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女人在电话中得知,相爱五年的情人将于第二天与另一个女人结婚,于是她陷入了极度抑郁。
把场景、衣服材质、高饱和度的各种色块对比运用得相当地极致。
情节不重要,前因后果略去,又是着重表现内心状态的电影。
从女主外出买了把斧头后画面中就只有一人一狗。
情人要转投他人怀抱,女主愤狠、颤抖、痛苦,画着很大的力气克制自己,她说自己有不可控制的暴力倾向,害怕自己的攻击性向她人释放,而独自一人在家被心里的惊涛骇浪逐渐吞没的她选择让自己毁灭,第一步是吞了药(不知道是什么,但是过量),第二步是放火。
不过,最终还是回到了安全的街上。
这大概表达的是一段比较激烈的告别,在半个小时中浓缩地展现了。
告别的方式如何,留待观众自己评判。
女人通过电子机械的媒介,和已经远去的爱人告别,全程与之最扎实的交流,可触达的伙伴,是狗狗dash。
逃离疯癫、反复、痛苦、悲哀、痴情、软弱、偏执…最后一幕,留下了平和与希望。
“那我现在就是你的主人了”
“现在你要开始习惯”
“你和我一起为他哀悼”
“你怎么想?”
阿尔莫多瓦的英语短片,
蒂尔达斯文顿的独角戏。
爱不是证明,似乎在交谈,可却像自导自演的抓马女孩。没错,女人在爱情里永远是女孩,而这些情感就是分不清是舞台还是人生。踟蹰、愤怒、控制、嘶吼、坑、绝望、诀别、毁灭、重生。足够了,放在哪里都足够有戏了。所以根本上我们都渴望情感,而情感也足以毁灭一切。因为生活和生命本身并没有任何感情,它会剥离你,让你自惭形秽。
人生第一次看短剧,而且是在某个国外电影节参映的短剧电影。
虽然不太知道短剧是如何来展现故事的,只是凭直觉认为,只有三十分钟的短剧对于表演者的演技要求应该挺高。
表演者在很短的时间里不仅要讲好一个故事,而且更多地是通过自己的表演,而没有过多的道具、其他演员的协助。能够呈现故事情节的,只有台词和他们丰富的表情、动作,这些肢体语言。难度系数与电视剧、电影不能同日而语,把这种表达方式称为光与影下的舞台剧更恰当。当然电影毕竟是电影,导演可以通过电影的剪辑等技术来编辑,而舞台剧现场演出的时候并没有太多可以容错的机会。
老实讲,一生之中,一般人并没有几次机会能够在剧场中看戏;看过有限几部,基本上来讲都还不错。刚才也讲了,舞台剧容错率很低,要留住在现场看戏的观众,演技不好是很难的。也正因为如此,这本电影的短剧我没有看懂!
虽然片头,女人去超市里买了一把斧头,回到家里砍衣服、摔花瓶,让人隐约感知她的生活出现了问题,但是真正完成故事情节的展开还是女人的两通电话,她在与她曾经生活在一起三年的男友通话,也许是男友背叛了她,所以她才愤怒了!
在前面的情绪中,女人情不能自己,而且还服用了各种药物来帮助自己,十三片,她在电话里说道,这是我的幸运数字。
第二通电话的时候,女人来到某个场馆,浇上汽油,打电话的同时点着一把火。她烧掉了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她在电话里说,我们就应该道别。
放掉的这一把火,就是女人对男人的道别吧;走出体育场的时候,她对她的那条狗说,以后我就是你的主人了!
狗换了主人,生活不妨也重新开始!
我们中国人常说,嫁汉嫁汉,穿衣吃饭。现代女性,在经济上不再依附于男性,男女之间的关系不就是感情与性么?谁离不开谁呢?
