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零一夜出走季

综艺大陆2018

主演:梁文道

导演:谢徽

 剧照

一千零一夜出走季 剧照 NO.1一千零一夜出走季 剧照 NO.2一千零一夜出走季 剧照 NO.3一千零一夜出走季 剧照 NO.4一千零一夜出走季 剧照 NO.5一千零一夜出走季 剧照 NO.6
更新时间:2023-09-16 10:22

详细剧情

  《一千零一夜 出走季》作为一档读书节目,从日到夜,不一样的“街头”,邀你共读中西方经典书籍,以梁文道的视野及关怀,体察一本书的多个面向, 致力于为广大网友读者提供一份有深度、个性化的精神食粮。
  每当我翻开一本书,那就是一段旅程的启始。踏上未知的领域,便知道天地宽阔。途中种种遭遇,是有待解读跟诠释的密码。所有的旅者也都是读者,因为阅读和旅行其实是同一种姿势。打开全部的感官,并且认真地消化和思索自己的见闻。出走,就是为了要做世界的读者。

 长篇影评

 1 ) 第199夜《狂人日记》

一千零一夜——狂人日记

有关作者:

1. 37岁的鲁迅 ,作为公务员心灰意冷,很奇怪地写了一篇小说。

2. 钱玄同请鲁迅给《新青年》供稿。鲁迅说,在一个没有窗的铁房子里昏睡,最终会死去的人,他们不可能逃出去。把他们叫醒,岂不是更痛苦。钱答道: 你又怎么知道未来不会有人能砸开这个铁屋子呢?鲁迅认为钱玄同说的也有些道理,就决定写些东西。这就是第一篇白话小说,也有人认为是第一篇现代小说的来历。

3. 鲁迅选择以一种当时不入流的小说杂文作为挑战主流文体(诗文)的方式。

4. 胡适为了推广白话文运动写的白话诗并没有引起多大反响,但是鲁迅一出道就写出了很成熟的作品。

小说内容:

开头的一小段是文言,说狂人已经好了,正在候补官员。

日记内容是,狂人看到月亮后好像清醒过来了,感觉过去三十年都是浑浑噩噩。(小说里就是开始疯的那一刻)月亮的意向,在欧洲人的观念中,有些人会看到月亮就会发疯,所以lunatic 疯狂一词的词根就是月亮。中国人却是清澈明亮的含义。所以用了中西语境的不同,提出了这个人到底是疯了还是觉醒了的问题。

接下来,他发现隔壁赵家狗看他的眼神不对,似乎要害他。看到其他人,包括小孩看他眼神都不对。又有点害怕他,又想要害他。原来,他们想要吃他,又怕他看出他们的意图。另一方面,他们互相也是一样,既要想吃掉对方,又怕被别人吃掉。

他看到一本“没有年代的历史,字里行间都写着吃人”。

思想价值:

1、除了揭露了封建礼教埋没人性,吃掉了人性以外,也表达了在任何社会都存在的一种状态: 受到社会主流认可的价值观,不自由的社会下,人们处于何种状态以及如何如何理解自己不自由。鲁迅认为,对此不应该抱有太大的希望。

因为,小说里的那些人,要么认为自己吃人是正确的,要么虽然不正确,但是无力改变,不想改变。对那些指出这一点的人更加愤怒,更加生气。

2、 传统观点认为,鲁迅是个想要把中国人变成“真人”的斗士这一点是片面的认识。他并非只是因为对中国状况十分愤怒,就要高高在上的试图教化大众,而是同情各阶层的人群,包括底层的和高端的。他觉得需要让大众说出自己的话,而不是做他们的代言人。

