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骨头

剧情片大陆2013

主演:赵有亮  倪虹洁  尹昉  黄轩  黄幻  果靖霖  雷汉  陶冶  毛阿敏  

导演:崔健

 剧照

蓝色骨头 剧照 NO.1蓝色骨头 剧照 NO.2蓝色骨头 剧照 NO.3蓝色骨头 剧照 NO.4蓝色骨头 剧照 NO.5蓝色骨头 剧照 NO.6蓝色骨头 剧照 NO.13蓝色骨头 剧照 NO.14蓝色骨头 剧照 NO.15蓝色骨头 剧照 NO.16蓝色骨头 剧照 NO.17蓝色骨头 剧照 NO.18蓝色骨头 剧照 NO.19蓝色骨头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11-29 06:38

详细剧情

  网络写手钟华(尹昉 饰)是一个边缘人物,他是地下摇滚歌手,也是专业黑客。他帮音乐公司的老板徐天(果静林 饰)做些见不得人的勾当。一次意外他勾搭上了一个没名气的小歌手萌萌(黄幻 饰),而不幸的是,她居然是老板的情人……正当钟华迷茫之时,他接到了多年没有音讯的父亲钟振清(赵 有亮 饰)发来的邮包,其中竟然藏着一段在文革岁月中的凄婉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个叫施堰萍(倪虹洁 饰)的女文青,她有着一段与众不同的岁月,与同学陈东(黄轩 饰)写了一首改变她一生的歌曲,而她竟然与钟华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钟华看着上一辈人的故事,逐渐了解了他们,他与父亲、母亲最终在一首歌曲中破镜重圆,而他也走上了属于自己的路。

 长篇影评

 1 ) 一首摇滚震中华

【以下内容涉及轻微的剧情故事泄露,可能影响观看】 近二十年来,中国电影取得了票房进步,但在电影审查上,尺度标准却一再倒退。单说文革题材,谢晋一拨人完成反思后,及至《阳光灿烂的日子》、《霸王别姬》和《活着》等几座高峰,突然就消失绝迹了。 那之后,涉及文革的内容经常以几行字幕出现。十年浩劫开始了……文革结束了……诸如此类。直到过去这一年,前有冯小刚的发言,后有张艺谋的归来,文革题材似乎渐渐有了破冰之势。而在我看来,崔健的首作长片《蓝色骨头》,意图实现得最好、影像价值最大的也正是文革段落。 上海国际电影节上,《蓝色骨头》放映的是剪辑完成的版本,可能与将来的公映版有所出入,崔健解释说是“密钥问题”。单就这个版本而言,《蓝色骨头》无疑是部有力量的新人作品。借用朋友的评价,在这样一个物欲横流的时代,崔健居然还相信一首歌、一部电影能唤醒迷失的中国人,他试图与历史对话,跟记忆和解。 《蓝色骨头》是崔健之前写过的一首歌,它在电影里面出现了多个版本,有文革版有英文版。在我个人看来,作为一首需要反复萦绕的主题曲,它多少还是有些压不住场。曲子旋律不说,年轻的我唱的那个版本,未免有些过于愤世嫉俗,完全就是大白话和大道理,缺少直刺的力量,也没有了回味的空间。歌不好,自然影响了影像存在的意义,尤其是这么一部需要情感奔涌的电影。 唯一的华彩,大概就是文革段落的《迷失的季节》。 在这个段落,施堰萍(我母亲)、陈东、孙宏的三人关系大概只有十来分钟,却是这电影予人印象最深刻的段落,画面直接、情感流畅、叙事利落。例如孙宏第一次出现是被团长介绍相亲,第二次出现是给陈东洗衣服,他的性取向无需赘言。《迷失的季节》初啼之际,施堰萍演唱,陈东弹琴,孙宏伴舞。电影从真实空间神奇地滑入到了舞台空间,又转回到现实当中。伴随着施堰萍的释放、陈东的渴慕和孙宏的压抑,声音、画面、电影情绪以及演员的表演结合得极其完美,浑然一体。该段落充斥着饱和的、古旧的绿色,加上触目惊心的红色,瘆人得厉害。对好事者来说,也是之前微博上热议的细节,电影里面直接出现了林立果和林彪,揭秘了复杂的红色摇滚历史。 然而,《蓝色骨头》并没有提供绝对客观的历史真相,恰相反,整部电影是以第一人称的形式讲述,年轻的我追溯起父母辈的往事,时空穿梭跳跃,相当的随意和主观,艺术而感性。对我来说,影片有令人震惊的一幕:为了让文革记忆离开脑海,女主人公选择了恐怖的自残方式,不可理喻但又无比直接。《蓝色骨头》给出了以下几组有趣的对比:枪与音乐(中国摇滚乐)、性压抑(三人关系和父母的错误结合)与性冲动(现代部分)、父亲的寻找与我的表演、过去的历史与当下的现实……后者无一例外取代了前者,寻找着共处的平衡。 这部电影努力构建着过去和现在的平行蒙太奇,尽管不甚成功和圆满,但在当下寻求与历史政治的用心意图上,《蓝色骨头》的思维宽广度和大胆程度在所谓的龙标片里面前所未见。只可惜,相比文革部分的完整,现代部分似乎承受不起这样的历史重压,顾此失彼,跟剪辑一样,失之可惜——也有人说,剪辑已经很努力地在拯救这部电影。 《蓝色骨头》的缺陷,主要集中在现代部分。篇幅最多的年轻的我,演员一看就是洗不掉的学生气,缺乏真实感。要他充当深居简出的文艺老炮,实在勉为其难。而且从时间跨度上,如果“我”是文革那辈人,年纪上早就该步入中年了,而不是片中的惨绿少年模样。崔健还耗费大量台词来讲解对黑客、网络病毒以及记者收红包现象的看法,无奈,他真是上一辈的人了。太过表面不说,对网络和黑客的理解,更像是过于简单抽象的概念,功能原理跟《全民目击》的U盘差不多,站不住脚。放置到电影当中,频繁打断观影体验不说,事实上也拉低了整部电影的格调。 所以,《蓝色骨头》这部电影,看的还是关于政治性的摇滚乐,就像崔健带给所有中国人的震撼回忆一样。时间流逝,在毒品一般的回忆中,电影不断抛出与性有关的冲击画面,颇为大胆,而在构建一个完整但却繁复的时空大格局上,崔健尝试营造对位呼应,但最终效果显然还有待提高。有人也许要说,《蓝色骨头》说的都不是当代人的事了,然而,就如同很多人以为文革早过去了,可在电影空间里,它依然就像不曾存在过。未来,应该还会有更多的电影和电影人来切入这一领域,毕竟,里面埋藏了太多的震撼故事。 过往总以性感形象出现的倪虹洁,她在《蓝色骨头》有不俗表现。还有黄轩,他在娄烨《推拿》里是一个醒目的存在,在这部电影依然是灵气乍现。 当然了,就如同很多人夸奖的那段舞蹈,如果真是一部MV,它也绝对完美。【北京青年报(见报有删减) http://youth.ynet.com/3.1/1407/04/9133905.html

 2 ) 从《迷失的季节》到《蓝色骨头》

说实话这部电影均星6.8有点低了

我想大多数人可能没看懂吧

在艺术电影里 算是相当的良心之作了 甚至可以说不落俗套

加上老崔本人的《蓝色骨头》 这部电影真的相当不错

剧情后面有一点点扯

可是真的很棒

这么说 可以更清楚地了解一些

我:我感觉自己是在迷失的季节里出生的迷失的孩子,不知道自己的归属,上半身是鸟,下半身是鱼,父亲又是一个不会表达情绪,相当内敛的人,母亲过早的出走又导致从小缺失母爱,于是做爱时抱着对方哭,我猜是母性缺失的表现,于是自我否定,活在自己世界里的孤独者,高傲且阴冷,却是一个很温暖的人,于是收到了父亲的存折,以及寄来的过去时,开始尝试理解父亲母亲,理解那个时代,开始走了出来。

