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照

卡桑德拉大桥 剧照 NO.1 卡桑德拉大桥 剧照 NO.2 卡桑德拉大桥 剧照 NO.3 卡桑德拉大桥 剧照 NO.4 卡桑德拉大桥 剧照 NO.5 卡桑德拉大桥 剧照 NO.6 卡桑德拉大桥 剧照 NO.13 卡桑德拉大桥 剧照 NO.14 卡桑德拉大桥 剧照 NO.15 卡桑德拉大桥 剧照 NO.16 卡桑德拉大桥 剧照 NO.17 卡桑德拉大桥 剧照 NO.18 卡桑德拉大桥 剧照 NO.19 卡桑德拉大桥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05:24

详细剧情

  《卡桑德拉大桥》是一部英国,意大利和西德联合拍摄的影片,该片的拍摄手法与内容成为此后灾难片的经典模式。
  恐怖分子闯进了日内瓦的国际卫生组织总部,欲实施恐怖袭击,受到了保安人员的阻击。追捕过程中,警员不小心将实验品鼠疫细菌打碎溅到罪犯身上。一名歹徒当场感染腐烂而死,另一名 窜到一列开往斯特哥尔摩的火车上。病毒感染非常快,整个火车上许多人都给传染上了这种细菌,国际警局为这种鼠疫细菌不传染给其他人,对火车进行控制,不许在任何车站停留,并要将其开到卡桑德拉大桥给毁掉。女作家珍妮弗(索菲娅·罗兰 Sophia Loren 饰)和丈夫张伯伦医生(理查德·哈里斯 Richard Harris 饰)也被卷入。医生通过实验方法使许多人解除细菌,却不被上级相信,只有用自己的方法进行解决,列车上的人们与防化部队发生冲突,人们纷纷拿起武器。众人的命运跟随火车一起驶向未知....

长篇影评

1 ) 麦肯齐上校——职责与人性的冲突

这部片子,非常震撼。

一辆列车,世间百态。

离婚夫妻、流浪歌手、贵妇人和小白脸、犹太老商人、度假情侣、母女、警察……

有善良的回归、破镜重圆的爱情……

但我今天想和大家聊的,不是张伯伦大夫,而是麦肯齐上校。

我认为,剧中最复杂的、最有争议的人,应该是麦肯齐上校。

当知道逃跑的毒贩可能携带细菌时,他的第一反应其实和医生一样——抓到毒贩,防止细菌传播;

当知道毒贩已经混进列车,列车已经出发,他也下过命令停车,但此时列车已处于别国地域,别的国家不答应停车;

当女医生发现氧气可治愈疾病时,他其实是同意停车的,只是当时传达器已经被毒贩弄毁了。

我并不是为他洗白,只是觉得此人不能仅仅用“冷血”“残忍”来概括他的全部。

他先是政治家、军人,其次才是自己。

作为一个国家的政治家,他首先必须要维稳。

虽然人类经过了亿年进化进入了文明时代,但本质还是动物。任何风吹草动都会引起不必要的意外。

超市里抢优惠降价纸巾都能发生踩踏事故,何况是车站发生传染病?

他能做的,只能是试图联系别国停车、联系车上医生、提供医疗设备。

同时,维稳。

有人会说,那女医生当时已经发现狗有所好转为什么不让停车?

那是因为我们是观众,我们看得到列车的情况,我们有上帝视角。

对于麦肯齐上校这边来说,这可是至今没有治疗手段的传染病啊!他真的不确定。

你以为我有意叫这些人送死?

他也默认停车,但是传达器却坏掉,与张伯伦大夫失联。

从道德上来讲,麦肯齐这么做肯定是不道德的。

结尾,他与上级通话,影片没有播出上级的话,但从剧情来看,上级应该是夸奖他,他苦笑:“过奖了。”

