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克斯菲尔德(伯特·兰卡斯特 Burt Lancaster 饰)是林肯机场的总经理,繁忙的工作让他总是将家庭摆在人生的次要位置,导致备受冷落的妻子辛迪(达娜·温特 Dana Wynter 饰)最终选择了离开。
就在贝克斯菲尔德的婚姻遭遇了破坏性的打击的同时,他的事业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危机,一架飞机抛锚在了跑道上,阻碍了其他飞机起飞,更糟的是,另一架飞机上,一名恐怖分子引爆了炸弹,导致飞机严重受损,必须使用跑到着陆,否则就会机毁人亡。在飞机专家帕特洛尼(乔治·肯尼迪 George Kennedy 饰)的帮助下,贝克斯菲尔德凭借着惊人的胆识和智慧最终顺利化解危机,不仅如此,他还和女助手开启了一段罗曼史。
叫这个名字的电影共有四部。为1970年版、1974年版、1977年版和1979年版。故事不同,却都是讲空难的。不知道为什么,70年代的编导们都喜欢拍这类题材,或许是那时候空难太多且能吸引观众眼球吧。一一看过来,优劣的感受和豆瓣的评分差不多。头两部还专门注明了,是根据阿瑟·黑利的小说改编。本人也是从七十年代起就开始喜欢他的畅销小说,几乎看过了这位加拿大作家所著的全部作品。现在再看这几部电影,感觉只有1970年版的还算忠实于原著,1974年版的完全是山寨货,后两部更是惨不忍睹。于我虽然没什么损失,但也耽误了不少时间。下面的观后感也只是针对这部1970年版的。
先看片名,英文名字叫《Airport》,按照信达雅的原则,小说的中文译者翻成《航空港》,很准确很贴切,或者俗一点,就叫《飞机场》也行啊。不知道为什么,电影名字偏偏要翻译成《国际机场》,而且影片故事明明讲的是美国国内航线的一段故事。难道加上“国际”二字就显得高大上了?不过考虑到这是一部七十年代的电影,那时候美国的月亮要更圆一些,可以理解了。
这部影片讲的是美国的林肯机场遭遇了大雪严寒,空港的人员努力排除各种困难,尽可能保证空港的正常运作。空港总经理贝克斯菲尔德是一个正直且责任感极强的人,为了做好自己的工作,连续几天加班,当面拒绝董事会令他关闭空港的决定,默默忍受老婆离婚的痛苦,坦然接受迟来的爱情,紧急情况下,和部下一起移走深陷泥泞的飞机,敏锐的发现了歹徒炸机的疑点,并与空港和飞机的同事共同挫败了这起阴谋。
在旁人看来,贝克斯菲尔德的生活是完美的。有一个不错的职业,有一个漂亮的老婆和两个可爱的孩子。更何况老婆有着显赫的家世。老丈人还打算给他一个新职业,三倍于现在的薪水。在咱们这里,这样的生活一定非常令很多人羡慕并趋之若鹜。然而贝克斯菲尔德只是热爱自己现在的这份工作,爱自己的孩子。虽然他对老婆“已经很多年前就不爱了”,为了孩子,他仍然在努力维持着这个家庭。他所厌烦那些无休止的宴会,厌烦周旋于名流富豪之间的虚伪,更厌烦这种浮华的生活。而这些恰恰是他老婆所喜爱的。那么,你是要事业还是要金钱?要诚实还是要虚荣?是要空虚无度还是要充实有益的生活?这些老问题是在纸面上很容易解答而在现实生活中却很难做出选择的。实际上,贝克斯菲尔德早已做出了选择。
