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雅的婚事

爱情片大陆2006

主演:余男  巴特尔  森格  

导演:王全安

 剧照

图雅的婚事 剧照 NO.1图雅的婚事 剧照 NO.2图雅的婚事 剧照 NO.3图雅的婚事 剧照 NO.4图雅的婚事 剧照 NO.5图雅的婚事 剧照 NO.6图雅的婚事 剧照 NO.13图雅的婚事 剧照 NO.14图雅的婚事 剧照 NO.15图雅的婚事 剧照 NO.16图雅的婚事 剧照 NO.17图雅的婚事 剧照 NO.18图雅的婚事 剧照 NO.19图雅的婚事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11-19 00:06

详细剧情

  内蒙古日渐干旱的草原上,丈夫巴特尔(巴特尔 饰)为了掘水井而双腿残疾,妻子图雅(余男 饰)勤劳善良,性格泼辣。她一个人挑起了家庭的重担,照顾孩子,但长期的劳碌让她的腰椎病变,甚而也有下肢瘫痪的危险。为了不再耽误图雅,卧躺床上的巴特尔决意离婚,在现实面前,图雅也只能同意。但她坚持提出自己再婚的条件:新丈夫必须和自己一起供养巴特尔。由此,图雅开始了艰难的择夫历程,附加条件让许多前来求婚的男人打了退堂鼓。
  邻居森格(森格 饰)素来怕老婆,其妻却常跟别的男人出走,并一走了之。他对图雅情苗暗生……
  本片荣获2007年第57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

