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桌派 第三季

综艺大陆2018

主演:窦文涛  马家辉  马未都  蒋方舟  李玫瑾  陈鲁豫  许子东  梁文道  韩庚  周轶君  蒋雯丽  李艾  汪海林  陈志武  潘采夫  张立宪  李小牧  马伯庸  史航  王珮瑜    

导演:苏雷

 剧照

圆桌派 第三季 剧照 NO.1圆桌派 第三季 剧照 NO.2圆桌派 第三季 剧照 NO.3圆桌派 第三季 剧照 NO.4圆桌派 第三季 剧照 NO.5圆桌派 第三季 剧照 NO.6圆桌派 第三季 剧照 NO.13圆桌派 第三季 剧照 NO.14圆桌派 第三季 剧照 NO.15圆桌派 第三季 剧照 NO.16圆桌派 第三季 剧照 NO.17圆桌派 第三季 剧照 NO.18圆桌派 第三季 剧照 NO.19圆桌派 第三季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16 11:11

详细剧情

  20180427 第二十四集 失恋:失恋是一种病?
  20180424 第二十三集 跳槽:跳槽季 越跳越迷茫?
  20180420 第二十二集 选书:读什么书成什么人?
  20180417 第二十一集 细节:魔鬼藏在细节里
  20180413 第二十集 艺考:“你的梦想是什么?”
  20180410 第十九集 低欲:小小的确定的幸福
  20180406 第十八集 看戏:看门道与看热闹
  20180403 第十七集 鲜肉:这是好词还是坏词?
  20180330 第十六集 抄袭:侵权这事怎么断?
  20180327 第十五集 求知:眼花缭乱知识控
  20180323 第十四集 规则:你怎么理解规则?
  20180320 第十三集 逆商:如何面对逆境?
  20180316 第十二集 供养:谁养谁?亲密关系的背后
  20180313 第十一集 烂片:怎样算烂?为何会烂?
  20180309 第十集 成就:你有成就吗?
  20180306 第九集 演员:演员是怎样一种生物?
  20180302 第八集 怀旧:青春时光真的美吗?
  20180227 第七集 母亲:你与妈妈的相处模式?
  20180213 第六集 亲戚:过年需要亲戚吗?
  20180209 第五集 佛系:你真的“无所谓吗”?
  20180206 第四集 爱哭:何时你变得爱哭了?
  20180202 第三集 渣男:如何一眼识别渣男?
  20180130 第二集 界限:社交时代有没有男女之防?
  20180126 第一集 人设:粉丝时代 人设属于谁?

 长篇影评

 1 ) 我觉得蒋方舟挺好的

不太懂为什么老有人在弹幕喷蒋方舟。其实她作为年轻代在节目里面理清了好多马爷他们那个年纪不能理解的现在年轻人的文化特征。如果没有她,我觉得几个大老爷们未必把很多的有趣的话题聊得开。

另外,如果你对比一下另外几期的年轻嘉宾,你就会发现她的表达算是最稳的了。不过度的自我表达,也不推诿。特别是有一期说到北京孩子对比其他地方孩子的那种气从何而来,她的总结说是对占用公共资源的不害羞。可以说是超级精准。

再比如第二期她说到的高峰体验,其实背后是个很正经的心理学知识。但是马爷眼睛眯得,哈哈。反正都挺有意思的。

最后一句,方舟作为一个文学青年,其实她的话总是会下意识地被一种文学气质包裹着。而她表达得相当好,既不刻意也不俗套

 2 ) 【细节】

《圆桌派》第三季某期聊“细节”,史航:“我个人觉得,首先得看你对人世间的态度,如果你对人世间够悲观,那么关注细节都是触底反弹,看到的都是好消息;如果你对人世间够乐观,细节放大一切一定是处处打折扣;所以我觉得凡事先悲观到底,然后尽情地放大细节,总有好消息。”听上去挺拗口的,还不太好理解。

年轻时总是敏感的,所谓“悲春伤秋,竹碧松翠梅为洁”。随着年龄渐长,感觉自己慢慢的脱敏了,不常做小儿女之态。这时节目中有人提了个问题:生活中哪个细节让你感觉到对方的爱?第一时间跳出来的细节就是,只要和他同行,如果前面有台阶,不管你是否看见,他定会用身体挡一下做为提醒。我不知道这算不算爱,但它让我觉得温暖。

网上有不少测试男士对女士是否真心的鸡汤文,对照一下挺有趣的。比如:

1、他对你是否足够热情

说 当他真心在乎你的时候,他就会对你表露出极其热情主动的一面。一方面,他会想要和你产生更多情感上的碰撞和交流。另一方面,他也会想要给予你更多美好的祝愿和温馨的问候。

年轻的时候也许是,但人到中年,特别因工作关系常年聚少离多,热情可能更多被牵挂替代了。

记得他在西安我在广州那几年,每天一小时的电话粥也是煲过的。而前段时间,因疫情将近三个月没有见面,虽然有微信联系,却没有通过一次电话,很奇怪吧。大概我们知道哪怕听不到彼此的声音,也能体会到有他在的踏实,这也许就是用时间打磨出来的信任吧。

2、他是否愿意为你付出

说 判断一个男人是否真的爱你,就看他是否对你足够慷慨大方,是否愿意主动为你付出。

当初他在深圳我在长沙,第一次去探亲,为了做好接待他向战友借了钱,请人吃饭也是亲自操刀,因为去不起饭店。宴请次数之频繁可为我今生之最,大概计算了一下,30天我俩单独进餐的次数(包括早餐)不超过11餐,除了部分战友的回请,大部分都是他在请客。以至于脑子里总出现某小品的桥段,陈佩斯扮演一位刚卖完粮的农民,回村的路上,见到其他村民必说的一句话就是:“到我家喝酒去吧!”

