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放地址

危险年代

剧情片其它1982

主演:梅尔·吉布森  西格妮·韦弗  琳达·亨特  迈克尔·墨菲  Bill Kerr  

导演:彼得·威尔

 剧照

危险年代 剧照 NO.1危险年代 剧照 NO.2危险年代 剧照 NO.3危险年代 剧照 NO.4危险年代 剧照 NO.5危险年代 剧照 NO.6危险年代 剧照 NO.13危险年代 剧照 NO.14危险年代 剧照 NO.15危险年代 剧照 NO.16危险年代 剧照 NO.17危险年代 剧照 NO.18危险年代 剧照 NO.19危险年代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15:44

详细剧情

  故事发生在六十年代初期的印尼,盖伊(梅尔·吉布森 Mel Gibson 饰)是被电视台派往此处进行采访调查的记者。彼时,政府在雅加达刚刚成立,国内的情势一片混乱,这让盖伊的采访毫无头绪,一次偶然中,盖伊结识了名为比利(琳达·亨特 Linda Hunt 饰)的记者,比利虽然身材矮小,人脉却四通八达,在比利的帮助下,盖伊开始逐渐接触到了隐藏在这个政府中的某些秘密。
  在雅加达,盖伊还邂逅了吉尔(西格妮·韦弗 Sigourney Weaver 饰),一位美丽而又勇敢的独立女性,两人之间碰撞出了爱情的火花。雅加达的局势不断的恶化着,比利和盖伊之间的友情亦因为种种矛盾而产生裂痕。

 长篇影评

 1 ) Brief Report: The year of Living Dangerously

This film is “the year of living dangerously”. It was directed by Peter Weir and firstly shown in Australia in 1982. The story was set in Indonesia in 1965 while the country was politically turbulent.
A journalist of ABC called Guy came to the capital city Jakarta to make interviews. However, he was totally unfamiliar with the local conditions that the interviews did not work smoothly.
Luckily, a person called Billy appreciated Guy and proactively asked him to cooperate with him. Even though Billy is a dwarf, he pursued his dream insistently and bravely. Once he believed “he can make it” ,then “he goes” . People trust him. They made an excellent team job. Guy worked for the news, Billy worked for the photos.
Later, Billy introduced his good friend Jill to Guy. Jill is a female attache [əˈtæʃei] of the British Embassy, who is quite a pretty lady. They fell in love since they met for several times.
During the year living dangerously in Indonesia, they faced the domestic revolution. People joined up to fight against the Sukarno Government.
Let’s get some background informations: Sukarno was the first president in Indonesia and became a dictator since 1945. In the year of 1965, Indonesia's military coup broke out in Sept, 30th . An attempted coup was countered by the army, who led a violent anti-communist purge, during which the PKI was blamed for the coup and effectively destroyed. Around 500,000 people are estimated to have been killed.
Back to the story, during the turbulence, Guy wanted to report the arms shipment without enough proof. That disappointed Jill and Billy. Billy clearly knew that he need to do something for the country and he tried to make it.
But after he witnessed his adopted boy died of illness, aware that the civil war would break out soon, he wrote down the words “What then must we do? What then must we do? What then must we do?”, feeling absolutely disappointed. Finally, Billy committed suicide. He hanged a banner writing “Sukarno feed your people” out of the window and jumped out.
Since then, Guy tried to burst into the government building to make an interview, a soldier stopped him and attacked one of his eyes and he had to rest. Soon later, he flied to Europe with Jill.
I think this film is ordinary. The military coup just acts as a background in this film. And the love story is far-fetched. However, it shows us it’s not easy for a foreign journalist to dig deeply in foreign country but teamwork may help. While in the turbulence, reporters should try their best to find evidences and report the core facts. However, the basis is that you should keep yourself alive.
Moreover, I’d like to share something out of it. When Guy’s assistant Kumar who is a PKI said goodbye to Guy, he said: We will win because we belive in something. When you’re sitting in some nice cafe in Europe, in my dreams, I’m always sitting at the table by the footpath, drinking coffee.” People simply wished for better lives, when they could not bear the tough lives, they would protest.
This is my brief report. Thank you for your listening.

