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沃尔特·特维斯的小说改编,这个成长故事探索了天才背后真正的代价。20 世纪 50 年代末,年幼的贝丝·哈蒙(安雅·泰勒-乔伊饰)被遗弃并托付给肯塔基州的一家孤儿院。她具有惊人的国际象棋天赋,同时对政府提供给孩童的镇静剂上瘾。贝丝被自己心中的恶魔所困扰,在药物和痴迷的双重作用下,她变成了一个令人印象深刻、技艺高超且富有魅力的弃儿,并决心打破男性主导的国际象棋界建立的传统界限。
TGIF! (Thank God, it's Friday) 期待了很久的《女王的棋局》,Netflix终于不负众望的在周五放了出来。首先是小组里对于“正确”的本剧标题的讨论,我个人是能理解“后翼弃兵”支持者的,毕竟是queen's gambit的专业名词直译。不过感觉本剧封面结合"女王的棋局"这个标题,更容易让观众了解本剧的内容(大女主剧+象棋剧),“后翼弃兵”这个标题专业但是并不是很容易理解。
最开始关注本剧是因为封面非常的有吸引力,安雅·泰勒-乔伊的造型非常有气质,国际象棋的故事背景也令人耳目一新。 刷了之后发现,除了天才少女横扫全世界的对手的爽文套路以外,本剧对于很多人生问题都有讨论。一个从小被送去孤儿院,拥有不幸童年的天才少女,如何一步步成为世界冠军和一个成熟坚强的人的。此外,女主从一个单打独斗的孤胆英雄到与朋友们集思广益战胜强敌,都让人看到了一个天才的人生里除了赢棋还有生活和成长。我觉得这也是她最亲近的养母想告诉她的。
本剧的故事线并不复杂,改编自沃尔特·特维斯1983年的小说,探讨了天才的真正代价,以及孤独意味着什么。小说本身的重点聚焦在女权,国际象棋,药瘾以及酗酒问题。而在导演的镜头下,我看到了记录了一个天才少女的成长,一路上遇到了很多好朋友,帮助她度过难关,其中也不乏善良的陌生人,如女棋手,店员等等。有一个不幸的童年已经很难了,希望她/他的未来可以被温柔对待,被治愈。
“家庭是你创造家庭的人,你邀请谁加入,你允许谁与你分享这个空间,有时与那些非血缘关系的人更为强大。如果你允许的话,这是一朵可以绽放出美丽花朵的东西。当你感到最孤独或最孤独的时候,那只是因为你看不到比鼻子更远的东西。你身边有爱你、支持你的人,其实你并不孤单。。。我认为这是一个想法,你不必出生在一个伟大的家庭,你可以选择你的家庭。“
第一集的前半集在讲女王在孤儿院的童年时光,以及如何对chess (国际象棋)产生的兴趣。很有趣的点是,第一次和老人对弈后,女主看天花板都是棋子,并开始跟老人学习国际象棋的知识。之后9岁的女主吊打老师,之后又吊打林肯高中的象棋老师,并盲棋 1v2 轻松取胜。对方好奇她如何练棋,她说“I play in my head, on the ceiling.”(我脑子里都是棋)大概这就是天才吧!本剧后面也会多次出现女主的这个“超能力”。此处对方送给女王一个娃娃,转身就被扔进了垃圾桶,给人物塑造加分!而绿色药丸的设定,暗示了女主从小被喂镇定剂,以后或多或少会与镇静剂上瘾作斗争。而第一集的结尾,女主在林肯高中的棋社,一个人80分钟解决所有对手,开始爽剧套路(划掉)。紧接着在电影<圣袍>的 "Finale/Hallelujah" 的福音声中,幼年女王嗑了一桶镇定剂药丸,整个人栽倒在同学和老师面前。
第二集开始介绍女主的青年时代,住在领养家庭,开始高中生活。接触杂志chess review,但是囧于没钱就顺手偷走了杂志(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这个偷书的事情后面会填坑,某种意义上也算是老板的善意支持的了女主的成功。本集的重头戏是 女王第一次参加肯塔基州国际象棋锦标赛(tournament),真正开始了解国际象棋比赛中的规则,遇到心仪的小哥,并赢得了人生中的第一个比赛冠军。养父在本集抛家弃女,令母女下陷入困境。但没有钱怎么办? 女主:自己打比赛赢奖金!养母仿佛看到了一棵摇钱树,以及人生的新希望,完成了从梦想成为一个贤妻到良母的转变。
第三集始于童年回忆,母亲带她去河边游泳(有点像《时时刻刻》里维吉尼亚伍尔夫自杀的桥段)。辛辛那提锦标赛,女主再次拿到冠军,并和养母组成了经纪人和棋手的另一层关系。第一次被邀请去女生聚会,发现自己格格不入,偷了一瓶酒然后逃跑了,此处算是酗酒的伏笔。1966拉斯维加斯 US Open美国国际象棋公开赛。本尼瓦茨,全美冠军,女王第一次输棋。虽然输了,但是似乎因为是积分制的原因,获得co-champion共同冠军。这一集的标题 "Doubled Pawns",这正是本尼打败女主所用的套路。本剧自始至终,用各种细节来凸显苏联人在国际象棋界的统治力,女主也开始学俄语。并因此接触到嬉皮士。
第四集的核心是,抛出了一个天才们总要面对的问题,成名过早,如何与这个世界相处。像张爱玲说的“出名要趁早”,我们见到了很多天才的横空出世,在我们惊艳于他们天赋的同时,很难主要到其中的挣扎。比如我能想到《火箭人》里埃尔顿约翰的挣扎,同类的例子还有很多。
本集里女主也第一次面对苏联大神博科夫,在毫无抵挡之力的惨败之后,她发现自己失去了最亲近的养母。因此备受打击,又变成了茕茕孑立形影相吊的一个人生活,陷入了低潮期。这时前对手 哈里·贝尔提克(Harry Beltik)这时出现在她的生活里,担当她的陪练和同居室友。好景不长,Harry认识到自己失去了对国际象棋的热爱,选择去学习并找一份普通的工作,他和她友好的告别,叮嘱女主照顾好自己,从此“第一任男友”似乎领盒饭下线。紧接着1967年,女主来俄亥俄州参加美国国际象棋锦标赛,她和本尼瓦茨都砍瓜切菜般轻松击败其他对手,会师决赛。有一个小插曲,女主Beth被本尼瓦茨骗取下快棋,然后被本尼吊打。但之后的决赛上,她则轻松取胜,获得了去巴黎再战博科夫的机会。 为了击败大Boss博科夫,两位全美冠军在纽约的地下室里讨论着棋局。自认为是灵性派棋手的Beth,宿醉之后去和博科夫决战,果然又输了。之后加上养父的出尔反尔,她一度情绪极度抑郁,靠酗酒度日。 但萨贝先生去世,给Beth送来了童年闺蜜的帮助。The End Game, 终局之战在苏联展开。比赛中有一个场景很震撼,比赛的现场包括观众和转播,只有女主一位女性,孤独又闪耀。女主一路过关斩将,而苏联人借封盘的机会,集思广益讨论棋路(不知道算不算作弊,有点找人帮忙写take-home projects的感觉)。最后和博科夫的大决战,女主的棋友们利用时差研究棋局,帮女主分析对手的套路,并成为了女主的坚实后盾。终于女主第一次击败了博科夫,成为了冠军。
