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一个跨越了国境的爱
真的超级期待这部影片,这首著名的音乐我们的外教浅井治先生作文课推荐的,真人真事改编的故事,原型是一位叫柴田紘一郎的医生,后来我们老师让大家都为这位医生写了自己的感想信,对这首歌和这个跨越了国境的爱表达了自己的感动和感激。
2015年春节时候,学校日语系学子所写全部的信通过我们的浅井老师回日本的机会,送达到了日本的柴田紘一郎先生眼前,他本人已经八十岁左右了。看到来自中国学生为自己生命中的故事有感而发的话语,流下了感动的泪水。
想说的是,不管国家与国家,社会与社会,政治与政治之间有多少沟通的阻碍,其实,人的一生真的很短暂,我们的爱可以传达到更多人面前的时候就是和平的开始,我们为何不努力尝试呢?为何要对一些过去的历史,当下的利益耿耿于怀,斤斤计较,不让彼此都过得轻松一些呢?
未来只属于我们活在当下的人,愿这部影片的主人公的故事可以打动更多人的心灵,找到一个爱的栖息地。
另外,特别喜欢大泽隆夫,他来饰演主角真的是最适合不过了,《仁医》到目前为止依旧是我看过的最好的历史剧之一,力荐力荐!
2 ) 三池:全是圣人叫我怎么拍。
继左武之后,又一部最不像三池的电影。两相比较下,这部还要靠前。可说是我看过的最不三池风的电影了。熟悉的卡司除了石桥莲司都没有,大泽隆夫倒还在稻草之盾和三池合作过。没有远藤浩二的音乐,三池的感觉就会少很多。音乐是电影最不应该,却最被忽视的存在。最后是三池的招牌--恶趣味和奇思妙想也几乎没有。
全片看完,只有一个梗有三池的感觉。
航一郎第一次返回医院的时候。
和歌子(微笑):o ka e ri na sa i(欢迎回家!)。
二人相视而笑,感情升温中。
旁边的小孩(看穿一切的表情):yabeeeee!(卧槽!)
这个剧本对三池苦手的地方就是全圣人化。
其实严肃题材三池也可以拍,前两年的稻草之盾不精彩的一塌糊涂吗。藤原龙也结尾的那一段陈词,简直让人一见误终生。说到这里,我想到了卡司的影响确实很大啊。稻草之盾里有大泽隆夫,岸谷五朗,藤原龙也,松岛菜菜子,配角也是伊武雅刀,山崎努,怎么演都有戏。而这部片子,有男二么,甚至连女一都很模糊。戏份都在大泽一个人身上去了。
三池是拍恶人起家的导演,怎么能玩转一个全是圣人的剧本呢,更别说航一郎的性格几乎要升华到和耶稣差不多了。以前一度有一种三池是万能导演的感觉,可惜现在看来还不是。这种题材让斯皮尔伯格啊,泽米吉斯他们来拍就好了嘛,就算一直歌特风,蒂姆·波顿在大鱼里也能讲好温情。
从影片的一些逼格来看,似乎看到了一些文艺大片惯用的手法,前后照应,拉长时间来煽情,人死信留,留有余白,影片中还出现几段回忆杀,这得是有立传拿奖的野心啊。毕竟这种大格局啊,大时代啊,大情怀啊片子拍好了,还是容易拿奖的。阿甘不就在前面吗。
但是,
这次玩砸啦吧,我不知道这片子的评价,但就算打脸还是要说,三池你玩砸啦。好多大导演都是一招鲜吃遍天啊,昆丁诺兰王家卫哪个有变风格,还不是那么多个赞。三池今天拍个拜访者牛头出来,还不是有一群拜大神的。
但是,三池就是太爱玩了。
天下第一快刀手,还不停地尝试新风格。
简直不把年龄当回事。
别忘了,你是以恶扬善,寓大道于变态,藏真情于鲜血中的鬼才导演啊,别再趟这滩浑水了好不好。拍这种全是圣人的电影,简直浪费你将恶人拍得金闪闪的魔力。望早日回头是岸。
说说人物的表现力。
航一郎从头圣人到尾,缺少前因后果,缺少有张力的桥段,以至于给人看到一个大家都说好,却不知道好在那儿的形象。就像你不停地给别人说一首歌如何如何好听,但别人却根本不能体会你说的感觉。
也就是说传达的方式,会影响感染力。
这部戏感觉节奏啊,故事啊都没整好。
影片从开始到中段,很长的一段戏都给人慢热感。说实话,我一个将三池奉为第一的粉,都差点看不下去。
