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雷区

剧情片其它2015

主演:罗兰·默勒米克尔·福尔斯加德路易斯·霍夫曼乔尔·巴斯曼埃米尔·贝尔顿奥斯卡·贝尔顿奥斯卡·柏克曼莱昂·赛德尔劳拉·布罗马德斯·瑞艾森

导演:马丁·赞里维特

剧照

地雷区 剧照 NO.1 地雷区 剧照 NO.2 地雷区 剧照 NO.3 地雷区 剧照 NO.4 地雷区 剧照 NO.5 地雷区 剧照 NO.6 地雷区 剧照 NO.13 地雷区 剧照 NO.14 地雷区 剧照 NO.15 地雷区 剧照 NO.16 地雷区 剧照 NO.17 地雷区 剧照 NO.18 地雷区 剧照 NO.19 地雷区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10-04 14:38

详细剧情

  电影改编自真实的历史事件。
  故事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德国战败,大批被捕的德国士兵成为了俘虏。战争期间,德军曾在丹麦西海岸埋下了超过一百五十万枚地雷,而其中一些被俘虏的年轻德国士兵,则被迫成为了活体地雷探测器。
  在丹麦军官卡尔(罗兰德·莫尔 Roland Møller 饰)的带领下,那些尚且只是孩子的俘虏们开始了排雷行动,他们用双手,用双脚,甚至用生命,一步一步的净化着长长的海岸线。然而,当任务结束之后,当幸存的孩子们满心欢喜的以为他们终于逃脱了死神的手掌可以回到故乡之时,等待着他们的,却是另一项同样残酷的任务。

长篇影评

1 ) 人性的变化

影片的开头,男主人公(军士长)暴打一群行进德军俘虏中的一个,要不是别人劝阻,可能会活活打死那个德国人,为什么他对德军那么仇恨,影片没有交待,但就我最近看的《索尔之子》,也会对德国人的行为义愤填膺,杀之而后快,丹麦人的做法也很有特点,你们德国人埋的地雷,你们德国人去拆除,于是就有了这样的一个故事,一个丹麦军士长带领着10来个德国俘虏,大多还是孩子,去徒手挖海滩上的各种地雷,并承诺3个月挖满多少地雷就可以送他们回家。其实丹麦人压根就没有想让他们活着回家,从他们不给他们食物,草草的疗治伤员,无限期的使用俘虏等等,都可以看出他们的用心,是啊,谁叫德国人侵略了我们的国家,杀害了身边的亲戚朋友,仇恨装满了当时每个丹麦人的心里。我要报仇,我们面对的只是一群畜生,战争是泯灭人性的最好环境,不管战前你是濡雅还是粗俗,那个军士长如果不是在一个战争环境里,会无缘无故的打人,不给人饭吃,战争能使人变坏,我们经常遣责东西柏林墙拆除前一刻,还打死一个逃离者,作为军人是要执行命令为天职,但为什么不枪口抬高一寸,放人一条生路。
当然这部电影向人们展示的是人无论在何种环境下,具有充满悲悯、善良的人性的重要性,这样的世界才让人有暖意和希望。面对那群孩子(俘虏)那个军士长转变了,因为他还有良知和善心,在那种环境犹其难能可贵,我们不需要任何战争,是因为任何战争都是为统治者的利益服务的,有人说有侵略国、被侵略国之说,但一个碗不响,两个碗叮噹,主动侵略肯定不对,被侵略也是有各种原因的,比如伊拉克、叙利亚之类的,但陪绑的都是老百姓,所以说: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我们要有一种意识:珍爱生命、远离战争,不被任何形式的宣传忽悠、洗脑。人人都不参战,这仗就打不起来了。

2 ) 丹麦对二战后的反思 以及德国与日本的区别

  电影《地雷区》也改编自真实的历史事件。

  二战德国战败后,大批德国俘虏被迫徒手挖地雷。其中很多人还是十几岁的孩子,也许碰巧是在停战前刚刚参军,却要为国家的战争罪行付出生命代价。

  战时德军为防盟军登陆,曾在丹麦西海岸埋下超过一百五十万枚地雷。一向做事严谨的德国人留下了地雷分布地图,这些报告就成了被俘虏的孩子们的悲剧的来源。丹麦政府完全没打算想办法机械排雷,有那么多德军战俘呢,多好的活体地雷探测器啊,让他们一步一步探测,一个一个用手挖出来好了。