S01的前半集在讲女王的童年,以及如何对chess (国际象棋)产生的兴趣。很有趣的点是,第一次和老人对弈,童年女王直接被 Scholar's mate (四回合将杀)击败,这里两个人更像是老人在逗小孩,击败这个词都偏重。 对“四回合将杀”感兴趣的可以参考这个wiki页面,中文网站有很多类似的教学,更广为人知的名字为“四步杀”。类似的还有 Fool's mate(两回合将杀),这里没出现两步杀的原因,主要是两步杀属于“愚者自将”,太需要对方的配合。
第二场对局之前作为一个超智少女,女王眼中的天花板上存在着棋盘,思索出破解之法后露出了诡秘的笑容。然而对局之时,被老人早盘吃掉了queen( 国际象棋棋局中实力最强的一种棋子 )。 老人教导女王下棋除了rules(规则)还有spirit(精神),女王也很耿直的不愿认输,竟然骂了一句脏话,可见孩子们的脏话都是从周围环境里学的。关于早盘输掉queen,我在quora看了一些回答,主动弃局似乎是惯例,毕竟在先输queen的情况下胜盘的情况微乎其微。而女王拍黑板擦的工作,简直是我初中作为卫生委员的日常。
第三场对局,战局焦灼但女王赢下了对局。这时老人提点女王Sicilian Defence(西西里防御) 感兴趣可以参考这个wiki界面。这是一种后手开局的走法,主要应对King's Pawn Game (王兵开局),既1.e4。之后老人给女王说起,棋盘上每一个格子都有自己的代号,比如KB3。为了让大家有直观理解,附图如下。
这里K1如果按照字母顺序排列是对应e,所以 1.e4的意思是,第一步K2位置的Pawn(并)前进到K4。我注意到的一个细节就是,女王并没有用老人教的西西里防御hhh
而基于母局西西里防御,老人教了她Dragon Variations(龙式变招)和其中的Levenfish Variation(列文菲舍变例)。 补充知识页面。这里本剧的一个细节很赞,老人说列文菲舍变例的同时,画面给到了白方骑士从KN1前进到KB3,既6.F4 正是所谓的列文菲舍变例( B71 5.Nc3 g6 6.f4 (Levenfish Variation)中的第六步)。Najdorf Variation(纳依道夫变着)。补充知识页面。在这个过程中,女王飞速的进步。并引出了本片的点题开局,The Queen's Gambit(后翼弃兵). 鉴于是与本剧标题同名的开局手法,附图如下。
1. 白棋d4, 黑棋d5 2.白棋c4. 而因为“由于c4的兵可能会被吃子得名,后翼弃兵”.
1. "Venus" by Shocking Blue 这首歌出现过2-3次。" I'm your Venus I'm your fire At your desire" 一度被我听成了phoenix。。。 巴黎输比赛回家后穿内衣酗酒跳舞
2. "Yeh Yeh" by Georgie Fame. 歌词I say Yeh Yeh! (这歌词容易被人占便宜)第六集 女主在Benny家快棋车轮战
3. "(I'm Not Your) Steppin' Stone" by The Monkees. 这首歌我没有印象出现在本剧的什么位置,但是后面美国政府派来保护女主的特工对她说:“你比The Monkees还火。” 感谢豆友指出:“ 女主从墨西哥回去后在家酗酒穿着内衣跳的那首 ”
4. "The End of The World" by Herman's Hermits 太经典,出现在第三集结尾。
5. "You're the One" by The Vogues 第三集电视机里女生聚会放的那首歌。
6. "Finale/Hallelujah" by Alfred Newman 第一集片尾的歌,出自电影《圣袍》。
7. I Can't Remember Love by Anna Hauss 女主在餐厅里的那首歌,歌词是I remember love, I remember nature, etc. 这首歌被问的很多,也很难找到。我从油管上看到的信息是,这首歌是Anna Hauss为了本剧做的原创,尚未发表(欢迎大家帮忙更新更靠谱的信息源)
8. "The Gift" by Lukas Frank 第四集的片尾曲,更喜欢 Storefront Church这个名字。
9. "Fever" by Peggy Lee 非常经典的一首歌,感觉豆友提出。Harry在女主家下棋的时候女主跳舞
10. "Teach Me Tonight" by Nancy Wilson 第五集的结尾
11. "Stop Your Sobbing" by The Kinks 第六集开头 Benny车上合唱
12. "Tut Tut Tut Tut" by Gillian Hills 第六集 女主买下房子重修装潢
13. "Jimmy Mack" by Martha and the Vandellas 欢迎补充
14. "25th of the 12th" by Bill Compton 欢迎补充
15. "Somewhere I Belong" by Gabo Szabo 欢迎补充
16. "Bert's Blues" by Donovan 欢迎补充
17. "Along Comes Mary" by The Association 第四集 女主在俄语同学家放飞自我
看的时候一度胆战心惊。
看到贝丝进了孤儿院,害怕她会不会被欺负;看到贝丝进了地下室,害怕会不会遇到坏人;看到贝丝偷镇定剂,害怕她是不是就从此变成个瘾君子;看到贝丝被领养,害怕她的养父其实是个变态;看到贝丝进入高中,害怕她会不会经受校园暴力;看到贝丝和俄语班的同学上床,害怕她会否滥交;看到贝丝经历唐斯、哈利、班尼三个男人是不是剧情会走向情情爱爱……
结果以上全都没有发生。
在外人看来贝丝的一生绝对是令人羡慕的,在某个领域凭借惊人的才华一路顺风顺水,在基本全是男人的西洋棋场上杀出一条路。
但很有意思的一个问题是,贝丝问她的对手——一个苏联小男孩:当你16岁成为世界冠军之后,你之后的人生该如何度过?