3、 大众沉默的原因是,等级社会中受到长期压迫,已经适应这种压迫,精神上已经麻木了;另一个原因是,所有人被隔开,原子化,无法感受其他人的痛苦。鲁迅反对传统小说美化现实,那些书虽然提出一些问题,最后都是大团圆的结局。宣扬的观点是“人生总该是欢喜的大团圆的, 不幸的原因只是个人的原因才会出现各种问题”。但是实际上,社会上每个人都会有相同的问题。鲁迅同情中国社会,不仅因为其受到外在的欺压,其精神上的麻木才更严重,是真正需要医治的问题。他只想凭自己的观察,做出真实的描述。看起来像严厉的指责,是想用最酷烈的药方让他们有觉醒的可能。

4、 十年沉默阶段的原因:公务员生涯中曾有抱负,寄予厚望,但是对革命的结果很失望。革命家陶成章像黑帮一样独裁,后又被暗杀。袁世凯又想走回帝制,秘密警察让大家噤声。鲁迅也曾用各种方法逃世。新青年杂志等现象出现的时候,他已经是个中年人“希望之中带着绝望,绝望之中又带点希望”。

5、 鲁迅认为自己也是有问题的人,他在分析其他人的时候也在解剖自己。书中觉醒的人发现自己也可能在小时候吃过自己的妹妹。所以到了最后,陷入绝望,最后的希望就是“还有没有没吃过人的孩子?救救孩子”。

6、鲁迅的骨子里还是带着悲观和虚无。故事的结果是,狂人变成了正常人,又回到主流。整篇白话文小说,篇首是文言文,表示正统、传统。

书中的“发现问题,带有批判性就是狂人,最后乐于接受就是正常人”表现了他的悲观绝望,甚至黑暗的一面。

6、 提出的问题:

(1)如果把自己和社会割裂开来,如何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意识到主流的问题呢?

(2)文学是否像天上的月亮一样,带有带离此世,变成一个“真人”的力量呢?

 2 ) 阅读是门本事

一个好节目也要像一个好产品,不是对高日活趋之若鹜,就是创造低频多场景拉动流量。

《一千零一夜》在前两季对我来说都是前者,但是第三季开始,成了后者。

因为我发现花再多钱跟着“知识付费”搞先进,也改变不了我没有知识,脑袋里一贫如洗的事实。

每天追更,反而不如偶尔点开,刺激一下读书欲望,来得开“屏”有益。

这一年家里的书越堆越高,看过的影视综艺一直没少。想着看完这部《黑镜》就去把《铁币》读完,然而直到睡觉前,我已经转去《废柴舅舅》,在“哈哈哈哈哈”里,结束了充实而完美的一个夜晚。旁边的博尔赫斯等一众书本,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只有在我枕边陪我睡觉这一个功能。

空虚无聊的时候,“要不要看点书”成了夜深人静的纠结主题。我们越来越焦虑,本希望读点书能减少焦虑,可是书都买好了,发现自己自己更焦虑了——我他妈这一晚上又干了什么?这书得看到新闻联播停更么?

以前每天早晨起床,晚上刷牙洗脚,总要打开FM、得到之类的付费课程,想着读书读不进去,听人家讲讲多少也算有所精进。

谁不知道呢,这样自我安慰这不过是对自己的懒惰纵容罢了。

因为阅读真的是高难的体操动作啊!在文字里助跑、在词汇中跳跃、在意象和冗长铺垫里旋转晕眩。偷懒少练习一次,多一点时间看看影视综艺,一样和别人侃得火热,胸前的 “social小王子” 奖牌越来越多,完全不会失去什么。

像是在进化过程中被基因遗忘了,我的阅读能力。从生下来,就喜欢坐在电视机前、喜欢抱着手机。阅读和思考成了额外需要刻苦练习才能掌握的技巧。

可不是需要练习吗?

看什么书?怎么看书?这本书哪些章节需要精读,需要在什么视角下才能真的读懂?那本书需要配合若干本其他的书,才能补充自己的知识架构。看完了这一本两本三本四本望着天,你心里真的有顿悟在心里连成线了吗? 问问在拥挤地铁上看书的双肩包青年,又有谁能不假思索地回答出来呢?

