墨家兄弟会的传承,而墨的意思里本来就有黑的意思,所以从此以后他们又叫黑人(The black men)。

 6 ) 战争之中谁人不是无辜?!

任你是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以危卵孤城做赌。
我自有墨守成规,仁者无敌是故,凭兼爱非攻为注。
兴亡千古事。悠悠。
胜,百姓苦。
败,百姓苦。

首映的时候见到张之亮,已经很是喜欢。觉得他身上有一种很儒雅的气质,那种低调的,温和的气质。很内敛,让人很舒服。
张之亮的片子我只看过《中国最后一个太监》,传说中的《自梳》也一直没有机会看到。反正一直觉得他是那种很文艺的导演。直到《墨攻》的出现,这么大气、这么男人的片子,又让我看到了另一个不一样的张之亮。

昨天下午我才在新世纪看到墨攻的全部面貌,之前的首映,因为在红地毯上耽误时间,所以只看到了电影的后半段。前几天的影评好多都是针对电影的主题“非攻兼爱”为中心。不过我想这大概是一个误会吧,或者是宣传上的失误。记得张导演说过,他的目的不是要讲“反战,他要表达的是战争底下没有英雄,而不是「墨攻」底下的非攻、兼爱。非攻、兼爱只是一种崇高的理想,不可能实现。我想在电影里非攻、兼爱是革离的处世原则,但这个原则放到战争中是不是正确呢,革离对梁适说“今日助你守城,倘若明日赵国有求于我,我也会去助赵守城”,而又当革离看到战争中无数的尸体,在大火中周围人痛苦的呻吟,他也会震惊。“和平,还需要有更多懂的和平的君主。”在革离看来,他只是想和平,弱小的国家受到欺负,他会去帮忙,但他也知道战争之中谁都是无辜的,于是他把非攻、兼爱告诉给人知道,他想让大家知道人不应该杀人。

但战争的面目是残酷的。他引来地下水救了一心要他死的梁城,却害的自己最心爱的女人淹死在地牢下。他是对是错。他为了救梁城四千百姓,却害死了赵军五千将士,他又是对是错。他要的只是一个和平的时代,可惜却是在战火分飞的岁月,现实注定了他的孤独。他抵制战争,他非攻、兼爱,他就是一个孤独的传教者。

坐在影院里,我陪着革离一起经历战争,但也陪着他一起无奈。我们华仔的演绎当然是没话说,是那么棒。在电影里,没有刘德华的影子,没有现代时尚的偶像气息,有的只是一个活在当时的孤独的革离。内敛,智慧同时又那么固执。我最喜欢的反而是逸月对他表达情谊的那一场戏。他一直低着头,不看那个女人,当她脱去衣服的时候,他却伸手阻止了她。但始终未正眼看他。这段戏,是革离内心的一个转折,他在疑惑战争的真实面貌,他也在疑惑“兼爱”到底是什么,他在挣扎,华仔用一种很收和放松的方法去演绎,让我非常有感触,记得当时我恋爱时,对面的男人不知道话要怎么对我说时,他在矛盾挣扎时,身上也是这样一种气质,努力想掩盖自己,那个男人也是这样低着头不看我,所以在看电影的时候,我感觉当时华仔的演绎是一种正常人的表现,因为现实是这样的,他做的非常的好。

整部电影看下来,其实是需要有时间思考的,我思考的不是中国电影是什么,而是真正战争的态度。有人说导演在里面的态度是模凌两可的,他对战争也是模糊的。其实我想不是这样的,他想表现的是战争中没有胜利者,你不能打着任何的旗号去让无辜的百姓受苦。战争之中没有英雄,像革离也不是,他虽然在做英雄在做的事,可他的行为给对方带来的伤害却是有违他的本意的,所以有了“非攻兼爱”的思想。但这只是一个梦,一个乌托邦式的境界。

插句题外话,记得大约几年前,我去算命,当时在算三世书,那个中年女人合了我的八字后,告诉我上辈子是个将军,终日征战沙场。当时还很是高兴,因为很多人算出来上辈子都是什么动物、禽鸟,而我却是一个人,还是一个大将军。多威风。虽然我这辈子是女生,但依然是很崇拜那些威风的、很酷的人。而我以前就是那样一个人。多另人兴奋。虽不管她算的对不对,也不管我原来是哪个朝代,我一直以为这是件高兴的事。