对于贝丝而言,她的世界好像只有西洋棋,这是她唯一的兴趣。她不爱女孩子的社交,不喜欢其他的活动。你说她喜欢唐斯吗?我觉得也是淡淡的,她当然更爱chess。
他的启蒙老师,那位校工曾告诉她,be careful;她的第一任男友(算是吧)也告诉她,be careful。
天才总是脆弱的,因为他们也是离疯狂最接近的人。
所幸遇见一群善良的人。教贝丝下棋的薛波先生,没有戳穿贝丝偷杂志的药店老板,童年相依为命的乔琳,给予了她缺失的母爱的爱玛,在贝丝来初潮时送她卫生棉的女棋手,还有班尼、哈利……
贝丝最喜欢的身份是西洋棋手。她不耽于情爱,也没有一直被童年的不幸笼罩着。她不喜欢记者拿她的女性身份做文章,她拒绝把西洋棋和政治挂上钩。西洋棋对她来说就只是西洋棋,她是美的,充满无限可能的。
因为热爱,所以想赢,所以会赢。
中间几场比赛,她输给班尼,输给博戈夫,一蹶不振。那时候的她被酗酒、药物上瘾、养母去世的问题包围,这也是作者想探讨的天才背后的代价吧。全剧贝丝下棋最意气风发的时刻,一是她初露锋芒赢得洲冠军的时候,二就是她在俄国对战一群大师的时候。
最后面对博戈夫,又能在她脸上看到那种胜券在握的小得意。那种自信和骄傲,是她最大的魅力。
其实我还是私心希望贝丝能和班尼在一起,旗鼓相当的爱情。贝丝和班尼做完之后。说了一句“原来是这种感觉”,我倾向于认为她的意思是原来和喜欢的人做爱是这种感觉。不过班尼喜欢她是因为她打败了自己足够强大,贝丝喜欢他可能是因为他的头发吧哈哈。
算了还是让贝丝一个人吧,有西洋棋的一生对她来说也不孤单,何况还有这么多朋友。
女主角我们放到最后讲
1,女主妈妈
聪明,康奈尔数学系博士
偏执,拒绝丈夫的帮助,坚持带着孩子流浪
可以分析出,女主妈妈年轻的时候才华横溢,但是因为偶然怀孕(后面女主说应该是结婚了),放弃科研,但是内心空虚,最终精神出了问题,偏执地拒绝所有人的帮助,带着女主流浪,生活潦倒。
女主母亲说自己犯了一个错误,可以想象,这个错误是关于人生选择。
她是一个女博士,而且出身优渥,但是最终陷入婚姻和家庭,最终心态失衡。
一个没有追求的女性,婚姻和家庭会让她幸福,何至于心态失衡?
说明她顺从了社会对她的要求,但是内心却存在抗拒,最终走向极端。
总结,不要委屈自己,为了满足社会的要求而委曲求全,你可能会最后疯狂,尤其是聪明的女孩。
她不开心。
2,女主养母
某种程度上,女主养母和女主生母一样,都是放弃了事业,步入婚姻。
区别是,女主养母是因为自己能力问题,不敢登台,已经放弃了事业,然后步入婚姻。
但是她期待的婚姻是一个好丈夫,一个好孩子。
因为失去了孩子,她开始酗酒、喋喋不休,没有朝气,最终也被丈夫嫌弃。
生母是因为内心对事业极度渴望而绝望,养母是即使放弃了事业,但是婚姻也不幸福,即使不渴望事业,还是不幸福。
如果养母婚姻生活幸福,估计她也不会不开心了,事业对她显然是第二位的。
可是啊,天不遂人愿啊!
墨西哥的情人,则再一次证明了爱情靠不住。
其实这里是对女主爱情观或者说世界观的启蒙。
她眼见着养母陷入热恋,又眼见着养母情人离开,她知道,男人靠不住了。
情人说是有事情要处理,呵呵哒,谁信啊,不过是玩腻了,真的要是爱,就留住养母呗,墨西哥和美国的距离,不算太难跨越吧?
就是玩玩而已,养母却是付出真心了,所以才会在情人离开之后一蹶不振,最终死在床上。
她也不开心。
3,女主高中同学
apple pi女性社团的老大,一个很美丽、青春的女孩。
高中毕业就结婚,推着婴儿车,到廉价购物中心买东西,曾经说过,绝对不会去那种平价店铺的她,询问女主gossip的她,最终,在婴儿车底下露出一大袋子酒。
等待她的是未来漫长的婚姻试炼,我们可以想象,已经开始酗酒了,未来能好到哪里?
她是一个意象:一个美丽的女孩,没有事业,早婚的结局是什么。
4,黑人室友
独立、有趣、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她是一个正面女性形象,而且是一个普通的,因为显然,她不是天才,但是她依旧走出了自己的一条路。
5,女主自己
女主拥有的三段感情,很典型。
初恋crush,结果发现是gay,你妈的你gay还跟我直女玩暧昧?!
