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春,云南边疆。佤族寨前,不明真相的村民们鸣枪射箭阻击解放军进寨,民族工作队队长白文进被佤族青年艾火龙一箭射中左臂。队伍撤退,艾火龙等青年不解。当晚,国民党残匪李世魁潜入山寨引诱艾嘎头人。民族工作队送上山的谷种和盐巴,艾嘎头人逼迫艾火龙射杀白文进,艾火龙不忍,艾嘎头人挥鞭抽打艾火龙,白文进举枪射断艾嘎头人手中的鞭绳。艾嘎头人唆使窝朗康派艾火龙下山摸清解放军的情况,想借解放军之手杀掉艾火龙。白文进化装成马帮客与展示箭法的艾火龙结识,借机说明了自己身份,艾火龙悔恨莫及。次日,白文进、艾火龙牵着驮满谷种和盐巴的马回到山寨,正值李世魁、匪刘司令进寨参加寨主议事。就在窝朗康被诱骗与残匪喝鸡血酒盟誓的关键时刻,艾火龙不顾个人安危恳求窝朗康三思,艾嘎头人穷凶极恶绑起艾火龙。白文进换上军装走进议事厅,揭露了李世魁和艾嘎头人狼狈勾结的险恶用心。在艾火龙等群众的帮助下,李世魁、刘司令、艾嘎头人的阴谋诡计逐一败露,窝朗康幡然醒悟,村民欢歌起舞迎接民族工作队进寨。
意识形态弱化了,故事性娱乐性增强!有点好看了……
把叶片轻轻一按,镜头再缓缓一推,芭蕉便成了构图的对角线!
些歌功颂德的公式化痕迹,但却已经是一部相当精彩的类型电影了。中国大多少数民族题材的电影,情节都是非常贫弱的,但这一部却很细心地做了一些符合“电影娱乐大众”原则的设计。有斗智斗勇,有一波三折,当然还有少数民族电影特有的地域文化和风情。我想这是与当时已经粉碎了四人帮有关的。78年的百废待兴年代,压抑已久的热情,结合政治形势的松动,使电影工作者表现出了一种努力尝试的创造性(起码是相对于那十年来说的)。有些中国(老)电影我怎么也看不进去,这部却能够看进去,我想这也是一个即使无法作为证据也不容否定的直观的事实吧。
很模式化,为佤族而看。
看过留痕
终于看到感情戏了,当然,是青年之间真挚的爱情。也许这是思想开放的一个例证。解放少数民族地区的斗争故事。
演来演去老一套,一言不合就唱歌,越看越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