影片中,我们还看到贝克斯菲尔德顶撞董事会的行为。通常情况下,贝克斯菲尔德做为空港总经理是要为董事会负责的。为了董事会成员的长远利益,一个有能力有主见的总经理,并不一定事事都听从董事会的吩咐。空港的噪声使得附近居民提出抗议,董事会为了平息众怒,决定暂时关闭空港。这是政治。而贝克斯菲尔德则从空港运营角度反对这一决定。(在小说中,曾提到是先有空港,然后才陆续搬来了居民)。好在随后的事实证明了贝克斯菲尔德是对的。联想到当初苹果公司的CEO斯卡利开除了乔布斯,没过几年,苹果经营不善,董事会又乖乖请回了乔布斯。在许多时候,摆在领导者面前的问题是,你是用一个有能力有主见的人才,还是用一个俯首帖耳的庸才呢?在多数时候,咱们的领导者选人的第一标准仍然是听话。从贝克斯菲尔德的角度想,虽然他有责任感有主见,政治上却显得稚嫩,缺乏点老谋深算。为此还差点丢了差事。可观众们宁愿去欣赏他的这份单纯和坚守。
影片中最出彩的是那位逃票的老大妈。比起其他角色,这老大妈的性格更具立体感,也更具看点。曾经多次逃票,却只失手这一次。面对工作人员的质问,还振振有词,且表情丰富。如果说咱们这里经常看到的那些在厕所中大肆劫掠手纸的老大妈们非常惹人讨厌的话,影片中这位大妈却显得那么可爱和顽皮。她虽然也在占便宜,可是她把这种行为只看做是一场有趣的游戏,得手了,非常具有成就感;失手了,也就认栽。下次依然如此。无论如何,她的这种行为对社会和公众都是非常不好的。然而我倒乐见这样对生活充满活力乐观通达的老人。
平心而论,这部电影改编的还算凑合,无特色也没出大格,按照小说的情节规规矩矩的重新编排了一个故事。如果主要演员贝克斯菲尔德让白兰度、鲍嘉或者亨利·方达来演,一定会给影片生色不少,尤其是鲍嘉演这个角色很合适啊。可惜廉颇老矣,后无来者,德尼罗这帮后起之秀还未成型,或许当时的好莱坞面临演员荒吧,找来找去找了个伯特·兰卡斯特主演,曾经看过他出演的《卡桑德拉大桥》,他在里面饰演那个反面角色,演的很好,把这个坏蛋的无耻阴险表现的入木三分。这个《大桥》看的早,因此对他的角色性格早已深深的定位了。现在演这个正面角色贝克斯菲尔德,总觉得有点不搭界,感觉他举手投足之间,脑袋后面还有一双眼睛。而且让一个五十多岁的老大爷去演年富力强朝气蓬勃的企业管理人是在有点牵强了。当然这是我个人的感觉。
在阿瑟·黑利的这部小说中,曾经还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雷达监测员在工作中,想去趟厕所,就关照一个实习监测员暂时代工。他上完厕所走到门口,想起自己家庭中碰到的许多纷扰,心情自然烦躁,于是点起了一支烟让自己平静下来。这个过程也就是十分钟。然而在这十分钟里,一架小型飞机进入了雷达监测屏,而那个实习监测员却没有看到,致使飞机上的一家四口机毁人亡。事后,那个实习生被开除,他自己没有什么责任。然而这事情却使他寝食不安,毕竟是四条性命。他的良心不断受到谴责,总是在想:“我为什么要抽那支烟呢?”最后他决定自杀。直到影片中那架受损的飞机在包括他在内的多方努力下,平安降落,他的心情才稍稍平抚。当时看到这个故事后,很为他们的这种自责自律精神所震动,对我之后的思想产生过很大影响。可能是由于影片长度所限吧,这段被去掉了。
其实影片对各类人物还可以挖掘的更深,如贝克斯菲尔德对自己和女友的感情的思考等等。除了那位老大妈之外,看不出其他人物有什么丰满的性格。但总而言之,这部电影讲了一个好故事,很是扣人心弦。听说这部电影刚上映的时候,人们关注于情节的发展,没有一个人离开座位。直到影片结束,大家向卫生间蜂拥而去,闹得卫生间里瞬时断水。也算是一个小花絮吧。影片获得了43届奥斯卡的几项提名以及最佳女配角奖。
本人评分:7.5。
具备所有好看电影的因素,典型的美式风格,很喜欢,片头音乐令人印象深刻,结合画面,优美大气。
7.8,一场大雪,一条关闭的跑道,一个刚决定离婚的机场经理,一个暗恋机场经理的助理,一个出轨的机长,一个怀孕的小三空姐,一个逃票成瘾的老太太,一个破产企图骗保的炸弹客,以及一群各怀目的去罗马的乘客,出演了一幕精彩的机场灾难片鼻祖——只是明天要坐飞机回家的我实在不是看这片的好时候