  《地雷区》里镜头常常是远景,安静的海滩上,孩子们匍匐在地,用小棍子轻轻戳沙子,慢慢寻找地雷。但是看电影的人是绷紧神经的,不知道接下来什么时候就会刚好有一个可怜虫刚好引爆某颗地雷。于是前一刻还静谧着的远景画面上会出现一股黑烟,拉近镜头,一片皮开肉绽。

  在这一片荒芜的沙滩下埋着地雷,德国孩子们毫无尊严地死在这里。回家的愿望是支撑孩子们挣扎下去的唯一理由,有的说要回去找妈妈,自己的妈妈能做出全柏林最好吃的饭,他们可以开饭馆;有的说要当去建筑工人,祖国德意志一定需要重建;有的说要找个姑娘生儿子,跟儿子一起开公司。

  丹麦军士长卡尔开始时深恨德国人,可是眼看着孩子们一个个被炸残疼得拼命喊妈妈,送医不治身亡,更甚者勉强能找到肢体碎块,大概心底柔软的人性也慢慢复苏了,他对这些俘虏逐渐好起来,给他们找吃的,放假带孩子们玩足球。可是再严谨的地图也有失误,偏偏卡尔的爱犬就被炸死了,卡尔又变得狂躁,都是德国佬的错。最终剩下的那些疲惫与绝望的孩子们自杀的自杀,被炸死的被炸死,海滩安全了,可德国孩子只剩下最后四个。丹麦军队甚至骗了德国战俘,他们完成任务也不能回家,因为“丹麦人想看着德国人像苍蝇一样死去”。剩下的四人被送去参加新的排雷任务,军士长卡尔假冒司机把孩子们接出来,送到德国边境,微笑目送孩子们逃过国界,跑向自己的祖国和希望。

  事实上,二战爆发时,丹麦只抵抗过几个小时。自行车作战连队(然而叫小队更贴切通共没几个人)奋战了一整天是因为没接收到停战广播通知,所以白打了一日。

  当时德军登陆,丹麦王室与议会在凌晨开了几小时会议之后决定同意接受德国“保护”。电影《开战日》讲的就是几个自行车连队老兵回忆的内容:德国陆路坦克入境丹麦,军队接到迎战命令后骑上自行车去迎战,又不知道德国人在哪,吭哧吭哧在公路上泥里草地里蹬着车紧张地寻找着敌军,有点悲壮而滑稽。

  当然,与装备精良的捷克人的完全不抵抗全面欢迎被保护相比起来,装备落后的丹麦人确实抵抗了几小时,然而更多丹麦平民像是看热闹一样看着德军开进来,我们可以看到一些老照片上,哥本哈根市民聚集在码头好奇围观伪装成商船的德国军舰驶入港口的情景。事实上德国对丹麦人不算太坏,与对犹太人和波兰人比起来那就好得太多了,比日本对满洲还要好。但是最后德国战败了,唾弃纳粹就成了最最政治正确最有良心的事情。发动侵略又战败的德国就是坏,德国战俘就不配有人权。

  在二战结束70周年的时候丹麦拍了这样一部电影,大概也是反思当年的不人道。《地雷区》里军士长卡尔的心理变化正是由仇恨变为同情、宽恕与救赎。

电影之外

  现在丹麦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国家,也是最“社会主义”的国家,全民高福利,教育免费。(当然要靠高税收:美国官方数字丹麦人均税收65%,我在曼谷认识的一个医学院的丹麦小哥说是40%)。丹麦是名副其实的自行车大国,几乎全民出行靠自行车。跟二战时不同,二战骑自行车打仗是因为军备差,而现在是一种生活理念。现在如果去丹麦能看到的都是优哉游哉享受户外生活的丹麦人,良好的治安。国家强大社会安定人民幸福才有底气去原谅(或是反思)历史错误。

