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人生难得一知己 千古知音最难觅
《知音》讲述的是民国初年时代背景下,护国儒将蔡锷与风尘女子小凤仙的爱情传奇,一款让人深羡不已的英雄美人“知遇”模式。
虽然已过二十余年,但此情节至今难忘:袁世凯驾崩,小凤仙出牢,被蔡锷母亲接往老家;小凤仙船头抚琴,弦断,知将军不治,哀声念知音。
山青青
水碧碧
高山流水韵依依
一声声
如泣如诉如悲啼
叹的是
人生难得一知己
千古知音最难觅
一声声
如颂如歌如赞礼
赞的是
将军拔剑南天起
我愿做长风绕战旗
“将军拔剑南天起,我愿做长风绕战旗。”小凤仙唱到此处,该是何等气越豪迈,也因此获得生死相托的知音。这种意境,竟比岳飞的“《小重山》: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高阔大气。
一位江湖中的风尘女子,因为知音,所以痴情,因为痴情,所以侠义。
王心刚以49岁扮演34岁的蔡松坡,形神具备,风流倜傥,侠骨柔肠,深入人心。
《知音》讲述的正是“人生难得一知己”,而事实却又是“千古知音最难觅”
这段后人演绎的传奇与真实的小凤仙到底有多大关系?
《民初史略》记载:小凤仙,浙江钱塘人,“流寓袁哑,堕入妓籍,隶属陕西巷云和班,相貌乏过中姿,性惦龃是孤傲,所过人一筹的本领则粗通翰墨,喜缀歌词,又生成一双慧眼,能辨别狎客才华”。民国四年(1915年),小凤仙结识蔡锷,时年17岁。同年11月,袁世凯称帝前夕助蔡锷逃出北京。都中人士赞称她为侠妓。
蔡锷的出逃有很多版本,但都或多或少地与小凤仙有关系,也说明小凤仙确实对蔡将军起到了一定的“掩护”作用。
看过小凤仙的照片,非倾国倾城,却少有风尘味,还可以说是端庄、严肃。
蔡将军曾赠小凤仙两联:
不信美人终薄命;由来侠女出风尘。
其地之凤毛麟角;其人如仙露名珠。
在北京中央公园(今中山公园)公祭蔡锷时,小凤仙特地请大名士易宗夔代撰了一副挽联送去致祭:
九万里南天鹏翼,直上扶摇,怜他忧患余生,萍水相逢成一梦
十八载北地胭脂,自悲沦落,赢得英雄知己,桃花颜色亦千秋
可见,二人确实有情。然而,历史的真实到底是什么样?我还想问:二人真是知音吗?
蔡将军是不是始终就有利用小凤仙为预谋已久的出逃“找掩护,遮耳目”的动机呢?
小凤仙年仅17岁深明大义地协助蔡将军出逃,是否也真正到达了知音的思想境界呢?
不论是对于小凤仙还是对于相信爱情的人,这种设想都过于残忍了。
有人提到,1951年初,远嫁东北,年过五十,人老珠黄,生活拮据的“侠妓”小凤仙求见梅兰芳,当她讲到蔡将军到云南后就再没有给她来过信,以及在讨袁护国战争中喉疾加剧,去日本就医逝世时,声音哽咽,泣不成声。
从女人的角度,我相信这是真的。
知音难觅,因为知音是要经得起端详的。
2 ) 生当如蔡锷
刚看完,生当如蔡锷,这个是感慨。一股正气让人心中颇感。电影拍的不错,网上找了很多,没有清晰版本的。那时候的摄影技术能够如此已经够好了。
演员的演技不错,故事本身很凄美。蔡锷是个顶天立地的男儿。为图国家之志。呕心沥血,从袁世凯那里虎口脱险。我相信历史真实比这个更精彩,更凶险。
当看到蔡锷虎口脱险后,推翻袁世凯,而后自己身亡的时候,觉得蔡锷就是为了家国而生的。这几天听单田芳先生的评书说贺龙的故事,说贺龙生下来之前狂风暴雨,出生后就天气晴朗,等等。中间自然是加了不少的神话,想必是人们喜爱贺龙将军为他编的更加美丽的故事。
可见对于人们来说英雄气概的吸引力。为人们人们固然会尊重会顶起。袁世凯不顾六国反对,不顾人民大众,不顾孙先生的三民主义。要做皇帝梦。只能做83天的皇帝梦了。
对于做企业的人来说,这不就正好映射了会员体验机制的塑造了么。得民心者得天下,得会员的良好体验者也才能得长久。尤其是网络上。做电子商务的网站的人,尤其如此。那时候是人们没有选择的机会,现在网民是急躁的,如果你这个网站服务不好,可以随时叛变。
……
3 ) 短评
事实上,蔡锷逃走并不归功与小凤仙。但尽管这样,我还是相信他们是有感情的,不然,小凤仙不会一直留着一张“年轻将军的照片”,也不会收起艳帜,以避他人与蔡锷“同靴兄弟”之嫌。小凤仙晚景凄惨,同其美貌繁华的少年相对比,让人更觉无常。
4 ) 知音
开始这部电影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它的歌曲。一声声,如泣如诉,如悲啼!人生难得一知己,千古知音最难觅!那时候的电影,不光片子好看,歌曲也是词曲都经典。
王新刚和张瑜这一老一少的搭配很默契,演技都很精湛。服装也是很精美,有韵味。
蔡锷将军是有名的爱国将领,他的壮举决定了他不平凡的人生和辉煌的历史,这一切都跟他的审时度势,一腔热血的强势性格有关。
而和小凤仙的爱情,则表现出了将军铁汉柔情,内心柔软的一面。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人的一面。
而小凤仙虽为青楼女子,却深明大义,不惧风险帮助蔡锷将军实现民族大义,一样的可歌可泣!
