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放地址

剧照

长大成人 剧照 NO.1 长大成人 剧照 NO.2 长大成人 剧照 NO.3 长大成人 剧照 NO.4 长大成人 剧照 NO.5 长大成人 剧照 NO.6 长大成人 剧照 NO.13 长大成人 剧照 NO.14 长大成人 剧照 NO.15 长大成人 剧照 NO.16 长大成人 剧照 NO.17 长大成人 剧照 NO.18 长大成人 剧照 NO.19 长大成人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6-13 10:02

详细剧情

  1978年,有五虎之称的少年篮球队在赛事中最终获胜,他们的教练罗伯特鼓励少年们去夺取更大的人生胜利。三十年后,五虎之一的费德(亚当•桑德勒 Adam Sandler 饰)已经是好莱坞知名的大牌经纪人,他和妻子莱克斯(萨尔玛•海耶克 Salma Hayek 饰)生活无忧, 孩子们养尊处优。这天费德突然接到告知罗伯特教练逝世的电话,于是匆匆赶回新英格兰,和当年的四位队友一起参加葬礼。今日的家具商艾瑞克(凯文•詹姆斯 Kevin James 饰)、娶得老妻的卡林(罗伯•施奈德 Rob Schneider 饰)、吃软饭的科特(克里斯•洛克 Chris Rock 饰)以及西吉(大卫•史派德 David Spade 饰)和费德五个家庭一起回到年少时生活过的湖边别墅,他们在这里找到了被吵吵闹闹的日常生活淹没已久的珍贵情感……

长篇影评

1 ) 海报上的那个女人

我只能说,我曾经青春年少。这是一句很奇怪的话,在其他人看来,我还在享受着生命中最好的年华,可是就像戈达尔的电影说的那样“十分钟老去年华”。我是什么时候觉得自己是个老人家的,大概就是我长大成人的那个时候。我一直觉得路学长的结局是个败笔,其实电影在“我”杀了那个老板的幻觉那儿就应该结束。这个片子好像是被禁播了很长时间,似乎也是做了很大的改动,大概是与片子本身的一些色情与暴力元素分不开,可是如果骗子按照我说的那样结局,可能所有的色情与暴力都会靠边站,因为这个片子就会破环主旋律,按照文革的说法就是破坏社会主义大好形势。
但是我们冷静的去想,我们现实的社会到底会接受哪一个现实,我觉得过于积极的结局只是对现实一种不负责任的逃避,真正的社会就是用鲜血铸就的。我们常常在想,为什么一帮原本没有恶意的人在一起组成一个小社会,误解、矛盾乃至阴谋都会出现,这到底是谁的错。西方人会把这归于原罪,而对于没有过于强烈的宗教信仰的中国人,我们又把这归咎于谁。
现实给了这个电影一个很好的答案,好报上那个妖娆的蜷缩着的妙龄女子死去,那不是“十分钟老去年华”,而是一刹那“香消玉殒”。你看看,他们回去找那个充满着理想主义的朱赫莱吗,不会,他们直接的一种最直接,最残酷的方式来回答我们。“世界,我不相信”我们这个年代的人即使幸运的,也是不幸的,我们在这个信息高速发展的社会体验着爆炸带给我们的冲击,在这种冲击下我们渐渐的迷失自己的方向。从文革中走出的那一批人是单纯,他们虽然耽误了时光,曾经陷入莫大的失望之中,但是他们在绝望中坚定了自己杀傻傻的理想,所以即使那个朱赫拉失去双眼,他仍然能够坚强的活下去,而且获得质量比其他人要高。
我是永远找不到朱赫莱的,那一代的人长大成人,明白的确实他们使中国新的“垮掉的一代”。
这是时代的错误,与个人无关。一个时代一起长大成人,一群人集体老去,那个妖娆的女子永远活在她最好的年华,最糊涂的年华。


2 ) 空间与夹缝

作者:csh

本文首发于《幕味儿》

这部1997年的佳作,属于那种最动人的“青春电影”,为我们呈现了世界的夹缝间,一位跌跌撞撞的少年。当他的手中只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上半册的时候,他发出了听来可笑,实则发人深思的疑问:他发现这部书与炼钢没有丝毫关系。

他想,也许是因为这部书只有上半册吧——也许是自己的青春还没有过完吧。直到他结识了那位命中注定的朱赫来(书中有一位名字相同、角色性质也相同的人物),得到了全书之后,象征的谜面和谜底才碰撞到一起。

直到他经历过自己的青春之后,才最终明白了这熔炉的含义。这部作品中微妙的取景、细腻的运镜,为解读者提供了许多可行的路径,笔者将只取一瓢,从公共空间的角度来说明它的魅力,分享笔者观影时受到的震撼。

看过这部作品的观众们,也许还记得,厕所(准确地说,是男厕所)是《长大成人》里不断出现的场所,在全片中共出现了七次,甚至可以说它是本作的某种节拍器。它位于公共空间的“底层”,是藏污纳垢之处,而在这部电影里,它是地狱的最深处。