过奖了

挂掉电话后,他拿着电话失落。

麦肯齐上校拿着电话失落

他沉重地站起来,关掉灯,办公室一片黑暗。

下属请他喝酒,他一句话也没回,穿上大衣,拿起帽子,独自走向黑夜。

麦肯齐上校走向黑夜

这是一条不归路。

他被监视了。

就像卡桑德拉大桥一样,他的人生之桥,他的信仰之桥,都会因为这次“意外事故”崩塌,他会从高处掉下。

我相信,他曾经或许也是一位有理想的热血青年,站在军校门口自豪地抚摸身上的军装;他或许也曾站在旗帜下庄严宣誓;他或许也曾慷慨激昂地斥责过ZF的各种不作为……

只是随着阅历的增长,他明白一腔热血其实起不了任何作用。他的信仰之桥渐渐失修。

虽然现在当军人很不光彩,既然当了就得当好。

影片结束后,很多同学反映看不懂结尾,认为结尾过于仓促。 我认为结尾才是真正点睛之笔。 将人性与权术平衡展现得淋漓尽致。

此事若是暴露,麦肯齐绝对自身难保,但女医生是可能活下来的。因此,此句话表达的意思有两层: 1.你是一个大夫,有些事情你别管,你也管不了,你要珍惜自己。 2.你有高明医术,你有医者仁心,请你珍惜自己的知识和初心,继续行医吧! 前者是他作为政治家的决定,后者是他为人的态度。

政治家的决定
为人的态度

镜头对准麦肯齐上校的瞳孔,这是麦肯齐对自己灵魂的拷问,也是权衡之下的无奈。

女医生走后,他无尽落寞

“我在你眼里,一定是个恶魔。”

因此,我一直觉得,结尾处麦肯齐上校独自走向黑夜的背影才是全剧中最孤独的镜头。

孤独的麦肯齐上校

后面的剧情会怎样?

幸存者向媒体讲述政客的冷漠残忍,全国上下一片哗然,麦肯齐上校被判刑,下属登上了他的位置,继续用同样的手段“保护”人民。

人人都只是棋子,最可怕的,不是你发现了黑暗,而是发现了黑暗,却无力改变,各方平衡之后,只能顺应黑暗。

2 ) 同一情境下的不同人,细节,一个局

(翻出来,原来写的.. long long ago....那个军部的女医生是《戒指》(娜塔莎金斯基版,又叫《血溅戒指》《the ring》)里的女管家。其实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女主端着啤酒进包厢,男主没回头说了一句:“放在床上”)女主问:“是啤酒,还是,我?” 译制经典。已收了D9碟子....)



同样是灾难片却没有当今大片中的火爆特技镜头,却依然惊心动魄

大桥倒塌的画面 影片前面曾多次在高速行驶的列车和阳光下的卡桑德拉大桥做快速切换,大桥的特写镜头反映出年久失修难以负重的危险境地,这一段所配的不和谐音与列车的行进声更是恰如其分的营造出了前所未有的紧张气氛,最妙的一段是对大桥在水中倒影的特写随着粼粼的水波大桥似乎更加不牢固,剧中人的处境更加令人堪忧。影片中基本上是用扣人心弦的配乐将大桥的危险揭露出来的,揭露出平静阳光下潜藏的危机四伏


有着悲惨命运的犹太老人开普兰先生,妻子和孩子都死在列车将要开往的那个治疗营的前身——集中营里。 老人靠兜售手表打火机等维生,他与男主角的第一次碰面时幽默的,老人变戏法来制造友好气氛,他喜欢小孩,善良和蔼。但得知列车要驶过大桥去往波兰时,他是敏感激动失控脆弱引人怜悯的 他念着“卡桑德拉大桥”从他脸上流露出的绝望神情中女主角似乎已经预感到了未卜的命运 老人曾想出逃不成功反倒中了一枪 从此他便变得失魂落魄默默无语 当用来引爆煤气罐分离车厢的导火线不能点着的时候 他从座位上慢慢起身 那样一幅瘦小的身躯来到厨房打着了从怀里掏出的打火机 用自己的死换来了近百人生的希望 他可能是不想回到伤心的地方,也可能是将尽残烛想要再为他人燃烧一次,还可能是作为老年人本能的保护晚辈的博爱 不管怎样 他从健谈到沉默,神采奕奕到绝望无助听从命运的安排 他一个人的可悲一下子升华 影射出决策者的冷漠,人性的泯灭



意大利“国宝”索菲亚·罗兰(Sophia Loren) .... Jennifer Rispoli Chamberlain 她和医生是一对欢喜冤家,每一次与医生离婚都是她创作灵感的源泉,在这次灾难之后两人破镜重圆 记得反映两人间分合最绝的一句台词是(她去找医生,医生说)直到每次离婚都是你灵感的源泉。你又想从我这儿找灵感了吗?可是很遗憾,我们还没有第三次结婚,所以没有第三次离婚



英国老牌演员理查·哈里斯担纲,他最新的银幕形象是《哈利·波特》前两集中白胡子的“邓不利多校长”,可惜老爷子去年底去世,所以不妨让我们再从《卡》片中重温他当年的风采