  德国是二战后最悲惨的国家,也是认罪最到位的国家。七十几年过去了,德国人民还活在认罪的阴影里,对其它人种或民族不可以有任何不友好,稍有不慎就会被扣上种族歧视甚至纳粹的帽子。就像前几年的德国电视剧《土耳其语入门》里一样,土耳其姑娘跟德国姑娘住在同一个屋檐下,可生气吵起架来土耳其姑娘当街说德国姑娘是个纳粹,引得街上几个年轻人侧目,德国姑娘被噎得百口莫辩。前些年土耳其人大举移民德国造成的社会问题还没解决完,近年叙利亚难民又造成了更多问题。然而德国人不可以委屈,依然要欢迎所有人来,为了继续赎罪二战。现在如果去德国我们看到的更多是被恐袭炸坏的建筑在重建,公厕被糟蹋得不成样子。

  比起西边德国的全面反省,世界人民继续监督的现状,东边中国和日本的关系就显得很奇怪了。日本政府从来没有真正认罪和反省,然而国内原谅日本的声浪越来越高。事实上,“原谅日本”是政治和历史概念,并不是平民的事。平民百姓要做的是和平相处,相互理解,不去搞暴动,不去砸日货,不去威胁普通日本人在中国的安全。

  况且日本政府是无法跟德国相提并论的,德国在冒着危险接收着可能混入了恐怖分子的难民,而日本是一个不适合穆斯林生活的国家。德国政府接受全世界人民的监督,日本政府似乎被部分中国平民呼吁着原谅了。这股“放下过去原谅日本”的声浪来得危险。

  现在在中国,追究日本二战责任似乎成为了政治不正确。依旧义正言辞督促日本认罪道歉的韩国显得势单力薄。中国年轻人觉得中韩的英雄主义抗战片常让人反胃。然而,通篇save the world(拯救世界) 的美国大片却很受欢迎。确实,美国电影拍得更好而中国主旋律好作品比例还太少。可其实美国英雄系列漫改电影以及很大一部分战争片的核心都是美国主旋律,潜移默化地教育着全球人民:美国人会来拯救世界的。当然美国有拍得好的反战片比如本周依旧在院线有排片的《血战钢锯岭》(此处预测奥斯卡导演奖),然而大部分的美国电影都在向世界人们不断输出着美国价值观:美国无限正确,无限尊重人权。虽然事实上是美国闷声发了一百多年的战争财,直到今天亦然。

  想搞懂一段战争史要学会尊敬每一个参战国最基本的语言,想有不偏颇的价值观就要用多视角去看事情。丹麦交出的答卷可以打个高分。

最后推荐几部欧洲的二战电影:

丹麦:

开战日 9. April

地雷区 Under sandet

俄罗斯:

女狙击手 Битва за Севастополь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А зори здесь тихие 苏联版

爱沙尼亚 :

1944 

德国:

我们的父辈 Unsere Mütter, unsere Väter

黑皮书 Zwartboek

挪威 / 瑞典

白色严冬 Into the White

波兰:

卡廷惨案 Katyń

钢琴家 The Pianist

微信公众号——穆尔登格 影评、看世界、俄罗斯周边,欢迎关注

3 ) 错的是战争本身

有些电影让你憎恶一个民族有些电影让你憎恶战争。
看了那么多什么时候我们能够停止憎恨彼此,错的是战争,可是为什么大家会互相憎恨,战争中两方都是受害者,延续仇恨只会恶性循环,丧失人性。当看到丹麦农妇因为德国士兵太饿偷吃了混着鼠屎的饲料生病呕吐而微笑,上校同情他们而又因为狗被炸死又重新收起了同情心时我看到战争已经在他们身上播下了恶魔的种子。
花了很久看完这个电影,哭一段看一段。那些可怜的德国战俘男孩靠着拆完那些炸弹就能回家的信念日复一日的拆着炸弹.最后他们还是会被射杀。他们只是孩子啊。
曾经世界杯足球赛日本作为唯一亚洲队晋级时 我为之高兴。却被评论骂说为什么支持日本鬼子。还有那些抵制日本的活动游行,都让我痛心。抗日战争带来的阴影还在延续,可是我希望不要让憎恨蒙蔽了双眼,战争比灾难还要可怕他会吃掉人心。
我的愿望很简单,希望世界和平,希望没有战争.
最后那个教官放走了那四个男孩,虽然他们是德国人。我也希望大家能够放下仇恨,敬畏战争.