所以才有“每天听本书”这种“得到”式的幻觉:哇,一天我就能看完一本书的知识了,积累也还是有捷径的啊! 听别人的读书感受,感同身受,误以为自己阅读了也会有一样的顿悟。别人的东西,轻松的装进自己的腰包,终究还是别人的东西。

别人咀嚼过的食物喂给你嘴里,恶心是恶心,它容易啊,习惯就好了。

只是有些乐趣,被随机撒落在某页字里行间,在某个发呆的早晨,像豁然阳光被吹得四处溃散的阴云,不自己阅读的我们,是无缘感受了。

 3 ) 刺死坂本龙马的人是英雄吗?

京都篇的最后一集,也是本季《一千零一夜》的最后一集,道长抛出了这样一个问题:

如果你去问现在日本的年轻人,坂本龙马是英雄吗?他们毫不犹豫地回答:当然是。

那暗杀龙马的那些人也是英雄吗?他们会回答:也是英雄。

为什么会出现这么矛盾的现象呢?在我们中国人看来,这完全不能理解,我们的英雄观似乎是:英雄只属于一方。

或者我们也可以说,认为刺死龙马的人也是英雄,这种英雄观是否是一种歪曲的英雄观呢?

我们中国人可能比较容易理解的,英雄可以属于多方的情况是,举个例子,三国时代,虽然蜀汉政权被认为正统,但这是个乱世,人才辈出的时代,无所谓正邪,曹操的负面评价虽然很多,但是他也被很多人认为英雄,当然就不用说东吴和蜀汉数不尽的人杰了。还有,秦末争天下的项羽和刘邦,虽然最后刘邦胜了,可是估计也只有很少人不认为项羽是英雄吧。

可是,坂本龙马的情况很明显不同于上述两个例子。龙马被认为是近代日本的先知,他的主张是推动日本的近代化,建立一个现代国家,实现富强,也就是说,他是进步的,正义的一方,可刺杀他的那些人是什么人,他们冥顽不化地拥护腐朽的幕府政权,反对倒幕,换句话说,他们是反动的,邪恶的一方,为什么这种人还能称为英雄呢?

我想到的是赤穗事件。这是一个有名的日本历史事件,被改编成许多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而被日本人所熟知。通过这个事件或许我们可以洞窥到日本人的某些价值观和性格中的某些特质。

元禄十四年三月十四(公元1701年4月21日),浅野內匠头在江户城的松之大殿上,当众对吉良上野介吉央拔刀相向。对此当时德川幕府的五代将军德川纲吉震怒,命令浅野內匠头当日切腹自尽,并撤销浅野一族在赤穗藩的藩主地位,浅野一族需在限期内把藩的政权交还幕府,藩内的武士也面临失业无家可归的困境。可是与此相对,被浅野砍伤的吉良却没有受到任何惩罚。

对于藩主受到的刑罚,赤穗藩的武士以家老大石内蔵助为首向幕府提出反对。为了让幕府了解武士们反对的意见,他们进行了对策的商量,如坚守城池,切腹自杀等,最后决定先遵从幕府的处决,交出赤穗藩,然后以浅野內匠头之弟浅野大学为中心寻找复兴浅野一族政权的的方法。

另一方面,这时到江户觐见的赤穗藩武士里也有许多主张杀了吉良为主君复仇的强硬派。他们尝试过潜入吉良的府邸开展复仇计划,但是因为对方戒备森严,仅仅依靠自己的力量的话复仇难以实现。于是他们回到赤穗藩希望能说服大石内蔵助坚守城池,拒绝交出政权,但是大石不赞成这么做,于是赤穗藩如预想的那样被交还给德川幕府。

但是大石内蔵助明白,如果这些强硬派的行动被幕府知道,浅野一族将不可能再复兴,为了稳定强硬派的心情,复兴浅野一族,他在江户召集这些强硬派开了两次秘密会议。

浅野內匠头之弟浅野大学被软禁的消息传来,复兴浅野一族事实上已经行不通了。大石紧急召集浅野一族的家臣武士(这些人事实上这时已经成了浪人,即已经失业无家可归的武士,史称赤穗浪士)在京都的圆山召开秘密会议(史称圆山会议),正式向他们宣布向吉良复仇的计划。

