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澳門的一宗命案開始,名妓張美玲(張艾嘉)被發現在酒店房中刺殺了前度男友中村(鶴見辰吾)。在審判的過程中,發現了中村與美玲十年前的一段不可告人的往事,更發現美玲與夜總會經理白蘭(姚煒)之間曖昧的關係,而白蘭中村亦為了美玲而造成終身遺憾的錯誤。
《海上花》是楊凡導演的影片中戲劇原素最豐富的一部,其中有刻骨銘心的異性戀,有曖昧纏綿的女同性戀,有販毒與吸毒者的矛盾,有妓女與鴇母之間的衝突。
女主角張艾嘉在本片中的表現被譽為當年最優雅的演出,日籍男主角鶴見辰吾以極其浪漫的姿態風靡不少女性觀眾,而姚煒則成為中國電影史上女同性戀的經典人物。
主題曲:《海上花》則囊括幾乎當年所有港臺音樂大獎,並成為詞曲羅大佑、主唱甄妮音樂事業上的新里程。
一个命如草芥的女孩子
另一个同样命运的女人爱她
一个偶然遇见互生好感相伴一日游的男孩也爱上了她 男孩离开 分开十年无音讯 十年后再次上岛找到了她 还是爱她 要带她走 她也下定决心跟他走
奈何造化弄人 男人死了 兰姐坐牢 美玲依旧 独自飘零
爱 是什么莫名其妙的东西
杨凡的电影总是这么细腻文艺 (推荐看杨凡导演的另一部同样以女性生活为视角的美轮美奂的电影《游园惊梦》)甄妮演唱的同名主题曲《海上花》也太好听了 以前都没有听过 罗大佑好有才 医学专业毕业 做了医生 最后还是回到音乐 可见真爱一定还是会回来 澳门应该变了不少 这些年填海造田 造大桥 造路 造房子……还是很怀念旧时的澳门 窄窄的砖石单行道 矮矮的挨在一起的沧桑又温柔的木房子 葡式风格的小吃 悠闲自得的本岛阿姨爷叔 找个地方静静地吹个海风发个呆……
魔幻矗立的赌场大楼 摩肩接踵的大牌专卖 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玩世不恭的男男女女 恍若另一个世界
阴差阳错看了杨凡的《海上花 》,不过也很庆幸。因为已经很久没安静地看过爱情片了。
看到年轻的美玲,清纯、美丽,正如所有的少女那般,是所有美好的存在。
低头的娇羞,美妙的歌声,这些打动了观影的观众,也打动了为之吸引的中村。他正像所有青葱岁月的少年。心中的爱与身体的荷尔蒙凝结在一起,未曾分开,以为爱即可融化世间所有。他是美玲的梦,也是美玲向往的未来。
白兰对美玲的情愫是始料未及的,但也顺理成章。当她一点一点地擦拭美玲的身体时,我早就该想道,可惜影中的同性之爱,暧昧又拧巴,谁也放不开去爱。当美玲十年后再遇见中村,中村成为她的救赎,是她脱离原来关系的救命稻草,谁也别想阻止她。哪怕是如此爱她的白兰。
白兰以为给她足够好的物质生活就可以满足美玲,而她也不过是一个老鸨,她认为的好生活就是吃喝不愁,就是拥有金钱和地位。美玲给予她的,要比她给予美玲的多得多。
其实自始至终,美玲都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命运,她对白兰说:“你也应该在我身上取回代价。”她早已知道这样下去的日子不是个头,她也不过是白兰的棋子,自己的命运由着白兰而非自己。成为交际花绝非她所愿,这离她年轻时的“梦”太远。她不爱白兰,她也不爱自己。但她知道她爱中村,她知道她还爱着年少的梦。
许多时候,人的一生因为各种际遇,命运如浮萍、飘蓬般向着不可控的方向漂去。我们在每一次的变数中如果能自我感知,就会像美玲一样,像一个革命者般地反抗,斩断自己的过去,与之告别,向着憧憬的明天奋不顾身地扑过去。
