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大根深

韩国剧韩国2011

主演:张赫  韩石圭  申世京  李在龙  安锡焕  宋仲基  尹济文  赵震雄  金基范 Ki-bum Kim  白承焕 Seung-Hwan Baek  

导演:张太维  申景秀  

 剧照

树大根深 剧照 NO.1树大根深 剧照 NO.2树大根深 剧照 NO.3树大根深 剧照 NO.4树大根深 剧照 NO.5树大根深 剧照 NO.6树大根深 剧照 NO.13树大根深 剧照 NO.14树大根深 剧照 NO.15树大根深 剧照 NO.16树大根深 剧照 NO.17树大根深 剧照 NO.18树大根深 剧照 NO.19树大根深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5-01-16 03:26

详细剧情

  电视剧《树大根深》由iHQ制作。自《大长今》、《善德女王》播出之后成为明星编剧、被称为“不败收视率”的金英贤作家,对于该作家的新作各电视台都纷纷表示希望在自家电视台播出,自然由谁来饰演各主角也备受瞩目。
  电视剧《树大根深》改编自李正明作家同名小说,讲述的是训民正音颁布前7天内在景福宫发生的集贤殿学士连锁杀人事件的历史题材悬疑剧,主角姜采允是负责调查此事的兼司仆,是一个具有灵敏的头脑的人物。
  最终男女主角花落张赫与申世京,而重量级影帝韩石圭会扮演世宗大王一角,宋钟基将出演童年的世宗大王。

 长篇影评

 1 ) 源远流长之十二 造字用字 主文版

树大根深 源远流长
第十二篇 造字用字

若要成为朝鲜国的圣君,要如何面对民众?开通民智。

若要成为名垂千古的君主,要如何面对民众?开通民智。

若要开通朝鲜国的民智,要如何面对民众?造字用字。

可是,放着我中华经过千年而成的象形文字不用,还要自行造字,世宗李祹究竟想要干什么?他要开通民智,可是开通民智最有力的做法不是强迫民众学习;因为以朝鲜国民众的程度,要所有人都学会我国文字是完全不可能的,而是要扫盲,而要扫盲,最迫切的任务则是让民众掌握一种简单易学的文字,这才能顺利地沟通交流。就在这样的想法推动之下,世宗李祹才开始了艰难的造字历程,在这过程中,却因为密本的阻碍,牺牲了这么多无辜却有功的性命。

其实,简化用字继而推动扫盲进程这个道理,与我国内地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推行扫盲运动时,极力推行简化字的道理是一样的。如果没有简化字,我国就无法教育几千万文盲,使得他们掌握用字继而能够使用文字正常阅读乃至沟通。正因为有简化字,有了汉语拼音,我国内地民众的文化水平才得到了切实的提高,基本消灭了文盲现象。虽然港澳台地区和海外侨胞依然使用繁体汉字,虽然简化字一直受到抨击,可是简化字对我国文化的贡献是显著的,对我国在短时期内提高国民素质的作用是巨大的,开通民智对于一个民族的振兴来说是多么重要的一步。而在扫盲运动中,推行简化字则是不可或缺的做法。

在本剧的最开始,观众看到的不仅仅是青松沈氏的子孙沈温一家的悲剧,也看到了目不识丁却要努力为主人尽忠的仆从石三、德福父子是多么可悲可叹,就因为他们不识字,虽然敢于承担也善于承担送信的任务,却因为不识字,而送来一封死信给沈大人,害了沈大人一家人也害了沈家所有的奴仆,而在这一场可怕的劫难中幸存下来的德福与丹儿却又有幸地投身另一场劫难也是大幸当中。因为,当年劫难的直接责任者世宗李祹想要为自己的失误做出补救,他要救的不仅是如同沈温大人家这样的贵族家庭,他要救的是朝鲜国成千上万在困境中挣扎,依然目不识丁的民众。

除开本剧为歌颂王者圣明而做出的种种描写之外,观众可以确认的是世宗在造字时,召集了人才,搜集了资料,参考了那么多已经逐渐消亡了的语言,也参考了朝鲜八道中各地区不同的发音与语调,为了使得文字符合人类发音特点与生理特征,他甚至叫人解剖了尸体,为的是发音以致字形都符合口腔构造与声带特点,而今,世宗大王的造字终于成功了。

一功将成万骨枯,虽然造字成功,李祹这位人到中年的君主却要面对即将到来的暴风骤雨。

在这第十二集中,观众先确认的是造字的成功,后确认的却是姜采允对密本第三代本元的诱捕,他以自己所拥有的密本之书要与密本中人做交易,要换回自己当年丢失的那个福袋,其实为的是向密本讨回自己失去的人生纪念与当年的真相。所以,在留下福袋的画影图形之后,纸张上还赫然写有:

木觅山 八角亭 三更五点

是要今晚相见,这一场相见当然不能成功,这是姜采允故意设下的圈套,他算到密本会派人来暗害,算到密本的种种计划,可是他千算万算就是没有算到当年的丹儿还活着,这就是他后来交易计划失败的主要原因。这一场不成功的相见之后,姜采允还有布告:

松竹亭 初三日 三更五点

此时,在市集看到布告的咲梨自然也不肯放弃,还在晚上守候,第一次没见到人,第二次却意外遇到了当年的另一位幸存者,就是那位责打德福的仆从铁牛。老仆从铁牛虽然侥幸捡了一条命,却失去了一只胳膊,此番再与长大了的丹儿相见,自是无法确认,可是就在这个瞬间,却促成了咲梨开口说话,原来,咲梨的声带并没有问题,随着成长也在正常发育,她只是因为心灵受伤,而无法开口说话,可是按照造字发音原理,她甚至能够开口说出自己当年的名字:丹儿。

密本第三代本元郑基准必须要拿到密本之书,若是没有这书折作为证明,他就不可能正名份,也就无法完成嵇康的要求,就无法以密本本元之命统领儒生;姜采允必须要干掉密本,若是不干掉密本,他就无法获得干掉大王的机会,也就无法对亡父在天之灵交待;宫女咲梨哪怕写出不再去的话,还是要去,因为,她若是不去,就无法对自己交待,她至今还在怀念的人,不是别人还是当年的那个德福。可是这会儿,哪怕咲梨因为贴上了给德福的布告被劫,她的德福哥哥却还在怀疑别的事,根本想不到会发生些什么出乎他意料之外的事。

姜采允的推断错误究竟在哪里?

他的判断其实没有错,这个文,不是密本写给他的,就是另外有人写给他的。知道福字写法的人,除了丹儿就只有拿到福袋的密本中人。可是,他一直看着密本,却忘记了最重要的人:丹儿。可这不能怪他,在他看来,当年在万人坑里捡到给丹儿的胭脂盒时,他就以为丹儿已经死了,现在的他当然不可能去怀疑已经死去几十年的人,更何况还是最爱他的人。于是,因为这一句普通的话:

继言山 马医 三更五点

密本中人,兼司仆众人,世宗大王甚至内禁卫都动了起来,而在另一面,被迫带路的宫女咲梨正走在她这一生最危险的山路上,边走边算,边走边想。其实,咲梨能够有如此精确的计算并不奇怪,此前我们曾经看到了那么多次本剧在细节中展现咲梨的聪明才智,她过目不忘,她精于习字,她善于学习,这一切的一切在平日里都没有什么实际的用处,因为,她只是个普通宫女,除了在暗地里协助大王造字,她只是个普通的宫女而已。可是这一次,她的学识终于派上了大用场。就在这生死关头,她熟记的地理志发挥了作用,她能够根据光照来判断方向,能够根据步数来计算距离,甚至能够精确判定江水的深浅,哪怕蒙眼也能够推断哪里是悬崖绝壁,就在尹平率众追赶逃走的丹儿之时,丹儿已经根据计算跳下了悬崖……

能够根据所学如此精确地预估后自救的宫女,朝鲜国除了咲梨之外再无他人。哪怕人所景仰的医女徐长今被发配济州岛之时,也要逃走好几次,才能得到闵政浩大人的帮助,这才有了逃离小岛的可能性。咲梨此番能够如此顺利地逃离,一是因为她的确聪明好学,她过目不忘的本领几乎无人能及,二是因为名为君主,实为导师的世宗大王对她的悉心照料和教导,这才让身为贱民的丹儿成为了朝鲜国聪慧过人的宫女内人;可眼下,世宗大王李祹因为宫女咲梨的失踪,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担心——

若说德福是他拯救的第一位朝鲜国的子民,对他来说,咲梨应该算是他拯救的第二位子民。

当年沈妃虽然在那晚义禁府暴狱事件中搭救了咲梨的性命,却无法拯救她的灵魂,是世宗李祹一步一步将咲梨从痛苦的深渊拉了出来,让她看到了造字的力量,也让她成为造字大势中不可或缺的一员。在一定程度上,咲梨在造字过程所起到的作用会比集贤殿学士成三问、朴彭年、大提学郑麟趾更大,也更让人叹服,可是咲梨就要离开这样的团队了,她的愿望已经在实现……另一面,苦恼的姜采允蹲在地上写字,反复书写:

继言山 马医 三更五点

他如此苦思冥想,却不如被他们骂作睡猪的同伴前来提醒:马医还有另一个说法。或者,学究们太聪明了,所以忽略了贱民语言的力量,大王和造字团队太博学了,所以无视了咲梨的心意。什么继言山什么马医,咲梨说的只是当年没能说完的话——

德福哥哥,就在当年文字接龙游戏的那个山头那棵树下,我终于找到了Ni那个词,我赢了~来找我,来找我啊~

如此深情的说话却用了汉字来表述,当然会让不知情的人看不懂,或者,这是一句动人的情话,咲梨是用了我国文字对她所深爱的德福表达了最深切的情谊。想到这里,看似心硬如铁的兼司仆姜采允怎能不连滚带爬地跑走,就连内禁卫中前来讯问他的人也只看到他跌倒走开的背影。