而航一郎的博爱就和这份慢热搅在了一起。
航一郎对院长说,那些孩子还没有好,不应该去难民营。所谓治疗不只是身体治疗,还有心理治疗,只有身体和心理都康复了,才能叫作复原。
航一郎对米开说,你夺取了九个人的生命,那么,你必须用自己的一生,救十个人。
他真的很伟大,但对一个观众来说,境界太高,反而产生了疏远感。我反正从未在生活中遇见一个医生,站在病人的立场给病人治好了病,还主动关心病人的心理问题。
和非洲生活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小岛上的平凡生活。
我觉的这种对比反而给影片加分了。
如果连这种对比都不要,一味描写航一郎在非洲的圣母形象,那这片子真的就没看点了。
小岛看上去并不大,一间小诊所就能解决岛上居民的医疗问题。
因为生活空间的小,所以人与人的联系就更紧密。
大家彼此互相被照顾,你送我条鱼啊,我送你两根萝卜啊,你像我微笑打招呼,我看你像个混蛋啊,就像是一家人一样。
这种紧密生活的好处就是,只要坚持不懈,天天送鱼还附带杀鱼,也能换一个漂亮老婆回来。不需要车呀房呀的硬性要求。
一夜的暴风雨过后,第二天诊所里挤满了人。看到这里我就想,这里的生活也未免太脆弱了吧,不过,正是这种脆弱才像生活。人过于强大后,就什么也不怕,什么也不缺,这样虽然显得独立,但同时也就自私了。
人越强大,就会越发向内挖掘,与外界的关系就会越发的疏远。
航一郎的博爱不能给我共鸣,但他的生活方式让我很有感触。这里有一个相同的点,那就是生活方式也许因人而异,但以自己的方式去努力这一点是相同的。
就算并没有怎么被感动,但我还是不得不说,航一郎做到了,虽然他看不到结果,但他做到了。
他确实是一头迎风而立的狮子。
如果爱,真的可以改变一个人
如果爱,真的可以传承
那不妨考虑,做点牺牲,为了我们的后代,的后代,的后代······。
你呢?
你愿意接受岛上的平凡生活呢,还是去非洲分享爱,体验人类共同体的命运呢?
一个是小爱,一个是大爱。
对一个贪婪的人来说,比如说我,自然是两种都想要体验了,但这不现实,不管是人的情感,还是人的寿命都是有限的。所以取舍成了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当取舍不定的时候,会出现一种状态,那就是迷茫。
我觉得中国是一个很怕谈取舍的国家,不管在文化层面,还是现实层面都是这样。
个人建议,把这部片子当作纪录片来看,就不会很失望了。
(比如大泽隆夫出演过的<深夜特急>,非常棒的旅行片。)
3 ) 《迎风而立的狮子》:三池崇史?三池崇史!
在回国的飞机上找片子看,机上娱乐系统的好选择并不多。但在封闭狭窄的环境中,看片子却特别容易让自己浸入其中,连看国产两星的烂电影都可能会流泪,更别提这部重头到尾充满了煽情的励志电影。
这是一部传记片,可以把它看成日本版的《焦裕禄》或者《任长霞》。大泽隆夫饰演的岛田航一郎基本上是一个传教者和殉道者的角色,从富裕的日本来到落后战乱的东非进行医疗援助,他对自己命运的抉择几乎每次都是主动选择了一般意义上的厄运。他必然知道自己的命运,如会死在这落后的乱世,可是他的脸上总是带着发自内心的笑容,正是这笑容使他成为了一个圣人。
但影片更让我感动的是,片中不同人物对自己命运的选择。真木阳子饰演航一郎的初恋,并不漂亮,可是演得真好(尤其对比石原里美)。他们之间的感情是含蓄的、谨慎的,但并非冷漠的。真木阳子曾经认真地思考过与航一郎一起去东非,然而最后她发现,那并不是她的人生。她选择留在了家乡的小岛上,继承了父亲的诊所,那是岛上乡亲们唯一的期望。她选择嫁给了岛上鱼店的老板,虽然她并不对他抱有比对航一郎更深厚的感情。最后她拿到航一郎给她的那封信,读者一开始并不知道信上写了什么,只看到她的表情由急切到愣住,到面对大海,怔怔地流下眼泪来。然后镜头才转到信纸上,那是她曾经的恋人从遥远的东非给她捎来的,千言万语汇成的几个字:“请一定要幸福”。此时,观众才明白,航一郎自己一直就明白自己选择的命运是什么。
