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发生在北京,叶彤(孔琳 饰)回到了阔别已久的故乡,在这里,有她全部的童年回忆。再度相逢,曾经的玩伴们已经长大,卫东(张嘉译 饰)、卫萍(丁嘉丽 饰)、雷兵(扈强 饰),每个人的身上都留下了时间的痕迹。在学校里,叶彤结识了摇滚乐队主唱彭威(耿乐 饰),彭威的自由不羁吸引了叶彤,两人的关系越走越近。
彭威和卫东是旧相识,两人之间有过一些过节,其中的龃龉并没能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渐渐淡化,如今沦为罪犯的雷兵又和当警察的卫东结下了梁子。卫萍告诉叶彤自己怀孕了,希望叶彤能够帮她做流产手术,雷兵和卫东之间的矛盾升级成为了暴力冲突,卫东受伤住院,雷兵失足身亡。悲伤和痛苦之中,叶彤明白,曾经的单纯时光一去再也不会复返。
摇滚乐看似热闹,实际上浸透着“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寂寞,就像人们频频谈起他们的年轻时代。
《头发乱了》:
1994年,管虎的电影《头发乱了》上映,和前几代导演相比,管虎更喜欢用写实的方式来表现时代中的人、事、物。
和前几代导演不同,第六代导演生活在一个多变而敏感的时代,个人主义超过了集体主义。年轻的第六代导演将自己的体验和时代变革结合在一起,将生命中的无助和迷茫用影像的方式表现出来,以期得到共鸣。
在《头发乱了》这部电影中,可以提炼出很多第六代导演喜欢的关键词:成长、青春、焦虑、迷失、反叛、无奈、妥协......在这其中,导演用他独有的方式,诠释着年轻时代的自己。
对于自己的作品,管虎曾表示:“这理应是一部反叛的电影,那是新时代电影学生的一个共性。但应该明白,它又不完全是一种反传统的延续,它在视角上,注定要本着一种区别于当代中国电影的严肃的批判现实主义态度来叙事。”
《头发乱了》是一部九十年代的电影,这部电影完美的契合了九十年代的时代元素,那是一个充满反叛和骄傲的时代。影片的开端是女孩叶彤回到了骨相背景,这里,有她过往的全部。
老旧的色调与充满烟火气的胡同,让一个时代的回忆如潮水般涌来。
这条胡同,是叶彤的整个童年,离开之后,叶彤总是想念着这里的一切。再度重逢时,曾经的伙伴都已经长大,卫东、卫萍、雷兵,每个人的身上都留下了深刻的现实的痕迹。
叶彤结识了新朋友,乐队的主唱彭威,彭威的桀骜不驯吸引着叶彤,两个人的关系越来越近。而彭威和卫东之间有一些过节,彭威代表了自由反叛,卫东从小就是好孩子,代表了循规蹈矩。
九十年代本来就是一个充满矛盾的年代,时代的快速变化让很多人措不及防的长大,然后又措不及防的老去,时代年轻人的更多的是彷徨无助。管虎借由“摇滚”这件反叛的外衣,将身处那个时代的青年的迷茫与反叛展现的淋漓尽致。
摇滚青年:
1986年,崔健用《一无所有》撞开了中国摇滚音乐的大门,开创了中国摇滚乐的先河。在崔健真实粗糙的声音中,人们体验到了一种全新的表达方式。
随着后现代主义的兴起和蔓延,多元文化的概念逐渐深入人心,摇滚乐从边缘走向了核心地位,成为年轻一代的标志性音乐类型。
尽管中国的摇滚乐比西方晚了近三十年,但“摇滚精神”依然影响着一代又一代年轻人。因此,摇滚乐不再是一种单纯的音乐类型,而成了一种精神表征。
和西方的摇滚乐相比,中国的摇滚乐更显温柔和含蓄,但由于摇滚乐的核心内容是反叛,尽管中式摇滚多了些柔软,但内核依然是——反叛。而这种反叛主要体现在价值观以及现代和传统之间的对立。
在《头发乱了》中,这样的对立主要体现在叶彤的选择以及卫东和彭威的关系上。
叶彤来到北京学医,希望拿到一个文凭,就业方便,这是世俗的一面。她被彭威的不羁吸引着,通过彭威进入摇滚乐的世界,感受自由和自我,这是超然的一面。
彭威和卫东之间的关系也是如此,彭威居无定所,随时准备离开,而卫东是警察,有固定的生活空间和家庭成员,所以他和彭威之间注定是水火不相容的。
导演并没有在电影中给出正面的价值批判,他只是单纯的塑造了两种青年,一种是世俗性的青年,另一种是摇滚青年。
这两种形象的设定不仅代表了导演管虎对群体性身份的思考,也表达了他对摇滚的看法。
如果说,西方的摇滚更多的是社会性,那么,中国的摇滚更多的是文化性。摇滚乐的叛逆在中国文化中的表现并不是通过表演方式,而是通过音乐本身,比如歌词的编写、乐器的表现、结构的编排等等。
