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放地址

我的父亲母亲

剧情片大陆1999

主演:章子怡郑昊孙红雷李滨嵇波宋运成张钟熙

导演:张艺谋

剧照

我的父亲母亲 剧照 NO.1 我的父亲母亲 剧照 NO.2 我的父亲母亲 剧照 NO.3 我的父亲母亲 剧照 NO.4 我的父亲母亲 剧照 NO.5 我的父亲母亲 剧照 NO.6 我的父亲母亲 剧照 NO.13 我的父亲母亲 剧照 NO.14 我的父亲母亲 剧照 NO.15 我的父亲母亲 剧照 NO.16 我的父亲母亲 剧照 NO.17 我的父亲母亲 剧照 NO.18 我的父亲母亲 剧照 NO.19 我的父亲母亲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8-26 18:38

详细剧情

  一个男子(孙红雷饰)得知父亲去世的消息后回到家乡,年迈的母亲说起和父亲的往事。
  30多年前,城市青年骆长余(郑昊饰)从师范学校毕业后自愿来到了三合屯当小学教师,方圆十几里出了名的美人招娣(章子怡饰)暗自喜欢上了他,从此少女的心便不再安宁。由于学校还未盖好,村里人给建学校的人送“公饭”,招娣换着样儿做好饭菜,特意用一个青瓷碗盛好送去,满心希望教师能吃上她做的饭菜。后来骆长余终于知道了青瓷碗,明白了姑娘的心事,二人由此迸出了爱情的火花。
  学校建好了,听到教室里的念书声,招娣觉得那是有生以来最好听的声音。到后来,村里已经没有人再听了,只有招娣还听,一听就是四十多年……

长篇影评

1 ) 最美好的爱情

今天在影视艺术课上老师将这部影片放出来让大家欣赏,之前只是听说过章子怡的这部电影很赞,没有看过,今天看了之后才知道这些好评从何而来。

首先从女主来看,章子怡饰演的招娣是有名的美女,也是影片里“母亲”年轻的时候,在她身上最大的看点就是人物的刻画。整部影片对于人物尤其是女主的刻画十分到位,她的一颦一笑,一个动作无不反映出那个时代女子情窦初开时的心思,少女的娇羞在她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也将中国那个年代农村姑娘的淳朴善良体现的十分到位。表情和动作都十分美,细节处理的特别赞。剧情上,她喜欢上了从县城来到三合屯教书的老师,也就是影片里“我”的父亲,从初见第一面到之后给他送饭,这一个过程也演绎的十分丰富,随便拿出哪个镜头,仿佛都能看到人物的内心活动和心理过程。两个麻花辫的人物外形把农村姑娘塑造的十分完美,同时章子怡的感情发挥的很到位,不管是初见时的美好,还是分别时想送饺子却没来得及的伤心,都深刻反映了这个姑娘的性格。

除此之外,电影的画面更是一大亮点。电影里现实的场景采用了黑白暗调的表现,回忆场景则是用了彩色鲜调的表现,形成了强烈的对比。现实中,黑白的色彩,寒风凛冽的画面,衬托了当时“父亲”刚去世,“母亲”的悲伤,凄凉,回忆里,却用了景色优美,色彩鲜艳的画面,衬托出一段美好的初恋。

而在影片的音乐方面,也是无可挑剔的。整个剧情伴着悠扬的曲调,配着电影情节,很有煽情的意味。在片子的开头它是高亮的,象征着“母亲”萌动的心,她懵懂地一步一步,追求爱情。在“父亲”的去世,“母亲”的悲伤中,搭配一段二胡的独奏,更能体现当时的凄凉。动听,悲凉的音乐为这部影片添加了更美好的色彩。

