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多年前简单的制片架构、流程,但水准不比今天的低。写实的社会现状,真实的场景和画面质感都比当下不少华语片优秀。限于成本、新手、技术的条件,导致剧情比画面缺乏说服力。配音效果也较为粗糙。枪支和刀具都真实反映情况,比后面的打不中,打不死;反派废话连篇,警察单独行动以及不及时到达现场要合理太多,剧情和人物关系点到即止。片尾曲也能反应当时粤语流行曲还在发展阶段,歌词与片中人物用词富有当代特点。青涩,有趣。
刀片是个很恐怖的东西,亲眼看到过同学用剃须刀剃伤下巴,还曾经被贼人在车上用刀片划破牛仔裤盗走手机(下车好一阵才发现!)。
张国强那时候看来很红(很抢手啊),因为章国明的《点指兵兵》吧?话说他出身职业足球运动员,但没踢出名堂,所以后来他演《波牛》也很正常。
郑则仕没什么发挥。
黄淑仪很美,也性感,今天在TVB要么演演师奶,要么主持美食节目(亲自下厨,《唔熟唔食》)。
80年,关正杰唱了一首《救世者》的歌,这个电影名或许因之而来。电影还有个名字《夜车救赎者》。
导演是于仁泰哎,不知道从哪时起对他的印象只是个动作片导演。他以编剧入行,导演处女作是《墙内墙外》(陈欣健为第一导演)。
演员之一的余允抗,曾与严浩、于仁泰、陈欣健成立电影公司,稍后还与刘镇伟等人合组影业公司。而余允抗导演处女作是《师爸》(男主周润发,《救世主》的男主白鹰是重要角色),之后的《山狗》才打响声名。
关锦鹏和张坚庭都是主创。
于仁泰的从影的履历与新浪潮的那批人并无二致,1975年从美国回港,做过广告,也做过电影制片,1980年独立导演了自己的第一个剧情片,即是《救世者》。后来帮新艺城拍了些片,多是画面阴冷、故事诡谲的鬼片,1997年赴好莱坞,因为风格鲜明,映画出色,《鬼娃新娘》和《弗莱迪大战杰森》之流票房不赖。2006年回国拍《霍元甲》,一时又成了风口浪尖的人物了。
于仁泰的特色在映画出色,精炼、高效、富有表现力,全无旧式港派动作片神怪片的拖沓感。像《救世者》这样的初作,亦是如此。开篇儿拍神探起床梳洗出门,全是西式做法,都是短促的局部动作特写,酷劲儿十足,点烟摇上来拍面部的定格,点上完备的句号。创造性不需要多,架势十足,干净利落,一扫旧式动作片的琐碎。
白鹰追杀劫匪的戏,整个动作段落铺垫地恰到好处,虽然找戏来做的套路戏,但映像出众,看起来仍是十足好彩。劫匪和翻下楼顶,被铁丝吊死的段落,配合之前铺垫的鸟笼老人,戏剧性非常丰富。此一段,可以和徐克的《第一类型危险》中林珍奇高空将猫咪抛下惨死的段落比照,都是教人过目不忘的激烈画面。
变态杀手忆及儿时目睹母亲割颈自杀的惨象,则完全是于仁泰的拿手戏。此一段落,于仁泰一反惯常的快处理,反而刻意放缓节奏,连演员对白都故意慢了半拍,配以刺耳的音乐,简单的处理即将刀片儿割破脖颈的自杀惨状拍出漫长无比的“放大”效果,这和孩子心目中不灭的深刻印象最是吻合,使得富家仔变身变态杀手非常有说服力。“冰箱里有牛奶,妈咪……要走了”的遗言有着诡异的戏剧力,反倒是“你记着,是那些下贱女人害死妈咪”的对白,显得过于直白,为戏剧动力服务的意图过于明显。总而言之,此一段的暴力场面影像与剧情契合无间,实在是全片最佳场面。
与出色的映像相比,慌张儿戏的故事则是拖后腿的闹心,于仁泰的故事,张坚庭的剧本,全然搬抄老套的警探剧剧情,一些过勇过狠的设计以及终极大战送羊入虎口的儿戏剧情,都教人哭笑不得,当然这是彼时拍商业片的新浪潮导演的通病,过分计较不得。
没想到《龙门客栈》中的太监曹少钦,摇身一变成了硬拍小生,有型有款极了,非常赞。白鹰的呆头傻脑的拍档则是郑则仕,皮光肉滑,教人不由感慨,一晃30年过去了。
ps:于仁泰的软色情做起来也是给足份量,被变态少残杀的楼凤,其波之巨硕坚挺,实在是港片罕有,成为此片值得奋力一博,奋勇推荐的另一大理由。
我应该看的是删减版QAQ国语配音莫名其妙 真让人以为是日本片子 凶手长得挺好看的 男主就...