这就大大削弱了摇滚乐的攻击性,而在中国文化语境中,这种缺乏攻击性的摇滚更符合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
因此,中国摇滚青年体现出的反叛仅仅是文化上的反叛,价值观上的反叛,代表了一种背离传统的文化形式,是一种有别于传统的新的生命意义。
管虎:
《头发乱了》是一部具有很强自觉意识的电影,这部电影代表了导演管虎对时代的观察和表现,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电影中表现出来的反叛和矛盾是一种具有年代性的真实。
市场经济的繁荣带来了诸多可能性,文化的纯粹性和商业的现实性交织在一起,让很多深处这个时代的年轻人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陌生和疏离。
在这种环境中成长的第六代导演都曾在自己的作品中表现过传统和现代之间的冲突以及焦虑。
《头发乱了》也触及到了这方面的内容,但导演还是从自身的理解出发,较为温柔的表述了经济发展和传统文化之间的冲突。
拍摄这部电影的时候,管虎只有24岁,这个年龄本身带有一些尴尬。
他没有经历过具有特殊意义的历史时代,所以电影缺乏一种历史的厚重感。也不能用绝对的怀旧姿态来讲故事,表达自己对往昔的怀念,这就使得电影缺乏一种层次感,更多的是个人情绪的表达。
管虎曾说,“躁乱、喧闹的人流车流,冷冷清清的柳树红墙,麻麻木木互不相识的人群,这一切构成了土生土长的巨大阴冷和虚伪交织起来的都市,长大以后,没人会觉得我们肮脏,只是我们自觉如此。”
在他的电影中,我们始终能够看见这种情绪的弥漫,这大概是时代赋予管虎的精神内容。管虎在电影中用“摇滚”元素来表达这种成长的矛盾性,这既是摇滚本身的艺术魅力,也是一种摇滚音乐和传统叙事相结合的范式。
这个世界留给年轻人的选择并不多,而且每一种选择都带着巨大的牺牲和妥协。选择循规蹈矩,意味着稳定和安全。选择反叛不羁,意味着自由和洒脱。但前者会消磨个性,在世俗的种种无奈中变得圆滑而世故;后者则会因为缺乏安全感,产生一种流离失所和无所皈依的迷茫。
回到《头发乱了》这部电影中,成长意味着不断地丢失,幻想、努力、真诚、自由和爱,这些曾经真实存在过的生存状态随着成长荡然无存,有人选择在命里打滚,有些选择在红尘中妥协。
对于冷静地生活在都市中的年轻群体,管虎始终抱着矛盾复杂的心态。他无法给出明确的未来指向,只能通过自己的电影来记录和阐述,记录时代的故事,阐述自己的观点。
就像听一场摇滚乐的演唱会,嘶吼之后,生活终将回归庸常。
高旗和超载啊…女声是田震吧 雷到心里去了 想起娄烨苏州河了
“你怎么还听这种音乐(郭富城)!”文艺女青年啊……
青春
后面拍的不错!整个结构太散了!画外独白效果太差了!
基本上就是个长篇MV。管虎处女作。每个导演都是这样开始的。
现场配音版的《祖先的阴影》挺牛逼。男主好像还演过《北京乐与路》,算是老外最喜欢的样子。。感觉文青的生命历程就是第六代挨个每一部片子都看一遍,从北京你早撸到北京杂种。。从德州巴黎到戏梦巴黎。。直到有一天你和姑娘一起躺在床上,连着说了十次“看过”。俩人对着对方的皱纹相视而笑。
我所看的第一部管虎,当时还是在镇宇买的牛皮纸袋装vcd~喜欢这部电影兼怀念彼段时光~
这片子太不务实了。观众关心你们唱什么歌么?演到40分钟才有个疑似上床。。。结果还未遂。社会主义下小警察抓小逃犯的那种破事还配世界名曲。导演大概全部心思就去琢磨怎么拍演出,怎么把观众和北京市景剪进去,怎么拍耿乐的前后左右摇头眨眼甩头发了,但是这个,真心不重要。
野人也有爱!野人也有爱!野人也有爱咿唉咿唉咿唉………
又见耿乐
很難找的一部電影,裏面超載的歌極其經典~
剧组有几个鼓风机?
看过没什么印象。
其实挺散也挺肥皂剧的,耿乐跟个天山童姥似的十年不变还是内德行,北京乐与路只不过小残了一点儿,内容挺傻可是内容本身很是迷人。
《老炮儿》前传。胡同里的年轻人,每天都说北京又变了,好像这世界只允许他们自己改变。
如果没有超载的音乐,这片子也就值2星
对于耿乐、孔琳这些长成这样子的演员真是无论如何都喜欢不起来。张嘉译那时候还叫张小童。本来还想看看90年代的北京,画质实在太糟,基本等同于废片。那时玩儿摇滚的今天看来真是蠢得可笑。
海报跟周迅似的
造作,想当然,夸张得假,太把摇滚当回事,表现出来,摇滚就很拧巴,不是那么回事儿了。
意识流加上mtv手法 对不起我还是要以现代的眼光来看这个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