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和初期的日本神户,平凡的街道居住着经营洋装成衣铺的妹尾一家四口。一家之主盛夫(水谷丰 饰)和善可亲,思想开化;信奉基督教的主妇敏子(伊藤兰 饰)心灵手巧,操持家中的一切。长子肇(吉冈龙辉 饰)穿上了母亲编织的带有英文字母的毛衣,被朋友们称为少年H,妹妹好子(花田优里音 饰)机灵顽皮,讨人喜欢。经常与外国人接触,让妹尾一家待人接物上多了一份宽容。然而随着国际局势的日趋紧张,日本普通人的生活也受到极大的影响。有的人被当作思想犯逮捕,有的因逃避兵役自绝。二战局势愈演愈烈,少年H用错愕的双眼注视着这个飞速巨变的残酷世界……
本片根据舞台设计大师妹尾河童的同名自传体小说改编。
1、H家里有一张美国明信片,被同学揭发举报说他家是美国特务,爸爸被抓走虐待
2、H练习棒球时说了一句英文外来语,小伙伴连忙让他改口说和词
3、男姐姐被征入伍,邻居们都觉得当兵无上光荣,只有妈妈哭得撕心裂肺,反差感强烈
4、广播里对战事只播报喜不报忧(发动战争的国家没有一个会承认自己是侵略,只强调战争的正义性和被迫性来洗脑国民)
5、裁缝爸爸对H说这个国家的报纸只选择地登发想让你看到的信息
6、小栗旬演的那个赤色青年不让H瞎唱红歌
7、战败之后,终于摆脱了压抑和管制。H一边画着不死鸟,一边大大方方地唱着小栗旬教他的红歌。再也没有人管他不要乱画画,不要乱唱歌了……
本是以为是一部治愈系的电影,像《海街日记》那种呢!没想到完全脱离那种小清新,在我看来讲了好多东西,从一个普通日本小孩去看待二战对当时造成的影响。 刚开始做为一个小地方的人民,战争只不过是报纸上的消息,是好是坏大概只是口头上的谈资而已。猪脚的爸爸是做西服的,所以经常和很多外国人打交道,对这场战争的看法也和普通人不大一样。而且这位父亲还真是一位温柔的人,他一直在教育孩子为了一些正确的东西,有时候必须忍耐。 后来局势开始紧张,抓了很多“赤色份子”,那段白色恐怖的岁月,好像各个国家都有过。那段看得我特别揪心,这种年代是道德沦丧的年代,要坚持心中的纯净的东西真的很难。 猪脚上初中后,国家开始了帝国主义的洗脑,大部分学生都恨不得自己能为国家牺牲以报效祖国。这在后面成为了相当有利的讽刺。 与美国宣战,被空袭,然后大家一起听广播听到日本投降时的气氛,甚至有人说即使这样等到美国兵登陆的时候也要杀两个敌人以示“玉碎”。
神奇的事这样的话不到一个月,当初被洗脑最严重的反而开始和美国士兵做起了小生意。当时爸爸说了一句话:你还想让他们怎么样呢?生活还得继续不是吗? 大概是这个意思吧! 爸爸当时的状态就好像当时的日本吧~
影片的最后H画了一只凤凰,寓意着浴火重生,即是他们一家,也是他们这个国家吧。 这里一看好像这也是一部有点“政治正确”的电影。不过这还是一部值得一看的电影。在H信仰崩塌想要去自杀的时候,在很多时候都说一些不合时宜的明显就是讨揍的时候,在父亲都变得沉默不语自己却无能为力的时候,在说出自己要离开这里自己去寻找生活方向的时候~~这种时候,还是有些东西触动了我。如果你有幸看到,就去看吧。
清醒的人是痛苦的,做一个随波逐流的庸众没什么不好。因为生存才是第一位的。
信什么神都没用,信什么机器也没用,做一个庸众,挺好的。
复杂的心理,复杂的情绪转换,归属感和正义感缺失的一代人的生活写照。
没必要觉得遗憾,也没必要觉得自豪,把自己意志捆绑于不需要你维护的体制,又有什么值得。
国家意志需要个人去实现,对于表现个体的一脸无辜,有些做作。
前两天看了《少年H》这部电影,酝酿了两天才写出了自己的感受。 这是一个发生在二战时期日本普通人身上的故事。 影片的主角是信仰基督教的一家人,这让战争和一家人的信仰之间产生了一点冲突,但是我们作为成人的爸爸妈妈更加能看的到,在乱世中该如果去做。作为孩子的少年妹尾君在这种环境下就有点悲惨了,就算信仰基督,但是每天上学的时候都要向奉安殿(二战前用来供奉天皇与皇后的照片以及《教育敕语》的建筑)行礼;眼睁睁看到最喜欢的艺妓大哥哥强制被征兵,逃不过之后选择自杀;明明什么也没有做,只是因为信仰不同,就被当作了间谍和排挤;上中学后,每天要进行军事训练学习,有类似怠惰于战的想法就会被打。种种的事情,对一个世界观还未能最终成型的孩童来说,都是强大的冲击。 电影后部,大轰炸结束后不久,日本天皇宣布投降了。一直被教育战争绝不会输的少年,看到了哪怕自己吃不饱,也要分享食物给别人的妈妈,看到了曾经暴力的教官随波逐流,为了生计回家开铺子,看到了人们以能跟美国兵用英语打个招呼为荣。世道变了,那些曾经教他要为日本而战的人们,四处散去,不再为曾经说的“热血”战斗,留下一个被洗脑的少年,不知所措。H不懂为什么大人们会这样,迷茫和信仰的破裂让他想去卧轨,但是最终没能成行。 