最后那首歌,以信的口吻唱出,是整部戏中最催人泪下的片段。我对着片尾曲哭了十分钟,然后看到字幕出现,导演:三池崇史。纳尼?我吃惊得差点没蹦到飞机的天花板上去。那个拍《杀手阿一》的三池崇史?这部电影完全看不到他的暴力美学,甚至连战争的场面都被很节制地表演出来,整部片子里只有东非充沛的阳光、雄狮的呐喊,主人公头顶上的光环,好像贾樟柯去拍了部《雷锋》一样。
4 ) 狮心医生
刚到战地红十字医院当天就做了四例截肢手术,很多伤员还是孩子,猪脚在心理上承受了巨大压力。借调结束后仍有阴影,抑郁寡欢,所长带着他去逛了逛,看看土著们的生活,即使条件恶劣,土著们仍然顽强地生活着,甚至还会热情好客,特意杀了一头羊招待他们,不过这份盛情所长消受不起--他不习惯羊膻味。振作起来之后,猪脚申请再次援助红十字会战地医院。白天人手不足有的人救不了,还被病人咬,晚上只好吼几句发泄情绪。女猪脚看着他在那嘶吼发泄,脸上露出了解恨的笑容,小子白天在病人面前对她横,还给她脸色看,原来也是个内心柔弱的家伙。一批伤兵治好后乘车离开了,猪脚问领队他们回去后怎么安排,领队说回去继续战斗,猪脚当场就懵逼了。
突然的就转回到猪脚出国前的故事,一个肝癌早期的妇女,排队等手术等了半年,等轮到的时候已经来不及了,家属就怪猪脚,这是无理取闹,人家也是在排队的,又不是只有她一个人需要手术。前女友的父母也是医务人员,在一个偏僻的海岛上唯一的一个医疗机构,安静的守护着岛民们的健康,受到岛民们的尊重,逮条大鱼还特意送到家里,还制成料理给他们。她也期盼着能和猪脚一起,过上像她父母一样生活。不过割舍不下岛民们,最终两人还是分开了。
总评四星7分,只知道是根据柴田弘一郎的事迹改编,却百度不到这个人的生平,本狼觉得人物传记是需要比对原型来看的。猪脚不但治愈了孩子们身体上的创伤,还花费大量时间去重塑他们被扭曲的世界观。虽然猪脚出意外死掉了,可是他的精神传递给了活着的人。在贴吧曾听说无国界医生一个月津贴是七八千块钱,另外还有一些杂七杂八的补助,每年有一两个月的假期,要求要懂英法德至少其中一种外语,最好有主刀能力,不过响应者寥寥。据说美国佬还干过缺德事,故意炸死一些无国界医生嫁祸给敌人。片子中手术要排队半年并不是虚构和夸张的,包括美国也是一样,平时总喊看病难,看看人家才知道什么才是真的难,其实美日的医生在人群中所占比例比中国高,造成他们做手术需要排队那么久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做手术认真不追求速度,比如同样是胃大切,中国人三四个小时搞定,日本人规定必须做至少八小时,不然就是偷工减料要坐牢的,二是限制医生手术时间,人家的观点是医生疲劳手术跟疲劳驾车一样危险,中国人从不医生担心累死
同发中色论坛
5 ) 出走的雄狮
初以为《迎风而立的狮子》是一出关于前往肯尼亚支援热带医学研究的医生在红十字医院与同样来自日本的年轻女护士邂逅的烂俗爱情片,并打算以之来打发无聊的周末下午,而我也挺喜欢石原。结果出乎意料,其实开头东日本大地震后的下雪天里,非裔年轻人在废墟中拿出十几颗玉米低喊加油那一幕过后,就直觉不会是我想象的爱情片。这类似于传记式的记录吧,以被采访者回忆岛田航一郎医生往事的角度展开,记录航一郎短暂一生中对其最具意义的几件事,我想。
航一郎憨厚、忠诚,把救死扶伤摆在生命第一位置,记录他的电影当然应是极少涉及爱情,即使和秋岛相处时也是含蓄、温和的,一如他这个人,面对感情时深沉内敛。信上那一句“拜托了,你一定要幸福”已是他能说的最多了,却凝结着所有的情感。