厕所第一次出现,是周青目睹远景中的纪文,将“冒犯”他的少年拉到男厕所里。数秒钟后,枪声围绕着墙上涂写的“男”字回响着。很久之后,当我们看到周青被纪文的党徒殴打后,到办公室去找纪文,在厕所(第六次出现)里发现了他。纪文的据点正是隔间里的坑位,他是地狱里混得风声水起的“厕所之王”。

在第二次出现的厕所里,我们结识了那位无名女子,甚至连寄来的信封上,都没有她的名字,而男主角将她从这个“地狱”里解救了出来。有趣的是,在第五次出现的厕所里,我们看到那位艺术家流氓,从男厕所里走出,骚扰这位无名女孩,在周青的帮助下,她成功躲到了(唯一一次出现的)女厕所里,这恰是一次情欲的流动与阻截,而阻截者正是周青这位无性婚姻的“倡导者”。

众所周知,厕所分为两个部分,洗手池和“陷坑”。而我们纯洁无暇的男主角周青,用的自然都是洗手池的部分(四、六、七次),吸毒者则在陷坑旁呕吐(三)、纪文占据着捍卫陷坑的隔间(六)……导演以这种别样的方式,完成了某种对照。

除去厕所之外,本作中的公共空间还有很多,甚至可以说,本作的绝大多数场景,都是公共空间。它们当然也包括了火车站和酒吧,事实上,火车站里汽笛的轰鸣,与酒吧里聒噪的音乐,就噪音而言,对周青来说似乎都是一样的。我们也不能忘记吸毒者的地下室,那位强奸犯老板所统治的饭店,以及被包养的绍英所居住的酒店房间。

周青在那位无名的女孩那里,终于找到了一个相对私人的场所。这里不得不提一下那个有趣的场景,在周青这个不速之客闯入之后,那女孩又添上了两道新的门锁。

虽然在女孩的房间里,总是传来荒谬的电话铃声,周青试图从这种荒谬中找到某种安全感:他也是会在百无聊赖之时,会给陌生人乱拨电话的那种人。可是,就连这种安全感也被打破了——他在纪文的办公室里,也听到了同样的铃声。也许这正是通讯工具入侵一切空间的方式。

周青想要逃离,而家庭空间当然不是他的归所。他与父亲之间不存在沟通的可能性,父亲先是热衷于笼中鸟(一个由来已久的隐喻),后是沉迷酒色,也许这正是他后来摒弃欲望的原因。而母亲第一次出现,就是位于“画框中的画框”,镜头中的窗框里,一向与他隔绝,后来她又到了另一个空间,电子游戏的世界里去了。

因此,他自然想要离开这里,但在姐姐问他要到哪里去的时候,他一无所知。他自然不知道,他往返于这些陌生的空间之间,被嵌在令人窒息的夹缝里。他租了一个房间,但那里是同样陌生——导演用一个俯拍说明他的无助。

周青是夹缝中的流亡者,无助的旅人。交通工具是影片中一个重要的意象,而自行车是其中最为脆弱的。被纪文枪击的少年的自行车被碰翻,周青奔跑途中也曾撞倒过路人的单车。当无名女孩拒绝他的求婚后,他骑着单车在狭窄的巷中行驶,最终却只能面对一堵高墙。

汽车是新时代的宠儿,但却不属于他——他的脚正是被车撞断的。而多年以后,绍英在珠宝店门口遇见他的时候,汽车里的她显得如此陌生。火车这头巨型怪兽又怎样呢?在铁路上工作了多年的周青,知道远方不过是囚笼的那一头而已。异国他乡只能让他更加彷徨。

周青也曾求助于情感,他渴望保尔·柯察金那种诚挚的热情,他渴望那种无欲的爱,即使他曾经将爱欲混淆。我想每一个观众都记得,在他遇见绍英后,做广播体操时,在他与她之间优美地摇动、往返的镜头。那镜头里含有某种跨越空间之藩篱的东西。可是,当多年以后,他在自己租住的房间里,向那位无名女孩宣言说,他们可以一起跨越刀山火海,却不必做爱的时候,那女孩心知这是不可能的。

随后便是那悲哀的、《恐怖分子》结局式的白日梦。这白日梦据说不是原来应有的结局,但讨论不存在的文本没有任何意义。话说回来,如今的版本反而与现实中的审查制度构成某种神奇的互文关系——事情本该如此,却因种种原因,没能如此。

那么是不是不存在解脱之道了呢?是不是周青注定要被残酷的公共空间挤压变形,高温熔炼,而他最终成为的东西,是否真是钢铁呢?是否周青永远也无法像朱赫来那样,写出《钢铁是这样炼成的》?我们无从得知,但结局——踏上找寻朱赫来之路的二人,给我们留下了些许希望。

事实上,即使在“冶炼钢铁”的过程中,也有零星微光闪烁着,笔者最后将谈几句片中别致的音乐元素。在《牯岭街杀人事件》中,音乐是来自远方的宽慰与认同;在《关于莉莉周的一切》中,音乐是随身听里的救赎。但在《长大成人》里,流行音乐似乎与空间狼狈为奸,令周青更加彷徨、万分疲倦,不像在其他许多影片里那样,是战胜空间的武器。