为了确认武士们是否有为主君复仇的意愿,大石把之前已经让武士们按了血印的誓书发还给他们,只有那些坚持不收誓书且仍然坚持要为主君报仇的人,才被大石选为复仇行动的参与者。最终只剩下了47个武士参与了最终的复仇行动。

元禄十五年十二月十四(公元1703年1月30日),这47名武士闯入了吉良的府邸,成功取下吉良的首级,并供在了浅野內匠头的墓前。除了不知去向的一名武士,其他46人向幕府上报了这次复仇行动,在幕府的判决下,这46人全部切腹自尽。

关于赤穗事件的始末以及围绕它的评论,NHK历史纪录片BS历史馆有一集专门讲到,有兴趣可以去看看。(附上B站链接 //www.bilibili.com/video/av8015829

我想说的是,日本人对这个历史事件呈现出来的看法非常值得探讨。它和一开始刺杀坂本龙马的人是不是英雄这个问题非常类似,其中一个本质问题是日本人的善恶观到底是怎样的?

在中国人看来,赤穗事件很明显是一个以怨报怨的复仇故事,它和武侠小说里的报仇可能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可是却被许许多多日本人所喜爱,这47个武士,不用说,在许多人心中是英雄,表面上看,这就是一群随便闯入别人家里,烧杀劫掠的强盗,为什么还能得到日本社会的公认?

仅仅持偏见,说日本人就是喜欢扭曲的价值观,这是不对的。

47名已经成为浪人的武士,他们之所以失业和无家可归,追究起来,没错,罪魁祸首的确是吉良,但是也不能否认他们的主君也有一部分原因,而幕府的判决也是一个要因。那么他们为什么偏偏对吉良不依不饶,而不敢公开反对幕府呢?明明主君也有自己的不对,为什么他们却丝毫没有怪到主君头上,甚至想辅佐主君的弟弟复兴浅野一族呢?这就要说到日本封建时代武士们的信仰,忠于主君,永远是他们的最高信仰,幕府作为全国最高的统治中心,命令当然是不可违抗的,如果和幕府作对,势必势孤力薄,而指责主君的不是,那么他们就已经失去了生存的依据,幕府也不会在乎他们。

那么他们就一定要与吉良为敌,走上复仇的不归路吗?不是的,成为浪人的他们,至少在保住性命的前提下,可以继续想方设法维持生计,可是为什么还要不惜失去生命也要复仇?比起保命苟且度日,这些人在乎的是他们作为武士的尊严,主君浅野受到了不公正待遇而死,作为下属的武士他们不止脸上无光,还要连着受罪,这更是雪上加霜。如果就这样苟且存活下来,他们也会受到世人的冷眼相待,世人的眼中,他们只是无能的武士,不能为主君效力。

可以说,正是这种普世的眼光和他们自身的信仰追求,把他们推上了复仇的不归路。

德川幕府命令他们切腹自尽,这其实隐含了一个重要信息,幕府也认为他们的复仇是有名誉的行动,肯定了他们作为武士存在的价值。因为日本封建时代的切腹自尽,是一种荣誉的死刑,只有一定级别的武士才能享受。

从这种意义上说,认为刺死坂本龙马的人是英雄的观点,是否也包含了这样一种看法,即刺客本身也是有自己的信仰追求,即对幕府的尽忠尽职呢?

 4 ) 慢慢看,点点记

第一集

一,过去一百年的九零后八零后与当下的八零后90后为什么差别那么大?

