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Second Run匈牙利蓝光套装
2021年最亮眼也是最有价值的一套蓝光来自英国的Second Run,这家专注东欧电影的厂牌在匈牙利电影百年之际推出了三部“匈牙利影史十佳”的电影4K修复套装。第一部叫《旋转木马》,来自于匈牙利影史最伟大导演之一的Zoltan Fabri,主演则是匈牙利影史最伟大的女演员Mari Torocsik。影片讲述了一个“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虽然情节简单但是摄影师Barnabas Hegyi极富创新性的摄影让人耳目一新,尤其是开头的旋转木马和中段的婚礼舞会俩场戏的摄影简直让人瞠目结舌。影片参与了那年的戛纳主竞赛却意外的输给了马勒和另一位导演合拍的海底纪录片Silent World。
2 ) 清馨暗香——好一朵异乡的茉莉花
等不及赶在当天晚上写完这篇观感,因为实在被男女主人公那段精彩的对舞场景震慑住了。那样转啊、转个不停,两双腿交替着踏呀、踏呀,棉布的裙裾牵着衬裙的花边在姑娘优美的小腿和小伙子的高统黑靴之间飞呀、飞呀……
第一次看匈牙利电影,当时购买DVD也是很偶然的事,以为会是那种陌生又艰涩的欧洲文艺片,却意外淘到一部这么好的作品。
影片是匈牙利新浪潮代表人物佐尔坦.法布里(Zoltán Fábri)的代表作,译名应该是《旋转木马》(Körhinta),国内碟商将它翻成了《初恋纪事》。包装介绍上写它是匈牙利历史上第一部入围戛纳电影节的影片,还写了一段看似会是坏结局的简介,这样的误导反而使我在剧情上收获了惊喜。(之前我甚至不知道匈牙利曾是个“追苏”的东欧国家。)
故事讲述女孩茉莉的父亲欲退出人民公社,收回自己的部分土地,同时鼓动另一地主一同退出,并承诺将女儿嫁给他,这样依照法律,两家就可以获得更多田产。但是女孩之前刚在游乐场结识一公社小伙子马丁,并互生情愫,如今有了阶级对立,自是阻碍重重。这对年轻人各自经历了一番痛苦挣扎,终于在朋友的婚礼上,马丁“独占”茉莉跳了一晚上舞(不更换舞伴是大有嫌疑的),并差点与茉莉的未婚夫起冲突。但此事反而激起茉莉反抗父亲的决心,事情进行到白热化。最终明理的马丁毅然带着离家出走、几欲了结生命的茉莉回到父亲家,终于得到父亲的谅解,有情人终成眷属。
因此影片有两条主线——一条是父亲这边的阶级立场,另一条是茉莉追求个人幸福的愿望。结合当年的历史背景,拍这样的影片,旨在鼓励两大阶级的和睦罢,因此一定得是好结局。但是我很喜欢的一点,就是影片所反映当时人们的精神状态,比较真实,不像有些苏联电影那样过分溢美。当时的东欧国家真是“追苏”十足,人们的衣着打扮、言行举止都是那么相似;在我眼里这是独特的,外表是西方人的模样,金发蓝睛,高鼻梁,凹眼窝,思想和举止却充满东方味,这样就显现出一种令我特别感到亲切又优雅的美。
一下子喜欢上了茉莉,美丽清纯的脸,朴素可爱的一对辫子(绑着蝴蝶结),鬈曲的额发;更有那种压抑和忧伤,顺受和软弱,一如当年《上尉的女儿》中的玛莎小姐。整部片中,有了她就意味着一切。
对男主角马丁,一开始不太喜欢,直到与茉莉跳舞的时候。当他勇敢地与茉莉的父亲交谈,我完全欣赏起了这个人物;明理,有担当,勇于追求幸福。