但是看电影的时候,却发现现实截然不同,第一次在电影里,看到中国古代的战争。看到烈火中凄惨的叫声,看到堆积如山的尸体,我的眼泪马上就掉下来了。我像革离一样,开始第一次直面我们中国古代的真实战争,看到真实的面目,我真是傻掉了,什么威风,什么酷,全是狗屁!我在想,如果我以前真是征战沙场的将军的话,那我到底杀了有多少人,有多少人是因为我死去。我最后也是死在战场上吗?那我上辈子存活的意义是什么?我甚至在那一刻觉得自己是个罪人。当然现在想想我当时看电影时的思想,是很可笑,可我却真的有点无法面对那些堆积如山的尸体了。电影结束后,我想了很长时间,后来决定不去理自己的上辈子,就当成是别人的人生好了。就像革离。此刻我也想要一个懂得和平的君主。一个“非攻兼爱”的天下。

 7 ) 中国编剧之死

早在看《英雄》的时候,就发现中国电影出了毛病,但是迟钝如我者却总不明白到底出了什么毛病,之后所谓的国产大片来了,数来数去也就是那几部,到得《无极》终于幡然醒悟,原来国产电影一律变成了嘴角生疮,舌根发硬的画面集景,国产电影的编剧再也说不清一个简单的故事,如果这个故事里再有点戏中戏什么的,那就完蛋了,如果再用点倒叙、追忆等等所谓文学创作方法,那就更歇菜了,编剧们通常都会忘记他们最开始要讲的故事,而在写一半的时候又突然神经质的再提一下,而最后的结果就是象我这种智力水平比较低的观众再也看不懂任何一部国产大片,再也不明白他们的主题。

偏偏我又是这样一个不信邪的观众,始终不相信自己的智力水平怎么能如此低下,于是一次次的把人民币送给影院,变成票房黑灰,同时再次打击自己对智力水平的信心

上周看的《墨攻》亦是如此。。。。

==========下文有关键情节透露,慎看=========

从刘德华演的革离从漫天黄沙中一个人走来,并且要拯救这座城池,我就开始心里打着小鼓,一个人怎么能拯救一座城?四千人加一人怎么对抗十万人?接着支离破碎、自相矛盾的情节开始了,编辑的健忘症也开始了。

一面是先去递了降书,然后等革离来了,就没人再提递过降书的茬儿了。

那个总是瞪着双目的公子更是一会儿讨厌革离一会欣赏革离,一会儿表示不能投降一会儿又觉得不能抵抗。真是很想告诉他,演戏不是靠瞪着眼睛啊啊啊。。。。

而在最后结尾,革离语重心长,让我鸡皮疙瘩掉了一地地对公子说,天下的和平不仅要更多的墨者,还需要更多热爱和平的君主。我正想着这个公子将成大气,起码将是一乱世之枭雄,结果没一会儿,就被误杀了。

还有那几个被赵军伤了妻儿的小人物,开始的时候要杀革离为救妻儿,再过了一会儿就完全忘记了杀妻之痛,摇身一变成了革离忠实拥护者。

吴奇隆胖嘟嘟的脸真可爱死了,可惜装了半天酷一点都看不出酷来。

主人公革离就更是严重的意志不坚定,一会儿要求城民抵抗,一会儿又对死去的人民表示悲伤,一会儿说什么生存就是胜利一会儿又让他的追随者冲锋现阵,一会儿装酷的说墨者不能接受任何形式的礼物,一会儿又穿着别人给织的鞋了。

至于穿插其中的爱情故事,完全是莫名其妙,我第一眼看到逸悦就觉得Y一肚子男盗女娼,虽然最后死得很惨,也不觉得悲伤,更不煸情。

对了,当中还弄了一个说着生硬中国话的鬼佬,完全不明白是什么用处

整个故事发生在黄沙漫漫的沙漠中,没想到过一会儿,革离和逸悦两个人就跑到了山上,再过一会儿,又跳到了海里,我靠,小时候地理老师就告诉我们说,沙漠地区是不会有山的,不然就不用种防守林了。

我真是已经无言了。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这就是垃圾垃圾垃圾!

 8 ) 墨攻--二十四史普及教材?

