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友因车祸意外去世,汤姆(泽维尔·多兰 Xavier Dolan 饰)驱车前往男友家人所在的偏远农场参加葬礼,才得知原来男友母亲并不知道儿子的性取向。男友哥哥弗朗西斯(皮埃尔 - 伊夫·卡迪纳尔 Pierre-Yves Cardinal 饰)恐同而暴力,他威胁汤姆不得透露与弟弟的真实关系,并野蛮的将汤姆囚禁在农场。始料未及的是汤姆渐渐喜欢上农场生活,而弗朗西斯和母亲在与汤姆的接触中也陷入一场心理游戏…
《汤姆的农场旅行》讲述一位年轻同志参加男友葬礼,发现自己与男友的关系是秘密,然后更进一步发现恋人的母亲与哥哥也有自己的秘密;由于他的意外出席,引发哥哥不惜使用暴力也要隐藏的动机。这是一部心理惊悚片,全片以层层剥丝的方式来挖掘当事人隐晦的相互关系,风格冷僻,过程令人不寒而栗。电影由年轻加拿大导演多兰自编、自导、自演、自剪,并自做服装设计,再现了他的多兰美学与“不可能之爱”。《汤姆的农场旅行》入围第70届威尼斯电影节主竞赛单元,获得国际影评人费比西奖(FIPRESCI)。
对于电影《汤姆的农场旅行》,很多人认为带有悬疑惊悚元素,SM倾向,斯德哥尔摩综合征,暴力恐同,俄底浦斯情结……而对于我来说,这些一大堆术语名词都只是表现手法,电影真正想要表达的主题是现代人的孤独。 这位来自加拿大魁北克的才貌兼备的青年导演多兰又一次自编自导自演了电影,只是这次这部电影风格明显内敛了不少,也更成熟了。电影看似节奏缓慢,实则情节紧凑,构思缜密精巧,经得起推敲和考究。
汤姆 “今天,我的一部分已经死去,然而我却,哭不出来,因为我已经忘记,“悲伤”的所有同义词。现在,没有了你,我所能做的惟有,找人,取代你。”电影的开头,汤姆在纸上写下来的这一段话,还有后来在男友妈妈面前借莎拉之口冷静却又大胆露骨地道出和男友的性生活,都可以看出他对男友的感情之深,这也解释了他为什么千里迢迢驱车来参加男友的葬礼。汤姆是孤独的,他的孤独源于对男友深切的爱。男友已经成为他生命的一部分,失去男友后的他是不完整的,他必须找人取代男友,来填补他无论是身体上还是情感上的空白,这样他才能真切地感受到自己的存在。
男友的哥哥弗朗西斯浑身散发着雄性魅力,又拥有和男友一样的气味和声线,仿佛男友的另一个存在,他不就是取代男友的最佳人选吗?加上在荒凉得近乎禁欲的偏僻农场,压抑的氛围,人性的欲望被放大,汤姆不经意间被男友哥哥吸引已是必然。 所以,无论弗朗西斯殴打他,虐待他,还是嘲笑他,他都默默忍受了,因为这种对男友哥哥的迷恋能使他暂且消解因失去男友而感到的痛苦失落,虚无疏离,从而真切地感受到自己微弱却鲜活的存在。为了化解因失去男友所产生的孤独感,汤姆甘愿受虐,甘愿被囚禁。(虽然一开始想过逃离,但是后来他已经习惯了,而且拒绝了莎拉逃跑的建议。他回答萨拉说:“你自己看,这个地方,是真实的,一切都那么真实。”)
值得一提的是,我不是很赞同有些人认为多兰在这部电影中大量的面部特写是为了展现他精致绝美的脸庞,是他自恋的表现。我认为面部特写其实是为了突出他平静表面背后的悲痛与绝望。尤其当他说弗朗西斯身上有男友的气味,连声音也一模一样的时候,眼睛和鼻子泛红,眼泪平静地流下,没有过多的面部表情和言语,却让人立即看出他对男友真挚深沉的爱,甘愿受酷似男友的弗朗西斯的虐待也显得合情合理了。 弗朗西斯 如果说汤姆的孤独感始于男友去世,那么弗朗西斯的孤独则早在他当年冲动之下把和弟弟暧昧的男孩的嘴撕破那一刻就已经出现,那也是他孤独一生的开始。 