“海利神父”他就是大名鼎鼎的前美国橄榄球巨星O.J.辛普森 他更有名的是在辛普森双尸谋杀案洗脱罪名 剧中从很烦小孩的一个警察,在灾难中竟为了救那个孩子而死 对心存善良用自己性命救大家的逃犯既往不咎也表现出人性的光辉



“麦肯奇少校”波特·兰卡斯特同样不可小觑,他是1960 年奥斯卡和金球奖的双料影帝 上校其实是最可悲的一个人 听从上级命令而违背良心不敢违抗 相对于列车上人的自救,勇敢来说他绝对是剧中最引人深思令人既很有同情的一个人 最具讽刺意味的是在他离开办公室时 当他一个人孤独的走在长廊上时 想起他秘书的声音:他刚刚离开办公室,还有那个女的,您放心,已经派人监视了。——..........绝对的忠诚换来的是不信任




这部影片还有很多精妙 值得回味的地方 是只能看过只好才能了解体会的...

3 ) 发现人性的美好

开始以为无非是禁锢于一趟火车的故事,猜不出结尾。后边却越看越有意思。两个空间,两种斗争。一列火车,一座大桥。大夫终于呈现他救死扶伤的美好本性,军人也终归是一个傀儡。前者大难不死,必将流芳于后世。后者无论如何,终究也不过是被监视的对象。赞其他牺牲者!

灾难前,除非自愿,任何人都不应该为了别人而牺牲自己。上校跟张伯伦医生两极端,利益至上实用主义与人性中自由博爱,很难去切割也很难说对错。倒是火车上人们相互协作,某种程度也算是欧洲一体化的缩影吧,私欲中罪恶贪欲,危机时精诚团结,人性的美好正在于此。

4 ) 卡桑德拉台词

卡桑德拉大桥 1、全世界所有的国家,都不让我们进入他们的领土了,这也不能怪他们,这种病,他们本来没有的。 2、老是真真假假的,就连真的也当成假的了。 3、让成千上万个可能被感染的人,到处去乱跑吗? 4、靠什么才能不死去?靠天生免疫,命运,上帝,谁知道哪?谁也不知道。 5、老天显灵了,但愿多显点灵。 6、还是那句话,我没有权力。你又不是机器人,这事关千把人的死活,也包括你的死活。 7、不,你是让他们自生自灭。 8、你当我有意叫这些人送死?不,你是让他们自生自灭,这样更残酷。 9、哪他们(志愿者们)为了什么?(为了)好让他人活下去。 10、我在你眼里一定是个恶魔。你对自己过奖了,你不过是个唯唯诺诺承上启下的人。 11、虽然现在当军人很不光彩,既然当了就得当好。我执行上级的命令,执行命令乃军人的天职。我的双手没有血迹。 12、平静的外表下,恐怖与灾难如影形随,而最终的受伤者必定是手无寸铁的民众,越是无辜者越要流尽鲜血。最后的灾难已不是肺鼠疫菌,而是政治的阴谋。医生们能控制疾病,却不能治好政治的恶毒。 13、如同无法避免政治一样,我们也无法避免自然界的病毒。稍稍能让人心中安慰的是患难中的真情,当渺小的人们面对无法逃避的灾难时,惟一能拥抱的只有身边的亲人。 14、也许世界令人绝望,但毕竟未来可待(孩子是希望) 15、如果某天把它的秘密公布于天下,可能会让所有人发疯和绝望。在强大的疯狂的国家机器面前,个人是多么弱小与无辜。可是我们就生活在这样的时代,除了仰望上帝没有丝毫的办法。 16、无论面对什么样的灾难,普通民众都失去了选择权。

5 ) 我们与卡桑德拉大桥的距离

有感于近期肆行的肺炎疫情,正月初四的下午在家里重温了一部上个世纪的译制片《卡桑德拉大桥》。

一位恐怖分子由于误闯了美国在日内瓦总部的生物实验室而感染了肺鼠疫病毒,遭遇追捕的他逃到了一辆驶向斯德哥尔摩的列车上。病毒极易传染,列车上却无人知晓,故事的高潮由此展开。有关部门追查到这位携带病毒的恐怖分子在列车上后,考虑再三,做出了封闭整辆列车并让该列车改道驶向年迈失修的卡桑德拉大桥自我毁灭的决定。结果,车辆上的一位知名医生在他作家前妻和一名犹太手表商人的帮助下,发觉了相关部门的意图,并拼命抗争。最终在列车马上到达卡桑德拉大桥前,成功使得车厢脱钩,自己和一部分人员幸免遇难。更Happy ending的是,肺鼠疫的病毒经过空气里氧气的传播也终于消解。

