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Tea with Mussolini中的茶
虽说茶是中国的国饮,但我搜了一下茶方面的电影,中国自己拍摄的可以说是泛善可陈,倒是酒还有几部,比如《红高粱》。相对的,日本和欧美拍了不少关于茶的片子。这其实也是中国文化产业的缩影(悲哀)。Tea with Mussolini是部说教意味很强的电影,但之所以不惹人厌,不落俗套就是里面运用了大量的象征,像大家都注意到的莎士比亚,翡冷翠艺术,这倒是有点“新浪潮”的影子,我这里就不赘述了。我来主要聊聊电影里的茶。茶,贵妇,优雅的生活在英语世界都是关系紧密的词。电影开头,居住在翡冷翠的英美侨民(expatriate),他们以英国大使遗孀Lady Hester(Maggie Smith)为首,每天都会在Doney’s享用下午茶。(想想,中国没有茶文化是不是跟每个地方没有一个固定的高级饮茶场所和没有一群有闲有钱有文化的人群有关。)Doney’s是真实存在过的,不过现在翡冷翠的那家关掉了,在罗马重新开了一家。茶自然成为旅意的英式生活的象征,也挺贴切的—精致,但也有点做作。
第二个用茶来表达的镜头就是和墨索里尼喝茶。墨索里尼上茶的仪式和他信口雌黄”you are under my PERSONAL protection”又将英式茶做作,甚至虚假的一面演绎出来。
导演将墨索里尼的欺骗与Elsa受Vittorio欺骗两者的对文关系借Lady Hester之口在临近片尾处又点了一下,可以说,男女关系,理性和感性也是导演想通过本部电影,通过茶想要探讨的一个结构。
意大利法西斯入侵以Lady Hester为首的英式茶会,男女冲突的结构很突出
之后英美侨民搬到集中营,仍倔强地举行茶会,并要求被礼貌对待……包括最后组成人墙,阻挡德军炸掉教堂,都体现出艺术、文化与战争暴力的对抗。我看有些影评调侃这些天真的想法,当然电影本来就是高于生活的一种表现,但去调侃所谓的天真是不是也是一种太现实的苟且?
如果英式茶饮是优雅又带做作的,日式茶饮是超越而绝对的,那中式茶饮应该是什么?四五十岁老男人,几根烟的江湖?或是年轻人也知道喝多了不健康的奶茶?要么就是清明前的一抹春色?如果让你来拍中国茶精神,你会怎么拍?(欢迎加我好友,一起聊聊)。
2 ) 尾巴评~
故事发生在意大利中部,托斯卡纳大区。意大利既是法西斯联盟“轴心国”——战争的策源地,又是欧洲艺术中心,集雕塑、绘画等人文艺术之大成。
Lady Hester是个高傲的老太太,逮着机会就要强调自己的丈夫是前英国驻意大利大使,她本人和墨索里尼喝过下午茶,随时携带者下午茶的照片到处显摆。由于儿子在战争中去世,为了保留住家族姓氏,让自己的孙子男扮女装,保护在身边。
Lady Mary是个终身未嫁的意大利人,父亲和未婚夫均死于战争。作为Luca父亲秘书期间,不满于其父对私生子Luca的不闻不问,选择亲自将Luca抚养成一位他父亲期望的gentlemen。
侨居在意大利的美国人Elsa是个富豪舞蹈演员,表面上善于交际,痴迷酒会,实际上是个有血有肉慷慨解囊的收藏家。在“蝎子帮”老太太们集体被收入塔楼之城圣吉米那诺的时候,默默守护她们,出钱让她们享有更舒适的酒店环境。
爱艺术如生命的Arballa有一只不离身的小狗,她自己则一直在努力修复湿壁画,保护艺术文物。甚至在意军撤退前试图炸毁Collegiate Church的时候,将引绳缠在身上用血肉之躯阻止恶行。
二战风云跌宕,欧洲形势陡然复杂,小男孩Luca和这群老太太们的亦师亦友的人生旅程贯穿全篇。作为观影人,看到有钱有闲有地位内心坚定的老太太们,每天做去乌菲兹美术馆喝茶、赏画、临摹,除了新生羡慕别无其他。
3 ) 《与墨索里尼喝茶》
莎士比亚的文学以及佛罗伦萨的建筑之美,佛朗哥·泽菲雷里 Franco Zeffirelli通过自己最擅长的领域将一众英美妇女和意大利男孩的二战经历糅合为一个美妙感动的故事。
其实故事本身不新鲜,甚至过于戏剧化。不过意式幽默将一切过度的drama调和得恰到好处,缺失的交代也显得不那么重要。战争的创伤、成长的苦难在人格坚韧之下无非都是无病呻吟的配角。
4 ) 意、英、美的三角故事
意大利是一个怎样的国家?我没去过但感兴趣,与我有同感的还包括剧中的英国人和美国人,他们似乎都被当地深厚的文化气息所吸引,其吸力之大甚至双方互为交战,英美的客人都不愿撤退!Unbelievable。
言归正传,电影观赏可以有很多角度,从文化观赏的角度,你会看到剧中的意大利人服饰讲究,剪裁得体;宗教建筑美轮美奂,精雕细琢;人体雕塑真实唯美,形态健康,充满美感;餐厅布置典雅温馨。用今天的话来说,叫文化底蕴。
英国人呢?则显得文质彬彬,含蓄内敛,注重礼节。
美国人呢?豪放直爽,大大咧咧,或多或少地透着有点牛仔气。
文化这东西,看似好虚,仔细观察它又无处不在。看看这片子你会有这感觉吗?