可是,我们记得从音乐学院退学的那位无名女孩,为他弹奏《十面埋伏》的时候(之后的镜头里,她不再弹奏,任他枕在自己的腿上,但音乐仍响着),传统音乐的宽慰与喧闹的流行乐形成了别有用心的对照。也许在这个场景中,他暂时脱离了空间的夹缝(就电影语言而论,音乐跨越了镜头),得到了短暂的休憩,与短暂的爱。

3 ) 摇滚老炮的青春期

长大成人
路学长的《长大成人》看了几遍,说不出来的感受,似乎曾经历过那样混沌的年代。《长大成人》中的时代背景就像是小时候买的那本儿童文学小说卷中大部分小说的故事背景:文革结束后思想冲突又激进的时代,一直蔓延到九十年代初。
《长大成人》讲述了一个男孩的成长故事,似乎有点无目的的成长,与大多数人不同的轨迹。你要让我说这电影好在哪儿也说不出来,却推荐它为国产佳片。

你肯定见过付绍英这样的女生

影片开始,透过孩子的视角写时代的变化:周青(男主角)把文革中摧残人的阴阳头叫做带有朋克风格的作品。时间推进到文革结束,推翻四人帮解释为四个人做坏事被及时发现了。这点,为什么想起另一部禁片《蓝风筝》。
周青在去看野长城的路上捡了一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连环画,他只看到了上册,对故事里的人物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接着,1976年唐山地震,北京震感严重,人们都住在地震工棚里。周青因为对吉他的好奇,偷偷溜到别人的帐篷里,结果在那儿遇到了美丽女孩付绍英。每个人念书的时候好像都遇见过付绍英这样的女孩,早早的成熟早早的开放。在同龄女孩还是黄毛丫头时,她们已经有了姿色和风情,她们不屑和小男孩们玩,就有了校外人员身份的男朋友,也有男生为她们争风吃醋而打架。后来付绍英的男朋友纪文为她打架断了手指无法再弹吉他,付绍英也被开除了。
我也都见过这样的女孩,上学的时候轰轰烈烈爱恨情仇。有些真的就早早凋零再无消息,也有的嫁人生子变成普通人的生活,没有上学时那般传奇。也有的很能折腾,后来也过得不错。付绍英大概属于这一类,总之她的人生肯定和别人不一样。
付绍英像是周青青春期的某个启蒙老师,漂亮又热情,不像是其他书呆子的女生毫无生气。男主角迷恋付绍英,一直在追随她。直到后来付绍英和纪文的分手嚎啕大哭,告诉周青他不懂,周青去了铁路上当了锅炉工为止。
付绍英给周青理发那一幕,烧的水壶、海绵刷子、炉子烟囱、不锈钢支架镜子真是那个时候的真实写照。后来《老炮儿》里也出现了许晴给冯小刚理发的场景,难道北京人喜欢自己给自己理发吗?反正看完这两部电影之后我发现,非职业理发师的人给别人理发,这两人关系肯定不一般。

