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红

剧情片大陆2005

主演:高圆圆  李滨  姚安濂  秦昊  王雪洋  汤杨  王小凡  戴文燕  林源  孙庆昌  尤芳明  

导演:王小帅

 剧照

青红 剧照 NO.1青红 剧照 NO.2青红 剧照 NO.3青红 剧照 NO.4青红 剧照 NO.5青红 剧照 NO.6青红 剧照 NO.13青红 剧照 NO.14青红 剧照 NO.15青红 剧照 NO.16青红 剧照 NO.17青红 剧照 NO.18青红 剧照 NO.19青红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10-19 08:38

详细剧情

  青红(高圆圆 饰)出生于贵州,但其实她的家人是60年代才迁往这里,支援三线建设的上海人。父母很是希望回到故土,然而青红已把这里看成家乡。她19岁,遇上当地农民出身的小伙子小根(李滨 饰)。青红和小根之间纯洁的初恋却被父母阻止。父亲的高压管束,令青红心中绝望不已。
  青红的初恋就这样充满了苦涩,她对家庭充满反抗和叛逆,绝食来对抗父亲的强硬态度。但都无法改变父亲的铁石心肠,不但如此,父亲已经决定不顾一切要回去上海,全家搬迁的日子近在咫尺。青红和小根的分离也成了必然。
  他们来到后山,小根面对满怀心事而显得冷淡的青红,爱恨交织,把她占有。小根受到了残酷的惩罚,而这段初恋,这个年代,也毁了青红的一生。

 长篇影评

 1 ) 故乡啊故乡,上海啊上海

我还没看《青红》的时候,先看到王小帅携高圆圆走在戛纳的红地毯上。我对伊的笑和伊肩上那朵硕大的黑白蘑菇(俺是粗人,就会这比喻)印象深刻:美女!看完《青红》,惊于其对那个年代历史背景的营造:第六套广播体操、露天老电影、花格喇叭裤、怪模怪样的迪斯科步伐、手工稀煤、信号脆弱的收音机、邓丽君、天天改造思想的广播……瞅着这些东西比瞅着高圆圆的笑脸还要窝心。

《青红》的时代印记来自王小帅80年代初在贵州的童年记忆。当然那个记忆距离我的这一辈可能更早些,但是在我们毗邻贵阳的什么都要慢半拍的老家,电影中的很多东西都不难看到。尤其是高圆圆那身现在看来老土的打扮,挎一帆布书包,走乡间小路上,整个就是我小学同学。不同的是由于电影拍摄的是贵阳城郊,虽是改革开放初期,生活状态比我童年的乡村记忆还要富足,可见城乡二元、贫富差距之源远流长。

当然了以上所说都不会成为你中意这电影的理由。这样的一个电影,远去的时代,陈旧的题材,以艺术的名义,实在是太难让当下的年轻人中意了。所以租碟的老板就会说,你的品位独特呀,专挑有深度的,今儿又要深沉一把?呵呵,我说,我是个俗人,听说拿奖才看的,而且要是国外的奖,不拿奖不看。

线性叙事,简单直接。长短镜头结合运用。节奏缓慢。没有配乐。原音录制——生活的真实不加修饰地呈现。整部影片充分体现出导演还原历史本相的野心。正如王小帅的同类贾樟柯所说:“我愿意做一个目击者,和摄影机站在一起,观看眼前的一切。”这本身可不是大众化、现代化的形式。而“第六代导演”坚持艺术的本质,他们的选择也有足够正义的力量,这就是为什么他们在国外屡获奖。

王小帅说:“我希望大家还能记得,电影是以艺术的名义诞生的。我仍然会继续坚持在中国挖掘艺术电影生存的空间,为爱看艺术电影的观众提供艺术电影。” 这其实就说出了艺术电影的命运:被有限的人保持关注,票房空间永远有限。不过换句话说,扒掉《星战》之类电影的科技的“皮”,纵使有电影大师对卢卡斯的吹捧(这种吹捧往往是相互的,请不要忽视),也不过是一场快餐式的视觉盛宴而已。

说说演员的表演。有人说电影中青红定位是“林黛玉”,其实被高圆圆塑造成了活脱脱的“周芷若”;有人说“小根”扮演者纯正的京片子跟土生土长的贵州人挨不着边;有人说咆哮着的不近人情的“父亲”一角形象单薄,以至于没有得到青红包括观众的理解和原谅。王小帅如是阐述电影的矛盾冲突:“已经长大了的下一代不会理解父母的心愿,他们对故乡一无所知,他们热爱的恰恰是脚下这块生养他们的土地,还有,更重要的,是那里的人,他们情窦初开,恋爱开始了。这加紧了父母们的危机感,他们不想看到下一代继续他们的命运,于是两代人的矛盾开始了。”——片中所有的矛盾都有一个悲情的结局,而一切看起来并没有被原谅。尤其“父亲”一角。胡兰成说“因为懂得,所以慈悲”,看来,是青红还不懂得,观众还不懂得。或者,是导演王小帅没有懂得?
 