4 ) 痛苦经历才能更好的反思战争

德国在战败后被分区占领,首都甚至成为冷战后东西方阵营对立的最前沿。远在异国他乡的战俘无暇顾及,这也直接形成了德国年轻一代对于战争的认识和反思。反观日本,在冷战序幕即将拉开之际无条件投降。不仅没有废除近代天皇制度,还在朝鲜战争中直接变成了美国雇佣军。以德报怨从来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但日本却认为理所应当,退伍士兵被当作国家英雄享受高额社会福利。在中国以德报怨的思想下,不仅将日本战俘礼貌遣送回国而且免除了巨额的战争赔款。其中不少战犯和军国主义分子更是混进了政府高层掌握政权,首相参拜靖国神社,修改教科书粉饰历史的传统也是由来已久。德国总理勃兰特1970年华沙之跪,这不是软弱,而是大气。正视历史,承认错误,方得崛起。

5 ) 《地雷区》看完后,对战争中该承担责任的一方,你是什么态度?

这问题太难回答了,无论哪个国家的战士都是在为国家行为负责,有的战士,就像片中的小孩们,他们可能都不知道正在发生什么。让他们为战争买单显然是不行的,可是战胜国的人民又哪个不是饱受战争之苦流离失所呢,他们平白遭受的又让谁去承担呢。 ————————1-11———————————————————————

6 ) NO.14期——反思:战争结束后,在后战争时代,人们应该怎么样生存问题

谈论的观点汇总
1、电影视角比较独特,(战后用俘虏排雷、孩子的角度、。。。)——提起丹麦,首先会想起盛产童话的国家。

这也是一段很少人知道的历史。这是一部令人心碎的电影,这也是一段让全人类蒙羞的历史。也客观还原了战争给德国人带来的伤害。

它是真实历史改编的反战争题材电影,二战结束后,两千多德国战俘,绝大部分还是少年,被押往丹麦西海岸,被迫用双手人工挖掘一百五十多万枚地雷,几乎一半多死亡或伤残。不管如何,虐待战俘,这算是丹麦的污点。然而《地雷区》的编剧与导演正是丹麦人,一个丹麦人跟我们谈丹麦驱使德国战俘人工挖雷的故事,有意思吧?反战题材电影往往是从胜利者角度切入的,《地雷区》却是从失败者角度切入,有意思吧?

从德莱叶到拉斯冯提尔,丹麦电影从来不容小觑。说起丹麦电影,不少人还会想起《狩猎》。粗暴地说,《狩猎》是群体迫害个体,《地雷区》是群体迫害群体,都是在情绪上辗压你内心的电影。

当初,丹麦与德国签署互不侵犯条约,但是德国撕毁了条约,一天之内侵占了丹麦,并占领了长达五年。德国战败了,丹麦解放了。面对昔日的非法占领者,丹麦人岂能不恨?区区战俘公约岂能挡住他们内心的愤怒?正如丹麦将官说:“不要指望丹麦人张开双臂欢迎你们的到来,你们只是来拆弹的。”
2、战争表面结束了,真的结束了吗?(谁种下地雷,谁就该扫除地雷吗?)
(1)这部反战题材还警醒我们,战争里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赢家。战争的受害者也好,始作俑者也好,都会饱受战争带来的痛楚,战争就是那么残忍,没有一丝怜悯之心。
(2)卡尔逐渐清醒,意识到庞大的恶行是庞大系统所造成的,无论是侵略方还是反侵略方,在仇视中表现出了同样的恶,无论是德国士兵还是丹麦士兵,在巨大系统中都具有相同的个人的无奈处境。而对应于此,人也应该怀有同样的、无偏见的善。
(3)可能只有无偏见的善,才能真正消除产生大恶的机会,这是电影《地雷区》给我们提供新的视角,有价值的视角。
(4)对待历史的态度:宽恕,但不忘记。
(5)战争机器如何人性的觉醒,不被制度机械的碾压
(6)在特定的一些时刻,也许每个人都可能成为残虐的施暴者。在战争环境下,每个国民都可能成为国家的杀人武器。一个疯狂的杀人统治者,带来的灾难不仅仅是波及了敌国,也伤害了自己的过敏。
(7)就像别人揍我一顿,我去揍他儿子一顿,看似有道理,只不过是仇恨蒙蔽双眼,觉得父债子还天经地义罢了。地雷问题该不该由德国来承担?该。可是借挖雷之机,肆无忌惮地让他们去送死,这就是千不该,万不该了。然而,当我们把丹麦当作是中国,德国当作是日本时,你的想法是什么呢?