内地摇滚乐发展的侧影

付绍英的男友纪文,薄情寡义又很有吸引力。大概就是网上所说的“浪子的刀锋划过我们青春”的浪子这类人。纪文也是生来不安分的人,打架还要把人带进厕所里(我念书的时候,厕所确实是个打架高发地)。后来断了手指的纪文不能再弹吉他,还进了监狱。出狱后他进了工厂,组织一个乐队伴舞赚外快,周青就被拉去了做乐手。
1976年四人帮结束就有了邓丽君歌曲的风靡。关于邓丽君的歌曲,还曾经引起大惊慌,认为是靡靡之音。付绍英在新年联欢会上演唱的那首《军港之夜》,当时也曾是掀起轩然大波,使劲开会研究这首歌算不算资产阶级思想腐蚀。现在回想起来,真是匪夷所思的事情。付绍英唱歌腼腆又可爱的样子,让我想起那版儿童文学里所描写的温暖的八十年代。付绍英确实是招人喜欢的女孩。
70年代末,大概就是中国摇滚萌芽的时候吧。纪文这样的人始终走在潮流的前面。那个时候能接触到吉他、贝斯的人都不是普通人,纪文竟然可以集齐吉他、架子鼓之类的乐器。后来到90年代初,纪文成了摇滚乐队的经纪人。那时候很多港商台商进入大陆赚钱,纪文就像是掮客一样,混得风生水起。不知道导演用心如何,从道德上说,纪文并不算个好人,他却过得潇洒自由。正如我们现在所迷惘的一样,好人无好报,坏人却逍遥。
感觉导演路学长应该挺讨厌摇滚的,不然怎么会借周青说出“你不觉得你每天都很装模作样?少跟我玩颓废,看见你就想吐。”的话。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摇滚大概如此吧,就像是电影里表现的:长发颓废或者奇装异服,男人打耳钉纹身之类的。在混乱的90年代初,民风还是相当保守。我们传统教育的影响之深,让我直到现在还觉得纹身或者长发的男人都不是好人。摇滚圈吸毒之泛滥在电影中也有体现,周青回国后为了谋生所参加的乐队竟然一大半都在吸毒,还有的是以贩养吸的。对比下现实,电影也很写实啊。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周青的爸爸让周青去工厂报道,周青不愿意。80年代的父子代沟,沟通起来显而易见,就是儿子发出呐喊,老子使出拳脚,大家都简单粗暴。冲突中,周青举起了父亲的气枪,(也看得出来,那个时代还没有禁止气枪),逃离了家。
周青到铁路上后,遇到了火车司机朱赫来。朱赫来把他从残暴的锅炉师父手里解救出来,也愿意陪着他去教训纪文。他不知道对方的真正姓名叫什么,却感觉他像朱赫来一样,也是他的精神支柱和道义指引。故事的另一条线就是周青伤愈后回到货站却发现朱赫来不见了。铁路上的人说朱赫来去南方上大学了,从此了无音信。周青却一直坚持在寻找朱赫来,即使他出国又回来,始终记得。
我觉得路学长还是一个内心挺积极的导演,从他把电影剪辑的乱七八糟也要在国内公映就可以略知一二。这部电影始终的亮色就是,周青一直把朱赫来当做内心的偶像,所以他处在摇滚混乱的圈子里却从不吸毒和乱搞。
命运的安排总是令人感慨。周青在准备离开北京的时候,才在旧报纸上看到有关朱赫来的消息。多年前朱赫来为了保护女性在胡同里跟流氓搏斗,导致双眼失明。周青也遇到了朱赫来的老婆,确切的讲是前妻,她在朱赫来出事后就和朱赫来离了婚。周青把朱赫来夫妇的照片放在朱前妻的桌子上,又折回来看到其前妻流泪,像是复仇一般说,“我就是想看到你的眼泪。”其实那个时候道德已经在瓦解,朱赫来前妻的眼泪说明她还多少有点良知。周青的出现,也说明了朱赫来的人格魅力,即使当事人并没有再为难他的前妻,却总有鸣不平的人出现。周青最后找到了当年朱赫来一案中的流氓,在未删改的版本里,周青手刃了对方。
如果说付绍英是周青青春期的启蒙老师,朱赫来就像是他从男孩到男人的转变中的催化剂。朱赫来并不知道自己对周青的影响,但却改变了周青的一生。我们一生中遇到的人很多,也总有几个会对人生产生深远影响的人。希望每个人都遇见朱赫来这样的人,正直勇敢。

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

这真是我热爱的一个年代,虽然那时候才几岁,可是好像经历过他们所说的那一切。看到这类的电影也会觉得十分熟悉。
电影里还能看到西直门立交桥,不知道是不是当初那个外地司机上去了能吓哭的西直门立交桥。还记得当年有首流行歌曲就是说北京立交桥的,大概是蔡国庆唱的吧。立交桥早就不流行了,被隧道所代替。顺带着连过街天桥也都不受欢迎了,新街口都拆了几座了。
那时候的出租车还都是黄色的面包车。姑娘们已经开始戴墨镜,北京街头有了外国人面孔。超级玛丽霸占了电视机屏幕,还有那个黄色卡带。想当年我姐打魂斗罗超级厉害,一条命通关。
铁道、工厂、小推车、堆放的木材、写着忠心二字的搪瓷缸,原来那时候北京的货站也就那么个样子。就像是我们小城以前那个破旧的货场一样,初中同桌搬家前就住在火车道旁边。
鼓号队、黑板报、联欢会……广播体操真是从建国后一直做到我们毕业啊,80后之前的人们(包括80后),学校经历的事情似乎都大同小异。所以网上总能出现让80后泪奔的帖子。那时候真是全国情况一致:大家看一样的电视、做一样的试卷、吃一样的零食。一样八卦着韩梅梅和李磊到底啥关系,吉姆是不是第三者。
纪文风衣、围巾、金丝眼镜的打扮,包括后来的西装大背头,真是那时候的流行前线。就像是87年费翔参加春晚,一夜之间费翔发型风靡全国。80后女性的时髦就是那种现在看来无比傻帽的爆炸头。这种带有明显时代印记的发型,真是那个年代的景象。除此之外,二八自行车、军大衣、绿色军帽真是一代人记忆啊。话说我老爹王大猫还有一件军大衣,差不多四十年了,凡是到很冷的天气,他还是忍不住扒拉出来这件御寒。
周青所在乐队的租住地,厕所的木门栓子、马桶间的暖气片、下水管道甚至挂着的那个洗澡篮子,简直和我家当年的房子一模一样。你看,全国上下连住房都差不多,还有各种国民床单国民水壶的。
这就是那个时代呀,大家过得也几乎差不多。