 长篇影评

 1 ) 女人命运。

女人命运
---------------------《图雅的婚礼》
导演:王全安
主演:余男 巴特尔

我很喜欢余男,这个拥有特别名字的女演员很能演。我喜欢余男的嘴巴,很像是《迷失东京》里的斯嘉丽-约翰逊,有独特的气质。看《图雅的婚事》最初是冲着余男去的,她在内地不太红,能在电影公映之前看到胶片版是一件很妙的事。
王全安号称最会拍当下农村的中国导演,所以片子里的一切都土得掉渣,余男扮演的图雅生活在内蒙古的草原上,图雅向所有蒙族妇女一样勤劳善良,皮肤粗糙黑黄,有一条黑粗的大辫子,性格泼辣豪气。余男演得真好,活脱脱一个原生态蒙族女子,另一个主演巴特尔是个牧民,表演很本色。
俗套一点说,影片主线是图雅和瘫痪丈夫巴特尔的婚变,副线是森格和图雅朦胧而不敢张扬的爱情。有点三角恋的意思。巴特尔和图雅是大草原上的一对夫妻,他们有一对可爱的儿女,但是巴特尔因为打井而致残,从此不能正常劳作,生活的重担一下子就落在了图雅身上,不幸的是图雅乘坐森格的卡车时腰椎受伤,从此不能干重活。瘫痪的巴特尔不想让妻子承受这么大的压力,善良的巴特尔希望图雅再嫁获取幸福的生活。无奈之下,图雅只好同意,可是必须要让新的丈夫能容纳巴特尔与他们一起生活。
提亲的人一波接一波,图雅在家里一一接待,巴特尔看在眼里笑在脸上痛在心里,提亲的人档次越来越高,从骑牧马到自行车,再到开着小汽车的男人,络绎不绝,但总是有始无终。图雅都拒绝了,理由是她一定要带着巴特尔一起生活。森格的老婆跟别人跑了,这个怕老婆的蒙族男人渐渐对图雅萌生了爱意却不敢表达。后来终于有了一个挖油井的暴发户找上门来,同意了照顾巴特尔的要求,图雅跟暴发户走了,暴发户把巴特尔安排在福利院里,巴特尔从此要跟一群老人和傻子生活,虽然已是无忧但生活变得毫无生趣。图雅和巴特尔离别的时刻,巴特尔吹起了忧伤的蒙族笛曲,就在那天晚上丢了卡车的森格和巴特尔彻夜饮酒,巴特尔感觉到了失去妻子的绝望而自杀……巴特尔被救活之后,图雅回到了原来的家,森格此时开始狂热追求图雅,经历了东方人特有的含蓄和挣扎后,图雅接受了森格的求婚,影片的结尾让人难忘,图雅的前夫巴特尔和现在的丈夫森格同时出现在婚礼之上,互相敬酒的时候终于克制不住而大打出手。而图雅的儿子也在蒙古包外和另外的孩子发生了争斗。幸福来之不易之后,换来的可能是更困窘的生活状貌。一妻二夫、两全其美的生活看来只能在心中实现,而不能在现实里尽情流淌,流淌下来的只是善良的图雅无奈的眼泪。
余男依旧展露出年轻女演员中罕见的傲然才情,还是讲述女人的命运,图雅的感情线是电影的绝对主导地位,不过讲感情的电影换到了大草原特别是汉族人已经形成了刻板印象的那个挽弓挽强的民族显得很特别。男人为情自杀的情节很俗套,可是换做一个蒙族刚毅男人巴特尔,在图雅面前总是温和而坚强,却在妻子离去的夜晚听着电视里的赛马音乐割腕自杀,殷殷献血里你能感觉到一个男人丧失了劳动能力后决定对妻子放手的坦然很辛酸,在面对真正的分离的时候内心轰然崩塌的感觉幻化成了对生命的绝望。而图雅赶到了医院在病床前怒斥巴特尔的懦弱,带着孩子们狠狠地刺激他,然后一家人失声痛哭的场面很感人,图雅大喊着你死啊你死啊实质上是对生命脆弱的挽留。
影片关注的是人性,“人性本善,人性本真”为主题的电影在中国拍的人越来越少,大家都喜欢古代宫廷戏和都市边缘情感剧,而这样颇为宁静而人物积极的片子显得很可贵,殊不知宁静是智慧最可靠的标志,玩深沉是智慧的死敌。王全安的镜头语言一点也不华丽,没有任何特殊的处理,看似朴拙的手法,却更加写实,缓慢而颇为心酸地弹奏出一曲生命之歌。
图雅作为母亲和妻子操劳家业,不畏艰苦;森格在荒凉的高原上为了爱情每天冒着生命危险点炮挖井;巴特尔在家当起了主妇为女儿吃饭,看到妻子一天天爱上森格而丝毫不动生色;懂事的孩子在漫漫的暴风雪天迷失在戈壁上,却舍不得家里的羊儿赖在原地不走……
王全安是体制内导演,一直很安分。我很感动的地方有两处,森格每天都在点炮,用生命去帮图雅打井,图雅表面上不屑一顾私下却非常担忧,屡次听到炮响声就心神不宁,森格用自己的生命去撼动了图雅已经冰封的内心,终于有一天图雅在迸发的爱情的驱使下,忍不住下井里看望了森格,两人终于在影片进行了一个多小时后挑明了互相爱慕的关系,缓慢而不张扬的叙事方式很珍贵,就是不好莱坞,就是不在开头上床。不用任何浮华和色情的东西去吸引观众,你自然而然相信并且珍惜图雅和森格这份难得的爱情。另一个镜头是影片里唯一一个长镜头图雅误会森格只是玩弄她的感情,在森格下落不明后独自一人提着为森格熬煮的奶茶往家里走,余男一步一步朝镜头走过来,你能看见她对爱情绝望的失落在脸上慢慢地慢慢地逐渐显露出来,然后镜头随着她往前走,看到图雅萧索而强壮的蒙族妇女的背影你会觉得心里很疼,你会发现其实女人都是一样的,动了情以后不论怎么样的结局都是感伤。而最后森格回来了,像带来一座飞机一样带来了打井的机械工具,而此时的图雅心里又兴奋又感伤,两人扭打作一团,感情随着厮打而释放在大草原上……
而最后所有人千辛万苦盼来的婚事却显得那么不完美,两个男人的厮打似乎昭示着未来情感生活仍然曲折和坎坷,一直坚强的图雅躲在蒙古包里偷偷哭了,女人的命运最终逃不过爱情的宿命。
片子里蒙古人的风土人情很特别,我第一次发觉蒙古民歌这么动人,有一点点荒凉,还有一点点坚韧,大草原的风光被王全安拍得很大气,很舒服,而蒙族人脸上过分苍老的样貌神态流露着古老文化生存艰难的现状令人惋惜。
《图雅的婚礼》07年要去柏林参与竞争捕熊了,我觉得电影局派出这一部电影的做法就已经显示了官方对《图雅》的欣赏和重视,图雅本身没有任何政治丑化和阶级立场也是近几年来第六代以后导演少有的。我觉得《图雅的婚礼》总的来说还不错,当然故事还显得有点仓促,结尾我总觉得还应该在渲染一下可能会比较好,有点前重后轻。余男演得真好,看得出来拍摄条件很辛苦,希望她能拿个影后。


 2 ) 如果我是图雅

《图雅的婚事》剧照

简单介绍一下剧情: 影片中,图雅的丈夫(巴特尔)因为打井摔残了腿,从此丧失了劳动能力。年轻的图雅迫不得已挑起家庭的重担,日夜辛劳维持一家人的生计。屋漏偏逢连阴雨,不久图雅被查出严重的腰肌劳损,不能再继续从事重体力劳动。然而,生为草原的牧民,强健的体魄是生存的唯一指望。巴特尔的姐姐劝图雅改嫁他人,将巴特尔交由她来抚养。图雅念及姐姐一人养着六个孩子,不忍心将巴特尔推给姐姐照顾。

图雅出院后,带着巴特尔去民政局领取了离婚证。同时,她很认真的做出了一个决定:如果谁要娶她,那就必须带着巴特尔。一波波前来提婚的人,因为图雅的这个附加条件讪讪而返。就在这时,腰缠万贯的中学同学(宝力尔)专程回来向她求婚了。看似一幢不错的婚事,终究还是因为巴特尔的去留问题,一拍两散。电影的后半截,邻居(森格)接受了图雅的条件,成功迎娶图雅进门。然而,婚礼上巴特尔和森格的冲突,以及图雅儿子和邻居孩子的冲突,可以充分的表明,这说不上是一幢完美的婚姻。