5 ) 《知音》影评
《知音》这部影片有谢铁骊导演,由王心刚与张瑜主演。她讲述了民国时期,护国将领蔡锷和风尘女子小凤仙的爱情故事。
一位江湖中的风情女子, 因为知音 ,所以痴情,所以侠义,一位爱国儒将,风流倜傥,侠骨柔肠,山青青,水碧碧,高山流水韵依依,一声声,如泣如诉如悲啼,叹的是,人生难得一知己,千古知音最难觅,一声声,如颂如歌如赞礼,赞的是,将军拔剑南天起,我愿做长风绕战旗。
何等的起越豪情万丈,可见 ,两人确实情深义重,然而,历史的真实到底是什么样?不能盲下结论。从女人的角度,我信,知音难觅 因为知音是要经得起考验的。
6 ) 知音
2017-6-28 23:11
#老电影# 《知音》(1981)。
北京电影制片厂摄制的历史传奇故事片,由华而实编剧,谢铁骊、陈怀皑、巴鸿执导,王心刚、张瑜、英若诚主演。
影片描写民国初年,护国儒将蔡锷在风尘女子小凤仙的掩护下,冲破袁世凯的监控,回滇兴师讨袁的爱情传奇故事。
“将军拔剑南天起,
我愿做长风绕战旗。”
高山流水,知音难觅。老电影民国风情十足,台词优美。家国情怀儿女情长。编剧华而实填词,王酩作曲的主题曲《知音》,悦耳动听,余音绕梁。
7 ) 家国
哎呀,太阳怎么是黑的?
国土沦丧,日月无光啊。
四万万同胞的热血会把太阳染红的。
谢谢女士,将来我只用热血作画了!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我们也会为共和死,不死的,是共和。
这个电影还是蛮不错的,虽然现在总是在嘲讽好些东西,都是在解构,看这个电影还是有那个时代的神圣感的。
【三点认知】
1.蔡锷和小凤仙的爱情,真美,这种知音是雄浑的,建立在家国的命运之上的。
2.了解了当时的一些历史:
a.筹安会,支持袁世凯复辟帝制。
b.梁启超反对帝制,写了《已在所谓国体问题者》
c.护国战争,南方唐纪尧、蔡锷、李烈钧等人在云南宣布独立,出兵讨袁。
3.女子,也有许多英雄。小风仙、柳如是
谢铁骊掌舵,陈怀皑辅佐。二人深谙中国古典文化,无论是意境营造还是细节塑造,都显现出细腻、幽远的民国意境。“高山流水,知音难觅”借风云人物的感情线重塑历史变幻,这种对电影与历史的双重探索值得肯定。王心刚演艺生涯后期的代表作,为戎马一生的将军增添了几分文气,想不出同时期谁比他更合适。
“将军拔剑南天起,我做长风绕战旗”——怎奈七尺之躯,已许国,难再许卿!
因为古琴而看,结果热泪盈眶了。知音之恋,最是刻骨铭心。
小时候不懂政治,所以看来没意思
小凤仙自蔡锷将军去世后,先嫁给东北军的一位师长,从北京移居沈阳。师长死了,她改嫁给一位姓陈的厨师,住家于沈阳市一座平房里。邻居叫她“陈娘”。解放军占领沈阳。这年小凤仙已48岁。先是进一家被服厂做工,以后给人当保姆。文革时她年过70,丈夫已死,孤苦伶仃。1976年,76岁之龄病故。
老片子,看了有必要补习一下当时的相关历史知识。片子当时的摄影水平不错,知音情感戏分总觉得不足,倒是配乐为此渲染了境界。古琴啊古琴,令人醉。呃,小凤仙给我感觉有时很美,有时又很一般,纠结。感觉王心刚也适合演周总
这样含蓄的爱情故事,比现在那种自由奔放的好多了
人生难得一知己 千载知音最难觅
高山流水,知音难觅
童年,郑州,影院?
歌美人靓
九万里南天鹏翼,君正扶摇,哪堪忧患余生,萍水姻缘成一梦。十八载北地胭脂,自悲沦落,赢得英雄知己,桃花颜色亦千秋。
2.5 个人觉得中国电影一直到八十年代初,依然被囚禁于戏曲的牢笼中,大概是第五代出来后才渐渐摆脱出来
高山会流水、古琴会知音,弦断人未老
将军拔剑南天起 我愿做长风绕战旗
从历史传奇的儒帅侠女角度,本片完成度颇高,王心刚张瑜的颜值气质演技外加李谷一的同名金曲,都是一时之选。可从历史传奇的智斗悬念角度,小凤仙这条核心线索其实并没交代清楚:她自己事先是否被袁克定明确指派暗中监视蔡锷,还是纯被利用毫不知情?此事如不能明晰,观众对于俩人很多后续互动的情绪细腻变化都处在模糊混沌无法融入的尬尴之中,比如俩人“肝胆相照铭心刻骨”剧情高潮时刻,那到底意味着小凤仙终于毅然决然叛变袁营,还是蔡锷直到此刻方知她根本不是卧底?这显然就不如:蔡母以门风家规大闹宫堂的脱困巧思,以及一面听戏蒋干盗书一面蔡府被抄搜出文包的古今互文——也对应了江朝宗说蔡锷是“头上长着反骨,肚里揣着三国”。……三星半
张瑜的小凤仙比杨颖的靠谱多了,王心刚、英若诚演得也颇有民国范。在81拍一个民国年代的爱情故事,在当年来说,应该算是突破,但人物还是有点脸谱化,叙事也比较老套,今天看来显得过时了。
误打误撞,竟是蔡锷与小凤仙的故事
這才是中國的電影。
英雄情怀,儿女情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