再来说那段对舞罢,想必它是电影史上的一段佳话,拍摄手法真是精彩绝伦。茉莉与马丁转着圈,伴着越来越欢快的音乐,转呐,转呐,马丁的靴子在地板上敲打出节奏,画面交替出现马丁和茉莉的脸部特写,马丁的坚毅和茉莉陶醉的表情;转呐,转呐,身后的人群在眼前飞快地扫过、扫过,画面又幻化出那天两人在游乐场坐空中转椅的情景,美丽的茉莉仰起头发出纯真爽朗的笑声,一忽儿和马丁相偎,一忽儿离开;于是又切回到现实中,眼前飞掠的人群中,当转到茉莉母亲的时候总会停顿一下,暗示母亲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也暗示茉莉对母亲的挂虑;这时交叠的镜头中只有茉莉的脸了,只见她的表情越来越沉醉,额角渗出汗珠。终于,未婚夫愤起将音乐喝止,两人才停止了舞步(这里看见茉莉可爱朴素的黑色皮鞋)。感谢这段舞所配的音乐,真是“大弦嘈嘈如急雨”,很是抓人的心。以现在的眼光看,这样的镜头处理方式无疑是稚拙的,但是50多年后的现在,依然令我深感于其中,全是因为感情啊,她是永恒不变的。这也使我联想起《孩子在看着我们》中的火车玻璃窗片段,但这里要温馨热烈得多。
影片“幸福掌握在自己手中”的一个主题,现在看来觉得怪可爱的。结尾的最后一个镜头,画面从一头喝着母亲乳汁的小奶牛,慢慢挪到马丁和茉莉幸福地拥抱亲吻的情景,喻示着希望,再次感到这种直接比喻手法的可爱。
在IMDB上看到一个德国观众抱怨剧情缓慢,的确这是一部充满“文艺”特质的电影,对白也不多;但这一点在这现实主义的题材中绝对是个优点。难忘开头茉莉逗玩桌上一只小瓢虫的样子。影片还有一个优点就是篇幅不长,一点也不乏味;而它亲切的东方精神,又是另一个在我心中不败的因素。
3 ) 太刺激!这就是新浪潮时期的匈牙利
对于新浪潮时期的欧洲电影来说,反叛是重点,也是终点。任何一个新浪潮时期的电影创作者都有着类似的精神,他们面对着传统的一切都有一种极强的逆反心理,当然,这种逆反心理并非是一时冲动,而是面对着日益固化的文化圈层的一种警醒。然而好的故事终究是故事,当新浪潮这股风潮过去,再也没有如此规模的对于电影市场的一种警醒反思了。时至今日,我们在议论新浪潮,实际上是怀念一个时代,之所以怀念,因为现在再也回不去了。今天给大家推荐的这部新浪潮影片,依旧是讲述反叛。《旋转木马》是一部讲述一个小爱情故事的影片,同时也是匈牙利的第一部新浪潮电影,当然,这并没有太多的意义,对于观众来说,这依旧只是一部电影而已。一对青年男女因为在游乐场的旋转木马上邂逅,两个人走在了一起,最终,这段爱情的火焰在不住地燃烧的情况下,男女互诉衷肠,并决定厮守终生。然而在做出了这样的决定之后,他们都知道自己将要面临的是什么,未知的未来,双方的家庭,这些都如同一座大山一样狠狠的压制着这对男女。女儿无法违背自己的父亲的意志,她即将被嫁给一个自己不喜欢的人,男青年知道了这个消息之后决心要捍卫自己的这段感情,他能否最终获得成功,正是这部影片最大的看点。对于观众来说,这是一个凄美的故事,对于创作者来说,这是一段适时的反叛。反叛什么呢?反叛当时的苏联。大家都知道匈牙利事件代表着什么。它代表着匈牙利作为一个苏东国家对于社会主义大国苏联的质疑与不满。于是,1956年的匈牙利事件就代表了匈牙利人民的一种态度,这种态度是对于苏联当时的大家长态度的反叛,而这种反叛刚好契合了本片的主题,我们也能看到本片中的青年人们对于自己老一辈的反叛,在表现形式上,这形成了胡文。很明显,这是一部有着政治隐喻的电影,但是除去了这些之后,我们还是能看到当时的新浪潮风潮对于欧洲电影有多大的影响。不论是摄影技术,还是本身的核心观点,《旋转木马》都是一种尝试,一种与某一个潮流相互辉映的尝试,这种尝试让人很是喜欢,同时也能很好的对于当时的人们的思潮进行一次酣畅淋漓的表达。片中的男青年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同时也是一个情感上很直白,且很执着的勇者,为什么说是勇者。因为男青年敢于跟自己的长辈进行对话,同时也敢于反抗原本形成的某种伦理尊卑体系。