还是在当年的树下,已经长大的德福和丹儿终于终于见到了对方,可是,他们已经不认识对方了,岁月无情,让他们从彼此相信相依的玩伴好友变成了彼此无法相信的成年人。当宫女咲梨浑身湿透,脚踝严重扭伤,却还一瘸一拐地跑到了树下,可是,看到远处来人,她却惊恐地躲到了树后,迟疑着不肯露面,当然,她不会肯相信那个总是审问她,目光灼灼瞪着她,要她说实话,最近却开始表现出温暖一面的兼司仆姜采允就是她所深爱的,至今还在等着的德福哥,她一直都以为德福哥早就死了,为了救她死在那晚义禁府的暴狱意外中。可是,为什么?姜采允连滚带爬地狂奔而来,含着泪大喊:

-丹儿啊 丹儿啊

原来,姜采允就是德福。树下的德福在高呼爱人的名字,树后的丹儿泪流满面,经历了几十年漫长的等待和成长之后,这对历经苦难的恋人终于就要相认了。原来,时间并没有将他们的感情冲淡,只是加深了这种羁绊。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相认,兼司仆姜采允将如何面对现实,原本心如止水的宫女咲梨又将如何面对她所爱的人就是姜采允这个事实,预知详情如何,请继续关注下篇。

 2 ) 源远流长之一 为人子女 主文版

树大根深 源远流长
第一篇 为人子女

乌云遮月的夜晚,景福宫内勤政殿宫墙外,身着兼司仆之服的男子姜采允正在盘算,为了计算,他甚至越墙来到宫苑内,为的就是计算一种可能性,只见他目光深邃,似在演算,其实只是在测算着步数,这步数是他在朝贺时与王上的距离。光静静洒下来,来人沉静无比,似乎早就在等着这一天,他的目光里没有恐惧,只有兴奋,没有失落,只有期待已久的急切。直到他在遐想,在想象中对王上挥刀,又在想象中中箭成了个刺猬,观众才明白过来,他要计算的不仅是步数,还有刺杀王上一击即中的可能性。

这就是【树大根深】的开头,这是一个新颖的故事开篇,以推理的手法讲述了一个毫无畏惧又身怀仇恨之心的武人的思考过程,在历史剧中并不多见。从前的历史剧中,往往讲述剧情或是彰显其中蕴含的义理更多一些,而如此周密地推理分析,确实不多见,如今看到性格演员张赫扮演了这样的角色,不由得叹气,SBS真的太偏爱张赫了,把最好的剧本,最有可能性的角色都给了他,依稀记得2009SBS演技大赏颁奖时,张赫与韩艺瑟作为颁奖嘉宾上台时,很少说笑的他竟然根据颁奖礼剧本说了几句很有意思的话:

-要感谢一下艺瑟xi。

-为什么?

-因为Christmas下雪了啊。

当时韩艺瑟正在与高修合作韩剧【圣诞节会下雪吗】,收视正陷入苦战之中,台下都是熟面孔的演员,听到如此苦涩的调侃,都笑了。本来是很风趣的话,给酷酷的人这么说,倒很像是在说冷笑话,于是众人不冷场,都在笑,他也只是略带笑意的点点头,这就是张赫,一个逐渐成熟的性格演员所具备的淡定与期待,看到他接到这样的角色,很为他感到高兴。话题回到剧情这里,本剧开篇已经预示了可能性,经过精密测算,在勤政殿朝贺时刺杀王上的可能性为零,可是这位兼司仆却不肯放弃,还在默念,结果天随人愿,居然让他在半路上遇到了大王。哪怕跪在地上,他也在算成功率,什么率?当然是杀死王上的成功率。

看到这里纳闷,此君看来也不像是个亡命之徒,也无疯狂的眼神,并非逆谋罪人,为什么会有如此深重的杀意,还耍起了心机,说自己迷路了,找不到地方,还说见到大王尤其惶恐。别急,问题马上就会得到答案。晃悠晃悠的王上是如此悠哉悠哉,心思却极之深沉,哪怕走出去几步都要问问这个跪在地上的杂役,到底叫什么名字。看他沉默不语的样子,周围的人还真以为他是吓傻了,可是跪地俯首的他虽然不答话,心里头却忽然冒出一句:

-我的名字乃旱地谷德福是也!

这样一来,镜头回到了过去,这才开始从头交待王上与臣下的渊源。此前,大王已经与身边的侍卫提到了集贤殿,又看这位君主施施然踱步的样子,就该推测出剧情所处时代应该是朝鲜文化急速发展的世宗时代,可见,这一次我们要看到的故事则是在历史剧【公主的男人】之前的时代,我们要看到的人物是在癸酉靖难之时遇难的忠臣们轰轰烈烈的青春故事。看男主人公姜采允自称德福,又没有说姓氏,可见他出身微贱,如无意外,应是贱民出身。幼年时的姜采允叫做德福,生性好斗,不,与其说他好斗,倒不如说他是特别介意父亲被人欺负,只要有对不住父亲的人,他不论童叟,一律狠揍不饶恕。这偏激的行为也不能怪他,他是个没娘的孩子,父亲又是为了救他,才摔下了悬崖,影响到了智力,德福一直都觉得这是自己的错,必须保护父亲,哪怕私下里给父亲洗脸的时候说到父亲保护儿子的话,也还是不放心可怜的父亲被人欺负。

然而,剧情交待德福的家庭情况,却意外带出了另一条线索:沈家,此时德福与父亲石三都是沈家的杂役。这里的沈家并非普通人家,就是著名的外戚家族:青松沈氏。在世宗初年,沈家将女儿嫁入宫内,嫁与世宗为正室,此时已正位中宫,是人所景仰的中殿娘娘沈妃,沈妃之父沈温又被封为正一品领议政,此时家门正是无比兴旺之时,这才会欢歌四起。院内,杂役们因为内心感到自豪高兴,开心地唱起了歌。没有错,这就是朝鲜流传已久的乡歌,歌词多为叹句,内容形式多样,是朝鲜文字在创立之前人文事迹和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可惜,要求制作组翻译在短时间内翻译出时调与乡歌的内容,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因为乡歌中不仅包含俚俗之语,还包含朝鲜八道中的各地口音,也有不同的叙述之态,在这里,观众只能一听而过,作为欣赏,而剧本在这里安排沈家的奴婢杂役唱起乡歌,并非偶然为之,而是为了表现在创立文字之前,流传于朝鲜民间的民俗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乡歌是如此欢快,平易近人且贴近大众生活。

话题回到剧情中,因为德福的偏激与保护引发的事端,剧情巧妙地将重点转移到了沈氏家族这里,此时沈家的家长沈温正在我国访问,还未回国,因此主持家务的家长是他的弟弟,这位沈二爷也是个读书人,并且为人正直古板,又重荣誉感,提到沈氏家门须按照儒家礼仪而处事,这才让德福给痛打的大人也是德福的好朋友丹儿的父亲磕头认错,可是德福偏不干,还说出自己的父亲也被欺负,这才生气揍人的事实,沈二爷的确是个厚道人,按照道理办事,又让丹儿父亲给德福的父亲石三磕头,称呼敬语,岂料对方竟然还在戏谑调笑,不消说又挨了德福一顿痛打。

…………

如此可见,德福从小就是一个认死理的人,只要认准了方向,不管是朋友还是主人,没有人能让他动摇服软,而现在德福的这番执拗倔强,也只能成为他的美好回忆,因为沈家的幸福日子已经不多了,上王殿下的魔掌就要伸向自己的亲家青松沈氏家族。就在德福和丹儿互相赠送了胭脂盒和百宝袋的礼物之后,笑闹着回家的时候,才发现官兵已经封了门。丹儿正要大喊父亲,却被人捂住了嘴。原来是世宗大王为救自己的丈人沈大人派来的小宫女送信来了,她急于给即将回国的沈大人送信,于是找到了沈家漏网的这几位仆人这里。在本集里,有非常重要的三封信,其中有两封信有明确的影像显示,因此可以确认文字并做注解,而另一封却未能显示出清楚的内容,是编剧安排下的伏笔,很可能将要贯穿全剧,这封信作为父亲的临终遗嘱,又由德福的主人沈大人在生前冒着危险所写,对于德福来说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也是解开德福与世宗大王彼此之间误会的钥匙,但是在我们讲述这两封信所代表的意义之前,先要对世宗大王及其家族做个清楚的说明,才有助于我们理解剧情发生的意义。

此前,观众已经看到有人被屈打成招要污蔑沈家两位男主人是离间太宗与世宗父子关系的逆贼,且构陷为首者赵末生行事并非为一己之私,而是被人授意,授意者就是剧中所提到的上王殿下。这位上王殿下就是那位古代朝鲜李朝时代的著名君主,说他著名是因为他就是靠着杀高丽王,杀忠臣,杀兄弟,杀同僚,杀将领,还杀妻舅而登上王位并巩固王位的太宗大王李芳远。此时,老李已经退位为上王,而改由儿子李裪为王,人们这才称他为上王。这里的上王殿下与历史剧【公主的男人】里的上王殿下瑞宗可是大不相同,这里的太宗上王是自己嫌麻烦再加上要培养接班人,这才自行退位,可是却不肯放权,依然掌握着宫内人马,一旦有事,依然动用自己这边的大臣行事,或者说,这里的主上殿下世宗之于上王李芳远来说,只是个摆设,而【公主的男人】里的上王殿下瑞宗之于他的叔父世祖才是个摆设,对世祖来说,甚至被看作是个碍眼的祸害。

