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我被成长吓到了
不知道是不是最近接近痴呆状态,这部恐怖惊悚片对我来说不怎么恐怖也不怎么惊悚呢(蛇精过于敏感的童鞋们请不要相信我)。因为把它当成恐怖片看,所以更多得关注于恐怖本身,然后就不恐怖了,然后就没怎么看懂,我真是个傻喵,该文青的时候就犯傻了。作为惊悚片我是没被本身给吓到,如果是为了恐怖而看的,那估计是要失望的,虽然手法蛮古典的,但是能体会到古典派惊悚的人也不多了。
用性来传染那个它~~~我咋觉得很狗血呢,虽然也有点懵懂得想到这难道是性安全教育电影?但是本着对大美帝自由个人主义的无比“憧憬”,我总觉得这不靠谱啊,安全性行为是戴套嘛,不是不要做啊,这电影是要吓死谁咧,所以从头到尾我都无法相信这个主题存在的可能。
那这个用性传播的”它“又是什么咧,它速度不快,以各种形式出现,直奔主题,至死方休,就算用ooxx给传播出去了还是感受得到它的恐怖。这个概念其实蛮大的,我姑且认为编剧和导演是给了一个大的恐怖概念,个人有个念吧,我觉得性可以是一种成人仪式,所以这个”它“对我来说就是成长,吓人不~~~我一抖。
2 ) 解构性恐怖
它在身后是近年来我看过的把性和恐怖结合的比较好的一部作品,我还蛮喜欢的。
1.怪物对人的链式追捕通过性行为传递。性本身的原罪,欺骗,伪装,同床异梦,心怀隔阂都被放大了。性的目的性和盲目性双重存在,与性命挂钩,侥幸和报复心理让性更加虚假,同时又可怖地真实。
2.怪物根据被追捕的人不同每次出现的形态不同这个设定让创作空间扩宽了很多。我认为怪物每次选择的形态都是被追捕的人心中最阴暗恐惧的性幻想/性意象投射,女主角看到的怪物形态有裸体中年女人,衣着不整正在排尿的年轻女人,年轻男孩。另一个男性角色则看到的是他裸体的母亲。怪物杀死被追捕者的人的过程也具有相当强烈的性暗示。电影在对表象的追捕过程刻画的同时也隐喻了以性为桥梁的人际关系。
最后,虽然电影里年轻演员的演技一般,有时候甚至不流畅,但这竟然奇妙地给电影带来了一种不成熟的枯涩感,很妙。
3 ) 摄影和剪辑跟传统美式一惊一乍的惊吓类型拉开了距离
大卫·罗伯特·米切尔迄今为止的代表作。首先要数其新颖的构思,近年少见用这种手法来诠释青春性迷惘与纵欲恐惧的主题,类似的经验估计要追溯回80年代的《猛鬼街》。导演将复古元素与迷影情结玩弄于股掌之间,怀旧色彩浓厚的配乐是我最满意的部分,不知不觉让我恍然走入光怪陆离的意大利邪典片场景,气氛营造的手段吸收并放大了处女作《不眠神话》的优点,部分段落更有向卡朋特经典作《月光光心慌慌》致敬的意味。
摄影和剪辑跟传统美式一惊一乍的惊吓类型拉开了距离,质感更像是欧洲的艺术电影。不过按照惊悚恐怖片的标准来看,只能是仅仅合格,所有吓人的场景基本在预料之中,除了卧室里意外现身的高大男人,以及最后泳池的高潮戏。泳池戏在导演三部作品里均有出现,也算得上是他最明显的作者标签。恶灵出没的段落意外地流露出不少喜剧的味道,可能是跟我们之前观看美国青春片太多形成根深蒂固的印象有关。主题方面最为耐人寻味,如果你能够原谅众多逻辑漏洞的话,一定会对影片最后那个镜头有点恍然大悟的触动。
4 ) 成功的,刻板的,寓教的
7.8/10.0
它有着青春电影所具备的,
老电影片段,俄国小说,现代诗,电子乐,
徘徊的镜头,颓靡的色调,腻稠的节奏,
但不同的是,它还是独到的惊悚片。
恐怖片所投射的现实意义就像“惊魂记”浴室杀人一样,骇人而突然,
