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对青岛的记忆。。。
还记得小时候,看的一部电影我惊奇的发现如此浪漫的欧式建筑竟然在中国,我已经不记得那部电影的名字了,但是我依然清楚地记得,男主角和女主角只有十几岁,小男孩站在别墅的长台阶上拉小提琴,小男孩的侧脸倒映着红树叶的影子,小女孩从别墅里跑出来,小男孩问她要去哪里,她说去欧洲,她买了船票。两个人走在林荫道上,小男孩问她什么时候回来,她说也许过一段时间,也许永远都不回来了。过了很多年小男孩成为了别墅的主人,他收到了一封小女孩的来信,信中照片里的女人自信的笑着,她真的去了欧洲。今天看到一个帖子“你们最喜欢的那座城市呢?”我脑海里突然想起了青岛,想起了这部电影。我单凭这对青岛欧式建筑的记忆终于找到了它的名字《少年往事》,我脑子里的片段已经不清晰了,只记得上面写的这个情节,或者连这个情节都不是很对,但是我对电影里殖民地时期所留下的欧式建筑印象深刻。也许是电影男女主角纯纯的感情影响了我,我脑海记忆里青岛是浪漫的,街道上一尘不染,海风吹在脸上黏黏的咸咸的味道,那种感觉让人如此向往。
2 ) 王子和七个小矮人送公主远行
我本以为本片是音乐版《恋之风景》,所以当结局到来时我有理由严重不满,直到那两个白衣小孩没心没肺蹦蹦跳跳地奔跑于那条我曾经多次流连的码头,我释怀了许多——我突然悟到不会有比这更纯粹的爱了。
“我不要做女孩子!我不要!”说着,方忆琳就拿起不知道什么时候揣在身上的剪刀利落地剪掉了一边长辫。
尧永诺站在她身后望着她,既惊讶又心痛。
那时候性别不是一件令方忆琳太在意的事情,对于男女间的暧昧,她甚至会很自然地产生排斥感,后来母亲决定要她订婚的消息令她立即做出离家出走的决定。
年少的他们对爱情几乎没有概念,却比成年男女之间更懂得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无条件地支持对方。
就如方忆琳鼓励尧永诺的音乐之路,而尧永诺也支持方忆琳走遍欧洲的每一个角落。如果换作10年后的他们,如果换作你我,倘若天分并不出众的他要学习小提琴,你会不会觉得他是在浪费生命?倘若她决心离开这片国土离开你,只为了去欧洲转转,你会不会卖掉所有,仅仅为她换得一张船票?
难道说这并不是爱情,只是少年间真挚的友情?
可是这又怎么解释尧永诺和方忆琳离别时候反复多次的回眸?
怎么解释她忐忑着从熟睡的他身上摘去了一粒纽扣?
怎么解释他一定坚持拿回提琴为她演奏最后一曲?
可能恰恰是因为年少吧,所以方忆琳说要走,大家伙全部兴高采烈地支持她,尽全力为她筹钱买票,却直到离别时候才发觉是那么不舍,连小乌龟也拼命地喊着:“你走了我和谁打架阿!”
没有自私,没有欲望。
这是很像友情的爱情,或者是,很像爱情的友情。
小时候的事,说不清,只是很美好,很快乐。
这片拍得很美,虽然间或会很囧地看到塑钢窗或者人行道上的白色标记,但是作为一个从小长在这里城的青岛人,我已然被片中异常浓厚的上世纪初期的欧式风情给迷惑了。
我依然很怨念那结尾,因为这结尾让我想起杜拉斯的《情人》,一个是欲望纠缠,一个是少年心事。洛丽塔杜拉斯被岁月摧残至臃肿老妪,正太尧永诺有朝一日也逃脱不了变为面目沧桑的老头的命运,多年后想起彼此,也只是轻轻一叹罢了,我们都知道不会再有那样的纯粹了,只有回忆是永恒的。
3 ) 少年往事
2017-5-9 12:44
《少年往事》(2003)。
从演员到导演、剧情到剪辑,全部小学生水平。摔坏别人的小提琴就跟摔根铅笔一样,还一脸无所谓的“我不是故意的”。相比小姑娘区少年宫独唱表演般的尴尬做作演技、莫名年代莫名城市设定的12岁贵族少女的蜜汁豪放,同年龄的小翟天临的懵懂羞涩和真正孩子般的纯真则显得异常可贵,极重的口音也显得很具年代感。