最值得欣赏和观看的除了上述内容,我想说的还是剧情,剧情本身的真挚感人和淳朴,以及父亲母亲之间美好的爱情是最打动我的……

2 ) 最朴实的爱情,最简单的心

今天晚上和妈妈一起在家里的网络电视里面看了一部电影《我的父亲母亲》。其实一开始我并不太想看,觉得是看老片子没啥意思了,想去电影院看新电影,但是老妈执意要我来看一看,于是,我们便一起看了一遍。

最最朴实无华的妆容,风吹过麦浪的自然风景,章子怡干净纯洁的笑容,不得不说这部片子发动了我的心,母亲再看到后来年迈的招娣和儿子一起,与抬着棺材的乡亲们走在那条她曾无数次等待过她丈夫的羊肠小道上回去时,眼睛都湿润了。

不得不说那个年代的人的心思之单纯,也不得不佩服张艺谋导演的良苦用心,越是小事动人心,越是朴实的感情越是温暖人间。影片的最后,孙红雷饰演的儿子带领着村子里的孩子们最后一次在那个小破学堂里读书时,想必那时的招娣和在地下的父亲的心都是满足的,因为他们的儿子完成了他们夫妻俩最后的心愿啊。

真心希望中国像这样的好电影要多一些。

3 ) 爱情•越简单越纯粹越珍贵

这部影片据其上映时间已经过去了18年,18年的时间弹指一挥间如白驹过隙匆匆而逝,带走了我们的青涩稚嫩,也留下珍贵的成长回忆。现在的生活节奏快了,诱惑多了,选择多了,想法也多了,于是就让这部简单纯粹的爱情帮我净化一下浮躁的心灵吧。

《我的父亲母亲》是一个很简单的故事,导演用倒叙的手法,从儿子回乡为父亲奔丧展开回忆,牵出了自己父母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在一个相对闭塞的偏远山村,远近闻名的美人招娣喜欢上了支教的青年男教师。美丽的招娣在爱情面前并没有扭捏作态,而是拿出自己的全部热情与勇气,变着花样的做好吃的饭菜,用一个青花大碗盛好,天天给自己的心上人送“爱心便当”;为了能和暗恋的“父亲”见上一面,不惜绕远去担水;为了引起“父亲”的注意还特意在路边等候;通宵达旦的编织最鲜艳的“房梁红”只为装点“父亲”工作的教室。招娣用她最质朴最真挚的感情投入到一场空前的暗恋中。终于所有的付出收到了回报,招娣的美丽和真情打动了“父亲”,一场既传统又浪漫的恋情终于谱出了新篇章。只是好景不长,“父亲”被莫名其妙的打成了右派被强制带走了,一对热恋的恋人就这样被迫分开了,其间俩人也都为再见上一面而做着各自的努力,皇天不负苦心人,故事还是为观众留下了一段美好的回忆,父亲和母亲最终还是团聚了,而且相濡以沫四十年……

张导是学美术出身的,他的影片将色彩运用到了极致。在河北的一个小山村中取景拍摄,使原本普通的山村焕发出如油彩画般的浓重感。山景、村庄、人物,回忆倒叙等各个阶段,通过黑色、彩色镜头的更换,将远景、中景 、近景层次分明,彩色丰富的展示给观众。颜色的运用似乎寓意着剧中人物的心情,时而甜蜜浓烈,时而落寞悲伤。当年的子怡真是水嫩如蜜桃,将招娣勇敢追爱,为爱付出的心态把握的很准确,两条甩来甩去的麻花辫就这样紧紧缠住了观众的心……简单的爱情也可以不朽,不朽的爱情自然要有合适的音乐来衬托。三宝的配乐更为此片增色不少,让观众在观影的同时更能沉浸在优美的乐曲中再次重温主人公美好的爱情。

