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最棒的战争片
自古以来,每场战争,无论大小,对于妇女的伤害不一而足。没有哪一场战争不伴随着对妇女的暴行。强奸、轮奸、强迫性服务,我想中国人对此并不陌生。毛主席曾说过,这个世界上,战争分为正义的战争和非正义的战争。对日作战,苏联对德作战,美国对日作战都是正义的战争,日本投降后,中美苏对日德妇女的暴行可以被解释为一种报复。之后的战争片对此有无数次的表现。
然而,很自然的,几乎所有的战争片都是受害一方拍摄的。日本的《望乡》、德国的《柏林女人》,而战胜国,比如中美苏,则更爱表现自己战士的死伤和不屈不挠的为了生存下来而殊死搏斗。战士们都是被逼无奈,在这丑恶的战争中勇猛顽强的战斗。为了被强暴的本国妇女或受害国妇女复仇。日本也从没拍摄过反映日军南京大屠杀的电影。这些暴行都被施害国以各种原因解释了。
但从来没有一部电影由施害国拍摄而成。这部电影可谓世上仅有的一部施害国自省的战争片。从一个普通人的角度来叙述了暴行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毫无疑问,这种从不自省的做法给人类的历史埋下了伏笔。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总统发言说,我们用一次战争结束了所有的战争。但20年后,第二次世界大战暴发,然后是朝鲜战争、越战、伊拉克战争、科索沃战争、第二次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未来很有可能还会有伊朗战争。这仅是美国一国,不包括中东的三次中东战争、两伊战争、刚刚结束的利比亚、正在发生的叙利亚内战,以及非洲每天数不清的内战。
在这每一场战争中都伴随着对妇女的残害,毫无例外。女人就像战利品一样被丢来换去。但只有这一部电影说明了暴力和性残害的关联,士兵在无条件的服从杀死对方的同时,实际上也接受了无条件的做任何事。
主角说:“不能因为我们随时都可能死,就允许我们什么都可以做。”
这句话,伴随着美军当前在阿富汗杀死11名男女老幼的人来说,解释了一切。为什么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怎么总是在问为什么
2 ) 看完好几天缓不过来
电影是很多年前看的,据说是真实事件改编的。开局是铺垫美军小队遇袭,越南人帮助自己军队掩护引起美军下层士兵对越南人的仇恨。后面就是小分队行动时闯入越南村庄抢走了少女,让她给他们背行李和发泄兽欲用,永远忘不了女孩被扎了很多刀依然没死挣扎着在铁路上又被美国人打了很多枪才死去。也忘不了坚持正义的主角被边缘化被刺杀的片段,以及军方对犯罪者的姑息……
3 ) 四星
美国人喜欢反思越战,而战争一直是讨论人性最好的极端环境
布莱恩·德·帕尔马电影里的反面人物总是不乏魅力,Sean和他合作过两次,两次扮演的都是反角,两次都令人印象深刻
顺便,赞一下福克斯在里面的表演
4 ) 《越战创伤》--我们记得,因为还在发生
我们记得,因为还在发生。
.
上帝说,接受不能改变的,改变不能接受的,却未曾赋予我们分辨其界限的智慧,于是,只能在事情的发展里,一步一步妥协,直至确实不可改变的境地。终于,似艾瑞森般沉浸在巨大的懊悔里,饱受自责的痛苦,“曾经有一个机会,我可以带着她离开的,就我们俩”,“可是,我又能怎么办呢,杀死克拉克,一个美军下士吗?”是的,我们理解他在强势面前终于的行为,但却无法忘记那个在命运的偶然里惨遭虐奸,并最终被杀害的越南女孩,或者,于她唯一的错误,就是是个女孩,并且竟然还是个漂亮的越南女孩,于是,在某个略有些炎热的夜晚里她被带走了,在她或者还在进行的美梦中,被几个该死的美国大兵带走了,只因为他们出于男性欲望的冲动,当然,他们不这样说,他们会说,她是个越共。
.