凶杀发生的过程很平静,没有推搡的暴力,没有歇斯底里的尖叫,没有任何狗血的情节。白兰看到中村替美玲注射毒品,没有任何言语,只是举起了目光所及处的水果刀,愤然插向中村。中村倒地,美玲久久抱着他。
整个事件是我们平常能看到的报端杂志、网页上的某一个新闻报道,第二天又会被其他新闻版面覆盖。其他人的人生放在另一些人身上只是茶余饭后的谈资,而他们的命运却就此决定。判刑的判刑,死去的死去。
美玲与中村之间消失的十年,这十年他们的人生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个吸毒,一个贩毒。命运的轮回,抛起的石头最终砸在了爱的人身上。我不知道编剧为何要如此安排,也只有如此安排,才有如此深的宿命感。要不是演员容貌形体俱佳,我们看到的会是瘾君子的丑陋模样。张艾嘉也因此片成为了当年最优雅的女人。她那成为瘾君子的不得已与委曲求全的模样与她之前的如莲花般的少女模样迥然不同。中村也从那个意气风发的少年成为了令人厌恶的毒贩子。命运的翻云覆雨手改变了彼此最初的模样,美玲与中村被命运推向了需要彼此救赎的境地,他们都成为了曾经自己想象不到的人。重逢是对彼此的救赎,中村是美玲的梦,美玲是中村真正爱的人。人世浮沉中,他们终于知道漂荡的人生也不过是一场做了十年的梦。
但是,他们的梦被打碎了。
影片太过温柔,温柔得没有绝对黑白的好人与坏人。他们都可恶,同时也都很可怜。白兰是老鸨,将美玲带入烟花之地,美其名是为她好。不过是自私,她想独占美玲。那些男人不过是过客,是为她们提供令人艳羡生活的提款机,她看不起男人,正如她看不起自己。她不爱任何男人,但她爱美玲——以一种畸形的方式囚禁了美玲。但她也不过是得不到爱的回馈的可怜人,她知道美玲无法接受自己,她更不可能让中村夺取美玲。所以,唯有同归于尽。
中村,如果对影片的记忆仍然是片头的那个学生中村,那他依然是美好而令人喜爱的。但他最后也滑向了生活的阴暗角落——贩毒。正如白兰对他说的,他的一切是靠榨取吸毒者获得的。他也终将为此付出代价。
美玲,我终究无法将浓妆艳抹的她与穿着白色衬衣白色裙子的她相连接。堕入红尘的她,贪恋荣华富贵的她,也许原先也没有任何的梦想。她的梦想归结到底是年轻的爱情,她不像白兰那般“厉害”,也不像她那样有野心有能力,她不过是一朵破碎的莲花,在那一次失恋、堕胎之后就开始破碎,直至她后来一次一次的援交,她的身心一次一次地被撕裂,乃至彻底破碎。从心灵到身体,她都从未愈合过。她靠吸毒来让自己忘记,忘记自己受过的伤,忘记曾经的自己。在那一时的快感中她也愿意为之付诸一切。她的毒瘾越来越严重,严重到不能再遮掩,在家中让白兰看到、让酒店中村为她注射。就像她已经溃烂的人生,她所要奔赴的未来,也不过是让她苟延残喘的一场梦。
可以想象,中村不死,她与中村去往日本之后的生活也是不堪的。她当初没有救助自己的能力,便依附在比她强大的白兰身上,离开了白兰,她依旧立不起来,她也没有能够重新生活的能力——当初是失恋加堕胎,现在是毒瘾。所以说,美玲是最可怜的。
从前,有一个来日日本的少年在澳门遇见了一个少女,两人的第一次交集是因为少女有一个弟弟有小偷小摸的习惯,偷了男主的包,女主拿回去还给男主。女主好感度50%
第二次交集是因为男主和兄弟们去歌厅听歌,唱歌的正是女主,男主的兄弟上前搭讪,男主帮助女主解围,女主好感度100%
男主不仅是个靓仔,而且很礼貌,不在女主工作的时候打扰女主,在门口等到女主下班。
刚好是花灯节,弟弟很懂事的自己一边玩去了让男女主独处
男女主同框我只有一个想法
好美!张艾嘉演的女主好美!姐姐鲨我!怎么这么美阿!
