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角石

剧情片大陆1976

主演:胡静  于中义  郭书田  曹翠芬  李百万  

导演:石一夫

 剧照

牛角石 剧照 NO.1牛角石 剧照 NO.2牛角石 剧照 NO.3牛角石 剧照 NO.4牛角石 剧照 NO.5牛角石 剧照 NO.6牛角石 剧照 NO.13牛角石 剧照 NO.14牛角石 剧照 NO.15牛角石 剧照 NO.16牛角石 剧照 NO.17牛角石 剧照 NO.18牛角石 剧照 NO.19牛角石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15:40

详细剧情

  1960年代初,中国刚从三年自然灾害中挣脱出来,广大农村围绕是否搞“三自一包”展开了一场激烈斗争。牛角石大队支部书记齐兰子(胡静 饰)和贫下中农带头反对,地委干部陈秉仁(常文治 饰),大队支委何一德(王保善 饰)等则极力拥护。何一德谣言惑众,药死齐兰子家的猪。无奈之下,齐兰子给党中央写信反映情况,陈秉仁使用“调虎离山”计,把齐兰子支到张家湾参观,趁机撤掉她的职务。齐兰子将计就计,在张家湾串联群众,把已经推行的“三自一包”翻了过来,并组织群众赶到牛角石,制止包产到户行为,陈秉仁恼羞成怒,对兰子进行人身迫害。关健时刻,县委领导宣布:“三自一包”是错误的......

 长篇影评

 1 ) 首次强推大包干失败的原因

50年代中国农村实现合作化和集体化的社会主义改造以后,农村合作化的发展一度出现贪求一大二公的冒进,许多地方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出现严重挫折,不得不退回以村队为基础的生产单位。到1962年前后,“三年自然灾害”刚刚结束,农村一些地方开始推行“三自一包”,在取得一定效果的同时也出现了不少问题,引发了从地方到中央的激烈争论,并演化为一场路线斗争,最终这次农村生产制度的调整以失败告终。

北京电影制片厂1976年摄制的《牛角石》反映的就是这一段历史,讲述了在某海边公社两个大队(村)强推大包干受到贫下中农自发抵制的故事。透过过于浓厚的口号式政治色彩,影片还是集中表现了当年推行大包干的若干问题,比如将大包干简单等同于回到小生产的单干,彻底抛弃集体化的合理成果,将集体的土地、林木和积累全部分光砍光卖光,大量未完工的水利工程烂尾,妇幼老弱病残保障无着,生活水平迅速下降,发家致富和赤贫的两极分化再度出现,伴随集体化刚刚树立起来的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道德风尚面临瓦解,自私自利损公肥私的人性弱点开始抬头,一些尝到集体化甜头的贫下中农对此忧心忡忡,一些集体化较为成功的农村,出现自发抵制。影片中的牛角石大队和支书齐兰子就是这样的一个典型。她组织本村群众坚持集体劳动,继续引水渠工程,同时联合邻近的张家湾大队的贫下中农一起抵制强推的包产到户。地委农村部陈部长十分恼怒,宣布对齐兰子撤职查办,齐兰子不畏打击,给毛主席写信,反映当前围绕三自一包的种种问题和斗争.....不久县委来人宣布三自一包的政策是错误的,牛角石坚持社会主义集体化的斗争取得了胜利。

从某种意义上,《牛角石》可以看作《金光大道》系列等农村合作化电影的续篇。影片中有不少当时人们熟悉的演员,如曹翠芬(《大红灯笼高高挂》)、梅兆华(《万里征途》)、李健(《小兵张嘎》)、于绍康(《海霞》)、杨海莲(《被爱情遗忘的角落》)、高放(《舞台姐妹》)、常文治(《艳阳天》)、李林(《虎穴追踪》)、鲁非(《暴风骤雨》)、陈立中(《野火春风斗古城》),当时还是童星的蔡明在片中也有出演(饰少先队员)。

 2 ) 两本书,两条路线

这部电影里共出现两个文本:毛泽东《组织起来》和刘少奇《论党员的修养》。

小岗村的1978年分社完全不是新现象:就像电影里1962年所问的,退社的新精神新在哪里?事实上,1955年中国就有大规模退社风波。

人民公社现在仿佛成了笑话,因为它是真正新的东西。

这也就是所谓的人性——人本自私?还是小农思想本就落后,不能接受这种新东西?