第二段是疗伤+寂寞,不是真的爱。小天使男友也发现自己只是安慰剂,所以默默退出了。
其中一段,他本来准备表白,我感觉都可能求婚(其实我整牙齿都是为了你,我一直在等你,我准备.....)
但是女主及时打断了,这里她是拒绝进入稳定长期,导向婚姻的感情的,第一她不爱,第二她见过生母和养母的处境,知道女人结婚了玩完了。
第三段是benny,天才小少年,是正常恋情。
两个人势均力敌,女主明显是喜欢benny的,但是不到爱的程度。
亦师亦友、炮友、棋友,但是女主因为心里有人(初恋),所以谈不上全身心恋爱。
女主不能长期稳定走向婚恋,因为她身边就没有婚恋幸福的女性。
难道生母和生父相遇的时候不相爱?
难道养母和养父相遇的时候不相爱?
难道高中同学和丈夫年轻的时候不相爱?
但是爱情没有毛线用,生活会把一切爱情变成鸡骨架,丢了你舍不得,吃了你没有味道,熬汤吧,还麻烦。
尤其是对事业有追求的女孩子,你的不甘心以后会在你的婚姻生活中稍有不顺利的时候就出来吞噬你。
如果你有才华,那更糟糕了。
有才华的女性婚姻生活幸福的概率太低了。
如果你是个天才,那就开后宫吧,别指望婚姻生活了。
看完了这部剧,再一次证明,女人呐,结婚生子永远是下下签。
靠谁都不行,靠自己。
最后,电视剧不是生活,做人不能高估自己,如果你选择不靠人,选择独身,你要做好没有金手指,不是爽文女主的可能性,你可能和结婚了的一样惨。
生活没有救赎,就是干。
(文/杨时旸)
人们都热爱天才的故事,因为那是一种独特的奇观,天才与我们一样都是肉体凡胎,但却有着不可企及的奇绝之处,人们可以见证一种精神、智力或者体能上的奇迹,从这个角度去看,天才是最接近于我们自己和现实生活的超级英雄,像天外来客,像神明提点,他们与我们相切,又与我们远离,让凡俗生活得以笼罩一层神秘和神性的超越之光。所以,《后翼弃兵》能取得如此声量的反响就不难理解,更何况,这还是一个女性天才的故事,一个脆弱的孤独女孩横穿了冷战的严酷年代,为自己挣得盛名与尊严的故事。它有奇观的包装,有女性主义的加持,有历史的慨叹,向内挖掘个人内心的破碎与重整旗鼓,向外延伸出那个独特大时代的躁动与叹息。总体上说,它有关于亲密,友情,孤独与拯救。
《后翼弃兵》的情节简单得不能再简单,哈蒙因为车祸成为孤儿,被送往孤儿院的她,在地下室偶遇了一位孤独的校工,对方教会了她下棋,而她发现了自己的天赋,从此征战赛场,攻无不克。
即便讲述的是一位棋手的故事,即便是如此静态的“运动”,但这仍然是体育题材,众所周知,美国的主流体育题材影视剧是超级英雄类型的现实分支,所以,在很多时刻,你甚至能从哈蒙的眼神中看到那些英雄的影子,只不过她的打斗招式与超能力都在棋盘上,她的胜利和失血都在大脑里,从外部看难觅踪迹,但一切都已然发生。
如果说大多数体育题材可以用热血的比赛现场点燃观众,那么国际象棋的赛场显然并不具备太高的观赏性,所以,这个故事的主要笔墨都聚焦于哈蒙的心理和精神状态,而非她的动作。这极具挑战性,但却被完成得充满奥妙。这创作方法,其实非常东方,以一种写意的方式呈现某种难以呈现的,缺少动作的动作戏。最终,《后翼弃兵》塑造了一种奇特的观感,你会觉得它充满动态,人物和故事无时无刻不在流动,但仔细观察却发现,故事其实很静,但安静之中,却密布着一路炸裂的火花,那一路的光彩熠熠和电光石火其实是这个女孩的自我蜕变,那些比赛的胜利不过是成长的历练、陪衬与礼物。
在《后翼弃兵》中,其实哈蒙成为孤儿两次,一次在身份上,一次在精神上。身份上的那一次,是她的生母把她放在汽车后座上,想从这令人沮丧的生活中与其同归于尽,而精神上的那一次,却是她的养母躺在床上安静离世的瞬间。哪一次更令她悲痛?或许是第二次,她躺在那女人身旁,展露了一种令人心疼的孤独。
孤儿的故事随时都可能落入俗套,大都离不开孤儿院里的欺辱和霸凌,收养家庭中扭曲变态的后母之类,但这色调阴沉的开场像是与观众玩起恶作剧,那一切都没有发生,幽暗童年里遇到的却尽是些善良的人。当哈蒙的养母挑起眉毛狡黠地算计差旅和奖金,人们终于能放下心来,这故事不会陷入陈词滥调的泥淖了,自那以后,她们不再是继母与养女,而是两个孤独的女人,一个被丈夫抛弃,一个被父母抛弃,两个孤独的人慰藉的彼此,没有顾影自怜,不是相依为命,而是一种有力的生活,即便她们一个依靠酒精,一个需要镇定剂。
《后翼弃兵》算是女性成长的故事吗?本质上是,但这主旨又被巧妙隐藏。象棋之于哈蒙,就像谍报之于《国土安全》的卡莉,就像破案之于《谋杀》里的莎拉 ,就像新闻调查之于《利器》中的卡米尔,这些女人都执着于一种事物,有的是旁人不理解的疯癫举动,有的是危险的边缘的不断试探,她们有着共同的特征,都因为生活,自己变得支离破碎,但自己却努力掩藏,那些工作像赴汤蹈火,甚至连她们自己都不知道,那一切是一种救赎和宿命,残忍与幸福相伴相生的命定之途,混杂着拯救与惩罚。他们用新痛抚慰旧伤,让自己解脱于旧日泥潭。
出演成年哈蒙的安雅·泰勒-乔伊曾经在恐怖片《女巫》中有过非常惊艳的亮相,她有着一种独特的惊恐的小动物般的眼神,却同时又有着难以言传的笃定,她让不知所措的慌张和把控一切的坚毅在这个角色身上同时显形。她是一个下棋的朋克,一个看起来满不在乎但实际上脆弱不堪的少女,自己的半生不过一场开局诡异的棋局,母亲的弃兵,只能一步步前拱,在棋局中孤独求败,在现实中孤独求生,她看起来对一切不屑一顾,无所谓于世俗的规矩,棋手的传统,政治的环境,道德的界限,但实际上她那么脆弱,渴望保护。谁能保护她?谁都不能,她是个兵卒,即便在很多人心里她是个女王。她的启蒙恩师夏贝尔先生和孤儿院的同伴黑人女孩 Jolene是她的遮挡,是她的庇佑,真心付她,而不是利用她,不像那些基督教会或者政府部门,看起来派人又撒钱,不过就是当她是件政治工具,一个可用可弃的兵,从这个角度讲,她和不得自由的苏联对手不都一样?