改嫁还带着前夫,我想这是任何一个正常的男人都无法接受的事情。森格为了倾慕已久的图雅,答应了她这个荒谬的条件。可是,答应不代表发自内心的接受,也不代表他丝毫不介意。从片尾中森格和巴特尔的冲突,可以看出“答应”有时候只是一种妥协,一种委曲求全。如果深爱一个人,你会爱上她的一切,但是绝对不包括她的前夫、前男友或是男闺蜜。

如若我是图雅,我不会做出这么任性的决定。既然下定决心改嫁他人,又何必对前夫念念不忘,这样纠结的情感如果持续下去,没有一个人可以真正的快乐。

从森格的角度来说,这对他不公平。他是想娶一个可以相守一生的老婆,而不是借由婚姻使自己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第三者”。站在巴特尔的立场来看,他自然是不希望老婆带着孩子改嫁的。可是他有心无力呀,无论自己是多么的不情愿,总要给老婆孩子一个活路。图雅如果是可怜巴特尔,痛他所痛,那就不要嫁好了,向巴特尔的姐姐那样,腰痛的时候就喝上一口烈酒,借着一股子热辣劲儿,拼尽全力的活下去。可是,她又不愿意。她想要有情有义,想要一家人在一起,还想要好好的活下去,她想要的太多,所以成就这部电影。

如果我是图雅,我不会嫁给森格,更不会把巴特尔强行留在自己身边照顾,我会嫁给宝力尔。看过影片的朋友,应该可以明确一点:宝力尔很爱图雅,不远万里前来求婚。嫁给一个深爱自己的男人永远不会太错。爱是可以慢慢培养的,凭借一己之力获取大量财富的宝力尔,身上一定有许多图雅还未曾发现的优点。当她和宝力尔一起生活一段时间之后,谁能保证她不会爱上这个优秀的男人?

短暂的相处就已经可以看出宝力尔的不少优点:1.体贴。副驾的图雅因为长途跋涉甚是乏累,宝力尔当即决定中途择一豪华酒店休息。2.大方。当森格牵着马等着堵她老婆时,图雅想要给他一些钱让他好好照顾自己,宝力尔不假思索的就掏出自己的钱包。3.善良。他会因为欺骗了图雅而哭泣,自愿掏钱给巴特尔抢救。真正心狠的人,早就变着法子带图雅回省城结婚了。4.多金。他有豪宅有巨款,可以给图雅更好的生活,给孩子更好的教育。

嫁给宝力尔之后,可以让孩子们多和亲生父亲巴特尔保持联系。即能保证一家人良好的物质生活条件,也不会失了彼此多年的夫妻情分。成全了宝力尔,不伤害森格,也解决了一家人的困境。

前面我说,爱是可以培养的。然而,另一方面说来,爱也是会被消磨的。如果和巴特尔厮守一生,不仅燃尽了自己,也会消耗掉两人之前的爱情。“久病床前无孝子”,更何况是夫妻。我们之所以会大加赞扬那些舍己为人,忠贞不二的人,就是因为罕见。而大多数人都是普通人,批评她人遇到危机另择新偶,往往都是“站着说话不腰疼”。最后,图雅选择了嫁给森格,这真的是一个正确的选择吗?我不这么认为。森格流着一身浪漫主义的血,轻信他人,做事莽撞且无长远规划。虽然他耿直善良,但是社会上的人有几个不善良,耿直就更算不上是什么了不起的优点了。敢问图雅,一个随随便便就倾家荡产的男人,值得你去托付终身吗?

我的观点:森格蠢笨笨,巴特尔略矫情,宝力尔亮晶晶。

如若让我来续拍,我会将宝力尔置于宣传海报的C位。

 3 ) 艰涩的生存和幸福的隐喻


《图雅的婚事》出现在我人生最为迷茫的时刻,这是一部在悲情的底色上点缀感动的片子。如果对我的人生有何指点,那便是在最后我们一直盼望的那个看似最为完美的结局中,图雅流下的两难的眼泪。
成全所有人——哪怕抱着牺牲自我的态度,这种观点未必能够在现实中获得一个最终的平衡点。
生活的意义在于总有一种伤害和痛苦必须存在。

很原生态的蒙古草原风情,在片子中,故事一直围绕着一口水井,一个残疾的人,一个善良独立的女人展开。
井,在一片干旱的蒙古大地上,在艰涩的人生背景中,成为了幸福的隐喻。
别做太深的解读,就是幸福,整个片子都在寻找那个可以支撑幸福的点。都在渴望在生命残酷的荒凉的色彩中,钻出一口清泉。而这一口泉,将无私地流,并将滋养所有的人。