因为这件暴力事件,他弟弟为了逃避现实,离家多年,音讯全无,自己一个人挑起管理农场和照料妈妈的重担,过早的失去了自由。 他的妈妈也不喜欢他,从他妈妈因为他弟弟的去世伤心欲绝,热情接待他弟弟的朋友汤姆;保留着他弟弟的所有东西;而对于他,他妈妈能因为汤姆受伤而抽他耳光,丝毫不在汤姆面前给他留点面子就可以看出妈妈偏爱弟弟,而对他的感情是很淡薄的。 也因为这件暴力事情,他被小镇里的人排斥,从参加葬礼的人数之少;不被允许进入酒馆;便利店外害怕他的人;带汤姆去医院看病小镇其他居民异样的眼光;司机不肯载莎拉靠近他家这些细节都可以看出。 可以说,弗朗西斯这个人物的人性张力最大,得不到妈妈的爱,没有朋友,被小镇的居民排斥,长期以来的孤独感使得他在厌恶汤姆同性恋的身份的同时又看到了陪伴的可能。他化解孤独的方法是极端的,他囚禁虐待嘲笑汤姆,只是为了汤姆留下来;而他也有温情的一面,在为母牛接生后他帮汤姆清洗血迹,为其包扎伤口,随后和他跳探戈时更是向其敞开心扉,说出了自己多年来的心事。汤姆似乎也打算长久留下来了,喂牛,清洗农场等融入到他单调枯燥的生活中去。
在和汤姆相处的过程中,他的孤独感暂时消除了,他终于体会到有人陪伴的滋味,他以为汤姆的陪伴是长久的,于是在发现汤姆逃走后,他瞬间崩溃了,焦急地驱车寻找汤姆,在丛林里更是声嘶力竭地说:“对不起,你别走,我不会伤害你,你不能这样对我。我需要你好吗,我需要你留在这里,你太让我失望了,我绝对不会这样对你,我想要做一个更好的人”。其实,他也是一个可怜的人,只是他化解孤独的方法极端才让我们对这么一个角色产生了厌恶,如果当初他没有一时冲动撕破那个男孩的嘴,那么现在他也只是一个普通的青年而已,可能和汤姆的男友一样,凭借帅气的外表,得到很多女孩的芳心。只是,没有如果,有些事情一旦做错了,这个世界不会给你改正和赎罪的机会。 孤独是人类的本质,对于艺术家们来说,孤独可能是他们艺术创作灵感的源泉,敏感细腻的他们因为有表达自己内心想法的方式,甚至可以说是发泄渠道,于是他们在孤独中得到了升华,创作出深入本质,挖掘人类微妙情感的优秀的艺术作品,如王家卫,基耶斯洛夫斯基,塔可夫斯基等。 但是,对于绝大多数普通人来说,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现代,较之以前无需再为生计过多奔波,有更多的空闲时间,而此时如果精神领域出现了孤独感,他们会本能地寻找刺激和外物来填补这种由情感缺失而带来的孤独感(汤姆缺失了爱情,弗朗西斯则缺失了亲情和友情),无论汤姆的受虐还是弗朗西斯的施虐都不过是发泄内心孤独的方式而已。 结尾,歌曲Going To a Town响起,汤姆已经驱车驶回了大城市。此时,昏黄颜色的演职员表出现,车窗外,大城市灯红酒绿,高耸的建筑物,喧闹的大街,醉生梦死、肆意挥霍青春的都市现代人,冰冷漠视的眼神,现代人的孤独与空虚感一览无遗。
歌曲Going To a Town风格沉郁哀伤,让人久久难以忘怀。人们试图通过逃离城市,到静谧的小镇去感受自然来化解现代人的孤独感。然而,现实是残酷的,汤姆已驾车从小镇回来,却仍然带着深深的孤独感。即使去了小镇又怎样?汤姆最终还不是又回到了城市,虽然还是厌倦城市的喧嚣,但又能怎样?只要内心虚无的情感得不到释怀,无论身处城市还是小镇,孤独感一直都会存在,不会因为地点等外物的变更而有所改变,归根结底,现代人的孤独感是人性的,内心的悲剧。 值得一提的是,这部电影的英文名是《Tom at Farm》,一开始我不是很喜欢《汤姆的农场旅行》这个中文译名,认为可以直接译成《汤姆在农场》,可是看完这部电影后,我觉得就内容和主题上说,《汤姆的农场旅行》这个译名更好,汤姆去男友家其实也算是一次旅行,一次启程寻找化解孤独之道的农场旅行。 