这故事穿过一个独特的时代,这背景没有被强化,但所有人都知晓,冷战,反战,有筑起的高墙,有反叛的逃亡,有信仰,有谎言,有血与铁丝网,有性和摇滚乐,而在这之中,棋盘以方寸之地赋予她自由与安慰。哈蒙一路走来,与其说是为了不断取胜,不如说是为了驱散孤独,她与这世界上的所有人都无血缘上的瓜葛,但后来,她所遇到的一个一个朋友,从陌生变得熟识,他们从精神上带给她的慰藉让她不再是一个孤儿,这是这个故事最动人的部分。
(本文首发 北京青年报 专栏,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美剧《豪斯医生》,男主team里唯一的妹子知道自己的在校成绩不如黑小哥,质疑豪斯为啥把自己招进来。后者回答说,因为你极其漂亮,像你这么漂亮的人,想要什么东西只消动动小手指就行了,何必还需要聪明何必还要那么辛苦读医学院,所以你一定damaged
后来team大换血,新来的妹子是个双性恋而且基因带享廷顿症,更加damaged。同时撸剧的小伙伴就表示这太cliche了,同组的男医生怎么就不用damaged,除了黑小哥有过少年犯案底,其他几个都好家好室有房有婚。
我说因为同组的男医生丑啊,丑就够惨了。像Chase那种好看的,中间不是也要让他“坏掉”。你想一个人,如果智商180腿长180家里还有钱供伊上医学院并且毕业不多久就进了全美顶尖的诊疗小组,那这人还有什么故事性?出现在屏幕上就只是为了让观众普通如我们怀疑自己的存在意义吗?
小伙伴眼珠子滚了几秒“这种人在玛丽苏剧里遍地走,普通观众不是都很爱看吗,做梦都想着自己能嫁一个从此人生巅峰”。
所以嘛,我就说,女性角色如果聪明的话务必要damaged,否则男女观众都不喜欢。
但就算damaged的女版霸总,也很难当上主角。世人对女性角色,在道德和外貌上的标准,比之男性角色要高得多得多得多。像豪斯医生,又老又瘸又秃(给休叔比心)刻薄冷酷还自私,观众仍旧在弹幕里疯狂想生猴子。同样是靠脑力吃饭的琼森警长(《罪案终结》),从第一季到第七季,观众始终在为她年纪大嘴大和品味差这三件事争吵,譬如说,为什么不找个年轻貌美的来演啊,找了个大婶为什么不好好打扮啊,她这么丑为什么还一直有人喜欢好奇怪啊,诸如此类。琼森警长必须得性格好才有活路。
除此之外,在很编剧的观念里,女人没有什么问题是来个男人解决不了的。一个不够的话,多来几个。无论什么女性角色,只要给她爱情,她生活中的一切矛盾就自然化解了,无论她因为什么缘故多么damaged都会在世界中心对她的爱人高唱“感恩的心,感谢有你”。
Anya有点过分漂亮了,虽然不是传统端正的路数,偏诡异精灵感(芙形嘴可太美了),但对我来说,这种程度的漂亮是让人物的魅力减少了一丢丢,Beth要是没那么美,会更有意思。但从其他方面来看,这个人设是个创举:把一个典型美剧damaged女性角色,放进一个日漫向的故事。把国际象棋换成围棋,把博戈夫看作“神之一技”,毫无违和感。
连节奏都很像:童年阴影,天才初显,升级打怪,遇到新的小伙伴,一战Boss挫折,得到小伙伴的帮助,二战Boss失败,突然失去生命中最重要的人,自暴自弃,在小伙伴的劝说下振作。最后一群为了同一个目标聚集在一起的小伙伴们,帮助主角战胜了Boss。
主角很年轻,一心一意搞事业。虽然美剧么,性生活是要的,但跟那些男伴们连个吻都没有,每次都是镜头一切就事后了,拍得一毛性欲都莫得。主角内心的不安与孤独感,配上冷战的背景,还有在美国(至少当时)不吃香的国际象棋,整个少年jump范就起来了。甚至连女主的爱情都有那种味道:一见钟情,然而对方是gay,就停在“并肩作战”的距离上,四舍五入,其实也可以算“羁绊”。
除了爱情之外,这部剧的人物关系都暖得恰到好处。或者说,出场人物绝大多数是平凡的普通人,譬如孤儿院里那个爱念诗的护工。他们本份地做着自己的工作,尽量不招惹麻烦,在自己能力所及的范围内给别人帮助——谎报Beth的年龄给她一个发卡好让她早点被领养,或者明明知道她偷走了象棋杂志却不声张。他们却并没有泛滥的好心去乱管别人闲事,Beth被禁止下棋萨贝先生也不会替她求情,Benny那么想让Beth去俄罗斯也不会想着为她去筹钱。人与人之间是有界限的,是有利益的,是有矛盾的,但也是有感情的。很微妙。女主并没有遇到什么特定的好人,包括萨贝先生还有她的养母,都是互相试探过好一阵子,这就显得似乎人类这种动物总体上还是温暖的。
在这种无狗血的伪竞技框架里,女性作主角好处还挺多的。一则加大了挑战难度同时也大幅提升了战胜博戈夫的历史意义——如果是男棋手赢那就是一个美国人战胜了苏联人,而女棋手赢了那对世界一半人口都是鼓励,热血程度UPUP;二则在青少年期,天才男大约不会同养母形成这样一种互相依赖关怀但是不过份干涉的关系;三则是带货23333333女主的每一套装扮都值得拥有。
而且以下棋为名,也带观众逛了好几个城市。可惜巴黎出镜不多。
要说遗憾么,也是有的。就是关于国际象棋的解说有点太少了。是不是最后安排一个象棋课堂会比较好(噗噗噗)虽说不是竞技向的剧,但其实吧,一个人怎么下棋多少会体现一个人的性格。而且棋盘的64格里,没有政治也没有性别,只是智与智的较量。记者更看重Beth的女性身份,美国政府更看重她的美国人身份,慈善团体更看重她的基督徒身份,其实这些对她来讲,都是无关紧要的身份。而博戈夫看她,就是一个对是一个棋手。她们用西西里防御用后翼弃兵来对话。女主下法上的变化,尤其她对兵和后的用法,应该更能直观体现出她的成长和转变。网飞这就很不寓教于乐。
PS:女主的腕表太好看了。
国际象棋天才女主,张扬无匹一身锐气,在男人主宰的战场中杀出重围。
以上是简单概括。
剧里面有零星的感情线,友情、亲情,以及各种常见的社会现状,这一切都为一个中心铺路:既然一定会有人赢,那这个人为什么不能是我?