片子里面非专业演员的表演很动人,把人们从现代中揪出来,有种重返诗经时代的韵味。还有很多对白,也是本色地相当精彩。

 4 ) 不要深度,只看电影--《图雅的婚事》

猜想一个月后《图雅的婚事》全国公映时,一定又会出现许多深度解析的文章,诸如现代进程对农村的侵蚀、民族问题、情感与生活形成的道德困境等等观点都会被深入而又透彻的分析开。不过打动我的,倒不是电影后面高深的主题。单从电影本身出发,这也不失为一部优秀的电影。
《图雅的婚事》作为一部小成本制作电影,却是难得精彩。其中些许的闪光,让人看到王全安与以往六代导演的不同之处。无论是情节、人物塑造、镜头表现及配乐等很多方面都是值得说说的。
在情节上,电影综合借鉴了多个流传民间的“嫁夫养夫”的故事。这种嫁夫养夫的故事本身就有很强的戏剧性,相对应的可看性也自然很强。导演在电影中始终抓住结婚这条主线,并围绕展开,先交待嫁夫的必然性、其后是图雅的选择,最终是出嫁,就这么一条单一的故事主线,明晰又简练,使得剧情十分紧凑,摒弃了以往情节过散、分支过多的毛病。而这种对故事的专注也使这部作品不见了以往六代的自恋式讲述,转而更多的面向观众,且服务观众,这点确实是难能可贵的。
相比之前《三峡好人》俯视式的悲天悯人,《图雅的婚事》更多的是平视式的家长里短。在《图雅的婚事》中,能看到许多小幽默在里面。而这种小幽默在六代作品那种哭丧脸式的作品中是不常见的,倒也应和了导演王全安本人常常流露出的一脸坏笑。如中间求亲的段落,求亲的马队刚走,又来一群摩托车求亲,之后又是汽车几种交通工具的更迭带来一种喜剧效果。如此小幽默比比皆是,当把这些幽默放置在已形成定式的六代悲闷式影片中时,影片的闪亮也自不言而寓。
同时,把发生地放置在蒙古,也预示着影片风格将不同于以往的含蓄压抑。塞外的风沙使影片的风格也更加豪放,而在感情处理上,也把东方式伦理的束缚放在了次位,更多的是对生存和原始情感的渴望。因为相比汉人的礼教规守,蒙人则更直接的多。
更多的精彩源于人物的塑造。对余男的喜爱由来已久,《惊蜇》中的出色表演让我认定其为国内第一女演员。而在《图雅的婚事》中,同样展示出不凡魅力。除了在服装和化妆上让她皮肤粗糙,身材臃肿。一举一动、脾气性情也都十足一个蒙族妇女。直至今日,我仍然无法把影片中策马狂奔的粗壮妇女与现实中瘦弱和气的余男联系在一起,也许这就是演技吧。除了拥有极强的可塑性,在电影中所释放出的出色感染力,则更令人赞叹。印象最深的当属医院的一场戏,图雅的丈夫自杀未遂,图雅带着孩子去看望丈夫,积蓄的压力和愤怒也随之迸发,怒吼地图雅更有几分彪悍,蒙族女人的粗野豪放尽情显现,激动时声音喊破,场下观影的我都不禁心悸。在余男的精彩演绎下,随后全家痛哭的场面也自然成了全片最经典的一个段落。
即使豪放,也是女人,送丈夫去疗养院时候的恋恋不舍,森格打井时的远远观望,森格出事时的细心照顾。时常流露出的细腻和温柔也使图雅这个角色更加丰满,也真实许多。
同样的精彩也来自于其他几个演员的表演,难忘森格说台词时奇怪的腔调,难忘扎亚在图雅后面“我不是叛徒”的申辩,难忘巴特尔在病床上全身抖动的痛哭。这几位都是业余演员,他们的表演也基本源于生活的再现,而这种再现,也是让我兴奋的――久违的真实。镜头下的这群蒙族牧民更像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即使生活艰苦,却仍不忘了去讲几个关于女人的低俗笑话,这才更像是人,面无表情麻木的社会底层多是被小资意淫出的形象,再多的痛苦,人也总会想出些有趣的事情自我调剂的。贫贱且可爱才是真正的众生,麻木死相多是镜头逼视下的虚假伪装。
不可否认的是,群众演员的使用也带来了相应的问题,比如宝力尔痛哭的段落,实在是假得让人发冷。不过瑕不掩瑜,无可否认的是,业余演员的使用也是影片成功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镜头表现上,也告别了动辄几分钟的屁股特写。开场漫屏的羊群在轰隆的声音中走出画面,视觉上极强的压迫力,好像那个豪放的民族。而镜头使用上没有更多的固定长镜头,纵深镜头和许多镜头内的运动使影片充满活力,也更有观赏性。同时远景中荒凉的蒙古草原也显出一种粗砺的美感,其后所蕴含的赞美和忧思也尽在其中。
结尾图雅的痛哭恰好和开头一致。开放式结尾的论调实在让人厌倦,除了死亡,生活本就没有什么结果,“图雅的婚事”也只是生活中截取的一个片断而已。两个男人的争斗和图雅的痛哭已经暗示了一切。