在导演这部电影之前的一次访谈中多兰曾经说过:”对我来说,我的电影知识相当有限,但这其中对我有直接影响的,就是王家卫,我的影片有他的痕迹。之后通过其他电影,我试图发展自己的风格。” 王家卫的很多电影都体现了现代人的孤独感这一主题,色彩的鲜艳运用也始终如一,保持自己的色彩美学。而在这部电影中,多兰同样表现现代人的孤独感这一主题。只是在色彩上,多兰采用了沉闷昏暗单调的色调,另外配上空旷的道路,大片的玉米地,荒凉的农场,隐忍猜不透心思的角色,哀伤的配乐等艺术性元素。同时影片又具备了能迎合商业性需求的悬疑惊悚元素和被某些观众解读出来的所谓的SM,暴力恐同,斯德哥尔摩综合征,俄底浦斯情结等。虽然我并不赞同这些解读,但是无疑这些被解读出来的元素,再加上多兰的美貌,使得这部电影吸引了不少观众。而相比之下,王家卫的电影局限在文艺青年,知识分子群体,观众群体就显得狭窄了很多。 如果说多兰在此前电影《幻想之爱》中模仿了王家卫《花样年华》中的桥段,借鉴了王家卫大胆运用色彩,使用大量慢镜头等拍摄手法,那么在《汤姆的农场旅行》这部电影中多兰已经成熟了很多,也慢慢地脱离了王家卫的影响,发展出自己的风格。多兰已在王家卫的基础上更进了一步,那就是他的电影能把艺术性和商业性更好地结合起来,而这无疑也是当今艺术片导演所要努力的一个方向:艺术电影娱乐化。即在坚持电影艺术性的同时必须考虑到由于电影面向的是广大观众,存在受教育程度,个人喜好,知识构成方面的差异,所以在电影的表现方式上必须要把观众接受度这个因素考虑进去,否则,失去了观众群的电影,无论其文学性,电影美学思想多有魅力,终究会退出电影历史舞台。如法国超现实主义电影,“左岸派”电影,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等就是因为不能迎合大多数观众审美需求而在短暂辉煌后惨淡落败。 电影从来就不只是导演的事情,电影离不开观众,特别是在当今观众电影修养参差不齐的现实背景下,为了艺术电影的发展,导演做出一定的妥协也是必然的。 在刚过去没多久的第69届戛纳电影节上,多兰凭借电影《只是世界尽头》二度获得”评审团大奖”。虽然备受争议,但正如他曾经所说“我的电影就是我的生命”,争议和质疑阻止不了这位年少成名,才华横溢的导演去追求自己纯粹的电影梦。也希望他能做到如他在领奖台上所说:不管别人怎么想,最重要的是坚持自己! River Lee 2016.5.25
观影过程最大的惊讶和吸引力,都来自于(未预料到的)两位主演之间的情欲张力,或者说十分具像的充满性吸引力的情节,那种sexual intensity。 剧情介绍里说既然是恐同的哥哥,我怎么会想到两个角色会有如此强的性的牵涉。当看到片中两人多场激烈戏份,我对自己的被吸引被唤起,甚至感到一种耻感。因为哥哥这个人物,是男主逝去的男友的亲哥,而设计的两人的戏份,并不直接是性,其实更算是暴力。比如在教堂的葬礼后,哥哥挡在厕所隔间门口堵住男主,推他进了隔间,一边轻删男主耳光,一边质问他。后来有一场戏,更是直接在玉米地里翻滚,扼住脖子往男主嘴里吐口水。再一回想,两人第一次会面的场景,其处理已经几乎就像是强暴戏码。可见这种非常强烈的,近乎同志色情片中前戏戏份的处理,是非常有意图的了。 我看到非常多的直人观众将其都解释成了哥哥角色的‘深柜’(这其实也是许多同性恋者对恐同者的解释),但同时暴力与性的关联这一解释似乎在本片中反映的特别明显。 