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很多人都关注你,但所有的人都不关心你.
首先配乐渲染的气氛很好.
扣人心悬.
剧情也很不错.贴近现实生活.
对人物心理的表现很好!
安以轩的表演很好.自然!
最喜欢结尾的这句话:
很多人都关注你,但所有的人都不关心你.
2 ) 敏感事件
我只是想说,当一个人说的谎话多了之后就真的没人会相信了吗?当看到那些放羊的孩子正遭受困难时,真的就没人愿意伸出援助之手了吗?这个残酷的现实!!
可是,这个放羊的孩子得不到同情的时候也没人怜惜,因为我们不知道什么是真的什么是假的。
还有一点,诗人都是疯子!
3 ) 不惊悚的惊悚,不敏感的敏感
今天终于把这部电影看完了~之前一直期待了很久。
惊悚片不惊悚这是我最大的感受,一些地方本可以渲染地更加地恐怖的但却没有,只是配了听起来似乎恐怖的背景音乐。网络世界的真假和人们对它的关心程度也是成正比的,如此真假不分的网络世界,他们只能付出关注却不是关心。里面的罗晓霓像是放羊的孩子,到最后没有人相信她、关心她,就连唯一关心她的人李宝宝却是个变态。但是影片很多地方可以更有深度,比如网友从开始的相信关注到最后的不相信的转变,罗晓霓向外界求救时却没人相信她,以为是和以往一样的作秀,她的内心世界的转变。李宝宝得知他受骗的变态之举,都不够变态(不知是否是由于个人已经习惯冯远征的“变态”表演,以前那个《不要和陌生人说话》吓得我嘞....)
李宝宝找到绑架作秀的罗晓霓和警察一下就找到李宝宝似乎过于都简单了,一些细节的线索,都可以更悬疑一些的。警察,他一直在怀疑,那为什么不自己去调查一下呢?而是一味地等上级的命令,和看看那些视频。警察这个人物也可以塑造地更有特点的。
最后能博得广大群众关注的应该是网络红人的一些出位表演和怪人怪语,而不是生活的点滴。但影片中的视频大多都是罗晓霓的生活。
虽然《敏感事件》有不足之处,但它的主题仍有发人深省的地方,影片最后罗晓霓跑入了网吧,本以为她可以逃出来了,却没有人相信她,又被李宝宝绑架回去,也算是电影的高潮了,让人觉得莫名的悲哀——没有人关心你。
演员的表演是该剧的亮点,以轩有很多突破,无论是暴露的服装,还是脏话,还是歇斯底里的哭,还是最后接近发疯和无奈恐惧的眼神都诠释得很好。她努力地塑造好罗晓霓这个角色,那颗迫切地急于得到电影界肯定的心。一个好的演员没有适合演什么,而是演什么像什么。就是因为她的表演,让该剧加了一颗星。冯远征一向都是“变态”专业户~这回的表演一如既往的“变态”~
总之,这部剧还是值得一看的~
4 ) 好2的片子
觉得整个狼来的故事,
带我的体验就是2.
首先不说别的,
安以轩在里面很是养眼,
可是那个爱吃萝卜的,兼有阳痿臆想的诗人李宝宝,简直就是恶心。
片子我觉得很有日本的禁室培欲的风格,
只是男猪脚让我很难接受,
冯远征的那张几乎面瘫的脸,的确是能体现变态的形象,
但是换个帅点就不行么。。。。
整个故事很好,
只是觉得拍出来,就缺了点什么。。。
好像主旋律,单调乏一。
这年头,骗人还是不好的,还是低调点,
网络上的人,都是窥探着别人的隐私,
指指点点,
可是一旦暴露在外面,
惺惺作态,各个冷漠不堪。
社会造就了这个氛围,不能改变!
