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导演马丁·西科塞斯在制作鲍勃·迪伦、滚石乐队的纪录片之后,他将目光转向了乔治·哈里逊,这位一直被约翰·列侬光芒掩盖的披头士的吉他手。本片片长达3个半小时,采访了Eric Clapton、特里·吉列姆、Eric Idle, George Martin, 保罗·麦卡特尼, 小野洋子、林格·斯塔尔等诸多牛人,挖掘了哈里逊的人生与职业生涯,包括后来单飞,做电影制片、搞慈善等等。
感谢George Harrison的documentary让我更加立体的了解到Harrison自身的存在和他对于Beatles的意义。
对things change和life styles以及how to do哲学看法是让Harrison也与众不同的必要因素,让他在mcLennon的光环之下找到了自己的教义,也让他成为了对于我而言Beatles中精神世界最丰富,最神秘的一个人,我终于知道为什么Paul说他们是正方形。终于知道了while my guitar gentle weeps和something的伟大,在如此强烈的精神背景下,熟悉的前奏响起,泪水不自觉的盈满了我的眼眶。 George是那种将物质和精神之间的矛盾处理的极好的人,我不知道这能不能称为圣人,但这是能让身处物欲和精神的矛盾的人能感同深受并为之震撼,明白这种平衡的存在性最后也找到一种属于自身的生活方式的一个很好的蓝本。
生活本来就是这样,为了自己的追求和羁绊而活,George说他活着的原因是仅仅因为自己的儿子需要一个爸爸,他感受了这么多,纸醉金迷,抑或迷幻于药物,我觉得很复杂很沉重,不知道为什么他对自身的生活本身根本没有一丝的留恋,可能应该是无果的求索让其失望了罢。
他说,人生一次就够了。他知道最终每个人的意义都会弥散的。那就让每一天都变得更好吧,改变、改变、“我们知道自己的能力范围,然后去变的更好,这就是物质世界的改变”。
在认真听披头士之前,我因为安溥而先知道小乔
看了侬的理想世界纪录片,看了披头士两部电影,看了披头士天台演唱会
然后是这部,乔治哈里森:活在物质世界中
马丁斯科塞斯导演,时长三个半小时,分上下两部分
从乔的入团、信仰印度神学、团的解散到单飞发专辑,采访了在乔的一生中那些见证他重要时刻的挚友与挚爱;我一直觉得乔是游离在这个团之外的,大多数时候似乎都是泡和侬在主导,而乔的才能得不到发挥;他独特的思想、内心的惶恐与不安以及他对于音乐的精神性表达促使他离开、信仰神学;我认为神学只是乔的一个精神出口。
单飞后他压抑了许久的才华终于在All Things Must Pass中完全释放。我也才终于明白为什么安溥说乔做的每一个选择、他的音乐表达会让她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去检视自己。
*最难过的是,在乔的众多挚友中采访不到侬了
*最让我触动的是Ringo提起他去瑞士看病重的乔,而当时他自己的女儿也因脑肿瘤在治疗,乔问他:你需要我和你一起去吗
乔和果的关系真的很好
All things must pass and then
Here comes the sun.
长久以来,我总会在半夜里醒来,模模糊糊的望着天花板上弥漫着的黑暗,脑中咋咋呼呼的翻滚着不自觉的信息,四周却静得让人怀疑时间是否已经停滞。上方的黑暗会慢慢下沉,直到贴近我的肌肤,然后我会再次睡去,直到醒来对夜里发生的一切全然不知。这样的体验重复了无数次,直到我习以为常的把它当做正常睡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每当我处在这样的状态时我就知道我正在经历一场甜美的梦境。
会不会是噩梦呢?可能会有这种可能,但我觉得我的断言是有道理的,我认为我们总是在为自己不了解也无法了解的信息担心,你问远在天涯的人儿是怎样一番心境?你问昨夜早已遗忘的梦是何等光景?你问下一刻的风儿会把叶子卷向何方?我们不知道,也永远不可能知道,这是我们生于物质世界的局限,从出生就被时空的水泥禁锢在原地,直至死去。那么为什么不把漂亮的花瓶摆放到原本就空无一物的地方呢?你不知道的东西就是美好的东西,你不记得的梦就是美梦。
GeorgeHarrison想必也和我是一类人,所以他深知所谓佳人不知其心,他明白伊人已逝别无他法,他懂得聚散离合终不由己。他的歌声为什么都如此温暖清澈充满希望?大抵这就是他自己心中最美的花瓶,送给我们所处物质世界的最好的礼物罢了。
乔治叔,你挺苦逼呀
没有对白,几乎全靠访谈,斯科塞斯用三个多小时回顾了乔治哈里森让人敬佩、让人感动的传奇一生,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哈里森与拉维香卡的友谊,在印度音乐中需找灵感,不顾任何商业化的考量,哈里森喜爱印度和灵修,这帮助他在这个物质世界中找到了精神和灵魂的力量,找打了对待死亡的勇气,找到了探索的渴求,对于哈里森,披头士只是他人生的起点,他有更加远大的目标,他对音乐的理解是爱,是自由,对于朋友对于家人,他的真诚令人感动,在生命的最后几年,他组建乐队、投资电影、用自己的力量照亮这个世界,哈里森绝不是列侬和麦卡特尼之间的调和剂,他是伟大的吉他手,伟大的音乐人,独特的人格力量让哈里森的形象和那些优秀的歌曲会一直留在全球乐迷的记忆中,也许哈里森仍然是披头士的哈里森,但我们明白,哈里森也是这个物质世界中独一无二的哈里森
保罗太恶心。
杰出的纪录片让非披头士铁粉看到:除了绝对主角Paul和John,以及绝对配角Ringo,披头士还有这位才华出众却常常被人遗忘的George。看完这部片后,以后跟别人谈到George,除了是Eric Clapton的表兄弟外,也还有点真东西可以扯了。
George的音乐是向内的,越听越觉得重,久了又化开,最后竟消失了。看他五十岁的样子,感觉轻得不可思议。他说在这个世界已经活的足够,不想再回来了,木心也说过同样的话啊。誒,他这一辈子活的跟黑塞的悉达多神似。Beware of darkness. George Harrison can always be my favorite beatle.