作为gay观众,对提到的这几场戏的感觉更是要敏感、强烈得多。可以说从性欲的角度是非常被唤起的,是兴奋的。而这种兴奋感甚至会引起我的恐慌,因为毕竟哥哥这个角色,并不是友善的对象。而这,我觉得正是导演多兰本人对自我或者他自己所在gay族群的自身的分析试探。多兰本人在以前的采访中提到学生时代被恐同同学欺负的经历。而本片中的演绎,我不知道他是不是想要去探讨这种受虐的性欲唤醒。 对于一些人来说,受虐的性欲似乎是先天不正常,或者是后天个人经历导致的心理异化。但其实这与群体的社会角色也密不可分。女性,尤其亚洲女性,也会很普遍有些受虐幻想(大S就在节目里提过很多女性都会幻想那种被推到墙上强吻,对,这也是受控制啊),这和女性在社会和文化里的弱势的,被动的既定设置是有直接关系的。而gay群体,社会对其在形象上的既定设想(比如会比较像女生)和个人实际的成长遭遇(比如学校里受欺负,甚至性的方面被欺侮),都会促使或改变其在性偏好上的形成。在实际中,在不管男男女女的性关系里,一点点暴力都是非常普遍地掺杂其中,比如大家最爱开玩笑的打屁股,或者是女生咬人啦什么的。 个性骄傲的同志们,对这种耻感的兴奋,是不是可以坦然地面对呢?多兰的这部电影,并不一定直接去检验了这个问题,但他很大方地分享了自己的这点欲望纠缠。
其实哥哥深柜的形象塑造得非常好,一见面赤裸上身撑在tom的椅子上,以及tom撇了一眼他的身体马上不自在的回过头。压迫性的力量展示、性挑逗、羞涩和慌张都在几个动作间表现的淋漓极致
tom还爱前任吗? 未必。自从哥哥给他看了那张亲吻照,他的初恋梦就碎了。他以为的前任,是对他一往情深的,是一个美好浪漫的形象。所以在前任死后他才会念念不忘。现在发现所谓的爱也不过是一个泡沫,一个幻觉,也就没有再留下的理由。所以,他才会直接说“我要告诉你妈妈所有真相后离开这里”
Tom在洗手间的时候被打了三次并没有躲, 他默默忍受,他为了丧礼不得不忍受。可是,后来他开始慢慢迷恋上这种力量上的压迫感和征服感
在麦田里被扑倒吐口水的时候, 他被有力的胳膊紧紧抱着,深深明白了力量的巨大悬殊,在他眼里那个男人是不可战胜的 ,不可违逆的,同时,暴力所伴随的雄性荷尔蒙也被发挥到了极致。于是他在饭桌上说: 他喜欢被有力的臂膀抱着,喜欢闻他的汗味,他想象射在脸上的快感。
可以看出tom死去的前任是个很温柔的人,那哥哥就是完全的反面, 暴力 乖虐 孤僻。怎么可能认错?怎么可能当成替身呢? 虽然一遍遍自我催眠地说“你闻起来很像他”“你说话的声音很像他”但是还是骗不了自己,在喝酒的时候还是会想起来他们跳过的探戈,他把他拉起来 盯着他的眼睛 他们的距离越来越暧昧
他爱上了那张乎自虐的暴力感。 一部美好的斯德哥尔摩电影。暴力 性张力都拿捏的刚刚好。 仅仅把它解读成简单的替身梗简直是亵渎
对,佛朗西斯曾经暴力相对弟弟的前任,非常严重的暴力,在那个他喝醉失心疯的夜晚。弟弟从此离家出走。
汤姆的出现,捣乱了哥哥的思绪,这个曾经痛恨同性恋的男子,在弟弟离家后,在弟弟去世之后,心理正在慢慢转变。
他恐吓着汤姆,同时也开始慢慢喜欢上这个弟弟的爱人。他也需要被爱。
哥哥向汤姆袒露心声,为什么我条件那么好,却还是孤家寡人。“我知道你喜欢我,别走。”
然后,两个人为母牛接生后,哥哥温柔的为哭泣的汤姆洗手。
再然后,哥哥强迫汤姆陪他一起吸毒,两个人就这样跳起了舞,就像《春光乍泄》里面的张国荣和梁朝伟。
我很喜欢这一段跳舞的场景,似乎是哥哥心态转变的过程的有力证据。
再后来,哥哥邀请汤姆一起去买醉。。。
“告诉我什么时候停手,你是老板”
汤姆回答:“你的声音,和他一模一样,还有你身上的味道。。。”