影片以一个长达数分钟的空镜头结束,雾气中绿意盎然的山区全貌,半夜偷偷逃离的青红一家乘坐汽车在蜿蜒的山路上缓缓盘旋,一切显得静谧而诡异,然后是刺耳的三声枪响。越望后,镜头似乎越贪恋狭小的空间,一直不舍得伸出带着一家人逃离的车厢。而车窗外面,人流倒退,一切幻化成空,车里的一家人都害怕窗外,逃离窗外——他们终于离开贵州逃上海去了,可惜他们内心没有办法逃离那三声枪响。

好了,现在让我们回到那个让一代人魂索梦牵的城市:上海。

人很多时候或许是最可怜的动物,不管他在想什么,在思考什么,他的一切行为都建立在一定的“物质生活”上。曾经一个不到二十岁如我的少年,对物质的所有替代物,随身听、钞票、女人、江湖地位等充满了狂想。其实抛开这个电影,一代人的物质想象,都与那个叫做上海的地方紧密相关。在我的童年记忆里,父亲骄傲于他老“上海牌”的机械手表,而现已年过三十的小姑姑至今仍然津津乐道于她19岁那年的“上海头”、的确良衬衫和健美裤。等到我梦想考大学进上海的那一年,我清贫的父亲开始害怕这个城市高高在上的物价。你要是到上海去上学,听说那地方白菜都一块钱一斤,我怎么供得起你,父亲说。到如今白菜卖一块的城市已经遍地开花,我还是害怕去上海。我分析了一下原因,不是怕上海白菜贵,而是上海在我心目中的地位高得有点不正常。

不管怎么样,我一个乡下人的眼光决定不了上海,所以上海历来是人潮汹涌之所,去的已经去了,来的尽管来着,无数人颠沛流离,为了跟光荣的上海人分一杯羹,他们乐此不疲。电影里,青红的上一辈们气急吵架的时候,就开始操起上海话来,你看,他们需要用有关上海的一种形式来表达出内心在别处的窝囊。所以原本的上海人,他们有足够的理由怀念上海,有足够的理由朝上海狂奔,狂奔不成有足够的理由后悔——我觉得这道理不仅适合《青红》那个年代,也适合现在。希望不再适合将来。

我是个理想主义者,总希望天地下苍茫一片都是故土,也便不再有乡愁和流离。其实我们之所谓故乡,不也就是先人漂泊的最后一站吗?如果我们可以在陌生的土地上让关于故土的念想自然死亡,那我们的下一辈也一定可以自由自在地在陌生的土地上大胆恋爱,繁衍生息;可是我同时又是现实的,我知道人们走多远都走不到家。那里才是故土呢?苏东坡云“此心安处是吾乡”,那是因为他的年代还没有诞生上海这样一处繁华,要不然苏轼老儿早心痒痒,买票飞上海签名卖诗去了。

说的《青红》,最后居然跑题了。不爽,大叫一声:故乡啊故乡,上海啊上海。

 2 ) 像条蚯蚓的影片

同一小方狭窄空间里生活着的两代人,在进入各自悲伤、无奈的角色的过程中变得愈发无力。于我而言,影片主要讲述的就是这个。

也许是近来此类暗色调的片子看得过多,以至于对此生厌。而一再出现的残酷青春这一主题,众第六代导演似乎也形成了某种表达模式。虽说拍的是新片,却少能给人新鲜感。倒是每个遍体鳞伤的角色给观者以刺痛感。

并不认为影片的结尾是如何有力,更像是导演施出的小伎俩,也真正将整部片子变成了一条“蚯蚓”(虎头蛇尾尚未达到)。也许是我的错觉,《青红》看上去像是一部为了拍摄而拍摄的片子。无论是入围戛纳,还是电影局获批均为《青红》这枚“双面刀片”的利刃所向,唯独留给观众的是单薄镂空的身体。