 5 ) 图雅的选择题

    影片紧紧围绕着“婚事”这一主题,故事情节在一个女人(图雅)和三个男人(巴特尔、森格、宝力特)的陆续登场下时而急促时而舒缓地推进。让人感到的是,忽而是快刀斩乱麻般的果决和冰冷,忽而又是一种冰山一角般的留恋和柔情。也许这种变幻莫测就是生活的本来面目。
    影片中,婚事对于图雅来说,就是选择,就像每一个“图雅”在人生中必须作出的(也许是人生中最重要的)的一道选择题。三个男人分别代表了三种类型:
    A. 偶像派——巴特尔。巴特尔在蒙古语中是“雄鹰”的意思。的确,巴特尔在年轻时是当之无愧的雄鹰。从宝力特的话中我们就可以略知一二。(他是当年那达慕大会博克比赛的冠军)。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条件出众的图雅会百里挑一地选中巴特尔。因为当时的巴特尔就是她眼中的偶像,心目中的白马王子。(现在一般叫宝马王子),所以她义无反顾地嫁给了他。图雅的这种选择不是一种特例,试想一下,如果你的偶像邀请你与他共度余生,你会拒绝吗?但是雄鹰也有折翅的时候,偶像四周的光环终究会有暗淡的一天。不管是主管条件的见异思迁,还是客观条件的时过境迁,“图雅们”终究会发现现实并不是她们所想象的那么美好、那么完美,各种各样的问题会象阴暗角落的苔藓一样在心中滋长。当然在影片中,导演给图雅设置的情景比较特殊,正是巴特尔的特殊才使一个老掉牙的婚姻故事偏离了它固有的轨道,添加了一些新意和思考。
     巴特尔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细节有两处:一处是在图雅跟宝力特走后,巴特尔在福利院与森格喝酒,森格说他老婆跟别人跑了,他什么都没说,只是(眼睛望着远方)说:“不知道宝力特这个人怎么样,会不会对图雅好。”可见,他还是深深地爱着图雅(不管图雅对他是不是一种可以称之为爱的情感);还有一处是也是在福利院,涂鸦和巴特尔告别的那一刻,他静静地坐在窗户旁,一句话也没有说,这个告别过程只有短短几分钟,两个人没有挥别,没有对话,中间还隔着一层窗户,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撕心裂肺的力量,让我喘不过气来。后来巴特尔割脉自尽也变得顺理成章,这是一个曾经骄傲的男人保存自己仅有的尊严的最后挣扎,可惜命运(或者说导演)没有成全他。也许最后的挣扎耗尽了他最后的勇气,也许是孩子们的依赖唤醒了他生活的留恋,他选择了妥协与坚持。
     B. 实力派——宝力特。宝力特的出场就被设计得十分豪华。在骑马、摩托车的众多求婚者中,他的小轿车可谓鹤立鸡群。故事突然变得波澜起伏,接着,在当晚烤全羊的宴席上,他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展示了他的两个优点:事业有成和不忘本、重感情,赢得了图雅的好感。并且他幽默(那句“人可以被杀,但不可以自杀”真是经典)然后趁热打铁,他的坦诚和“十三年的等待”(表示怀疑)最终打动了图雅的心,同意了这门婚事。实力派永远是靠实力和行动说话。但是,煮熟的鸭子还是飞了,为什么呢?影片中是设计了让宝力特良心受到谴责的突发事件。不过我们可以设想,如果没有巴特尔的割脉事件,图雅会与宝力特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吗?我想答案应该是否定的。实力派的致命缺点就在于“宝力特”不可能把更大地精力(然后扩展到感情)放在家庭,在这场鱼与熊掌的困境中,大多数实力派选择的往往是首先保证其实力派的地位,因为在他们眼里,这是一切的基础,(就像宝力特所说的那样,有了大房子,才想找个女人进去住,要不然会显得空荡荡的)。所以,根据图雅短短性格,终有一天她还是会出走的,只是导演让她出发的时间比原定计划提前了一些。当然,图雅的这种行为不代表普遍性,因为不是每一位“图雅”都会做出同样的选择。
     C. 中间派——森格。称之为中间派,是因为其没有偶像派的金光闪闪,也没有实力派的财大气粗,而更大地还是两者不偏不倚,取其中庸之道。导演在这个角色上花了很多心血,使得他的银幕形象更加有血有肉:一方面他平庸甚至有点窝囊,老婆都看不住,跟别人跑了好几次,图雅刚开始的时候都没有正眼瞧过他;另一方面,他吃苦耐劳,古道热肠,待人坦诚,在爱情面前倾其所有地投入,一往无前地追求,嘘寒问暖地关怀,点点滴滴像大冷天里,一碗暖人心肺的姜汤慢慢地熨烫了图雅在生活的重压下渐渐枯萎的心。影片中,为了帮图雅家解决最大的用水问题,森格冒着生命危险炸井,仿佛炸的不是一块块横在地层的青石板,而是图雅那紧闭的心扉。在五十多次的连续轰炸下,图雅终于乖乖地投降了。最让人叫绝的是,当雇来的打井人问森格为什么用这么短的引线从而使这一炸井的过程演绎得更像生死时速,森格的回答竟然是“省钱”。都到了这种拿自己生命冒险的拮据地步了,森格为了图雅仍然是那么无怨无悔,不由得让人生出几分敬意。所以,最后还是森格脱颖而出,成为图雅婚事的终结者,这样的例子在现实中比比皆是。
      其实还有一个类型,那就是在整个影片出现过两次的傀儡派(抱歉,那个人的名字我没有记住,这也是傀儡的主要特征之一),那个男人不抽烟,不喝酒,喜欢吃零食。他主要依靠的是团队的力量,每次都是阵容庞大,四个人过来提亲,他总是坐在最后面,呆呆地傻笑,差一点就让他抱得美人归了。好险,可见一个傀儡三个桩的厉害之处。
     当然在这部影片中,如果图雅只是按照题型设计的那样,做出一道简单的单项选择题,那故事就会变得粗俗、乏味,没有任何新意。但是,图雅却做出了一道A+×的多项选择题,这就使本来老套的故事变得耐人寻味了,充满了矛盾,也更加戏剧性。图雅的最终选择是A+C,但是,A和C这两个选项是相互对立的,是无法共存的。
     在这个矛盾面前,图雅无助地哭了,哭得那么伤心,那么委屈,那么无助,一个人躲在一旁。这次图雅在影片中为数不多的哭泣,如何处理这个矛盾,影片没有交代,也没法交代。这是一个无法回答的问题,除了图雅自己。
    也许她真的不应该做成一道多项选择题。