在我看来,时下年轻人的爱情也许不应该做加法了,适当的做下减法,为真爱减负让爱情回归最初的单纯真挚,越简单越纯粹的感情才是我们每个人都渴望获得的……

4 ) 并非大象无形

豆瓣上好多人说说这是一部简单的电影,但仔细分析不难发现,简单的仅仅是故事的情节,而在情节的背后则隐藏着张艺谋复杂的导演手法。他用繁复的叙事策略和视听手法一起构成了这部看似“大象无形”的电影。
影片从时间上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个是过去时间,五六十年代父亲和母亲相识再到被打为右派的父亲重回三合屯,另外一个是现在时间,远在他乡的儿子回家为父亲奔丧并将父亲下葬。两个阶段都各有一个主干故事作为支撑。
整部电影由儿子充当叙事人,起到讲述故事的作用。在故事里加入叙事人,以方便故事的讲述这种手法早在《红高粱》里,张艺谋就已经采用过,但与《红》不同的是,本片里的“我”参与到了故事中来,在讲述故事的同时,构成了故事本身的一个部分。
在现在的故事时段张艺谋采用了一种类似于纪录片的拍摄风格,镜头非常冷静和克制。常常是固定机位,构图,画面都不求工整。而且大量选取了非职业演员,但与深受意大利现实主义影响的第六代不同,张的非职业演员选用更多的处于影片风格的考虑。
在现在的故事时段里,讲得是现实,而现实是冰冷的,所以张采用了低饱和度摄影,画面黑白,与过去时间画面鲜艳的颜色形成鲜明的对比。在乡村小学教了一辈子书的父亲为了筹钱翻盖校舍四处筹钱,遭了风寒,死在县城的医院里。母亲固执的要求要将父亲的尸体从县医院抬回三合屯,考虑到现实的种种困难,“我”试图说服母亲,看到了桌子上父亲和母亲年轻时的照片,因此引出影片最主要的故事——年轻时候的父亲与母亲的故事。
在过去的时间段里,画面非常漂亮,高饱和度使得影片像一幅浓郁的油画。好的导演总是用画面来说话而不是自己跳出来说话,因此,童话一般画面表现了张艺谋对待这一部分影片的态度,这属于过去,而过去是美好的。
第五代是以前所未有的造型艺术震惊影坛的,而张艺谋对造型的偏爱尤甚。他非常喜欢红色,从《菊豆》里高高悬挂的红布到《摇啊摇,摇到外婆桥》里小金宝的红唇及登台演出时的一袭红装,红色也或多或少的代表了张艺谋电影里的女性性格。执拗,热烈,一根筋到底。在《我的父亲母亲里》红色就是母亲鲜艳的头巾,父亲最喜欢的那件棉袄,也是不顾几天的连续高烧顶着大雪想要去县城看一眼父亲,看一眼,一定要看一眼,最后昏倒在半路。其实张艺谋电影里的女性,多少投射了他自己的性格。阿伦雷乃曾经说,每个导演一生只拍一部电影,只讲一个故事,到了张艺谋这,则变成了,他只拍一个女人。不管是民国初年,还是文化大革命,还是九十年代,是在大上海还是在偏僻的小山沟,讲来讲去,都只是这个女的故事。
在父亲和母亲第一次相见的场景里,张选用了大量的升格摄影,拉长了画面时间,他反应的是母亲的心理时间。他的镜头语言使人很轻易的认同了母亲,放弃质问爱情到来的仓促性。而在母亲在山路上等着与父亲相遇的段落里,除了升格摄影,还使用了长焦镜头,造成我的心里只有你的画面效果。
在过去时间段落里的拍摄手法很容易使人进入到父亲母亲的故事中去,而在母亲穿着红棉袄终于在路口等到被打成右派而几年不能回来的父亲后,影片重新进入到现在的时间段落。过去的温暖鲜艳与现在的黑暗,冰冷对比,格外触目惊心。
在张的电影里,他常常刻意的忽略时间,他的故事总是几乎可以挪移到中国的任何一个时代。如《菊豆》里杨天青的故事,可以发生在民国初年,也可以发生在封建社会任何一个阶级严明的年代。但在《我的父亲母亲》这部片子里,他明确的在电影里表明了故事的时间,一次是母亲揭下一九五八年的日历,另外一次则是现在时间段里墙上的《泰坦尼克号》的电影海报。但这仍然是一个和时间无关的故事,五十年代的故事只是给父亲被打成右派赋予了一个适合的时代背景。但是我们并没有看到右派身份给父亲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右派”唯一的作用就是给父亲和母亲的爱情带来阻碍。而墙上的海报仅仅是交代了时间的流逝,起到一个表明时间的作用。没有明确时间的故事,就是通用的故事,张艺谋从历史的坐标中凌空为我们虚构了这么一个故事,所以无论是哪个时间段的观众,都可以轻易的被其打动。