张坚庭先生编剧的第一部电影,略显稚嫩用女主角来吸引罪犯略显老套。白鹰演的外表冷峻的探长非常不错,正义感十足。还有田丰的粤语好蹩脚。。。里面充斥着软色情,一凤姐真是坚挺啊。。。
搭档克星,钓鱼执法,童年创伤,露水姻缘;镜头语言和服化道风格化得很可以,故事就……
BD修复,色彩、摄影、剪辑都很棒,杀戮镜头快准狠,语言很新浪潮,学习了诸如《法国贩毒网》这类片子的技法,缺憾是连环杀手的故事太简单了一些,人物都流于表面。
很西方警匪片,准确说是dirty harry系列的翻版,特别是开头,几乎照抄。用物的特写刻画支离破碎的城市世界,也很西化。还有些基督教符号。白鹰的演技还是软了点,但最后被收养的干儿子留言“干爹是大侠,我是小侠”还是很点出了都市侠者的死穴,颇让人感触。
本片是于仁泰繼《牆內牆外》後又一部經典的警匪片,試圖模仿《法國販毒網》式的寫實風格,推出一個個人英雄主義濃厚的刑警,雖然技法上維持的水準很高,可惜“以暴制暴”的主題無法引起中國社會的共鳴,因此反映不夠好
剪辑、摄像都颇有想法,确实有些新浪潮的意味,就是故事太大路了
配角阵容强大,剧情很一般,除了几处漏点,乏善可陈!国语配音太垃圾……
新浪潮时期于仁泰的头部作品,开头追捕戏里的跳切剪辑和俯视镜头在如今看来稀松平常,当时应颇为新颖。张坚庭的剧作优缺点明显,香港电影黄金时期的通病此时就有,囿于片长导致矛盾冲突后又无法深入,人物形象速写近乎浮光掠影。警察利用女性角色来破案的桥段应该模仿早期的西片,同年王钟自编自导的《冲锋车》的蓝本也同此类似。有趣的是,私以为同名主题曲由关正杰演绎,不如创作者泰迪罗宾版富有感染力,偏偏选了老关的,让我这个拥趸都有点赧然。那时的阿姐级花旦黄淑仪怎么看怎么像缪骞人。
于仁泰借鉴铅黄电影,连环凶杀拍得有模有样,杀人狂看见裸体就杀心大起,竟然有一丝喜剧色彩,结尾白鹰独自驾车离开,配上泰迪罗宾写的电影同名歌曲,无限落寞伤感,片中出现了意大利片《艾曼纽》某一部海报,还响了一下《半斤八两》算是个小彩蛋吧
镜头用得不错,但是情节太老套了,至少现在看来。副导演:关锦鹏。
78min,平庸疲软毫无气氛的片子,国语配音更是差得出戏,不如说就是看白鹰时装的,片头根本像是拍时尚广告,片尾还有服装赞助品牌,不过他这一身戒指手镯项链,吊儿郎当的,潮男浪子√,哪里像警察了2333
好老的电影
又是前半段还不错,后半段剧本开始歪的一部新浪潮。后面那个桥简直是屎桥中的屎桥,女主是真.工具人,连个收尾的交待都不给。镜头有几处还是不错的,但是新浪潮缺的是对剧本完整度的打磨。
蹩脚的国语配音版 卖春女们遇上神经仔 剧情俗路 结尾仓促
黄金时代的黄金组合,摄影尤其出色,片末的孤凉,倒是贴合救世者无法自救的悲怆
精彩的视听手法运用
于仁泰普遍不被认为是新浪潮一员,但他确实是那批导演里手法求新求变的。本片很有前瞻性,拍的时候香港第一个连环杀手林过雨都还没出来。而且他的拍摄手法忠于写实,比后来那些拍连环杀手的著名港三都要更现实和收敛。
勉强及格。硬派警探VS妓女杀手,张坚庭的剧本有明显的西式味道,最终成片的效果也像70年代美国硬派警匪片与铅黄电影的混搭——那些刀片割喉、头裹塑料之类的凶杀场面都用了卖弄的特写镜头,杀手出场时并未露面,那几个水中仰拍他清洗手上血液、背对镜头与妓女接洽的画面比一般的欧洲铅黄电影更有想法,这种鬼鬼祟祟的阴沉气氛是于仁泰的擅长,之后在《追鬼七雄》等片一直延续着。与胡金铨多有合作的白鹰,在这里的演绎是成功的,他面对上峰或同侪、妈妈桑情人、孤儿院义子、罪犯这些不同角色时的状态有区别有层次(但义子这角色的意义不太明确)。主角跟氛围都在线,本片差点剧情上了。富二代受母亲之死的刺激行凶,又在父亲庇护下脱罪,过程交代的粗枝大叶,妈妈桑受白鹰指派引富二代犯罪,她撇下警员与富二代见面引出的最后对决,是一系列看不懂的操作
关键时刻还是枪好用啊,拍这部戏资金可能挺匮乏,处处透着寒酸,虽说香港寸土寸金但名流之子的房子也太小了吧哈哈哈,群演也不专业,剧情也有点随便,女朋友也太豁得出去,这么一对比男的太不是东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