注意,这不是在提出一个疑问,而是屠戮了对手后倨傲欣赏自己的杰作,并作出陈词。
她是女人,她就是要赢,不论姿态够不够优雅,是不是受大众追捧赞美。
这部剧没有刻意地去cue女权,倒是出于ZZ正确的惯例,最后由黑人闺蜜抚慰陪伴女主,帮助她重新站起来。
象棋女王的男人们,都是她的铺路石。这些男人被她的魅力吸引,伺机靠近她,试图征服她,而他们得到的下场是,作为男人的面子和尊严被女王狠狠挫伤。
让我们想象一下,男性作为狩猎者的天性,仰慕在自然进化中锤炼出肌肉和野性的动物,借助各种工具,将其带回圈养,驯化。驯化失败的,先是杀鸡儆猴,再变成口粮;驯化成功的,则大批量地培养,其下一代,下下一代,肌肉退化,野性丧失,攻击力越来越弱,任人宰割。
这场景是不是很熟悉?
这个圈常见的方式就是婚姻。
很难说,他们究竟是真的仰慕女王,还是仰慕女王所能提供他们证明其征服力的机会。要知道,男人是不愿意接受和女人终生共同成长的。
让我们来看看,在弹幕里被夸是好男人的女王首位成名战败将,在两性关系中是如何博弈的。
在两人滚过床单后一起吃饭洗碗,他试图通过表达心迹来确定关系,以获得合法征服的名分。
女王强行转移话题,不让他继续推进关系。这是第一次正式博弈。双方的态度很明显了,男方目的是占有,女方则打算维持现状。
在练习中,亨利指出贝丝的破绽,被道高一丈的贝丝反教育。
贝丝的反攻咄咄逼人。
亨利棋艺和自尊心双重受挫,贝丝继续围剿:真希望你可以。当然,这句真希望你可以,隐含的是贝丝期望两个有共同话题的知己能够共同成长,虽然昨晚婉拒了男方,但机会仍是留有的。
亨利丢盔弃甲,负气出局。他要躲进洞穴重整自尊心。至于什么共同成长,想都不要想,棋盘赢不了,得从别的场子找回来。第二次博弈结束。
第三次博弈开局,一边赌气说自己会的不多,一边暗示并打压贝丝是个无所事事的棋手。
“我会下棋但是不沉迷,还能做做别的事情。不像你,下棋下傻了,除了追求输赢你还能干嘛。”(换场子)
“我给你举个例子,从前有个人为跟你一样,出道即巅峰,从此干啥啥不行,你别得瑟,咱们走着瞧。”
第三次博弈,不能称之为博弈,整场下来是亨利单方面挽尊。贝丝惋惜地追了几步看他的背影,然后该干啥继续干啥。
这三次博弈,为我们展示了狩猎者企图征服比他强大几次方的雌性,这个过程他发现不论是温柔体贴(一板斧),还是作为人生导师(二板斧),或者是拼实力/pua言pua语(三板斧),自己都毫无胜算之后,灰溜溜地遁走。
我们总结男人驯化女人的三板斧:
1.温柔体贴,卸下守方戒心,进入城门。
2.人生导师,心理战,借此确立自己的权威,强化话语权,换掉城门守军。
3.拼不过就pua,拼实力拼赢了就不消说了,开始全方位降维打击,让女人出于慕强心理开始依赖男方,等于把城中的首脑架空。pua是下策,见效时间较长,有被反制的风险。
接下来看看班尼。这个角色是带滤镜出场的,在两人的实力差距逐渐拉近时,从十级美颜变成素颜。当女王决定去纽约时,镜头用蒙太奇手法重现她的童年,这是编剧在暗示这段关系的底色。
第6集开局,班尼是白方棋手,快棋把贝丝摁在地上摩擦,在赛事中以领先的姿态和棋,靠自身魅力邀请女王奔赴纽约,绝对主场优势。
在这种优势中,被擅长以战养战成长力惊人的女王反杀得毫无还手之力。
班尼的心态转变,编剧用一个很有意思的小细节交代。
纽约前,班尼的自信心爆棚地表示:我是你得不到的男人。
纽约后,被女王挫败,情绪失控,把女王拉上床:“这事儿不能就这么算了!我得做点什么证明自己能行。”
可见,换场子=滚床单,成了他唯一的挽尊出路了。
有人说他们是旗鼓相当,相互欣赏的关系,我并不这么认为,首先这两人进入棋局各自不同的心态就已是泾渭分明了。班尼的心态是玩儿,一个有天赋的棋手,被一群哥儿们包围,吹吹牛,玩玩儿棋,陶陶然地沐浴在同性和异性崇拜的目光中,今朝有酒今朝醉。而女王属于目的性非常强的天赋选手,她投入在64个方格中厮杀对手统治局面,不断攻称掠池,建立自己的王国。
班尼的人生是走走玩玩,女王注定要攀越巅峰后独孤求败,他们只会是旅伴,什么精神伴侣纯属扯淡,他前几十年建立起来的自信心资本再雄厚,挡得住几次这么熔断?