5 ) 【短评】我的父亲母亲,极好的一部电影

今天把《我的父亲母亲》看完了,眼泪差点掉下来。好久没看到这么纯美的爱情电影了,怀念。国产电影里的精品啊,张艺谋的电影里的配乐让我特别喜欢,活着的配乐让我几米外听到都能猜到有人看电影,我的父亲母亲里的配乐也非常赞,总在最恰当的时候响起。

子怡在电影里真的很美,没有宫二的霸气美,是那种纯真的美,天然去雕饰,一点也觉得那时候子怡演技青涩,感觉特别真实,就好像身边真的有这样的爱情似的。

这是一段爱情,没有断气回肠,没有惊天动地,只是在两个人之间,走过了一辈子的时光。平平淡淡,就如同农村里的生活,简单而淳朴。

现在想来,愈加喜欢张艺谋早期的作品,总给人一种特别的感觉,真实,即使时代变了,依然能感受那种真。

不需要华丽的衣着,不用如诗如画的背景,只要将画面定格在昭蒂那儿,看着她的等待,她的期盼,她的满足就够了。电影,主要讲的是母亲的角色,更多的是对她的描写,勇敢,坚强的形象,特别执拗的一个人儿,认定的谁也改变不了,可爱里带着聪慧。

儿子一开始不懂母亲的坚持,我也不懂,看了这个故事,我明白,有些东西,有些人永远不会懂,有始有终,放不下。

儿子终于完成了父亲的心愿,也是母亲的心愿,郎朗的读书声传来,母亲停下了手头的工作,朝着教室跑去,刹那间恍若隔世,那熟悉的教书声,让母亲回到了年轻的自己,那般沉醉。

以儿子的视角去讲诉父辈的爱情,让看电影的我们,在别人的故事里,留着自己的泪。


推荐这部我的父亲母亲,享受那种电影里的美好,有时候,幻想下也是好的

6 ) 老谋子的意(原创内容,转载注明出处)

一小时二十五分钟的电影,却看了两天,倒叙的结构,观众自然的已经明了了结局,基本完全是平铺直叙的语气,没有半分修饰和夸张,娓娓道来一段关于爱情的故事。

截取了主人公昭蒂一生的两个片段,与教书先生洛先生的初遇到结合,这是第一个片段;已经成为老伴六十多年的洛先生因为意外,疾病死去,抬回老伴的遗体,再到安葬,这是第二个片段。老谋子的画面意境我感觉渲染到了极致,也许这也是因为这是我看过他的作品除了近年的几部大片唯一一部文艺性质的电影。同时也让我对老谋子的本事油然而生了一种敬佩之情。

中国人的文化是意境,任何唯美的画面,要传达的依旧是作者的意境,中国古代的书画尤其凸显了这种传统概念,寥寥几笔,不是要表现人物的当前的状态,目的是要勾勒出人物的心性,飘逸轻扬的水墨画,斟酌字句的古诗,都能证明中国的意境。老谋子的这部电影,也让我不断感受到了这种中国艺术家的特点,意境在点滴的笔墨之间,渲染的淋漓尽致。