如果这都不算爱。。。再看看汤姆逃离的时候,哥哥几近疯狂忏悔的呐喊:
“汤姆,不要离开,你走后我怎么办?我不能没有你,我不会伤害你的,我需要你!我在努力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我想说的是,哥哥现在是一个双性恋,并且深深爱着汤姆。
此片看后一周,片尾那首「Going to a town」仍在回环往复,让我一度十分难受。 最后Tom驾车从农庄返回城市。五光十色的霓虹环绕,视线中闪烁的是如此璀璨的都市文明,但对他而言这些都只是迷茫和无助的绝境。如果一定要困在这座虚妄之城,与其在恐惧中游晃,我宁愿死在爱人的手里,反正怎样都是痛苦,且无处躲藏。 继承之前<双面劳伦斯>的「不可能之爱」,Xavier Dolan让这种挣扎放大到更极致的境地。一改前作华丽的唯美和浪漫的幻想,这次他进入一种悬疑紧促的空间,通过未解的迷局营造禁忌爱情中的危险关系,疼痛和温存交织,让人欲拒还休且无法自拔的神秘。此片改编自加拿大作家马克伯查德( Michel Marc Bouchard) 2011年的同名舞台剧,也是Dolan的第一部改编作品。 此作中他确实削减不少「现代艺术」的锐气,而专注于「农庄」简朴隐秘的构建。荒芜的乡路,干枯的玉米地,阴沉的小屋,还有废旧的厂房。并没有多少空间上的切换,然而空间即是时间("空间时间"),是人格的构筑,意志和行为的绵延。影像中总是黄昏时模糊的光,还有清冷黎明时惊觉的梦境。相比之前精致的场景设计,大片浓烈的色块,大段花哨的高速慢镜,加上美妙的诗歌和迷醉的旋律,好像无处不在标注他独有的多兰美学。这次的作品可以算是一种程度上的「返璞归真」,多兰在访谈中说这是新类型(psychological thriller)的尝试,拍摄很单纯和直接,但不是想要在审美上进行实验,只是这部电影应该是这样,我们怀有真诚去制作它不是去改变它,对此我很自豪。的确除给自己很多漂亮的特写之外,片中没有多少的bgm,甚至没有多少布光,也没有谈论什么文学艺术,镜头和音效的处理十分冷静,全片的节奏大部分处在现实和心理的交错、凌乱、迷惑,紧密的对峙和失控的挣扎之中,很多时候我们甚至无法分辨什么是「确有发生」。 开头直接引入死亡。前男友 Guillaume的死让Tom的「心从此缺少一块」,但故事没有像某些电影把这段最后的告别当作「心灵鸡汤」而大做文章,反而这是一段关系的起始。胡塞尔(Husserl)如此论及死亡「死开放了巨大的多变的空间,它有看不见的面孔。」在那里没人知道他的名字,更加没人知道他和Guillaume的关系,于是农庄与他过往的城市生活发生断裂,形成荒诞与未知的异域,在这里可以生长任何无法预见的可能。但这也并不是什么甜蜜梦幻的世外桃源,相反每一处都布满诡谲的气息和秘密的印记。我们随后发现正是Guillaume的兄长Francis,一名专制蛮横的农夫,填补了Tom心中的空缺。更令人始料未及的是,他是完全的恐同者,并且有俄狄浦斯情结和暴力意识。 信仰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者会说,这是无意识和意识对抗和交合的结果。意识中Tom对Guillaume的深沉爱意,无意识地投射在Francis身上,他那从未经历却好似相识的气息,在混沌之中激起Tom潜藏心底的本能欲望。这可以理解为我们通常所说的直觉,也是柏格森(Henri Bergson)所提的神秘的「生命冲动」。很奇怪,正如我们低落的时候总想跟人打一架,不见血不收手一样,不可理喻但确是现实。