5 ) 真亦假时,假亦真
《敏感事件》个人认为拍的很细腻,不管是剧情也还还是再时间轴上,导演确实是用苦良心。一句“所有人都关注你,但没有人关心你”很好的诠释了网络时代的通病,微博上的互粉,各类视频的点记率,大家都是在看人家做戏,真亦假时假亦真,谁又能判断。
出任导演的吉尔·考夫曼是来自纽约的知名电影制作人,曾执导《记忆偷盗者》。考夫曼先生表示,本片特别适合中国国情,毕竟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网民群体,影片刻画了人们虽然能够通过网络获取交流,但仍无法遮掩心灵中孤独感的社会故事。
在影片的一开始,罗小霓(安以轩饰)就开始在网吧求救,混乱的场面,罗小霓不断的喊着“求求你,救救我”似乎无人应答,大家都持有怀疑态度。当时我也在想为什么导演的第一场景就选在了网吧,后来才发现,导演在选景上也充分的体现了该片的制作的环境,网络虚拟的时代早就来临,在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网民全体中也滋生出了很多网络社会问题。我们不知道网络的真实度的可靠性,所以在网友面对罗小霓的求救时都误以为是在新拍网络视频.........无助的哭声和求救声只是让观众更深刻的体会到她心中的恐惧和无助。
《敏感事件》中,李宝宝是一位罗小霓的忠实粉丝,当然也是一个非常爱着虚拟罗小霓的观众,他看罗小霓的每一部视频,记下罗小霓所有的爱好和兴趣包括为事件埋下伏笔的各类在罗小霓视屏中出现的地点名字和周围环境的声音,他误以为自己了解了罗小霓的一切,就这样用他最后在绑架罗小霓是的一句话说,“当我看到你的时候,我突然就觉得自己是个大男孩,看到你我的心就会狂跳不止”般得爱上了她,而网络视频红人罗小霓,却并不知道,她只是在视频的网站疯狂营销的不能自拔,为了挽救自己日益下滑的点击率,答应了网络公司老板“直播绑架案”的计划,未料暗恋罗小霓的落魄诗人李宝宝(冯远征饰)对绑架案信以为真,孤身前往进行搭救,却误杀了罗小霓的搭档,由粉丝就此变成了绑架者,两人的身份和关系也就模糊起来。
真是所谓,真亦假时假亦真,李宝宝在知道自己误杀后,借用网络上存在的人性弱点,将罗小霓更是推向了网络视频的风尖浪口。即使后来罗小霓在李宝宝去送自己前妻素素时在网络发的求救视频也无人问津只是被当成茶余饭后消遣的讨论素材。真是看的让人觉得心里有种说不出来的孤寂感。
在罗小霓被李宝宝囚禁在地下室后,罗小霓深刻的感受到了,人做假戏做多了,也就没人会相信她了的孤独感,即使在影片的结尾自己被营救后在沙滩看到一位妈妈带着自己的2个可爱的天真的小孩在玩排球时,虽然自己流露出了真实的情感,但是脑子里还是会不断的出现,李宝宝在被警察带走时所说的“罗小霓,你要记住永远没有你会相信你,除了我!”
.....................
谈及如今层出不穷的网络红人,我们完全可以去理解这些“作秀”行为,“毕竟网络是一种全新的自我表现方式,十分便利。”安以轩在片中饰演极度渴求人气的女孩,也正是运用网络的这一特点,让自己的人气每日剧增。那么这不禁让我们去思考网络是否存在真实的感情,其实在我看来,导演在安排角色上也早已为大家解决了这个问题。那个和李宝宝一样也很关注罗小霓的警察,我们暂且不去讨论他的目的。但是他并不是向其他的粉丝一直只是关注,他也对罗小霓很关心,包括他跑到罗小霓的制片公司,以及在别人都觉得绑架只是做戏时,他任然觉得罗小霓确实陷入了危险,到最后,他成功的营救了罗小霓,让我们还是可以去相信网络还是有真感情的。
............................
总而言之个人还是比较欣赏这部电影的编写的~呵呵~~
6 ) 一个好故事,可是讲差了
不谈电影局面,不说电影业界困境,也不说创作的集体阿尔茨海默,现在就来说说这部,电影。
这部电影,首先,在画面上没有创造电影感,很难辨别出使用胶片拍摄的,应亮的dv电影,娄烨的春风也就这个画质,16毫米,35毫米,绝对不会创作出这么狭隘的视觉感受,而是前者有一种质感,后者有一种史诗般得开阔大气,而电影,如果不能用胶片,那就很难称之为一部电影尤其是在商业体制下,去看看《香水》的画面,不是说构图,而是那种画幅,视野,去看看《电梯里的恶魔》尽管是一部口水片,但看看那个画面,《一部塞尔维亚电影》,尽管是一步变态的片子,但是画面的电影感很强,大气开阔,而这部电影尽管我不确定他的设备,可是画面上电影感实在是不强,和电视剧的画幅差不太多,质感也差不太多,但这只是目测,推断而已。