 短评

对这些概念很模糊看着大家都一脸正气一度看不懂,后来终于明白这是一部精彩的打脸片。人物刻画精准犀利,节奏波澜起伏,群演调度丰富,这一腔热情要是拍点儿别的会不会又出个经典呢。70年代末片中人民热血批判的东西被国家推广成了历史大势,再次印证我们现在看理所应当其实满是血泪和恐怖。

7分钟前
  • U 兔
  • 还行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12分钟前
  • 咫尺天涯
  • 较差

女主角太丑

13分钟前
  • zeaver
  • 还行

4星,不如《决裂》反映问题深刻,人民群众过于脸谱化扁平化。但瑕不掩瑜,反应的是无产阶级思想,无产阶级路线!

18分钟前
  • 茕茕孑立
  • 推荐

说村里听到包产到户欢天喜地的,你tm问过几个村经过那时代的老人?搞笑!修正主义走资派就是从包产到户开始全盘私化的,六个钱包买不起一套房,996、770就是这条路线的丰硕果实

19分钟前
  • 斜月半窗
  • 力荐

经典,魔鬼的历史也是历史!两颗星,因为他真实的记录了历史!从影片可以想象人民公社当时已经是苟延残喘了,包产到户的改革大势所趋!

24分钟前
  • 索博斯基
  • 较差

别的人怎么想的我不知道,至少我身边老一辈的农民包产到户的时候,高兴的快飞起来了,一听说再也不用吃大锅饭了,他们太高兴,而且只要一谈到那个年代没有一个怀念那个年代的,我奶奶15岁的时候父母双双饿死,带着妹妹去讨饭,就是那个年代,除了网上的那些00后在b站刷了两个视频,就觉得自己懂马克思主义的,脱离人民群众,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去问一问老一辈的农民他们当年是怎么看那个年代的不就行了吗?再过个几年,那一代的农民基本上都死光了,也就不会有人有第一手的记忆了

26分钟前
  • 我读书少♂
  • 还行

“包产到户害死人啊”这部影片还是在推崇集体经济,鼓励公社社员互帮互助,但是在不久的将来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就是包产到户自负盈亏,还是不懂是好是坏,反正到现在农产品价格一直低迷,农民放弃土地进城务工

28分钟前
  • 还行

挡实在是根搅屎棍,不知想搅和个啥。今天是《牛角石》的齐兰子,明天也许就是《芙蓉镇》的李国香。

30分钟前
  • 吴 刚
  • 还行

这真是历史的预言,可惜这个片上映时,已经进入文革尾声,社会已经没有对这一问题深入讨论的机会,就匆匆忙忙分田单干了。然而,值得深思的是,中国农业的发展方向究竟是机械化规模经济还是小农经济?离开了集体经济,农村党组织必然疲软,这个权力真空必然由地方豪强甚至黑恶势力来填补,这样的农村怎能不凋敝呢?

33分钟前
  • 幽深邃
  • 力荐

水利失修,拖拉机拆散。一切伟大的世界历史事变和人物,都出现两次,第一次是作为悲剧出现,第二次是作为笑剧出现。

37分钟前
  • 我本须臾物
  • 力荐

别的不想说,一帮没有经历也没有真正理论的人,胡咧咧,都懒得理;就这场景,每个人家的内景,和乡村的外景,都假得一塌糊涂。这时期电影,连个记录的功能都没了,生活细节极度虚化,远不如十七年电影(”十七年“,也是六十年代的,不如五十年代的)

40分钟前
  • 故园遥望
  • 还行

集体主义最怕人性自私拨小算盘出工不出力,分田分地早晚贫富悬殊巧取豪夺都是寡头滴。

41分钟前
  • 白胖饺子
  • 推荐

了解了解历史。曹翠芬几十年居然一点儿没变。ps.电影是烟台拍的。

45分钟前
  • Eigagann🇨🇳
  • 还行

看的时候一直以为是xi篮子 冲着名字给5星

49分钟前
  • 带带马走日
  • 力荐

包产到户,三字一包,和人民公社是农业建设的两条路线。这个电影反映但很生动

52分钟前
  • 破晓朝阳
  • 力荐

一个时代的深刻记忆。

53分钟前
  • 半醉先生
  • 推荐

棚里拍的电影,太假了。还有演员,看起来像是在演话剧。

57分钟前
  • 宝女
  • 还行

看一批老电影,做资料学习而已!

1小时前
  • 老羊
  • 还行

一段历史。

1小时前
  • 大以巴郎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