布赖恩德帕尔马的镜头终究没有残忍到去追踪那个女孩被虐奸时的情景,但美丽与被撕裂了的美丽之间的反差已经足以给我们以震撼,正如鲁迅说的,所谓悲剧就是把美撕碎了给人看,对于这个女孩,这实实在在是个悲剧了。不能交流的语言却还能够听懂那句人类共通的“妈妈”,这是在巨大的痛苦和恐惧间所为数不多的能够多少表达些情感的词语。我们不知道她讲些什么,却在我们虚伪的情感里感触着其歇斯底里的痛苦,在内心深处嚎叫,杀了这帮孙子,但,我们知道在多数情况下,我们会像艾瑞森一样怀着内疚的心情无可奈何的回避,甚至我们还不如他。艾瑞森的视角便是我们的视角,怀着置身事外的良知,一步步地深陷,直到更大悲剧的来临。
.
文明进程中所划分的种族关系常常使得人类对不属于其同类的人群做出极其残酷的事情,从某方面来说,这也显示了人性的复杂。对于梅索,在很多大兵的眼中他应该是没有问题的,甚至是优秀的,他在越南人的匕首下救了艾瑞森,对于布朗的死,他亦痛苦万分。但他,或者千千万万与他类似的有着严重种族优越性的美国人却无视越南人的痛苦,厚颜无耻的说着“这些落后种族,正在等待我们的解救”,可是,你们这帮孙子们,谁请你们来了?战争,这个少数阶级间的游戏,却让大多数人承受生命中不能承受之痛苦,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在那一刻,对于那个美丽的越南女孩都毫无意义,她所能感到的只有阳具撕裂私处的痛苦,以及嘴角流出的鲜血。当克拉克终于在一个背景的视角里将匕首一次一次插入这个已经被蹂躏的惨不忍睹的女孩时,当梅索终于指挥着其他几个杂种疯狂地向在死亡边沿蹒跚前进的女孩开枪来掩饰其怯弱时,我们都不可抑制的愤怒了,“暴露目标?你们把她从她的家里绑架出来,虐奸她致使她生病咳嗽,然后你们还要杀了她,因为她暴露目标?”FUCK YOU!但这又都是现实(应该说,现实比这残忍的还要多),而更大的现实是,我们这些坐在屏幕前愤怒的观众们多必将归于无动于衷的平静,就如在《卢旺达饭店》里,杰昆菲尼克斯扮演的记者说过的,人们看到新闻里满地的尸体只会说,哦,这里死了很多人,然后继续自己的早餐。
.
应该说在布赖恩德帕尔马的眼里,这部电影并不单单是激起观者某些情感因素的消费电影,它还有着对战争及人性道德的强烈反思,在布赖恩的视角里,那个美丽的越南女孩应该不单单只是一个女孩,她是越南的象征,以自己弱小的躯体承受美国无理的肆虐,从她的遭遇可以看出布赖恩对越战性质的强烈质疑,那些梅索们是可怜的,他们在茫然无知中以对更弱者的暴力表现着他们的怯弱。对于个体,克拉克固然是个神经质的变态狂(你可以说他是受越战的阴影,但这种人即使没有战争也是个人渣),而迪亚的不想被嘲笑、孤立而去强奸那个女孩却是更大的可悲,他未曾体会到太多的快感,却要为自己的软弱付出代价,他的境遇里,我们看到体制对个体的影响,我们都在潜移默化中服从着体制,反抗或许会有,但大多是无力的,正如莱利(黑人中尉)悟出的道理,“我们为什么要跟体制斗呢?(言下之意,你是都不过体制的)”。在电影里,我们看到艾瑞森的努力最终使得梅索们对其行为付出了代价,但这仅仅是电影,或者就在那个时刻,体制正躲在上帝的云层里咧着嘴笑了,满是鄙夷。也许电影在艾瑞森去上厕所被克拉克扔手雷时就该结束了,艾瑞森死于意外,生活向往常一样继续。
.