“它在身后”的暗喻实际上比影片本身更加可怕,
作为浪漫反骨现实片,它无疑是成功的,刻板的,寓教的,
就像“royals”对青春尸腐气的传递,如同逃无可逃的梦魇,荒芜而迷茫地彳亍着。
5 ) WTF 如果胆小又想打发时间可以看看。但是讲真,真的没情节没恐怖烂片
烂片,坚定完毕。居然还要写满140字才能发送。。。。。。。。不知道句号会不会算字数。WTF 烂片烂片烂到不想写评论。这是一个打着恐怖片的幌子做着羞羞的勾当的烂片。毫无内涵好么,要情节没情节要恐怖不恐怖。我想知道切莫会打出6.3的分数来的??天哪!还没有到140字。感觉还不如去淘票票去写影评,为什么不可以只评烂片两个字?既然如此来剧透吧,莫名奇妙可以通过sex把诅咒传给别人,又没有跟你说不要待在封闭空间里???要有很多门!出口,出口,反正它移动那么慢,你跑快点它就追不上所以女主为何每次都要躲在屋子里,锁在房间里,所以你是想和它独处么,除了智障我不知道该说什么。亲测不好看。
6 ) 班花有难,须阴阳交欢方可解身上煞气,你看着办——《it follows》,它在身后
它在身后 It Follows (2014)
导演: 大卫·罗伯特·米切尔
编剧: 大卫·罗伯特·米切尔
主演: 凯尔·吉克瑞斯特 / 麦卡·梦露 / Daniel Zovatto / Jake Weary
类型: 恐怖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语言: 英语
上映日期: 2014-05-17(戛纳电影节) / 2015-03-13(美国)
片长: 100分钟
又名: 神秘追随 / 形影不离 / 靈病(台)
IMDb链接: tt3235888
http://pan点baidu点com/s/1kTmq2nP
如果碰到标题中所说的情况,你会怎么办?我猜你会义不容辞、毛遂自荐。
如果你真的这样,那你的下场会很惨。
或许你会搬出那句傻到家的古话——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说这是值得的。
那我劝你做好以下准备:你会被一个神经病跟随,上学的时候,睡觉的时候,出去玩的时候,它都会跟着你。
它会在不经意间出现在你家,可以是房顶,可以是卫生间,可以是厨房。
出于礼貌,它来找你的时候会敲门,但不挑时间,可能是白天,多数是晚上,而且是半夜三更,你睡意正浓的时候。你一打开门,它就扑进来弄死你。你不打开门,它拿大石头砸开门窗爬进来弄死你。
更糟糕的是,只有你能看到它,旁边的人都看不到。
所以还是洁身自爱比较好。班花来找你,只能是抄作业,其他不要多想。
但在性开放的资本主义美国,骚年们容易受到蛊惑。
片子里的少女们,个个都像沾满露珠的饱满的花朵,慵懒地躺在沙发上、床上、沙滩上,和涉世未深的男友在车后座做爱。
太不检点了。
可能这也是导演所要表达的意思吧——做人要检点。
但导演是个坏蛋。在不检点之后继续和别人不检点,这怪病就会传递给下一个人。
这不是《午夜凶铃》的剧情吗?导演你是抄袭逼!
导演笑而不语,别忙,我留了一手!
只要最后一个交欢者不找下一个,它就会顺藤摸瓜一个一个杀回去,直到杀到源头那个人!
——知道真相的我下巴掉下来:那就这么干啊,让它杀回去啊!这样就人畜无害了啊!但不是谁都像我这么大爱无私,片中的骚男骚女们都很急切地寻找下一个人,哪怕初恋、邻居都下得去手——哦不,长得开腿!