 3 ) 青春与现实的碰撞

      《青红》这部电影延续了王小帅一贯的残酷现实主义风格,表现了生存在时代夹缝里人们生活的艰涩与不幸。导演以冷静的语言和平淡如水的画面讲述了一个关于残酷青春的故事。
    
    影片的主题是青春与现实的碰撞。正如女主角的名字和片名,青红。青,是现实的保守与压抑;红,是青春的张扬与热烈。分别代表了青春与现实,而这两者之间的矛盾与碰撞就是悲剧产生的根本原因。最初的青红是有梦想,有追求,对青春有所企盼的,她绝食割腕,以自己微薄的力量反抗现实的残酷,却总是无济于事。面对现实无情的打击,青春顿时变得那么微不足道,因为现实容不下这样的热爱与激情。他们注定会被这样沉闷的现实磨平青春的棱角,变得服从变得麻木;他们注定会失去内心深处对于青春仅余的热情,同时也就失去了生命的大半灵魂。灵魂的姿态,应该是自由而热烈的,但他们的灵魂却可悲的变得顺从与麻木。而正是这种人生的悲剧,给影片镀上了沉闷与压抑的色彩。

    当父辈们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在孩子们身上时,这种沉闷与压抑也就到达了一种高潮。老吴这一代人的青春岁月已经消失,在他们的对白中我们可感觉到留下的只是个人的悔恨与对昔日繁荣都市生活的向往。“人年轻总觉得长辈是错的,长大了才知道什么是对的。”父辈们把自己的经验强行加在儿女们身上,对过去青春的忏悔最后化解为一种偏执,老吴为了让自己的女儿不重演自己的悲剧,在自己费尽心血调离贵州的同时强制女儿读书和远离异性,甚至采取种种极措施。在老吴这一代人策划逃离荒蛮之域的夜晚,青红与小根有了唯一的一次约会,青春的洪流淹没了理智,老吴一直担心的事情终于发生了。失去理智的老吴的上海梦彻底破碎,采取了疯狂的报复行动,这是长久的焦虑爆发后的疯狂。从而把小根送上不归路同时也毁灭了青红的青春,青红自杀未遂后带着破碎的心灵离开。老吴以父辈的权威强行改变了青红的人生道路,结果是沉闷而压抑的,青春输给了现实,以这样悲惨的方式。
    
    电影选择了相当多的具有时代色彩的道具,喇叭裤、迪斯科、摇滚青年、地下舞会、红皮鞋等。这些都是那个时代青年们所追求的新鲜与时尚,但这样的刺激却不为老一辈人所接受。当少年穿着喇叭裤时,老师手上的剪刀挥了过来; 当青红踩着小红皮鞋享受着那原本不属于她的高度,父亲又无声无息地出现了。少年们对青春的追求总是无时无地不被压迫。他们有人选择服从,有人选择反抗。而穿喇叭裤跳迪斯科的吕军和烫大波浪听邓丽君的小珍就是反抗的代表,他们以私奔的方式来宣告自己对现实的不满,但最后他们还是回来了。曾经风流倜傥的时尚少年已经被现实压榨得完全没有了曾经的影子,变得庸俗而邋遢。这样的结局似乎是顺理成章的,他们只是这个时代下的小人物,无论如何也逃不出时代的制肘。

    在六十年代中期,支援三线建设轰轰烈烈的进行着,许许多多的年轻人怀揣着梦想与热情从大城市来到了偏远的山区。当初因具有战略意义而迁移的工厂也在新的改革浪潮中,逐渐失去了往日的荣光。众多的迁移者成为了被时代遗忘的人,人们开始惶惶不安,苦闷与压抑逐渐取代了初来乍到时的热情与积极。将近二十年过去了,无数个如青红家一样的家庭就像无数浮萍一样被扔在这块远离故土的地方。本以为将终老此地,但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许多家庭都开始在想办法能够回到上海老家,那里有他们熟悉向往的生活环境,是他们的根,也能够给下一代更好的前途。这些家庭正面临着生活中最重要的一次选择,青红的父亲就是其中之一。为了能够体体面面地回到上海,父亲才偏执地毁掉了青红的青春,所以与其说是父亲导致了青红人生的毁灭,倒不如说是这个时代的悲剧。

    《青红》实际上就是一则对于现实的预言,导演又表达得如此残酷,让人在观看时欲哭无泪欲诉不成。“只给你一个故事,有叹息也要把它憋在心里”这种压抑或许就是导演所要表达的感觉吧。