萌萌:新时代的孩子,被灌输了文化知识,各种技能,可是却找不到自己的认同感。

于是在完成《蓝色骨头》的时候,在歌声中舞蹈,找到了自己,也喜欢这自己,于是笑着流出眼泪。

父亲:一辈子是个特务,是在黑暗中生活的人,后来睾丸被不幸的打掉了一个,在最后发现自己有睾丸癌之后,于是逃出医院,把自己藏了一辈子的隐疾给爱的人看(woc,真男人),于是既然在黑暗里活,那么就要选择一个英雄版的死法,选择一个埋葬英雄的地方,自己去埋葬自己,将象征着过去命运的那把枪扔到河里,面对自然,把自己的裤子脱了下来,把伤病暴露给世界来看(woc真男人),也是对自己的一个和解。

母亲:一个被军事化的文艺女朋克,在文革那个年代,女生喜欢听摇滚乐,对喜欢的人表达自己的爱恋,敢于追逐自由,敢于跟组织逆流,是多么反叛的一件事啊,最后直接离开了一个不爱的男人,为自己做的错事,直接在肉体上惩罚自己(把自己抽成失忆 woc真女人),后来走到了国外,有了自己的生活,回忆起自己的岁月,又唱出《迷失的季节》,哽咽着回忆过去。

时代确实是会迷失的,就像

就像当时的那一段文革岁月,在后来的我们看来 是偏执 疯狂 荒谬 且不可理解的

但是 哪怕是现在 难道就不是迷失的季节吗?

现在的社会 依旧有着各种黑暗 各样的荒谬 疯狂的行为

假如社会在不断的发展

在更为美好的未来 更加公正的那个时代

现在的我们不应该也是迷失的季节里迷失的人吗

只有认清自己 慢慢的去体悟社会 有着自己的坚持 这样才能真正的完成从迷失

到肯定自己的改变吧

相当不错的作品 你崔大爷还是你崔大爷

前面表现爱而不得的那一段独舞

真的太震撼了

那种扭曲挣扎的姿态

在黑暗中抽搐 汗如雨下 冰冷潮湿又无助

真的牛逼

 3 ) 许亿:提前说点崔健《蓝色骨头》的坏话

对崔健的新片《蓝色骨头》一点都不看好,恰好之前听萨顶顶唱的他词曲的一首歌,其中拧巴的唱法是崔健独有的。但崔健唱合适,一个走飘渺路线的歌手分分钟叫人难受。崔健这一批人,其实有着很大的优越感,当然可以走在大众前头发声,也多少是他那批人混不吝的性格体现。他们混的时候自命顽主,有点忧患意识的时候便指点江山,他们是一群上街散步的人中走在前头敢砸车点火出动静的那几个。他们肆无忌惮的同时,顺手给这个死气沉沉的国拉开过一个小口子,追怀往昔,有滚滚长江水大浪淘尽英雄的意味,但如今,说真的,大江东去,沉船侧畔。除了说两句老子当年还能如何。

就比如王朔也不知道当下他究竟还能言说什么的时候,只能说些虚幻的东西不能自拔。崔健对于过往的缅怀,就显得与当下格格不入。

又如冯小刚一样,他们说《红色娘子军》中短裤与大腿能带给他们性幻想时,这个国家的更多人,在上山下乡中颠簸流离。他们眼中只有乡野,村妇,绝望,和苦难。性幻想,也许就是奢侈。

所以以这个角度,去想《阳光灿烂的日子》,忽然想到,这个电影的时代感与真实时代是脱离的,这个电影讲的是一个混乱时代中的世外桃源。那种军中大院子弟的生活,至少要等到若干年后,到我们这些七零后生长时才普及到民间,所以片中的生活其实与我们能感受到的生活才是一致的,所以我们为什么喜欢这部电影,是因为我们小的时候,无拘无束,缺乏大人管教。但是免于饥饿,恐惧与动荡。这在我们周边的上一代,是不可想象的。

这些六零后其实是我们这些七零后的启蒙,是我们小时候动不动就对我们满脸不屑,吆来喝去,甚至揍我们一顿的大哥。所以,我不看好崔健这部电影。因为我们走到后来,更好的时代扑面而来,我们不再稀罕他们的知识他们的经验,我们懂得东西,已经远远超过他们。所以,就像崔健在发布会上呵斥那些烂片盛行但在《锵锵三人行》又肯定自己的音乐当年也是因为有商业价值。其实价值观是难以统一的。他们肯定曾经,却鄙视当下。他们觉得这个时代缺乏心灵,但他们的心灵,却满是失落,怀疑,鄙视与虚妄。

当然,对于一个歌手,转行做到导演,我首先要怀疑的是他的技术问题。又比如,当年那个牛逼的导演张元。他说他艺术片的时候,我们不懂也就不敢非议。当他说信手拈来搞个小菜,尝试一回商业片的时候,就如最近的那部什么有没有种的那部。说真的,看足十分钟。便足以颠覆对此人的全部尊敬。当然,拍那么烂也敢上映,他当然有种。

至于崔健,我甚至没有尝试的一点点兴趣。不想当导演的歌手不是好厨师。也有人说道,何苦不给我们的摇滚教父一点信心。我呵呵而已,也许不看他的电影,还能保留些许尊重。看了,——就像和当初的女神上床,才发现,她有狐臭!

 4 ) 《蓝色骨头》:灵光乍现,足够耀眼

《蓝色骨头》最让人好奇的,当然是首当导演的崔健,在这样的人生阶段,究竟想讲讲哪些,以及,当然,讲得怎么样。

影片中有两段比较重的演出,印象很深。一个,是影片真正震撼到我的一个段落,施堰萍开始演唱《迷失的季节》,陶冶在一个淋浴头下,悲绝地独自起舞,在这里,镜头配合舞蹈,直接彻底阐明陶冶的同性之爱,随后的意象镜头,把那种撕心裂肺诠释得酣畅淋漓,这一段的才华,让人拍案叫绝。另一个,是钟华那段《蓝色骨头》联网演唱。这两段的摄影和剪辑堪称震撼!杜可风的镜头真是无比强大。

影片讲故事的方式没有走平铺直叙,时间线是错乱的(但是故事本身并不乱,现代部分的故事的缺点下文再表),破碎的片段逐渐搭建起一个完整的宣泄。并且以舞台、剪辑台或电影来呈现电影本身的方式,在过去与现在之间,在舞台、银幕与现实之间无断点相互滑入,这些都很有灵光。过去与当下两个时空,在这些方式下,不是单纯的平行推进,而是相互影响,并形成互文。

在我心里,单独《迷失的季节》那一场表演的呈现,就不虚这一场观影了。不过影片这种值得品味的段落还有很多。

绝望后的释怀,让钟华的父亲,踏上了那段自己为自己安排的水葬之旅,当纤夫们抬起他的棺材,那种仪式感,是似曾相识的。在山水间,钟华的父亲扔掉那把抢,也终于扔掉了过去,解开了下身,让仅有的那一颗面向阳光,赤条条来去无牵挂。施堰萍一点一点把自己眼睛砸破,流出的眼泪混着鲜血而成血泪,让绝望有了一种象征性。这里也提一下,倪虹洁在影片中的表演很不错,这个血泪,自然又惊人。《迷失的季节》演出后,遭到领导狠批,三个主演都得到了处分,陶冶在走时,说自己不想再跳舞了,这是怎样一种失落。是啊,《迷失的季节》那种撕裂,好似可以耗掉他整个的灵魂,悲痛至极后的麻木,原来的表达载体,终究成了不敢也不愿再运用的武器。当做完爱的钟华躺在萌萌身上泣不成声,当萌萌被音乐和钟华逼着跳起了舞……等等,会有很多一下刻进脑子里,激起一股股味道。