外部压迫,内部惶恐。
3、电影叙事把控相对平淡,中规中矩。
(1)卡尔情感的变化处理的比较突兀,一夜之间对那些孩子们改变了态度

一夜之间就改变对这帮孩子战俘的偏见,并且迅速的转变成一位亦敌亦友的慈父形象。这直接导致了整部电影在情感上却少了层次感,更缺乏了可信度。

(2)那个自杀的双胞胎之一的小伙子爆炸后,没有镜头展示对小女孩的影响,小女孩看了那一幕后的反应是什么?对她是什么影响?

看到与这个走向死亡的男人才发生静谧关系的孩子,是怎样的状态,她眼前如此鲜活戏剧而反常的事件势必对她造成影响,她以后对世界、战争、生命的认识势必会源于此。为什么不对孩子进行稍多一点的描写?这么美丽的死亡之路是不是需要更深情一些?孩子在影片中出现的意义是不是可以更认真一些?

(3)结尾
以为四个孩子逃离过程中,会突然来一颗炸弹呢,类似《柏林谍影》

以影色为水沏了一杯人性的茶

(看电影后,可以先谈谈自己的直观感受,然后再理性思考)

短评

13:04 32:28 53:45 65:45 81:12 84:43

5分钟前
  • 十禾
  • 推荐

这种小男孩和狗挨个被炸死的电影我的心脏无法承受

6分钟前
  • 王大根
  • 力荐

大海在这里显得安静许多,一切风景都是静谧的,地雷的爆炸声因此显得太过刺耳……和平中显现的暴力与血迹或许要比战争中更为可怖。战争之后对战争的遗迹的清除,地雷显然上升为一种遗迹的象征。

11分钟前
  • 独孤奴
  • 力荐

战后的创伤无处不在,年轻的生命为此买单。丹麦人的恨,男孩儿们的无辜,无从指责也无力反驳,唯有无奈与心疼。愿世界和平,阳光沙滩足球永存。

15分钟前
  • 雪后林中有鹿
  • 推荐

看完敦刻尔克看地雷区,战争由老一辈的人发起来,却要年轻的一辈去送命,战后去赎罪

19分钟前
  • 脩鲲
  • 力荐

最毛骨悚然的莫过于长评底下的某些评论

21分钟前
  • 猫咪建筑师
  • 力荐

一直悬着一颗心看完,每一次爆炸都心碎一次。希望我们除了抗日,也学学人家是怎么拍反战的。

25分钟前
  • 宋小君
  • 力荐

丝毫不煽情依然有力量(所以用力过猛的韩国电影可以学学这一点我知道你们委屈)短评写不下感想了,等姐姐有空了跟9. April合并起来写个长评吧。

29分钟前
  • 完颜穆尔登格
  • 力荐

反战题材。战争的受害者也好,始作俑者也好,都会饱受战争带来的痛。这些少年们用血肉之躯赤手挖掘数200万枚残余地雷,在二战后期,德国参战的基本上都是年轻人,他们本该不用承受这些苦难,看着海滩上被炸飞的少年真是心惊肉跳。纳粹造的业障,始终还是要日耳曼民族偿还,很钦佩德国人的态度和坚毅。