我常想,女权主义,更多地应该关注于女性经济地位的提升,这才是第一位的,同时也是最难的。据说在西方国家,男女不同酬的现象相当地普遍。女员工比男员工拿的少。
这让我想起,以前英国人在工业革命的时候愿意雇佣童工,不去雇佣童工的父母,结果一家人都靠童工养,成年人找不到工作,直到童工被立法禁止了之后才得到改善。
很多事情,艺术化的东西只是浮于表面,许多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经济基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这一对冤家。
西班牙大导演佩德罗·阿莫多瓦驰骋影坛30多年,一直坚持用母语创作拍摄,没想到第一部英语作品《人类的呼声》竟然是一部短片,更意外地的是,他没有用上以往任何一位御用女演员(卡门·毛拉、佩内洛普·克鲁兹),却找来英国实力派蒂尔达·斯文顿初次合作,碰撞出令人惊喜的火花。故事改编自法国剧作家让·科克托于1930年的同名独幕剧,讲述一名女子在与恋人最后一次电话交谈里陷入精神崩溃,最后迎来一个意想不到的结局。不论是主题还是布景设计,这部短片都遥相呼应导演早期的成名作《崩溃边缘的女人》。
布景设置在一个仓库的片场里,从片中那个致敬德·帕尔玛的俯拍镜头,可以看到主人公的公寓其实是由木板间隔的房间而成,室内设计则是阿莫多瓦标签式的色彩和家具。而透过开头和结尾两场戏,导演故意暴露出这种拍摄现场的架构,既成功地保留了原著中的戏剧本质,也融入了他独有的风格。这种富于戏剧意味的设置不断重复出现在他的作品中,从早期的《欲望法则》和《崩溃边缘的女人》,到千禧年代的《对她说》和《不良教育》,再到前两年的《痛苦与荣耀》,打破戏剧和电影两者壁垒的手法令情节游走在回忆和当下,构建出虚构与真实的两重空间,彰显出复杂多变的叙事层次感。
而在这部短片里,这种舞台戏剧感有另一层的现实隐喻。正如主人公的住所描绘所示,她的桌面上堆积着电影DVD和书籍,她平时极少出门,只通过电话与外界联系,这很明显就是疫情隔离期的日常生活写照。主人公独自生活在一个空旷的住所里,除了让我我们感受到她的孤寂落寞之外,还能嗅到一种略微惊悚的气氛,开头女主角去商店买斧头的一幕就精彩地抛出了悬念。 她买斧头用来干什么?之后在她情绪爆发的一幕给出了答案,由此,观众开始感觉她是一个“崩溃边缘的女人”,这算是阿莫多瓦向来钟情刻画的女性人物。她们被男人无情抛弃,犹如面对无尽的深渊,而她们的应对行为也随之充满了戏剧张力,推动叙事向着不可预知的结局发展。
据导演所说,这个故事还融入了他个人的真实经验,除了疫情期间在家看书观影的习惯外,想八卦导演情史的影迷不妨仔细挖掘主人公对待男友的细节。她不仅保留着男友的书信,还有他曾写过的便条,这个细节让我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感动。情侣间看似微不足道的日常举动,却往往成为了女性情感里的最后一根稻草。
当然,不得不赞赏斯文顿的演绎,她极少演绎过这种忍气吞声、纠缠于旧情人的角色,不过对她而言,实在毫无难度可言。她戴着耳机对着空气说台词,呈现出复杂的情绪变化,表演游走在夸张与沉静之间,时而流露出舞台剧演员的刻意感,时而又捕捉到真实女性的敏感度。她独撑起这个有趣别致的剧本,不同于以往作品中“崩溃边缘的女人”,阿莫多瓦为她设计了一个意想不到的结局。 片尾的一场大火烧掉的不只是两人的往日旧情,还隐喻着女人主动抛弃对男人的幻想,重回现实世界。这个复仇式的结局显然更符合当下的女性思维,看作是一则女性独立宣言似乎也并不为过,这绝对算得上是导演对原著剧本的一次成功的现代改编。
Un sublime court-métrage merveilleusement tricoté par l’adorable Pedro Almodóvar, côtoyé de Jean Cocteau dont l’œuvre passionnément concocté est ici adapté, reconstruit et modernisé avec l’impériale Tilda Swinton, à qui on doit encore tant d’admiration, d’apréciation, d’émotions et d’amour, sur la musique perlée qu’Alberto Iglesias a (encore une fois) enfilée pour accoler cette histoire cruellement belle et exquisite. Une femme, douloureusement torturée par une séparation, erre dans les différentes pièces d’un appartement almodóvarien, autrement dit aux couleurs vives, mais également théâtral, dans un espace vide à l’intérieur pour attendre son amour partant (or déjà parti), avec un chien. Elle achète une hache, elle essaie de détruire un costume, elle se change, en tailleur bleu, en combinaison rouge, en blouson de cuir, elle guette et elle répond à l’appel de son amour perdu. Suit un long monologue, enthousiaste, mélancolique. La voix à l’autre bout de téléphone n’est jamais entendu, comme si elle n’existait pas. Finalement, cette beauté triste fera son choix. Le point d’orgue s’émousse dans un feu dévorant tout le passé de ce passé ineffaçable.
桌子上的电影/书:《霓虹牛》、《小偷家族》、《杀死比尔》、《苦雨恋春风》、《魅影缝匠》、《夜色温柔》、门罗、卡波特…个人心路世界的强盛情感和那些依然生动细腻的“崩溃”。感觉Tilda没有拿出太多气力(也有可能这种“冷调”并不搭),有想象到的更合适的人选。
【卢森堡 2021】精致的布景与炫目的色彩,从片头开始就进入阿莫多瓦频道,故事讲述苦苦等待爱人三天的女人,却只等到一通告别电话。影片名翻译成《人类的自白》或许更合适,因为几乎都是蒂尔达·斯文顿的独角戏,阿莫多瓦将其置于舞台般的空间内,任凭其自由发挥。我怨恨、我失落、我愤怒、我自责、我释怀,从始至终都只有蒂尔达·斯文顿在表演,却如同看了一场恋人分手大戏,情绪层层递进步步紧逼,Bravo!