几乎是不出所料,崔健的电影采用了大量独白,这是把一肚子的话讲出来的最有效率的方式,当然,一定是讲不尽的,也当然,这种独白的方式和内容一定会让一些人讨厌,就像影片本身一样,会有人对它深恶痛绝吧。独白很有崔健的味道,那种孤傲的味道,那种八九十年代冲动、迷茫、热烈的气息。基本独白一出,那个时代的画面就又走进了脑子里。上世纪后三十年,中国青年的挣扎与悲哀,刻骨铭心。从内容来看,崔健最能准确抓住的还是过去,或者说是他个人所属于的青春狂野的年代,但是对于当下(21世纪以后)的判断,多少有些陈旧与失真。病毒和红包乐评人此类的引入,多少跟影片大的气质上不太搭调。网络病毒这种元素还是不要轻易触碰的好,容易弄巧成拙。

影片最后老年施堰萍演唱英文版《迷失的季节》时,是全片最后的高潮,过去与现实完成了一次流畅的对话,悲欢离合,都变成了蓝色的冷静,刻入骨头。不过,这一部分,倪虹洁的老年妆容,比较让人出戏,一特写就穿帮,已经赶上了《绣春刀》里的王千源的胡子,也让我想到了《归来》里巩俐那不尽如人意的老年妆。比较遗憾。

崔健曾在《蓝色骨头》中唱到:“多年的政治运动使人们厌倦了红色”,影片中尾声那一个淡入的全屏红色,比较刺眼。这部电影,无疑,是有一定的解读空间的,这可以算是这部电影的一个功能,创造意象,供观者各取所需。对它的解读与趣味性无关,而是提供了一个回溯国家历史、个人命运的线索。这是这部电影非常宝贵的一点。它并不是完美的,实际上我作为局外人都替它可惜,但是影片的光芒,且可以遮住它存在的问题,使它足够耀眼。

 5 ) 看不懂也听不懂的那个年代

“太可惜,也太可气。我刚刚看见你。你是春天的花长在秋天里。”像是轻啜了一口酒,沉沉的压过舌头,最初是苦涩,夹杂着辛辣,慢慢的好像还有点甜了,细品压根也就没有甜,就是一股子劲儿,有力量,却说不出在哪。掩盖不住的摇滚气质,无可奈何。剪辑比较跳跃,剧情却是出奇的完整,完整的像拼凑的而不像这个故事。这几个年轻人的爱情在w g那个年代的氛围里多么不合时宜,这杯酒中最烈的部分被放到了最前边。禁忌,压抑,就是那个时代,却不是时代下的人性本身。痛苦扭曲甚至狰狞的舞姿,合着宛若天籁的歌声,恢宏的背景音乐把个人内心的暗涌澎湃刻画出来。“你说你愿意,在这迷失的季节里,你还说你愿意…”人性的真,与时代无关,与任何都无关。故人说人要遵从自己的内心。内心的东西是骗不了人的,也是最能感染人的。借助现代舞的表现形式增加了影片的艺术性和观赏性,推起了全篇前段的最高潮。敏感的题材,不知道怎么会过。年纪太小,没经历过那个时期,也听不懂崔健。倪虹洁的表演可谓惊艳,再不是曲美那个倪虹洁

 6 ) 专访《蓝色骨头》崔健:记者收红包是体制堕落 摇滚圈现在特腐败

大多数时候,我们见到的崔健都是以“中国摇滚教父”的身份出现在全国各地的音乐节上,在音乐界,他不仅作为一个中国新文化的代表存在,更是无数摇滚青年的精神领袖。然而崔健要的显然不仅止于此,在不久前结束的第八届罗马电影节上,崔健凭借其导演作品《蓝色骨头》斩获了“评委会特别奖”,这也是我们第一次见到崔健以一个导演的身份出现在国际电影节的红地毯上。

在等待采访的过程中,记者发现崔健正在媒体中心接受四家国外媒体的采访,他不但用流利的英文与外媒记者对谈,还为影片的女主角倪虹洁 (微博)做着翻译。一时间,崔健的“摇滚老炮儿”的形象忽然变得“高大上”了起来,虽然8年没出新专辑,但完全是国际大牌的节奏。而此次大胆的跨界尝试,也绝不仅仅是“来电影圈撒点野”,而是崔健“新长征路上”的第一步。



《蓝色骨头》信息量超大:

影射林立果选妃、同性恋等敏感题材

就像是60年代美国“反主流文化运动”中的鲍勃·迪伦一般,崔健代表的早已不仅是前卫音乐的探路者,更是勇于打破传统观念,揭露社会阴暗面,同时又坚持传播着正能量的文化代表人物。在他的电影《蓝色骨头》中,有对“特权阶级”的影射,也有对同性情感的同情和对精神自由、独立人格的鼓励和呼吁。而这一系列的敏感内容,也在崔健的精巧布置下,躲过了电影审查,拿到了龙标。用崔健的话说:“电影局的人其实很好,只要主题是积极向上的东西,他们也不会过多挑剔。”

腾讯娱乐:影片中倪虹洁的角色,在70年代就有人送她随身听,还给她60年代的老摇滚听,我们没有经历过那个时代,感觉这很不可思议啊。

崔健:真实的故事你们看出来了吗?他其实就是一个部队领导的儿子选妃的故事,她其实就是个被选中的妃子。我电影里也说了嘛,她就是“被选中”的人。

腾讯娱乐:说实话这个情节在电影中表现的不是特别明显,但我看之前的相关报道中说,这是影射林彪的儿子林立果选妃的故事?可如果不了解这段历史的人根本看不出来这个点啊。是为了过审所以处理的这么模糊吗?

崔健:对,林彪的这个东西是审查的一个难点,还有电影里的同性恋也是个难点,裸体也是难点,床上戏。

腾讯娱乐:这是您的亲身经历吗?

崔健:不是我的亲身经历,应该说是我看到的一些场面而已,但是没有我的故事在里面。如果有的话就是我见过的那个人,我从小见过的那个阿姨,就是我爸爸的同事,她是个四川人,所以我把故事的发生地设在了重庆。某种程度上要还原一下历史。

腾讯娱乐:如果说是您小时候看到的东西,那说明还是有一定的真实性,那时候的部队真的有那么开放吗?而且鞋都从国外订制,条件也太好了吧?

崔健:哎哟,这都是真的,我告诉你吧,部队文化其实特别自由特别开放,可好玩了,我这都还没有特别表现呢。

腾讯娱乐:对,因为我很不了解那个时候到底会不会这样。

崔健:真的会这样,而且特别开放特别好玩的一帮人,真是。你要没有亲身经历部队的那种生活,你真的是很难理解,而且我不知道你看没看过《阳光灿烂的日子》,真的是那样,真的是那么好玩的一帮孩子,真的是在阳光下,真的是一帮阳光人,不管怎么样,他们觉得自己是胜利者的后代,因为他们是第一代打下江山的第一代子弟嘛,他们的心里骄傲的东西,后边人是不可能理解的,而且是相反的,现在很多年轻人会认为我倒霉,怎么生活在这个年代了,但是那时候的孩子真觉得自己是幸福。

腾讯娱乐:所以“同性恋”的故事也是您小时候看到的吗?我感觉您不太像会想出这种情节的人。

崔健:因为我比较直男?