 4 ) 谁说我们没有爱情

在我小的时候,总以为父母之间是没有爱情的,他们经常为了鸡毛蒜皮的小事吵架,用最恶毒的语言互相诋毁,声泪俱下的陈述当年做了一个多么愚蠢的决定。那时候的我,以为爱情和婚姻应该是每天都像沉浸在蜜罐里,于是暗暗发誓要找个十分相爱的人结婚。


很多年后,一次史无前例家庭战争爆发,三个人都身心疲惫,我哭着问父母,既然你们不相爱,为什么要结婚?父母突然抬起头,一脸震惊,接着眼睛透过我看到很远的地方,轻轻的说,谁说我们没有爱情?那张被岁月摧残得沧桑的脸闪烁起柔和的光来。


我的父母和青红一样也在19岁邂逅了自己的爱情,那时候的父亲在大学里读书,母亲还是个乡下妹。父亲一张意气风发的脸,母亲像百合一样清丽动人。他们在17岁就有缘匆匆见过一面,爱情的芽可能在那时候就萌发了。母亲这样描述19岁的偶遇,我在路上走,远远的看到一个骑单车的小伙子,觉得那么熟悉,越来越近,父亲那张英俊的脸就越来越清晰,刹那间就像被什么击中了。他们彼此相望,用了一个世纪的时光。父亲说,你要去哪里,我载你吧?这样轻轻一句,母亲就跳上了单车后座。这样的桥段像偶像剧一样浪漫的一塌糊涂。


在那个年代,他们也应该和青红一样,穿喇叭裤是最时尚的事,女生要扎两个麻花辫和穿碎花衬衣,想要一双红色的高跟鞋,男生的头发要梳的很光,有一辆自行车便相当拉风。父亲为了追求母亲也像小根一样,骑车从城里赶到母亲家楼下,为她吹口琴;也曾经因为嫉妒和母亲玩的好的男生,偷偷的用针扎人家的自行车轮胎。所有爱情里面冲动幼稚疯狂的事他们都做过。


父母用平淡的语调述说完这些年轻的过往,突然间就哭了起来。爱情太美好,婚姻太残酷;青红太美好,现实太残酷。青红不只一次的说过,贵州才是她的家,而父亲的教导却是终究要回上海去,哪里才是家?青红迷茫找不到根。小根对青红的爱充满了自卑和不安全感,这样的爱情没有结果让人孤单无助,他想要找一个点来确定他们之间的爱,却用了最极端最无耻的方式。


谁说我们没有爱情?谁的爱情不是爱着,伤害着,再纠缠的爱着,再用力的伤害着……


 5 ) 只因王小帅——上纲上线说《青红》

  一部滥片。
  看了三十分钟以后,我对《青红》下了断言。
  也许某些影片可以用缜密的推理和浩大的场景在影片最后时刻翻牌,可是凭直觉我知道《青红》不能,它的后半场只能更加滥下去。
  没什么,只因为它的导演是王小帅。
  
  人间五月间,备受瞩目的《青红》浮出来了,紧随《世界》后,我们看到了各路媒体的竞相炒作,嘎纳、公映、献给三线…《青红》大大的冒了一个泡,帅导挎着高圆圆的四处宣传也远比贾樟柯高调的多。显然,时隔五年,在《十七岁的单车》2000年柏林捧了银熊后又一次摘奖,让我们的小帅导演分外的牛起来,甚至面对票房的肾虚,仍捂着腰子微愠观众不懂得艺术电影欣赏……。
  我权代表个人,不厚道的说,王导还不如不拍《青红》,这样《单车》还能让大家在初尝六代的新鲜中永生,同着《苏州河》同着《小武》……而不是捆绑着《青红》,一起被五年后越来越清醒的我辈观影者重新审视。我们,看过《青红》,反思《单车》,感觉被欺诳后,最终失望的合上了这本,叫做“王小帅电影”的书。
  电影《青红》本身的问题太多,所以,我,只好上纲上线的说说了。
  