现在基本是别人请他吃饭,出席人与饭局都颇见档次。我不善应酬,敬酒、夹菜、言不由衷地说话,山珍海味也不觉鲜,还耗费精神,就借故很少参加了,反而觉得青菜豆腐的家常菜更温情。

能为你付出物质就是真心的爱了?恐怕不够,于是就有常说的那句:最长情的告白就是陪伴。我现在缺的不是告白,是陪伴。即使我们看不到一起,说不到一处,你看你的电视,我修我的花草,互不打扰,在要你在,就很美好。

🌧🌧🌧

 3 ) 《圆桌派》第三季 我觉得值得留存的语录

1“风物长宜放眼量”拉开距离看,把事情搁到极端就容易看得特别清楚,几十年前的某一次出轨或争吵,它可能变成老年夫妻,历经沧桑之后的某种甜蜜的一个回忆,而且是反复使用的,所以鲁迅的那句诗可以改成“历尽劫波夫妻在,相逢一笑泯恩仇。”———窦文涛、马未都

2.如果一个人他的快乐,总是需要另一个人的合作,才能完成的话,他的爱情就会变得容易苦,但是你们都是属于有自己本根的人,我有我的爱好,我有我的创作,我有我的精神世界,那么另一个人爱上,真的是像当年舒婷写那诗《致橡树》是两棵树勾手勾在一起,不是说我非得靠在你这儿,你这不可靠,我就倒了,那样就会产生特别强的不放心。——窦文涛

3.好的东西是永远都有的,而且是层出不穷的,不必所有的好的你都拥有,拥有不过来。———蒋方舟

4.在生活中遇到一个特别客气的人,一般都要特小心,被动攻击人格。你和他相处也得客气,说话要小心谨慎。——李玫瑾

5.家长恩威并施的都没有后果,最怕的就是家长只有威 没有恩,那这个孩子可能会有严重的心理问题,打一巴掌揉一揉,过去会打孩子的,父母两个人一定是一个白脸一个红脸,最怕的就是两个都冲过来打,那就生活在一个冷酷的环境里。——马未都

6.有时候就一个坎过不去,这女的不要我了,他就变成生活里没有周边的事情了,形成一种执念,我要是不能把它挽回来,我脑子里就没有别的,时间上没有长远,空间上只有一个事。——窦文涛

你知道这种情况怎么发生的吗?这种情况往往是他在生活当中的兴趣和刺激源太少了,就比如传销吧,你怎么给他洗脑,你必须把他隔绝和外界的联系,对吧,所以我们有时候在生活当中一个健康的心理如何保持,就是说一定在生活当中,每天要做三样以上的事情,就跟吃东西一样,不是说哪个健康不健康,就是你什么都吃一点点,它的量够了就最健康,如果你只吃一个就肯定不健康,所以心理也是这样,如果你这一段时间就做一件事,做久了人就会变得痴,执着在一个事情上特别容易崩溃,就是变成人生只有这一个事,包括陈世峰也是这样,如果他生活很快乐,有很多事情要去做,他也不会出现这么偏执。——李玫瑾

7.好几个嘉宾都是讨好型人格,我这个人就是怕别人不满意,就好像在一群人当中,别人都是那么热情澎湃,那么性情中人,我老是觉得说话怕别人不高兴。———窦文涛

8.当人受到巨大的痛失的时候,心理学上讲有一种行为叫包扎,当年汶川地震他们做心理辅导的医生讲,你看有些人全家都死了,这个人在街上失神,跟人说起来就像说别人的事情一样,实际上你不要以为他没受伤,人的心理有个本能就是受到伤害太大,你绝对承受不了的时候,就像紧急包扎,把它压进潜意识,但是那个东西可能在很久之后才释放出来。——窦文涛

9.傅佩荣说:年轻的时候应该学儒,因为儒家就是跟人打交道,中年以后道家,跟自己打交道。这个故事贷款得不到,我继续争取,我在别的地方成功,这就是我们传统的儒家故事,如果是我得不到了,这项目有什么了不起,我不做这个我做另外一个,我照样可以活得很好,这些都是过眼烟云,佛系其实很多内容都是结合了中国人对道家的一些理解,中国人这个儒道,总是能进的时候就儒,退下来就道。———许子东

10.上次文道到我家就说到缅甸丛林,上师教我们干嘛:禅修,他说打坐,你如何能够灭苦呢,蚊子咬你痒吧,但是你观想它,想想有个尖针扎进了皮肤,但是它不是疼,它只是一种感觉,然后这个感觉可以跟你分离,你感受它。——窦文涛

11.人这种动物有一种本能就是要寻找意义,给我一个理由,就是叫心安理得吧,理得了心就安了,哪天出去摔一跟头,如果找到了一个理由,好,心就安了,就能接受了,一切似乎都有了意义。我今天穿的鞋子太小,鞋带没绑好,所以摔了这一跤,你看有了一个理由这个行为似乎就合理了,其实还是一样的行为,照科学有限的认识来说,人生目前没什么意义,就是一系列偶然行为的一种交叉组合关系,人处在其中你找到一个理,你看,你对他不好了吧,所以他要跟你离婚,哦,就明白了。所以你每一派后面都用了一个系,这个系就是用不同的道理,把同样的一些事情,不同的串法,把它串起来,所以都是大学里的科系,都是系都是学问……——窦文涛、许子东