腾讯娱乐:对。

崔健:我文工团长大的,经常看到,能够看得出,当时小时候不理解,他们两个人怎么那么好,后来就明白了。

腾讯娱乐:林彪的事,还有同性恋的事,都挺敏感的,但是我们看到片子已经有龙标了,这些都是怎么过审的?

崔健:我们的审查是比一般的片子长了一点,但是最后还是拿下来了,后来我觉得他们(电影局)特别通融,因为他们发现了我们的出发点不是像他们所担心的,这个东西如果是那样一部电影就算了,没法演了。

然后我们修改也没有那么多,后来我就发现,我们的东西,实际我们追求的东西就是我们勇敢地面对它,我们真实地表达他,能让他们感觉到我们的热情,我们对这个社会责任的热情,他们也会觉得这些东西不应该被浪费掉,他们也会去珍惜我们努力工作,不拍武侠片,中国的文艺家多点机会,我们不拍武侠片,不拍传统片,不拍古装戏,给年轻的艺术素材的导演提供一些机会,要不然他们也没别的东西可拍,而且我们觉得我们拍好了拍成功了,也是给中国人争光,给中国年轻人争光,确实让全世界的人对中国年轻人产生关注,这些东西他们可能会看到。

腾讯娱乐:可我感觉您的有些台词也挺猛的,比如说那句“我不明白为什么生在那个时代却不能谈论那个时代”。

崔健:本来就是啊,因为你看网络上都是可以谈论的,但是商业电影不能谈论,这些东西确实是大实话。

腾讯娱乐:那我觉得审查的电影局的人对您还是挺好的。

崔健:是啊。




抨击社会阴暗面:

记者拿红包是体制堕落 摇滚圈现在特腐败

《蓝色骨头》中,有非常令媒体从业者汗颜的一幕,就是对记者收红包现象的影射。尽管在采访中,崔健一再表示并没有想要伤害记者们,只是为了剧情需要。在电影中,这个段落以记者们被音乐感动纷纷交还“车马费”告终,而在现实中,我们更多时候看到的却是前不久闹的沸沸扬扬的记者陈永洲被抓这样的事件。这也是中国记者问题第一次被赤裸裸的在大银幕上呈现,我们姑且不去评价这个段落在电影中实现的水平如何,仅从影片内容本身来说,《蓝色骨头》确实有能引起反思的功能。

腾讯娱乐:拿红包的这个情节给刚才看片的所有中国记者都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您明知道要接受记者采访,还安排一骂记者的情节?(笑)

崔健:(笑)这是我们电影情节需要,因为我们需要现实给男主角的压力,我觉得这个素材是真实的,这是文学上的需要。男主角这个形象,确实是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人,这东西批判,你这样理解也罢,或者那样理解也罢,确实这孩子太傻,这孩子基本常识都不了解,你搞什么音乐,还管记者要钱去,这孩子不是欠揍吗?这是他性格需要嘛。

腾讯娱乐:但我还是觉得您是故意的。因为您自己肯定经历过很多这样的事,肯定特别看不惯。

崔健:对啊!我都是跟他们说你们给红包我不来,后来他们还是给,偷偷给,背着我给,我也不知道。我一直提,一直在提,但我觉得没用,没有意义,因为不是记者的问题,是体制的问题。

腾讯娱乐:体制问题就是说,其实记者收红包都是被那些要收买记者的人给惯出来的是吗?

崔健:你这么想,当你看报纸的时候你愿意对方拿红包写东西吗?记者拿红包,做生意拿红包,大夫拿红包,这都是问题,都是社会问题,是体制的堕落。

腾讯娱乐:但记者也并非不给红包就使劲骂人家吧。大多数记者都不是那样。

崔健:对,这个东西,我明白你为什么问这个问题,你不要以为我是在故意伤害这个群体。这恰恰是一个很自然的,就是一个现象。

腾讯娱乐:您的电影中很多地方谈到了年轻人的理想,其实记者大多数都是年轻人,他们可能也是有理想的,但是环境如此,或者他的理想在别处,他的职业是记者,所以他为了理想就会去干一些这样的事呢?

崔健:对。就是因为这个我才要拍他嘛,你把这公之于众,这个东西大家就会谈论,但是你仔细想想,还有更多的人受伤害。比如说你真正想看到真实报道的时候你看不到。这变成了所有人都在错位的事。

中国的记者比国外的记者在这方面有很多的优待,他可以忙着抢红包,追着他走。国外的记者可能的事儿吗?但是中国记者的工资,基本工资低,不靠这个挣外快到哪儿挣?国外的记者工资高,一旦有了这个位置,就进入到这个位置,就要写这个真实的东西,靠写作能力而去工作。你说你有别的理想,那我认为有理想就应该去做那件理想中的事,干嘛要用这种方式去实现自己的理想。

腾讯娱乐:做个死磕青年吗?

崔健:我上个月还做了一个舞蹈剧,一个月的时间做出一部舞蹈剧来,可能就是一个水漂,放一场就完了,就在国家剧院演了一场,我一个人用30天的时间做一个舞蹈剧,我个人特别享受那个过程,而且我自己像演出一样,没有任何回报,像我自己主演一样,每天都去看,我看到的是一群青年,像宗教般的一种投入艺术事业,累多了,上个脚手架,都比他们累,但是人家心甘情愿去演,费尽心思,而且工资非常低。真感动,我真的喜欢,我看了那个我就觉得摇滚乐需要被批判了,摇滚乐太腐败了,一帮人抽烟喝酒吸毒泡妞,每天排一个小时练就觉得累,没法比。

我就看到生命的一种,后来我就发现这就是非政治、非商业的一种精神状态,能提高到巨大的人类状况能量的时候,太美了。我说我希望看到这样的人,年轻人,朝气蓬勃,完了投入地工作,那种劲,我觉得我们下一代都应该是这种状态才对。

腾讯娱乐:您的意思是现在摇滚青年已经丧失理想了?

崔健:我觉得现在音乐节越来越多,大家都能解决一些糊口的问题,而且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糊口的问题了,生活品质在提高,广告也在增多,结果等摇滚乐的市场上来了,演出机会上来了,这是个特别好的一个机会吧,结果我就发现好多年轻人,乐队里面在没有成功的时候有特别多的话要说,后来他们发现一旦成功了之后,突然发现哑口无言了,或者说他们说的东西过去都说过了,甚至还不如过去说的好,没啥可说的了。或者说有的乐手,感觉到我这首歌赚钱了,这首歌火了,就延续着这个风格,继续写同样的歌。就像跟很多人说你为什么不再写《一块红布》、《花房姑娘》、《一无所有》?我就想,那我写完歌那时候我干吗?所以我就想躲开这些歌了。

我觉得,我们不是承受不了痛苦的民族,而是承受不了荣誉的民族,每个人都贪荣誉无限,就真的是贪婪,贪得无厌,对荣誉的贪得无厌,视那些荣誉为生命就完了。后来我就发现,我觉得可能很多的人会从宗教眼光看,我会发现很多人在承受不了荣誉的时候才会变得腐败,并不是承受不了痛苦,他们觉得自己荣誉越多越好,出现了独裁者,一系列的事情,包括贪污腐败,制定腐败制度的人没有能力改变又不让别人去改变的一帮人,我们的体制就是这样,他们自己的这种教育,现在已经变成了在十字路口,他们不允许外人批判,只允许自己批判,他们自己调整,这里面蕴藏着巨大的矛盾,所以我们艺术家就有这个责任站出来,告诉你们,你们在浪费的是人类的能量。

腾讯娱乐:那您个人也经历过从一无所有到一夜爆红的过程,是什么让您有了今天这样的想法?