PS:人生如戏戏如人生,比《长大成人》电影更震撼的是,付绍英的扮演者后来真的吸毒成瘾,在电影还未上映之前就香消玉殒(剧本里她是吸毒者,但是剧情被剪的乱七八糟未发现有这个情节)。而周青的扮演者居然下落不明,没有人再知道他的下落。如今,这部电影的导演也已经去世。
时间始终向前,80年代就这么呼啦呼啦的过去了。90后的小朋友不理解我们对那个时代的感情。谨以观看此片怀念那个时代。

4 ) 其实不是个东西

07.16.04.The.Making.of.Steel.1997.SUBBED.DVDRip.XviD-iMBT
长大成人
导演:路学长
主演:朱洪茂 朱洁 田壮壮 吕丽萍

  这部第六代导演执导的著名禁片在民间的名气一直很大,但最近经过屡次修改后才终于通过审查,我不知道是否有人看过原版,但这部修改后的电影并不是一部令我很满意的作品。

  片子看到半截的时候,就很容易联想到另外一部反映成长的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而两者的差距是显然的。《长大成人》过多的把注意力放在了对社会的批判上,这使得对影片中那种糜烂生活缺乏体验的观众并不容易产生代入感,而前者注重于对主人公成长过程中心理的刻画,暴力的倾向,被压制的情欲,这些都很容易在每一代的观众心中获得共鸣。

  不过这些都是老生常谈的东西,我想谈一下的是这部电影的结尾。主人公周青在发现杀害他的恩人的凶手之后,他拿起尖刀,冲到凶手所开的饭店复仇,在收银柜背后是一场血腥的搏杀,正义终得伸张,恶人终得报应。
  但这一切不过是周青臆想中的场面而已,在现实中,他依然卑微的活着,面对凶手他只有退缩。
  据说这个结局是导演在电影审查的压力下作出的修改,最初的版本中,这一刀是实实在在的扎下去了的。这一变动还招来过不少非议,但是在我看来,恰恰是这一修改,使得主人公完成了长大成人所必须的洗礼。忍耐,接受现实,这是主人公最后学到的东西。

  影片中,付绍英面对周青的纠缠说,“不要以为你自己是个什么东西”,这一句话很精到的点出了主题,把周青自以为是的英雄情结击得粉碎,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扮演付绍英的演员是个小美女,说出这句直刺心窝的话的时候,眼角眉梢略带着点笑意,害得我连着看了四遍才能继续往下看下去。

  其实又何止“不是个什么东西”,在《阳光灿烂的日子》的结尾,马小军等人都已长大,坐车兜风的时候跟傻子打招呼,傻子回了一声响亮无比的“傻B”,这一声呼喊真的每次都能令我如痴如醉。它以最后致命的一击,完成了对整个成长历程轨迹的描绘。

  在《长大成人》中还有异曲同工的一处,周青的一个吸毒而沉沦的朋友在恍惚中大喊,“满大街都是我的兄弟”,作者批判的意图同样是明显的,但与前者的区别在于,导演让主角远离了这些所谓的“兄弟”,他让主角自始至终保持着清白,始终站在道德的高地上加以批判,这大大削弱了整部影片批判的力量,他哪怕将主角隐隐约约流露过的一些动摇和彷徨仔细刻画一下也好,但导演没有,他骄傲的将主角,亦即将自己与所批判的对象撇清,这很难让人满意。

  总体来说这是一部值得一看的电影,但远不及姜文那部天才之作,作者缺乏克制的愤怒情绪影响了他的表达,而自视清高的骄傲影响了他的力量。

5 ) 废铜烂铁是这样炼成的

——评路学长《长大成人》

没有看到开头,对一部电影来说是一件很遗憾的事儿;没有看到真正的结尾,当然更遗憾,这样的安排是经过了几次修改的,其实这样的类型片能在央视播映已经是一个多大的进步,但面对似乎是被阉割的“成品”,那性质当然是变化的。还有一个传闻就是据说影片中扮演的女主人公的演员因为体验生活沾染毒品不能自拔而自杀,既成的事实就比被阉割的电影更可怕,也更有说服力;同时如从废铜烂铁中不经意尖刻的棱角一样,划破你的疼痛比血粼粼的直接屠戮更让人恐怖,这同时又是一个什么样的反讽——让“长大成人”和“钢铁是这样炼成的”在从地下到地上的光亮中谋杀了自己的眼睛。

因为失去了一前一后的两个关结点,我只能回忆印象最深的几个片段,我似乎应该感谢央视,毕竟修改后的结尾让我感到滑稽而不是更绝望,并借此想起他老人家所说“须听将令”而不主张绝望的,为什么“废铜烂铁”并且感觉到“滑稽”,大抵也与自我狭隘的心境有关,一种试图声张又在声名功利声色犬马以及虚无之境面前的缩手缩脚,以及自己已经几乎被炼成“废铜烂铁”的自我认定再以及即使“废铜烂铁”也要做“如是说”的荒唐。