写到这里,观众也许就能够理解在上王殿下害了世宗大王的丈人沈温一家的时候,为什么主上殿下却还在藏书阁里钻研数术。哪怕正室沈妃来到藏书阁恳求,年轻的世宗大王依然微微发抖,看到他身着君王常服,肩膀微动的样子,忍不住想要为宋仲基演员不断进步的演技喝彩。这次的选角选得好选得妙,选择宋仲基演员来扮演年轻时候的世宗大王真正合适,不是因为他是宋仲基,而是因为他是家里的小儿子宋仲基,对他来说,那样每一家父母的幼子的感觉不需要表演,只要做本来的样子就好。在一个家庭里,幼子总是比别人受到父母更多的关心和爱,当然也很温驯听话,没什么反抗,责任感也不重,因为不管遇到什么事,都有父母和兄弟姐妹在,不需要他烦心,可是这不代表幼子没有主张,他也是有想法的人,只是从不忤逆父母的意思罢了。

在这个时间段里,世宗大王继位之前是这样的存在,继位之后还是这样的存在,他在父亲眼里是需要保护的儿子,但是因为话不多,心地善良,重感情,爱家人,是个老实的孩子,总是让篡位出身的父亲太宗大王李芳远非常地不放心,总觉得儿子身边会有人乱说话,就离间了父子的感情。其实,太宗怕的不是离间父子感情,而是担心儿子会被周围的人蛊惑,脱离了他为儿子设定的为君之道,这才是他最担心的事,而他自己,身体已经一天不如一天了,需要尽快着手去做,哪怕干掉亲家也要把儿子带回原地。朝堂之上逼迫儿子盖印,同意杀害沈家人和其他大臣之后,太宗又来到儿子爱去的藏书阁,给他好好上了一堂帝王学的大课——

在藏书阁内,太宗将儿子爱玩的三方阵全部打乱,数字牌都跌到了地上,他只捡起了一这个数字牌,放在正中,以表明自己的意志,要做君上的唯一,要做朝鲜的唯一。

原来,要一言堂,要家天下,要铲除异己,推行君主权威,这就是李芳远的王道。

可是他的小儿子世宗能认同这样的王道吗,往下看。话题回到剧情这里,看到沈妃,忍不住又喝一声彩,难得有如此气质纯正,能够升任中殿娘娘这个角色的韩国女演员,这一位绝对算得上人物。看了这么多历史剧以来所见,除【大长今】中扮演文定王后尹氏的那位之外,这一位扮演昭宪王后沈妃的扮相最有中殿的气势。作为大王的正室,又出身书香世家,首先要有书卷气,又须具备王族正室的威严,对于身材的要求是:高矮适中,若是太高,则失去了朝鲜女子温文的美感,若是太矮,上镜也没有了气度,因此太高或太矮都不行;作为中殿的人选,脸型要是绝对的鹅蛋脸,而非瘦削的瓜子脸,并且脸部要柔润丰满,脸部线条要柔和,颧骨不能太高,绝不能硬朗,因为中殿的打扮有相应的规则,来看沈妃的装扮,除了中殿的常服之外,头型是盘做的高鬓,掩鬓是成对出现,挑心正插正中发髻,侧插的鬓钗与小插也都是成对出现,并且,中殿娘娘的头饰与我国明朝对于王室首饰的要求相一致,都是金镶玉的精工镶制。在父亲沈温死之前,沈妃身着正妃的常服,在父亲沈温死后,因为是获罪身死,按照王家法度,按说沈妃虽为沈温的亲女,但也不可为父戴孝,只能着乌衣,维持三十日即可。

到了沈妃急忙来到藏书阁恳求丈夫世宗大王救下她的父亲沈温的时候,她的公公太宗李芳远早已布好了局,要害死亲家沈温的一家人,就连年幼的奴婢也不放过,要一网打尽,斩草除根。在沈妃恳求之时,世宗大王说了一段很重要的话,这是一批人物的名字,【人物相关内容会在考据版中详细叙述】,起先提到的几位李姓臣子,被世宗大王称为:外叔,意思是说他的父亲太宗大王同父异母的兄弟,是太宗篡位时,为夺位将几个未成年的弟弟杀害,之后提到的郑姓臣子,是抵制太宗篡位的著名忠臣郑梦周和协同者,甚至还包括世宗大王的老师,之后提到的四位闵姓人士,则是世宗大王生母闵妃的娘家兄弟,在助太宗夺位之后,太宗借口闵妃侍女辛氏遭到迫害,将她纳为侧室,又将闵氏兄弟杀害。这么一区分,读者可能就会理解世宗大王说这番话的意思了,他是对沈妃说:

老婆啊,你还是别折腾了,老爸要杀谁,那是谁也没办法逃脱的,我的叔叔们被他杀了,忠臣也被他杀了,我尊敬的老师也被害了,甚至我的亲娘舅们也被他给杀了,如今他杀自己的亲家,又算得了什么,你最好别说别动,要是乱说乱动,保准跟他们的结局一样,别怪我没有提醒你。

可是沈妃到底是年纪轻,见识浅陋,没见识过上王殿下的厉害,还是说了几句责怪并且激将世宗大王的话,她觉得丈夫是朝鲜的王,怎能如此呢,言下之意是朝鲜的王者居然连自己无辜的丈人都救不了,那还算什么王。世宗大王是个善良的人,他不是不知道父亲的厉害,可是搭救一下岳父,他还是觉得问题不大,于是他做了一个日后想来都会难过的决定:救人,这一来不仅给自己惹了祸,还给丈人沈温大人惹下了大祸。如果细说太宗李芳远构陷的计策,这真是让人扼腕叹息,他将儿子世宗的善良也一并计算其中,做了个大圈套,这个圈套害了青松沈氏家门一家人,从主人到奴婢都受起祸害,直至影响到若干年后宫内的情况。世宗为救丈人沈温,写了一封信,当作是密旨,要小宫女送出宫外,交给沈家的宋执事,岂料这其中就出了大麻烦,而德福的傻父亲也就是这样被牵连了进去,原本受命之后,德福还要丹儿再看信,可是从丹儿的态度来看,她并非没有看明白,而是相信了小宫女所说的,送了信就能救下大人和自己父亲的谎话。可是,德福给丹儿打开的,德福的父亲石三去送的究竟是一封什么信,内容在这里:

军国之令当出于一处 乃可也然则举兵以立 国本焉 王

对照相关影像,并断句如下:

军国之令当出于一处,乃可也,然则举兵以立国本焉。 王

意思是说:

关于军事国政方面的命令,应该都出自王上,(而非上王),否则应该举兵起事,这样才能立国本(王权)。

大王手书字

这段话的意思是要沈大人以领议政的名义帮助举事,推翻上王的专权。可是,以平日里世宗温驯听话的样子,他可能会写这样准备忤逆父亲太宗的密旨吗?世宗逆谋的可能性很小。而在另一面,太宗李芳远则在内室打开了另一封信,也是写有王落款的信,原来这才是世宗写给自己丈人沈温的密旨,内容如下:

寡人再召矣姑且隐 于明国焉此是今日矣 一之道也 王

对照相关影像,并断句如下:

寡人再召矣,姑且隐于明国焉,此是今日矣一之道也。 王

意思是说:

朕会再召你回来的,如今姑且就藏在明国别回来吧,这是如今唯一能够救你的办法了。

这么说来,这封信才是真的,沈大人看到的信是太宗假托儿子世宗名义所写的假信,是一封谋逆的信,而世宗是真心希望保护丈人沈大人,可是他的善良之心却被父亲太宗利用,将密旨掉了包,这才构陷了亲家沈温,将他入罪为罪臣。沈温是个明白人,一看到家里的奴婢石三匆忙赶来送信就觉得不对劲,待打开书信刚看了内容就知道麻烦大了,此时军士已到,马上就抓住了沈大人及其随行人员,并且对沈大人采取的是就地处决的办法,不能不说太宗这时候很着急,非要快刀斩乱麻,干掉亲家不可,可是他千算万算,误算了儿子世宗的能量,也误算了沈温的人格水平。沈温在临死前,自己没有写下遗言,却替疼爱儿子的傻奴婢石三写下了给他儿子德福的信。

一时间,景福宫内室之中,沈妃声泪俱下地埋怨着丈夫世宗未能帮助父亲沈温脱罪,反而害死了他,而在义禁府大牢内,德福则失声恸哭,为苦命的父亲送信到人却遭遇无妄之灾的惨状而悲愤不已。是该如此,在生命面前,人人平等,不论是正一品的领议政沈温,还是沈温家的奴隶石三,他们都一样被构陷至死,他们的死去都给子女带来了伤痛。不论王侯将相,还是奴婢贱民,他们为人子女的心情都一样,都是最爱父母的子女。德福会如何面对这乱局,世宗大王和沈妃能够顺利过关吗,明天同一时间,敬请继续期待源远流长系列连载。

 3 ) 新颖的历史剧

题记:这是随手写的一个评论,现在看又觉得有很多意犹未尽的地方。但这里就不展开了。其实这部剧我都没看完,只是看了大半。因为电视剧必然存在的拖沓、煽情等因素,我放弃了后面小半。但这并不影响我对之作出评价。