好帅!这个男主怎么这么帅?完全在我的审美点上摩擦!
然后两个人就在一起了,两个人的约会日常好甜,特别接地气,又唯美又纯真,导演真的好会拍
狗血的爱情故事发展到这里才算是铺垫好前菜,准备撒狗血了。
男主接到编剧的安排要赶紧回国。但是男主联系不到女主,只好留了一封信给弟弟转交,而弟弟给信给女主的时候已经晚了一点(我恨!恨那个时候为什么没有微信!不像现在!分手只要一秒钟而已!)
男主让弟弟转交的信中写着“记得给我写信”
对你的思念,是一遍又一遍。
孤单的我还是没有改变。
美丽的梦何时才能出现,
亲爱的你,何时能够再见你一面。
女主写了很多信,但都没有寄出去。
女主常常去曾经的港口,
有一些场景令人在回忆中感伤。
街口那一对,和我们好像。
女主去江边扔掉了信,连放信的铁盒都一起丢了。
这次决定忘记你,真的,我发4。
然而,女主不知道“墨菲定律”:你越想找一个东西的事情一定找不到,你不想要的时候就出现了。
这不,编剧立马安排重逢。
还是那个歌舞团,女主还是那个唱歌的歌女,虽然有了一些老鸨的熏味。男主孤身来到这种风月场所,你俩别给我装纯了好吧
女主带男主去她曾经住过现在即将拆迁的房子,然后两人就突然颠鸾倒凤了,这就是成年人的世界吧,分开了十年也不先问问近况和倾诉一下衷情,先来一炮提醒一下观众,让对剧情讲究逻辑的我感到有一点莫名其妙。但是张艾嘉的后背太美了。so 随你怎么瞎扯吧。
办完正事了可以倾述一下衷肠了吧!什么今晚的月亮很美啦什么十年之前,我不认识你,你不属于我,我们还是一样,陪在一个陌生人左右啦
But女主来了一个事后毒……做起来注射du
男主看着女主这样很心疼,含泪望着女主,委屈得我也刚想说姐姐抱抱……
下一秒,他在卖du...他就是个毒贩子……
他说“我可以卖这东西,就能帮你戒掉。”
???哈罗。编剧,你觉得这句话很深情吗?你从矫情小组来的吗?他在跨国贩毒欸!
男主说“我们的感情从十年前就开始了”
闺蜜“也在十年前就结束了”
原来闺蜜是反矫达人
闺蜜阻止男主不成赶去想阻止女主,发现女主刚走于是又返回男主的酒店,推门发现男主正在给女主注射毒品(其实是女主苦苦央求男主帮她),闺蜜拿起水果刀就冲了上去
总之……这个剧情我真的会谢,闺蜜线玩女同,男女主线玩重逢……最后闺蜜鲨了男主。十年之前,他是白衣少年,她是青春歌女;十年之后,他变跨国贩毒,她变吸毒老鸨什么鬼
谈及香港电影,我们首先想到的是以“无厘头”著称的周星驰,是永远暧昧不明的王家卫,或者是专注“暴力美学”的吴宇森。在这些电影中,男性的话语权永远居于核心地位,比如,《喜剧之王》中的尹天仇,在电影中,尹天仇是典型的社会底层,但他依然拥有绝对的话语权,他的存在和选择决定了柳飘飘的未来。王家卫电影《2046》中的周慕云,他身边出现了一个又一个明艳动人的女性,可这些女性只是周慕云生活中的点缀。不管其他角色如何改变,周慕云始终站在权力话语的中心位置。在吴宇森的电影中,女性角色只是男性角色的陪衬,她们通常被放在“景观”或者“配角”的位置上,他的电影永远都以男性为主。
然而,香港导演杨凡却是一个例外,杨凡以拍摄女性电影见长,他的镜头始终关注着在父权社会中挣扎的女性的生活状态。他用细腻缱绻的感情和极具美感的镜头挖掘着女性的内在品质,对女性的心理活动进行深层次的探究和分析,强调女性的自我表达和生存境遇。在杨凡的电影中,女性不再是花瓶式的摆设,她们从父权秩序的边缘逐渐走到了中心,打破了以男性话语权为核心的叙事传统,形成了一个以女性主义为核心的影像世界。