我们置于实在的生命之中,只有通过生命的直觉才能体味在理智中从未显现的炽烈之情。根据柏格森的说法,这种生命欲正是自然的起源,绵延生灵与灵魂,无限的生之意志。 Tom对Francis的微妙情愫大概也是产生于被暴力的威胁所控制的过程中。印象中有三段戏,凌晨的床上、葬礼中的洗手间、夜晚的路边,全是阴暗怪诞的氛围空间,二人在模棱两可的对抗或亲密中互相探索,其处理手法也亦真亦幻,摇晃和失衡的角度,难以分辨的焦点,破碎的分切镜头,有点像恐怖片中的惊魂幻觉,让人怀疑是Tom的心理反映还是正在发生的现实。 但其后两人为羊羔接生的戏却足以表明所有。Francis耐心地帮Tom清洗沾染鲜血的双手,这种久违的生命触觉让Tom从压抑的气氛中缓解,在旁边止不住的放声哭泣。再其后,两人在厂房里跳起Tango,些许昏黄的光线漂浮在幽暗的空间之中,不十分充足,但有一种柔软的暧昧在弥漫扩散,这是全片最温暖也最「多兰」的片段。慢镜近景,明知是危险却无法抗拒相拥的片刻温柔。 多兰在Francis这角色上放进很多戏剧元素(可能原作如此,未考究),不自知的挣扎在「心理认同」之中,恐惧即是欲望。Francis对Tom一方面威胁一方面囚禁。然而他自己却早已陷入农庄的困境,他无法摆脱的依赖和爱恨交织。这种内心的冲突其结果只能是「暴力」。此时二人实质的关系开始形成纠缠不清的迷,我们无法明确在这之中到底谁处于谁的控制,在防备和对抗的喘息之间,有那么一刻不可预知的真挚,都只能是命中注定的悲剧宿命。 而Francis的妈妈,也是重要的角色,这关乎「现实认同」这条外化的冲突。其实这层关系在Dolan的处女作< 我杀了我妈妈>中已初现端倪,只是没这么明确和尖锐。片中很多时间三人都在为「隐藏的恋情」不停地角力周旋,Tom想要澄明真相,Francis却从中极力阻止,于是谎言叠加谎言,秘密掩盖秘密,其中的各种隐喻双关和心照不宣,挺有趣,不复述。 结局的导火索是酒廊老板对Tom讲述的一段往事。Francis在当年曾经撕裂过一名男生的下颚,只是因为他与他弟弟在一起跳舞。这段插曲颇有些爱伦坡的意味,哥特式的黑暗血腥像魔咒一般神秘复现。那男生之后也出现在Tom的意识影像中,极度的恐惧让他最终决然逃离爱情。 到这里我们最终发现与<湖畔的陌生人>极其相似的意味,特别是两人的最后一段对手戏。在树林里,黎明的光隐现在迷乱的阴影之中,Francis不断地呼唤Tom,「I can't leave you」「I love you」「Wait for me before i find you」...... 但跟<湖畔>中的Frank有所不同的是,Tom坚决地驾车远去,没有任何的犹豫。正如有时候我们终于卸下任何的掩饰,却发现面前的情境已全然失控。这到底是真是假,还是只是那一瞬难以言喻的冲动,都没办法解释,唯有模糊直觉,是我们至始至终并不自知的唯一真实。柏格森所说,唯有直觉,可以通达绝对。 我最爱的结尾。Tom在红灯前停下,停止反抗,也停止执着。原先城镇与农庄的裂缝在恍惚之中都不复存在,无论在哪里都是困局。庞大的城市里什么都没有,只有繁茂的空壳,虚假的文明和虚假的信仰。在这里真爱会下地狱,人与人之间只有谎言、抗拒和恐慌。我们漫无目的地游晃,寻找昙花一现的片刻欢悦,却最终怎么也走不出孤独。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我们都在无止境地遁入虚无。
*hi,这是一篇毫无水平,毫无技术,看了以后不会有用的个人思考的小短文,不喜欢大可不点开
16年被多兰的美貌迷惑了的我,在19年终于看了他的片子。