徐志摩梁思成林徽因胡适,他们作为过去100年的80后90后,可以为了国家民族理想去奋斗,可以舍弃自己的生命。当下的80后90后,也站在民族复兴或者个人命运的十字路口,为什么如此焦虑?为买房为工作婚姻子女?我们是不是在这方面汗颜。普通人和大师存在区别,但是过去100年的年轻人,都正当做新青年,大师们呼吁年轻人要有自己的新思想。过了100年,又有谁呼唤我们争当新青年呢,毕赣说80后、90后,现在又有谁会在乎他们的感受呢?特别是90后,很多都是独生的一代是世界历史上奇异的一代人,我觉得他们现在更需要的是责任与担当,不管是对自己也好,还是对社会。有责任有负担才有动力,才能在这个充满诱惑的年代成长,就像一艘船需要压舱石,毫无压力容易翻船。

二,文字的统一是中国崛起的重要因素。

世界霸主为什么可以和平从英国转移到美国,很大一个原因就是都讲英文。为什么印度和中国一样是人口大国,却无法与中国匹敌,印度语言的不统一是他的致命缺陷,语言不统一,各自讲方言容易各自为政。就像古代的中国,虽然文言文是官方文字,但是在日常交流中,中国疆域广阔,每个地方都有每个地方的方言,因此中国有句古话,天高皇帝远,地头蛇频出。

 5 ) 哇哇哇

先把短评贴一下。

半年前尝试看了一下,安静祥和,没有有趣的故事、没有激烈的火花,有的只是娓娓道来,完全看不进,弃之。 这两天忽然想到这个节目,再次尝试,一模一样的节目,居然看得津津有味。 小时候不爱吃香菇,长大后有一天忽然爱吃了且持续喜欢。 这大概率就是一种缘分,时间不到不必强求,在合适的时间接受即可,无需抗拒。

道长所宣扬的独立思考及反思精神每每听到都会有一种哇!哇!哇!的感觉。

好想下载保存下来啊,总觉得以后会看不到了,是我想太多吗?

 6 ) 一千零一夜 出走季 (2018) 12集全

主持人: 梁文道

简介:《一千零一夜 出走季》作为一档读书节目,从日到夜,不一样的“街头”,邀你共读中西方经典书籍,以梁文道的视野及关怀,体察一本书的多个面向, 致力于为广大网友读者提供一份有深度、个性化的精神食粮。

20180118 <文学改良刍议>中国的历史从此分成两截

近百年前,在西方科学精神的影响下,一群意气风发、胸怀大志,立志改革中国文学的青年开眼看世界。胡适就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这是倡导文学革命的第一篇文章。那么这篇文章对中国的历史产生了什么影响?敬请收看本期节目。

20180125 <狂人日记>我们全都吃过人

《狂人日记》是中国第一部现代白话文小说,收录在鲁迅的短篇小说集《呐喊》中。内容大致上是以一个“狂人”的所见所闻,指出中国文化的朽坏。那么道长是如何解读这部小说的呢?敬请收看精彩节目。

20180201 <我与地坛>世界就在这个角落里

史铁生从历经400多年沧桑的古园获得了某种启示,汲取了顽强生活与奋斗的力量。在《我与地坛》一文中,史铁生还写了在古园中的见闻和所遇到的人与事,述说了自己的所思所想。那么通过读这篇文章,道长会抒发哪些对命运和生死问题的感悟呢?敬请收看精彩节目。

20180208 <科学怪人>两百年前的人造人

《科学怪人》是英国诗人雪莱的妻子玛丽·雪莱在1818年创作的小说,被认为是世界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科幻小说。那么19岁的玛丽·雪莱是怎样创造出这样一本带有恐怖的、悬疑的,带有科幻色彩情节的经典名著呢?让我们一起来看节目。

20180301 <丝绸之路新史>消失在沙漠中的国际城市

丝绸之路是一条传说在中古时期横穿欧亚大陆中心的商路,韩森的《丝绸之路新史》是对这个话题最可读和最可信赖的历史描述。这本书前所未有地生动展现了在中亚绿洲间行走的商人与驮兽,他们运载着商品、思想、艺术、音乐和宗教,让我们一起来听听道长对这本书的解读。