12.你如何理解我们去餐厅酒吧可以和陌生人聊得很好呢?那个心理学叫陌生人效应,就是因为我一年只会跟你聊一次,以后都不相干了,才能交浅言深,我们才能讲一些平常我在办公室不会跟人讲的……把自己心底的软弱或者温情、人性的东西放出来,就是因为我知道这一年我只和你聊这一个钟头,如果是亲戚就又多了一点点信任,温暖。——马家辉

13.过去的家族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但现在不一样,一个大的亲戚网络里面,每个人可能分散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行业不同的教育水平,那每年一度你被迫的大家在一起,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临时的跨越社会,打破社会圈层,广泛接触社会不同层次的人,你每年过年回家就是一次采风,你平常天天在群里微信那些都是跟你相似气味相投的人。——梁文道

14.像我们兄弟姐妹之间有一种平行关系,有一个亲疏远近,但80后90后的父母会觉得独生子女不知道冷暖不知道好歹,不知道人家对他好不好,他会不会对这个亲疏远近的分寸不太敏锐——窦文涛

15.三十年代拍电影都有一个典型特征:说话速度慢。现在我们说话速度快是被社会逼的,过去人都慢条斯理地说话,你听老舍先生的录音,那他说的老北京话特别慢,信息量是现在的三分之二,达不到百分之百,过去说话快是野蛮的。——马未都

16.怀旧的时间段越来越压缩得短,那是说明社会变化得快,像你过去生活节奏缓慢的时候,你从小学到中学这社会就没有变化,那你怀哪门子旧。——马未都

17.我在找演员也是用的这个办法,我就给这些小孩说:这个房里有一只小老鼠谁能把它找出来。我就观察,看哪个小孩有这种信任感,就是你刚才说的能不能当得了演员,很多人其实是,看两分钟,没有,你在骗我呢,大概就出来了,本来孩子是信任的,是信任一切的,但是因为我们的后天的很多东西,会让我们去怀疑一切,所以你如何去保持那个孩子的天性,去相信,是演员如何能进入角色的关键。——蒋雯丽

18.文化扼杀你很多,你学得越多障碍越多,顾虑越多。——马未都

19.那个时代文学情怀是第一情怀,现在好多片从头看到尾那哪有文学情怀啊——马未都

20.奥巴马说:我认识绝大部份成功的人都不说自己是运气好,都喜欢说自己加倍地努力,自己的天分怎么样,但是一个人如果没办法承认自己运气好,那就什么都不用谈了。——梁文道

21.多巴胺是渴,比如说小两口刚开始热恋,强烈地想要占有,那个时候更多的是多巴胺,但是你们要白头偕老,慢慢地这个激情过后,最好能进入这样一种胺多酚的状态,就是满足、幸福、宁静。——窦文涛

22.有一个叫高峰体验,还有一个叫高原体验,高峰就是那一下,成就感其实就包含这两个,还有一种高原体验就是,你在一段时间内都感到这个幸福是高原。——窦文涛

23.钱谷融先生晚年说过一句话:我写的东西不多,但是没什么要改的。——许子东

24.比如这一天要处理的问题有八件事,经常每天弄得非常狼狈,但是如果呢,就像用华罗庚的优选法:你要到厨房去拿一个东西,其实你可以在经过半路上,到这儿拿了牙刷,到那儿拿了盐,再到厨房……存在一个最优的方法,你这一趟把这几件事全都办了,势如破竹,把这些事全对付完了,最后还顺带打电话抚慰一个女孩的心,这一天晚上躺床上就好满足,就像佛经里讲的能事毕矣,今天能干的事儿全干了,这个算不算小确幸小成就。——窦文涛

25.说白了就是麦克斯韦博讲的:每个人把自己做的事情做到最好。这个就是新教伦理给人的一种最大的快乐,做一双鞋子也可以做到这个境界,一个导演也可以做到这个境界,写文章的人也可以做到这个境界,这其实不是只属于专家、艺术人才的,其实是属于所有人的,就是把自己做的事情做到最好,就能获得成就感。——许子东

26.去养老院跟在家防老,有一个非常大的不同,在家防老你越来越抽离社会,我们看到很多老人他其实很孤独,他越活到后来他的活动范围越小,到最后甚至是不出家门的,他就只在自己的小小卧室或者家的范围,但是老人院却相反,老人院是一个社交环境,你具不具备那样的一种能力、性格、社交技巧,在你年纪那么大的时候,你还要去适应那些原来你并不认识的人,天天跟你打交道。——梁文道

27.我原来想的逆商应该是要坚持、要奋斗,其实逆商可能有另外一层,就是你该撤的时候要撤,这个倒是一种逆境里智慧。——周轶君

28.一个人在选择职业的时候,不仅仅是寻找一生的幸福,不仅仅是追寻你的信仰,还有一个要看到你的能力,你在你的能力范围内你的逆商就高,你的抗压能力就高。——许子东

29.别花自己没有的钱,量入为出,名声也是这样,不要去拿到不属于自己的名声。——窦文涛、许子东

30.规则是要求所有人的,但是道德最好是自律的,要求自己的。——窦文涛

31.所谓的规则是用来打破的指的是什么呢,我觉得要辨明得很清晰,一种就是所说的规则,也许是商业社会的潜规则,或许是思想上的一种大家遵循的模式,但是如果你真的讲到是一种类似法规的规则,却不应该说它是用来被打破的,如果我们真觉得随着社会的变化时代的进步,它不合情不合理了,那我们应该用和规则的方法来改变这个规则。——梁文道