(一)
剧中反复纠结的一个问题是李祹为什么造字。有论者依据剧中人物的对话,说“李祹造字的本意是厌倦了为民父母的负累、为了推卸作为领导者的责任”。意思是说,造字可以让普通老百姓懂得事理,这样就不必把领导国家的责任单单放在君主的身上。我以为,对李祹而言,说是要推卸作为领导者的责任,这大概是不对的。在剧中,郑基准是这样去指责他,但这并不是他的本意。他是一位有远大报复的君王,他就是想改变他的父亲灌输给他的统治方式。而且他是相信民众的。有个片段,他表达了非常先进的民主共和思想:让民众自己去争论,互相制约,并且自己去承担这些争论的后果。这已经接近当代民主共和政体的基本纲领了。这个可能是编剧的附会,我不相信当时的一个封建帝王会有如此明确执着的意念,即使有这样的思想,也不可能为了这样的思想而去发明文字。但我又确实觉得把这样的想法贯彻在剧情中,是很迷人,很有意思的。
郑基准(秘本)所表达的意思,倒很像早期资产阶级政体掌权者的思想.当时的资产阶级上层人物不相信民众,民众是乌合之众,他们不具备所谓管理的素质,因此掌权者不愿意立即实现民主.另一方面,他们所主张的民主共和政体主要是用来分享和限制君主权力的.剧中"秘本"所奋斗的基本目标和他们所体现的思想,几乎就是早期资产阶级政治目标的表达.虽然该剧不是放在资产阶级夺权的历史背景下,但"秘本"的思想放在剧中的历史情景下,又感觉是合理的.
这部电视剧有几个主要的妙处.
一是,编剧在讲一个古代王廷的政治斗争,但却融合了与现代观众亲缘的政治理念。虽说是与现代相近,放在该剧的历史情景下,又觉得是合理的.如此编剧也不是没有学理的根据.在古代宫廷的斗争中,也包含着与共和制政体相似的一些因素.在古代中国的朝廷中,比如明朝,大臣可以对帝王的权力形成制约,不然为什么万历皇帝要怠政?这实际上已经是在分享权力了.讲远一点,近世英国,议会权力的逐渐发展及巩固也是从与国王作斗争的过程中得来的.不难想象,在古代宫廷中,大臣与国王对权力的争夺,有可能产生与近代共和制相似的某些思想.其实,共和制说得简单一点,就是实现对权力更广泛的分享.这部剧让古代朝鲜的朝廷体现出与现代共和制相近的特征,而又能自圆其说,这当中存在的奇妙张力,让我非常有审美的愉悦.只是,李祹所表达的政治思想稍微显得有点穿越.这可能是编剧还不够成熟的地方.
二是,导演\编剧又通过人物和故事表达了自己主观的立场,实际上也是观众比较倾向的立场.比如:李祹基本是正面人物,他的思想,他的执着,他的才华,都用于正面的追求.我想,编剧的用意并不是要歌颂古代君王,更多的是出于审美的目的.主要人物身上总得有种理想化的气质.这个演员也很好的体现了编剧的用意,我从来没有看过把君王演得这么好这么美的演员,尤其是他的情感塑造,整体感很强,无论是发怒,悲伤,还是怨愤,都很有说服力,觉得就是这样一个人可以体现出的情绪.他的眼光特别动人.我感觉是他撑起了整部戏.反观秘本的首脑,又丑又矮,而且行事乖张,喜走极端,几乎完全是个反面人物,虽然这个演员也是非常优秀.
三是,编剧太会讲故事了。从人物到情节,处处体现匠心。“造字”是横贯全局的主题,通过这个主题,不仅描绘了君王和大臣之间的权力斗争,也叙述了小人物的命运和情感。比如:咲梨和姜采允,这两个人物在造字的事件中并不是“大人物”,在剧本所要表现的权力关系和大格局中,他们是小人物。但在事件发展中,他们又是不可替代的线索.全局实际上是从这两个角色的个人命运的角度切入的:他们俩因为不识字,造成童年时期的重大人生变故,并且相互分离;他们又因为字的问题走到了王的身边,以卑微人生为造字的必要性作了具体论证,并且成为后面故事发展的关键人物。同时,造字的主线索的发展又反哺了这两个角色关系、命运的发展,尤其是他们的爱情,丰富了整个故事,让这个故事不仅是政治,而是落足于普通个人的命运和情感。这么说好像又不对,姜采允其实是主角啊!我觉得这可能是这部剧的另一个优点所在,虽然造字(政治)是主题,但它有真正的平民视角。不仅从平民的命运和经历切入,而且它非常关注平民对政治的看法,强烈地表现他们在整个过程中观念的冲突和对政治的态度。这又形成了本剧的另一种有意思的张力。
从这三个方面讲,这个编剧真是很高超.他/她既要会讲故事,上下编织\前后呼应,还要懂政治和历史,更重要的是知道如何从历史中读出新的东西,读出"现代观众"希望接受的东西.

(之二)
看这个剧的时候就在感叹,人家为什么能编出这么好看的东西?我这么想的时候,就是拿国内的历史剧来作比较的。国内的历史剧有很多优点,特别是能把残酷的政治斗争细致深刻地描绘出来,而且还力求历史的真实,虽然未必处处能做到。但我就不想多看,一个是这些历史剧执着于政治斗争的事实,没有能提炼出新的东西;就是说,满足于把事件本身描绘出来,缺少让人获得新启发的东西。我作为一个普通的观众,我的心理就是,我需要那么多故事吗?不需要!知识的积累固然重要,但我不是研究历史的,对我来讲,更重要的是获得智识与审美上的愉悦,多一点知识是达不到这个目的的;有的时候,多点知识反而是累赘,会想怎么老是这些东西呀,觉得厌烦。另一个不想多看的原因是,这些历史剧缺少平民的视角,专注于成王败寇,平民的角色都是服从于这种叙事角度,编剧并不真的关注平民自己的想法和世界。所以,作为普通观众,我觉得很难把自己放置在这些剧本构造的历史场景中。
我常常抬高韩剧,贬低国剧。我至今对此毫无悔意。我很清楚自己的出发点:我对那种权力场下诞生的艺术作品没有好感,我觉得他们天然地缺乏一些东西;我对这些作品的不待见,其实也是指向那个权力的。

 4 ) 源远流长之十六 绝密之根 主文版

树大根深 源远流长
第十六篇 绝密之根

景福宫殿阁之中,身着贱民白衣的姜采允终向君主李祹下跪谢恩,领受了王上所赐予的任务,也与王上定下了颁布之后提出任意心愿的承诺。此时,兼司仆姜采允并非以臣下的身份与王者订下承诺,而是以贱民德福的身份与君主李祹所做的交易,正如他所说,他终生都将是以贱民的身份做出判断,做出选择,他只是安于自己的贱民身份,要努力做一个争取幸福生活的贱民德福。或者说,此时,姜采允对王上所采取的臣服态度,是因为造字之策能够造福贱民,通过他的判断,对自己所在的阶层有利,才答应合作,并非真心实意的效忠之态。他始终还是当年那个藐视王权的德福。

为了推行文字之策,所有人都动了起来。密本众人想的是关闭李祹创立的集贤殿,以为这样就能从根本上阻止李祹的文字之策,从而让他的余生在痛苦懊恼中度过,因此在朝在野,李慎迹与嵇康分别发力,李慎迹要的是交易,为的是关闭集贤殿,从而沉重打击世宗大王的计划;嵇康要的是儒生的名份之举,为的是从朝野舆论上彻底击溃君主李祹的造字之策。而郑基准则在暗处安排,为的是找到姜采允并加以利用,想要借复仇臣下之手彻底干掉李祹。

为了能够紧紧控制朝鲜之花,密本中人的确是费尽了心机。

可是,密本众人想不到的是,君主李祹居然表示愿意接受李慎迹的条件,答应关闭集贤殿,姜采允则要求大王封锁广平大君回宫的消息,为的是能够深入密本内部,将郑基准一举拿获,而世宗大王本人则亲自搬来龙椅坐在嵇康及众位儒生面前,展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经筵。直到此时,号称朝鲜儒生之首的嵇康先生才明白最熟悉恩师郑道传著述的人,在朝鲜国之内,不仅有他的侄儿郑基准,还有仰慕他的君主李祹。此时的经筵,完全是用郑道传的理论驳斥郑道传自己的理论。一个人所出不同的时期,当然会有相悖的论断,偶尔相冲也是有可能的,可是,熟悉郑道传相关学说,熟读我国典籍史书的君主李祹竟然能将其倒背如流,还能活学活用,用以驳倒前来辩论的儒生,这就不能不让人惊骇莫名了。

当土屋之内,姜采允恫吓泮村女首领,获得她的承诺,两边合作之后,当殿阁之内,黄喜领着满腹算盘的李慎迹来到世宗大王的面前,关于人与字,人与理的争斗已经开始了。斗争的关键在于时机与时间。

看老黄志得意满的笑容,就知道他老人家又配合主上李祹演了一出大戏。在剧中,人们都传说黄大人是个可怕的人,可是没有人举例,也无说明,可见老黄的故事与本的剧情发展并无必然联系,因此对这个人物仅做粗线条勾勒,不占用篇幅,编剧群对老黄的描写也仅止于此。可是在这里,必须要做个简短说明,否则读者可能无法理解臣僚议论老黄的畏惧表情,一位凡事微笑,凡事说好,垂首听训,唯唯诺诺的臣子究竟会有何可怕之处?

不,这些都只是表象而已。黄喜既然能够与在座的老臣坐在一起,可见太宗时代剩下的旧臣如今还在朝堂之上的,也仅余他们三人而已。当然,我们也可以认为,这三人共同见证并且参与了太宗大王灭除后患的行动,他们能够存活到现在,当然与他们的才学有关,不过,最重要的也许并非才学,人品等等抽象的说法,最重要的是他们三人的政(治)智慧比旁人都要高,或者说,哪怕郑基准再鄙视李慎迹的利己自私可笑,也无法忽视在朝鲜政坛之上数十年来李慎迹的明哲保身和他狡诈无比的应对之策。那么,黄喜呢?他有何过人之处,能够与辅佐太宗大王的赵末生与假意辅佐世宗大王的李慎迹一起存活到现在?

黄喜既不是太宗大王的人,也不是世宗大王的人,他只是站在自己一边的人,因此他参与了太宗与世宗两位君主的绝大部分事情。

从太宗李芳远起事开始,黄喜就开始暗中帮助李芳远登基,待李芳远坐定朝鲜江山之后,他甚至亲手参与了害同僚,灭闵氏外戚,甚至扳倒前任世子,将现任君主李祹扶上大位的行动。当看到史书上记载老黄身为臣下,在拟定世子的两位闵氏舅父的罪状,将起处决,逼迫另外两位闵氏舅父自尽之后,苦苦央求前任世子说道:

-世子勿要恨我!