多说一句,那个美丽的越南女孩叫崔婉蒂,至少在电影里,她是这个名字。
影片资料:
《越战创伤》,导演:布赖恩德帕尔马。主演:迈克尔J福克斯、西恩潘。年代:1989。
5 ) 有些感慨
美国的历史虽然不长
但却是个喜欢总结回顾历史的国家
对与越战这个题材影片很多
多是反思错误,揭露其中反人类罪行的故事
就这部电影来说
虽然最后的结局多少有些粉饰美国式正义的嫌疑
但这种敢揭己短的气魄和勇气
特别是宽容的环境
确实让人感慨
6 ) 在创伤之外的事
《越战创伤》我没有全部看完,仅看完后半部分。我看到的是战争中的人性与人伦问题。那个越南女子与那个美国兵的故事。在极端残酷的境遇内,人性是否会被扭曲成纯粹的动物性呢?可能是导演的缘故,也可能是再真实的影片也不可能复原本来的历史。在面临着抉择的关头上面仅仅那一个兵没有去强奸那女子。再到后来在法庭上控诉那些实施轮奸者。因为他是影片的主角,于是引发起本片的主题出来:个体的理智与集体疯狂的对峙。
在历史书上,有很多战争。战争的起源是人们争夺食物。原始部落内生产力低下,物质财富基本是固定的。于是,就会此消彼长。人们在一个既定的辖域内,面对既定的食物展开了争夺。所以,从那时候起战争似乎就不可避免。中国历史上的秦皇汉武无不是通由战争夺取的皇位。近代以来又发生过中国与国外的多次战争。乃至规模及至世界的规模。两次大战后,第三次还没有出现。但局部的小战争从没有间断过。尤其是巴以之间。
战争也是解决问题的一种形式,但是一种极端形式。如两个人辩论激烈后动起了拳脚。虽不叫做战争,但也具有了雏形。或许那也是战争的初级阶段。看来,战争也是为了解决问题的。当然,一个问题的解决指向它的方法不会是单一的。我在想人们为什么会选择了战争呢?以前一战二战的导火线都记得很熟悉。现在却模糊起来。填鸭教学的特点就是考试过后就遗忘,那也是不主动学习的结果,被动逼迫的接受如同命令你吃下自己讨厌的饭菜。
进步是一个好的字眼,进步应带来解决问题的非战争化。走向战争的对立面就是和平。如大陆对台:只要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什么都可以谈。战争可能会显示强国的军事力量的强大,但同样显示了强国的恃强凌弱动机。这小到一个人身上具有相似的比喻,假如你有理要讲,奈何去动粗呢?自然,还有所谓的正当防卫。不是你自愿卷入,实在迫不得已,箭在弦上。他真是欺人太甚了等等。
战争会有热战和冷战,这是战争的分类一种。我没有亲历过战争,所有的都是间接得到。我觉得影片上《紫日》拍得不错,因为选择的是一段回忆录形式。并非其它电视剧中那些大团圆的结局。我不是不希望看见这样的结局,只是按照概率论的统计一定不会那么巧合。很多时候是非正义的一方获胜,本来这不足为奇。关键是在宣传上有的人不承认罢了。
因为我们有亲历过影片中展示给我的战争,我只能说说现实中我看见的战争。称之为战争或许不很贴切。因为那仅仅是家庭内部的事件。1990年代的我们村不知道怎么,还没开化吧。经常会有夫妻之间的打架发生,有时会很早以至于把我吵醒。或者我在街上走,就会突然冒出某家骂爹骂娘声。当然,那时我很小,也不知道具体的原因。只觉得有话好好说,吵架打架干什么,有劲没处使了怎么的?