整体评价的话,很有意思。
画面的色调和风格透露着一股浓浓艺术气质的法国乡村感(没猜错的话可能是胶片拍摄?),某几处的构图太好看了,镜头对于人物表情的追捕也很到位。
说来惭愧,一开始产生兴趣其实是因为Going to a town这首歌,想知道背后到底是什么样的故事。本身带着这个想法,而且也没有类似的经历,只好以赏析为主,共鸣为辅,太可惜了,长大点可能会二刷。
一个潮男,为了男友的葬礼来到他故乡的小农场,为了向丈母娘隐藏同性恋的身份,被男友哥哥斜坡而且暴力对待,甚至还被“违法禁锢”,结果却迷恋上了这个地方。歇斯底里的丈母娘,暴力倾向的男友哥哥,纠缠不清的“假女友”,以这四个人物为主,完成了整部一小时四十分钟的电影。
说实话,这个剧情要是在现当代bl太太们的手里,会怎么发展不说,一定会有一句:“他邪魅一笑,低头在身下男人的耳边说,“你不能走,你永远属于我”
可能这就是多种形式故事创作的奇妙之处。
好了开始看看人物:
“弗朗西斯和母亲”
帅是真的帅,但是暴力也是真的暴力。个人倾向于认为他有mental disorder,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有暴力倾向,占有欲强,自恋。半夜威胁Tom好好说话,葬礼厕所威胁Tom,玉米地里威胁Tom,最后抓Tom的时候也要疯狂威胁,整个人身上的不稳定因素极多。弗朗西斯对母亲的感情,其实跳tango时说的那段话已经非常概括了。
就像是两个精神问题患者互相陪伴,30岁的弗朗西斯被他爱的母亲所囚禁,他无法逃离,首先是家人因素,他无法离开这个老太太,其次是大脑的问题,他的状况无法容忍他与别人正常社交。
再看母亲(忘了名字)
弗朗西斯的暴虐可能来源于她,是对她施加的压力的发泄和反抗,只不过受载体不同。这是一个极度偏心的家长,会拿盒子好好保存小儿子从小到大的收藏品,会善待他的朋友,但却因为弗朗西斯说错一个话就会扇他一巴掌,说话对他从来都不客气。谷仓中的对话很有意思,弗朗西斯问你听见了吗,母亲说听见了,你要叫一个初生牛犊bitch,这是不被允许的。她真的没听见前面的那一番抱怨吗?她可能只不过根本就不在乎这个儿子罢了。苦苦思念那个抛弃她离去的儿子,却对眼前的儿子置之不理,无疑得不到想要的。
对弟弟的复杂感情有机会再说。
“Tom”
我从不认为Tom爱弗朗西斯。
一个痛失爱人的年轻0,在接触到一个人格魅力大,男性荷尔蒙丰富,而且长相声音和逝去男友几乎一模一样的暴力狂的时候,是很难内心毫无触动的。他沉浸于弗朗西斯时不时的温柔,和强大的战斗力,以为这就是给了他希望,却在现实的打压下慢慢惊醒。
(处理伤口,后面这句话Tom还对假女友说了)
整个农场经历就像弗朗西斯强迫Tom吸的毒品一样,摧毁人的神经和身体的同时,给人飞天的快感。
导演在拍这部电影的时候,其实在细节设计上是下了挺大功夫的,营造出一种虚实难分的迷幻氛围。冷漠的人们,死去的小牛,刚刚好停在酒吧门口的车,脑内闪过的tango画面,临走时看到的裂嘴男,难以辨别真假。
最后弗朗西斯的USA夹克和歌词里的America也巧妙对应上了。
他要逃离的不是America,是那个让他沉迷但也带给他痛苦的经历和发散的感情,是远离这样消极的生活态度,是一种保卫人权的反抗,是一种清醒意识的觉醒。
影片的名字已经告诉了我们结局,旅行是旅行,终将回去,可能过程艰辛点罢了。“农场”的设定也值得探究,这个地点的选择首先减小了Tom的出逃机会,其次增添了一股远离喧嚣的超现实感和羁绊,这种羁绊是无法轻易逃脱的,是被一根根线,一片片走不出尽头的玉米田所限制的。