老谋子很喜欢红色,总是喜欢在影片里加上红色。红色象征着热情,火,希望,血液。视觉上红色又是一种极为跳跃的颜色,在一片颜色中,红色总是能最先抢到观者的注意力中心点。因此,不论是影片最开头昭蒂的那红色棉袄,还是后来那间粉红色的棉袄,都时时的在暗示着生命力的旺盛,爱情的炽热。不用太多言语,画面就能说明一切,也许,用过于直白的台词来表达昭蒂那心中的感受,那火一般的性格,反而会使老谋子不满意,我们的确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慢慢享受的,这是我们的艺术。不得不说,摄影出身的老谋子的确是身手不凡。

影片好像大半场景都是冬天,北方的冬天经常是大学纷飞,一片白茫茫的雪景,配上女主角昭蒂的红颜色棉袄,无疑是一种意境,有几个画面给笔者留下的印象是真的十分深刻,昭蒂在雪地里行走,人物构图在画面的右边,背对着镜头,然后叠画开始,面对着镜头走来构图在右边,很美的对称,很美的已经,雪地中的昭蒂,不用看清楚她的面庞,但是我们明白她的心意,那是对爱人的想念,好一幅美到极致的画面啊。关于这部影片的叠画,待会还需要细细品尝,先说完老谋子的画面。

影片大致是两种色调,既黑白的真实生活,彩色的回忆片段,总体上两边是黑白的画面,中间讲述的那段过去的故事使用彩色,然后在影片的最后几分钟,也就是影片中的那个“我”在临行前,走进了父亲(洛先生)曾经教授课程的教室,为学生们讲授父亲在年轻时曾为那时的学生们讲授的第一堂课时,母亲听到了读书声,课文是当年的那一段,走下床,跑到村头的小学,出神的听着,这是画面又是叠画,老谋子的确是个倔强的家伙,现时的记录全部采用黑白,不愿意改变,但是叠画到了年轻的母亲第一次跑去观看父亲上课的情形,自然而然的那一段是鲜活的彩色画面,的确很美,郎朗的读书声中,仿佛回到了过去的光阴,随着镜头的调度,不断的转场依旧采用叠画,音乐的音量也是越来越大,整部电影的感情不由分说的被带到了最后的高潮。画面最终定格在那个年轻的过去的时代里,母亲当然依旧是穿着红色棉袄的昭蒂,跑着,影片便到此结束。这是老谋子的意境,不用说出来,感受需要用心,不可言传。

而现时选用黑白的色彩,过去却选用彩色,这无疑有点违背了常规的思路。但是从另一方面,即可理解为,失去了老伴的母亲,生活很灰暗,而曾经的记忆,却鲜活的烙印在脑海之中,虽然整个影片的旁白部分是以儿子的身份去展现的,老谋子的真正用意,我想这些故事应该是母亲所独有的美好的记忆,和美好的怀念。因为故事里真正的主角,是母亲,深爱着自己丈夫的母亲,从过去到现在,一直深爱着。

细致的分,本部影片其实还有别的色调,因为彩色部分除了主要拍摄了冬季,秋季也是一个主要场景环境。秋天,当然色调是金黄金黄的,那大片大片的我不知名的植物,大概高到膝盖,黄灿灿,还有荒野上的黄土地,一整片的暖色调,最后,太阳的光晕也是暖暖的黄,昭蒂(影片中年轻时候的母亲)对爱情的追求,便在这片暖当中慢慢绽放。不过,昭蒂的红色棉袄依旧跳跃在视觉里,她的爱情是炽热的。

老谋子摄影出身,他的光很美,我不知道外国人看到了是否会明白其中这种唯美的意境,不过那光一圈一圈的晕开在每一帧的胶片上,黑白的部分仿佛是沉思,彩色的部分更加清澈剔透。可以看出来屋内的光应该是人工布的光,能感觉到一切都在按照老谋子一步一步的计算当中。室外的光,则大部分是自然光,当然也有很多人工补光的地方。其中还有一处蜡烛的火光,是昭蒂对着镜子带上发卡想念洛先生的一节,柔和的光线,暖调的色彩,把人物的内心情感一下子表达了出来,对洛先生的思念,是少女的温柔情怀。