崔健:我的转变过程很平淡的,不像我电影中的人一样经历文革的风雨,我就是顺顺当当的过来了,我25岁出名,所有人见了我都要求我给签字,我在某种程度上已经被娇生惯养了,甚至自己都不会炒菜,甚至都不会开车门了,那时候都像我这样的人出现过,觉得是很无聊的状态,所以我自己在挑战自己的过程中也是在甩掉自己包袱的过程,所以我觉得当我每次挑战的时候,包里的东西有可能就砸自己腿我上了,砸就砸了,没关系。

腾讯娱乐:那您觉得现在的这种演出市场环境,对摇滚乐的发展是有利的还是有害的?

崔健:这个我觉得没有什么有利有害这个概念,这就是自己选择,空间肯定是越来越大,反正自己走什么样的路,最终的表现,走完这一过程你才能下定义,你现在过早地告诉他们你应该走什么路,谁也没有想到。



喊话当代年轻人:

不要拿赡养父母当借口 该先问问父母是否需要你养

比起《中国合伙人》、《致青春》等今年的诸多青春题材电影,《蓝色骨头》这部青春片探讨的话题不再局限于梦想与现实的辩证关系,而更多的是想要激发现代年轻人学会独立思考,找到人生的意义。崔健很反对那些把买房子和养父母都当压力的年轻人,他说:“不要拿这些事当作你失去理想,失去灵魂的理由,也许你该先去问问你的父母是否需要你养?”

腾讯娱乐:您之前访谈里边也提到,您做的音乐也好,说您拍电影也好,都是看待当代的年轻人想到当年的自己,您想通过这样一部片子传达给现代人一种什么样的精神,你想告诉他们一些什么?

崔健:其实我们这个年代,如果你想区别于上一代,只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商业的原因,一个就是恐惧的原因。一个商业原因做一个区别,就是我们是时尚的,我觉得时尚是一种消费,或者说是一种传播,但是实际上这个东西很简单,所以我认为更多的人是不敢谈论年代和年代之间隔阂的,我这个人是恐惧,所以最后的旁边里边写的很清楚了:“正是因为他是我父母,所以我感到一种恐怖,一种亲切的恐怖”。

实际上你就会发现当你一个人有恐怖的时候,实际上你浪费的资源比你获取到的利益要大了很多,所以我们人很多的潜力是要调动出来的,我们的创作性,我们的爱心和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的机会,都在浪费掉。其实每一个人每一天都应该碰到困难,碰到困惑,碰到恐惧,希望也是一样。这个时候西方有大量的艺术家和艺术空间,同时有很多的法律来围绕这些艺术,所以我就发现,他们创造的资源确实是代表了个性,而不代表西方这两个字,西方这两个字已经不重要的,更重要的是个人的作用,人的作用,我们东方人没有创造出这个东西,很遗憾,其实发现我们的利益已经不在话下了,现在中国的演员已经比国外贵了,不是利益的问题,实际上是什么呢?是你的良心和利益之间的关系之外的东西,你怎么样爱你的生活,爱你的家人,或者爱你的后代,这个东西是我的电影想要让年轻人知道的,当然并不说你必须要知道,你不知道你就傻,不是,当你知道你会感觉到你的生活更有意思,因为我认为我相信一个道理,这道理是比较硬的,人不进则退,你发现你的能量你去创造,你这个民族就是在进步,而我通过这个电影,通过审批,通过我们陆续看到腐败现象,看到周围的,我们至今一无所有的那一方面,当然我们不从故事里面看到,我们仍然发现我们很多电影是不受人尊重的。

腾讯娱乐:但我们这代人,似乎全都面临着买房,买车,赡养父母等这样那样的压力,您说要年轻人有个性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但可能对现在的年轻人来说,就像前些天张元刚上映的那部新片《有种》里说的一样,对现在的年轻人来说,可能连爱情,连拥有理想对他们来说都变成一件奢侈品了。

崔健:是这样,我觉得如果你要说有压力,有经济压力,我会说这跟你父母没有任何矛盾,而且我反过来会支持你,我觉得根本没有矛盾,而且我希望你早点过这关,早点把这关过去,因为你的人生仅有这个东西是不够的,如果仅有一个商业追求这是不够的,但是如果你全身心地追求,我觉得浪费你的人生。所以你们不要拿这些压力当借口,也许你应该跟父母弄清楚你父母需要你养吗?或者反过来说,我需要你们养吗?把这事应该弄清楚,这件事就过去了,非说不孝之子,不努力,没必要掉进这里边,因为这根本不是我们电影里或者不是我们更多的能量要投入的一个东西,因为这个东西很有限,它的空间很小,而这些很容易的,你要成功的话,商业的东西很容易,只要你不要去攀比,只要你不去攀比,这事而容易就做到了,你跟你父母交流就能够解决攀比的问题,你也能解决工资压力的问题,就怕攀比,攀比确实是一个陷阱,你总是看别人比你好,那你挣多少钱,那你就掉进这种生活方式里边了。

因为我们的个性存在,你就发现这些东西都不重要,即使是重要,它是三分之一的重要,还有另外两个很重要的东西,一个就是你是否有你自己的独立性,我认为一个人独不独立,我们的个性都写着,一个人不独立肯定不行,我依靠父母、依靠对方女朋友、依靠对方男朋友,你这人内心里边再有,腰缠万贯,再有子孙满堂,什么兄弟,到时候一样不行,因为你有睡觉的时候,你有做梦的时候,你有自己呆着的时候,你一样看不起自己,你不喜欢自己,所以这个东西也不行。

还有另外一个东西,我昨天去大教堂,我看到一个人在哭,就在那儿跪着弧,她就没有理由地哭,旁边都在做祈祷,完了那个旅行者是不让进去了,我的朋友不知道,就自己闯进去了,那个人特别生气,这种生活方式我们中国人没有。中国人瘪了,只要不谈论政治,也不谈论商业成功,我们中国没有别的思想的,我们不知道我们要干吗,我希望我的电影里能够开始给年轻人这样一种东西,就是非政治、非物质,你还有独立新生活,你要负起什么样的责任,你将来希望你的孩子是什么样?



谈文艺片创作:

别人都要接地气我要挖地三尺 《蓝色骨头》还有续集

尽管崔健并没有刻意的要拍文艺片,在《蓝色骨头》的文艺程度还是超过了很多“文艺片导演”,而作为一个文艺青年偶像,崔健自己也在文艺的道路上不断创新,他趁倪虹洁抽烟的时候,挖掘了她“痛苦”的一面,他的第一个中国朋友杜可风说:“我平时根本不看电影,我只跟音乐圈的朋友玩”,他和他的文艺朋友们创作了一部诗歌一般的电影,有情怀,也有硬伤。

《蓝色骨头》在罗马电影节放映后,很多外国媒体都纷纷表示对影片要表达的东西很难看懂。而在场的几家中国媒体记者,也认为电影中很多诗化的旁白,即使是中国人看也要反应一阵子才能想明白。比如说“浪漫是虚假的,孤独才是永恒的,而只有孤独才能穿越时空”等等,对于这样的疑问,崔健并不排斥,而是直接表示“这就是一首诗”,在别人都在追求接地气的年代里,他却要“挖地三尺”找出这个社会的症结。

腾讯娱乐:电影中很多有冲击力的场面,比如倪虹洁穿着文艺兵的衣服,却听着60年代的摇滚乐,矛盾感很强,但我总觉得这种场面只有我们这些死文青才能看懂,这也会导致您的作品受众面很小,您有没有担心过这个问题?

