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挟持力量感的片子
首先说片名的翻译,无论是衣冠禽兽还是人面兽心,都是扯淡粗野,而卡夫卡同志所建议的《为人的欲望》则准确平静许多。
如果给出一个影片的关键词我认为是:力量。充满力量的情感扩展,充满力量的爆发表演,充满力量的镜头节奏,尤其是一开头一结尾火车飞驰的长镜头,爱死。前行、岔路口,风景,诱惑,岂不是正如人生?
2 ) 爱情有时并不崇高
Roubaud是一名铁路站长,在工作中,他认真负责,不畏权贵,对所有乘客一视同仁,确实是个值得尊敬的家伙.(至少在工作中是如此).个人生活中,他拥有一位美丽妻子的Séverine.这样的生活,夫复何求?但他却说自己的女人是一个女仆的女儿,(让她看轻自己)甚至怀疑自己的妻子和她的教父发生过关系,嫉妒还是自卑?(觉得他配不上自己的女人),我想两者是兼而有之,不管原因是什么,结果就是他和妻子在火车上杀了妻子的教父,就这样轻易让自己堕入黑暗的泥沼.但是在火车上杀人时,他们被铁路工人Jacques看见了,自此,三位主要角色的命运纠结在了一起,Jacques有一个火车司机的稳定工作,虽然不是什么非常棒的工作,但他爱这份工作,甚至给自己驾驶的火车起了个名字,称它为自己的爱人.他甚至还有一位爱他的女人,(他教母的女儿)可是,当他第一眼看见Séverine时,Jacques就这样无可救药的爱上了这个不该爱的女人.甚至为此使他漠视了对方是杀人犯,而自己是重要目击证人的事实.因为他们之间发生的爱情,为此使二条生命无辜的冤死.(有一人被冤枉为谋杀犯).爱情有时不一定是崇高和美好的代名词,不是么?我想Renoir在此表达了对人性的悲观,当然存在主义的味道也在此时油然而生了.
女人,又在这部电影中扮演了不那么光彩的角色.或者更准确的说,Séverine在这部电影里扮演了"欲望"这个东西的代名词,"欲望"使所有电影中的主要角色,要么死,要么堕入黑暗的深渊.(Roubaud).(Séverine是挑起众人欲望的人,最后也成了这些人欲望的牺牲品)
结局:本来决定为了Séverine,杀死Roubaud的Jacques,却杀死了Séverine,自己为此痛苦的自杀了.只留下第一场谋杀的发起者Roubaud苟活在世上.
这个结局是很难解的,因为它是具有多重意义的.记得开场不久,Jacques在和教母的女儿亲热时,差点掐死了对方,Jacques解释说,是因为自己有个酒鬼父亲,他把带有酒精的血液遗传给了自己,所以他经常要神经错乱.我们知道,他的父亲和他的儿子一样是处于社会底层受尽社会歧视的人.所以像他这样的人经常要借酒消愁也是很正常的.所以我觉得,Renoir想要在此进行某种程度上的"阶级控诉",虽然个人认为这并不是Renoir之所以安排这个结局所想要表达的主要意图.我想Renoir的主要意思是,Jacques杀死Séverine的过程可以看作Jacques内心善与恶两种本性的搏杀,结果,善的本性战胜了恶的本性.但是最后是以Séverine和自己的两条生命为牺牲品的.
Jacques本来是想杀死Roubaud,却最终杀死了Séverine,我想Renoir最后想要告诉我们的是,人生就是这样不可预知,有时甚至显得很荒诞.