他们对彼此确实有吸引力,但纵然是爱玩如班尼,也无法欣然接受来自女王的压迫感,尤其是同样的事情性别互换。
个人觉得,这趟纽约行没有什么好总结的,核心依然是男性自尊和女性绝对实力碰撞,能量上属于两性博弈的升级。不同的是第一次是单方面的碾压,第二次双方实力上更接近。
让很多人不解的是,女王第二次折戟于博戈夫,为什么宁愿酗酒也不接受亨利或者班尼的帮助呢?明明以前也能接受,再怎么说也有个情分在那里不是?
会有这种想法的人,首先,你们很幸运。因为你们完全没有体会过在男女博弈中,女方保持独立清醒并且跟上后劲,是一件多困难的事情,尤其是这个过程还要忍受来自男性的轻视,这不是单单来自某一个男性本身,更是其背后默许男性行径的“父权”,这才是真正让每个独立女性脚踩钢丝冷汗涔涔的深渊。
你们真的觉得,这两个男人帮助女王的动机是出于尊重吗?而非“我在你落难时帮你,我就是高你一等”的俯视?
这种俯视的机会不轻易有,所以这俩男人都争先恐后不想轻易放过。
然而,女主把这扇窗留给了童年时相互舔舐的姐妹,并且靠姐妹的鼓励和陪伴重新站起来。她们都在期许未来,从过往的伤痛中寻找新的力量,这是真正意义上平等的共同成长。
我们来对比亨利的付出:整牙(说是为了女王,其实对他自己也有好处),搜集女王杂志封面、吃几顿饭洗几次碗、陪练,告诉女王你再厉害还能厉害几年。
班尼的付出:开车去纽约、借个气垫床、陪练、叫几个哥们儿过来一起玩,告诉女王你一定要赢。
乔琳的付出:开车陪她去最落魄的地方、拿出自己好不容易攒下来的绝大部分梦想启动金支持女王、并告诉女王输了也没关系。
现在,来,告诉我,一个是好男人,一个是知己,其真心里有几分鸡贼?这也能让你们感动得“好男人我的嫁”地站cp?
不会吧不会吧不会吧?
好了,我们把话题拉回来。
第三次两性博弈的对战方:博戈夫。
在各种公开场合,不断出现的“女性”“女子”词眼,新奇得跟什么似的,源于刻板印象,男性凝视。
博戈夫的身份并不止是自身深厚的战斗经验以及瞩目的实力,更代表那个男性主宰并统治的智力领域。并未曾真正接纳、认可过任何一个女性,哪怕极个别女性天纵奇才。
女子世界冠军,就是他们巩固在领域壁垒的产物——把女人们赶到角落边缘化,任由她们在资源贫瘠的环境自生自灭,借此加深女子不如男的刻板印象,进一步打压她们的生存环境。
太阳底下无新事罢了。
整部剧都在为这一刻铺垫,征战四方的女王,一路厮杀到男性领域的尖端,准备将端坐在上面受人供奉的父权代言人一枪挑下马。
这场两性巅峰对决的结局不言而喻,毕竟这是一部爽剧,剧越爽,越是衬托出太阳底下无新事。
我不愿用过多的言语去描述这场博弈。
最后用故事起始的孤儿院作为结尾吧。
太阳底下的你,我,她,该怎么做出跟他们不同的选择。
It’s chess that gives her the only real joy in her life. But she also needs love and emotional support from other humans.
一些小细节。按时间先后顺序。欢迎补充。
1. 大妈送还没从车祸里缓过来的Beth去孤儿院,临走前祝她好运。来自陌生人的安慰。
2. Beth被象棋协会的人带去高中比赛前, Jolene给了她自己最后的镇静剂。来自朋友的帮助。
3. Beth第一次心动, Townes没有像其他棋手一样小瞧眼前的小姑娘。来自帅哥的鼓励。
4. 崭露头角后第一次遇见Benny。 来自前辈的建议。
5. 终于到了可以买烟的年纪,只是当初写纸条的人去世了。自己挣了钱不用偷拿杂志的时候,老板悄悄说了加油。
6. 第一次对战Borgov,解说员现场的官方客套话,Beth有点紧张,镜头给了Borgov。
7. 比赛前一天Cleo的祝福。(都怪你叫她出去喝酒第二天比赛迟到了啦!