32分钟前
  • kiki204629
  • 推荐

“你回家想做什么?”“我要去做建筑工人,德意志需要我们去重建。”少年战俘说。

36分钟前
  • 琼游
  • 力荐

心中的地雷无法排除。(音乐非常棒)

39分钟前
  • 南赫
  • 力荐

《地雷區》具有着深刻的反思。最後那個違抗命令救出德國孩子們的卡爾中士與最開始的樣子相比已經判若兩人,全片的重心就是卡爾如何在與這群掃雷德國兵相處的過程中發生改變,這實際也象徵著人性在傷痛之中的回歸,拋開戰争後對於生命的尊重與救贖。

40分钟前
  • 颍原真吾
  • 力荐

一张张年轻的面孔,一具具炸碎的尸体。一位喜怒无常的丹麦军官,一群可怜的德国军虏。这是一部安静的电影,却让人看得心酸的电影。我想回家,最后又有多少人能回家。我们都没有错,错的是时代和战争。

44分钟前
  • 三三
  • 推荐

纳粹不是某个人群和民族的特有,可能是德国人也可能是美国人也可能是丹麦人,位置换一下,纳粹人群就换过来了。

48分钟前
  • 陈哈
  • 推荐

影片切入的角度非常棒,这种把孩子和战争放在一起的片子简直就是直奔泪腺而来的。从这点来看本片无疑很成功!我左手边的妹子一直在默默啜泣,右手边的小哥也在几个爆点留下了泪水,影院里很多人都在暗暗的抹眼泪,融入进去,你就会被虐的体无完肤!难得的佳作!映后采访男主的口条蛮厉害的。

50分钟前
  • 20个小明≯
  • 推荐

(8/10)改编自真实事件,很压抑的一部影片。多年后丹麦和德国都能冷静下来看待这些历史问题了,相较之下某几个东亚国还在互相上演怨妇大戏。最大的反战不是口头的谴责,而是引人思考。

51分钟前
  • [己注销]
  • 推荐

终于达成观影愿望!第一次在电影院看丹麦和德国的片。绵延的丹麦地雷海岸线,是战后德国排雷少年们的漫漫回家路。“求求你不要讨厌他!”沉浸于悲伤中无力呼喊的年幼男孩对丹麦中士的话使我潸然泪下。军官大叔的情感变化耐人寻味,鲜肉们只是一群可怜的战争替罪羔羊。Louis Hofmann真的太像托雷斯了!

55分钟前
  • 独行侠杀手阿何
  • 力荐

通过排雷讲述二战后德国与丹麦的关系,那时丹麦对德国有深深的仇恨,德国俘虏去丹麦排雷,这是他们的责任,他们在丹麦也曾受到非人道的待遇。这是丹麦德国合拍片,两国家都挺敢于正视自己曾犯过的错误。而孩子般的俘虏在排雷中死去,会引发你思考,战争到底是谁的错,这是对战争的反思,最重要的是这点

56分钟前
  • 纯属巧合
  • 推荐

CCTV6国配版,真人真事改编。视角独特的反战佳作,看完后竟无言以对,结尾处的“放生”是神来之笔,人性首先应该是敬畏生命。“战争结束后,两千多名德国战俘在丹麦西海岸排雷150多万颗。其中一半人因地雷死亡,这些战俘大部分是青少年。”这是结尾处触目惊心的一行字。一场不落俗套的演绎,难能可贵的是,本片并未止步于主题先行的反法西斯套路,而是走得更深更远,走进了每一个德国战俘的内心世界,每个排雷少年都是立体鲜活的独立个体,和所有少年一样,他们有爱恨有无奈也有各种各样的梦想……并没有刻板地停留在非黑即白的道德审判上,而是从一群年轻人的际遇(深陷绝境被迫赎罪)来探讨战争的本质与残酷。某种意义上,战争无所谓孰胜孰败,只有被碾压被践踏被愚弄的蝼蚁一般的惨白生命,正如那些被永远定格在海滩上随风而逝的年轻灵魂们。

58分钟前
  • 瑞波恩
  • 力荐

四个人跑向森林的时候,还在等“嘭”的一声....

1小时前
  • 狂抽猛送三千下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