崔健:其实有很多的东西是再创作出来的,以后剪辑的时候再创作出来的,其实当时有些感觉,写剧本的时候是写不出来的,根本不知道,所以我特别感谢老杜,因为老杜给我大量的,基本上他给我的所有的素材我都用了。

腾讯娱乐:但是我觉得可能还真的是很多观众会看不太懂您的台词,因为有些台词感觉需要反应一会才能明白。

崔健:对,其实那些东西都是诗。它不是一个简单的文章(微博)。

腾讯娱乐:对,诗化程度特别强。它又太快,我还没时间思考,情节已经进行了,感觉特别费脑子。

崔健:其实我反而觉得这是对的,而且呢,将来可能有中文字幕会帮助你,但是有中文字幕和没中文字幕都一样,你都会觉得有点费劲,因为我自己写的时候费那么多劲你一下就听明白了,我觉得我有点亏了。

腾讯娱乐:但是现在大多数导演都在追求接地气嘛。

崔健:没错,我知道,他借地气跟我接地气的概念。

腾讯娱乐:对,您也是接地气。但是您这个接地气……

崔健:我是挖地三尺,他们接地气只不过是盖一层楼。做一平房,我是挖地三尺接的地气。我觉得其实一个电影,应该像音乐一样被消费。

腾讯娱乐:反复听。

崔健:对,反复听的。像我喜欢的电影,我每年都看一遍《教父》,甚至我可以每年看两次《教父》,我一点都不会,我已经看了十几遍了,我仍然每次看还有感受,我希望我的片子到时候也可以卖给别人,每次看的时候会,他首先要喜欢那个气氛,进入那个气氛以后,他才会感觉到我时空的穿越,我知道那个年代的事儿,我愿意看那个人的反应,同时跟我自己、跟我个人有什么样的共鸣,我愿意看这样的电影,实际上有很多很多精彩的电影他们特别特别成功,包括商业电影,我基本上都会花钱买这样的片子,但是真的是让我跟我自己个人沟通的话我反而不愿意去电影院看,我反而愿意买一张碟回家看。实际上这跟市场没关系,电影市场最大的问题就在这儿,其实特惨这个,没办法。

腾讯娱乐:但您这个电影要火了,影院应该挺高兴的,因为观众得反复买票进去看。

崔健:对啊,其实我们都想做这种电影,我们都是这样宣传的,应该买一送一。

腾讯娱乐:送一张碟吗?

崔健:不是,买一张票,给他两张,第二次还可以看一次,我想是这样,应该鼓励他看第二次。

腾讯娱乐:刚刚我问了一些外国朋友,他们也表示不懂您电影想表达的意思。

崔健:现在我们在赶这个电影节,有它的好处,就是我们发现一些国际的观众,他们看不明白的一些点,如有可能,我希望还能做一点修改,甚至有一些国内的观众看不懂的地方我也想知道。这点跟做摇滚乐真不一样,摇滚乐,你看不懂,我来告诉你怎么看懂,就听懂,但是要看电影,我觉得还是真的得虚心听他们的意见。

腾讯娱乐:我觉得看不懂的地方就是那个情节的穿越性有点大,有的地方我也是,看到最后才想明白。

崔健:挺好的,我觉得你能代表着中国的观众,感觉挺好的。

腾讯娱乐:您这部电影的这个故事酝酿了多长时间?

崔健:04年到现在,其实已经9年了,我拍这个片子是2010年拍的。其实2004年到2011年这个过程,实际上是我从剧本,我的第一条剧本大纲是尝试,全是没有标点符号的,全是一行字一行字,“哗”写出来一大堆,把故事写出来了,我的语言就是一个记忆性的东西,谁谁谁,给编剧看,就启发他,因为我没写过这个剧本,通过这个过程写第一稿,写完第二稿,写完第三稿,到了写最后拍演之前,我们又请了戏剧学院专业的人又写了一稿,差不多我估计得换了20个。

腾讯娱乐:您在之后会不会继续进行长篇的电影拍摄?

崔健:有机会还会的,我不会去做一个职业型的导演,我会做完全能够满足我的条件的话就做电影的那种导演。比如说我要有剪辑权,没有剪辑权我肯定不会做,因为我试了,前两部电影都没有剪辑权。

腾讯娱乐:下一部电影已经有计划了?

崔健:有这个想法,但是还没有具体计划。我这个剧本实际上是出自另外一个剧本,叫《给你点颜色》,这里面有另外两个故事的线条,比如说孙宏是个舞蹈演员,他的儿子和陈冬的女儿,他们都会唱这首歌,一个是摇滚版的,一个是流行版的,而且故事也非常惨烈,加上他们父母的故事,因为孙宏是同性恋嘛,他有他的友谊,他为什么把这首歌让给他儿子唱,完了陈冬,离开了以后,他自己和自己的爱情都没完,完了,他们有孩子,也特别窝囊地过,很多人像陈冬这样,老陈冬的感觉,自己最后有一天让女儿,女儿是有抑郁症的,女儿就说我要唱歌就唱好歌,唱坏歌我就不唱的,唱这首歌的时候就发现没有比这首歌再好听的了,他女儿就想那我就最后唱一次,然后后面的事我就不讲了。

腾讯娱乐专稿,原文链接
http://ent.qq.com/zt2013/interview/cuijian.htm

 7 ) “不合时宜”的咏叹调

“不合时宜”的咏叹调:《蓝色骨头》的灵魂火焰

冉笛/文

本文原载QAF中文站公众号,非经作者同意请勿转载

即使你没有看过《蓝色骨头》,导演崔健的名字总该有所耳闻。他被誉为上世纪八零年代中国摇滚音乐之父,曾以《一无所有》、《一块红布》、《快让我在雪地上撒点儿野》等作品成为一代文艺青年的领军人物。

《蓝色骨头》是崔健自编自导的第一部电影,故事取材于导演对当代中国历史社会变迁的观察与记录。比较难能可贵的是崔健切入时代的角度。对比《芳华》等热门同类题材,票房冷清的《蓝色骨头》可能是当下国内唯一一部真正意义上以边缘人的视角对几十年历史剧变的思考与表达。

作家、文艺研究学者张敞认为,《蓝色骨头》是一部基于表达冲动产生的作品。虽然是作者的处女作,但完成度很高。电影闪烁着崔健充满锋芒的个性与思想。张敞老师指出,在它之前,中国还没有任何一部电影,可以把这个时代造成的两代人的孤独表现的那么“无法与外人道”,那么近在眼前,触手可及。

电影聚焦的是一个中国家庭,母亲与儿子两代人在不同时间线的选择与命运。母亲施堰萍身份略带几分传奇色彩,她曾是某家族选妃的候选人,被誉为国内数一数二的美女。尽管美丽为母亲带来改变命运的契机,但如果可以在美貌与智慧之间做出选择,母亲更渴望以“人”而非“美女”的身份与姿态被世界认可与接纳。

母亲与多数女性不同的个性与选择也必然决定她与众不同的命运。她爱上了一个与众不同的跳芭蕾舞的男孩。男孩孙洪(陶冶饰)有着清俊绝尘的气质,但他心中却另外住着一个英秀淳朴的男孩陈东(黄轩饰)。这是电影中一条鲜为人知的同志情感线。影片上映时没有人为此做过宣传。它就像掠过湖面的一只蜻蜓,轻轻一点涟漪荡开随即消逝,在华语同志电影历史表述中也几乎难觅身影。