让人最欣慰的结局是少年明白了,自己的命运该靠自己去选择,H回到学校继续上学,并且打工给人画壁画,老板还邀请他毕业后成为正式员工。喜欢画画的少年终于开始按照他自己选择的路开始走了,墙上闪闪发光的凤凰一定象征着他充满神秘又美好的未来。 一个小人物恰好代表了那个时候大多数人的状况,盲目追逐的人们,并没有太多自己的想法,也不被允许有吐露自己真正的愿望。日本战后那些对于自己人生产生怀疑,最终只能浑浑噩噩度日,甚至选择终结自己的生命的人比比皆是,太宰治在他的作品中就屡屡描写到了。 整个故事中,我想就只有那个钟表匠是最为清醒的了。战争中成为老师的他,选择暂时隐忍,还给孩子们从暴力中提供了一个小小的避风港湾,战争后,很快放下了这份工作,拾起了自己的老本行,成为了钟表匠,又重新拿起自己喜欢的工具,修理时间带来的伤痕。 马上到2019年了,我们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又为自己的新年制定了一个计划,但是是否回顾过,这个梦想,是不是你真的想要去实现的,还是受到周围的影响而告诉自己,这是我不得已选择的呢? 希望所有人都能成为选择了自己人生之路的少年H。
矮小却坚韧的父亲、温柔又善良的母亲、真诚而勇敢的H、乖巧且心善的妹妹,要被三观超正的一家人暖哭了。
正是这样的家庭背景、父亲的教诲和母亲的温柔,赋予了少年H这样不惧强权、敢说敢做、真诚果敢的品格吧。
在三观被歪曲的战争年代,不是你我的错,是时代的错,能做的唯有守住自己内心的那一份善良。
3.5 男主的妹妹是蔡宜凌吗
1.电影有些许《赤足小子》与《永远的三丁目的夕阳》结合的感觉;2.平民百姓在战争的影响下想过上普通安稳的生活都不容易;3.日本宣布战败后,少年H:真是太好了,战争结束了,真是太好了。…这场战争做了什么好事!这场战争都做了什么好事!→联想起《间谍之妻》末尾的台词:现在,日本会输,战争将结束。好极了。
不是H的也不仅是一个家族的故事。老人青年,霓虹金他国人,所想所处不同,却都找得见自己。
战后缝纫机,重圆的家人,不死鸟。
生きねば。
妹尾河童自传改编。独特的战时视角,细节丰富,父子关系动人。
与小说传递的一样,父亲理性、温和的教育是H独立成长的护心石。
透过少年之眼看二战,讲述的是战争残酷,却有娓娓道来的沉着(这就比“萤火虫之墓”好太多)。在庞大军国机器面前,父亲那台小小缝纫机寄托了普通日本家庭的浮沉与希望。民众,永远才是战争的最大受害者。Say No To War。
人間は弱いものけれど、この世に生きるしかできない。
给予恩惠比获得更加重要~
其实我不怎么看日本的,但是当我看完以后发现演员表里面有 小栗旬 我就想到只有一个帅男演员 还是打酱油的 估计是他
该怎么评价这部电影呢,日本作为战争的发起者,错的不是国民,也不是帝国军,而是那些法西斯主义的领导者。不管是侵略者还是被侵略者,大家的日子都不好过。还好历史已经过去了,每个人都可以回归自己想过的日子。人们会像不死鸟一样,浴火重生.
看看缅怀英烈的保守主义和彻底反战的区别,看看降旗康男怎么拍出真正的反战片的。概念还是常规的,但就是没有回避日本国内被洗脑过的被奴役的民族主义思想,没有回避对边缘党派的逮捕,没有回避军国主义驱赶百姓欺骗百姓去赴死,没有回避浪潮席卷下的群体对个体的绑架甚至杀害。导演直接把这些东西放在这里,这就是曾经的历史,这是真实再现。全片较多地使用了移动镜头摇摄,气质更加朴实温和。
战争对于国民来说 都是一样的灾难
1.这个民族节制,韧性,谦和和倔强,承认强者。2.有这样一个家庭,那是在任何时期,都是最好的。 3.独立的思考,切勿迷失于庸众 4.残酷。动人。温暖。
温暖人心
不得不說真的太棒了,兩個子役演得好,太喜歡花田優里音了,水谷豐伊藤蘭夫妻檔再同台。每個時代都有盲目盲從主流媒體的狂熱群眾,本世紀稱其為腦殘憤青,不忠於自己的思想去面對問題是不行的。很早之前看河童的旅行素描筆記,真的是個無論何時都不停止思考,有意思的人。
原来是妹尾河童的自传改编电影,原来他除了那些好玩的画之外,还能写出这样的严肃文学。片子本身而言,基本是被水谷丰撑起来的,小男孩的演技一度捉急,尤其是影片后半部分。除了反战基调外,更多是从普通人的角度,再度回顾及解读那场战争。无论战败战胜,皆是百姓苦。
整个故事中,我想就只有那个钟表匠是最为清醒的了。战争中成为老师的他,选择暂时隐忍,还给孩子们从暴力中提供了一个小小的避风港湾,战争后,很快放下了这份工作,拾起了自己的老本行,成为了钟表匠,又重新拿起自己喜欢的工具,修理时间带来的伤痕。
(9/10)我觉得真正的反战片就像本片这样,写实地反映着二战时日本的状况,但镜头必须冷酷得不会让观众受到感染(从这点来说《大和号》等片子挺绿茶的)。主角之所以痛苦,正因为他小小年纪就看透了太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