 6 ) 2006年最好的国产电影(至少是之一)

在中国电影越来越像中国足球的时候,幸好每年总会出现一些惊喜,让我们不至于完全绝望。

2006年的惊喜对我来说,属于《静静的嘛呢石》《天狗》《光荣的愤怒》《疯狂的石头》和《图雅的婚事》。

《图雅的婚事》在这些惊喜里面,也许是最完美的一个。

故事说的是,内蒙日渐干旱的草原上,丈夫巴特尔为了掘水井而双腿残疾,妻子图雅一个人挑起了家庭的重担。长期的劳碌让她的腰椎病变,甚而也有下肢瘫痪的危险。为了不再耽误图雅,巴特尔决意离婚,在现实面前,图雅也只能同意。但她坚持提出自己再婚的条件:新丈夫必须和自己一起供养巴特尔。由此,图雅的艰难择夫历程开始了。

《图雅的婚事》在当前华语电影越来越恶俗越来越低智的大背景下,罕见地平实冷静,不落俗套。没有“主旋律”的假大空,也不同于某些“小众”“地下”作品的自虐虐人,《图雅的婚事》的特点就在于“真”——情节真,表演真。和那些企图反映真实,实则创作者缺乏生活体验或别有居心而最终只能苍白地想当然耳的 “现实主义”不同,《图雅的婚事》才是真正的现实主义。

和一切的伟大的现实主义创作一样,《图雅的婚事》反映的是真正的生活本身,这里没有刻意的“戏剧性”,然而影片成功呈现出的生活真相才真正扣人心弦,足够打动观众。影片有友情有亲情有爱情,但绝不是廉价的浪漫或虚妄的超现实,而是真真切切的凡人之情。

情节真。巴特尔因为身落残疾而执意离婚,无奈之举实见温情与宽容,影片的结局是图雅最终改嫁,现实,实在没有办法理想主义地安排两夫妻最终相濡以沫。而图雅的后夫森格,差不多已经是图雅最理想的再婚对象,但影片的结尾仍然告诉我们,即使森格与图雅两情相悦,而且他也诚心接纳巴特尔,他俩的结合仍然难说皆大欢喜,今后还有很多困难和变数等着他们。这样的设计,不入俗套之外,依然是影片创作者对生活精准的考量和把握。

影片中段,在一位暗恋自己多年的老同学求婚后,图雅第一次真正动心考虑,但当老同学带着图雅和孩子回城,而把巴特尔留在福利院后,万念俱灰的巴特尔酒后自杀,老同学一念之差不肯营救,最终还是促使图雅选择留在草原,留在巴特尔身边,而也因这次事件,图雅和森格渐渐走近。一系列情节跌宕起伏,无论是老同学对图雅多年的暗恋真情,还是巴特尔因为大醉起了轻生之念,还是图雅面对抢救后的巴特尔的训斥,以及老同学接到求救电话后的犹豫与算计,都绝对还原生活,没有臆造,没有想当然。

作为专业演员的女主演余男,奉献了一次绝对高质量的演出,绝对立体、绝对真实地呈现了一位蒙古族平凡女子的不凡人生。图雅一角并不容易诠释,要么会滑到虚浮的苦菜花型悲情女,要么会变成一根筋的偏执狂。所幸余男拿捏得当,图雅的坚韧和纯朴,被她行止有度的表演展现得淋漓尽致。几场情感爆发力强的戏,更衬出余男精湛的表演功力,实非中国影坛大量自以为是的花瓶式女星所能比拟。金鸡奖尽管已经渐成笑柄,但起码在余男获得金鸡影后这一点来看,金鸡的选择是正确的。

影片还有大量的非专业演员,尽管近年乡土题材影片启用非专业演员已经蔚然成风,但非专业演员面对镜头的不知所措和生硬呆板却又比比皆是。能否调教出高质量的非专业演员和群众演员的演出成果,实是评判电影质量和导演水平的标准之一。显然《图雅的婚事》是成功的,不论出场时间短长,几乎所有的出场人物都异常鲜明,不怯场,不夸张。没有任何一个配角会说出“不是人话”的台词——现在通篇净是“不说人话”的台词已经几成国产大制作的标签之一了——肢体动作的表演上,也绝没有重复、夸张、做作等国产影视剧常见毛病,一律传神到位。