在给人的第一印象中,航一郎似乎轻浮,是个不靠谱的半吊子,不无夸张的笑容配上响亮的“大丈夫”,确实让人没多少好感。可正如秋岛所言:“他其实本质是个很认真的人”,对于病人也许没有比笑容和“不要紧”更能抚慰他们的东西了。航一郎是个责任感很重、很认真的医生,他会为没有床位做手术的病人奔走相劝,他会为没能救活一个被截肢的孩子而内疚认为自己是个半吊子,多数人都会安慰自己那个孩子本来就已经没救吧,他会以只有少年兵们的身心都痊愈才算治好为由来争取保护受战争伤害的孩子,关心他们的未来。在洛基,他不再只是纯粹的医生,他也是孩子们的朋友、老师,如同父亲一样的存在。他背负了太多不应由他承担的沉重责任,白天他有着开朗的笑容,天知道他忍受了多少,甚至乎他的笑容有时是那般苦涩。如果他只是单纯地做手术,他会活得更轻松。他两次被人撞见夜晚一个人对着辽阔的远方大喊加油,看着他的背影,真会心疼,感叹这个人该有多累。
人究竟是情绪化的动物,航一郎也有轻微情绪恶劣的时候,在和歌子拒绝缝合伤口,原因是这不合法时,他立刻回道:“这里才不是能用法律保护人的地方。”也是因为他很无奈吧,恨自己未能做得更多,恨危急关头还要在法律保护不了人的地方讲求守法。午夜,航一郎和秋岛走在濡湿的小巷里,他说过这世上有如果不怪罪别人就无法承受的痛苦。有时候会想,在别人情绪恶劣时忍受一两句怪责的话也没什么大不了,如果只有这样才能释怀。
奇怪像航一郎这样的人物,似乎总免不了不能自然死去。意料到他会陷入这个境地,只是局促不安地等待着那一刻来临。无比心痛,只是因为一块手表吗?
一次日出前,航一郎说他很喜欢雄狮,离群的雄狮可不容小觑。教授还嗤笑,居然把自己比作雄狮,脸皮有点厚啊。其实,相信教授以后也会这样认为,航一郎真真切切如雄狮一样,没有半点厚脸皮。每一次他喊加油,我都能想象电影海报中那一幕,一只离群的雄狮孤单地屹立于风前。
6 ) 迎风而立的狮子
二十几个小孩手挽着手,赤着脚齐齐走下一个土丘。他们的头全在丘峰之下的时候。“砰”一串笔直的由黄沙、烁粒扰动而产生的青烟腾起。其间,夹杂着掩埋在土地下的榴弹地雷爆破开来,穿透或者炸裂了胳膊、脚掌、胸腔、腹部而产生的血雾。也有的是,他们中的一些,在冲击波或爆炸中心往生了的,从里到外地吐出他之前,通过鼻子、嘴巴吸收的氧气加工而成的一些二氧化碳。
黑且瘦小的身板里渗出了血,它马上就会从绛红变成赭红。模糊了的肉块,袒露出来的白骨,鱼肚一样鳞光的脏器。预示着,一座以心脏每天不停地跳动着,时刻不停供给着血液的“象牙塔”已然轰然倒塌。同时,另一座。在他们还尚有一口气残存的情况下,躺在担架上被运往救护中心,然后周身缠紧了绷带后,或在锈迹斑斑的130货车一路颠簸着,临时被安置在和爆炸地点一样的土地上的时候。暴躁易怒,只愿一个人呆着,眼睛空洞,表情木讷的“象牙塔”快速地建立了起来。
现在,你会有两个选择。或者整天微笑着主动和他们打招呼,恬不知耻,且总会是一张热脸去碰冷屁股的遭遇,来打破这座象牙塔。但,同时。你得走出你自己的象牙塔,一座你用这种方式对待你身边的同事、家人、你所爱的人,以换取更加舒适、便捷生活的象牙塔。当然,你也可以用问心无愧就好的尺度来衡量自己。
天啊!难道你疯了吗?要选择前者。
尽管你是那么经常的,要在自己说完一句话后,习惯地“呵呵”笑一笑。不经意间,也总拿右手来抓自己后脑勺的头发来缓解气氛。你们,你的圈子里也不乏那些固若金汤的顽主。而且通常,你这么做了,对方也不认为那会是多么稀罕的东西。因为,他们假装一下,也能达到和你一样的效果。
在这,显然这种谄媚更有意义。
7 ) 一个纯粹的人
在条件极为艰苦、远离现代都市便利生活的偏远地方,秉持着医者仁心的理念忘我地救死扶伤,饰演这样的角色,从我有限的观看日剧的范围来说,大概只有五岛医生吉冈秀隆和仁医大泽隆夫了。(介绍施韦策大夫的书在两部剧中都出现了,都是未来医者的梦想起点,不知五岛用来鼓舞少年刚洋的那句boys,be ambitious!是否也时常在航一郎耳边回响)