当然,真的会有些脾气暴躁的爷们,也有些尖酸刻薄的泼妇人物。那毕竟是少数。把问题升级到打架与把问题升级到战争很有相似之处。那就是理屈词穷还要遮人耳目。可幸的时,我现在回家很少听见夫妻打架的传闻了。就如现在大规模战争减少了一样。也许这隐性之中有一种进步的因素吧。夜读小小说,一篇说到一对夫妻吵架与做爱的次数竟然有着惊人的一致。看来,婚姻质量的提高该从平衡吵架与做爱上着手。同理,社会的质量该从战争与和平上着手。
7 ) 对残暴的辩护
看了很多关于越战的电影。觉得都不错。
这部电影中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对一些残暴行为前的心理原因的描写。特别是在铁轨上杀越南女人那一段。估计只有西恩潘才能演绎的那样精彩,他所饰演的角色狠辣与犹豫胆怯顽固被他表现的淋漓尽致。
对于战争,我没有激愤的想法。也不想去想太多,人总在做错的事,我不能每件事都过虑,结果的残忍并不能代表事件的残忍。
8 ) 基于几个方面来看史实情况,谈个人看法,与互换情况
1、越南战争,1955~1975年,二十年,对于全球,不单美国和越南,社会主义还是民主主义,都是一场浩劫,越南这个国家,从抗法战争之后,先后与美国与其小弟国家,中国都打了仗,五常,打了其中三常,小国寡民,越南人民也有自己的生存智慧,一边跟美国人撒谎,一边跟越共联合,这没什么错。
村庄小孩与男主交换巧克力和芒果,虽然男主出于礼貌收下,但是被西恩潘抢过扔掉,并且警告男主别随便吃越南人给你的东西,你想被毒死吗?
事实说明真的是这样,我大伯是1979年自卫反击战的,虽然是去了1个月,但是也是说,越南人特别狡猾,越南人本来就跟南方人,广东人广西人样貌差不多,而且边境很多越南人都会说普通话甚至粤语壮语,根本就看不出来,穿着中国人的服装,更看不出来。我大伯就经历过,长途行军,很渴啊,但是这周边的井水,河水全部投了毒,哪怕渴死也别被毒死,一个人渴了要去喝水,不单一个人,所有人行军都累,渴了饿了,水都投毒,村庄里都是盘根错节的地道口,然后房间门口出现一个面相和蔼的大妈,说着普通话,招呼着大家进屋吃饭,而且是特别是亲切,要去吃饭,也是只能一个人去,尝了有没有毒,会不会倒下,或者说这饭菜里有没有生锈的钉子铁片,还是要观察这老大妈饭桌下面有没有类似地雷或者光荣弹这类的东西,他们的眼神都是躲闪但是又锐利的,一旦放松警惕就完了,千万不能被他们的表面蒙蔽了。不能信任敌人,他们的土地,他们的血。
2、一个国家经历了几十年战乱,南北统一之争,人心不古。电影背景原型是192号高地虐杀事件,这位受害小姑娘去世时才20,21岁,叫 phan thi mao,翻译过来应该叫潘锡茂。尸体被摧残后弃尸荒野,还不像电影里找到了尸体,现实是没有找到,而且最悲惨的是,这小姑娘的家人,她的妈妈,在她被绑走的第二天,去求助了越共游击队请求帮忙找人,无果之后又去求助南越这里,却被认为通敌,当场被射杀。只留下她的姐姐,没错,里面的人都是有原型的。所以乱世,一个女孩被绑架了,只能当做一只鸡,或者一只兔子一样死去,在当时那个时代,那个国家,结局注定悲惨。
