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阴霾笼罩着中国大地。正在黄河岸边干校劳动的何丹,突然接到调她回京的指示。何丹的归来,使大家很高兴。女儿小奚的男朋友、何丹的学生肖雨迟也赶来聚会。但当何丹从女儿口中得知他放弃大提琴,参加了文化部"初澜"写作班子时,心中十分不安。何丹原是乐团的负责人,这次被调回来,现任的领导刘亮向她下达的任务竟是要她写一篇批判《黄河大合唱》的文章,何丹断然拒绝。深夜,何丹的老战友,在周总理身边工作的王振魁来到何家,他带来了总理对何丹的问候,何丹深受鼓舞。她鼓励乐团老指挥周炎重新拿起指挥棒参加演出,热情辅导以雷大龙为首的工人业余演出队排演《黄河大合唱》。何丹的这些活动,引起"四人帮"在文化部的代理人--部长的注意和恐慌。他们一面秘密绑架了雷大龙,一面收买利欲熏心的肖雨迟。何丹母女发现肖雨迟带着写好的攻击周总理的文章要以何丹的名义发表,又得悉是他出卖了雷大龙,对他进行了严厉的痛斥。部长等人又一次决定将何丹、小溪和雷大龙的妻子谢玲下放干校劳动。何丹上书毛主席、党中央,揭发"四人帮"的罪行。在何丹即将离开北京时,王振魁带着毛主席的批示赶到了火车站。在毛主席和周总理的关怀下,纪念人民音乐家聂耳、冼星海的音乐会胜利召开。但与此同时,何丹却遭到"四人帮"的非法绑架。在被绑架的途中,何丹仿佛又一次听到了汹涌嘭湃的黄河怒涛和雄壮的《黄河大合唱》。
从文化界入口,以周总理为核心的知识分子和人民群众一条心,对抗四人帮恶势力,党内斗争呈现还比较直接。着力点在揭露四人帮嘴脸。又配以黄河大合唱这样激昂的曲子,比较有煽情性。
看过留痕
很差的电影。
反思文革的电影。
大鸣大放大张旗鼓批判文革的片子就值得留在银幕上,让更多人引以为戒。政治斗争不假,说成王败寇亦可,但涉及到普通老百姓的幸与不幸就很难就阶级论阶级的口吐莲花,执政者的一个失误,就是无数人民的一生的悲剧。这种悲剧不仅仅发生在肉体受难的人身上,像高明饰演的这一类人,本身有才华却要趋炎附势,才是更可悲的遭遇。人啊,最好是学有一两项安身立命的手艺,再加上一些些对善良的坚守,不必为了一口饭,做那些违背内心的事情。“干校空气好,噪音小。”遗憾的是,故事的进程和落脚点,始终没有突破对人治社会反思的局限。
时代感强烈,和于无声处,婚礼差不多的感觉
看到年轻时的高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