20180308 <大唐西域记>被人遗忘的唐三藏

《大唐西域记》是地理史籍,书中记述了玄奘所亲历110个及得之传闻的28个城邦、地区、国家之概况,有疆域、气候、山川、风土、人情、语言、宗教、佛寺以及大量的历史传说、神话故事等。那么道长是如何解读这部著作的?让我们一起来看节目。

20180315 <敦煌变文选注>唐朝的人怎么看图说故事

早在五十年前,邓振铎先生就曾说过:在敦煌所发现的许多重要的中国文书裹,最重要的要算《敦煌变文选注》了。那么这项发现有什么重大的意义?唐朝的人怎么看图说故事的?让我们一起来听听道长怎么说。

20180322 <拉班·扫马和马克西行记>逆行的马可·波罗

西方人大多知道马可·波罗曾沿着丝绸之路来到中国的故事,鲜为人知的是,中国也有自己版本的马可·波罗。两位维吾尔血统的僧人拉班·扫马和拉班·马克曾从元大都出发,毅然踏上朝圣耶路撒冷的漫长旅途。有趣的是,他们的经历被写进了一本叙利亚语的传记中,很久之后才再次为公众所逐渐了解。朝圣故事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宗教与政治背景?精彩内容,敬请期待。

20180329 <古都>定义了一座城市的小说

京都,这座日本的千年古城在川端康成笔下几乎展现了它所有的风貌。直到今天还有许多川端康成的书迷拿着《古都》,一本京都这座城市的文学明信片一一寻索书中人走过的路线。透过从春到冬,时节变迁的细节渲染,川端康成如何营造京都这座城市的氛围与美感?日本传统美学又将赋予大文豪对物哀怎样的纤细感受力?更多精彩,敬请期待。

20180405 金阁寺:该死的极致之美

金阁寺位于京都市西北角,本名鹿苑寺,因寺内有贡奉佛身舍利的金阁,所以又称金阁寺。它是全日本最受欢迎的景点之一,寺中这座有名的金阁,三层楼的建筑上面铺满了纯金打造的金箔,我们如今看到的这座金阁已经不是当年那座金阁了,原来的金阁早在1950年被一场大火焚毁,那么这场火是意外吗?焚毁金阁的又是谁呢?敬请期待。

20180412 <罗生门·竹林中>繁华千年的废墟

京都平安京在初建时,其整体规划高度仿照了隋唐长安城,保留了相当程度的盛唐时代长安与洛阳的风貌。然而,古时贯穿南北主干道朱雀大街的北大门,如今的罗城门遗址却成为了散落在时光中被遗忘的角落。就让我们随着日本文豪芥川龙之介的《罗生门》一起来了解这个城门背后的沧桑历史吧。

20180419 坂本龙马:发明日本的男人

日本京都是一座很古老的城市,今天我们所看到的日本跟过去的日本完全不同,就在一百五十年前,以京都这座城市为背景,发生了一件震动整个亚洲的大事,那就是明治维新。坂本龙马是日本明治维新时代的维新志士,他也是近代日本的缔造者,出身平凡的坂本龙马如何改变日本历史?节目中为您讲述。

 7 ) 观后感之大唐西域记篇

玄奘西行路线

在看西游记时曾觉得唐三藏迂腐,虽知道那是小说里的人物。但除此之外,我对此人的印象便寥寥无几了。

看过梁先生对《大唐西域记》以及其背后故事的讲解,我开始为玄奘法师感到了悲凉之情。他是一个德智体美劳全优的天才,为了佛法的“空”和“有”的“真相”不辞劳苦远行印度,期间经历各种艰辛险难,也在那烂陀寺光彩夺人。最终带回了《瑜伽师地论》以及其余经书。