其实和孩子无关,都是导演的问题,老师怎么教孩子就怎么做,整部电影看下来离方枪枪还差着好几辆十七岁的单车。至于情怀,我们的小学时代不是这样,父辈祖辈的小学也不是这样。毫无共鸣的就当看个青岛旧事記+青岛欧式风情建筑览。看到一边倒的感动好评,只能说,我与这样的电影真的是气场不合[笑cry]。
4 ) 少年往事
《少年往事》,居然跟《小小》挺搭的。
翟天临十三岁第一次接触到娱乐圈,就挑大梁演电影,《少年往事》也入围了当年的台湾金马奖。
学霸,戏霸,天之骄子,一路也算佳作不断,有演技,有代表作,有观众缘。
可惜,“不知知网”的“博士”学位拿掉后被官方点名“学术不端”,跌落神坛,引发一系列蝴蝶效应,从此他被钉在耻辱架上,每年毕业季都被学子们口诛笔伐。
学术风波之后,他基本上就是与娱乐圈绝缘了。
无独有偶,重蹈覆辙的还有今年的易烊千玺。
我一直对四字很路人,因为不够高也不够帅,不是我的菜,演技嘛,跟周冬雨一样,有角色限制,他们俩最擅长的就是叛逆期少年、少女。
但也不讨厌他,虽然是资源咖,可娱乐圈资本需要钱生钱,捧谁不是捧,起码这一个虽然不算出挑,也算过得去,不是硬捧出来恶心人的。
然后,他就塌了……
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
跟翟天临一样,因为青云直上所以志得意满,“学霸”人设这种听起来就很华丽金光闪闪的装饰品怎能不镶嵌上?
技能点点得太满而又名不副实,忘了“月满则亏”,终于犯了众怒。
一行有一行的苦,明星自然也不好当,我从来不仇富,不觉得他们挣得多就该恨,毕竟与生俱来的资本也是本钱。
但是既然相对轻松地站到了普通人十辈子也达不到的高度,做人做事还是要更加严谨一些,不能在轻描淡写断了普通人千军万马也挤不过去的独木桥的同时还明目张胆践踏规则,一副“你能奈我何”睥睨众生高傲又不屑的嘴脸。
就算有大体量的粉丝,但粉丝也大多数是普通人,普通人也不是傻子,意识到特权阶层的挤压不仅仅存在自己平日够不到的塔尖,也会愤怒,所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事发时候,我默默地吃了好一阵子瓜也没出声,日光之下,并无新事,见怪不怪,只是有点羡慕:资源咖真好,即便犯了众怒,这种群情激愤的时候还有那么名人敢冒天下之大不讳为他说话,不怕引火烧身。
5 ) 小龟的回忆
“方忆琳,你不要走!你走了,就没人和我打架了!方忆琳,我爱你!”
“烦死了!”
这是多少男孩的青春啊
或许很狼狈 很卑微 可能也没有可能 但和你在一起的日子 我过的特别开心
现在回想起来 仍然觉得无比感动 热泪盈眶
少年的青春里有个女孩,就算最后分开,还是感谢你陪我走过这最好的时光
6 ) 青春往事
浓浓的少年少女情怀,两小无猜。
看完这部电影,印象最深的是女主角,她把那个调皮劲演的超级到位,就比如在黑板上写男主角的名字的时候,很讨厌但是让人恨不起来,如果我是男主角我会无奈死的,女主一开始就对男主有好感吧,就想跟他一起玩,但他俩的两小无猜又被别人误会,说在谈恋爱,其实这样会很尴尬,而且会破坏俩人感情。
电影里面他们就很勇敢,女主很倔强,剪掉自己头发,捍卫自己和男主。世上无聊的人就是这么多。
这部电影节奏感特别好,刚开始会觉得跳脱,一件事情一个镜头,但习惯了之后,就觉得不必要的事情就不需要拍了,现在的电影啊,就必须要交代的清清楚楚的。其实,跳脱的事情还蛮多的,比如女主说要好好读书,下一个镜头就在那个学校了。能表现女主坚定的心又能推进电影进度。
男主的教养真的好好,是他爸爸教他的,说不能作弊,做个诚实的人。但他爸爸又反对他学小提琴,说是不挣钱的行当,我觉得他爸爸是个自由的人又有点自私,怎么会赌博呢?有点想不通…好矛盾,他爸爸又说,真的想学就找弹的最好的人去学。
