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纪录片讲述了一群诈骗犯操纵欧盟碳排放配额系统,骗取数百万欧元,随后发生内讧的兴衰史。
故事以纪录片的形式,讲了一个欧洲“巨骗”的行骗经历。
一个行骗集团,雪球越滚越大,最终分赃不均,出动了“社团”,然后解体。
如果拍成电影,大概会精彩很多。
但是,就这么点钱,实在算不上什么。
在类似《人民的名义》的剧集里头,我们看过更多的钱。
片尾给了一个大概的数据,法国大概损失了16亿欧元,欧盟国家大概损失了60亿欧元。
即便是按照1:8的比率兑换,也就是两三个官员的事儿。
欧洲那边,真没见过什么大世面。
故事聚焦的这位,大字不识一个,但“挨饿穷人的街头智慧”,直接碾压了“顶尖大学的高级人才”,这不得不说,是个莫大的讽刺。
所以,“巨骗”除了当年发家时印过“虚假广告”之外,其他的事儿,还真“没违法”。
只不过,是钻了“法律的空子”。
然而,当你“赚”了足以“令人眼红”的“巨款”时,总有一款法律适合你。
更何况,这位是个“知识”严重不足的文盲。
“巨骗”的发家史还是蛮有趣的。
从小忽悠开始,慢慢慢慢积累了原始资金,然后开始投资电话行业。
在电话行业里头,“巨骗”的资金开始急剧膨胀。
说起来,这就是一款“骗税”案,欧盟国家在组建初期,大概漏洞确实不少,手机三倒两倒,增值税就忽悠到手。
“疯狂”的揽钱手法,终于惊动了高层。
一个小打小闹的“忽悠”,如今再不是“忽悠”,已经成长为“巨骗”。
有了资金积累,“巨骗”的目标又盯上了“碳排放”上。
这个“没有经过反复论证”的项目,比增值税的漏洞还要多。
“专家”的研究,实打实的证明,即便是老外的“专家”,也同样不靠谱。
本来一个应该良性循环的项目,最终被折腾成了恶性循环的项目。
这是为何?
这位专家提醒我们,不要低估恶意。
历史里头,其实大把的教训。大概不需要有专人提醒。
然而,历史同样是惊人的重复,又能奈何?
说点有趣的吧,这位“巨骗”,被逮到的那一刻,并不是担心自己将要坐牢,而是想着法官能通融一下,自己还有一个“假”没度呢。
这段掐掉,别播。
语言限制了我
补马:好枯燥
這一部作品是在描寫了美國的不法利益分子,在製作出新花樣污染環境物品,美期名環保概念工商業用途商品,但如果是這樣的話,造成了新的社會大眾傷害案。
选了个极富表现力的诈骗犯(骗子)做叙事的主角...这个纪录片...可信度真是堪忧。纪录片被搞出了喜剧的效果... 很欢乐就对了。时不时还来点人生哲理心灵鸡汤的。4星推荐。
全靠自述撑起来的纪录片,略显枯燥。不过片中叙述如何简单地利用碳交易中的漏洞骗取税金的那段,还是倒回去看了好几遍。
骗子是不是都要过了“满嘴跑火车”才能上岗...// 3.5. 比较少见的纪录片形式(吗)?难得见到活体的反孔景茶和真实测谎仪参演 XD // 这么早就玩儿溜了碳交易...
我老板讲之前接触到的案子。就真的,很疯。法国这种讲究程序正义的地方,同时也意味着经济犯罪成本很低。其实说句老实话,我不是那种认为global warning是谎言的人。我觉得人类应该控制污染,而不是控制碳排放。我2015年的时候,欧洲地缘政治学的英国保守派老师就说,global warming也许不可逆,甚至在他看来也许有好处(作物),当时课上一片哗然。
骗子的人生其实在我这种老实巴交的老百姓看来是很刺激的,真正的drama king!
最开始,你听说阿拉伯人黑人很危险,犹太人很厉害,到了当地你有点好奇地远远看着他们;后来,你有了一些阿拉伯同学,认识了黑人知识分子和犹太店主,觉得之前自己对他们的印象都是cliché,他们和你一样都是普通人,你开始有点白左;再后来,你被阿拉伯人面对面地威胁“我要强奸你”,被黑人抢过手机,听说疫情期间犹太人骗了多少亿的补助逃去以色列,你又回到了原点。能够一直平等博爱的人,如果不是有纯洁的心和强大的灵魂,就是很幸运、从来没遇到过改变自己观念的极端事情。片中从诈骗犯到他们的律师都是犹太人,说实话并不意外
纯纪录片形式的确很难看的进去,但正因为真实才更刺激。聪明人应该会从中有启发,反正我就一个想法,胆子大,敢干,紧抓政策是真的能发财
最后那个反问句哈哈哈 我竟然没说谎?
就像马克做完测谎仪测试后反问“我说的是实话嘛?”观众忍不住想问“你告诉我这是纪录片?”离奇。Cerveaux。诈骗犯是否从此进军学院派戏剧圈。关于环保议题下的碳排放权交易增值税漏洞。欧洲因此案损失约六十亿欧元。测谎仪的悖论。
艹 让经学家解决环保问题 capitalize碳排放的solution是必然的 有钱就能买排放额度 只会助长排放(赚得多才买得起额度) 环保终究无法实现 不得不承认 2008年真是神奇的一年 泡沫的一年 虚假的一年 全世界如此。另外 最近读了好几件本世纪的诈骗案 怎么诈骗犯全是Jew 且越来越年轻化
还不错
……问号
标记
一般大额金融诈骗份子是不是都拥有极强的个人特质啊……后半段有点疲软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