这样的默默无闻,倒是和影片主人公的“不合时宜”构成某种微妙的互文。也让人想起崔健为电影写下的那首歌:春天的花朵开在秋天里。这句歌词让我想起另一部文艺电影《白日焰火》片名的隐喻:焰火如此绚丽,却也短暂易逝。焰火所代表的女主角,她渴念的爱情,在那样一个粗鄙冷漠的环境内又显得是多么不合时宜。正如燃烧在白天的焰火,荒诞中愈显生硬和多余,再是多么奇丽的绽放,也仿佛被秋霜凋零的花朵,枉留人间的悲凉。

《白日焰火》的这种哀伤被《蓝色骨头》母亲施堰萍(倪虹洁饰)咏唱背景里的那段男子芭蕾舞推向了极致。也许是为了规避审查的缘故,孙洪(陶冶饰)演绎的这段对陈东(黄轩饰)的同性单恋只能以一种隐晦含蓄的方式来表达,却又暗合了同性恋人在现实中的处境:不能言说的曲折宛转,爱不可得的备受压抑。

同性恋男子孙洪沿着孤独之路的艰难探索,被银色水柱打出的光影挣扎,这样的千转百回,生命力不可遏止的喷薄而出,终于成就了一种属于男性身体的惊心动魄之美。这也是继《立春》那位自愿入狱的芭蕾舞男演员踮着脚尖起舞之后中国银幕史上最具情感冲击力的一幕。它的深层意义不仅是对艺术信念的坚执,更是这种根植于灵魂深处的最深最炽烈的人性流露。不由让人想起陈丹青老师对同性之恋的诠释:

真的恋爱总有爱得最深最炽烈的阶段,可是你得瞒着,又克制不住。恋爱都会遭遇要不要控制,怎样控制的困难,同性恋尤其被这种困难折磨……在体验恋爱的所有层面时,我相信,同性恋触到了我们没有触到的深度。

同性恋情(现实中遭遇的)这种敏感,这种不断不断地受挫、抑制、机敏、迂回……最好的出口可能是艺术。……同性恋触到了我们所不能企及的灵魂深度。(转引自《陈丹青谈同性恋》)

英国男版芭蕾舞剧《天鹅湖》亦有同性隐喻的男性双人舞。孤独的人间王子集中全部的心神意志召回了象征着灵魂自由的天鹅王子,并在天鹅王子的亲吻和庇护中获得新生。《男版天鹅湖》尾声一幕神奇般地闪耀着从天而降的光辉,人间王子的灵魂如愿地回到天鹅王子的怀抱之中,皎洁的月亮为两个男子的周身镀上一道动人的光华。

《蓝色骨头》对历史的反思是边缘人的视角。同类题材如《芳华》,虽然关注的是两位被时代放逐的主人公,但其叙事的角度及呈现的方式都是大众主流的。《蓝色骨头》不同,它不仅记录个体生命在特定时代被集体暴力碾压的历史,也探询个体边缘化遭遇的由来及意义。新世纪儿子的生命轨迹与母亲所在时代表面看是一个鲜明反差,但两人的命运却奇迹般地“殊途同归”。母亲当年咏唱的《迷失的季节》因个性鲜明的表达被斥为资产阶级的“毒草”。儿子钟华(尹昉饰)的名字隐喻“中华”,年过三十的他依然像一个少年,他想做一个纯粹的艺术家,一个不依附资本的独立个体。他继承了母亲蓝色的梦想,这个蓝色的梦同样不被现实所容。

艺术工作者是否可以在拜金主义浪潮的席卷之下保持自我的独立,艺术从业者面临的现实瓶颈,艺术生命的信念与时代洪流之间的碰撞,是儿子遭遇的困顿。时代的一粒尘,落在个体的身上就是一座山。无论是母亲还是儿子,皆因梦想而遍体伤痕。崔健也借儿子钟华的遭遇感慨我们所在的时代空气。几十年时间倏忽而过,一如艺术理想之难觅踪影,“同志”依旧不可见,不可说。男孩孙洪的同志芭蕾舞不仅代表着人内心因美好事物体悟的生命意义,也是《蓝色骨头》追寻自由之火的隐喻。

崔健的作品有着他对于中国大陆这片土地最深沉的疼痛与爱惜。虽然经历了或正在经历着种种难以与外人道的艰辛,但就像母亲最终凭藉歌词找回丢失的儿子,父亲在远离尘嚣的浪涛声中找回心灵的归宿,我们有理由相信,循着艺术火焰擦燃的灵魂之光,我们骨头里对“蓝色梦想”的坚执便是不可被征服的,这或许是崔健想在电影中传递给我们的答案吧。

 8 ) 身为一个中国人,别浪费自己的能量

万幸,《蓝色骨头》不是“摇滚老炮”崔健趁着电影圈铜臭正浓、沾者有份的一次捞钱行为,相比韩寒的《后会无期》,同样自编自导的崔健震惊了我。他只是把五线谱上的能量转移到了大荧幕上,一部摇滚电影,尽管主旋律只有一首不同版本的《迷失的季节》,但独属崔健的音符,使整部电影都给我“非常用力”的体会。
摇滚乐真的太棒了,不是插电的乐器,嘶吼的嗓音,“我不在乎你们在不在乎我”或者飚几句脏话的台词就算摇滚。拔掉插头,认真唱自己的伤痛,唱出集体的无意识,还自己本来面目,就是摇滚的精髓。
《蓝色骨头》是一出“找回自己”为主题的电影,它埋藏了许多敏感词,但隐藏的手法以及流畅的电影场面调度,使它浑身正气。谁都无需心惊胆战或心机叵测,看到青春冲动就是青春冲动,看到时代丑陋就是时代丑陋。男主角,摇滚青年钟华一句“我不明白为什么生在那个时代却不能谈论那个时代”的旁白,道破的是几代人不同的窘迫。
老一辈经过压抑,转而变得市侩、圆滑而自以为精明。年轻一代由于幸福和信息渠道的闭塞,度过了好好学习的时光,一下子进入拼命工作、买房买车、相亲结婚生子、赡养父母的状态。一旦有闲,所有不需要思考的娱乐方式是最好的选择。不是回避时代的缺口,而是视而不见。
崔健在这部电影中的用力状态,使我惊讶。这个成名极早、经历极多的中年汉子,竟然仍像青少年一样相信电吉他的力量能够改变大家的审美一般用力地歌唱。影片中角色的状态,无论是钟华父母,还是钟华自己,都不是清高的文艺群体,反而血泪淤泥一身,痛的是每个人的痛。只是他们对待自己生命的态度极为刚烈,哪怕人生失败,也要还自己本来面目。抛弃世俗的规则,哼着自己的音乐,唱悲唱喜,只求为自己的理想冲到最后。
理想已经太廉价了,说的人多,信的人少。这是社会压力造成的,钱在那摆着,位置在那里立着,你不上别人就上。所以很多人是因为“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为理由,过着目前安稳但不属于自己的生活。崔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却认为,把买房买车、生子养父母作为压力以致身心不一的年轻人应该问问父母,问问自己,“不要拿这些事当作你失去理想,失去灵魂的理由,也许你该先去问问你的父母是否需要你养?”
集体无意识,集体不思考,崔健认为“你们在浪费的是人类的能量”。
我特别喜欢的角色,倒不是片中演技青涩的钟华,而是片中钟华老年版父亲。这位当年的特工,在经历了失败甚至惨痛的婚姻,临老罹患癌症晚期后,没有在绝望中迎接死亡,他为自己寻找“英雄的葬礼”。坐在巫峡江流上,陪着自己的棺材,一点点漂流到风景绝美的瀑布下。在瀑布底仰拍他的镜头精美绝伦,一瞬间像极了《春光乍泄》中梁朝伟站在伊瓜苏大瀑布的画面。同样是两个孤独的男人,钟父毫无悲伤只求面对失败,享受品味真我的临终幸福。而陷入失恋好似失魂之痛的梁朝伟,则可视为年轻时的钟父。当钟父这个老男人把自己脱得一丝不挂站立在岩石上时,他的肌肤松弛无力,我看到的是一个精神虬结健壮的男人。连死亡都战胜不了他,他有什么好遗憾的呢?
《蓝色骨头》排片极少,估计影评见报时极有可能下档。但这是一部影评人都会用力书写的电影,希望所有见者都有一线机会接触它。你无法想象,过去我们有一个时代,听摇滚乐都犯法。可如今不犯法,有几人去听摇滚,有几人听到了真正的摇滚?
身为一个当代中国人,别浪费你的能量!