谁也不会想到就是这位老黄连同其他臣下央告,给了太宗大王以铲除长子权位的理由,此后,他又在太宗大王面前保护了初为君主的李祹,给了他慢慢成长的可能性和时间。能够历经朝鲜国诡异的政坛风云数十年而屹立不倒,如今身为领相的黄喜确有其过人之处。可是,难道在臣下面前从不妥协的世宗大王也被迫让步了吗?当然不是。

直到看到王上的笑容,朝鲜第一侍卫无恤才明白大王的心思,原来他是假借密本之手,为世子继位做准备,也就是说,罹患消渴症的世宗大王自知不久于人世,已经在为储君继位做准备了。与其等到世子继位之后再来处理,拉拔自己的人马,不如他还在世的时候就自己清理,直接为继承人继位清除障碍。

原来,集贤殿的学士们殚精竭虑,都比不过王的心思。他们仅是被利用的人与事,如此而已。

在王的认知来看,集贤殿仅是他在王父李芳远面前的护身符,现如今文字即将颁布,集贤殿的历史使命即将完成,若能假借密本与众臣之手整理掉集贤殿,也就算集贤殿为世宗大王的治世所做的最后一次贡献。若是留住这样通晓帝王学与史书经典的智囊团,却无法掌控,若为野心家所利用,后果简直不堪设想。此后二十年内,世宗大王此时的担心被证明是有远见的,他的次子世祖大王李瑈篡位,用的谋臣,大半都来自集贤殿,当然篡位团队中也包括此时正任职大提学的郑麟趾。这是后话,先按下不表,先来看密本中人的恐惧。

无所不能的密本众人也会有害怕的事吗?当然。他们最怕的是自己的社团无法生存下去,他们就是依附于儒生阶层而生存的社团,或者说,他们也不是朝鲜的根本,朝鲜的根本并非儒生,而是民众。也许,到了这时,才是真正应用郑道传那句名言的时候——

花是花而已矣 不可以为根

哪怕将王上譬喻为朝鲜之花,哪怕将李芳远譬喻为花中之花,密本也有自身的根本——儒生阶层。若是灭除儒生阶层的优越性,密本之根就已不复存在。此时此刻,哪怕密本中人通晓音律学,哪怕密本中人聪慧过人,也无法遏制此时的惊骇,因为他们领悟到的是一个可怕的事实:

王上李祹将要推行的文字计划是一个断绝密本之根本的“绝密”计划。

就如他们所看到的那样,不用两天的时间,就连门口趴着玩的小孩子莲豆都能写出大人说出的话,还能写出自己的想法,哪怕斗大的字不识一箩筐的女真人卡尔文都能写出自己的名字,这到底是为什么?朝鲜人鄙视女真人,直呼他们为:“野人”,可如今野人卡尔文都能写自己的名字了。在郑基准与醉书生看来:这套仅有二十八字的朝鲜文字的力量难道竟然如此神奇,不,不是神奇,应该说是可怕。

若是有一个人人都习字,人人都识字的时代,会有怎样的变数?

原来,儒生之王郑基准与朝鲜之王李祹力拼多年,在王不见王的相争之下,李祹到底还是技高一筹。郑基准只想要秉承伯父郑道传的遗志,将士大夫阶层的统治权牢牢抓在手中,为的是要郑氏家族的人将这套制度的奥义流传下去,用以限制王权,甚至于为了限制王权,不惜煽动贱民意图谋害王上;可是深得郑道传正统道义的朝鲜之王李祹却穷其年轻岁月,为的是给朝鲜民众以智慧的力量,将文盲之国变为灭除文盲的国度,这将会从根本上动摇士大夫阶层的根基,或者说,届时士大夫阶层将不复存在。若是朝鲜国人人都识字,士大夫阶层就失去其识文断字的优越性,转而变为千百万朝鲜人中的一员,士大夫阶层的声音将不再会有人倾听。或者说,世宗大王李祹以自己的文字计划普及了文化知识,也断掉了密本存在的根源——儒生阶层。

直到此时,郑基准才明白自己到底该做的是什么,原来,穷其前半生的代价,他也没有赢过李祹。或者说,哪怕暂时未曾分出胜负,郑基准也理解了他的老对手李祹的心意,原来,他从来都不是李祹的对手。茅屋之中,领悟真相的郑基准与醉书生已然惊到目瞪口呆,而在景福宫内,此时此刻走在殿阁之间的王上李祹正微笑着预备施行自己的颁布计划,那么王者之争究竟会如何收场,哪一位王者会赢得这一轮的胜利,预知下情如何,请继续关注下篇。

 5 ) 怯懦与偏见——《树大根深》前三集之我感

       首先,不得不说,钟基又选了一部好剧,不管戏份如何,对于自身演技的提升绝对是大有裨益的。
       今天看了第三集,如果说前两集只是故事的简单的前情提要的话,从第三集开始,本剧已经开始自己细腻的富有思想的史剧征途了。

       从第一集甫一出场的胆小、孱弱,钟基为我们呈现的更多的是这样一个界定不了人生方向的苦闷彷徨的青年世宗形象。
       如果没有中殿娘家的惨案,他的那颗试图挣脱桎梏的心似乎早已被自己尘封在心之一隅,遗忘了。
       方阵前百思不得其解的窘困,是你内心隐性的挣扎吗?
       混乱的方阵图,像是待你寻求着什么,又像是待你补益着什么?你失落了什么呢?
       一颗颗数字方块如同全国的子民,如何使之有序的排列方能各司其职,国安民强?
       面对中殿愤怒的质问,面对惨死者哀绝的神色,你非草木,焉能无动于衷?你那志气未泯的胸腔终于被点燃了吧,于是在第二集里,你鼓起了看似满满的一时虚胀的勇气,试图打开那扇积郁于心的厚重的门。只一开,你便可直面那门内喧腾跋扈无上的权利!
       可是,最后,你终于还是不 敢。
       你不敢直面!不敢尝试!不敢挑战!
       因为你知道直面的结果终是无言以对,尝试的后果你无力承担,挑战的意义杳如黄鹤。
       此时的你,只想活着,即便方式是苟且。

       相信看到这里,大家对上王是充满偏见的。他的残暴,他的霸道,他凌人的气势和不容挑战的权威让人愤恨。然而这就是他的御国之道,他的政治,他的朝鲜。他用他迟暮之日“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对权利绝对的控制欲紧紧逼近年轻的李祹。

       父王另类的方阵玩法震撼着年轻帝王的心。
       一国之君,一主之治!
       他居于宇内之中,国人唯其马首是瞻足矣!
       用他的话说“这是我的国家,其他人只用老实呆着便可。”
       他霸气的理直气壮!
       他霸气的不需要有“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这样人物的出现。
       面对他,李祹只有服顺、乖觉还有畏惧。
       从小就知道父王残暴的武治不对,但是你依然不知道对的路要如何走。
       所以,你懊丧地对愤怒无助的妻子说“我什么也做不了。”

       如果说被掉包的密笺还不足以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那么试图杀害被你称之为自己第一个国民的小福,那个凶残到连个未经人事的小孩也不放过的被你称之为“父亲”的男人,这时彻底地激起了你想要鱼死网破的决心。
       隐忍、屈从、爆发、反抗。
       因为想要一份最微薄的守护而不得,所以你有了最终一搏的力量。
       你是抱着必死的决心想要勇敢的活一次吧。
       但这时的你仅仅只是个良心未泯的男孩而已。
       仅仅只是个被父王逼到已经不认同活着的意义的男孩而已。
       你看似理直气壮的想要建立新的朝鲜的雄心,在父王轻松写意的质问声里,瞬间萎顿的像个疯癫的小丑,不值一提。
       然而你看似勇敢的鲁莽的挑战,面对父王利剑在颈的果敢的不退缩,恰恰让上王看到了你不一样的潜质。相信你是无心插柳了。
       于是,你趔趄着活了下来。

       万众翘首仰望的上王,回宫后开始了自己最后一次的试炼。
       赐食盒喻死。
       不明真相的惶恐的大臣,听到消息悲痛欲绝的皇后,你意料之中却又意料之外的心绪不宁的打开食盒——
       你可曾知道,此时上王心里也在焦灼地拭目以待着他唯一的儿子是否真的不过如此。
       食盒开了,空的。
       空盒,意味着死。
       当身边的一众人等悲戚不已时,你只专注地凝视这精致的九格食盒。
       是得感谢你天赋异禀的智商和洞察力吧。
       你欣喜地命人按照打开的食盒的样子重新排列方阵。
       于是,答案,便这么不期而至。
       你解开了数字的排列,解开了万民的归宿,解开了为王的奥秘。
       就这样,你带着你全新的明确的答案,自信地徐徐奔赴那场严阵以待,箭雨齐发的涅槃。
       就这样,只一夜,你便长大了。

       一个成熟的人会用最理智恰当的方式善待自己的理想和目标。
       于是,你再次选择妥协,选择服帖的乖顺。
       当你再次跪倒在父王面前恳求原谅时,你伏地的身形在他眼里,已摆脱羸弱的泥鳅样而初显雏龙之姿了吧。
       每次近距离地与上王接触,之前,你的闪躲你的侧目你欲盖弥彰的恐惧,此时却都变成了做予人看的幌子和摆设。钟基的演技目前为止是处于巅峰的。
       你的假意顺服,怎能瞒得了在弱肉强食的纷繁人世摸爬滚打一生的老者的隼眼。
       其实上王的话还不全面,你不仅是没有真心,你更确切的是没有畏惧了。

       于是,你说你要与饱学之士建经阁以辅弼上王。
       于是,气焰嚣张的上王又赐阁名以回应。
       父子俩你来我往“父慈子孝”一团和气的表演真真把在场的人当了回猴耍。
       这里两人的心理对话很有意思:
       强装不屑一顾笑颜的上王心想:学习,你的答案不过如此吗?
       假意曲意逢迎的世宗坚定地心想:这是什么程度,你是不会知道的。
       父子的对峙在此时完成了质的和解。
       只是透过世宗过于执着的眼神,此时的他还是太嫩,尚不明白父王含意深沉的爱。