最后来一些screenshots
finished
祝我逃离成功
被打被虐满身伤痕都欲罢不能一副痴汉摸样,一听说有被撕脸毁容的危险就立马驱车狂逃。你们知道导演有多爱自己的美貌了吧。
你想要他的吻。他想要你的命。
多兰的心理惊悚剧,充满性压抑。暴力是绝望的一种体现。
多兰把一个几乎拍烂的题材玩出了新意,比前几部作品更加自省,越发有大师锋芒,得益于有个好剧本,结尾哥哥失落的背影和回归城市后的汤姆令人难过,片尾曲Going to a Town响起,Rufus唱得心都碎了
依旧炫技,不过跟之前的作品相比,方方面面都很收敛。由于是根据舞台剧改编,多兰通过改变画幅比列来强化窒息感,用大量面部近距离特色来弱化台词原本在舞台剧中的作用。Tom在哥哥无比暧昧的虐待中搜索前男友的气息,哥哥在Tom身上寻找自己身份的答案。片子本身不完美,但看得到多兰成长的痕迹。
加拿大法语真是听得哭出来_(:3」∠)_
⒈事实证明:我对泽维尔·多兰真不熟。在忘了这是他自编自导自演的作品后,看到男主人公出镜,我都不晓得他就是多兰;⒉告别观未赏过之影数日,终究忍不住看片的冲动,本以为温馨的片名会讲述温情的故事,结果竟是惊悚暴力向,情节发展温吞,看得并不达到预期的享受;⒊我也有注意到门牌号是69哈;……
直男是多兰永远迈不过去的坎儿!
3.30@ HKIFF. 都不要说了。你们这些直男还在分析什么技法什么内涵,鱼唇!你们根本就不懂多兰巨巨。就凭厕所、包扎伤口、跳tango三场戏,巨巨去ljj写文一定是大手中的大手,独霸周榜月榜半年榜。好吗。
一直到打开前最后一秒我还以为这部是汤姆叔叔的小屋2014……
哥哥演的太好了..长这么帅导演都不潜吗...
那些说多兰在炫技的人,这部已经是最克制最收敛的了好吗。走进爱人的生活,又其实担负不起现实,顾影自怜的那份感情孱弱无比,现实的真实惨烈又近乎疯狂,两相对照,虐和爱都到极致。不敢面对那张裂口脸,多兰也有他的另一面,说不得,碰不得。
Xavier Dolan绝对是这个世界上最自恋的导演/演员/男性,没有之一.虽然话有点不太好听但真的没有词能比“骚货”更精准地形容他了(表误会我是Dolan粉用这词绝对是褒义和赞美).Dolan迄今为止最成熟也最克制的作品,虐和孽拿捏得很好但是情绪推进还是跳跃的有点过头
差评
我就是不能理解他到底想干嘛。通篇秀自己的烈焰红唇。这件事本身就够无聊的,形式上还非得来个慢镜,变画幅什么的,字幕里连“服装概念”这样的虚名都要给自己加上,生怕别人不知道自己懂行,他心里得虚到什么程度啊?
他的电影就是:这部某些地方还差点,看下一部吧,就这么一直看下去了~
生怕别人说自己没才华。
前半段暴力的背后充满了赤裸裸的性张力和性暗示啊看得基友们都好想被强暴,然而全片也的确在解析暴力和欲望之间的关系。最后一段,暴力男穿着美国国旗外套,片尾字幕升起,Rufus Wainwright唱着【我真是厌倦了你,美国】。
同性恋 恋母 暴力 人质情结 他们情感的纠纷如此复杂 究竟是汤姆在哥哥身上卑微的寻找死去情人的影子 还是哥哥在汤姆身上获得救赎 看完很压抑 最后汤姆终究是逃了出来 逃离了这农场 所以我还是再看一遍吧
还不错,相比之前的用色和慢镜,这回没有太多的炫技,连故事的细节处理都隐藏的很深,多兰这一次的风格内敛起来转向了心理惊悚,甚至中途一度因为人物之间的性张力差点走向受虐和支配的心理探讨,而不是仅仅是在哥哥的身上寻找男友的影子,大量的近景和特写不断的逼近人物的内心和不安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