32.玄奘带回来的唯识宗(法相宗、慈恩宗)相比之下是佛教宗派当中最讲逻辑的,哲学化的。——窦文涛

33.哪怕就是我们说的附庸风雅吧,一个人有缘份有机会对一个物理学家感兴趣,这也不是什么坏事,过去讲缘份有句话叫:一历耳根,就永为道种。托尔斯泰也可能我10年都不会碰他,但我今天听史航老师说起托尔斯泰就进了我的脑子了,早晚有一天发芽。——窦文涛

34.苏州的车前子说日本文化就是一直附庸风雅最后就成了风雅,霍金死了你能不让人点蜡吗,这叫随份子,出丧事是最后一次可随的份子了。——史航

35.你用到的知识才真的是自己的。——窦文涛

36.文化就是你学过的一切知识都忘掉之后,留下来的东西,这文化也是一种方法,我之前看过一个美国的专家写,其实看起来互联网信息很多,每个人在互联网信息知识面前都是平等的,但是他说不是,互联网其实是拉大了人知识的鸿沟,聪明的人越来越聪明,笨的人越来越笨,因为聪明的人他知道该去哪搜索对自己有用的东西,但是笨的人他就大量地淹没在垃圾信息、链接里……知识的鸿沟就变得越来越大。——蒋方舟

37.客观来说其实人是很难下来的,人到了一个什么程度,他就一直会记得这个程度,将来你发展了变化了,总而言之你会记得这个程度。——许子东

38.女人演男人,往往比男的演得好,因为男人是不自觉地在做男人,但是当你在表演的时候,你需要自觉地去把那个理想中的艺术中的男性形象塑造出来的时候,一个女人不同性别的来掌握来观察,她看到的男人,她比男人更懂男人走路说话声音是什么样子,那个情感是什么样子,反过来也是一样。——梁文道

39.京剧小生是大嗓和小嗓结合,叫龙虎音,小生这个行当主要刻画那种在变声期的青年男子,他有时接不上会出鬼音。——王珮瑜

40.19世纪维也纳是音乐之都,就西方古典音乐的大咖全聚在那了,它之所以成为音乐之都的主要理由,是因为它数量最多的第一流的观众,比如台上李斯特在弹钢琴,他不能弹不好,为什么,因为台下的人都会弹,这跟京剧一样,我买票进来你得弹多好,我才能买票进来,我觉得京剧最辉煌的时代大概就是这样,台下个个都觉得自己也能唱两嗓子,你台上不能不好吗。——梁文道

41.嗜好是要自己也爱而且试着要做,而且做得还得有境界有进程的,这个叫嗜好,比如喜欢文学,那自己试着写,这就是嗜好了。我怀念的不止是京剧,而且是京剧的辉煌时代,而且它代表了很多人还有那种嗜好的年代,今天大家只有消费没有嗜好。——梁文道

43.你可以继续玩游戏看网剧,但是你可以学习一个能力,这个能力叫克服欣赏的困难,你自己的灵魂可能会因为学一些高雅的东西或者学一些比较艰涩的东西,你会得到一些启迪。——王珮瑜

44.制造人工智能程序的人都是最尖端最聪明的人,但用户就差远了,他制造要成功就必须拿你当白痴,美国的商品之所以受欢迎就是所有的白痴都能用,另一批制造者设计者他们脑子越来越聪明,这些人就玩儿了所有人了,这就不是贫富差距,将来是智慧的差距,所以咱们要避免弱智得抓住一些人类过去的智慧。——王蒙、梁文道、窦文涛

45.人的消费和欲望的追求的内容,是不断的在变化的,只要有不断的创新出现,虚拟体验、微信,上网、游戏,这些带给人正面影响还是负面,我觉得正面影响是唱主角的。人一辈子不管活90还是120,我这120年里经历过的感受,不管是物质上的感受还是我就喜欢那个游戏,这是给我带来完全不一样的体验,这个还是蛮有价值的。——陈志武

46.古人讲:读书得间。比如鲁迅能从满篇圣贤书里看出“吃人”二字,从字缝里看出背后有东西。——窦文涛

47.一个爱尔兰小说家说,小说的本质是时间,就是说你必须在这个小说里面感觉到时间的变化,那这个作家其实是这个时间的作曲家,他可以让这个时间变快变慢,变慢就是那些细节的部分,他让你看这一个花这个草,他让你看这个瓶子是怎么样,所以为什么人看完小说会有一瞬间的恍惚,就是你获得了一种新的掌握时间的方法,你学会了如何去观察,怎么去看一个花一个叶,细节就是时间的载体。这就是我说人为什么要看小说的原因。——蒋方舟

48.他一个小说家或者说我们生活当中注重细节的人,他某种程度上比咱们长寿,你多活一天,可是看在他眼里历历在目一点点滴滴,它的内容多啊,——窦文涛。它每个皱褶展开了,长度就增长了。——史航