5 ) 一对理智与情感的老姐妹 Maggie&Judi(非典型影评)
有时候遇到一部好电影总在不经意之间。邂逅(与墨索里尼喝茶 Tea with Mussolini ),就是这样。一部讲述意大利英美侨民老太太----有关于下午茶与二战的故事,却是让我在不知不觉中感动得泪光盈盈。
一直觉得看电影是一件很私人的事情,尤其是看欧洲的电影。Tea with Mussolini 像英国的午茶,结构、思想、寓意都是不列颠化的方正,不过因为有了意大利幽默的甜点,美利坚大粒的方糖,所以在典雅的茶香外又多了一分诙谐、豪爽与浪漫。
老太太们个个都是资深演技派,说来是一场演技的火拼,却没有硝烟味,因为所谓的演技都被这部电影的温馨和冷翡翠的阳光淡化了。一群老太们合力调配出一种冬日午后温暖的氛围,暖暖地很贴心。
岛国盛产美男是公认,而岛国老太的可爱、别扭与有趣那也绝对是世界级别的杆标。当年华流逝,美貌、身材不在,所有的女人----老太太又都回到了同一平线。她们时不时地三两成群搭个伙演上一出绝妙的好戏。 07年的Cranford ,99年的Tea with Mussolini ......如果把精明中又有点小狡黠的马普尔小姐系列也算在老太剧内,我想应该也没有问题。这群代表着岛国旧日舞台精英的老太太们,用她们精湛的表演带领我们这些后生们在属于她们的世界里体验了或古典或现代的别样的生活别样的人生。
在这群可爱的老太太里,知名度最高、最活跃的当属这对老年版的----理智与情感 老姐妹。
小个子,凤眼刁俏,虽已是古来稀却还仍如睿智、敏锐如精灵般的朱迪·丹奇 Judi Dench。
大个子,英式理智到百毒不侵的"校长奶奶"玛吉.史密斯Maggie Smith 。
两人都是12月的生日,算起来 Maggie 还比Judi小上个19天。一个魔蝎一个射手。果然射手Judi走的是潇洒、激情路线,短短的头发上裹着长长的丝巾或者披着一个大大的斗篷,一派艺术家的风范。而貌似“姐姐”的Maggie Smith似乎是属于那种没有青春感的女演员,一出道就很成熟,然而衰老的程度却是很慢很慢,(相对速度甚至比她儿子还慢)在很长很长的时间,一直饱满地担当小心翼翼、矜持、权威的监护人、大家长、校长、管家等等“上级”角色。
第一次看她俩合作是很多年前。85年的(看得见风景的房间),戏份不多但气场强大的女作家Judi 指手画脚地带着小心翼翼的监护人Maggie在翡冷翠的大街小巷里游逛,在开满紫罗兰的田野里活灵活现地闲话别家姑娘的八卦。而Maggie端着那张监护人惯有的----警惕到随时会从椅子上跳起来有点神经质的脸,别别扭扭的无奈与Judi的活灵活现的高谈阔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却又是相得益彰,令人印象深刻。我不知她们二人私下关系如何,但感觉她们像是一个镜子的两面,相悖却又相通。导演让这二人走到一起,实乃不易。这是一种职业的傲慢,也是女人的傲慢。好在Judi 和Maggie 都是聪明的女人,她们知道,为了一个好角色,傲慢是必须放弃的。