一 原来扮演朱赫来的是田壮壮

我没有看到周青的叛逆,“怎么这么像我爸”以及对张楚《姐姐》的联想和不似《阳光灿烂的日子》中的性觉醒,但这个人物的出现时的确是一种似曾相识的很塌实的感觉,以为这样的人物应该出现了并且出现得那么强壮。往大了说,是作为一个时代的精神遗民;往小了说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给恰逢精神断奶的主人公一个坚实的依靠和思想上的引领者。作为一种精神的遗民,填补了成长时期思想上的空白和无着;而作为一个男子汉,则更是一种人格尊严的确立和榜样。而“植入骨头”的隐喻更清楚,无论是从肉身肢体上还是内心心灵上,都适时的弥补了一种残缺,而这种“植入”所带来的新生才让成长不至于更残缺和破碎。

一个引领者和榜样是必需的,但毕竟不能替代或者代理“经验”,但是一种“先验”的提供会剩却不少不必要的弯路。所以在这个大环境的“废铜烂铁”的陶冶过程中,都是有一个什么样的“模样”然后再磨去棱角或者不断的在磨砺中丢弃,所以,“好钢”才是“废铜烂铁”的罪魁祸首,因为那种代理几乎是一种盲目后别无选择的更盲目,因为同样的,无论是“废铜烂铁”还是“好钢”,在这个大熔炉中都不是自生的炼就,都同样承受着外在风沙的磨砺和别无选择的“熏陶”。但是毕竟少走的弯路和植入的骨头,让主人公在个我的成长中更长时间的迷茫和迷失,而他真正的内心的呼唤和感召毕竟是天生的。

“我不做大哥好多年”,田壮壮“大哥”角色的出现表征了即使是作为第六代的路学长同样在“前”“后”现代纠缠中的自我纠缠,无论是成长还是道路都是需要一个过度的,但是“艺术”和“人性”这样的语词呢?即使我们不再是“红旗下的蛋”但我们毕竟是“红旗下的蛋下的蛋”,残存在个体身上的无意识积淀必然会阻碍在自我超越中的剥离,毕竟这不是一部讲述“大哥”的电影,而谁说我天生就不是“大哥”,谁说我天生就不是自己的“大哥”,正是因为“大哥”让“我”在成为“废铜烂铁”的道路上少走了路,但永远不会阻止我成为“废铜烂铁”的坚强。

二 原来扮演乐队主唱是王笑东

“我跟你说得清吗我!”“少他妈跟我玩儿颓废告诉你我见得多了!”“满大街都是我的兄弟!”“你认为我那艺术怎么样……就是演出时洗脚那一场……不会吧,行为艺术……”王笑东是谁?零点乐队的贝司手,别见笑,零点当初也是混地下的,不管是儿时的玩伴儿小莫还是“永远都能成事儿”的纪文甚至那个声张着要剁掉周青一只胳膊的“行为艺术家”最后只是说“我没有烟抽了你能借给我点钱”。那个儿时的启蒙的女高中生最终庸俗不堪,但还是留下了这样一句:“别他妈把你自个儿当个什么人!”“你不以为你一直都在装吗?”周青对王笑东的疑问当然不止这些,在这个后来为了生计不得不和当年的仇人纪文签约的吉他手周青面前,王笑东一帮人是另一个圈子,吸毒,性紊乱以及肮脏和不负责任。

周青是爱音乐的,并且因为弹吉他和家人闹翻“我不想让人看不起我”甚至到德国,他弹得一手好吉他,但他从不标榜自己,他仍旧是“前现代”的“红旗下的蛋下的蛋”,他的生计和寻找是他的使命。而他不得不面对那更虚伪造作还标榜“真实”“艺术”的以及完全庸俗化的人们。“后现代”让一切都成为了可能,让砖头瓦块都能成精,让过街老鼠都能群魔乱舞。断了手指的纪文依旧左右逢源八面玲珑;混混噩噩的小莫依旧不明所以照例被当成替罪羊;美丽的高中女生已经珠光宝气宝马香车当起了二奶;而更多诸如颓废主唱和冒牌行为艺术的人等,装模做样蝇营狗苟的苟延残喘……

说到这里才切到正题——谁是“废铜烂铁”?纪文、小莫、王笑东以及漂亮二奶,朱赫莱的前女友以及捅瞎了朱赫莱眼睛的流氓经理,行行色色的人等同样搅浑着这个大熔炉,并且由显色泽亮丽得从熔炉中出来,油头粉面地粉墨登场,光怪陆离地灯红酒绿着。这些词都是中性的,而这似乎就是一个中性的时代,“红色”已经在更多后现代的轮番解构中洗尽铅华,“一切皆有可能”的貌似“绝对自由”实际是多大的“价值崩溃”。无着的同时就是污浊的盛宴,“不生乔木只生野草”的土地上演着“废铜烂铁”的狂欢。

三 飘来飘去就这么飘来飘去

“对青春期伤痕的迷恋”?“废铜烂铁”毕竟已经是没什么所谓的一代,好在还有伤痕可以迷恋,这个“伤痕”不同与“老三界”的上山下乡,而在这部影片中并没有过多渲染“爱情”的主题。似乎更青春期的周青去德国的几年是被抹去的,然后回来这个“世界早就开始变化了”。当然,怎么会没有,这个突如其来的女主人公,同样是寻找梦想而有些莫名其妙的女主人公,同样残留着理想而“前现代”“后现代”之间的女主人公。当她打开了音乐,飘出的竟然是罗大佑《未来的主人翁》。