 2 ) 迎向理想消逝的年代

    战地记者,在任何一位新闻从业者看来这都是最有挑战性也最能体现自身价值的职业。在卡帕等战地记录先行者的引导下,战地记者成为了20世纪历史拼图中不可缺少的一块,可是以这些人为主题的电影却屈指可数,我只能想到罗兰·约菲的《杀戮战场》,奥利弗·斯通的《萨尔瓦多》等寥寥几部,这其中最优秀的当属彼得·威尔1982年的作品《危险年代》,它在保留原著小说紧张情节、生动人物刻画的同时也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理想主义消逝年代的宏伟历史画卷。

    作为威尔澳大利亚时期的最后代表作,《危险年代》延续了他对类型片模式的探索。威尔并没有将影片拍成一部脱离历史的戏剧,而是超越了类型的限制,在其独特的神秘主义和视觉诗意中呈现出一部极具自我反观性,充满情感张力的电影。作为一部以战地记者为主角的作品,澳洲记者盖伊·哈密尔顿(由年轻的梅尔·吉布森扮演)与琳达·亨特扮演的比利·关之间的东西合作让人能马上联想到《战火屠城》,而盖伊与吉尔(西格尼·韦弗饰)之间的战地浪漫曲则让人想到了好莱坞经典之作《卡萨布兰卡》,盖伊最后机场逃生与所经历的外交战争则让人想到了去年的电影《逃离德黑兰》。可以说威尔的作品总能极大程度上调和各种类型片模式,在好莱坞商业元素中包容个人风格,将欧洲作者的作者风格和美国电影作者对类型的修正融合起来。

    《危险年代》的影片开头就明确交待出影片主题,也看出威尔对民俗神秘主义的迷恋。木偶皮影戏(哇扬戏)这种从印度尼西亚神话中提炼出来的一种寓言性戏剧形式在影片第一个镜头中出现,它给了观众极强的视觉暗示。哇扬戏是由躲在幕后的操纵者运用皮影玩偶结合光影效果,出现动态影子的戏剧。伴随着安魂曲般的配乐,某种恐怖的氛围袭来。果然接下来的故事为我们展现的主人公们,他们都成为了印尼正在发生的这场政治大戏的皮影。

    影片是以比利的叙述开始的,比利是《危险年代》中最具深度与复杂性的角色,他是西方“记者”与东方穷人之间的联系人,同时也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其混血背景和矮小身材让他看起来像完全脱离社会的另类。比利在与盖伊的交往中也体现了威尔电影的一贯特点:不同的价值观与命运在左右着人物,他们的个性与经历始终无法调解。比利将盖伊视为最好的搭档(“死对头”)东西方之间的政治分歧也让他们的心中存在着不信任,他们走过的人生之路也因此完全不同。在印马冲突之后千疮百孔的印尼社会,盖伊想要的不过是刺激事件的独家报道,而比利则想要用更加人性化的东西来记录社会。文字与摄影之间似乎也暗示着两人之间的差异。比利说“我不关心照片的内容,我关心的是它背后的故事”。作为理想主义者的比利,他想要“操纵”盖伊,让他改变。在盖伊刚到雅加达的那场夜景戏中,比利、盖伊走在雅加达街头,当地贫困的乞丐围绕在他们周围,黑夜中的两人都像是微弱灯光投下后留下的渺小黑影,他们其实都是被操纵的人。比利帮助初来乍到,毫无人际关系的盖伊采访到了印共首领,轰动了新闻界,同时他还帮助盖伊认识了吉尔,让他们发展出一段恋爱关系,有趣的是,比利告诉盖伊他曾经向吉尔求婚失败,可是现在他仍然操纵着吉尔的生活,他选择了盖伊,让他代替自己来完成这一段无法实现的爱情。吉尔的西方形象:美丽、高大,而比利则矮小、丑陋。东西方之间的政治博弈被威尔用一种浪漫化的现实呈现出来。在比利向盖伊展示哇扬戏皮影时,他选择了三个极具象征性的角色:英勇的王子阿朱那、公主斯丽坎蒂以及侏儒侍从塞玛。比利用哇扬戏来为自己的操纵关系说明,威尔怕暗示还不够明显,在接下来的镜头中,盖伊拿着皮偶走到了吉尔的照片前,并拿起了照片,此时的象征更加具象,拿着皮影和照片的盖伊,他既是被比利操纵的人,也是操纵吉尔的人,光线投下他的影子又暗示着这个以报道新闻来影响他人的新闻记者却无法真正掌控自己的生活。比利更具理想主义色彩的一点是他还养活着一位妓女和一个孤儿。比利矮小的身材和大胆的行为让他以一个智者超脱尘世的观点来看待生命,但威尔最后还是给了他最悲惨的结局。孤儿的死亡让比利知道了自己也不过是被操纵的角色,当他试图要挣脱这种束缚时,悲剧就发生了(威尔之后的《楚门的世界》可以看做是这一主题的延续)。