这部1976年的电影放在今天仍有着极大的现实意义。尤其是在时下,源起武汉的新型肺炎正在神州大地肆虐。截止1月29日,全国已确诊感染6014列,死亡132例。各地封城封地,谈疫色变,原本正当喧闹的新春佳节一片寂灭。

极为巧合的是,电影里的病毒是肺鼠疫,起源于实验室里的老鼠;而现实中新型肺炎的起源却极大可能是面部形貌和老鼠酷似的蝙蝠。该电影的编剧也许怎么也想不到,四十多年后的世界,神奇的新新人类们感染病毒的方式,竟比误闯实验室里被感染还要无稽。蝙蝠刺身究竟味道如何?这得吃了才知道。

现实总是比电影还要玄幻。电影里的病毒是在封闭的列车上随列车轰轰前行;而在现实世界中,500万疫区人口却在一场叫做春运的人口大迁徙中被送往全国各地。感染的,未感染的;武汉的,湖北的;本地的,外地的;一时间,一团乱。再牛的导演和编剧恐怕也不敢写这样的剧情,如何继续?怎样收场?谁也不知道。

看电影时,弹幕很有意思。很多人发言,觉得把列车全部封闭,武装人员携枪进场维持秩序的做法过于冷酷。而在现实里,“武汉”这两个字忽然就成了这个新春最让人恐怖的字眼。人们看到鄂A的车牌犹如看虎色变,大呼救命;碰到武汉人更是恨不得马上躲到地底下,心底还”呸呸“两声,真不吉利。这个时候,估计大家在看电影里那个所谓的大反派,即下命令让火车通向绝命大桥的军官,也没那么面目可憎了,似乎还有一点那么可爱。可千万别让疫情传出来...火车坠毁?先别管了,毁就毁吧,别传染出来就行。当然了,我们可不是那么心狠的人,在网上喊两句"武汉加油”吧!

这样的行为当然无可指摘,毕竟人人都有追求健康不被感染的基本要求。疫区的人在不知自身感染与否的情况下四处走动,不管从道德上还是从实际影响上看,也都是极为危险的。但真实的问题是,这些都是500万疫区人口被送到全国之后的结果而已,现实中这辆列车的大门究竟又是如何打开的?

丹麦哲学家克尔凯郭尔曾讲述过一个小故事:他说在丹麦剧院曾有个小丑,当轮到小丑表演时,后台突然起火。小丑气喘吁吁地上了台,告诉下面的观众,后面起了火,大家赶紧逃命。观众哈哈大笑,小丑急了,再次警告,观众更是肆无忌惮,连连夸奖小丑的表演出色。小丑越着急解释,大家越觉得小丑可笑。哲学家最后说道:这个世界都要在这样的笑声中毁灭。

如今,回过头来看,不知大家能否回想起当我们在最最开始听到武汉肺炎时一齐发出的这种刺耳的笑声。更为讽刺的是,那“8位喊着着火了的小丑”却真的被当做了传播谣言的小丑,还接受了处罚。

电影里,这辆列车驶向卡桑德拉大桥,却终因氧气的传播和主角的抗争而得救;而在现实中,本来是地方性的疫情却因无法传播的呼声而被忽视,最终演变成了全国性的灾难。紧接着,犹如潘多拉的魔盒:歧视被打开,恐惧被打开,本不能被考验的人性又不得不被挑选,被忽略,被牺牲。

现在,我们都上了列车。它的终点又会是哪里?

卡桑德拉大桥?OH,NO......

让氧气自由传播吧,也许未到卡桑德拉,我们都能得到治愈。

6 ) 必定驶向卡桑德拉大桥

必定驶向卡桑德拉大桥
文/夜飞雪

1976年,冷战还未结束。英国,意大利和西德联合拍摄了一部名为《卡桑德拉大桥》的影片,观众们把它命名为“灾难片”,该影片的拍摄手法与内容成为此后灾难片的经典模式。

故事其实挺简单,两名恐怖分子想要炸毁位于日内瓦的世界卫生组织实验中心,行动失败,其中一名被击毙,另一名沾染了实验室的肺鼠疫恶性传染病菌逃上了开往瑞典的火车。为确保病菌不被扩散,有关方面下令封死列车,并让列车改道开往年久失修的卡桑德拉大桥,人为制造翻车事故以掩盖真相。