说到《图雅的婚事》,很难不和《三峡好人》比较,它们在比较接近的时间推出,《图》的导演王全安和贾樟柯都是“第六代”,一样在欧洲有一定声誉(王也获得过一些欧洲的电影奖项,但影响力和知名度尚不如贾),一样喜欢用固定的演员班底(贾是王宏伟和赵涛,王是余男)。而且更重要的是,两部电影都着力表现底层中国人的真实生活和情感。

但《图雅的婚事》不像《三峡好人》那样背负着宏大的主题,两部电影站的角度不同,《图》的创作者们和图雅一样平视生活,生活在生活中。而贾樟柯则站在高处,悲天悯人地俯视着人群(尽管他有神的视角却没有神能改变世间的能力)。

王全安和图雅一样能够看到世界在变,时代在变,比如日渐荒漠的草原,比如邻居的妻子为了钱跟别人跑了,比如贫瘠的县城外有豪华到荒诞的酒店,比如酒店里半夜时分有打进来的小姐电话等等。但他们来不及或者顾不上思考这些背后的意义,因为忙碌艰苦的生活始终在接踵而至。

据说《图雅的婚事》已经入围柏林电影节,但除非拿到大奖,否则能够看到它的中国观众只会比《三峡好人》更少,尽管,前者比后者更具故事性和观赏性。

 7 ) 女人的强悍表达式

看着那张海报,主体对比下的骆驼显得如此巨大,而与之相比女儿似乎有些孱弱,在她的眼睛里我们没有看到应有的幸福,反而充满了对未来生活的许多个未知的问号,接下来的路,也许会走得更加艰辛吧......

+ + + + + + + + + + + +

《图雅的婚事》简介:
导演:王全安 主演:余男

剧情: 内蒙日渐干旱的草原上,丈夫巴特尔为了掘水井而双腿残疾,妻子图雅一个人挑起了家庭的重担。长期的劳碌让她的腰椎病变,甚而也有下肢瘫痪的危险。为了不再耽误图雅,巴特尔决意离婚,在现实面前,图雅也只能同意。但她坚持提出自己再婚的条件:新丈夫必须和自己一起供养巴特尔。由此,图雅的艰难择夫历程开始了……

+ + + + + + + + + + + + + + + + +

女人作为一个类别群体存在着,并被打上了许许多多的印记,美丽、窈窕、温柔、娴熟、贤惠、孱弱等等。“强悍”这个词似乎一直以来都离女性很远很远,成为了男性的专属用词。由于性别的不同,在群体的共性区别上,我们看到了诸如此类的专属词语的存在,然而,我们不能否认温柔的男士和强悍的女人的存在!作为人,一个独立的共同体来说,“专属”的概念似乎应该抛到九霄云外去了。就比如“强悍”,如果之于男性它是显性特征,那么之于女性它便是隐性的......女人的强悍表达式,在看完了《图雅的婚事》以后也许便会知晓!

“嫁夫养夫”这个词,是对这个故事抽象的概括,也是所有相关评论中用得最多的一个词儿。“嫁夫养夫”对于图雅来说是一种责任,这种责任仅仅来自于“他是我男人”,什么也不图,如果婚姻是一种承诺,那么图雅的责任便是在坚定的以一种近乎于强硬的态度实践着那个曾经对婚姻的承诺。用一个女儿撑起半边天的力量去撑起整个天空,能力所不能及的尽力而为,即便已无力承担,也要坚毅的选择另一种方式——改嫁,继续履行自己的责任。一个女人因为一种极度的责任感而变得坚毅,一个坚毅的女人是强悍的。

答应养活巴特尔——作为图雅再婚的条件。这样的婚姻关系更多的不是在寻找个人幸福,更仿佛是在拿自己的婚姻当作一种交易实现一种目的,即便这目的是如此的单纯和善良。当得到一样东西的时候,必然会放弃或者失去另一些东西。就像图雅的再婚条件,求婚者络绎不绝,这些人图雅素不相识,结婚对她来说仅仅只是为了寻求另一种养活巴特尔和两个孩子的方式。嫁给一个陌生人,也许是傻子,也许是个老头子,也许......对于一个心里仅存唯一信念的女人来说似乎也并不那么重要了。然而,真的要放弃自己的幸福吗?电影里图雅问巴特尔“他是给他爸爸说媒的,他爸爸六十多岁是个退休教师,在城里有大房子,还答应会给宝娆他们辅导学习,将来可以上大学。你说我嫁给他不?”巴特尔回答说“不嫁。”图雅笑了。“你说我嫁给他不”表面上是图雅在询问巴特尔的意见,实则是图雅在问自己,而导演是有意借巴特尔之口说出图雅心里的答案。我们依然能感觉到图雅作为一个女人对属于自己喜欢的幸福的向往......一个女人用伟大的付出来换取一种生活,一种生活的压力让心里的天平左右摇摆,依然坚毅的选择内心寄予的女人是强悍的。

儿子迷失在大暴雪中,图雅穿着厚重的皮袄骑着骆驼在大雪中找寻,找寻着的是儿子,也许更是一种希望......终于,儿子找到了:

“为什么不走?”
“有狼!”
“不怕,狼来了,妈妈吃掉它!
  羊不要了,妈妈带你回家!”......