一人一狗中只可听见“人类的声音”,实则无处不在“人类的才华”:具备感情与语言表达只算高级灵长类的技能,而借助表演、布景搭配、配乐运用创造色彩斑斓世界的造物主才是“人最有才华”的证明呀
狗子太可爱了
五金店与情景剧场,对于装置空间的并列因果;实则是无甚意义的空洞广告,用自己的电影做最大的障眼;“人类的声音”,只是装模作样的色块机械;一种重复的告别,但他依旧未曾离开。
2022.10.8服装、背景、各种用具、装置太美了,视觉上的极大满足。
Tilda的独角戏无可指摘 但让她演在情人那里姿态放得如此低的女人确实和她的气质不在一个维度 看的时候努力想投入想共鸣但依然有种挥之不去的尬感 最后换装开始泼汽油那段感觉瞬间就对多了 虽然没怎么被剧本打动 但今天过71岁生日的西班牙人就是依然那么会用我们百看不腻的视觉元素下迷药 看他拍段泡咖啡都能让你突然莫名其妙也想来一杯还同时种草了咖啡机 属实老色彩美学家了 不得不服
#LFF2020线上#保留了戏剧痕迹(从后台出场,滚动的工具像是幕布揭开前的机械操作,非常视觉化的舞台布景,穿过多个房间的镜头运动等),就像NT live现场录制,结果是带来一种近距离全方位观看表演艺术最高境界的体验。
无鲜艳色彩,不阿莫多瓦。—— “这四年以来,直到三天前,等你的时候,我就看看影片、读读书……” 确定桌上那些书本都没看过,不过认出的DVD电影看过《小偷家族》《魅影缝匠》《杀死比尔》《第一夫人》,而两部没看过则是《霓虹牛 Boi Neon》《苦雨恋春风 Written on the Wind》。
或许通过电话/耳机传达的分手宣言将成为人类最后的沟通渠道,很快我们连言语都会失去,连情感都会消至虚无;面对不可触碰的恋人,我们唯有在虚空中愤怒地滑开空气,劈出一条决绝的路供自己走下去——在你心里/面前烧出一把大火,才能获得真正的告别。
像舞台剧一样的独角戏。她把失恋状态下的难过、虚伪、留恋、孤独、绝望、失控、狠决等情绪演绎得如此细腻。鲜亮的色彩掩盖不住内心的苍白,最后的付之一炬,像李莫愁一样,用毁灭热爱生活,莫不过如此。
《人类的呼声》这个文本从来就跟那通电话的内容没太大关系,它只也只可能是一位女演员的画像,也就是说一部电影的画像,其目的正是要考察她是否能在虚假的布局下(本片刻意暴露的场景)是否能触摸到真实的幻想。
#LCFF# 又一个「崩溃边缘的女人」在阿莫多瓦的高饱和度布景中诞生了 只不过蒂尔达·斯文顿的表演包括大狗勾的反应已经融为了装置艺术的一部分 一切都是展示 一切都是「宣言」
Pedro Almodóvar本身比较擅长制造奇观,包括心理上的。现在这样的状态,是逐渐陷入形式外化的结果。若是舞台没有转换成电影语言,没有利用空间,那舞台呈现的意义?
老粉丝怒了!晚节不保想不开要跟好莱坞混一起,作曲家偷懒用旧货,自己也用旧料,蒂尔达像个有感情的人吗?她有个毛感情!还不如喊卡门毛拉这种血肉真女人回来一把火烧床。海报这作秀作的!斧头砍个毛西服!连我都晓得用利器敲碎才爽!我是个人类,我不想被这个女人代表!
其实觉得名字好有意思,人类的呼声只不过是对着空气在歇斯底里,每个人用无线耳机打电话的时候真的像位优秀的演员
#11th Luxfilmfest在线#(卢森堡城市电影节) 77th Venice展映。让·谷克托的这个剧本被改编过无数回了,作为一个AirPods广告已经相当可以了。片子中暴露电影机制的方式与[痛苦与荣耀]的概念类似(并且更进一步,这个自我指涉想一想就会特别有意思),也可以一窥阿尔莫多瓦的工作方法。另看到staff里面有三个姓阿尔莫多瓦的(一个是弟弟,还有俩,侄子?)真是全家上阵啊哈哈哈。
怨妇的呼声。阿莫多瓦就算不拍电影,也会是伟大的室内设计师吧~
能在疫情之年看到这么绝望,但同时又如此脆生、有力量的电影,真是非常振奋。置景一方面从真实生活当中剥离出来,另一方面被置于封闭的剧场空间之中,阿莫多瓦在生活与戏剧之间搭建起影像的桥梁,既通过独白孤独向内,又通过电话开放向外。一把火烧掉幻象走进现实,疯狂而冷静,残酷而浪漫。相比西班牙本土演员的奔放,蒂尔达·斯文顿无比精确。
“我需要养成新习惯,来代替和你在一起的所有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