倘若人们了解影片的时代背景,就会从故事中看出微妙的东西来,比如预定的旅程和改道后的路线,还有出场的各类人物等。尽管三十年已过去,细细研究,我们还是会发现许多并不会随着时光流逝的奥秘,历史总是相似的,这部影片之所以伟大,就在于它告诉了我们一些常规性的哲理,包括我们平常人惟恐避之不及的政治。

我们先来看看两条行车路线:

原路线:日内瓦(瑞士)→巴塞尔(瑞士)→巴黎(法国)→布鲁塞尔(比利时)→阿姆斯特丹(荷兰)→哥本哈根(丹麦)→斯德哥尔摩(瑞典)

改后路线:日内瓦(瑞士)→纽伦堡(前东德)→卡桑德拉大桥(波兰)

这两条路线完全不搭边,原来的往北,而改道的列车却驶向东方。改道的方位不可思议的相差如此之大,是什么原因可以命令列车不顾1000多名旅客的意见而驶向陌生的东方?

我们得回返到影片的开头,随着世界卫生组织大楼的警报声走入的并不是日内瓦保安人员,而是一名上校身份的美国职业军人。原来,被恐怖分子沾染的肺鼠疫病菌是美国秘密研究的,他们以为在世界卫生组织的实验室进行生化研究不会有人过问,没想到却被两个闯入者打翻。绝对不能让美国秘密研制生化武器的丑闻泄露,这是主宰那车人命运的惟一理由。

我们知道1976年冷战还未结束,在广袤的欧洲大陆上,国家按各自的利益结成两种联盟:北约和华约。剩余的一些是中立国。列车本来从中立国瑞士开往中立国瑞典,但是突如其来的灾难让联盟顿时瓦解——巴塞尔、巴黎、布鲁塞尔相继拒绝了列车停靠在她们的领地,即使同属于北约的法国与比利时也不例外。列车不能凭空消失,上校想起了遥远的波兰,他有一个可以私下里交易的重要人物。波兰属于华约组织,与美国正处于敌对的非常时期。但是波兰答应了上校的要求,让列车绕过卡尔巴千山,穿过卡桑德拉大桥,到亚诺的隔离区。

消息传到奔驰的火车上时,乘客们还在悠闲地谈情说爱。让我们看看这些分别出场的重要人物:

上校麦卡其——美国军人,代表政治、军事与国家利益

医生斯切娜——病菌研究者,代表WHO

医生张伯伦——拯救病人的英雄,代表良心与人道主义

作家珍妮弗——张伯伦的聪明前妻,代表爱情与记录

犹太老商人——代表集中营屠杀下的一代幸存者

军火商太太——代表依靠战争而发财的权贵阶级

毒贩罗比 ——前登山运动员,军火商太太的情夫,代表洗心革面的投机分子

黑人警察 ——代表正常程序下的公民保护者

生病小女孩——代表希望

感染的恐怖分子在车厢里大量接触人群,当他在行李间死去时,其他乘客已有发病的趋势。有意思的是这两位恐怖分子竟然来自中立国的瑞典,如果是三十年后的今天,他们一定来自中亚并操着一口阿拉伯语。

医生斯切娜与张伯伦很快找到了病菌的控制办法,但是上校并不愿意让车停下来,在卡德拉桑坠毁是他不再更改的决定。敏感的女作家从犹太老人的痛苦中知道了卡德拉桑是一座不能承受重量之桥。但把守列车的军人断绝了停车的念头,列车上的乘客只能自救。自救的方式异常惨烈,靠着黑人警察的一把手枪,乘客们在张伯伦的带领下与军人们展开了博斗。毒贩罗比和黑人警察相继战死,最后在犹太老人的自焚中,炸开了最后几节车厢。而前面的车厢在冲过卡桑德拉时,大桥坍塌了,列车摔进大河引起大爆炸,河面上漂满了无辜者的死尸。

列车最终没有抵达亚诺隔离区,幸存的人们带着病菌一起自由逃生。影片选在亚诺作为此行的终点,是因为那里有着史上最残酷的集中营。老犹太的妻子儿女就死在那里,他逃跑了一生不愿回到波兰,但仍旧埋骨亚诺,所以他说“这是宿命。”