       西哲说,男子雄性本质的觉醒在于开始与父为敌的征程。
       世宗此时清晰地将内心之剑稳稳地锁定了自己至高无上的父王。
       他的超越就是稳重的以“文治”的时代翻越父王专制的“武治”的高山险峰。
       而父亲却用自己必然的最终的沦陷成就儿子人生的超越。

       两个演员都太出色,在有限的屏幕上,用有限的眼神动作表情台词演绎出了故事无限深意的外延。
       宋钟基,这样的表演,四集也就够了。

 6 ) 源远流长之二十二 攻其不备 主文版

树大根深 源远流长
第二十一篇 出其不意

关于王者的战斗,关于为王思想的战斗并不仅仅是动刀枪,上王李芳远为灭除祸患,妄动刀兵,枉害人命的时代已经结束了,哪怕郑基准依然采用老李这样的办法,甚至杀害了嫡出的王子广平大君,也无法动摇世宗大王李祹推行文字的决心。正如他所担心的那样,李祹根本不为所动,反而加快了计划实施的脚步。关于朝鲜文化乃至国运的决战已经开始了,双方都豁出了性命,说是决一死战也不为过。其实大部分时候,小银幕播出的历史剧更多的时候是让观众看一出好看的戏,只要剧情感人,台词对白精彩,如果还有一点点关注,那就更好了,注入作者深邃思想的可能性不大,可是这一部【树大根深】里虽有关于朝鲜文化夸大其辞之处,却充满着本国的自尊心与自豪感,让人感喟不已。

我喜欢看张赫演员表现出情真意切的样子,他含泪的笑容很动人,总是能够打动人心,让人心里忽然一拎,然后感叹:

姜采允确实是爱着与自己一起长大的咲梨,爱到无私无畏,不惜一切代价去完成爱人的心愿。

可是这一次,兼司仆姜采允却与王,还有自己最爱的人做出了一个约定:

哪怕王与兼司仆姜采允、宫女咲梨三人当中有一人死去,剩下的人也要继续文字的流布计划。

这是一个可怕的约定,也是一个无情的约定,也就意味着哪怕同伴或挚爱的人有难,也不能停止计划执行的脚步,为的就是将文字发布的意志贯彻到底。因为这个约定,王的计划正式开始施行,而在另一面,郑基准的阻止计划也开始了。或者,为了厘清剧情,要将朝鲜之王李祹与儒生之王郑基准的做法各自梳理一遍才能解释清楚两个人的目的究竟何在——

作为文字计划,不仅要靠官府颁布,需要相关计划强力执行,还需要民众的认知度。因此王将文字的推广计划分为两部分:颁布与流布,颁布这方面由王权来左右朝野形势,而流布则要靠贱民出身的姜采允与咲梨带领宫女们完成。于是,王在宫内利用密本众人心思各异的特点,对权力之心日益旺盛的二人说了若干有可能改变地位的话,巧妙地离间了夺权之心日炽的沈种树与李慎迹,将这两位密本在宫内的重要助手鼓动上了暗自反对郑基准,谋划夺位的道路。而在宫外,姜采允与他的兼司仆同伴们受王命,开始了保护执行者的艰难旅程。

王的态度十分清楚:对此前隐瞒众臣进行的文字创立行为表示了请罪的心意,而对广平大君的死,定性为王者自己未能安排妥当的失误,对杀害广平大君的郑基准与尹平等人,仅判为杀人罪行,而不作为逆谋处理,已经显示他宽待的处理态度,而对密本中人则采取了公开辩论公开探讨的态度,欢迎辩证,若是不肯露面,躲在暗地里的行为,则不被王者容谅。这是分化的做法。

作为阻止文字计划的人,郑基准只能迫使自己按照王的思路去理解,因为他熟知权力的走向,也熟知王的做法,真被他看出了若干问题,从纸张的来源,他悟出王并不是要印刷文字相关书籍,而是利用民众最熟悉最普遍的符咒控制民众的认知程度。他因为明了而气愤,因为气愤而逐渐痴狂,而跟随他的护元队伍也开始了对文字计划的疯狂阻止。因为李慎迹与沈种树的私心被鼓动,起了更加严重反作用力。明朝大使馆的女性武者加入,使得问题变得更加麻烦,而沈种树则是一心想要除掉郑基准,成为密本第四代本元,因此也加入了这支疯狂找寻文字解例的队伍。

郑基准的心意非常疯狂,为了阻止文字发布,已经不惜一切代价,哪怕忽略伯父郑道传倡导的宰相制度也在所不惜,因为在他看来,阻止文字发布才是保护朝鲜士大夫阶层的唯一出路。

在这个晚上,围绕文字解例发生了若干可怕的行动,看似复杂,其实非常清楚,编剧群再次利用逻辑严谨,思维清楚的长处,将复杂的人物短时间内汇集在一处,将各方人物调往同一个地方,而在一处做足文章,此前在数十年前的泮村之内文成公祠堂里有若干条线索聚集,有不少引领日后剧情发展的人物碰面,而这一次,就在出宫执行密令的宫女之中,各种复杂的线索即将会合,再次将矛盾爆发引致最高点。

数十年前的泮村,因为上王李芳远要除去密本第二代本元郑道光,因此派出大臣赵末生带领的内禁卫众人,潜入泮村,为的是灭除祸患,而儿时的姜采允则因为无恤的托付,成为泮村女首领要探究考验的对象,因为他的求胜欲望和好动使得首领对他的禁锢成为虚设,而郑道光一行人的出现,将这一矛盾引致顶峰;数十年后的晚上,围绕文字解例,先是由郑基准派出的暗杀者尹平带人出动,跟踪了兼司仆,绑了两位宫女,而后又因为尹平要分身面对沈种树与其同伴而放跑了两位宫女,使得其中一位被明朝女性武者拷问,用迷香问出解例所在,而后又被沈种树赶上,问出解例所在之后,赶往咲梨与同伴的住处,此后姜采允因为看到同伴留下的记号,及时赶到,解救了被闷头带走的宫女之后问出:

-解例从开始就不存在,是个人,咲梨就是解例!

于是,各方人物一同奔向文字的活解例:咲梨的住处。

…………

这是一场凶险的斗争,这是一场只有结果不问损失的斗争,争夺的各方都在奔向自己的所向。

一位英明的王者在自己策动的大事即将完成,要开始发布之时,会做出怎样的选择?

一位狡狯的对手在杀害对方亲人之后,会在王的计划实施之时,还会做出怎样的阻止行为?

朝鲜的王者与儒生对撼究竟会有怎样的结果?

关于训民正音的故事正在进行中,当各方人马齐聚谷底之下,宫女咲梨能摆脱被胁迫的死亡威胁吗?姜采允能赶得上搭救咲梨吗?预知详情如何,请继续关注下篇。

 7 ) 树大根深

这是一部非常有意思的韩剧,自我有认知能力以来,我就以编剧和主演来判断韩国的影视剧,而鲜有失手。因为我相信他们的职业水平,有这份自信执着选择的还有大英帝国。好吧,也不排除我对这两个地方特别钟情。

金英贤 / 朴尚渊两位编剧,是在《善德女王》之后再次出击,何况还有影帝韩石圭所扮演的世宗大王,就是那个至今印在韩元上面的主子。故事发生在世宗大王颁布《正音民训》之前,没有《善德女王》的源远流长,不讲一个大王如何得到和治理天下,只讲朝鲜文字的起源,24集播毕却胜过我所学政治学无数。

首先,这无疑是绝佳的剧本,《树大根深》改编自李正明作家同名小说,当年韩国图书榜的首善之作。着力点是我们作为一个泱泱大国子民想都不曾想过的问题——我们民族的字和音从何而来?也许我们受惠于仓颉造字,也许我们得益于印刷术,让宋体成为我们后代的主流,但字仅仅是字吗?显然不是,字是传播,字也是政治。却没有人有耐心给我们讲这样小小的故事,哪怕变出花样来演成偶像剧。

故事从懦弱的李裪青年时开始,当时的他无心抗衡专制的父亲,甚至连自己的世子妃全家都无法保全,却一心钻研算术与方阵之术。而另一个青年草莽,由于贱民父亲的枉死,毕生的所愿就是杀死李裪。这个青年的发小,也在这一场枉死中参与了历史,而成为日后辅佐李裪的蝶变。另一边,任何时代都有的政敌,或明或暗的潜伏在李裪的土地上,他们倡导的是——树大根深。

密本这个组织的首领郑道传,用汉字记载着己身的理念并流传后代。密本认为朝鲜应当建立类似于君主立宪制的国体,儒生是树,相制是枝干,才能开出花朵结出果实,国家仅靠君王是不行的,何况还是如此暴虐的君王(太宗),所以他们崇尚孔孟先贤,慕华治学。在太宗去世之后李裪登位,他也同样与太宗的极端武治志趣相反,创立了“集贤殿”,重用文官,尚扬成均馆,栽培后儒生。

这就是故事的发端,一个要杀王的武将,一个要协助王的女婢,一群要改造朝鲜的密本。若不是李裪雄心勃勃的那件事,他们也不会在这短暂的24集时间里相遇。那件事就是:创造朝鲜自己的字,用朝鲜人自己发的音。

这件事导致了集贤殿学士们的接连死亡,朝廷中犹如密本一样的阴谋四起,原因就在于世宗大王李裪经年累月的在创造朝鲜的字体,并用朝鲜人的口音来造字,甚至倚重许多泮村的鲁夫们,会口技的人模仿各种声音用来创造音型字,屠夫用来做尸体鉴定,而哑女婢用来做活体字典。初看时会非常不解,也看到很多人说棒子意淫多事,一国君主造字嘛,改字体嘛,至于么。世宗大王身处明永乐年即位,当时朝鲜受中国影响非常深远,从政治体制到国民思想,朝内士大夫皆以汉字为体,两班贵族与贫民奴隶的最初始不同也在于他们能学习汉字,能学四书五经。在这样的背景下,李裪想创造朝鲜文字,受到了他自己的臣民和他的政敌的一致反对,而不得不牺牲了所有支持者乃至自己的世子,最终实现朝鲜文字的普世传播。

其次,这个剧的爱慕、悬疑都是旁枝,一个男人一个王,从懦弱到摇摆到强大,以及他如何明确自己的统治思想,才是最瞩目的内容。这个王,就是因为不贪恋权力才被父王选为禅让对象的,也就是因为懦弱不善武治才迫使太宗把他岳父一家赶尽杀绝,也正是因为他的性格,才想要创造朝鲜文字——他最想之事,是让朝鲜子民能够自己管理自己,他认为文字的传播是启民智的最重要手段,而汉字太过复杂,也被朝鲜两班阶层垄断了太久。

可是,他的政敌密本却竭尽全力阻止这一变革。都是崇尚文化,都倡导重用儒生,都爱民如子,郑道传说的,民是国之树上之花,为何要阻止训民正音传播?