3、这四个参与暴行的美军士兵刚开始只有两个,就是梅索和克拉克(那个机枪手)提议将该女孩侮辱后虐杀掉,另外两个人刚开始没有参与(迪亚和海契)但是因为另外两个是老兵,毒辣的老兵,怕如果不照做就会被干掉所以怕被干掉而照做。这暴行四人组中,迪亚那个角色历史上是两个堂兄弟/表兄弟,姓氏都为乔治亚(英语cousin表兄弟和堂兄弟都是一个词)。另外由于电影情况是男主每天生活在将来可能会被四人组报复的日子里,在列车上惊醒,又睡去,又惊醒,怕那四个人报复,历史上,那四个人除了中士和克拉克这两个人,另外两个并没有得到惩罚,现在还活着呢,中士历史上,事情发生时是1966年,那年中士真的也就是个20岁小伙子,那位机枪手是21岁,军事法庭判决后,总体呆了1年,就出狱了,理论上是无期徒刑和二十年有期徒刑,其实这两位第二年就获得了申诉权和假释,并且不断上诉,不断减刑,这两个人回国之后,中士遭到了那种大家都懂得,道德,人身损害,1981年,因病英年早逝,才34岁。那个机枪手一直活到2017年过世。现在就剩下男主,还有那对堂兄弟。
4、这是历史情况,说说我个人的看法。
美国人非常擅长拍摄反思战争的战争电影,让一致认为反战才是好的战争片,热血,情谊,战友,明星大咖,这就不叫好的战争片,美国人在创造战争的同时通过电影美化战争,这部电影给我感觉就是:你们虽然人死了,小姑娘好可怜啊!但是我们是真的受伤了,心里的伤,永远都好不了了!就是个这个意思,配乐也好听,演的出共情能力来,但是就是别扭,虽然结尾男主自我救赎了,噩梦结束了,但是就是回到这个主题上,被害人不会活过来,所以历史应该被淡忘,应该向前看,怎么向前看呢,制造新的战争。接下来说如果互换立场或者我是男主的话,应该怎么办?
如果是我本人经历过这种事,我会跟男主一样,天天活在自责愧疚中,事情发生之前,我也会尽力阻止,但是不会动手杀死同伴,怕上军事法庭,我不会像男主告发另外四个人,就当没看见,因为战场上的事情就让它停留在战场上,放过自己,而且中士开头救了男主的命,要我我就当没看见,并且事后也不会再提,放过对方,退一万步说,这个人救过我的命,还是个老辣越战的老兵,那别惹他。
5、这里说如果我是中士,我也理解,我也会做这样的决定,绑架敌国女人泄愤。
我的好兄弟快回家了却死在我的眼里,我施救了但是无济于事他还是死了,好朋友好兄弟是我在这该死丛林陷阱中唯一的绿洲,每天我应付各种战场环境,嚼口香糖,嚼烟,虽然我们国家是来“帮助”越南人的,之后我慢慢知道这是侵略,但是我是军人,我必须服从命令,但是我的弟兄没了,我恨,我不甘,是的,军队只知道死了个黑人士兵,没事,再给小队补充一个就是了,但是我的弟兄没了,我撤不出来,我必须以暴制暴。
89年拍摄的很经典的越战片,不错的越战片,有点被忽视了的好电影,反应了战争的残酷,个人的理智和集体的疯狂之间的斗争,“不能因为随时都可能没命,我们就为所欲为”,电影里的这段话可说表达其真正的主题。
比untouchable略好。人性刻画得着实有些单薄。
好久没看布莱恩·德·帕尔玛的作品,这次先找了一部他拍的类型片下手。这部《越战创伤》其实和他后来拍的《节选修订》在情节上有很多共通之处,不过手法上大相径庭。这部片子里面其实找不出很多德·帕尔玛的招牌手法。不过这样规规矩矩的拍效果也还不错。影片配乐居然请来Ennio Morricone。
感觉有点缺乏力度,而且似乎没太突出重心,或许是叙事有点散漫吧...但我十分喜欢MJF开头和结尾部分在车上的那一段。给我印象最深的表演来自那位越南女孩。
两个景深镜头抢占记忆:前景居右均是福克斯的半脸大特写,深焦远景,一个是村民帮助游击队员躲进地道,一个是美军下士刀刺女孩……钦佩导演选材控罪的勇气,但这种题材实在不适合帕尔玛。希区解释为何女孩当街被刺五十六人目睹无人上去阻止的新闻事件难以入影时曾说,“它太客观性了,观众无法融入!”