3 ) 工友的困惑
二战以前,法国迎来自己电影工业的黄金时期,诞生一大批现实主义名作。以左拉名著改编的《衣冠禽兽(La bête humaine)》也不例外。
雷诺阿不仅是高产的电影作者,也极会处理剧本,他将左拉的名著移植到当时的法国社会,产生了应有的社会效应。
电影描绘了二战前的法国工人阶层的思想状况。让· 加本扮演的火车工从早到晚辛勤劳动,少有休息。他偶尔陷入到一次婚外情中,情妇要求他杀死亲夫与她私奔,而加本却临阵脱逃。但他又为爱情困扰,在情感无法排解的情况下,他杀死了那名女子,又自杀了,用电影最后的总结是“他自己把自己毁掉了”。
这部电影总让我联想到贝克的《金盔》、卡尔内的《天欲破晓》。谈论的都是工人阶层的爱情问题。繁重的体力劳动让工友们身心俱疲,处于社会中的低下层,而他们也像其它人一样,向往着丰富的精神生活,他们期盼着下班,这样他们能穿上体面的服装,参加舞会,参与社交。在这种场合中,他们往往能遇见自己的梦中人。这本来是极为正常的世俗生活,但是对于工友们来说,爱情却是危险的,暴露出现实生活中他们自身的脆弱。他们或是像此片中被要求杀人越货,或是像卡尔内《天欲破晓》中因嫉妒而杀死情敌。剧毒的爱情药死了现实生活,让他们无法生存。
雷诺阿基本上也是现实主义的,不仅表现在他和左拉一样关心低下层人的生活和现实境遇,而且表现在电影表现的手法上。火车的呼啸,持棒准备杀人,偷情的快乐……他也是主观主义的,把我们带入到主人公的思想感情之中。
4 ) 还可以
你们有看到欲望吗!?我没有。
左拉的原著是关于性欲的压抑和杀人的一个探讨。但是经过雷诺阿的改编,情境已并非如此。
我所看到的只是情节的推进和道德情境的演绎,欲望如此光鲜亮丽。
我的感觉是有点涩。
5 ) La Bete humaine影像的冲动
这部电影有一种力量,一种影像的原始力量。就像影片开场与结束时的火车行驶的移动镜头。这些在当时看来朴实无华的镜头在今天看来突然具有了强烈的韵律感和力量感,代表了工业时代伟大成就的火车与电影似乎在这一刻结为一体,虽然鸿蒙之初的“火车进站”已经决定了这两者前世的姻缘际会,但于此时,它们的配合才真正显示出那种缜密的节奏下所深藏的影像意义。火车的隆隆前进构成了影片的两个强烈暗示之一,另外一个暗示是男主角雅克的头疼症,那种由于祖先酗酒所遗留下来的头疼。
未看过左拉的原著,所以不知道原著中到底有无关于头疼与火车的详细描写。但影片前半部分的一场戏似乎说明了它们之间确乎有一种神秘联系。雅克去看望他的女友,他们相爱,但在他们谈话的过程中,雅克突然头疼病发,在暴怒中他逐渐失去理智,企图掐死他女友,此时正好一列火车隆隆驶过,机车的轰鸣声似乎是一济良药,狂暴的雅克在这种噪音中也似乎渐渐恢复冷静,他渐渐地松开了掐在女友脖子上的手。这两者之间被导演赋予了什么样的意义,电影中没有明确交代,但这两者的神秘联系贯穿全片。所以我觉得虽然从拍摄或剧本的各个角度看这片都是一部自然主义的写实电影,但它里面深藏着一种神秘力量,通过朴素的镜头沉着有力的表现了出来。
影片的节奏安排也似乎体现了这种力量的的韵律感。场景变换不多,但场与场之间的人物关系都在变化,决不拖沓。比较典型的一次快节奏的跃进是在影片后半段雅克和西文妮的对手戏,几乎每一次出场他们的关系都已经变化了。从一开始的火车相遇、相爱、谋划杀父、背叛、再到最后的情杀,一路下来,没半点迟滞,欲望和嫉妒也随着进度的加快迅速蔓延,可以说整部片子是呈加速度的,到最后是速度的极至——主人公在高速行驶的火车上跳车而亡。欲望和嫉妒的漩涡越来越快,最后吞噬了在里面的没一个人,火车的速度和形象是某种意向性的象征,如一头扑向红色的公牛。这种加速度在导演的控制下纹丝不乱,反而有一种整饬的优雅,这是最难得的地方。