    影片中的主要操纵者并不是比利,而是苏加诺,这位不道德的统治者。苏加诺妄想自己是能操纵左派共产党和右派军方之间的政治强人,但他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力却牺牲了民众。与此同时,盖伊从吉尔那里得到了一个关于印共从上海秘密运送武器的情报,盖伊不顾比利的警告坚持将新闻报道出去,比利发现自己对政治英雄和个人朋友都产生了错误认识,他最后铤而走险,在苏加诺要经过的酒店窗口挂出“苏加诺,请喂饱你的人民”的横幅,可是在苏加诺还没有经过的时候他就已近先被秘密警察推下了窗口。在比利家中,他建立的秘密档案中保留着和他有关系的人的资料和照片。可是照片都是经过剪辑的,只保留了人物,去掉了背景,像极了一个个皮偶。比利的悲剧正是威尔想要表现的理想主义的失败。比利、苏加诺、盖伊,他们都活在以为能控制自己生活的幻梦里,可是这个危险年代却给了他们教训。

    影片中唯一的重要女性角色(另一个女性角色是盖伊遇到的那个共产党人)是吉尔,她有着特殊的身份:英国大使的助理,实际上就是间谍。吉尔在影片中除了分担浪漫爱情的戏份外,政治性的情节极少(按理说她是最具有政治色彩的角色)。在政变来临的日子里,她只想着多久能离开或者是否投入到一场新的恋情中去,威尔用吉尔来承担浪漫主义叙事,在比利死后她就在叙事中消失了,但她又是最清醒的那个人。她告诉盖伊共产党密谋政变的消息是想让他和自己一块离开,她知道消息一旦曝光,盖伊会有生命危险,因此不得不离开,她也比盖伊更了解比利,但这一切都改变不了她无法占据叙事中心的事实。再看盖伊,他是影片的主人公,始终以新闻记者的客观视角介入事件。当比利让他在新闻中加入更多情感时,他写出了龙目岛饥荒的报道(吉尔在谈到这篇报道时说她朋友感动地流泪了,盖伊反问怎么才能让她流泪,可见吉尔的理性主义),而在新闻与爱情(友情)的选择中,他仍然选择了前者。在政变之后,他不顾生命安危来到总统府进行报道,结果被打瞎了一只眼睛。在知道自己的助手库玛是共产党人,自己的生命随时面临着危险时,他还是选择了报道运输武器的新闻。盖伊是一个优秀的新闻人,他勇敢、无谓,但他又代表着西方世界的刻板形象。他多次使用金钱、香烟等经济工具来拉拢人心,面对库玛的政治性责问哑口无言,最后为了爱情的离开更是让他离英雄形象渐行渐远。东西方二元论仍然深植于那些西方记者的脑海中(影片中一位西方记者爱好玩弄印尼妓女,一位记者与酒吧酒保之间有同性暧昧关系),虽然《卡萨布兰卡》式的好莱坞结局对一部以表现政治真实性为诉求的电影来说无疑是毁灭性的,但威尔还是让我们看到了一次多样化叙事的成功尝试。