那个时候,大家都很遵守诺言,女主留下信息取回小提琴,男主晚到了,男主竟然按照女主说的不来就是🐍,男主真的照做了!我觉得电影里好多品质,现代人都没有了。好像都存在于遥远的以前。如果搁在现代,我会怀疑。有年代感。
小乌龟,有点坏坏的小男孩,竟然对女主说我爱你,小小年纪就知道什么是爱啦,就冲这句话,一下子刷新了我的好感,还蛮可爱的,这就解释了他的合理性。
不过后半段感觉是架空女主妈妈和她的家庭写的,女主离家出走,只写了男主和同学对她的支持,我只想说一句好前卫,卖车让她出国并且都没有回国,而且小小年纪的,我这脑洞真的会很大。我想这就是艺术的表达形式吧。
后半段,女主离家出走这段真的看不懂,导演想表达什么呢?反抗的也太厉害了吧,完全可以和她妈妈好好聊聊啊!难道我又以大人的眼光看待了?小女孩就是以这么激烈的方式去反抗。
还有一点,父母的教导很重要。女主的爸爸,阔达有见识,妈妈虽然叫她做这做那但又包容她;男主的爸爸虽然限制他但最后还是支持他。电影里还蛮接地气的,哪像现在就是撒狗血。还有一件事觉得蛮有意思的,男主乞讨的时候装瞎子,偏偏那个医生还跟他说,我会治眼睛。吓得男主直接跑路了,那医生肯定知道他在装,但竟然不气愤,这样不符合逻辑的事情,给我感觉还蛮好玩的。你说,我们现实生活中,能这样嘛!!!我发现这部电影里面的。大人都很包容,比如那个外国人校长、那个眼科医生、孩子的爸爸妈妈、告诉他什么是谈恋爱的女老师、同意玩最后一次的买车人、告诉他年轻时候爱情故事的著名小提琴家、放唱片的老板娘。
7 ) 为配乐而来
配乐很美。尤其是男女主角坐旋转木马、在森林里奔跑的快镜头,配上那音乐,真有青春年少、两小无猜的感觉。他们与另一帮孩子打斗起来时,背景音乐也十分活泼调皮,这才是初中生打闹的样子,没有大是大非,不过是发泄一下精力罢了。而且,用水波的形式来处理梦境,有诗意。这个片段前后都交待得很清楚。先是小女主方忆琳站在海边跟小男主说,她以后的梦想就是环游欧洲,接下来画面就切换到水波粼粼中的欧洲风光,建筑,教堂,还有背景音乐中的小提琴声。等这部分画面过了,又切换到两人的谈话,都梦见去了欧洲,还听到了小提琴声,暗示着两人的心意越来越相通了。除了这三个部分,他们一起追猫的片段也十分有趣。
但由此也不得不说,本片最大的问题就是有些情节十分生硬,简直不知道男主的爸爸为什么不让他学琴,只因为自己拉的不好?这理由也太生硬了。还有本片的大“反派”小乌龟向男女主他们扔炮仗,反而把自己炸了,看的我尴尬癌都要犯了。别说小乌龟那圆乎乎的样子,炸得一脸黑,倒是有点像郝邵文,但根本就营造不出那种爆笑的效果啊,导演还是安安心心地文艺好了。
女主小眼睛,但活泼可爱,男主演技虽然青涩了点,但也算养眼。心情不好的时候,就冲配乐和青岛美丽的风光,也是值得一看的。
8 ) 原来中国也有好的纯爱电影
最近喜欢的电影TOP1《少年往事》,意外的惊喜,第一次发现中国可以拍出高水平的纯爱电影,在我心里,我觉得它甚至比《蓝色大门》更好。
我喜欢影片中的少女方忆琳,尧永诺问她,我拉的琴好听吗?她如实相告,不好听,你要加油呀,哪怕这是她喜欢的男孩子,她也不带滤镜如实相告,因为晓得,他的志向是小提琴家。
她常赞美他,也打击他。
她热心的帮助他,也戏弄他。
她陪伴了他,也离开了他。
影片的最后,方忆琳走了,偷偷摘下尧永诺的第二颗纽扣,带着少女气懵懂的心意,远走欧洲,方忆琳是白富美,父亲的掌上明珠,尧永诺是上洋学堂的阔少爷,超nice,他们的分开没有悲情和无奈。