博客:
http://www.mtime.com/my/Lyeast/
6 ) 蹩脚的电影名字翻译,混淆了电影的真正主题。
“欲望的野兽” La bete humaine, 独占与排他的欲望,是男人的血液,而女人的武器则是其爱意拨弄,挑动欲望,刺痛嫉妒,迸发仇恨的种子。
这部电影从中文名字上来看,可能讲的是一部渣男或者是一部外表衣冠楚楚内心却黑暗无比的电影。然而,实际上并非如此。这部电影的法文名字是La bete humaine,也就是人性的野兽,或者直译有些困难,我们可以理解成“欲望的野兽”。不知为什么这部电影被翻译成衣冠禽兽,实际上这个翻译不仅掩盖了电影的主题,也让观影完的观众无法理解这个题目。故此,对于电影名字的解读之后,相信很多人便会恍然大悟,对于电影的主题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人类的欲望:瞬时、直接而无法抑制。这部根据左拉作品改编的电影,看似有着犯罪片的电影,但是始终围绕着一个主题,那就是欲望。不同男人对于同一个女人的欲望,但最明显的是女人对于爱情的欲望。电影中对于欲望的表达直接而无曲折,将欲望直接的呈现在观众面前。欲望的产生,则是瞬时的,男主对于女主的喜欢,就是那一瞬间,一个眼神而已,而女主对于男主的欲望丧失,同样是因为一个动作的迟疑而顿时消散。总的来说,左拉对于欲望的表达直接而干脆,无需掩饰,不用拘泥于世俗之见。
独占与排他的欲望,是男人的血液,而女人的武器则是其爱意拨弄,挑动欲望,刺痛嫉妒,迸发仇恨的种子。看似流转的爱情,更像是一种利用,对于男性爱意的利用,用来帮助自己挣脱束缚,寻求自由的爱情。我情愿相信,女主对于男主没有丝毫的爱意,只是利用其来杀害其丈夫,好让自己逃脱其掌控。可惜,男人是欲望的禽兽,占有是其唯一的欲望,要么占有,要么毁灭。
左拉在Therese Raquin中同样写了一出火车杀人案,同样是情夫为情妇杀死丈夫的故事。从左拉的描述中我们可以得知,左拉是崇尚这种自然之欲望的,这是人性最真实的欲望,无需顾忌世俗的婚姻,心动就去爱,可以抛弃婚姻,可以忘记礼俗。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在这两部作品下,左拉笔下的丈夫都是丑陋古怪,占有欲极强的人,嫉妒心极强的人,贪爱钱财的人,不是一个追求爱欲的丈夫。
7 ) 让·雷诺阿的劲道
这个电影改编自左拉的小说。记得小时候,架子上总是有一本左拉的《娜娜》由雨果的《笑面人》破破烂烂地陪伴着摆在那里,我一直也没有碰过,后来中学的时候老师说他是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的大师,他们就以大师的名义也仅仅以大师的名义陈列在记忆里了。
雷诺阿也是上了高中时候听说的,起先是听说那个印象派的老雷诺阿,美术老师用近乎敬畏的眼神说他画的女人和草地,说那种通透和明媚,到了大学才开始听说小雷诺阿的。后者继承了他父亲对光影和构图的禀赋,也继承了19世纪欧洲人文思考和社会实践的硬度,也继承了那个年代那些伟大默片的灵魂,像一棵树一样立在电影史的某个路口了。
对于导演本身作品来说,我个人认为这个片子不能算他的上乘之作,一个传统的三角恋里有一个甜美可人水性杨花的妻子,有一个贪婪自私专横莽撞的丈夫,还有几个有钱有势或者自认为对爱情有专一精神的“搭伙人”,结果自然就有了谋杀和奸情。