8. 看到Beth有能力自己买下房子,养父只好悻悻离开。这句带点惊讶和无能为力。
9.面对酗酒的Beth,Beltik有点伤心。朋友的担忧。
E04 Middle Game 和 E07 End Game 分别对应了Beth人生的低谷和巅峰,这两集中Beth失去养母,失去朋友,自暴自弃;同样也是她,冷静优雅,逼迫自己扔掉药物,想要赢并且努力。这两集中没有任何人对她说过good luck,幸运已悄悄来过。
养母和校工这两个代替了Beth的生父母角色也没有对Beth说过good luck,他们默默的陪伴和教导成为孤独天才永远温暖的回忆。这两个角色的去世情节真的是超级大泪点。
Borgov说Beth是跟自己一样的孤儿/生还者,但他们不一样。像Benny说的一样俄国人都集团作战互帮互助,Borgov的伙伴们在帮他研究对策,他的伙伴们是象棋高手/世界前列的大师,俄国人把象棋比赛的胜利当作荣誉。
养母不懂象棋,模特解压的方式是叫出来喝酒,Baltik和Benny各有特色但也不是Beth的对手,更不要说菜鸡双胞胎兄弟。Beth在比赛之前总是一个人拿出本子静静思考,她在孤独地战斗,她的伙伴是镇静剂和天花板。
但你不能说这些是没有用的。Beth一路走来直到最后的大战中,朋友们的支持与爱代替了酒精和药物的作用,弃子终成女王。
一个好汉三个帮,天才也是。这是本剧除了塑造了一个自我,纯粹,专注,美丽,强大的女主之外,最触动我的地方。
孤独天才除了象棋之外的伙伴。
只看了4集,觉得很一般啊。首先,它在割裂女性群体,把爱烤蛋糕派、对男孩子感兴趣的女孩子和聪明独立的女孩子作了完全的对比和割裂,这完全是一种male gaze; 其次,女孩所遭遇到的困境似乎也仅仅局限于偏见和流言碎语,而不像我的天才女友一样,直接反映普通女孩会在一生中或多或少遭遇到的教育受限、骚扰、暴力等等问题,女主的认知能力发达到她只需要带着一颗大脑就可以征服全世界。始终觉得这片子带着一股男性视角的慕强臭气。
网飞出品,多 半成品;这次却是久违的“丝滑”。神童,不神化。“山川异域,风月同天”——棋盘是她的江湖。
真的很爽。看到有人质疑女主为啥不还那10块钱,我其实挺理解的,对于感情疏离的人来说,不想断开和关心的人的最后一点联系总是这样,还了10块钱两个人的关系就彻底结束了。
下快棋那几段剪辑简直在告诉人们下棋也能非常酷。女主演得好棒,这张脸应该是好莱坞青少年组比较特别的存在了。所有配角也都各自散发光芒,对苏联人的刻画也很有意思。因为此剧还回忆起小学在校训练国际象棋并参加比赛的时光,那时人们还没有被智能手机占据心灵,书包里会放一盒棋盘。
网飞的剧果然够给劲,女主一路的成长和升级打怪让人热血沸腾啊,最后终于赢了博戈夫那一刻要是她的养母也在就好了。
“男人会闯入你的生活教你做事,但并不代表他们比较聪明,多数时候。他们比较笨,只是教人做事让他们更有面子,他们会教你怎么把事情做好,尽管让他们吹,你过你的人生,想做什么就去做。”
非常好,奈飞终于出好剧了。超越了国别、政治、性别、过往,一个独立而自由的人。五星推荐!十月必看剧目。
7集展现天才成长之路,智力的优越性让他在学业中成为佼佼者,而在成长环境中的与象棋启蒙老师的相遇成为了她未来闪耀之路的起点,成长中也有苦痛,凭借自己的力量恐怕也难以脱离苦沼,但恰有朋友相助,儿时伙伴或者棋友、甚至国家助力,女主光环闪耀。。。感叹女主另一明智明的决定是学习俄语,最后和老爷爷们下棋那段真是太感人了~寻找到并投身于自己感兴趣的事业中何其幸运,而它最后又会带你见到更好的人和景(理想状态)~
不懂棋也不妨礙,甚至每一集裡面的棋局那裡都好好看,女主眼睛好大,像小鹿,好漂亮,棋局時候的BGM好舒爽,看完後還蠻想讀原著的。
一下午看完了,大女主爽剧甩艾米丽十条街。沉迷女主美貌无法自拔!好有气质啊!就是女主这么美又厉害为啥安排的男友都是穷鬼?二号男友就是下棋厉害点呗,长得好矮哦,还住地下室,事后张口闭口就是下棋😂。除了最后一位感觉还好点。七集是前男友联盟吗?都在帮女主团宠无疑了!就是有点心疼萨贝,真是世上最爱女主的人了吧?(我感觉她妈和她就是互相的依靠和利益关系而不是爱)拿的是祭天剧本吗?女主状态恢复的必走路线?女主为啥当初赢了比赛也不还钱,火了这么多年也没去看过人家这点感觉有点疑惑,不至于这么冷血无情吧😦导演刻意安排的嘛?
妳必须要有天赋够努力才能逃脱层层桎梏,妳必须是万里挑一的女性才能在男权社会脱颖而出,没有比这更现实的了。
国际象棋版麦瑟尔夫人+美国夫人+梅尔罗斯。最后一集好俗气啊但我仍然不能免俗地在每一个泪点留下眼泪。
日子那么苦,不看点爽剧留着腌苦丁茶吗?
一口气肝完。女王凭借过人天赋和贵人与后宫相助,一路打怪升级击败毛熊,成为新一代象棋界顶流的故事。全剧基调和女主疏冷淡漠的性格一样,不煽情不流于表面,情感表达细腻又淡然。女主不拘泥于一方天地和小情小爱,全身心投入象棋事业,这样的大女主剧请多多益善。此剧对于女性角色的刻画也是一大亮点。被丈夫抛弃毅然和女主一起开创事业的养母,同是孤儿出身靠自己努力当律师的黑妞酷飒闺蜜,身残志坚的孤儿院女院长,通透又洒脱的女模特等等。
一口气看完居然有一种看完一部电影的感觉 爽剧
我抽烟喝酒搞男人,但老娘是世界冠军。
爽片,我喜欢!说土味也挺土味的。最后一集我还看哭了(泪点也很土味)
下半年最值得看的美剧,不懂国际象棋也一样看得热泪盈眶、激动不已,天才女主,尽管也挣扎,但身边遇到的都是好人,有太多的机会剧集可以走向俗套的狗血,但都没有,只是keep on winning!
太好看了吧!这部剧真的有太多话可讲,一两句是概括不完的,看得人真爽!就如同用聪明人的视角在看世界一样!太喜欢了!就像你在过一种人生,而你却还搞不懂人生时,你已经在人生的这条路上了。
事实证明没有人不喜欢聪明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