粒粒巨星 连场恶斗~ Helen Hayes, Maureen Stapleton, Van Heflin最出彩
[奥斯卡]射手字幕制作:thunder121@MySiLU
终于找到了,空前绝后满天飞的原型电影,新好莱坞风格进军商业大荧幕的代表作品,确实,很多新奇的玩意放在商业片里面,给人足够的新奇感,尤其是前面的分屏。群像调度也许没有之前和之后的同类型职业片(华府千秋)高效,但确实算有趣味。慢节奏商业片里面还不错的作品。(所以我给三星,哈哈)
这部的8mm版本被我拿来剪成loop放到毕设展里了,8mm版是17分钟的精简版,基本涵盖了本片精华,多出来的120分钟啰啰嗦嗦的,那些儿女情长婚外情(足足两对那么多)跟剧情没有任何关系
第43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提名
几乎所有人都会一致给逃票奶奶好评。拿了那年的最佳女配也确实实至名归。70年代的美帝大片充盈着满满的优越感与自信。可惜炸弹人的背景铺陈不够所以他的家庭悲剧也显得较弱而且最后草草收尾。可爱的细节把控精妙的群戏调度使它成为一部经典。
整体上算是那个年代不错的灾难片了,人物的塑造上不够完整,但是节奏的把握和气氛的营造都挺恰到好处。老太太确实演的好,戏份不多但获奖实至名归~
好抓人的剧情片,有近期看过最好的群像戏。
70年年代的機場原來長這樣,機長原來從70年代就不太正經。
勉强及格吧,要论做场面,本片是完败给同一年代的《波塞冬历险》《火烧摩天楼》《新干线爆炸案》等等,大雪导致飞机滞留跑道的当口,一个失意底层人物跑到另一架飞机上自爆骗保,被炸了个小洞的飞机紧急降落,技术所限,空中的飞机仅仅是几个短促的内景,剧本这块儿,和地面上恶劣的着陆环境之间也没营造出什么张力。反倒是用了大量笔墨写几个主要人物,这点上和苏联的《机组乘务员》倒是一脉相承。导演手法挺活泼,角色们只要一通讯,就用拼贴画面表现电话两头的情况,更有歇斯底里的三拼四拼以致于N拼,还有很写意的插叙场景,兰卡斯特、迪恩·马丁以及一票美女演的都挺好,值得一提的是,机场经理兰卡斯特面临家庭重组,机长马丁则遭遇空姐情人怀孕,这次迫降事故有了给他们抑郁心态做注解的意思,当然随着危机解除,他们也似乎找到了面对问题的勇气
小时候看过,场面在当年很是宏伟,超过两小时的片长丝毫不闷,当时虽不认识明星,但人物个个性格鲜明
兰卡斯特(梅尔•贝克斯菲尔德),珍•茜宝(塔尼娅•李文斯顿),马丁(维农•德莫雷斯特)
多条线索都有看头,人物不平面化。若不考虑演员因素,相对低成本拍出好看的片子应向此学习。缺点是太长……
3.5,国际机场是一个舞台,来来去去,婚姻破裂的地勤,意外怀孕的空姐,屡屡逃票的老太太,还有精神失常的炸弹客,所有的人组成了一台戏,一台又一台的戏组成了国际机场的故事。
『补標』忘了看过那个版本了『完美视频大全』高清版播放
典型的阿瑟·黑利作品:多线多人物加特定行业剧。可惜导演不像阿尔特曼那么厉害,好不容易把人物情节梳理清晰了,但节奏太拖沓,再压缩20-30分钟绰绰有余。
一场关乎生死的大灾难事件,故事写得很精彩,演员们表现都很出色,海伦海丝的角色讨喜获奖也在合理之中;玛伦斯塔普莱顿真是个演技派,区区几场戏就体现了她表演功底的深厚。
四部国际机场中最好的一部,也是70年代群星灾难片的头炮。就是节奏有点儿慢,但是对铺垫和人物性格诠释都很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