或许是受到《轩辕剑四》及外传《苍之涛》影响太大的缘故,一听到关于墨家的故事,总不免想到那泯灭在战国烽烟中的现代性,于是当然要去看看《墨攻》了。结果发现这部片子走的完全是另一个路数,和我预期的差别很大,不过也于一般的大陆“大片”“正片”迥异。
 
先抛开某些人难以接受的所谓“硬伤、无稽之处”不说,这部片子就是在规规矩矩的讲一部《二十四史》,几乎完完全全的男人书写的历史。墨者的现代性是其中闪耀的点点火花,但注定被中国传统政治的洪流吞噬。故事中一些不能再熟悉场景,在史书中随便翻几页就能看到。如:大军压境,群臣请降;诸葛亮·鲁肃·周瑜(这次三人合一了)说孙权抗曹;墨俣一夜城(果然是日本人原著,丰臣秀吉的这个典故也用上了);发死囚为先锋;唯才是举;全民皆兵惨烈的攻防;诸葛亮烧藤甲兵而悲之;断敌水道;质人妻儿使为间;掘地道攻城而被围歼;伪退却(没想到成就了隔岸观火);功高镇主,诬以意欲谋反;为人君者拉一派,打一派,清洗其“党羽”,自毁长城;杀之且令其无言;单刀会;允戴罪立功,得士死忠;英雄的对决,旁边却有等着拣便宜的渔翁;“我主圣明”,社稷得安,异议者去国。最后的结局明显是参考了《苍之涛》,呵呵,墨者带着战乱中仅存的一些孤儿远走他乡。
整部电影说了什么呢?无他,“你知道战争的本来面目么?”你知道中国政治的本来面目么?反观大陆近年所拍的系列历史正剧,从雍正到康熙到汉武,越来越走向《水浒》的思想逻辑。幸有《墨攻》,立此存照。

 短评

难得最近的一部好片。比黄金乳之流强多鸟~

8分钟前
  • 妙荔
  • 力荐

在服装的颜色均为低调的暗或浅色系,可说这部电影是以依从历史为主,在颜色上尽力靠近的真相,同时更体现了设计上体现戏剧性的视觉效果。

12分钟前
  • 会笑的昨天
  • 还行

写对抗是对的,方向没有错,能力有限怪不来创作者,但是导演功力有待加强。

13分钟前
  • 闲人
  • 还行

除了中国古代的文化在里面,没有其他出彩的地方。。。但是起码老实地讲了一个故事,比《无极》《十面埋伏》好得多。

16分钟前
  • sk
  • 推荐

怎么形容呢,革离费了半天劲挽救的城池,让梁王大手一挥就又毁了,真是天大的笑话,为无能者打天下,还是省省力气吧。

19分钟前
  • 元宝宝
  • 还行

国产大片儿的新希望。

21分钟前
  • dormant
  • 推荐

亮点不多,槽点不少。可能是受岛国原著的格局所限,有史诗的野心,却没有史诗的气魄。

23分钟前
  • 申酌长怀
  • 还行

张之亮这个实在让人失望

24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较差

场面盛大,但不出彩。

29分钟前
  • 爱情海
  • 还行

兼爱非攻,但是战争暴力终究是破坏性的,“武”和“技”是双刃剑,守护了百姓,伤害了爱人

32分钟前
  • 光环
  • 推荐

沉闷。

37分钟前
  • 倾蕙宁
  • 还行

得看完原著再做评价。就精神来讲,墨家值得称道,但这片子也说得不好。若单就电影来讲,扯蛋的地方太多。不说黑人和热气球这些全不靠谱的,就说片中的战前演说,全拍得乏力。我假设,这片子好的地方,全好在原著,导演做的事,全拖了后腿

38分钟前
  • 17950
  • 较差

典型的大陆好莱坞类型片,主题模糊,没什么深入的思考;场面盛大但不精细;演员表演到位但不突出;旁白与结尾字幕一贯力求“政治正确”的或煽情,或添足。高不成低不就,一个词——平庸。

41分钟前
  • 艾小柯
  • 还行

活得有意义才是我的生命。。。。

43分钟前
  • 赵鹏
  • 较差

兼爱非攻的可怜之人

47分钟前
  • shield
  • 还行

不知所云,一个墨家冒牌货引发一场战争?没有革离,梁城降,不会有伤亡,有了他,双方都付出代价,结果并未实现他所谓墨家非攻兼爱。与墨家主张没半毛钱关系。

51分钟前
  • Rice
  • 还行

太文人范了,当然也带点儿励志。

55分钟前
  • 古正中
  • 还行

★★☆ 大杂烩,场面不错。

57分钟前
  • 巴巴罗莎蠢猫脸
  • 还行

非攻兼爱。

59分钟前
  • 梅林
  • 还行

不错

1小时前
  • 暮鱼晨岫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