1984年,杨凡拍摄了自己的第一部电影《少女日记》,在此后的三十多年中,他始终关注着女性的生存状态,女性在他的镜头下总能显现出最有灵气和最有韵味的瞬间。在他的电影中,我们常常可以看见一种略带颓丧的美感,这种美感和女性气质十分贴合,在彰显导演个人的美学功底之外,也表现出了独特真实的女性意识。
1986年,杨凡的《海上花》问世,故事从澳门的一宗命案开始,张美玲被发现在某家酒店中杀害了前男友,在进行审判的过程中,张美玲和前男友中村之间的故事也如画卷一般展开,而张美玲和夜总会经理白兰之间的关系也非常暧昧。三个人之间形成了一种畸形的情感关系,张美玲在中村和白兰之间左右摇摆,遗憾的是,她自始至终都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生活和爱情。
《海上花》是杨凡导演的作品中最具戏剧性的一部,在这部电影中可以看见很多前卫的话题,但“女性意识中的挣扎与沉沦”这一话题始终居于核心地位。近年来,有越来越多和女性意识有关的电影出现在银幕上,透过这些电影,我们可以清楚的看见女性的生存困境和挣扎,现在不妨来看看,女性这一角色从父权秩序的边缘移到中心之后,导演如何在表现女性意识的觉醒,以及女性在生存中的挣扎、情爱中的沉沦。
如何理解电影中的女性意识?
传统的中国社会,女性一直处于缺席或者消隐的状态,女性意识也被书写者刻意回避和阉割。而所谓的女性意识便是对这种缺席、消隐状态的反抗。女性意识在电影中可以表现为两个方面,一个是主体意识,另一个是形象意识。
在《海上花》中,张美玲和白兰都属于独立女性,她们在风尘中打滚,但不依赖某一个男性来生存。她们的生存基础建立在她们理性的物质需求和情感需求之上。杨凡通过对张美玲和白兰情感走向以及肢体接触的刻画,强调了女性在情爱方面的独立和自觉。而在塑造张美玲和白兰“交际花”身份时,导演杨凡又观照到了女性的生存状态与心境。张美玲的纠结,白兰的果断以及中村的痴情,在杨凡的镜头中变成一种女性对男权社会的反抗。
女性意识在杨凡的电影中表现为拒绝男权社会对女性的传统定义,比如张爱玲在不同男性之间周旋时,对于他们表现出来的情爱需求永远处于消极抵抗、被动接受的状态。白兰作为夜总会经理看尽了男性的薄情寡义,将情感转投在张美玲身上。对于白兰的这份感情,张美玲虽然接受但并不依赖,对于感情她始终抱着怀疑,这种怀疑的态度最终让张美玲走向了孤老终身这一可怖的人间预言。
杨凡在电影中并没有对这种复杂的情感进行任何批判,而是将张美玲、白兰放在和男权对抗的位置上来进行故事的讲述。张美玲和中村的相遇、分开,再次相遇,死亡。这两组词汇不仅是两人之间关系的简单描述,也是女性主体意识的呈现——张美玲对这段爱情的理性认识。白兰和中村之间的关系更简单,两人见面,死亡,这段关系意味着白兰和男权社会的彻底割裂。
杨凡电影中的女性意识其实是带有导演私心的,在电影中可以明显感觉到导演主张女性情感的刻意性。但正是这种刻意性让女性获得了自己应有的文化身份和社会地位。
女性意识和女性电影之间的关系?