在酒店的邂逅以及不是误会胜似误会的误会,这个女“废铜烂铁”比周青的面孔更模糊,但是他很果断地拒绝了“行为艺术家”的调戏并赏之一记耳光。当周青要找她时她犹豫了一下还是走了,后来她自己就要脱衣服:“你不就是想和我睡觉吗?”周青说:“我们怎么就不能像过去那样,讲着各自的故事,都不必问太多。”周青说:“我要结婚了而那个人就是你。”她会弹琵琶并且能看出周青脸色的变化,她是一个孤独的人并且经常有没有来由的电话,周青那一次躺在她的腿上是那么安详。

更没有来由的,这个女“废铜烂铁”回去了兰州,而周青最后也找到了她的联系方式,并且找到朱赫莱的下落之后两个人约定一起向着有朱赫莱的方向——他们会不会再制造出一个更小的“废铜烂铁”呢?

田壮壮和王笑东的出镜要比角色本身更具有符号意义,而上映前的被阉割和女“废铜烂铁”扮演者的吸毒以及自杀比电影本身更具有讽刺意义。定义符号和解读符号以及完成讽刺和挑落讽刺都不是最终目的,就像周青在最好的白日梦,拿把刀把“行为艺术家”和“流氓经理”给解决了,即使最后高举起沾满鲜血的双手也解气,但是没有,那只是白日梦,周青还只是会被纪文雇的流氓打手揍得鲜血横流,而当他捧着流血的手再去找纪文,而刚从厕所出来还提着裤子的纪文轻描淡写地说:“其实你跟那些在大街上走的人一样,你就跟我一样,就那么将就活着吧。”

“那些人都有着健康的身体,但是失去了健康的精神。”这是周青对摇滚歌星和行为艺术家们的定义,但是“王笑东”回过头来:“我和你说得清吗?”然后就是在厕所的呕吐并且污秽到周青自己,“废铜烂铁”的周青和“废铜烂铁”的“王笑东”们,“你觉得像你这样活着,有意义吗?”一样的“废铜烂铁”在糊涂或者觉悟的当下,扮演着各自的宿命,那个大写的“人”字,早已在“废铜烂铁”构筑的贫乏面前渐行渐远。

6 ) 证铁的过程

那一年我和小莫一起猫在那座野长城的烽火台里,砖堆里捡到半本小人书,名字叫《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已被黄土埋了半截的烽火台外面,山雨欲来,小莫早已叼着偷来的旱烟迷糊睡着,苍蝇嘤嘤,大地抖动,我惶遽的趴忘着山崩地裂的呼啸来临。我记得,书里写的跟钢铁没半毛钱关系...那是个充满了抗震棚的年头,生活与政治都是易碎的东西,我的青春始于钢铁这迷雾般的字眼,结束于世纪交接的门前......然后长大......成.......人字难写。

故事中的“我”名叫周青。这是路学长导演于1995年为自己这一代人画上青春休止符的一部作品。片中的朱洁,朱洪茂等一个个曾经闪着流光的名字已然不再,今天再无人提起。在这个摇滚超越贝多芬的时候,药品已经带走太多美丽的灵魂。导演于片中倾注了自己的注脚:别他么跟我装颓废,我看见你就恶心。

与兽性暗涌晕黄的《阳光灿烂的日子》相比,《长大成人》(如果结局不被阉割)更像一场召唤的风雨。于阴柔年代呼唤朱赫来式的,保尔柯察金式的英雄的回归,这是一个反复锻造的过程,证铁的过程。片中极具苏俄英雄气质的田壮壮即是原钢,那块移植到周青脚上的骨头更是精神上一种袭承。最终从不放弃的朱赫来失去了双目,更是对这个为了物质却不再探求精神价值的时代的莫大讽刺,即是盲。

孩子,艺术和灵感不是你赤裸胡闹的幌子,片中的各路圈子散发着刺鼻的糜烂与腐臭,导演借周青的手打出了一声清脆的耳光,而回应的则是小莫依旧迷醉的念叨:天哪,满大街都是我的兄弟,满大街都是我的兄弟......