49.有一个一万小时法则,任何一个专业,你如果没有一万小时的积累、打磨,你是体会不到它那种非常幽深的东西的。——张立宪

50.你说一个人读书,如果读了很多书之后,变得越来越有心理优越感,越来越觉得读这种书的人就罪该万死,读这种书的人就活该让我看不起,读这种书的人就不配叫读书人,那这个人不就是这书就白读了吗。——张立宪

51.其实一个人到了一定年龄或者一定程度之后,有一个词叫功能性文盲,指的是他很难再接受新的东西了,那么他读的所有的书都是为了印证自己的观点,你看,果然不出我所料,只要是跟他相左的他都视为异端,这书就白读了。——张立宪

52.读书能力未必是一路增长的,我见过很多人会退步的,退步在什么地方呢:第一种,就是刚才老六讲的,一个人年纪越大,他开始定向了,他开始对很多东西目盲了,他再也没办法接受跟自己不同立场的东西了,这种人他读书能力会下降,读书能力其中我关注的一点是什么,就是你大脑保持弹性的能力,你弹性越大你能接受越多不同的东西,你越有变化的可能,这种能力是会固化是会退化的;第二种是什么呢,就做学问的人,比如我见过一些年轻学者或者大学生,有时候他读书的能力比比他大的人要多很多,因为那时候他真的在苦学在钻研,那么等到他年纪到了一定程度比如一个老一点的学者会去耻笑一个年轻学生,说你这个问题不重要,其实不是不重要,只是老了的这个人对那个问题失去敏感度了,他没感觉它的重要了,这就像练功夫学唱戏,你一天不练这种能力就会退化,不能停的,尤其做学问。——梁文道

53.这个心理学上有一个叫目的性颤抖,你看那个纫针,为什么纫那个针眼你就穿不进去呢,因为你哆嗦,你没想穿进去没准一下就进去了。——窦文涛

54.我觉得人类社会中有一类人,叫做有个性的,他们不循常规,天纵奇才,或者不拘小节,这种我也很喜欢但这种摔跤的可能性也很大,就一般来说一个人工作上靠谱,其实就是对人负责任,不是你有意表现的,就是你已经成为了习惯,这就是你对人对事,你工作也是如此,也许你跟朋友交往你没有那么大的个性,但长此以往朋友觉得这个人对我有信用、负责任,这个人替我想得周到,知冷知暖照顾朋友的心,你如此做人做下去,我认为你不必想多大的理想,你社会中也会有朋友圈,你工作中不应该很差,因为这种人太少了。——窦文涛

55.小的时候有一个玩具特想得到,得到以后怕别人抢走,所以当他在成长到一定岁数了,看上一个人这个人在他心理当中就是那个最喜爱的玩具,他想得到可他并不了解对方,所以很多人的初恋往往都是不成功的,失恋是一个成熟的过程,当你明白了他是一个独立的个人,你不能去左右他,你只能表达你的爱意,至于对方接不接受这是需要一个过程的,有些人在这个过程当中是成熟了,可有些人在这个过程当中反而出现了仇恨,他失败以后他觉得自己很没面子,所以很多就是在这个失恋过程中出现一些放不下的人,往往是属于自己没有很好的成熟起来。——李玫瑾

56.人这一生,是缘分遇到不同的人,有一句话是:恋爱爱的是一类人,结婚是一个人,就是你说我爱什么样的人,你可以谈出标准来,比如:漂亮、温柔、肤白,你可以说上多少种,这世界上符合你的条件的绝对不是一个,是一类人,所以恋爱是一种感受,但这种感受不一定真实,比如你去买衣服,你可能看这件特喜欢,结果转眼再走几个角你又看到另外一件,这时候两个让你选择,你可能觉得第二件比第一件更好,当你喜欢一个人的时候不要着急,你就慢慢品味,其实社会当中有很多优秀的人符合你的条件,所以好多男人结了婚想离都离不成,你还没结婚干嘛一棵树上吊死。——李玫瑾

57.最好的分手方式,就跟辞职是一样的,就是说你如果还在指责控诉的话,那你分手是分不干净的,但你如果是只有感激,谢谢你对我的培养,谢谢你陪我走过这一段,你只有感激才能展开人生新旅程。——蒋方舟

58.过去心不可得,将来心不可得,就是说这些东西还没有发生的事,如果我现在为了还没发生的事而忧虑,这是不划算的,那么已经发生过的事情也改变不了,如果我还在为它忧虑,同样也是不划算。——梁文道

 4 ) E03渣男 摘记

人在社会中要根据对方来调整自我。人格发展的三个阶段:一.本我,代表欲望,受意识遏抑,完全潜意识,快乐原则 想干嘛就干嘛;二.自我 负责处理现实世界的事情,大部分有意识,现实选择 根据外部情况审时度势;三.超我,部分有意识,是内在的道德判断。

人最高层面的心理叫做反思。学习思维是正向的,从简单到复杂,往深处走;解决问题的思维是反向的,比如医生看病;还有一种思维是360度的,需要借助两种东西,比如反思,一需要抽象思维,把一个事情在脑中重现,另一个是内化的标准,叫做良知。