男青年被设置成为公社制度的拥护者,而自己所爱的人的父亲却是一个喜好自由自在的人。两种不同的思想之间的对抗在本片中进行了对调,这本身就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而这还不算。最终的结果我们所看到的是男青年代表着的集体主义战胜了自己喜欢的女孩的父亲代表着的个人主义。然而在现实中也是集体主义的苏联对于匈牙利进行了武装镇压。但是这种关系却被嫁接在了不同人群身上,这种反衬就很有意思了。原本代表着自由民主的青年人却在维护着集体主义的荣光,原本代表着守旧派的老年人却对于自由主义有着心生向往。而青年人在维护集体主义的时候,却想着要打破传统,同时违背老年人形成的个人逻辑关系,而勇敢的追求自己的幸福。但老年人在追求个人主义的时候,却依旧固守着某种社会秩序来维护自己作为家庭主宰的尊严,这就很是奇怪了。如果我们用一般的新浪潮的思想来理解本片,青年人追求爱情无外乎是一种反叛,青年人梦想着未来无外乎是对于现在的一种对抗。而老年人代表着什么呢?代表着的是守旧,代表着的是对于当下的一种秩序的维护。他们需要冲破吗?显然不需要,但是本片中的老年人却试图冲破原有的公社体系而获得属于自己的个人体系。所以说,本片所具有的两层意思对于本片来说是一种升华,表面上看,这种升华,满足了人们对于新浪潮电影的一种幻想,另一方面,对于现实中的匈牙利来说,这也是一种反抗,一种失败了的反抗依旧是反抗,我们无法界定某一种抗争究竟能带来多少的社会效应,但这种抗争本身就是一种表达,一种对于现有的秩序的不满所心生的表达,这或许是新浪潮电影的意义所在。片中的人们都在勇敢地追求自己的生活,就像这句台词一样,我自己的生活,没有谁能阻挡。细思,意味深长。
匈牙利新浪潮。
匈牙利赵文卓是个狠人!除了大胆的高空旋转跳跃摄影以外,声音设计也很有意思
Merry-Go-Round is a 1956 Hungarian drama film directed by Zoltán Fábri, based on the short story Kútban (In the Well) by Imre Sarkadi. 除了爱情,它想说的还有其他吗?可以看到1956年革命的端倪吗?一直旋转是为了更靠近上帝?(ˇˍˇ) 想~ 喜欢最后一幕锯木单调的背景和动作人物思绪. 2021.12.11 上个月看“影迷”的时候菲利普翻看的电影书里是“Szerelem-1971”的画面,便想起这个月会看到大银幕的Mari Töröcsik,才发现她今年去世了。重看依然最爱锯木那一幕,如此单调的动作,无论是父亲,还是与他对话的人,每个内心都激荡,在锯木的动作和声音伴随下,一切情绪既不合理又合理,既简单又复杂。
6。每一处转折都出乎意料,旋转的镜头迷人。
都是在自寻烦恼。控制与反控制。母亲一角。匈牙利那时是处于社会主义么?令人眩晕的镜头。所有矛盾放在一处,激发。20111020,17:00
“每分钟与你挥霍 没有一秒没我在旁 还携手看着天空黑与光”时代洪流与个人情感的碰撞、互融;无论是旋转晕眩镜头,还是运动平移,或中/全景,都带有较强感情色彩,即使在表现爱情的憧憬与美好时,也有着一股用尽力气的味儿,和男主忧郁的眉眼很搭。
跳舞跳到魔幻现实主义惊心动魄让人紧张。烈性的坚韧的爱。镜头语言实在是太棒了,男二对着斧头纠结的戏都是那么刺激。英年早逝的男主很三船敏郎
在锯木头中展开的心理拉锯战,在舞会上以身体为战场从离心力中觉醒的反叛,都看得太舒畅了,所有反复的动作经由对抗而固定成持久的感觉。要说过时吗其实并不,同场观众的笑点就是对此的佐证。而且最重要的是感觉,旋转跳跃喔!