  一、小帅镜下无魂灵
  电影须有人物,否则就成了风光片。电影人物须有灵魂,否则一部电影就成了别人家的相册。看《青红》,越看越陌生,人物越来越隔膜,80分钟,你可能搞不明白强奸怎么就发生了,100分钟看完,哈哈彻底晕菜,你会完全不知道何谓青红了。。
  《青红》DVD包装上有三行字“你十九岁时有没有爱过?你十九岁时有没有想过?你十九岁时有没有……过?”呵呵,这真是再拙劣不过的噱头了。
  我们不妨就这三个“十九岁问题”咄咄逼人一把,问问小帅导演,你的人物灵魂何在?
  1、你十九岁时有没有爱过?——关于爱情问题。
  恕我眼拙,在这个影片中我根本看不到爱情。
  青红和小根之间:我只看到青红家门口远远的小根身影,看到他捏着新发的工资在商店晃悠,之后一个鞋盒出现在青红桌斗,再之后一双红高跟鞋嘎哒哒踩在面无表情的丫头脚上。。。青红,作为这情感关系的另一端,从始至终保持着冷漠的表情,上上课、洗洗衣服、参加个舞会、跟父亲顶一两下嘴,,,你看得出这姑娘有爱过吗?这两人的表现相加和,就代表他们之间有爱情了吗?爱情,就是这么微妙,不是刻意流露,或者刻意掩藏就能营造出来的,中国文艺有句老话“造境”,《青红》在“境”上完全斗不过《孔雀》。
  再说说珍珍和吕军:依我看,他们间所谓的爱情更多来自“欲”,珍珍口里第一次提到吕军就是“帅”“把农场姑娘肚子弄大了”,还有舞会黑暗混乱中不合逻辑的接吻(如果吕军真是殴斗一方的老大,他可能不管兄弟们跟那踏踏实实接吻吗?),去工厂实习回来对青红坦白“发生关系了”,还有最后二人“私奔”。这种新发育好的少女对爱和欲的混淆在那个年代是真实的,可是,对于哪个年代,“欲望”不是真实的?当小帅想要纯情奉上的“爱情”在男女主角身上溃不成形时,配角身上的“欲”就只能显得东拼西凑了。
  说到这里,插一句关于吕军,虽然他的形体表演(舞会上那段迪斯科)被很多评论吹捧了一番,但我同样看不到吕军的灵魂,他和小珍在一起是为什么?那个怀孕的农场姑娘怎么回事?逼婚又是怎么闹的?不想则罢,细想之下,《青红》中的人物,除了“父亲”贴了一脑门子的“回上海”“女儿别出事”的条符外,别人全部面目平平。
  
  2、你十九岁时有没有想过?——关于想法问题。
  忘了谁说过中国电影的最大特点是摸不着想法。当然这也成了中国电影的最大想法,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虚虚实实间,一些人生悲喜在上演。
  我不赞成“没有想法论”。一个电影,一个人物,总要表达点什么吧,电影总需要点想法或干脆傻瓜点说——人物需要有点追求吧,当然,它可以很具体,象《孔雀》中姐姐要当伞兵哥哥要娶媳妇,也可以很模糊,象《活着》中的葛优、还有阿甘,说不出一二三四,但却满目疮痍或快乐筋道的“活着”。
  想法的传达,可以是当头棒喝,也可以是潜移默化,好电影,就能做到不管它的想法明朗与否,最终会让你感同身受。如看一些不错的美式大片,最后当该拯救的拯救了,该审判的审判了,你会长长的舒口气,不知觉间也完成了两百分钟的“想法”,浑身舒坦。再如,看《霸王别姬》《阳光灿烂的日子》《活着》,当曲终人散字幕缓缓爬上银幕,你也会盈着泪懂了蝶衣的一生,也会嗒然若失在泳池里,感觉被满捧的青春噎得窒息,也会……
  好了好了,说回我们的《青红》,父亲是整部影片中最有想法的一个,从头到尾“回上海!”,他是个完全符号化的“概念人物”。可能有相当一批观众在回上海问题上困惑——老外都不大理解,而当年的城市知青则共鸣异常。这是父亲这个人物存在的最大意义,也是片末字幕“献给三线父辈”之所以点睛所在。然而,这个父亲,让我觉得缺失,因为他——没有父性。
  呵呵,肯定有人会辩解说他的严厉云云。但是,我想引句海明威的话:不存在典型,典型是说谎。这个被认为是《青红》中塑造最成功的人物,原来只是王小帅为了“献给三线父辈”而说的一个执著暴躁的谎。
  而我们的青红呢?她的脑袋瓜子里是什么?爱情嘛?看不出来。热爱贵州吗?没有眼神流露。她太木太木了,不是性格问题,就算一个多么沉默不善于表达的孩子,都会有本性流露,可青红实在是让我看不出她的任何想法、任何追求啊!
  十九岁的小根,匆匆几个镜头,是个被利用的角色,他的任务是告知观众这个故事最后是悲情的。他是青红可有可无的所谓男友,是父亲的眼中钉,是全家返城的威胁者,关于他的镜头最后他倾情奉献了一个青涩的强奸,勉强完成了他在片中的人物价值。
  惜哉片中那些年轻的十九岁们!那些三线的后代们,虽然广播体操在做,虽然蜂窝煤在打,虽然迪斯科在跳,可是,我,仍然,不懂你们的——想法。
  