去欧洲是方忆琳的选择,因为 ,她想要走遍欧洲的每一个角落。离开尧永诺的世界里,她不舍,可放弃外面更广阔的天地,她不能,我喜欢这样英气的女子,在催促心爱的男孩子前进的时候,也没忘了自己要奔跑。我也喜欢这样的男孩子,就是我不该让你为了我牺牲掉自己,千言万语化作他的一句话,你一定要在日记里写我哦
我也喜欢方忆琳的妈妈,和方忆琳的英气不同,她极端的小女人,生了三个孩子,内心却还是个小公举,喜欢蕾丝裙,喜欢洋娃娃,丈夫每次出差都会买洋娃娃给她。她常常试图在女儿面前厉害起来,其实只是一只少女心的纸老虎,没敲门进女儿房间,被女儿一通呵斥没礼貌,自己气呼呼却也只能退出去,然后敲门在进来,真是个可爱的妈妈。
我也喜欢尧永诺的爸爸,他赌钱输了,气呼呼把儿子的小提琴丢掉,说小提琴赌头不好(广东话里的,尧永诺是广东人),他不想让儿子拉小提琴,因为他音乐是一个太需要天赋的东西,是个实在人。
《少年往事》是一部很棒的电影,我第一次看一部不卖惨、不为了虐而虐的青春片,每个人优雅而美丽,理性而克制,影片中大片大片的绿色植物、大片大片的明黄色油菜黄、灯光璀璨的旋转木马,一簇一簇的百合和黄玫瑰,和你所没见过的绝美青岛,我真好爱这部电影。
给少年情怀,给青岛,给浪漫和被记忆的永恒。
女孩:如果今天是世界末日,你想对我说什么?男孩:去死吧
青岛往事http://www.douban.com/photos/album/60918204/
感觉挺不一样的 他们少年时的思想都好大气 这么小离家出走还是去欧洲 青岛口音有的
我想去流浪
青岛美得像一个易散的梦。
年代背景很离奇,简直像抽离那个时代的乌托邦,但还是喜欢那点小青春
这部是看过青春片里最自然的 毫不矫揉造作。姑娘机灵调皮又讲礼貌 讲话大方毫不依赖女孩子的资本 懂得表达自己 也会欣赏他人,是个少年时代最令人喜欢的样子。一切青春里要有的浪漫元素 音乐 自行车 绿色的草坪 二手摊子上的老爷爷 花和一艘旧船。
感觉再看真人版本侧耳倾听,穿越啊。而且孩子的演技真是太僵硬了啊!奔向那蓝色的大海,奔向那晴朗的天空,一切一晃就过去~~ 最后说一句 青岛真是美
啤酒与小嫚儿
“人生还有很多事等着你去做 比如说 在雨中跑步 明白吗?”“因为我喜欢啊 拉琴又不是为了向什么人交代”“可是你拉得这么好 又没有人知道”“我自己知道就行了”“还有我呀”
租界地的中国人生活蛮不错的嘛,海报很漂亮,电影怀旧,还有能拍成这样的孩童题材的电影对中国来说已经算好的了,毕竟是港人导的片子,港片的痕迹不太适宜移到青岛去
我的天如果不是翟天临最近的事我还找不到这个电影,很小很小的时候在CCTV6看过这个电影,一个人女孩子剪头发的镜头,一个是男孩子拉小提琴的镜头,我找了好多年
很早之前看的青春电影(算是),记得结尾部分的配乐很好听,女主笑起来很可爱~看到有人因为翟天临学术造假问题给这部电影打低分,电影是电影,能不能区分开来,这种浪费创作者心血的行为太不理智了。麻烦看过电影然后不带偏见地来评价。
已看完,喜欢大簇大簇的白百合,爬进鱼篓里的猫,男孩好看的学校制服,以及被画的乱七八糟仍然自信昂头走过男孩的那张倔强的脸。姑娘吹起口哨和着小提琴声真少年情怀。
口齿不清纯纯的爱。。画面好棒
说实话两个主角的演技实在是有够烂,剧情生硬。只是说这种情怀,还有美好的风景冲淡了一点这些硬伤。
五星。给少年情怀,给美好的音乐和青岛。
虽然剧情经不起推敲,但是童真的感觉仍是我迷恋的理由。同理论证《melody》为什么是我的最爱就懂了,对这类纯纯的爱恋无法抗拒。还有就是为什么民国时期的校服那么好看,现在的校服没有发扬光大反而土得要死!
青岛美得像一个沉睡多年的梦,足以让我在阳光下安然睡去。如果我还能在雾霭中勇敢的奔跑,去往未知的前方,那么又何妨去承受天各一方,后会无期的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