再来说故事,故事立意很好,从电影理论的逻辑看,女主角在戏里戏外构成了一种自我叙述的互文本呈现,电影叙事本身又是对网络,影视剧,以及现实还有电影自身的多重意义指涉,构成了剧中剧,现实与剧情的网状结构,但是,问题是但是,故事本身被呈现的太混乱了,首先是人物逻辑混乱,冯远征的角色性格突变太突然了,铺垫明显不够,怎么直接就变成绑架了呢,怎么可能一下子就把人打死了,没查清就确认人死了,就算确认人死了冯远征也不能一点反应也没有,他的性格明显不是冷血杀手啊,再有就是冯远征到底是一个正常还是不正常的人,在剧中几次的场景呈现,冯远征都是一个正常人,怎么最后就莫名其妙的成了不正常的人了,心理变化的逻辑原因交代的太不清楚,显得不合逻辑,故事的每个单元有一些断裂感,冯远征把安以轩第一次关入柜子中后,突然剧情诡异的表现两个人的信任,没有一些前奏,就算是因为网络上的公开讨伐把两个人团结在一块,也需要一些过渡性的东西给剧情变化一些逻辑因由,最后再解释为一切都是假的,而剧情显得太突兀,一下子两个人就倾诉起来了,当老冯把安以轩第一次绑架后,他不正常的性格就暴露出来的,应该表现他诗人的歇斯底里,性格不稳定,但是剧情逻辑没有,而是以一个正常人来呈现,最后却解释为不正常,他的性格太不明显,观众得不到情绪暗示,逻辑上就接不上,现实可能是没有逻辑的,但是电影要是搞得和现实一样定位不清,就难以理解,而安以轩和老冯在神奇般的取得信任之后,明显老冯是正常的,他只是想挖掘出安以轩真实的一面,剧情逻辑也给的是这个暗示,就是双方获得了信任,结果剧情要的是这一切都是假的的命题,那么就应该多暗示安以轩内心计划的东西,用以渲染安以轩的性格强度和冯远征的自说自话自顾自的精神沉溺,渲染一种诡异的祥和,这样电影的情绪强度逻辑暗示才起到作用,剧情发展才有了因由,最后,安以轩崩溃的歇斯底里也缺少一点浓度,刚还好好的喊着救命啊,煤气啊,结果一转眼就不正常了,至少我是得不到认同的感觉,而且冯远征一开始绑架安以轩--按照电影的剪接顺序,素材抛出的曲线来看,动作动机不大,一个没有动机或动机小的动作,戏剧强度是值得商榷的,总之就是,两个人的性格强度及其合理性没有交代到位,剪辑师的电影叙事逻辑与观念太平庸,剧情的转承启合过度的太模糊,没有逻辑甚至逻辑混乱,最后批判的力度又没出来,惊悚的气氛没有塑造,扭曲的心灵被社会摧残的性格及内心表的又没有力度甚至有头无尾,这是一个好故事,但不是一部好电影。
现在的电影观众不好骗了,为什么电影业会有这么多的烂片在浪费资源呢,什么荒村系列,什么午夜惊魂,惊魂夜,异空危情,罪恶迷途,囧探佳人,就不能把资源让给那些有抱负有思想有能力的人来做吗,为什么电影市场这么好,电影业又极度贫乏却就是不能破格提拔人才呢,结果是在一个好的市场下,一个烂的业界在烂片中集体狂欢又怨天尤人,诡异啊,中国影坛。。。。
7 ) 这个题材很好
中国的惊悚片还算不错了,题材很好,本来可以拍得非常精彩,尤其是这个选材,但是有很多原因是被限制的,有点血腥的要是拍出来估计就不能上电影院了,没办法,就说一点,比如最后的结局,太没有道理了。都不理,当观众是傻子吗?还反绑,最后如果罗晓妮杀了李宝宝,味道很多就不一样了。总之演员很棒,剧本被很烂。
8 ) 题材非常好
真真假假已经不重要,关键的能不能吸引眼球,大片可以吸引你们的眼球,所有的人都相信聪明的自己在事件外的,而不会去关心。
包括这个电影也是所有的观众没有了大片的视觉冲击觉得乏味,面对着剧情也骄傲的觉得自己已经置身事外,因为网络是娱乐 谎言 单纯的混合体有谁统计过中国网民的撒谎率 美国有个比例高的吓人......
可以说脏话吗?不可以,那就没什么话可说了!
完全饲育咩!
挺好的劇本,挺好的演技,兩人都是。豆瓣,有時候我真不懂你。
我们活在强颜欢笑的社会中,每个人都关注你,但是没人关心你,这个社会都是假的,都是骗子 。
虎头蛇尾的片子,冯远征再现安嘉和。
最近傻逼特别多
我看在安以轩的份上多给一颗。。
太2了
东抄西抄 每一帧都似曾相识 听到片尾我彻底阵亡了
非诚勿扰里冯远征给我印象太深刻了 整集都给我一个老GAY 的形象
1 这是一部有想法没能力的片子,白瞎冯远征的演技了。2 很多人关注你,却没有人关心你,这就是网络。3 这要叫惊悚片的话现代汉语词典都得改一下惊悚这个词的释义。4 四颗星两颗给冯远征,两颗给影片的想法。
片子拍得较为平淡,但还是多多少少留下了一些让人思考的东西。外来的和尚还是会念经的嘛!PS:在影片中看到了熟悉的厦门气象台塔。
冯远征能不能不接这种烂片呀!
一分给立意……一分给冯远征……
冯远征演得还不错,感觉。
什么玩意
另外,在影院看的电影竟然跟豆瓣上的惊人的不符合,影片最后,罗小霓被警察救了,李宝宝被抓了。
小武死的也太瞎了吧= =
经鉴定 阳痿的诗人和没有存在感的网络红人都是神经病~
照搬英雄无敌3的音乐!有木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