  3、十九岁时你有没有……过?关于性和强奸。
  其实整部片中,最失败最搞笑的就是强奸那段,可能编剧导演也觉得对二人情感的背景几乎是交了个白卷,所以来了个“你忘了我们在这里的誓言了吗”的对话。为了增大强奸的可信性,还让小根顺便说了句“我喝酒了”。本来应该很美好的爱与性,被这样很别扭的绑上了,这个强奸,更象是对观众的施暴,甚至可以说是小帅导演对自己逞论的“十九岁的爱情”的施暴。不论他怎样赘述父亲的“返沪情结”和对“保住女儿贞操”的执迷,用以渲染贞操的危如累卵;也不管他为了营造那个时代“青春仪式”的荒凉与畸形,如何在片末“严打”的喧嚣中把小根的青春用“强奸犯”枪毙掉……这个强奸都是太过生硬了。
  我们不妨这样想:编剧导演从电影开始的第一分钟就打算要强奸掉青红,所以让父亲忠心耿耿以女儿贞操的捍卫者身份出现。这样,青红和小根之间有没有爱情,有过什么誓言并不重要了,没有小根,也会有小枝、小叶,他们会以任何一种模糊的面孔以任何一种不管成立与否的理由,在返回上海前把青红强奸掉。如此一来,小帅爽了,外国评委乐了,而我,犹如被逼着看了一个使用器械的A片,如噎在喉,骂也不是,扁也不爽。
  
  另、既然说了“小帅镜下无灵魂”,就再说说《单车》,小贵,一个字“轴”,小坚,一个字“阴”,周迅扮的小保姆,就是一个“呆”,同样是高圆圆扮演的女同学,仍是一幅看不出爱恨情仇的冷样子。圆圆啊圆圆,五年过去了,星星还是那个星星,月亮也还是那个月亮,这一张已初见憔悴的“清纯”脸蛋,怎么表演的还是这种“一青二白”的角色呢,无限同情中……
  
  二、好好的故事就这样糟践了
  凭心而论,《青红》本应是个好故事,头尾完整,有冲突有场景,人物数目多少适中,性格也不那么平均。。。如果是我讲这个故事,主线会是这样:
  少女青红热爱自己出生的故乡,和当地青年小根恋爱,两人的爱情成了父亲执著半生的返城梦最大的威胁。虽然父亲百般阻挠,但是这对恋人在小珍的帮助下,仍执著的爱着。随着父亲的不断努力,回上海的日期日渐临近,两人终于在最初盟誓的地方完成了青春的仪式,相约永生不忘。而恼羞成怒的父亲不顾女儿的苦苦哀求,把小根以强奸罪告了,青红自杀未果,最后,带着腕上的伤,带着心里永远的疼痛,在小根被枪决的早上,离开了这片她出生、成长、奉献贞操、埋葬爱情的地方——。
  
  三、讲故事的深与浅
  其实写完上面的故事构思,我又不太想阐释原来计划要写的“讲故事的深浅”问题了。一个故事琢磨透了,远近深浅自然就出来了。反之,就会怎么看怎么别扭。还是举例说明吧!
  例:说深了的地方——父亲执著要回上海,这块用的笔墨太多了,其实他不必要每个镜头都是大喊大叫,“回上海”挂在嘴上,只要在开头和几个冲突镜头中表露出来就够了。还有,小珍和吕军的事说的太多太深了,小珍应更多作为青红的朋友而存在,她和吕军的事给几个结论性对白就够,足以营造青春的叛逆味了。。
  说浅了的地方——哈哈,那还用说嘛?当然是青红和小根的感情了。浅到苍白,浅到难以成立。
  