影片想要表述的太多了,无论哪一条线索都会引发人们的追问与痛苦。结尾时麦卡其上校对斯切娜医生说:“你要珍惜自己。”这句话出自好意,他沉痛的表情已预料到了他自己与斯切娜此后的命运。果然,军方的电话告诉观众,上校与医生都已处于军方的监视之中。此前,麦卡其面对斯切娜的责问时,他如此回答:“虽然现在当军人很不光彩,既然当了就得当好。”而我们知道的是,奥斯维辛大屠杀的重要执行者艾希曼在1961年的耶路撒冷法庭上为自己辩护:“我执行上级的命令,执行命令乃军人的天职。我的双手没有血迹。”与此类似的是世界卫生组织的无能,在美国军方面前脆弱得不堪一击。中立国不能保证人民的安全,本应救死扶伤的实验室变成了意识形态的帮凶。一切都充满讽刺,又是那么可悲。

距二战结束已经二十年了,是谁给了麦卡其上校毁灭1000名无辜者的权利?计划如此周密,如果不是弱小的人们奋起反抗,亚诺河又要增添更多的冤魂。意大利、英国、西德的制片人与导演们大胆地将列车开往纳粹集中营,不言而喻他们是在暗示美国军方无异于纳粹的本质。只要有国家存在,有种族冲突,有利益较量,任何生命都可以牺牲。这是我们永远要面对的事实,这种事实与战争和平无关,战争与和平从来都是相对的。平静的外表下,恐怖主义与灾难如影形随,而最终的受伤者必定是手无寸铁的民众,越是无辜者越要流尽鲜血。影片最后的灾难已不是肺鼠疫菌,而是政治的阴谋。医生们能控制疾病,却不能治好政治的恶毒。

通往卡桑德拉的大桥果然崩溃了,它怎能不塌呢?破败的大桥承受不了从西方而来的滚滚车轮。东方之旅一路上萧条阴暗,搬离的残舍,倒塌的教堂,冷清的坟茔,无不显示着政治的后遗症。1991年之后的波兰很快加入了北约,东西方融为一体,下次再拍灾难片时想必不会选择波兰了吧。

如同无法避免政治一样,我们也无法避免自然界的病毒。稍稍能让人心中安慰的是患难中的真情,当渺小的人们面对无法逃避的灾难时,惟一能拥抱的只有身边的亲人。2003年非典肆虐时,我发现深圳结婚的人突然多了起来,原来打算拖几年的情侣们一夜之间戴上了结婚戒指。张伯伦医生与珍妮弗作家在死亡之际破镜重圆,想必他们不会再离第三次婚了。爱情总是在特殊场合显示,贩毒者罗比虽然一直利用军火商太太在欧洲各地贩卖毒品,但他在跳窗前一刻把她托付给珍妮弗,这简短的一句话足以让今天对爱情丧失信心的情人们动容落泪。

黑人警察为救生病的小女孩付出了生命,这预示着美好的希望——也许世界令人绝望,但毕竟未来可待。房龙在《宽容》的末后写道:“等到象屠杀无辜的俘虏、烧死寡妇和盲目崇拜一纸文字这样的不宽容成为荒诞无稽的事,宽容统一天下的日子就到了。这可能需要一万年,也可能需要十万年。但是,这一天一定会来到,它将紧随着人类获得的第一个胜利——征服自身恐惧心理的载入史册的胜利——而到来。”但是在1940年再版后记中,他又重弹悲观的调子,“这个世界并不幸福”,“我们如今的时代还没有超脱仇恨、残忍和偏执!”

我不敢对人类自身的秉性抱有太多期待,世界总是被邪恶控制着。东德解体时,解密的几公里长的档案震惊了世界,如果美国中情局某天把它的秘密公布于天下,可能会让所有人发疯和绝望。在强大的疯狂的国家机器面前,个人是多么弱小与无辜。可是我们就生活在这样的时代,除了仰望上帝没有丝毫的办法。医生说,“病菌的感染率是60%,不发病的除了自身免疫力,就得靠上帝了。”2003年非典时期,我连续发了八天烧,就在第七天的夜里我写好了遗书。我一直坚持着不去医院,也不让任何人知道,与其说医学院毕业的我相信自身的免疫力,还不如说我对隔离病房充满恐惧,我害怕在那里没来得及帮我确诊就把我推进了火化间。好在上帝庇护了我。

无论面对什么样的灾难,普通民众都失去了选择权。在各种邪恶力量的主宰下,疾驰的列车除了开往必然坍塌的卡桑德拉大桥,还能开往哪里呢?