极端的人的集中在两种性格:边缘型人格,又称爆发型,好时极好,坏时极坏;被动攻击人格,表现和内心不一致,蔫儿坏。

认识世界不重要,认识自己最重要,知道哪好不重要,知道哪不好很重要。

教育中一定要有挫折教育,而不是一味宣扬成功学。

惩戒是孩子教育中必须有的。恩威并施。

大脑皮层工作原理叫兴奋和抑制,兴奋的领域越大,抑制的区域越小。

人的思维分为空间思维和时间思维,犯罪的人缺乏时间思维,我们的民族也缺乏时间思维,反例:德国,黑格尔著作,多长句,哲学思维。

思维的定义:借助语言符号,对客观事物间接概括的反映。德语决定了它们的思维是长远的,我们的思维是块状的。

执念的人生活中兴趣和刺激点太少了。生活中健康的心理是每天要做三样以上的事情。

早年越匮乏的人占有欲越强。

公众示爱不该大肆宣传。

初中阶段父母应该教育孩子去识别好的男性和女性。

制度是为了让人幸福,但制度中一定要有一个局限,不能让人过度幸福。

 5 ) (更新中)圆桌派第三季 Point 整理

(集数按个人喜好程度至下排序)

🌟🌟🌟🌟🌟

No.22 选书:读什么书成什么人

嘉宾:张立宪 梁文道 蒋方舟

:人对失去的敏感远远大于得到。(6‘00)

:成功学并不能让你成功,但能让你兴奋。但这种兴奋时效性很短,需要反复摄入。(9’05)

:书不存在价值高低,不同书有不同理由。(16‘20)

:如果一个人读了很多书以后,变得越来越有心理优越感,那书不就白读了嘛?(17’25)

:读书越来越趋向于短线投资。(18‘20)

:去读商学院其实是学一种语言。(22’35)

:有些书之所以畅销,恰恰是因为它换了一种语言去讲你已经知道的事儿。(23‘50)

:读书由寻找个性转向寻找共性。(25‘15)

:读书的勾连。(25’30)

:读书的能力是会下降的。(38’15)

:目的性颤抖。(43‘40)

:(阿多诺)我没有休闲,正常人不需要休闲。工作休闲的二分法是现代创造。(47’50)

圆桌派第一季 Point

//www.douban.com/doubanapp/dispatch/review/10290154?dt_dapp=1

圆桌派第二季 Point

//www.douban.com/doubanapp/dispatch/review/10282298?dt_dapp=1

圆桌派第四季 Point

//www.douban.com/doubanapp/dispatch/review/10295123?dt_dapp=1

 6 ) 圆桌派第三集 渣男:如何一眼识别渣男?观后感

首先表明态度:我特别喜欢这一集谈的内容,但是标题稍有点不适,渣男是一眼识别不太出来的,除非像马爷和李玫瑾老师这种阅历高深的人,但也要多观察、询问、举证,才能最终识别一个人是不是渣男。不过标题嘛,现在的趋势都是弄个特爆炸的,以吸引更多受众。也就不那么影响观感了,这是个人脱敏,不代表认同这种起标题的方式。 再来说说本集聊到的几个很有话题性的内容,第一个举例就是李玫瑾老师说的通过一个人把东西从哪拿放哪去,能侦破一个案件,蒋方舟就说,这是收纳强迫症,(社会上太多这种给什么都安一个定义,比如密集恐惧症、收纳强迫症等,可能本意是想调侃,调侃着有些人就认真了,真以为自己有这症那症的,好像病态,其实有时候就是一个行为习惯,爹妈或者社会环境给养成的从小的个人习惯)李玫瑾老师说这不敢说是强迫症,就是一个风格。 第二个是父母打孩子,马爷说他们那一辈的人父母经常打孩子,打得整个楼道里都能听见,具体细节还是要听马爷说,但是打完孩子之后,孩子心理一点都不记恨,现在的孩子父母从来不打,打一次就从楼上跳下去了。这点我也很有感触,按说我从小到大都是很听老师家长话的那种孩子,父母应该没啥事打我,起码不用为了调皮捣蛋、打架斗殴、不写作业、考试不及格等事儿动手,但事实是我小时候,我妈经常因为我睡觉起来就哭,吃饭慢,跟她顶嘴,玩完的东西不收拾这种事情跟我吆喝,甚至动手,她说她从来没有因为学习打过我,都是生活上的小事,我想了想确实也是如此,对我妈还真没啥记恨,就是觉得她太爱挑人类的毛病了,这例子可能举得不好,因为我至今觉得很多事儿我都不该挨打。我见过那种从来不打孩子的家长和孩子,孩子真的是一点儿怕头都没有,想干啥干啥,工作上以自我为中心,生活上也是如此,我说这就是惯的,她不知道惩罚是什么滋味,说两句话这种惩罚不足以让一个孩子引起足够的重视,当然惩罚应该轻微的,且恩威并施,不然也容易让孩子心理扭曲。 再来就是由陈世峰是渣男而引出的对江歌案的讨论,在理性分析下,李玫瑾老师说她觉得陈世峰就是想去杀江歌的,这一点我也不能同意的再多了。从我开始关注这个案件到案件庭审结束,看到网络上网民的种种行为,包括朋友的态度,以及媒体的报导,我觉得这都是一个失衡的判断,在这一点上,我觉得刘鑫作为受害人之一,很无辜且可怜。我觉得死者母亲本应是很了解自己女儿的人,包括女儿的性格和处事风格,但是却引导舆论攻击女儿的挚友,看起来也不是什么高明的人。死者很无辜,是因为做了一些她自己认为正确,但实际上影响很大的事,所以才导致了此悲剧,惋惜的同时,我觉得陈世峰够冷血,但比他更冷血的是万千网民,还有那些摇旗呐喊的“名人”,不想点名了。其实这件事可说的还挺多的,但是我怕被喷,也就不想多说了。 对渣男的定义,我喜欢窦文涛说的,平时看着挺正常,真遇到事了,那种变态就出现了,这种我也认为是渣男。至于蒋方舟说的那两种男生,内心软弱导致的情感选择障碍,我觉得这不是什么渣男,这就是选择困难,或者不想伤害别人,这种人很常见,男女都有,还有第二种套路型的,这个属于欺骗,我觉得这就是渣了。平时谈笑风生,天南地北都能聊,真要遇到事,就退缩不承担,这种才是真的渣,他性格再好,再有趣,平时朋友圈再能晒旅行、美食、美图,我都不会多看一眼,赶紧远离,这种人你知道了他伤害别人的经过,然后看到他生活中活得很好,照样晒一切,我做不到一笑了之,我就是特别鄙视。而且我的鄙视做得很明显,让被鄙视者一眼就看出来了,情商一点儿都不高。因为我怕伤了受害者的心。当然,很多人不知道他的渣,因为他掩饰的挺好的,受害者也不会逢人就揭自己的伤疤。可我的朋友中也有那些两边都讨好的人,就是这男的通过各种手段把这女的肚子搞大了,然后一走了之,一个月不出现,出现了就要求女生堕胎,女生因为种种个人原因不想堕胎,或者说堕胎容易引起以后的生育困难,不同意堕胎,男人就再次消失、消极面对。女的后来未婚生子,男的还是在朋友圈继续晒旅行,我的朋友也知道这事儿,但还是会给这男的点赞,也会给这位独自带孩子的妈妈点赞,我做不到这种高情商。 现在社会上有一种风气,就是倡导人要活得有趣,做个有趣的人,好像一有趣起来,什么问题就都解决了一样,我觉得一个真实活着的人,活得鲜活的人,就足够有趣,那种有趣是自发的,不是粉饰出来的,包装出来的,是生活细节中每一个抖机灵而又不失分寸的瞬间,不是恭维,不是所谓的谁都不得罪的情商高,会聊天儿当然很好,跟朋友说话,很少有人不会聊天的,都很有意思,这种标准要放到每个人身上,我觉得不合适,特别像孙子。 我觉得做个有趣的人之前首先要做个不伤害他人敢于承担有责任感的人,然后再一点点的把日子过得有趣,生活过得鲜活,不能本末倒置的寻求所谓的有趣。有趣挺好的,过度宣传就没趣了。 会聊天也挺好,过分会聊天就未必了。 这一集中还说了很多很好的话题,涉及到的每个话题我觉得都值得反复琢磨,自我反思,窦文涛最后说,李玫瑾和马爷说的这些能听进去的都能得着好,是句大实话。