  四、第六代,你们将往哪里去?
  看完大器晚成的顾长卫《孔雀》,看贾樟柯《世界》,再看《青红》,,,至此,稍微有点较真儿的观影者,都会如我般不得不停下来,把六代作为一个不断浮出的集群,再集体审视一番:
  贾樟柯,从故乡三部曲到《世界》,选择了农村包围城市。
  张元,从崔健的MTV、《北京杂种》、《东宫西宫》,到《我爱你》《绿茶》,选择了“被主流诏安”。
  张扬,从《爱情嘛辣烫》到《洗澡》《昨天》,仍在主流外摸索自己的风格。
  霍建起:《那山那人那狗》太美了,《暖》则面孔太平,他能走老谋子的路子吗?
  陆川:《寻枪》和《可可西里》都很特别,但,总觉得陆川是个没长性的人,风格太飘~~看他下一部了。
  娄烨:不用说了吧,《紫蝴蝶》巨差,让人感觉《苏州河》是“碰上了”。
  王小帅:《青红》毁了《单车》,在盲目的自信和渐少的热情中离我们越来越远。
  ……

  六代,难道只能用利用布景师、道具师的手再塑你们所能驾驭的那个年代?往前或者往后再走一步,就这么难?别着急慢慢讲透一个故事或拍活一个人,就这么沉不下心?。。。需要天才?还是沉敛?要国外拿奖?还是浮出水面?。。。此刻我才发现自己是如此钟爱陈凯歌对人性的挖掘、热爱张艺谋的视听世界、爱田壮壮,爱姜文……
  弱弱的问一声,六代,在慢些走、稳些走之前,你们想好了没有,要去向何方?

 6 ) 无题

童年耳畔时常听见上海口音,觉得还是稀奇之事。也不知为何要来这么多上海人。几年过去了,他们又不知所踪。他们何尝不是如《青红》般,如《三里洞》般,这是那个时代的人特殊的经历。即使在我们这一代,也不难理解他们的心境。在青红身上发生的事,无疑增添了对那个时代不愿再提又不得不提的感情色彩。

 短评

王小帅的问题在于,他从来握着一个能八十分的题材和故事,可是最后却只能处理成六十分,欠缺的也许就是所谓的艺术家的灵气的问题。

6分钟前
  • 阿树
  • 还行

依旧聚焦时代悲歌中的小人物心酸,结局一如既往的忧伤。故事如果以小弟的视角展开也许会很有趣。事实证明年轻气盛时做的很多与父母背道而驰的决定大多是错的。在那个穿喇叭裤,留鬓角都是风潮的年代,学校反倒是有远见卓识的。秦昊虽然出场短暂,但如有神助,让人印象深刻。

11分钟前
  • Se7en丶小七
  • 推荐

一般凡是涉及到文革,农村或上山下乡题材的片子我都有冲动给五星。。。。。。。。 = =

16分钟前
  • ZHANGWANHE
  • 推荐

此片的亮点在长镜头的调度和最后的声音蒙太奇,当广播念死刑犯的时候,正轮到小根的时候,声音被车的引擎声盖掉,使观众对小根还有一丝希望,但最后的一个大远景,青红回上海的车行走在贵州乡间的小路上时,大大的远景配上响亮的三声枪响,构成了特殊的艺术效果,最后的枪声无疑是此片的亮点。

21分钟前
  • 逝去的爱
  • 推荐

爱情在一个强权的时代是狗娘

22分钟前
  • 薇羅尼卡
  • 推荐

那个话说 我外公外婆就是从上海去支援大西北的三线职工 看的时候妈妈有很多感慨 妈妈说很真实...

23分钟前
  • ishine
  • 力荐

慢慢的我就越来越理解父母了 在这个已经不那么叛逆的年龄看这部片子很值得。有好多感慨 总结两句话就是 要听父母的话有时候有分歧就慢慢斟酌 & 很多男人都是道貌岸然的。

25分钟前
  • 不说
  • 推荐

很悲剧的故事,奉献青春却被时代和政策抛下的一代人,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却让他们更加迷茫。但整个故事似乎缺了非常重要的一环,那就是青红和小根的爱情,导致她的叛逆和父亲的暴怒都显得有点没来头。当然还可以多讲讲工厂改制改革开放初期的人下海等等细节。。。秦昊十分亮眼,简直中国约翰屈伏塔😂