可惜John都死了,无法采访他。。。。
因为是HBO的纪录片,电影显得有些过于冗长。老马这次非常客观,通过采访乔治身边那些重要的人配着珍贵的历史资料、影像、照片和音乐再现了这位传奇音乐人的一生。奇怪的是我们没有看到乔治的日常闲暇的生活,乔治喜欢打理自己的家的花园是出了名的,纪录片里竟然没有这些私人化的生活片段!★★★
我只想说……乔治真是个好人呐
乔治是上帝,列侬是神。乔治温柔地热爱一切事物,列侬热切而疯狂。乔治的自我一直都在,不过年纪越长越需要独立,离开披头士之后他对自我的探寻更加深入。他以幽默而温柔的方式热爱着一切事物,他的自我矛盾而开阔。他们聚在一个小录音室里录音的时候,那是多么辉煌美好的时刻啊。小乔真是从小帅到老!!老了更帅了!!!
珍贵影像,三个半小时截屏无数耗了一整天。这个Silent beatle其实是很极端的,坏脾气但又灵性生活,想得多临终如何脱离身躯,即使活在这个物质的娑婆世界。解散之后才开始他真正的风华正茂吧,即使短暂,自由自在做了很多事。越来越觉得永远乖乖谦逊的保罗从小到老都带的假面具,真正的好好先生是林哥
林哥自述:最后一次见乔治的时候,他已经病得很重了。我说,兄弟,我得走了,去波士顿了,我女儿检查出了脑瘤。乔治说,需要我跟你一起去吗?这是他对林哥说的最后一句话。看到这里太他妈的感动了。感谢乔治。在我心里你比列侬、保罗更伟大。
我最爱的quiet beatle,可是导演并不懂他,扣半颗星。爱他是因为他够纯粹够勇敢,虽然在愚蠢的世人眼里是极端或者偏执。当初四只虫都被某个小镇的自由和奔放深深的感染了、只有George留了下来,发现这不过是个华丽的骗局、大家嗑药和滥交不过是在逃避现实堕落和迷失,和艺术创造寻求真理完全不搭嘎,就失望的离开了。在遇到Dylan以后就被他的才华折服,从Dylan粉丝团团长到最终如愿和Dylan组了乐队还发了两张正式专辑,了不起。If you want something, just knock on the door。迷恋小乔以后发现个不得了的事实,我对于完美人格的人…零抵抗力……
一个人的一生应该是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对(准备去看望得了癌症的女儿的)朋友说:“需要我陪你一起去吗?”George Harrison,是我想活成的样子。
让灵魂离开肉身的时刻来得神圣一些。
林戈那段好感动~那段时间他也有够惨了,又是女儿,又是乔治。。
你活了六十年,我却用三个半小时看完了你的一生。你永远在,George。
没有旁白鲜有字幕,不是粉丝恐怕很难看明白;Olivia的采访最精彩
为什么那么多人认为Paul虚伪呢?他只不过不擅长在媒体前表露自己的感情而已。他们十二岁就认识了!Harrison对于Paul就像亲弟弟一样,这不是几抹眼泪几句''动人的话''就能表达的感情。
影像资料详实,许多照片的质感实在令人惊叹。影片将乔治一生分为披头士时代和单飞时代,上半部分着重描述乔治的成长与他的音乐技巧及在披头士中的人际与地位;后半部分则重点描述了乔治对精神和物质世界的观点,基本是借旁人的口说出的。最后林戈讲的那个故事实在让人泪目,乔治确实比列侬、保罗更伟大
乔治哈里斯,英国印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