2004年(等爱的女孩 Ladies in Lavender ), 是一部格调高雅非常优美的电影。也是我观赏顺序中她们的第二次合作。Maggie 饰演朴实、善良、理智的姐姐。Judi饰演等爱一生的感性妹妹。一个意外出现的德国男孩,让老姐妹俩平静的生活起了波澜。妹妹Judi情不自禁地爱上了这个被海浪带来的男孩。这原本是一个很难把握的角色,故事陈旧,但是人物状态复杂。基于这样的原因,Judi的表演,就变得困难了。但是,她最后展现给你的是一个让你完全信服的人物塑造。看完电影,你已经忘记了爱情与年龄之间的界线,忘了她的情感是被一个非常年轻男孩子的魅力所迷惑,没有了理智层面上的是非对错,有的是,她全部的道德和感情之间的挣扎,在她表演的时候,你认可和相信她的一切行为,在那样的情景,那样的氛围里,她无法摆脱出来,受伤,愈合;再受伤,再愈合....这种出自内心的表演,不是随便一个演员都能做到的,当然,和她对戏的“姐姐”Maggie,由于她表演上的拿捏准确和老道,也为Judi的表演衬托了一把,这是她们二人一次高水准的合作。我很喜欢这部电影。至今想起来仍然历历在目。
昨天又看了一遍 Tea with Mussolini 。英伦的两朵老玫瑰出场时,在我这穿越式的观影顺序里,时光好像突然停滞不前,完全进入了以光影的层次营造出的质感里,银幕上的人物看不清面貌,演员的身影浸渗在胶片的明暗里,已经成为了时间和空间的一部分。Judi 和Maggie这对老姐妹,还是我记忆中的模样。
Judi Dench 依旧是多年前女作家的派头,穿着画家才敢穿的宽大的花长袍,略微夸张的肢体动作,灵动过人,敢说敢做,就是德军的炸弹也不能阻止----她为保护古老壁画而身缠炸药引线的可歌可泣。
Maggie Smith 也还是英格兰典范的代表,在滚滚战事中还要坚持主持每日一期的下午茶会。
在艺术家阿拉贝拉(Judi Dench)声泪俱下地对前大使遗孀海丝特(Maggie Smith),发泄心中的不满,指责她用冷漠的理智对意大利即将被摧毁的艺术视而不见的时候,Maggie 仍可以面无表情,把角色的七情六欲都埋藏在后面。当最后知道自己所受的恩惠不是来自曾一起喝过下午茶的墨索里尼,而是源于自己轻视的美国犹太女富婆时,她终于有些坐不住了,
“Is this true?”
惊讶、感动以及措手不及。棱角分明的面孔隐隐透出复杂的层次。节奏很快的步态、来回转动的眼神与口型里没有声音的叹息,还有那只紧紧握住凳子的手臂。Maggie 在一个特写镜头里完成了全部。这已经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表演了,你看见的是她心灵的体验,从她内心流露出来的,最真实的情感挣扎。我不知道 Maggie Smith 踏出射灯或镜头以外,她是怎样的一个人,但她出演英格兰典范老太太的功力,实在是无人可比。
今早看到我亲爱的熊熊即将开始主打“唐家屯(二)”的消息,真是太好了!等了N久的第二季终于在初秋9月开锣。前几天,这部由Maggie Smith 奶奶带队的不列颠战舰刚刚在艾美奖上“勇夺”好几项沉甸甸的奖牌。为刚刚开播的第二季放了一长串的红炮仗。非常期待告别“哈利波特校长”后Maggie 奶奶在唐家屯第二季的强势回归。另外,情感奶奶Judi的新片也是一部接一部,马不停蹄。胡佛,玛丽莲,邦德...我真有些替片里年轻后生们担心,有Judi这样的金牌大绿叶,主角们别是反差太大了。
Maggie 奶奶和Judi奶奶,虽然如花的容颜已经逝去,但她们的职业水准、个人修养以及人生境界,决定了她们仍然能在今天延续着她们各自特有的魅力。她们都是从莎士比亚的灵魂里汲取着养料的演员,今天在她们的身上,你仍然能感受到古典艺术的力量和美感。虽然她们老了,但老得自然,老了更加迷人。