26分钟前
  • 米粒
  • 还行

王小帅讲不完的三线故事,那就是青春的烙印。一个故事讲了很多遍的话,那最初讲的时候就是最深情的时候。一代人被压制的青春,时代与父权轮番上阵,个个遍体鳞伤。

28分钟前
  • 津五渡
  • 推荐

3.5 三线文革三部曲之一。从头到尾都用好读的隐喻(明喻?)书写,尤其家庭和政治的勾连部分。王小帅和娄烨差距太大了。

31分钟前
  • 徐若风
  • 推荐

冲着高圆圆想看。这片告诉我们:1.约会强奸通常是强奸案中比较高发的;2.挨了强奸要及时报案,惩罚犯罪分子人人有责;3.时代不同,新潮的傻逼青年们都抽烟喝酒一个逼德行;4.教育子女要讲方法,要怀柔。PS:李滨这个演员每个片一个表情,演技太差;迪斯科青年秦昊以后演了春风沉醉的夜晚

33分钟前
  • 光年‖影视歌三栖民工
  • 推荐

一般 觉得这个题材应该是表面平淡但是内在很震撼你的那种 但是这个表现的还不够 音乐用的也不好

37分钟前
  • 嘉沐難再續.K
  • 还行

1、看青红的爸管这么严一般就猜到后面会发生啥事儿了。2、高圆圆演学生本身就是失效的,她是我见过唯一一位再年轻也没有学生气的女演员。3、李滨总算把单车里未竟的犯罪故事给演完整了,憋坏了。4、青红他爸是那种我最讨厌的爸,在家沙文主义,在外无能为力。自己走的错误人生非要子女来埋单。

38分钟前
  • 昆汀的影子
  • 还行

执意要逃离小山沟的父亲和满意于现状的女儿开始了大战。里面的那段口琴是汤尼作曲的《南海姑娘》,那段露天电影的片段是一部叫《阿西门的街》的日本片。《南海姑娘》在岩井俊二的《燕尾蝶》中被小林武史改编得气势恢宏,根本就让人想不到。相当令人惊讶。

41分钟前
  • 恶魔的步调
  • 推荐

反正为了你好,不管青红皂白。中国式父母,中国式教育,中国式悲剧。

45分钟前
  • 芦哲峰
  • 推荐

青红是个历史的符号,在她身上发生的事情曾经在中国的那一代人很多人发生过。他们的父辈曾经为了信仰背井离乡远离城市来到乡村。很多年以后,热情渐渐冷却,现实无情的打击着这些曾经的热血少年,于是思乡的情绪蔓延起来。青红这个女孩与小根的青涩爱怜,与这个大时代格格不入,他们之间的障碍不仅仅是青红的父亲,而是上海到贵州的距离。小根的爆发以伤害青红为价,得不到我便要毁了你,充满自卑感,这便是他这个人物的可怜之处。而青红不只一次的说,贵州便是她的家,父亲却在灌输着她不是这里的人,她茫然无助,找不到自己的根。

48分钟前
  • 眼角的花朵
  • 推荐

7/10。片子讲的是个人意志与某种权威发生抵触,父母那辈的满腔热血变成被历史绑架,他们来这里只是混日子总有一天要逃,不想孩子和这里人接触而要带她过新生活。用物品指代(红高跟鞋)来勾勒男女主角的遭遇,然则主线是塌的,剪喇叭裤、破坏舞会、写信私奔、家长开会聊离厂等乱七八糟的事撑不起内核。

51分钟前
  • 火娃
  • 还行

2.5 / 比《地久天长》好点,至少前一个多小时更朴素平实,也抓住了一些超离的恍惚时刻(但转瞬即逝)。不过整体依然过于王小帅了,观众除了被小帅式铁锁链剧本和强硬的演员表演牵着走还是看不到人物的内在。所以根本不能算情节剧,最多是无内容的情节剧流程展示。插入的方言就和各类时代元素拼贴一样强行说服着观众:“我拍的可是现实主义。”不过可以感觉到拍摄的心境和《地久天长》还是不太一样,这部还有些稚拙的热情,后者则几乎是在娴熟精密地操弄。

54分钟前
  • 寒枝雀静
  • 还行

从平淡中要咂摸出人生的滋味 年轻还是做不到啊

56分钟前
  • 🌊🌈♐
  • 还行

就像青红这个矛盾的名字,电影中充斥着各种矛盾.时代的矛盾,家庭的矛盾,爱的矛盾.爱情在这种环境下只会有个悲惨的结局.P.S.这片子尺度这么小恐怕是因为高圆圆演的吧...

1小时前
  • Printf("紅")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