 7 ) 中国孩子受的挫折教育太少了!

第三季《圆桌派》自开播以来,每一期的话题都很下饭,第三期讨论的是渣男。

说到渣男,女性角度和男性角度截然不同,蒋方舟认为渣男分为两种:一种是内心软弱导致的渣,纠结,不好意思拒绝别人,比如张无忌;另一种是居心不良,以勾引女性作为人生乐趣的渣男,比如集邮男。

而窦文涛认为蒋方舟说的根本算不上渣男,他们认为的渣男更倾向于那种有变态心理,犯罪心理的男性,比如陈世峰。

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些心理疾病,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戴着面具,私下里又是另一副模样,但是只要生活中的平衡不被打破,他内心的极端情绪不会累积到达临界点,他就是所谓的正常人。

2014年,安徽一个小学生因为学业压力从16楼跳了下去;北大留美硕士12年不回家过年,发万字文控诉父母;中国留学生陈世峰在日本杀害了同胞江歌……

小学生自杀让人痛心,可那些已经有独立思考能力的成年人,为什么对周围的世界有那么大的怨气和仇气呢?

这里面涉及的问题比较多,马未都提出了一点:中国孩子受的挫折教育太少了!

因为从小到大我们都难免被父母拿出来和别的孩子比较,人家考上了重点中学,你看看你!人家考上了名牌大学,你也要向他学习啊!人家都买房买车了,你一天还吊儿郎当的!

中国大多数父母,明里是为孩子好,实际上是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一方面把孩子呵护得五谷不分,只知读书,一方面又希望孩子一夜之间扛起重担。这种父母常常不能如愿,他们内心的希望值有多大,失望就有多深。没有经受过挫折的孩子走上社会必定是处处不顺,但他一般从不会反省自己,而是把责任全推给了父母和社会。

我们这个社会太推崇成功学,其实成功的人努力、聪明、运气缺一不可,那是少数人。问题是多数人最大的一个误解是:自己和别人不一样,我从小接受的都是成功教育,我一定会成功的。如果我成功不了,我就没法开始以后的人生,我就没办法享受到其他的人生乐趣。

一天抱着这种想法但成功遥遥无期的人内心肯定是焦虑,压抑的,一旦有引火线,极有可能走上犯罪道路。

成功不是一个数字,月薪4000元梦想着月薪一万,但月薪10万的人也为一个月怎么赚100万而苦恼。如果老是执着于此,估计这辈子都在疲于奔命,等临死前才发现成功学毁一生。