    正如库玛最后对盖伊说的话“当你以后在欧洲的咖啡馆里喝咖啡时不要忘记你在这里路边餐馆度过的时光”,作为西方记者,盖伊最后只能离开,《危险年代》就成为了一个简单的类型故事;另一方面比利的话“我们是格格不入的人···我们在这个世界上无法感到舒适”让《危险年代》又变为了一个关于理想主义失败的寓言。在哇扬戏的寓言与象征中,威尔超越了东西方二元对立,我们看到了比利、盖伊、吉尔、库玛和苏加诺,在这个理想消逝的年代里,他们满怀激情,最后却遍体鳞伤,他们书写了历史,最后却被历史所遗忘。

 3 ) Puppet Masters

1

苏加诺时期的ABS记者Guy,一来就采访了共产党领导人Aidit。一个小侏儒科万Kwan什么都懂,而且是很好的摄影记者,带领汉密尔顿到处混,并且见到了女主角Jill。

一切发生在1965年的9月30号。印尼共产党(PKI)发起政变,据估计有50万至100万人丧生,但仍然没有推翻苏加诺。

虽然是印度尼西亚的创始总统,独裁了20年,但他就像片头表现的皮影戏wajang那样,已经变成了一个傀儡。他被右翼团体完全操纵着。穆斯林掌控了整个国家。

2

小侏儒是个理想主义者,他对苏加诺——他的英雄充满了崇拜之情,认为他是一个天才,在为他的人民做些事情。

但最后他终于认识了真相,其实苏加诺只是傀儡的时候,他绝望地以自杀的方式贴出了标语:“苏加诺喂饱你的人民。”这也宣告了理想主义的终结。

这部电影看似是讲一段爱情故事,其实它的主角就是小侏儒。

他就像当年他自己提到的托尔斯泰一样是,把他挣到的每一分钱都用来接济穷人,并且用他所有的时间来观察贫穷的老百姓,体恤他们的苦难,就像他体恤那一对母女一样。

但最后这对母女象征的印尼人民正在消亡,苏加诺也最后消亡了,所以小侏儒也消亡了,它就是一个象征物。

要记得科赫先生的原作,根本就不是这个小侏儒在叙述,而是一个近乎于他自己年龄大小的老人在叙述,这其实是彼得威尔最大的改动。,他创造了这个人物,这部电影完全是他的。

3

为什么要用象征物呢?为什么这部影片有所保留呢?

他们这些主创当时还受到右翼的死亡威胁,他们也害怕惹毛了穆斯林,所以他们做了很多艺术的改造,我觉得这把它的深度做得更好了。

最初计划在雅加达拍摄被拒绝,所以大部分影片是在菲律宾拍摄的。来自穆斯林的死亡威胁,主要针对彼得·威尔和吉布森,他们认为这部电影是反伊斯兰的,迫使他们搬回澳大利亚。吉布森对死亡威胁轻描淡写地说,“其实没那么糟糕。我们有那多死亡威胁!但我想既然有这么多,一定意味着什么都不会真正发生。我的意思是,如果他们想杀我们,为什么还要寄纸条?”

——英文标题怪怪的,其实标题是指意大利语中的vivere pericolosamente。它可被粗略地译为“危险的生活”。苏加诺在1964年8月17日的国庆演讲中用了这个词。

4

彼得威尔手艺高超,剧本有一大半是他写完成的。

我喜欢这本剧的地方很多,第1个是他不带偏见,认为西方记者也跟印尼人一样肮脏污燥,他们喜欢嫖娼,到公墓那边去搞一美元一晚上,然后有好多女人陪着他们。没有常见白人的那种居高临下。反倒是带着一种罗曼罗兰式的人道主义。