这都什么嘛,这个片的剧情完全就是bullshit。
好就好在,除了剧情渣,这个片啥都好,否则我不会推荐。
充满了浓浓的上世纪80年代的风味。
安静的小镇,充满生机的大自然,同样充满生机的无聊少年少女,大人们不见踪影,大家可以开着老爷车四处晃荡,去海边,去公园里,什么都不做,就躺在那儿晒太阳,有一搭没一搭的聊天。晚上就躺在沙发上喝着啤酒,看6、70年代的老电影。这种日子不要太开心。
本片的音乐也很棒。这种小成本的片子一般都是电子音乐,靡靡之音,很迷幻的感觉,大卫林奇用得很棒,这个片子也用得不错。
女主角不蠢。这个太难得了。很多恐怖片最恐怖的往往是哭闹不讲理又老是摔倒的女主角,她们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但自己不会打虎导致队友死的很惨。这个片的女主角有比较强的主观能动性,看得出她还是希望不要给周围人带来麻烦,自己想办法来解决问题的,比如她一开始不是跟初吻对象做而是跟邻居小哥做,一来是她觉得邻居小哥天不怕地不怕的,可能会没事,二来,她心里比较疼爱初吻对象,这从他们在房间里碰手那一段可以看出来。这样的女主角在恐怖片里属于凤毛麟角,难能可贵,赞一个。
另外,本片老师和女主角的小妹妹有好几个读诗的画面,让人感觉生活的美好。
本片的画面表现力也非常好,没有装腔作势作出大片的样子,而是扎扎实实,做好细节。国内那些拿着几千万投资把恐怖片拍成一坨屎的导演可以来看看这个片子,它只用了200万美金。
————————
欢迎关注“野评人”,在微信公众号搜索“goodtobewild”添加。
7 ) FIFF26丨DAY1《它在身后》:一群无聊青少年的迷惘和性探索,一直跟着他们的鬼怪是身边人的冷漠
第26届法罗岛电影节第1个放映日为大家带来无人知晓单元的《它在身后》,下面请看场刊影评人们的评价了!
大钊
极简恐怖片,独特但毫无新意,剧情设定过于老套,“幽灵跟随”通过性行为人传人,离谱又无聊。大家津津乐道的定点旋转长镜头也大多只是交待环境的作用,没有深入到内在。按理说既然走极简的平实路线,应该下功夫在心理恐惧上,但看下来只想笑
Michel_le
标准的恐怖类型片,没有太大亮眼点,但摄影与隐喻很灵巧,它会一直跟着你,它可以变成任何样子,但它只有一个,一群无聊青少年的迷惘和性探索,一直跟着他们的鬼怪是身边人的冷漠
折射入网
因为疏离的家庭关系,郊区的青少年们开始互助,共同探索,共承风险,刨去隐喻,这部电影是青春成长片无疑。”
松野空松
有些高级,80年代的复古感,以及那时蔓延的恐惧
神盾局仔龙
我现在看恐怖片看到渲染氛围处还是会用《头号玩家》里提到的在手指缝里观看的方式,正值中元季,清凉一夏也不错,唯一的它幻化出不同的形态,也许各有各的隐喻。
#FIFF26#第1日的场刊将于稍后释出,请大家拭目以待了。
8 ) 编剧你太懒,观众靠自己想象来编吧。
这个“慢吞吞跟踪鬼”的设定是非常有趣的,很像日本人的思维。不过编剧懒,编完设定没编故事。想想,这个鬼必须一个个倒序杀上去,而人也要加速一个个传下去,比赛的过程多有意思。男的不能随便传给个丑妹,丑妹找不到人传下去瞬间也会被杀了;女的也不能随便传个酒吧男,要是男的干完不好好听她解释,也会瞬间被杀了。这些都可以引发非常有趣的故事,编剧你咋这么草草收场了呢?