所以,承认自己普通没什么丢人的。信奉成功学的年轻人发现自己余生都在走下坡路,而能经受住挫折的人会感恩日子越过越好。

 短评

2界限(淫字论事不论心,论心千古无完人。孝字论心不论事,论事万年无孝子。/ 风物长宜放眼量)、3渣男(中国公安大学教授李玫瑾)这集建议菇凉们一定看看、4哭(鲁豫,昨日一滴相思泪,今日方流到腮边,苏小妹)、5佛系、11烂片(汪海林,“包饺子喂猪”,这集里面讲了一些大陆电视剧桌子下的事情)、16抄袭(网络和影视剧居然有抄袭工具,还有“洗稿”,网络中甄别内容真的好重要,因为时间浪费不起)、18京剧(瑜老板王珮瑜,票友是什么)、21细节(史航,经典电影翻拍,这集文字工作者看可能会更有感觉)、22(六哥张立宪,机场等候滞留每增加10min零售收入增加16%, 成功学最大的特点是不管用,但能让你兴奋,但兴奋不持久,所以隔三差五得再吸哈哈哈 )、24失恋(李玫瑾,恋爱是一类人,结婚是一个人)

5分钟前
  • WIKI魏
  • 推荐

可能是锵锵三人行停播之后,最适合当打扫房间背景音的节目...

9分钟前
  • 齐齐齐
  • 还行

啧啧啧,窦文涛这两把刷子刷刷刷的。

13分钟前
  • 狗富贵
  • 推荐

首期马未都马家辉蒋方舟聊“人设”,搞不清弹幕里抨击蒋方舟的是什么心态,小姑娘跟仨大佬唠嗑论思路观点陈述都没有问题,路人一个劲儿在哪里自我高潮。

14分钟前
  • 推荐

夫妻、情人、知己三种功能应是分开的,要何其幸运,才可能在一人身上实现。/你要知道真相吗?知道的话应付的了吗?/身体契合不能试,会回不来。/最不缺是愚蠢学愚蠢。/有种内心软弱的渣,是加害者也是受害者。/到了年纪,性欲高涨感情充沛。/现在婚姻为什么不稳定?男的不缺性,女的不缺钱。

19分钟前
  • Lan~die
  • 力荐

李玫瑾老师太厉害了,希望多请李老师过来

23分钟前
  • 四哥这名字不错
  • 力荐

这季最好的是李玫瑾那集,从鲁豫开始不知道是不是没话题可谈了,豆瓣评分太高了,8分以上差不多,9分有点过高了。

24分钟前
  • H
  • 还行

依旧满分。方舟的存在是非常必要的 首先她的水平是超出同年人一大截的 但是她又是一个年龄比较合适的熟悉现在大多数年轻人在干什么怎么想的年轻人。再说 大家去聊一个新鲜的观点才有意思。

27分钟前
  • VVinivv
  • 力荐

蒋方舟少些来吧,和这些人一起聊天会凸显你的浅薄。

31分钟前
  • 废物青年
  • 推荐

假和尚梁道长,酸教授许老师,瞎主持窦话唠。

36分钟前
  • 白袍马超
  • 力荐

锵锵四人行,圆桌麻将局。色情直男癌的窦文涛比其他假正经的主持人有意思的多,插科打诨,却又有话题主线。大爱“看理想”系列,首期还是熟悉的四人组。2017确实是人设崩塌之年,供给侧向需求侧转变,利益至上的时代,魔幻现实。

37分钟前
  • 独孤行二
  • 力荐

蒋不是刷屏中的知识浅薄,可能只是没有这些长者的见识以及圆滑,话说真是喜欢漫谈细讲的马爷!

40分钟前
  • 3Day
  • 推荐

四人圆桌依旧在,不见当年三人行。即使是三季最妥协的一季,但依然能从嬉笑怒骂、欲说还休之中感受到锵锵的锋芒。“我这辈子做过的节目被人记住的只有一两个,可实际我做过一百个,其他99个都是失败的,我这个人很次很差吗?我发现了这一两个节目的共同点——自编自导自演自剪,从头到尾我控制全程。”

44分钟前
  • 小江湖骗子林羽竹
  • 力荐

窦文涛:“总攻啊,就是有攻击性的人。”(´▽`)

48分钟前
  • 鲁镇周可儿
  • 力荐

只看了韩庚这一期,情商简直不要太低…

53分钟前
  • 还行

难以想象生活里要是少了窦文涛蒋方舟许知远高晓松梁文道...这些敢于分享毫不拿捏的知识分子,我们想要碰触马东口中那5%的领域会有多艰难。

56分钟前
  • 孔乙乙
  • 力荐

淫字论事不论心,论心千古无完人。孝字论心不论事,论事万年无孝子。——圆桌派第三季第二集

58分钟前
  • 睡眠永远不足
  • 力荐

我始终崇尚言语的知识化和深刻化,渴望在深度交谈中窥见灵魂深处不自知的狭隘与局限,所以大量时间阅读看影旅行交友,可还是会被自我束缚。像马家辉提到伍迪艾伦曾引用过的句子:我绝不会加入有像我这样会员的俱乐部。我们总下意识自卑,却又在潜意识里自大,以至于无法权衡。交谈也许是一种出路。

1小时前
  • 莱克尔博德
  • 推荐

佛系那期很好看

1小时前
  • yezzi
  • 推荐

未解之谜:窦文涛有几个前女友?蒋方舟有几个前男友?

1小时前
  • SheliaLiu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