第二是他表现的爱情隐隐绰绰,外面人看起来像是在表现爱情,这当然是给穆斯林看的,表现西方的堕落。但事实上他们写的是小侏儒,就像前面我说的。

没有这种爱情,就不能反衬出小侏儒的出淤泥而不染。

第三,很喜欢这部电影的配乐,有一种梦幻的感觉,这可能就是皮影戏的氛围吧,一切如梦。这个年轻不懂世事的澳大利亚记者,也像做了一场梦一样。就如同经典皮影戏当中的王子和公主,以及侍奉王子的小侏儒。

我也永远忘不了,苏加诺从总统府往下张望的样子。

第四,这部电影反映了很多人的人生态度。我觉得这是我对彼得威尔再次认真对待的原因。起码这部电影他做到了深度。有一种悲天悯人。虽然带有强烈的宿命论。

5

最后我想谈谈这部电影的辩证法。

小侏儒一直说,盖伊一开始很纯洁,后来变坏了,学会了背叛。苏加诺人很好,是个天才,但是最后被控制了。

还讲到皮影戏里面公主与王子的故事。其实小侏儒自己也是一个皮影戏大师,操控着盖伊,并以此为乐。这是电影中最大的矛盾性。

也是彼得威尔要表现的,成人世界中的两面性。在记者堆里面也不是什么好人,年轻的喜欢去嫖年轻的鸡,年老的喜欢男孩子,而摄影记者喜欢偷窥。

其实,这个电影缺席的,正是后来苏哈托代表的穆斯林政府。包括在90年代末越来越自由和民主。但对于改善人民的贫穷,依然办法不多。

苏加诺被称为伟大的“达朗”‘Dalang’,或称傀儡大师,奉行纳萨科姆NASAKOM (Nationalism, Religion, Communism)的理念,试图平衡相互竞争的印尼军队、伊斯兰团体和日益强大的印尼共产党(PKI)。令军方和穆斯林团体不满的是,当时PKI已成为该国最强大的政党。

这就是当时的危机四伏。调和的尝试永远是失败的,在当时处于青春期的民族国家主义,散发出了暴力的血腥,无法消弥。

 短评

比想象中有意思!印尼语都不会讲的白人男记者想追从上海运来一船印尼共军火的消息是放到今天可能仍然适用外国记者的观察。但被雅加达贫富差距和现实所剧烈摇动,最终打起反苏加诺旗帜的侏儒Kwan就是wayang中的Semar,这个角色可能有高人指点过。

6分钟前
  • 对方
  • 还行

震撼二字是我最大的感触

7分钟前
  • 吴熊猫
  • 力荐

三星半,等了两年,终于看完了。虽说有点失望,但有几个地方剧情还有对话,真是妙极了。谈话时的调度可以说是教科书。时不时出现的超现实主义元素(皮影,亚洲服装文字乃至反常的反射人脸),带有神秘气息,又使得影片的风格化更加明显。这部片子让我想起来,奥利佛斯通的萨尔瓦多了。不同的是,斯通要燥的多,且过度的关注政治以及强调一种小民为主的价值观念,威尔要冷静不少,而且对于新闻媒体的反思乃至文化方面的小心思要好得多。不过我还是给少一点分吧。

10分钟前
  • 巅峰Futurama迷
  • 推荐

彼得·威尔好莱坞亮相作品,金棕榈提名+奥斯卡女配,成绩不俗。澳大利亚人拍印尼,混杂着战时爱情+普世价值的政治正确和对第三世界的猎奇观察。唯一亮点,Linda Hunt女扮男装出演,拿下奥斯卡女配名至实归,个人演技顶峰。

13分钟前
  • 鬼腳七
  • 还行

billy大亮,居然是个美国女人

16分钟前
  • 豆友57861874
  • 还行

男主到机场,接他的司机一开口我就感觉这口音怎么如此熟悉,一查,果然是在菲律宾拍的。挺好的,westerners don't have answers anymore. 尼康F2穿越了。