玄奘回到中土后开始执手译经,试图改造中文,一心想将书中印度语的思维与含义精确表达出来,将佛法传给天下人。可惜,天下人无法明白其中晦涩难懂直言究竟为何义,更不懂玄奘法师此番呕心沥血背后的意图。舍弃佛学真理的探索,浮于表面的“南无阿弥陀佛 ”更像是一种类象征主义的东西吧。

玄奘穷尽一生的求索,大概随着其寂寞的执念飘散在西凉的一抹黄土中。

 短评

等待了半年,新一季《一千零一夜》终于播出了。2018年是胡适《文学改良刍议》发表101周年,是鲁迅《狂人日记》发表100周年,前两期节目就从这两位80、90后大师讲起,面对这几年火起来的“女德班”和一些反智媒体,再读胡适、鲁迅真是再好不过了。

5分钟前
  • 影杂志
  • 力荐

出走,去北京,去西域,去伦敦,去京都。

7分钟前
  • 钵中衣
  • 推荐

不是节目有多厉害,当然是很厉害了,是国内同类型的没有。

9分钟前
  • 尹圩肆
  • 力荐

“现在的年轻人得有点信仰有点韵味对,还是希望能做到这样”

12分钟前
  • 阿难
  • 力荐

出走季评价偏高了,个人感觉不如以前,评分高可能因为这种节目太少了

17分钟前
  • 黑择明V
  • 还行

非常喜欢/钟意《一千零一夜·出走季》的北京篇和敦煌篇;京都篇就稍作了解也是和中国有关的呢…梁文道,人如其名,(梁)姓知识分子有(文)化有品味地娓娓(道)来…京都篇

22分钟前
  • 🌻樂芃☯️
  • 推荐

模式更新,以百年前新文化运动两位先驱开头,振聋发聩,如今我们这个时代更需要回顾胡适、鲁迅们了。非常喜欢每期节目后面的花絮部分,添了几分烟火气。

27分钟前
  • 南方的北瓜
  • 力荐

已经第三季了,还记得当年道长说的那一句,我们会一直读下去,直到海枯石烂……

30分钟前
  • 我执
  • 力荐

希望出走季能来成都读一读李劼人,巴金。

31分钟前
  • 小江湖骗子林羽竹
  • 力荐

听梁叔叔读书

34分钟前
  • 完颜穆尔登格
  • 力荐

专治失眠的《一千零一夜》终于回归了。就看他像布道的传教士又像呓语的梦游患者,在巷弄,天桥,地铁上、在车水马龙的街头,一袭素衣一本书,在夜幕下喧嚣的人间烟火气里,娓娓道来。

36分钟前
  • 阿牛
  • 力荐

鲁迅的小说不适合未成年人读,只有经历过很多事 读过很多书 走过很多路 见过很多人 之后,有了自己的认知能力之后,才能懂得他的好。可惜的是,那些歇斯底里的呐喊,被掩埋在装睡的呼噜声里了。

37分钟前
  • 陈美芳˙Ꙫ˙
  • 力荐

希望理想国越来越有钱 装更远的逼

42分钟前
  • 青年瘦白鼠
  • 力荐

等了一个学期,你们终于回来了!说好的一千零一夜,少一年,一个月,一天,一个时辰,都不能算是一千零一夜

45分钟前
  • 天造地设般难得
  • 力荐

你是大千世界众生万象中的一粒尘埃,你掠过消失的身影深受我辈敬仰。

47分钟前
  • 无邪小神
  • 力荐

【2018.115】

50分钟前
  • 狷介有乌青
  • 推荐

终于等到道长了,激动的想哭

51分钟前
  • 晴天☀️
  • 力荐

道长的出现简直是每年小屏幕上最大的指望!

55分钟前
  • 桐yin
  • 力荐

这一季的想法真是吊炸天了!比前两季都出色,一个文化节目,做到第三季竟还能更上层楼,不禁让人觉得看理想整个团队都牛逼闪闪,闪闪发光。

57分钟前
  • 悄悄一线光
  • 力荐

继续挑着看哈哈,道长

59分钟前
  • 女宛心兑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