10月24日发表于《台州日报》

 短评

笨拙又浪漫。尽管浴室里喷头下的独舞把我看得泪流满面,但最最最喜欢的,还是萌萌流着眼泪在房间里委屈地跳起不合时宜的舞蹈。只是,一定要有这个只是,当一无所有的说走就走的男孩也老去,也忍不住来喂你一口心灵鸡汤,这本身就是对历史的背叛啊。

6分钟前
  • 凉水
  • 推荐

一部非常个人的电影,文革与现在两条线,又有大量的闪回。打乱的叙事与各种莫名其妙显然不是想照顾大众感受了。难得的是,在挨住大段的无聊,我竟然被结尾桥上的相遇小小感动了。崔健讲得还是自由,音乐梦,混乱中的一点单纯。各种独白与画外音。虽然整个故事都有点中二

10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文革一段真好,三人隐秘而炽热的欲望在几个转场之间蓬勃欲出,倪虹洁真美人,和黄轩搭戏竟毫无违和,几场对手戏看得我湿了眼睛;水龙头下的独舞和竹排上的葬礼,典型杜氏风格,凄清迷幻飘渺唯美;现代部分拉低好感,main theme歌词直白得吃惊,老崔毕竟老了,隔阂感,后半段冗长破碎。

12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还行

寻回老爹失去的蓝色睾丸

16分钟前
  • chan
  • 较差

崔健对这个时代依旧心存芥蒂,要的是一场自由梦,从过去到现在,更难能可贵的是一种和历史的互动,在当下中国几乎不可寻觅。文革那段真是喜欢,大胆有想法,三人舞台合作的那场美极了。闪回有点混乱,歌其实也不怎么好听,特别是某些词,落一地鸡皮

21分钟前
  • Henrique Asano
  • 推荐

《迷失的季节》三人歌舞场景是诗的高度!倪虹洁惊艳得让人失语!所谓蓝色骨头,正是一种相对于时代主流话语的抵抗性,虽然空间隔离,父(过险滩)、母(红色嬉皮士)、子(网络黑客)却共享着蓝色基因。遗憾:相较于母亲,父和子的故事都显平庸,无法对位。

25分钟前
  • Y2K-nostalgia
  • 推荐

《迷失的季节》配独舞,《蓝色骨头》联网演唱,这两段实在赞爆,摄影和剪辑堪称震撼!杜可风的镜头真强大。以舞台、剪辑台或电影呈现电影本身的方式,很有灵光。独白很崔健,那种孤傲的味道。崔健能准确抓住的还是过去,对于当下的判断,多少有些陈旧。

29分钟前
  • 心生
  • 推荐

只有文革时期的那段舞蹈是全片的亮点~

30分钟前
  • 鬼爵TONG
  • 还行

一星送给崔健的情怀和《蓝色骨头》及《迷失的季节》这两首歌;除此之外这是一场彻头彻尾的灾难——电影是对歌曲的画蛇添足,拍出来的这个东西充其量只可算是个超长MTV,人物尚未被建立完整就开始破碎抒情,使用廉价自白而不是影像来表达情绪。这部作品是一次对电影的失败模仿。

31分钟前
  • 艾小柯
  • 很差

作为老崔第一部电影还是值得鼓励下的,至少有情怀。情怀甚至大于技术层面的东西。摇滚青年、理想主义者一定要看的电影,它或许不是鸡血,但至少给这个平庸的年代注入了一些不一样的东西。观影的过程中,林立果的身影不断浮现,中国最早的摇滚青年和嬉皮士,永远属于那些看内参片的军二代。

36分钟前
  • 巴伐利亞酒神
  • 推荐

剪辑很大程度上救了这部电影也注入了很多眼前一亮得东西,观影时多次想到李阳的短片。大量的闪回与强烈的诉求欲望又令整体过于拖沓,而且作为音乐电影歌这么难听真的是不能忍。

37分钟前
  • 翻滚吧!蛋堡
  • 还行

现在是谁都想来蹚一道电影的浑水啊。

42分钟前
  • 易老邪
  • 较差

甚至都没有故事,情节都像是构成一次音乐演唱会主体的情境展示。叙事碎片化,只是在情境中抽取它的概念价值,而表达又直接干脆,还是很音乐的一个东西。所以真正打动到我的还是最后的演唱部分,前面所有铺陈的东西都是为了它的一场高潮。

43分钟前
  • 推荐

终于看了。有些台词实在写得清醒透彻,比歌好。但电影拍得实在任性,当然你也可以说自由。反正我完全认同于他所描述的那个时空的不能言说性,以及那种“神秘又亲切的恐怖”。

45分钟前
  • 57
  • 推荐

初看时不喜欢,2018.9重看,缺点依然不少,但观感有所改变。里面能看到历史与当下,父辈与子悲的对照,崔健老师还经常把历史化作是舞台和银幕,当下成为观众,两个时空海斗穿插着一首歌和一个三角关系,他们之间互成镜像。舞蹈是亮点。

46分钟前
  • 大奇特(Grinch)
  • 还行

孙宏、陈东、母亲三人的关系是处理的最好的,也是三个故事中最完整的一个,孙宏沐浴那场,在我以为是要偷换舞台表演形式时,忽然从私密浴室到三人排练场到领导审查室,三个漂亮的转场,十分惊艳,哥飚了点小眼泪。结尾的问题,上映前,还有时间改,还有机会。祝好。

47分钟前
  • 袁牧
  • 力荐

现代戏失真,网络病毒技术宅没品。车破银幕,目送记忆,颇似装置,有创新尝试。然而重复、拖沓,想表达的太多,滥用旁白,手法非电影,关键是音乐也不好听啊。

50分钟前
  • 良卓月
  • 还行

刚开始以为是个政治惊悚片,再看是个基情片,最后变成了科教片

51分钟前
  • Typewriter000
  • 较差

文革那段真的很喜欢,如果一直是保持这段的水准,真是才华横溢之作。可惜,现代部分的病毒啊红包啊都实在有些low,躁得慌。崔健很努力想去解开历史的结,结果我看到了想看的历史,但打的结还在那,并没有真正释怀

54分钟前
  • 木卫二
  • 还行

今天在罗马电影节看了。影片节奏把握得不是太好,大量闪回,有些片段象音乐剧或者音乐舞蹈剧。主打的曲子《蓝色骨头》我不是太喜欢。但是中间有段小号真是太棒了,那一刻亮了一下。感觉崔健想表达的都还表达到了,只是很有些杂乱感

58分钟前
  • Joyworld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