政治并不是为反对而反对的,尽管现在看上去是这样。影片后半部分,李裪和郑基准(当时的密本首领)的对话,我认为不亚于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至少是亚洲版的君主大讨论。文字成为统治的核心,成为如何看待民众的聚光点,成为如何做一个君主的把尺。李裪引用前密本的话“三峰先生说过有了谏官之后言路更加闭塞。”意思是儒生会利用民众的声音去左右王,而王无法知道真实的情况,他要为民开一条“字路”,不通过谏官而通过字来表达,二十八个字就能表达的路。但是郑基准指出李裪,说:“我知道你的真心,不是想要分开权力而是想要分开责任,出现逆境的话能去找到自我解救的方法,你已经嫌百姓麻烦了。”

王啊,是这样吗?他并不斩钉截铁,他并不挥斥方遒,他并不是神。他真的犹豫了,拷问自己是不是为了把责任的难题抛向百姓,王者为民、重民、爱民、安民、牧民,本想是增添力量,结果却是推卸责任。

郑基准致死也要阻止李裪发布文字,是想守护住朝鲜士大夫的特权,从他们降生以来他们的特权就来自汉字,话语权、军权都在于他们能书写、能谏主,他也认为朝鲜的贵族与高句丽时代不同,是由于士大夫是通过科举选拔的,科举的门槛就是由一个个汉字砖瓦垒成的,如果通俗易懂如李裪创立的文字,那么他们与民之间的距离就没有办法区隔,特权自然就丧失了,他们与王之间的界限就被民众填满了。他们不愿意出现这样新的秩序,尤其害怕民众手中拥有知晓和选择的权力。郑基准说,“他们会读会写就会快乐,产生智慧,用在他们的欲望之上,他们的欲望最终会用在政治之上,想要掌控国家,政治是要负责的,从古至今本质都没有变过,政治是需要责任感的,怎么能由百姓选择领导者呢?如果领导者失责了,那么要杀死所有选择这个领导者的百姓吗?对百姓来说不存在希望,主宰历史的只是几个人。”他们不愿意被排除在这几个人之外。

这场争论最后定是以李裪为胜者,虽然他失去了所有这场战役中的支持者,更虽然的是,文字并不是“颁布”的,而是“流布”的,最先识会的女婢们被流放出去,用儿歌的方式以及类似于今天的病毒传播的方式——如果你不把这首儿歌教给别人,会得病死掉的方式被民众习得。

然而,王最后成了世宗大王,朝鲜历史上最英明的王,也真正使朝鲜脱离了慕华的生存方式。

给我最深触动的,一是,没有人用这样的方式告诉我,我们的文明是历经什么过程被创造的,也许因为它实在太长了,也许因为太多可说,但是,那么多的宫廷倾轧,那么多的帝王宫苑,一部史书总是什么都讲,七荤八素,正野趣乏,最后剩一腔唏嘘,啊,历史……云云。
二是,现在我们正在经历的这样的轮回。总有人旗帜鲜明的为民、爱民,却以开言路启民智为猛虎野兽,生怕民众知道和懂得,他们把既得利益称之为“秩序”。

 8 ) 源远流长之十九 王王相争

树大根深 源远流长
第十九篇 王王相争

三十年前的冬天,年轻的王子李祹与年轻的儒生郑基准相遇,他们虽然彼此别苗头,彼此探究,但毕竟还有着友好并且相互保护的一面,三十年后的冬天,年长的君主李祹与愤怒的儒生之王郑基准终于重逢,他们已非当年的模样,他们已经各自走上了当初彼此轻视惧怕的路——

朝鲜之王李祹接受了性理学思想,成为郑道传思想的真正拥护者,儒生之王郑基准认可了太宗李芳远扑杀后患并且不择手段的做法,不知不觉成为上王殿下灭除思想最忠实的拥趸。

在山岩之上,展开了一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辩论,王者与王者真正放下了身份与顾忌,开始了一场朝鲜李氏王朝历史上鲜为人知却最为惊心动魄的辩论,这是一场经筵,但却无法被记录,确实可惜。因此在这里仅做整理一二:

朝鲜之王李祹辩论的重点在于:造字来自于郑道传的理学基础,将简单易学的朝鲜文字教给民众,不仅是为了开通民智,也是为了遵循三峰郑道传的做法,要教民,文字仅是工具,若是因为文字而将郑道传的理论推行,也是功德一桩,这才是真正的教化于民。

朝鲜之王的态度是:谈!我要跟你好好谈下去,还有很多话要说。

儒生之王郑基准辩论的重点在于:将文字教给民众,会毁弃朝鲜士大夫阶层存在的基础,若是开通民智,朝鲜李氏王朝的士大夫阶层才会真正灭绝,因此要下决心扑杀已经诞生的文字,并且毁掉所有相关资料,干掉所有知晓文字的人。

儒生之王的态度是:杀!只要干掉王与我,造字并且推广这件事就一了百了。

此时的对撼情况是:

王带来的宫女咲梨站立一边,就在另一面:

尹平制住世宗大王李祹;本元郑基准可单独下令;无恤与介巴尔两厢对峙,谁也不可任意出招。

就在两厢对峙到一方就要被杀害的时候,姜采允及时赶到,扭转了朝鲜之王的一边人单势孤的情况,于是情况转变为:

王带来的宫女咲梨站立一边,而在另一面:

尹平制住世宗大王李祹;姜采允迫住本元郑基准;无恤与介巴尔还在两厢对峙。

在最危险的时候,多亏了咲梨的机智,利用尹平忌惮本元郑基准性命的想法,要求姜采允和尹平两人同时扔掉剑,又要杰巴尔与无恤丢掉手中剑,这才解决了麻烦。可是郑基准在临走前还说着要拼力阻止文字推行的话,他绝对不会善罢甘休。可是,正如姜采允的突然出现对于郑基准来说是个意外,另一个意外是李方志真的没有死,他躲到了赵末生大监大人家里,当疲惫不堪的赵大人回到家里,忽然发觉屏风后面有人,的确吃惊不小。

大部分时候,历史的进程就是由一个又一个看似偶然其实必然的意外推动的。

身为儒生之王,郑基准可谓是恪尽职责,他不怕担骂名,不怕悖离密本第一代本元三峰郑道传的道义,为的是仅是保全儒生阶层,并且采取了最不明智的手法:从扑杀到灭口,要除掉每一个知道文字并且能够运用文字的人。原本他还在犹豫,虽然犹豫,依然命人控制了广平大君当人质,真正使他下定决心要破釜沉舟的是王的推广教材,那是一本佛教典籍。

…………

郑基准不是为了朝鲜而愤怒继而产生杀意,郑基准是为了郑基准的朝鲜而愤怒继而产生杀意,郑基准只能是朝鲜儒生的领袖,仅此而已。

如此一来,广平大君李玙的被害就是顺理成章之事。从郑基准在表明身份之前,对大君三行跪拜之礼的情形来看,他是在臣下之礼对待广平大君,可见大君临死之前,郑基准对于为阻止普及文字之事要杀生害命,还是有所不忍,哪怕有所不忍,也要杀掉广平大君李玙。

这一次轮到世宗大王李祹了,他要白发人送黑发人,并且他的第五子李玙早死不是因为别人,而是因为他的造字大计,当他连鞋都没穿的走过来,当他抓住儿子再也无法暖和起来的手放在自己的脉搏下,丧子之痛的真可想而知。与从前一样,他要为子戴孝,由于广平大君是嫡出,但并非长子,又是被害横死,身为父亲的世宗大王李祹不能穿素服,而要着乌服三十天。

景福宫内,在与广平大君等人相聚商谈的殿阁之中,丧子的王悲痛欲绝,无人可以劝阻,无人胆敢劝阻,哪怕是最能体谅他心意的咲梨也不敢开口多劝。因为,丧子之痛让王痛苦到疯狂,对朝鲜民众的嫌恶心理又让王自责至痴狂。这样的内心戏表现无论对哪一位演员来说,都是非常困难的,试想谁能将历史人物的悲恸与矛盾烦恼演绎得活灵活现,让观众都感动都认同,况且这是世宗大王的丧子之痛,而世宗大王平素里是个平静儒雅还很风趣的人,这样的人如何能够痴狂,如果这样的人痴狂,又该如何表现他的痴狂?