打开音响听着o mio babbino caro 看着Maggie 奶奶和Judi奶奶的电影剧照,岁月悠悠,若饮醇醪,不觉自醉,那里有时间不留痕迹的芬芳。
九九重阳节快到了,特为我喜欢的英伦老奶奶们写下此篇。
http://blog.sina.com.cn/xianxiaoyu 6 ) lady
最近看了很多战争电影,关于战乱,关于杀戮,看完这部片子的时候,心情还是愉悦的。整体氛围偏喜剧片。当然,从片名开始,片子就开始透露出讽刺的意味。
电影故事发生在佛罗伦萨,是一个艺术的孕育之地,也许在战乱中,艺术是最容易被抛弃的东西。想起钢琴师里面,一句台词,吃饭还是比钢琴重要,时间不重要,不被饿死才重要。但是艺术,也才是在战乱中,能让大家继续生存下去的力量。喜欢lady们送男孩上火车去德国的时候,她们一起大声念着莎士比亚的戏剧台词。
电影其实讲述的是,在弗洛伦萨,这一群来自不同背景的女人,在战争爆发之后,命运却走向了一起。以前外交官夫人为首的英国lady派,以富婆女演员为代表的美国豪放派,不同文化的碰撞,非常有意思。
每一类代表都有不同的魅力。英国lady派,总是保持着优雅,贵族气质,虽然大部分时候让人觉得这群女的怎么这么作,但是我觉得这代表着一种生活态度,所谓的贵族,不是有钱,而是保持着对生活的精致态度,仪式感,因为自己没有,所以还挺喜欢看她们生活的。前外交官夫人,最终也完成了她的成长弧线,从最初的高傲自满,自认为高人一等,到最后虚假的虚荣被拆破,终于认清现实,而转身不再用那些条条款款来束缚自己,而是能够遵循自己的感性选择。
美国富婆,她真的演出了一种让人不得不爱她的感觉,她喜欢炫富,风骚,但是她很真实,对人都非常友善,她会按照自己的直觉做事情,比如她虽然讨厌这群英国lady,但她还是慷慨的解救她们,并且不图姓名。她虽然是个疯婆子,但她真的很善良,她对所有人好,是因为她很包容,能够发掘不同人身上的闪光点。但是这样的她却也很容易被欺骗。
还有片中的男孩,发现很喜欢,讲述,一个大概十几岁的男孩,对于成熟女性迷恋(西西里,阳光灿烂日子,五月的四天等等)他们老是会因为得不到爱恋,而纠结于自己的小情绪。
另外,片中收养男孩的lady,她的演技真的非常好,演得非常的慈善,从她的一举一动,说话语气中,就能感受到慈善的奶奶的感觉。
这个前外交官夫人可以把人逼疯,会为了保住孙儿性命而让他男扮女装,会言语尖酸不掩饰自己的偏见,却会为了壁画把引线缠在身上,面对枪口据理力争,当阳光洒在幸存的古堡外,那一刻,我很感动
怎么可以这么优雅怎么可以这么美,这么严肃的题材却被拍成了如此这般的温馨小品,处处透着骨子里的尊贵,面对困境仍不失幽默和对艺术及格调的追求!在这群真正的english lady面前只有俯首行礼!luca是世上最可爱的男孩和男人之间的过渡体,而cher也表现地棒极了!完美的十星电影!
从普通影迷的角度,这电影也就是个三星水平。但对于同志影迷,尤其是哈女神路同志影迷来说,这片简直是神一样的杰作。朱迪丹奇和玛姬史密斯,嗯,这只是个经典阵容嘛,试图延续看得见风景的房间的辉煌。但雪儿大人再加入,那就简直令人战栗了!更不用提还有雪儿战栗着委身的那个意大利法西斯男神了!