不管是认定了方向,哪怕舍弃了一段情感也不再回头的执拗,还是不仅疗伤,而且治愈精神的温暖,还是带着天真的笑脸和孩子们打成一片的赤子之情,都能被五岛和仁医完美呈现;而面对着苍茫大地,长久地呐喊“加油”,那一腔压抑不住喷涌的激情和干劲,适合表演出来的恐怕只有大泽隆夫了。他本人亲自担任影片的监制,想来也是找到了人物中与自己精神契合的一面,并且以同样的激情完成了作品。
吉冈秀隆在“五岛医生”的花絮中说:“很难想象,世界上怎么有这么好的人!”这句话,也可以拿来形容岛田航一郎。有评论说这是一个“日本白求恩”的故事,确实,这个医生,就是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人。
电影拍得有些沉闷,有些缓慢,但即使是只为让大家了解这样一个人的事迹,也就算成功了,搭配石原里美和真木阳子的阵容,一定比单纯的纪录片有更大的受众。影片结尾的悲剧让人久久意难平,这是艺术的必须。很难搜到原型“柴田纮一郎”的事迹,但在评论里看到柴田医生其实并不是影片中的结局,马上感觉舒心多了。
为什么你们就不允许三池崇史温柔并且严肃的讲述一个故事? 我尊重三池崇史,我觉得他在我心里,就是那只“迎风而立的狮子”! 一位让我肃穆的导演·
三池崇史拍自己不擅长的类型,随极力压抑感情但仍显发力过猛。
这种正能量正三观的片子是三池导的也是没想到。肯尼亚的部分很无趣,倒是日本真木和铃木的部分打动我了。
迎风而立的仁医。PS:十元美哭了。
航一郎初恋女友的故事线和篝火边都古说自己杀了九个人那里好好看啊……
2016.10.12 唔...怎么说呢,虽然有被片尾曲感动到,但为了塑造航一郎的完美形象,一切都太刻意了(还非要把他弄死...)。人并不是只能记住离奇啊,平凡也可以很伟大的,但平凡不是拖沓。果然还是适应不了日本主旋律。
三池拍的正片意外的看起来不错。
还在还不会觉得那么闷,但过于正能量的故事还是很难令人进入电影情绪。很无奈,这个世界上好人的事情都不太好看。
三池导正片居然也不错
咧着嘴笑的日本援非白求恩的故事,大泽大笑,石原微笑,节奏稍慢。#20210529
大泽企划并主演的作品,拖了两个多月终于从头到尾完整地看了一遍。主旋律的题材,但拍得并不无趣。啊,好喜欢满脸笑容的大泽医生。
日式主旋律
大泽隆夫对着空旷大喊干巴爹的情景估计要铭记很久,给我精神层面做出了影响的电影必须五星
大泽叔近几年大概是相由心生,总带着一股天真的圣人光环。细节非常用心,譬如红十字医院因为住满少年兵所以帐篷里就全是孩子的涂鸦,最后航一郎房间里到处贴满的贴纸也很反映少年心性。投资额应该也不少,虽中规中矩,但有诚意,后悔当时没能去电影院支持票房。(6.8分应该是什么三池崇史迷信的诅咒吧
这居然是三池崇史的片子!简直不可思议……故事挺好,卡司强大,拍摄手法也不错,就是太冗长了,而且有点过于煽情,主旋律电影,真是想不到三池导演会拍这种风格的。
他很伟大,国际志愿者医生真的闪烁着无上的光芒,可是并不能掩饰片子本身的冗长和呆板。朴素的十元依旧美得发亮啊,脸庞纤尘不染,英文说得也不错。
日本的白求恩? 好在非洲特有的风光和漂亮的女主角,勉强3星吧
题材偏沉闷,不喜欢煽情的对白,与未婚妻交叉的叙述,但影片最终还是感动了我。我觉得岛田航一郎的死法很蠢,单纯的热血蠢,可是他那份执着精神无疑影响了肯尼亚一代人,才有结尾呼应的点睛之笔。很多人认为这部片只3星,却难以否认导演把控演员自然投入的功力,各种细节到位用心良苦。
三池拍一部毫无亮点的片子 其实也挺不容易的
大灾过后,园子温和三池都收心敛性正经了一回。反正死之前各种口味都尝尝呗,我也不吐槽你的节奏了。大泽隆夫担任影片企划,此外故事原型柴田紘一郎并未死于非洲,他回国后担任了宫崎县地方医院的教授和院长,并开设了一家老人护理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