中国电影的特点之一是镜头调度很少,自然没有欧美电影的华丽视觉观感,不过老谋子这部电影没少运用镜头调度,比较不错的部分我感觉算是昭蒂跑动姿态的展现。在大概第十三十四分钟处的那段,昭蒂第一次见到洛先生,而在洛先生看到自己以后又羞涩的掉头跑掉,下面的镜头虽然调度上有点略微单调,不过是从侧面拍摄跑的姿态,不过昭蒂一边跑动,一边笑着回头的动作又带来了另一种感受,就是小姑娘情窦初开的那种羞涩,最后镜头随着昭蒂跑远的背影慢慢上摇,红色的棉袄依旧在我们的视觉神经中跳动,黄土地上一个穿着红色棉袄的女孩,跑动着,跳动着。

终于打算仔细写一写这部电影中的转场了,不想说别的任何,只想稍微的稍微敬仰一下老谋子的叠画。不得不佩服,也只看过老谋子的这部电影是把叠画用到了这种境界。有一段寻找发卡,人物始终处于画面大概四分之一处左右,不断叠画,变化的是人物的方向,有的是向着镜头走去,有的是背离着镜头走远。发卡最后是在家的院子里找到的,画面切到烛光前的镜子,昭蒂对着镜子带上发卡,昭蒂的表情渐渐沉了下来,她在想念洛先生,继续叠画,叠画到了小学堂前头的那口井,叠画转场无疑是交代出了昭蒂心中的感情。在音乐声中,意境又被老谋子给渲染出来了。在后来的一段当中,昭蒂在雪中等待洛先生回村,时间慢慢的过去,洛先生却还没有回来,这一段落的时间感便是通过叠画来处理的,几乎都只是固定镜头的叠画,但是在音乐的渲染下,在旁白“我”的旁白之下,小女儿家的思念感情令人一下感受的真真切切,老谋子又把我们带入那个唯美的意境了。外国的文艺电影也不乏有把叠画转场用的不错的,不过笔者确确实实被老谋子平淡的叙事所感动,这是回归平凡的爱,不算上轰轰烈烈,依旧感人,因为真实如同就在身边发生一般。

章子怡的电影看过几部,她在这部电影中表演年轻母亲的角色,也就是昭蒂,笔者很喜欢。神色和表情很出色的表演出了那少女独有的情怀,动作上也很成功的表现出了一个青涩女孩的风貌。不能否认,章子怡的成功表演,是这部电影出色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之一。不漂亮首先就不好演,呵呵,笔者笑谈了。老谋子很多处让章子怡跑动的镜头实在是让才疏学浅的笔者没想明白,但是这其中应该有老谋子自己的打算吧,因为最后结束的画面都是那跑动的瞬间定格。

一小时二十五分钟,唯美,意境和艺术。



(完)

7 ) 如果你落泪,是因为,你的心中也有着这样的悸动




我的父亲母亲, 反映了一种中国式样的爱情。含蓄到无法言语,坚韧到百折不挠。

一眼在人堆里看到的男人,是这样的喜欢他,做最好的食物想给他吃,总是想看到他。在冰天雪地里

等待他,在荒山野林里追逐他,在地老天荒中陪伴他。

这样的爱情,也许曾经在一个湮没的年代里发生过。

也许还会一直存留在我们的理想里。”

执子之手,与之偕老。

短评

《平凡的世界》里说:大多数人都以为农村人没见过世面,不懂爱情;实则相反,就因为她们思想单纯,没其他复杂心思,一旦拥有爱情,更会投入所有,爱的更加深沉、热烈......”