谢天谢地,编剧群选择了韩石圭,他确是可以堪当大任之材。作为在电影界浸淫数十年的戏骨,哪怕被媒体称为他的时代已经结束,他的演技还在,他的水准未变,反而更加炉火纯青;说白了,目前韩大叔的沉寂只是因为缺乏真正能让他的演技绽放光彩的作品,不论韩影还是韩剧,只要能让他继续发光发热就好,而这一部【树大根深】是将他的影响力与知名度从渐行渐远的谷地再次推向高峰的有力推手,只要本身具备演技,需要的只是隐忍等待,能否回到高峰,只是时间问题而已。而在剧中,痛苦到疯狂的王者,本身具备儒者气派的王者痛苦到疯狂,除韩石圭之外,舍他其谁?

对于朝鲜的君主来说,他们可以疯狂,可以悲愤,可是他们不能在关键时刻疯狂悲愤,不能在朝鲜需要的时候疯狂悲愤,更不能让这疯狂与痛苦影响到了朝鲜的国运。

朝鲜的君主李祹是一位不幸的君主,自打他登基继位前后,就伴随着血腥与杀戮,为了他的王座,有多少无辜的人丧命,他也为此失去了亲人和朋友;朝鲜的君主李祹是一位幸运的君主,自从他登基继位开始,就有父王与一众大臣为他要坐稳的江山摒除后患。哪怕无法根除最可怕的后患密本第三代本元郑基准,在数十年之后贻害朝鲜李氏王朝的百年基业,给王造成了无法弥合的伤痛,也一样会有人来帮助广平大君李玙履行他未尽的义务,尽到他为人子,作为太宗大王李芳远的后孙所能尽到责任。不消说,来者正是姜采允。

那么,世宗大王李祹当下的问题到底在哪里?

他因为对儿子广平大君李玙的死内疚自责,导致严重的自我否定,或者说,他忘记了自己对最初造字的时候所持的主要目的,给郑基准绕了进去,陷入自我否定自我责怪的怪圈,下意识地认为责怪自己更多,就能减轻丧子之痛。郑基准说王是为了怕麻烦,把识字明理的责任直接推给了朝鲜民众本身,他就真的这么觉得是这样了。但是,如果世宗大王李祹真如郑基准所说的那样,他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自责与反省,按说怕麻烦的君主应该一直省事下去,按照省事的办法去行事,甚至都不用造字,他能造字,说明不完全是为了省事,他和他的团队完全可以去做更有用的事,更能得到大臣支持的事,完全不用如此用心努力,为了让民众接纳花费这么多的心力,只要按照一贯的做法做下去就好,为什么会这样深刻地反省?

世宗大王李祹会反省会自责,说明他大部分时候并不是为了省事,不部分时候不是为了怕麻烦才这么做的,当然,哪怕再有智慧的王者面对这么多的问题与努力都会有灰心的时候,切不可因为自己一时一事的烦恼带来了消极影响,就认为自己所有时候都是因为怕麻烦才造字,才把问题都丢给民众自己解决。从另一面来看,郑基准的确是朝鲜之王李祹最有水准也最恶毒的反对者,他只是将其看穿的一时一事的消极想法当作所有时候的主张全部栽给王,并且诱使王者思绪混乱,继而无法推行朝鲜文字,为的只是儒生阶层的保全。可是,有些人与事可以扑杀可以毁灭,无法扑杀毁灭的是历史那滚滚车轮带来的不可遏制的进程,正如世宗李祹所说:

-你们的阶层也会腐烂败坏!

在朝鲜李氏王朝后期,果真如同王的预料,士大夫阶层开始从根部腐朽败坏,如同高丽王朝末期那样买官卖官、叙荫等等情况层出不穷,这是郑基准再进行暗害或是扑杀都无法阻止的事实。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郑基准,不仅是密本数代本元之中的小人,更是一个不择手段的罪人,他不仅是朝鲜儒生的罪人,更是朝鲜的罪人。

那么,此刻站在这里的姜采允到底是来干什么的?

他是最懂得广平大君心意的人,也是第一位被广平大君的心意所感化的人,所以此时此刻由他以激将法点化世宗大王李祹是最合适不过的人选。只是,这手段太激烈了,对于刚刚丧子的王来说,简直无法承受,所以哪怕是宽厚的君主也对姜采允举起了刀。可是,姜采允是来点醒王者的,他岂能无功而返,哪怕心痛流泪,他也要说出广平大君的心意,说出广平大君身为太宗大王子孙的自豪感,说出广平大君身为人子对父亲世宗无比的信任和期待,正是这样冒死谏言的勇气,打动了世宗大王李祹,也让他的悲愤之心如同火山一般爆发……

景福宫殿阁之中,丧子后的王者因为锥心之痛如同受伤的困兽一般哀嚎,一力谏言的兼司仆姜采允却早已泪流满面,而在千里之外,为了扑杀文字推广而疯狂的儒生之王郑基准却还在焦急地期待自己的不择手段能够达到效果,王与贱民,王与王,究竟要如何继续如何面对,明晚同一时间,敬请期待下篇。

 短评

很不一般的历史剧 的确有大长今的影子 特别是阿福和丹儿相遇那场 基本和当年长今与阿姨的相见 基本一样啊 但我还是很没用的哭了

10分钟前
  • ♡小K
  • 推荐

某些《万历十五年》里的元素,帝制vs儒学的君臣博弈。简单说就是戏说世宗大王为巩固君主绝对统治地位创造朝鲜文从而引发的朝野血案和山野风波嘛,只是说着朝鲜文讲述创造朝鲜文和阻挠朝鲜文的故事实在感觉很蹩脚,还有前面命案原委与后来密本干政失去关联了。结局也用后来的历史人物埋伏笔

12分钟前
  • 明明,冥冥
  • 推荐

不太喜欢这类型的剧...

14分钟前
  • 將 離
  • 较差

第一次看见正面的主角比反面的配角们死的还要光的电视剧,采允和无恤的死预料到了,我还以为咲梨能活着,这部历史剧倒是蛮正视历史,而且拍的细腻,主要我特别喜欢这剧想表达的那种思想,文字的力量。世宗大王是个明君,韩石圭老的有魅力,另外钟基少年版的世宗大王也很出彩!

16分钟前
  • 冰拿铁
  • 力荐

讲爱情与权谋,比不过编剧早年的《大长今》和《善德女王》;讲大义与百姓之苦,又远逊于编剧之后的《六龙飞天》,而密本三代本元无论从思想还是为人上,都更是无法和伯父郑道传相提并论。虽然卞耀汉的李方地晚年变成了刀疤脸小眼睛矮老头,但从《六龙飞天》回头看,编剧真的非常用心地给了这个角色完整的人物弧光:一生不信上位者,却为了最爱的人执剑;手握利刃,却最终什么都没能保护,到头来,漂泊半生,收了个和自己同样命运的徒弟。“百姓们只是想要幸福,就必须舍弃自尊,这样才能守护最珍贵的东西。”“你上面的人,和我当年上面的人,有什么区别呢?”“上面人的斗争,死的永远都是百姓。”

18分钟前
  • 某J。624
  • 还行

张赫长的丑死了啊,演技还特差,大男人还花着下眼线。要不是有韩石圭和宋仲基,都要弃剧了~!明明有一老一少两大帅哥,居然让丑八怪当男主。整部剧槽点太多,懒得吐槽,很多情节莫名其妙,拍的很垃圾,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翻译的不好,影响了观剧效果。

19分钟前
  • The Unforgiven
  • 很差

感觉我想弃剧了,开篇并不好看呢

23分钟前
  • 来了个豆子
  • 推荐

从第一集看到最后一集 每一集情节都很精彩 历史剧也可以这么好看 最后一集因为丹儿和小福哭惨了 主上是孤独的吧 他有那么多需要在意的事 天下百姓就是他唯一想要依托的希望

28分钟前
  • 太空蛋糕
  • 力荐

宋钟基真美啊,总算看到一个不是弱智不是情痴的偶像派皇帝了!

33分钟前
  • 昔息
  • 力荐

还行。。。

36分钟前
  • forst
  • 推荐

看着看着树大根深 我突然发现——世宗大王发明的就是我们的————拼音……

39分钟前
  • QQFool
  • 还行

半集弃,接受不了沉重的王位更迭权利争斗和复仇戏码

43分钟前
  • 嘀嘀嘀嘀嘀
  • 还行

悬疑部分比较吸引人,将世宗大王塑造得个性鲜明而与众不同,令观众被他创造文字的目的、颁布训民正音的决心与排除万难的毅力所感动,世宗大王的确是个英明伟大、值得后世称颂的君王。但此剧后三分之一实在太拖沓了,而张赫发挥不够稳定,有时演得太过火,最受不了李方地的演员,跟卞耀汉也相差太多了。

45分钟前
  • 沐珑秋刀
  • 还行

这名字....棒子真爱意淫

49分钟前
  • Rene
  • 还行

5星都是张赫的,女一负分滚粗

52分钟前
  • 豆友47503786
  • 力荐

编剧不用多说,这剧情必须在六龙飞天看完以后看才有味道,李芳远和李祹的帝制论与郑道传郑基准的儒生首相制的全面对垒,无论上位者如何争夺,百姓都是无辜受累的,世宗大王造出简单易懂的字对朝鲜社会的变革的影响到底有多深远值得考量。演员方面影帝韩石圭闪耀全剧。

56分钟前
  • 吟游诗人
  • 力荐

剧情很精彩,也够阴暗。对不了解历史背景的人可能会觉得闷,片中宫女表述时写的汉字字条都很文言,足见编剧的用心。然而结局太仓促,最重要的是三位被杀死的学士,轻描淡写连作案动机都没有,疑点也不少

60分钟前
  • 阿素喇
  • 推荐

中间部分无比拖沓,结局还是悲剧,着实不能给人带来任何印象。

1小时前
  • YD
  • 还行

就是不稀罕申小姐

1小时前
  • 子予
  • 推荐

我很少看到韩国电视剧的这种破案片,跟狄仁杰差不多,古代片。但是张赫演侦探实在太养眼了~~比中国的狄仁杰~~ 另外申世京也不错,宋钟基更不用说

1小时前
  • 唐僧洗头用飘柔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