女性电影并不是一种电影类型,也没有详尽具体的阐释,但从一些典型的“女性电影”中可以看出一些共性,就是电影始终关注着女性的生活经验、情爱需求以及自我意识,强调以女性视角和女性意识来塑造人物。女性电影在表达女性意识觉醒的同时,也应体现出女性在意识层面的觉醒。
杨凡在《海上花》中,不管是题材的选择、冲突的设定、诠释的角度,还是表达方式、叙事视角都强调了女性的主题地位。比如,张美玲在中村离开澳门之后,并没有给中村寄信,而是将信扔进大海,斩断了这段情感。白兰为了“挽救”张美玲,失手杀死了中村,这也是女性意识的觉醒,放在这部电影中,强化了女性电影的主体意识。
对电影中的女性角色,杨凡对其生存环境进行了详尽的刻画,他的镜头告诉我们,女性的悲剧是因为男权社会的压迫,张美玲总是强调希望日子好过一些,这是因为,尽管张美玲拥有一定的主导权,但在整个社会中,张美玲代表的女性依然处于被压迫的地位。
而在进一步描述女性情感时,杨凡让这些女性摆脱了对女性的依赖与眷恋,让女性意识逐渐走向独立、自主的阶段,显示了女性需求的真实存在和女性意识的觉醒,创造了一个极具个人风格的女性电影世界。
女性意识是女性电影中的意识主体,几乎所有的女性电影都会不自觉的涉及到女性意识。在描述女性意识的觉醒和反抗时,女性电影也的价值和意义也得到了凸显。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女性意识是女性电影中的核心部分,女性意识通过女性电影得到了合理的呈现,女性电影因为女性意识拥有了更深刻的现实性意义。
《海上花》中的女性意识是如何表现的?
在《海上花》这部电影中我们可以看见四种不同的女性形象,这些不同的女性形象恰好能够反映出一个女性的成长,这种带着反抗性的成长也可以理解为女性意识的觉醒。
传统的女性:杨凡镜头下的女性一开始几乎都是传统女性,是典型的贤妻形象。温柔贤惠、魅力大方、淳朴善良。张美玲最初在街头唱歌,尽管收入不高,但生活充实快乐。遇见中村之后,张美玲萌发出了对婚姻生活的向往。尽管中村在张美玲的人生中缺席了十年,但那份纯粹的情感却从未消失,这正是传统女性的忠贞。
魅惑的女性:认识了白兰之后,张美玲开始在不同的男性之间的流转。此时的张美玲已经成为一种成熟知性、风情万种的交际花,她吃喝不愁,可始终不快乐。情感的缺失让张美玲走上了一条不归路,白兰和她之间的关系暧昧不明。白兰的怂恿,张美玲的消沉,使得两个人在男性权力的漩涡中沉沦。
独立的女性:在经济和情感上,张美玲和白兰都是独立女性。她们拥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同时也共享着同性之间的情感。这种身份的设定代表着女性的独立和觉醒,她们对自己的生活拥有绝对的支配权,对自己的情感也是如此。这种独立伴随着对传统的反叛,同时也带有强烈的悲剧性色彩。
纠结的女性:在男权社会中,女性意识的觉醒多多少少都带有暧昧的色彩。一方面,女性需要清楚自身的需求、明确自己的价值,另一方面,又不得不徘徊在父权秩序的边缘,她们需要某种男性角色来填补生命中缺失的那一部分。比如张美玲对中村的情感、对白兰的情感,这种情感上的纠结揭示出了女性内心的自我矛盾和精神困境。
杨凡在表现女性之间的情感流变时,并不是为了颠覆或者标新立异,而是包含了他对情感的另一种理解。在杨凡看来,同性之间的情感往往更加纯粹平等,尽管同性之间的情感一直处于主流叙事的边缘,但这种情感的确是真实存在的。杨凡在这里仅仅通过”点到为止“的方式来描述这段感情,展现了他对女性情感的多元化表达。