5分钟前
  • 大仙大仙你别吹
  • 力荐

章子怡好漂亮>.<

10分钟前
  • 杜扬Seatory
  • 力荐

处女作的章子怡真是撑起了全片,那几步跑也真够张艺谋的又土又做作还那么美丽,叙事简化拼凑的民俗美景也就是国师能讲出这么中国式的爱情故事。喜欢她的样貌饭菜,欣赏他的声音学识,在隐去的时代背景下,这也不失为当时厮守一生的念想。电影博物馆章子怡回顾展2元胶片版。

12分钟前
  • seabisuit
  • 推荐

这个电影,就章子怡一人的独角戏啊,可是有她就够了,还需要什么呢?爱情,不负执着,不负等待。

15分钟前
  • 东方既白
  • 推荐

那经典的跑步姿势。

18分钟前
  • 小耳朵图吗
  • 还行

章子怡和张艺谋的事业轨迹很像,越来越红,但是越来越不能给人以当初的感动。

20分钟前
  • 罗弘霉素
  • 力荐

章子怡一身红袄端着蒸饺奔跑在山坡,相似的还有佘诗曼一身布衣怀揣着信奔跑在《火舞黄沙》中的大漠。她们都是聪明的女演员,扮演起憨傻劲儿也挺美。

25分钟前
  • 不良生
  • 推荐

章子怡那清澈的眼眸一去不复返了,这可能是她演得最好的电影,以后也很难见这样的张艺谋了。可能还是那段奔跑那段配乐感染了不少人,故事平常简单,但是张导却抓住了那种朴素的乡村味,比如载入各大经典镜头的,章子怡那村姑漫步。7.8

26分钟前
  • 巴喆
  • 推荐

喜欢锔碗这个老手艺活儿

30分钟前
  • jamiejamie
  • 还行

为这些向着爱一路奔跑的单纯姑娘们致敬!

34分钟前
  • 光年‖影视歌三栖民工
  • 力荐

我不知道怎么那么多人喜欢,平得不知道从何说起。姑娘当年的笑容确实又年轻又明亮,但是我看不出爱来自哪里。配乐不错。

39分钟前
  • Mmm
  • 较差

没擦口红,没打眼影的章子怡,在树林里奔跑像一只矇昧的小兽;就算棉袄棉裤把她穿成了一只面口袋,那也是一只漂亮的面口袋。

41分钟前
  • 蛋挞圆溜溜
  • 推荐

章子仪表现最出色的电影之一。

45分钟前
  • 艾小柯
  • 力荐

逼人的青春。逼人的清纯。

46分钟前
  • 鸳鸯
  • 推荐

一身红衣在山间奔跑的章子怡,是最动人的中国爱情。如今国师是再难拍出这样朴实无华的电影了~

51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能把如此平淡简单的故事讲得那么动人已属不易,张艺谋用他的摄影功底将乡间风景拍的唯美迷人,配乐更是动听。片中的章子怡让我有看不够的感觉,大病醒来后的那一滴泪触动了我。多处旁白显得多余,大可用更细腻的影像代替。故事太过简单显得有些撑不起情感。

56分钟前
  • TORO VAN DARKO
  • 推荐

共和国版本的《桃花源记》。戳非常小的一个孔,不敢看动荡纷乱的时代,只看影影绰绰似乎曼妙的幻影。风雪那么大,还是愿意等。

60分钟前
  • 哪吒男
  • 推荐

时代背景放置于后景失焦位置,重返朴素温情感伤的中国式古典主义,相比于之前系列现实主义作品,无疑是退步妥协;不过双线并行的两个时空,在影像基调区别度上完成得很棒,摄影美得近乎理想童话(架空式现实);关于父母相爱的时光总是那么动人(真是煽情),女性再次以望夫石的姿态守望。

1小时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后来的张艺谋再也拍不出这种感觉的电影了

1小时前
  • 沉歌
  • 力荐

小美女初次亮相已艳压群芳.

1小时前
  • kingfish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