社会的文明不在于GDP有多高,而在于对历史的认识有多彻底。百年历程漫漫长路,我们有没有勇气直面过去,我们有没有信心继续前行?看了这部电影你会知道。
那些漂亮的深焦和主观长镜头依旧是精彩万分,可故事比《铁面无私》还要正气、某些段落甚至是直白的教化,德·帕尔玛这种邪派人士没法从根本上与其调和。
打五星并不是因为这部电影多精彩,而是它揭示了越战时人性的崩坏和胜利者欲望的丑恶。这给人的冲击感是强烈的。狗日的战争,从没有胜利者。
战争对人的异化与激发的兽性,几个景深镜头相当出色。但终归是太板正,相比之下,野战排里还有经典的the tracks of tears作插曲,这里就太过压抑了,未来小子福克斯的表现不如西恩潘。
“这场战争快要把我们逼疯了,我们完全丧失了自我,就因为我们随时都可能没命,大家就表现得像啥都能做,却不管做的是什么事。我想也许还有另一个方向,也许重要的刚好相反,因为我们随时都会死,也许就更要小心自己的行为,因为每件事都更加重要。”
又是这种战争对人的异化,根据真实事件改编,多少有点抒情过度,不够硬朗。也只有少数几个帕尔玛式的精彩镜头,原来是莫里康尼的配乐。
站在上帝视角我认为男主人公没问题,站在美军的角度fuckthissonofbeach!然而我是哪方,我的角度就是哪方,根本不存在上帝视角。
在学校看的,只知道是说越战的,可老不晓得什么电影名。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哈哈~
视角还是完全从美国人出发,故事线不够丰富,不如同类的《野战排》。有些场景还是很有冲击力的,特别是桥上一段及最后的法庭戏。德帕尔玛的片子总让人感觉不上不下,模仿致敬过多,独创性不够。本片还是显得滥情了些,不过Fox倒是很适合演这种角色,表现不错。
美国导演的越战情结,越战创伤从个人延续到集体、国家。几场情节点的戏份调度依旧是带着强烈的德帕尔马风格,整体的表达陷于重复的论述,从旁观者到施害者,面对问题也难以得到答案,更重要的是在体制内,何来真正的正义?
排箫是从纽约吹来的o(╯□╰)o
这剧情有问题啊,一个战士为了一个女人把自己的队友暴露给敌人?另外男主太过瘦弱。表演也一般。
德·帕尔玛对军队性侵这个题材还是很敏感的,多年之后的《节选修订》几乎可以看作是把一模一样的事情又讲了一遍,换个角度说,同样的事情一直在发生。战争和强奸这两件事的伴生关系可以说亘古未变,究其根源,军队历来就是一个绝对男性主宰的群体,而且军队的文化是讲究等级秩序和绝对服从的文化——德·帕尔玛在片中也反复强调军阶的意义,中士就是可以命令下士,老兵就是可以吼新兵——而战争的情境更使得文明社会所依存的伦理和法律全面让位于这种等级权力秩序,这甚至可以揭示出一个比战争更普遍更恒久的困境,那就是少数如何对抗多数?如何在孤立的逆境中坚持去做对的事情?想起罗翔的话:勇气是人类最稀缺的美德。PS:那个排箫配乐一听就很有串场感,一查配乐就是莫里康内自己。。。老爷子一辈子接活太多,自己洗自己稿的事情干的不是一回两回了。
Battle Without Honor or Humanity。布莱恩·德·帕尔玛简直是调度之王。
还行,稍微文艺了点……越战倒也不是距离很远的战争,而且人在战争中很容易就会失去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