导演杨凡在《海上花》中塑造了两个极其相似的女性角色,她们就像硬币的两面。在这样的女性角色中,我们可以看见杨凡对女性真实情感的关注,并借此将女性意识变成一种美学想象,让女性意识中的真实需要和电影的艺术需求得到了完美的呈现。
唯美主义者总是怀旧的,不同于《妖街皇后》90年代的南洋风味,本片开篇便展示了已经消逝的澳门街景,杨凡对地域特色的把握渗透在每个故事发生的背景中。看到开头不必抱有类型片的期待,悬疑和倒叙只是揭开奇情的面纱,性别意识和对异性恋霸权的反抗才是不变的母题。大胆猜测杨导一定看过楚原的《爱奴》,不同于后者将妓女中的女同性恋当成卖点,仍落进归顺于男权宰制的窠臼,《海上花》对女性情感的挖掘更深,即使白兰对美玲的爱早就从第一眼的歌台相遇时暴露无遗,白兰却无法不忍心将爱人推进“交际花”的泥淖,这是作为弱势的女性群体在男权社会里求生的本能,或许只有“主动”投身才能唤回自身的主体意识,为同性之爱在边缘的角落里留一份存活的空间。鹤见辰吾的选角很合适,自带神秘的异国情调,姚炜神似白光,也体现了杨凡选角的眼光。
题材不容易,难得导演关注女人之间超越友谊的关系,但又随时被男人的介入而打散开这样一个存在了千年的事实。女人被男权社会用各种手段打散,成为一个个沙粒,无法相互援助。这个片子的惊喜是姚炜,穿衣品味太好,30年后依旧是上乘,而且跟张艾嘉比较起来,脸部轮廓更清晰、分明。很多时候让我想起天海佑希跟她对比。华语圈的女演员实在是太可惜了,那么多优秀的女人,尤其是在她们四十岁之后,智慧和美貌都日臻完美,可惜没戏演了。相比较而言,日本对待女演员就好多了,想想吉永小百合们都是从年轻演到老,而且树木希林这样不算美貌的,到后期也越来越有好戏可演。而退出的三口百惠现在想起来倒是个例外了,而没有了她的三浦友和事业上也都表现平平。
白兰第一次见到美玲后,觉得“好像姐妹一样,却又比姐妹更亲”,把她从歌厅带到夜总会,取下纯白色的发箍,把直发烫卷,一袭白裙换做黑色蕾丝。她对美玲说“你一直不明白,在我们生命里,男人来了是会走的”。1:10分共浴的缱绻;出庭作证时,嘲笑律师的那句“生命宝贵与否,见仁见智”;一把小的水果刀,插向中村的心脏,彻底终结美玲“孩子的梦”。海上花,是风月场所花月之身的交际花,是中元节祭奠时放入河中的花灯。祭奠的是纯白的天真烂漫,是初见的惊鸿双眼,是染污眼眸中的一丝清明。身如柳絮随风飘,心似浮萍逐水流。
为了高清版的侯孝贤的《海上花》,误下载了这个版本的,于是索性又看了另一个故事,那时候的张艾嘉真的是纯真,三角恋的爱情夹杂着同性之爱,樊少皇真是嫩,《海上花》这首歌好听。
杨凡的每一部作品都像是只为女人而拍,她们在他的镜头下都是那么美。
八年前看过的片,重温依然为这个故事眼泛泪光。白衬衫的鹤见辰吾儒雅英俊,转身侧影魂牵梦萦,格子长裙张艾嘉,夕阳洒身,把一摞摞退回来的信件丢向大海,配乐响起,阵阵伤感。多年后物是人非的遗憾,“如果当初有,你就不会记得今天的我。”中村先生,那般柔情的你,是她破碎的梦想,内心深处的秘密。
三十岁的张艾嘉,兼具了灵气与美貌、知性与理性,包括几个年龄段的演绎都非常到位,有几段台词表现的太好了。虽是两女一男的故事,却拍出了不一样的味道,这样的故事加阵容,光影再嚣张一点很可能就是后期的王家卫了,如果结局不那么仓促可能会更好,片中那首出现了多次的“海上花”也是百听不厌啊!