20年后来看部分叙事有点拖沓 那个F姓律师戏份偏多 特别最后骗签文件那场戏。乌菲兹喝下午茶 热议文艺 加固教堂 誓死维护中世纪塔楼....Maggie Smith和Cher尽释前嫌的那场戏 她坦言I was scared. We all are. 也是内心已经兵荒马乱 外表没有一丝波澜 不对糟糕的环境有半分妥协。类似人物和事件在国内也有 贤达之人也会有这番坚持和坚守苏格兰军奉命来带她们走时 那句Do be quite, Major, whoever you are. Italians and Germans could not get rid of us. There is absolutely no reason why we should surrender to the Scots. Maggie Smith, Judi Dench始终觉得实在看NT放映版 台词表现让人身心愉悦 清晰、明白、情感也刚刚好 这就是他们艺术圈一直坚持的 接电影剧本的间歇还时不时要去舞台锤炼一番 精炼演技。
语法上不觉得特别。亮点是战争主题被这帮英国老太太弄得笑嘻嘻,而且故事的内在结构似乎也与之契合:把国际政治、英美关系(互嘲)、阶级捋了一遍之后,最后落到了性别——男权和法西斯主义的同构。还多出一条艺术与宗教的尾巴(有点多余),真是塞了好多内容啊。
别被片名忽悠了,墨索里尼只跟老太太喝了杯下午茶,就下场领便当去了。
几位奶奶阿姨都挺可爱的,但这个故事不太行。首先为什么要坚持留在佛罗伦萨就没有给我一个有说服力的理由。其次被关押的岁月其实意大利法西斯对她们也挺包容的,全片以一种欢乐的节奏行进,与其说是赞美正义的一方咱不如说人性的光辉全人类都有。“与墨索里尼喝茶”既嘲讽也自嘲,以麦格教授为代表真将英国人自诩gentel实际高大傲慢表现得淋漓尽致。最后为少年朦胧而又无望的萌芽爱情感叹一下。
表演界有一类生物叫英伦老太太,玛吉史密斯演这种尖酸刻薄贵妇真是手到擒来,要说缺点的话,大概就是2个小时略微有些长
乱世不是只有死亡和流亡,因为还有一群有爱的老太太,她们用善良和她们的优雅、坚持与情谊拯救了一个成长的孩子,也拯救意大利的小镇和她们自己
还有比英伦老太太更可爱的么?
关于二战的电影很多,人人皆知的就不说了。至今记忆犹新的有《卡兹别克的女飞行员》,最浪漫最小清新的战争片,今天这部,是最温馨最轻松的战争片:一群英国贵妇二战时在意大利的生活。意大利人真是非常。。奇葩?。。的人,不知这部电影中出现的意大利人形象有多少是真实的。
前二三十分钟,我以为是法国独立小成本的平淡絮叨片子。谁说这是喜剧?看到几个老太太送卢卡追着火车背莎士比亚的时候泣不成声。真是用生命捍卫艺术与美和爱的可爱老太太。一直哭着看完。
二战期间,一群不同文化背景的妇女每天都要到英国驻意大利使馆同大使夫人喝茶,本片讲的就是她们的故事
战火纷飞的年代,一群英国老太太在异国他乡守护者自己的城池、尊严与信仰,互相扶持互相取暖,人性的光辉显得格外动人,虽然真善美有些过分美化,但看到保护意大利壁画的那个艺术家,还是被戳动了,壁画上的那位美丽的女子在枪炮声中睡的格外安详,这也许就是艺术的力量。【腾讯视频】
给你看看有钱人打仗的时候是什么样子,和咱们的抗战片好像是不同世纪甚至不同星球的事:茶和香槟还是照喝,香烟舞会不能耽误,命不重要,艺术品要藏藏好.. 我依然记得小时候看泰坦尼克,船沉了,有钱的太太们在救生船上穿着貂瑟瑟发抖,下等舱的人穿着救生衣在结冰的海里撕心裂肺地喊救命,直到冻成一个个漂着的尸体,一切又变得鸦雀无声
对体面和优雅的维护并不仅仅是为了表面上对光鲜的保持 更是某种对自我信念的坚守//老太太是个很有意思的身份 她们既是长辈是过来人是某种权威 同时她们也比其他年龄层的女性更具有某种主体性 漫长的岁月带给她们的不单是学识和见识也包括了很多根据自身衍生出的喜恶 不一定对但一定是舒适圈
maggie和雪儿是主角,朱迪只是串场配角,故事节奏有些慢,但如果类似乌菲兹博物馆这样的场景是实景,那么又是一部展示意大利美丽风景和人文财富的好电影
以温情幽默的语调讲述了一群老妇人在战争大后方的执著坚守,没有过多的着墨于战争的血腥残酷,老太太们的坚韧与顽强才是被强调的重点。色调明快,表演轻松,透着一股带着人间烟火气的崇高。
不得不佩服玛吉奶奶的演技,能把角色演得这样令人生厌
好久没看英国老太太片了 还挺治愈的 顺便 这也就是在意大利 要是德国maggie smith还能教盖世太保说good night lady?分分钟挨枪子儿的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