值得记住的是电影中作为道具出现的火车,而且充满象征意味道。
开头冲进画面的就是上上世纪那种气派的蒸汽火车,主人公雅克作为驾驶员满脸尘灰的和另一个副手一边烧煤一边拉闸,画面的张力被拉大,接下来的人物在“入戏”、“滞留”到“出戏”错落有致地进入。还有中间多次大段火车镜头的铺张,摄影机固定在机头侧面从巴黎郊外的纵深掠过,让人不得不觉得这种劲道就是无法遏制的人生,所以雷诺阿似乎没有刻意地去“主使”雅克去干什么,而是在“纵容”,从基因的生理角度(雅克怀疑父母酗酒对他有不良遗传)和情欲心理角度(几乎也是模糊地本能)上沿着人生的铁轨驶滑行而下正像有人说的“他的电影作品从来都没忽视过赤条条来、赤条条去的人本身”,而这人生就像他的电影动机一样,是开放式的,是即兴的,是意念平衡的。
也许这个电影的价值远远不在这里,因为从中看出了希区柯克的影子,似乎也看到了《公民凯恩》的样子,还看到了诗性的黑色电影的端倪,毕竟是1938年的片子,那个时代刚刚开启,所有探索都充满可能性,这样的挥一挥手都可能成为实验性的,哪怕是滥俗的,但是最少它是平易的和诚恳的。
现在看来,这些单一的东西反而显得更丰富,看完了不由得让我默默呼唤“让黑白默片的时代再来一次吧”,把现在电影工业的浮华溃烂洗干净,把本意回归到现实和人性上来,把手法过滤到最直达心灵。
(张烊)
对雷诺阿30年代的电影没啥感觉
节奏什么的现在看不适宜了,但镜头还是很美,自然主义的黑色电影。女主有种天生的娇憨,让人又爱又恨
火车意象贯穿始终,眼前奔腾的交叉路口正如无法决定的内心,借景喻人抒情的段落很多;男主的性格缺陷,女主的水性杨花,悲剧结尾是必然的;你不能同一个没有心脏的人谈良心。
没感觉就是没感觉
雷诺阿23:3.5 剧本有问题,配乐又乱用,谋杀场景套用《母狗》中的处理手法,镜头倒是保持了水准
作为配角,火车表演出色
火车带领下的灭亡之路。没有左拉那样的严重的自然主义倾向,却深深地透出希腊悲剧的味道。
典型的法国神经病
当一个躁郁症患者爱上一个“潘金莲”。是他开启了这个篇章,又亲手结束了这段故事。人生路很长,是他自己亲手选择了弯路。影片对人物的刻画非常细腻,简单的镜头下带着强烈的隐喻。
A humanist movie、beautiful shot。A crime story involves really no 'criminals', but working people who have hit some bad, personal times
越看越觉得熟,后来发现弗里茨朗的人之欲翻拍过。
三星半。几个人物都缺乏动机,罪恶太多,理由太少。真的只是灵魂中的疯狂而已嘛。绵延的火车带来了奇妙的氛围。
为人的欲望
不要去看情节,单单让·加宾的崩溃就证明这是一部原子弹式的作品。如此可怕的镜头移动,仿似鬼影降临大地。
一个精神病火车司机的爱情悲剧,不过爱情这两个字用在这里远不如情欲更加准确。
只不过有点感同身受罢了...
7.5。已经有黑色电影的雏形,心机婊和黑夜行凶两点尤为突出。我是没看到欲望在片中有明显的体现,但是压抑确实通过火车鸣响、男女关系等表现出来了
喜欢Renoir有点狠的那一面,温情脉脉深谙“游戏规则”的那些片子就没感觉
人自然的本性是取事實義,與即人的動物性,人的本性生來就關心自己的利益,順著這種人性就只有爭奪而辭讓之德就會滅亡
评价日照重庆的N多评论放在这个电影上都很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