2006.5.14观影片《卡德桑拉大桥》有感

7 ) 从生命底部重新绽放爱与欲

用生命对抗政治的权谋,比釜山行更引人深思。有的人为了更多人的自由和安全而牺牲自己,毒贩和警察在这场抗争中居然达成了共识。回忆集中营的岁月,心灰意冷的卡普兰灵魂充满痛苦,再往前走即使一步也与死无异,不如献出已无可恋的身躯为他人提供生还的机会。爱情永远与灾难同行,真真假假的情感终于经住了生命消逝的威胁,一段直达生命底部的爱与欲浴火重生。最讽刺的自然是结局那个画面外的电话,上校为了服从组织的命令枉送乘客性命后还能有所不忍,然后他却不知自己自从介入该事件以后就同时也进入了一个不被信任的序列,与无意识的乘客,救病治人的医生,在政治面前又是殊途同归。

8 ) 卡桑德拉大桥

故事主线:一个得了传染病的人,爬上了火车,传染了将近60%的人,政府决定让火车开往卡桑得拉大桥(危桥),让这些人自身自灭。每个角色有自己鲜明的特征,男医生,治病救人,不怕被传染,救死扶伤,最后让火车分离,救了后半截车厢人的性命,整个片的男主。上校,知道自己做的不对,但是听从上级命令,没办法命令火车开往卡桑德拉大桥,(大桥下的民众早就搬走了,桥上的铁皮四起,螺丝钉也掉了,就是个危桥)事情结束后去了日内瓦。女医生也是个好人,发现被传染的狗子,因为氧气自愈,想要立即通知火车上的男医生,可是电话被登山运动员一枪打坏了。登山运动员(同时也是贩毒分子),扒火车,去车头阻止火车运行时,被发现打死,国际刑警告诉他,如果(你跳车你会死,我不在追究,又如果你帮助大家活了下来,那么你走我就当没看见)。

短评

小时候看的 印象深刻

6分钟前
  • 弗朗索瓦张。
  • 推荐

太牛了,如今重看仍然津津有味,神采奕奕的配音,无以伦比的剧情,每一秒都充满紧张感。其实想起来,这部电影小时候也就看了一遍,记忆却如此清晰,爱理查德哈里斯,爱年轻的索菲亚罗兰,当年的片子有如此多的性暗示,一路的欢声笑语和最后的血流成河,堪称一切灾难片的鼻祖。2012年3月7日。d5译制经典

7分钟前
  • 陶子冬
  • 力荐

在腾讯上看的译制配音版,配音和嵌入的港或台版字幕有不少出入的地方,看起来是规避了颜色笑话和一些政治暗示。本片从任何角度来看都是冷战背景下的大制作,大手笔啊,很有一些镜头设计让我吃惊,放在类型片里绝对是典范好学生。在如今这个契机下观影带来了无可比拟的丧逼感,在封闭的环境和死亡时限的紧逼下,每一个人都被未曾露面的最高权力一边监控一边放弃。如果不自救,没人能救得了自己。如果不牺牲部分人,所有人都会被牺牲。这惊天的狠招放在今日的语境里竟也毫不出格。戏剧影视文学总是提前昭彰制度丑恶,而人类总是在步步为营中堕入轮回的恶果。

10分钟前
  • 陈小睡
  • 推荐

这部电影是看完《釜山行》之后看的。顿时觉得釜山行逊色了。一则题材上,细菌感染与传染病是日常极有可能发生的事情。二则,在当时的冷战背景下,这部电影讽刺了官僚主义和国际政治,罔顾人命,政客为稳定为秘密,宁肯牺牲无辜者的性命。第三,电影中不同角色之间的关系、矛盾与冲突,很真实。

15分钟前
  • 在焉
  • 力荐

像这种经典电影,老妈很早就买回来屯着,什么魂断蓝桥、遥远的桥、保镖、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东方快车谋杀案、卡萨布兰卡...都是在我高中时看的。

19分钟前
  • 楚楚不动人
  • 力荐

冷战年代,必然有其恐怖和白色恐怖,也有不能言说和不可讲述,奔向死亡之地的列车,是铁幕后的波兰,也是当年的纳粹集中营。剧作在扭曲中传达着一些有趣的价值观(比如死板的德国人之类)。那个年代的大巨片,却又不是美国味道。其中的科学设定傻到不能忍。当然,索菲亚·罗兰真销魂