18分钟前
  • Maxxie
  • 还行

苏加诺。能见各种人性,手法太高

19分钟前
  • 昊子
  • 力荐

7/10 Mel Gibson成为好莱坞巨星之前简直帅的不像话,不过风头还是都被Billy这个诡异的选角抢了。作为The Actual of Killing前传来看别有一番滋味

22分钟前
  • 松鼠排队
  • 推荐

说实话这个剧情在政治类和记者题材里面都不算出彩,不过看到汗津津的演值巅峰梅尔·吉布森和湿漉漉的西格尼·韦弗也算是值了。

27分钟前
  • 踢迩达
  • 还行

前半段相当不错,但后半段却奇怪地在爱情与历史、政治中间左右摇摆,重心全无,以至于零散脱节、僵硬说教,两头不讨好。本有机会成为一部了不起的电影的,可惜了。

32分钟前
  • 猪头妖怪
  • 还行

有深刻的地方,也有不够圆满的地方。设置Billy这个人物非常耐人寻味,他到底是为了指引所有人走向正确的道路,还是另有目的,结果最后非常口号式的死亡让这个人物的意味大打折扣

36分钟前
  • 瑾昕猻
  • 推荐

前面又神秘又传奇紧张曲折精彩绝伦,后面看的教人差点睡死,不过总体来说这本片子知名度不该这么低,是因为它的政治主张吗?看来我们现在也处在危险年代

38分钟前
  • aoi
  • 推荐

基于历史题材,充满神秘主义气氛。英俊的澳洲记者、美丽的英国外交官和侏儒般的印尼本土记者之间,投射了大量的后殖民隐喻。反复出现的皮影戏,则暗示着每个人都希望成为他人的主宰,最后却发现自己受制于更高层次的力量。影片同时批判了左翼革命者、右翼独裁者和国际媒体,片末有印尼屠杀华人的情节。

39分钟前
  • 白羊座穆先生
  • 推荐

澳洲记者、华裔侏儒、本地革命者,相互凝视的视线之网。皮影与相片,注定死去的灵魂。

40分钟前
  • 木矛木心
  • 推荐

危险年代六O年代印尼政局动荡不安,澳洲记者汉米顿与摄影师不惜冒着内乱的危险,采访人民饥寒交迫及反苏哈诺政府的狂潮,结果共军攻进首都,汉米顿亲眼目睹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时代剧变…… --------这些历史背景都知道,再通过影像世界来看看不同观察吧!

41分钟前
  • 老羊
  • 还行

 故事发生在六十年代初期的印尼,盖伊是被电视台派往此处进行采访调查的记者。彼时,政府在雅加达刚刚成立,国内的情势一片混乱,这让盖伊的采访毫无头绪,一次偶然中,盖伊结识了名为比利的记者,比利虽然身材矮小,人脉却四通八达,在比利的帮助下,盖伊开始逐渐接触到了隐藏在这个政府中的某些秘密。  在雅加达,盖伊还邂逅了吉尔,一位美丽而又勇敢的独立女性,两人之间碰撞出了爱情的火花。雅加达的局势不断的恶化着,比利和盖伊之间的友情亦因为种种矛盾而产生裂痕。

44分钟前
  • 星易呈
  • 还行

if just focusing on the love story and let the whole political thing be a wonderful background, it would be a truely sensual and touching picture, but it's much too ambitious and the payoff didn't hold up at all

45分钟前
  • bayer04
  • 还行

No point...

46分钟前
  • 大宸
  • 还行

Linda奶奶演男人拿了奥斯卡最佳女配

51分钟前
  • MissDragon
  • 还行

很多矛盾、很多对立的一部电影,比如Guy的理性和Billy的理想化的对立。可惜整部电影放在印尼历史的大背景下,并没有平衡好历史和爱情的比例,有点两边不讨好的感觉。26岁的Mel Gibson美艳绝伦,完全没法从他身上移开目光。Linda Hunt女扮男装,演了个性格复杂的小侏儒,奥斯卡最佳女配当之无愧。

52分钟前
  • VincentP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