有一种电影就是影评人叫好,普通观众也叫好的电影,这种电影是公认的佳作。另一种是影评人叫好,而普通观众看得一头雾水的电影,这部就是第二种。白期待了那么久,真是期望越大,失望越大
设定还是很厉害的,弱智逻辑+小聪明隐喻=性传播,情节太离谱。成人角色的缺失及洁依所见之“鬼的形象”都是相框中亲人的“化身”,与开场第一个死掉的姑娘对父母的愧疚不谋而合,可以挑的再明一些。360度摇镜很有德.帕尔玛范儿。
就是进入电影院的时候很激动,觉得是一部清新装逼的恐怖片。睡了一觉起来之后看到的剧情开始坑爹。。。最后总结就是是一部走歪的清新恐怖片。可以考虑出第二部之带鬼游长城,第三部之带鬼游王府井,第四部之带鬼坐地铁。我就不信能有鬼走的地儿。
完全get不到点,作为恐怖片,导演确实太有艺术片的野心了。。。节奏慢到爆。不过,音乐和视觉确实不错。那些残破的街区,绝望、压抑的色调营造得很不错。
啃生肉完毕…大型性安全教育知识大片
看得心底间歇性发凉,it的概念设定太酷了,简直是七十年代两大类型片Slasher和Paranoia电影合体;还有个看过今年最棒的长镜,360度无死角的摇镜成为特殊设定的语法
感觉这是一部艾滋病预防宣传片。。。你只能传播它,而且只能通过性传播,它最终会弄死你。。。这不就是艾滋病嘛。。
观众最大的乐趣就是在背景找跟踪鬼吧……
直接进入我的年度十佳,太喜欢了!DRM继续探索青少年对性与成长的迷茫与恐惧,满是隐喻的恐怖故事荒诞且极富创造力,对80年代前后青春虐杀片的致敬太赞,荒芜的郊区,无聊的青少年,缓慢走来的恐惧... 一听到那卡朋特式的主题配乐就全身鸡皮疙瘩彻底醉了。
4.5. 今年第一部近乎五星的电影。在这种不停被类型片“震惊”到麻木的年代,却能遇到这么美且诗意的惊悚电影。这部电影是近几年来唯一一部对得起惊悚两字的作品。背景乐上也终于有位导演如此用心地遵循希胖子原理,叙事推进,情绪延伸被电子乐铺地渗入心脾。镜头设计上亦致敬希胖子和80年代的焦虑。
在标准的美国青春恐怖片之上却发展出了如此宽广的解读空间,实在是非凡的创造力,性的概念化,父母角色的缺失,底特律的消亡,成长恐惧的角色转变等等。游泳池一段的镜头剪辑精彩至极,几处环绕镜头显锋芒毕露。复古电音配乐一出,就只有沉浸之中的份儿了。
这神马啊,所以就是一个防艾滋的宣传教育片?
整体上有些失望,盛名之下其实难副。情境设定其实是很卡朋特的(配乐也是),但在镜头调度上却完全没实现那种卡朋特式的惊悚紧张感(沙滩上那次袭击勉强有点这方面的意思)。沉闷不是叙事的问题,而是镜头调度的问题,那种如影随形、时刻要回头身后的调度太少,大大降低了影片的紧张感。
现在的恐怖片,能保证做的恐怖就很不容易了,还能玩出新花样的,必须加分。只是这个片子末尾给的开放式结局,没给喜欢看纯粹恐怖的观众一个清晰交代,恐怖来由也没有解释特别清楚,有种“这就完了”的意犹未尽感。设定棒,配乐棒,镜头感棒,今年目前最佳恐怖片。
胡他妈的拍
反传统惊悚片,恐惧在光天化日下慢条斯理的走来。通过镜头推移营造出极度渗人的感觉,配乐简直把怦怦心跳踩在了脚下。看完这片后还能好好做爱吗?
把恐怖片玩出点新花样,不是在吓唬人的感官上做文章,而是选择了复古和情绪上的营造,在同类型恐怖片传统套路的基础上玩创新,打破观众的心理预期,而且敢把那种神神鬼鬼的东西留到最后,“它在跟随”的游戏开始蔓延似乎即将失控,拿到八十年代的话,这种性爱后遗症肯定会让人联想到某种疾病。★★★
有个细节没交待清楚,是戴套也没用吗?
复古的电子乐与灵性的镜头成为影片的魅力源泉,氛围是这部影片首要的看点。青少年与性,以及由性引发的恐怖故事。其实恐怖程度并不高,最多算个惊悚片,而其中可能带来的解读,倒是为影片带出诗意,或是未成年的迷惘。
呵呵 逻辑有点奇葩,我就想知道一开始那个休是怎么知道必须传给下一个人的。。还什么std,传给别人自己底下就不会再烂了吗,有这等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