21分钟前
  • 胤祥
  • 还行

所有的故事都是预言故事,最厉害的不是电影,是如今看电影的人依旧有不少在说:我觉得让火车坠桥也没错啊,牺牲1000人,拯救全世界不好吗?不好,因为我们都在火车上

25分钟前
  • 黄青蕉
  • 推荐

西方内乱所导致的致命病毒危机最后被美国军情局转向华约国家波兰境内,火车停靠被封厢的情景让集中营的幸存老者(李·斯特拉斯伯格)喃喃自语好像噩梦重现,如此犀利的批判刀锋,也难怪此片在以北美为主导imdb上不受待见,有专业评论更是不吝词汇大加挞伐,俗套泛滥,过气明星,逻辑荒谬,甚至辛普森的后发命案都成为影响此片品质的负面因素。但你也不能说豆分的相对奇高是中国影迷站在意识形态对立面所致。还是必须要考虑到经典国配怀旧情结。

30分钟前
  • 赱馬觀♣
  • 推荐

有条热赞真是阴阳怪气,被害妄想吗?众所周知非典并非爆发于06年,再说整个车厢能有几个人看过这部电影,乘客们能由高铁无故停车立时联想到卡桑德拉大桥?有被笑到。不知从哪听来的给最高领导让道,这样毫无根据漏洞百出的发言这么多赞?屁股够歪的。

31分钟前
  • 拿一个大满贯
  • 推荐

今天中央六再次播出,不愧经典电影,尤其是译制片里的经典之作。即使以今日眼光来看,剧情设定依然是很出色的,影片节奏非常紧凑。作为灾难片,最大的灾难不是瘟疫,而是黑暗的政治之心。最后那句“他刚走,女的也走了,我会派人监视”令人不寒而栗。另外,本片里的恐怖分子还可以是欧洲人(瑞典人),而之后的欧美商业片里恐怖分子设定基本都是…

36分钟前
  • 说的对啊
  • 力荐

你知道我想说什么。

38分钟前
  • JnzRr-
  • 推荐

小时候都被里面的病毒吓着了。。多年后回味此片,原来恐怖的不是病毒,而是政治阴谋!!

43分钟前
  • EVA_征服天堂
  • 力荐

比病毒更可怕的往往是人类本身,因为后者会为了掩盖事实去舍弃无辜者的性命,这种不择手段的行为在他们看来只是尽职的表现。

46分钟前
  • 超cute侠
  • 推荐

将火车封死,禁止乘客下车,甚至连空气都流不出去。这就够震撼了。让火车经过卡桑德拉大桥更是凶残狠毒,既能杀死所有人,又像是意外。既能控制疫情,又可以甩锅。即便后来人们发现高浓度氧气可以杀死病毒,被感染者有可能被治愈,上校还是坚持原计划,一定要弄死所有人。不仅要杀死乘客,连士兵也不留活口。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个。心狠手辣,惨无人道。把所有人杀死,疫情就控制住了,真是逻辑鬼才。他以为他已经把所有知情人都杀死了,殊不知自己也是知情人。他只知道上司派他来负责这件事,殊不知上司还派了其它人盯着他,说不定下一步就是除掉他,兔死狗烹,鸟尽弓藏。他以为他已经够黑了,殊不知他还是嫩了点。

50分钟前
  • 朝暮雪
  • 推荐

灾难片,动作片,更是政治片。

55分钟前
  • 荔枝超人
  • 还行

看过许多遍,一直都很喜欢的上世纪70年代灾难大片。这是一部有先见之明的传染病电影,拥有那个年代一流的明星阵容。解决问题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军事的,另一种是医疗的。经验主义的科学方反对军事解决方案,两种方法是相悖的,都忽略了乘客的建议。影片拥有令人惊叹的航拍镜头,瞠目结舌的残酷高潮,一部被严重低估的灾难片。当然,以今天的标准来看,它的效果难免陈旧,但讲故事的方式十分沉稳,我发现这是当今许多大型灾难片所缺乏的。

58分钟前
  • 大奇特(Grinch)
  • 力荐

这部片子令我想起了三鹿毒奶粉的知情不报。

59分钟前
  • 考拉
  • 还行

情节紧张,对政治的讽刺更是自白而辛辣。

1小时前
  • 思考的猫
  • 推荐

我觉得剧情简介都比电影紧张刺激,拍得平庸了...

1小时前
  • 大宸
  • 还行

按功利主义,当权者选择牺牲一部分人去满足所谓的多数人的利益,可惜他们往往没想到一点,那就是意料之外的失控。其实本片的病毒只是一个壳,真正心寒的是人性的自私、冷血、恐惧、相互怀疑和你死我活、尔虞我诈的政治斗争!所以医生和作家的那一吻,才显得弥足珍贵!8.2

1小时前
  • 巴喆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