这段对话是整部电影里给我留下印象最深刻,也是我最喜欢的。我不知道一个怎样的女人在说这样的话的时候,会有这样的气魄。这又是一个多么强势的妈妈,有这样的妈妈在,孩子还会怕狼吗?在这个女人身上,我们能够感受到一种强大的内在力量,这种力量驱使着她充满希望的踏过一切艰难险阻,像守护神一般的,守护着她的家人,她的幸福,她的希望。一个拥有把狼吃掉勇气和力量的女人一定是强悍的。

最终图雅嫁给了桑格,一个自己真正喜欢的结婚对象,一个真正愿意和她一起养活巴特尔的人,很美好的实现了自己的心愿。然而,在婚宴上巴特尔和桑格打起来了,儿子和伙伴打起来了,维护着作为独立个体人的尊严。接下来的日子,似乎并不会那么美好,对于图雅来说,还有更多更多的困难在等待着她,她哭了,作为一个女人,她终于哭了。一个敢于对生活发泄的女人是强悍的。

即便是哭着去面对未知的将来,一个如此强悍的女人,最终依然会用她内心的强悍去战胜种种,因为希望总是好好的活着......
http://sys2.blogcn.com/control/trackback?diaryId=4781986

 短评

07年准备艺考时候看的片子。印象最深的台词是“还不如赶快离了算求了”“我本来想跳下去来着,结果那天的天蓝的哟”~非常坦诚、朴实的片子,听到里面一点点家乡的口音时候很惊喜。余男的表演特别好,坚韧、隐忍都表现出来了。后来第一次去草原的时候满脑子都是这个片子。

4分钟前
  • 蜉蝣
  • 推荐

铁娘子落泪,溅煞旁人。

9分钟前
  • bird
  • 力荐

余男,你太低调了。

11分钟前
  • Muse
  • 推荐

整体叙事节制、专注的同时,少数段落有过度戏剧化之嫌疑(这毛病在《团圆》里更明显)。让一个少数民族女性担负起这场救赎,救赎的对象是先后在前现代和现代化过程中折戟的两个男人。然而结尾一哭,这个理想化的东方式的嫁夫养夫的爱情/道德故事看似超越了现代,却遭遇了传统的藩篱,一场必然的悲剧。

16分钟前
  • 57
  • 还行

其实这部电影得金熊很正常:平凡小人物身上最不平凡的品质,朴实的镜头,不露痕迹的表演,纯粹的民族文化景观。事实上这的确也是这部电影动人的地方。

19分钟前
  • 风雨骑老师
  • 推荐

这种故事主线清晰,表演真实流的片子还真是我的菜。余男是个好演员。

24分钟前
  • 唐小万
  • 力荐

群演的台词功底太差,每个人说话都像在NG,分分钟出戏;提亲和宝力尔垫付医疗费两次转折都缺铺垫,致图雅形象有些玛丽苏,宝力尔从自私到无私转变过快,人物站不住脚。和《团圆》一样王全安在某些桥段上安排地过于戏剧化甚至做作,余男的表演无惊喜 @2016-03-30 21:09:56

27分钟前
  • 老咪
  • 还行

看得蛮贴心

29分钟前
  • 阿朴
  • 力荐

活着,就是最大的恩赐和神谕,那些平凡如蝼蚁、在严酷环境里艰难挣扎的人们,更懂得活着的意义。

31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小惊喜

32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把这个金熊奖看了,芦苇威武。★★★★

36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你们是我少年时的偶像! 狼来了,妈妈吃了它!

39分钟前
  • mecca
  • 推荐

多少的平庸之作在金熊光怀下被捧了臭脚啊!

41分钟前
  • 软柔暖
  • 还行

没有刻意的故作姿态,只是平实的娓娓道来中国的这种真实的边缘地区的边缘故事,才是最大程度的折射出全民族的共同情感和背后的成因。荒凉且美丽,贫穷但亲切,苦逼却为爱无悔,朴实无华才最见真。4.5

42分钟前
  • 花儿果果
  • 力荐

每个用心演过村姑的年轻女演员不久以后都挺顺利地走进国际舞台了。余男的演技果然没的说,而且还越看越顺眼。第一次看王全安的电影,剪辑上有点日本导演的风格,期待白鹿原。

43分钟前
  • Reynard
  • 力荐

图雅的不容易

44分钟前
  • 方枪枪
  • 还行

一种伦理,一种情感的分配和忠贞,这在一贯被认为豪迈的蒙古族上演这样的情节,不常见。我看到的过多的还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贫贱夫妻百事哀,虽不绝对,倒是常有。王导多拍着这样的电影,让人多了解真正的中国少数民族的真实生活。很喜欢这样朴素写实的风格,很克制。8.1

48分钟前
  • 巴喆
  • 推荐

本子好,余男演得太到位了!

53分钟前
  • Patrick峰峰
  • 还行

还是没办法用任何理论的工具去切割她,她很容易触动我在影像之外的生活记忆。想起在民大那些年里帮助过我、教育过我的蒙古族兄弟姐妹。想起我也认识一个巴特尔,喝酒到后半夜,一起唱《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

54分钟前
  • 袁长庚
  • 力荐

对于大悲进行了极度克制的影片....很棒。

56分钟前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