一个梦碎的过程,杨凡的缠绵悱恻怀旧唯美美学淋漓展现。案情追溯建构剧情还原真相,异国恋,暧昧的同性恋,含蓄的三角恋,单纯的爱恋十年后变成交际花与毒贩的苦恋,人生若只如初见啊。音乐动听到令人无比惆怅。
杨凡讲故事的能力真心一般,但画面色彩构图声画,以及对男色女色情色暧昧的捕捉却是大师级别的,诗意又充满诱惑。主题曲真好听。
这个故事在杨凡的MV式拍法(最后还附送一段甄妮的MV)下是不算难看,但基本上也只限于有佳句无佳章的水准了。张艾嘉将写的数十封信扔到水中,相思化作一滩残梦;十年后两人在歌厅重逢,没有抓马只有淡淡的问候;眼泛泪光的张艾嘉在台上唱起十年前的《海上花》(杨凡电影里总有仿佛量身定做的电影歌曲),配上迷幻的灯光,也有几分幻梦感。剧情上是个萍水相逢,十年互不相忘,再续前缘后又悲剧收场的爱情故事,但杨凡的叙事太白开水了,又要杂糅进贩毒吸毒凶杀这样的悬疑元素(以及杨凡是真的不会拍法庭戏),让整个故事陷于一种奇怪的磁场中。相差11岁的张艾嘉和鹤见辰吾演情侣居然没什么违和感,33岁的张艾嘉还是有满满的少女感。14岁的樊少皇演技略显浮夸了,看他瘦削的身形,完全无法想象他六年后就成为了《力王》。
看到三分之一的时候还没见到梁朝伟我就知道我特么又下错资源了!
三个恋爱脑,以曹七巧的方式去表达爱,奇情式你死我亡。杨凡写得太卑微,女人都预设自己不配被爱,全不如对摄影术的自信:“都怪你不肯多花钱找杨凡拍”。张艾嘉被拍得极美,梳成大光明时美似林青霞。虽然她完全不适合演风骚妓女。/杨拍洗澡戏天下第一,女女拥浴亦是千言万语。美少年亲吻的吮吸声好色情。/罗大佑海上花哀而不怨,甄妮妖冶端庄,都比杨凡站得高。#bjiff2023
杨凡拍戏主要拍感觉,拍美,拍年代回忆,剧情之类不必深究。这套戏里面每一帧都美不胜收,尤其是旧日澳门的景色,现在已不可得。还有白姐那一缕带点怜惜、绝望、只记今朝和付出的爱。方盈的美术依然值得称道,罗大佑的海上花竟然会输最佳电影歌曲,个人喜欢这首多过最爱。
补标,林奕华课上看的修复版。Naive Trash Film,有着非常过时的滑稽感,哄堂大笑。笑完课后全班被留堂骂了半个钟,(林说这是他本人最喜欢的电影),那就不能允许别人觉得好笑吗?
片子并不佳,杨凡为了拍出歌里的“奇情”,情节所涉元素过于杂乱,三个人的感情戏不均衡也不和谐。可是,谁又能禁得住一遍遍重听这首歌呢?电影剧终,真正的原唱甄妮出现在舞台上,不知怎么的,我就忍不住的掉泪。海上花如梦,泡影曾为真。
俗套狗血的爱情故事在罗大佑作的主题曲的烘托下倒也是十分动人,不过也导致该片看上去更像是这首主题曲的长篇MV,至于影片,最大的亮点在于叙事技巧上,插叙、倒叙和回忆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丝毫不显突兀,不过同性之恋在那个年代就出现未免太时尚了吧
罗大佑的歌曲《海上花》→1986年的电影《海上花》,从此以后,《海上花》的观影记忆就不再只属于侯孝贤1998年的同名作品了。—— 纯美的张艾嘉,帅气的鹤见辰吾,年轻时候的短暂爱情没能修成正果,阔别十年的重逢最终却以悲剧收尾。看片前在豆瓣看到类型有「同性」,由此导致观影时挺早就预测到的真凶。电影的叙事不太顺畅,情节略显跳跃,倒是挺中意高清修复版影像透露的浓厚年代感。★★★☆
楊凡熱衷拍防線的潰散。最好是純真因初戀而褪色的故事。他懂靜止的美,但卻很少創造出流動的美,電影只是他串連起每一幕靜止的工具。
一见钟情和暧昧姐妹,心有千千结和相爱不如相伴,故事勉强及格,情感及格勉强,但把澳门拍得这么美,那么有殖民地风情,该片第一,《伊莎贝拉》也逊一筹;罗大佑的音乐和甄妮的歌声,也是八十年代最美之一。少年樊少皇演戏略浮夸,几年后,他成为“力王”,拼身材拼出一席之地。该片的服装也是八十年代最佳之一,姚炜穿得最有味道。最后,修复得非常棒,色彩如昔,影调如旧。
白蘭(姚煒)太美了,这个故事意外地说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