xzd
前半段几乎就是只有小姑娘受伤的世界 爸爸当女儿是交易筹码 未婚夫当未婚妻是欲望对象 合作社相好当女朋友是争夺战利品 而妈妈告诉女儿这就是女人的命//将旋转的概念做到一定程度 旋转的玩具 旋转的舞姿 晕头转向到飞起好像生活也是如此
束缚着,挣扎着,表达着
最后坐在旋转飞椅上相拥而吻太浪漫啦!加上女主之前一句“我在飞”和婚礼上舞蹈的旋转镜头,简直一秒穿越到《泰坦尼克号》!想想这是有多久没有看到这样“小情侣相爱——棒打鸳鸯——破除万难大团圆”的“正常”爱情故事了,想学阿基老师家面包店的老板娘叉腰:“年轻人相爱有什么错!”故事虽然不意外,但是摄影师傅耳目一新,有许多非常美丽动人场景:比如她的心绪随着飞走的小瓢虫回到他们往昔的欢乐,最爱的一幕:走出合作社心碎的她听到优美的歌声回眸看向心爱的男孩,然后切一个远景他走向她陪她走一段路,爱情的滋味顿出,真美呀 #匈牙利大师展#第二季@天山
融合了很多元素 不单单是个爱情电影 女演员真是灵啊
四星半。意识形态似有过时之处(也很难说),但这摄影,《泰坦尼克号》都不香了……爱情的感官沉溺,在木马(以及双人秋千)和舞会两场戏酣畅淋漓,就机位升级版《雁南飞》的感觉,大银幕看得我也出汗了……其实爱情背后是乡土社会的问题,人的“活着”依附土地,没有流动性,导致了父权的色厉内荏,所以父亲说“土地法则大于爱情”,所以择婿要“强壮”,所以玛丽走到铁轨还得折回来(非常现实,避免了奇情向的窠臼),合作社无非是这种法则的2.0版,活着是什么?不是“我们在飞”,而是在无言时的嘀嗒和锯木声,重复、枯燥、昼夜交替,这就是电影厉害的地方,感官不仅体验飞升的奇观,也放大日常的情境。德勒契克完全看不出素人出演,活灵活现,玛丽说烧了房子时感觉全场都要鼓掌了(看客心理),倒是绍什略有舞台痕迹,自带眼线有点跳戏。
1.匈牙利历史上第一部入围戛纳电影节的影片。摄影很美,胶片质感很赞,男女主角荡秋千,在旋转木马上旋转中的对视、相拥、亲吻段落以及婚礼上的双人舞蹈段落,拍得美极了,非常喜欢,加1星;2.特定的时代背景,通俗的爱情故事——女儿冲破父权,迈向自由,收获真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匈牙利影史十五佳NO.04 ★★★☆
只能说受限于意识形态吧,虽然运动镜头在那个年代可圈可点。
7。马马虎虎,法布里也就这现实主义派模样了。跳舞跳的挺不错。
解冻时期的东欧。本片就是在描写农民生活的基础之上,尝试对过去优秀的电影人探索出的酷炫的电影语言进行模仿。例如表现心理状态的抒情性虚焦啦、舞会上的旋转摄影机啦、借景抒情的蒙太奇啦、对美好生活畅想的慢镜头啦等等。|48分典型的男女情欲迸发的程式化剪切,缓缓拥吻+松手、东西掉落+手部抚摸特写。
有些地方还行,比如在旋转木马上的蒙太奇部分,但就苏联及卫星国内部来说没什么新鲜的。故事过于服从于政治化,怎么说呢,也是没办法的事。总体上说可看可不看。
转啊转,我们就飞起来了,好像也就自由了!最后被男二的表演感动哭了😂锯木头的声音好治愈。镜头很厉害,内景挺有一套。跳舞那永无止境的旋转晕眩虚焦镜头绝美,看完特别想去游乐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