虚无,颓废,扭曲的灵魂终日包围着周青,周青这块烧得通红铮亮的铁终于走向了血红的悲剧轨迹,当法律与道德无法维护一个公民身心的时候,周青选择了与恶一同毁灭。令我泄气的是回过头来,不过白日梦一场,我们无法揣测导演的初衷,却深深体味到了孤独和无奈。

长大成人,是一个将你身体内金属提炼的过程,是烧红到融化临界再淬火地打磨,是证铁的过程。



2010.06

短评

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青春符号。每个人的青春都值得记录和喃喃自语。

5分钟前
  • yezzi
  • 力荐

朱赫来这一角色的塑造让我对田导有了改观 我就知道 只要gdzj还存在 就拍不出绝对的残酷 这点 不怪路导 好片 但我敢打赌刚看的不是完整版

9分钟前
  • YT
  • 力荐

“少跟我玩颓废,看见你我就想吐。/那些人都有着健康的身体,但是失去了健康的精神。/你觉得像你这样活着,有意义吗?/我就是要你这滴眼泪。”钢铁还是废铁?每个人都会成长,但不是每个人都成人。

12分钟前
  • 花儿果果
  • 推荐

灰不溜秋的,有点乱,那股气能触动人。家里也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连环画,下次回去翻一翻。对保尔偷枪那一段比较有印象,还有那个嫁给资产阶级的冬妮娅,和保尔一起钓鱼时多美丽。

16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还行

如果不是因为审查的阉割,就该是五星的片子,对标一下同年的《香港制造》,路学长可惜死得太早了

19分钟前
  • 轰洪哄烘
  • 推荐

每个时代的年轻人总在寻找一个样本,来思考自己到底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这个样本可能是各种新闻和文艺作品里的人,也可能是在生活中自己身边的某一位。而现实生活的复杂和多样性,有时会让年轻人感到困惑,事实上并不存在一个百分百的好人或者坏人,它也不一定会直接指向一种美好或残酷的人生。可能在不断的迷茫和拉扯中才慢慢意识到,自己想要追求的到底是什么,这就是长大成人的过程。而反观现在这个时代,猛然四周望去,“样本”本身的多样性仅体现在标签化的增加,而真正思想的宽广度则大大缩减。我们已经进入了一段平庸而失去浪漫的年代。

21分钟前
  • 徐大仙!
  • 推荐

还好最后的那场暴力是他的白日梦,我私心里认为理想主义者还是在内心的宇宙中导演理想世界好了。明明朱洪茂演技不怎么样,但因为这部电影是以他为原型写的,他演出来偏偏是那样动人心。打动我的,是这个故事,他拼狠劲推小推车烧锅炉的样子,他有点流氓样又正经阳刚的样子。我无法抵抗他的魅力,致命的吸引力,像磁石,甚至不知道为何共鸣如此强烈。他不帅,我偏偏喜欢这个消失了的人,各种不堪的人。不要和我玩颓废,以他为鉴。

23分钟前
  • 周青
  • 力荐

我很想知道没有做删减改动的原片的样子,当然必须向这部第六代导演的禁片致敬,我觉得所谓艺术家一辈子的功课就是锤炼自己的感情,嗑药或者异常行为并不是无法原谅的事情,那是他们深入挖掘感情的一种渠道和方法,导演更多并不是倾向于个体,而是整个社会当时的风气,保尔柯察金成为一个时代的象征。

25分钟前
  • 或许吧
  • 力荐

路学长被长期忽视的导演。 体制下的牺牲品。

30分钟前
  • Rocky
  • 力荐

一代人的生活轨迹,中国的好电影

32分钟前
  • 豆瓣天后董小姐
  • 力荐

总感觉路学长这部片子是在骂第六代导演别再装B了,该长大成熟点了。

36分钟前
  • 刘康康
  • 推荐

信仰的崩塌、继承和复仇。隐喻丰富、意向丛生的一部杰作。

37分钟前
  • 力荐

那是,过去时的、古典的、垂垂死去的肉身父权;与,在八零年代末,年轻主人公自我重构的精神父权,两种父权落差出的青春历程。那是场不可逆转的英雄梦的白日梦,它辩证地告知了我们,主创如何技巧地规避政治不正确,又,让我们重新审视主人公留给我们的精神白日梦。

39分钟前
  • 仁直
  • 推荐

高中时就想看的片子,终于在昨天和今天看完了~~打断我的是C的电话~~但是我觉得挺好,感情一点没有裂痕~~这样一个冷峻却温暖的故事,仿佛那个我从来没有经历但不知道为什么格外亲切的青春。

44分钟前
  • U 兔
  • 推荐

《长大成人》《北京杂种》《周末情人》这三部电影气质好类似啊。归结起来就是:我是个年轻人,我心情不好。

48分钟前
  • 哪吒男
  • 还行

就像其它第六代导演的作品一样,全片充斥着自恋、矫情和虚假,不光剧情东拼西凑,甚至连基本的情绪、感悟都是抄来自欺欺人的。

49分钟前
  • 易老邪
  • 较差

这电影看得挺让人伤感的。可能因为事先知道男主的扮演者朱洪茂(贾宏声是他的朋友)已经失踪多年,看完查资料才知道女主的扮演者朱洁97年就因为吸毒过量死掉了,而另一位女主的扮演者罗军在网上几乎找不到她的任何信息……2010年郑钧发过寻找朱洪茂的微博,小柯评论说:“在生命里走失了很多人,大多都是天才,最后剩下我们这些碌碌之辈。”我被这句话给击中了。也许真的只有一些低密度、低能量的人才能安然无恙地活在这个时代,人们已经被注视的目光给宠坏了,从来都不会介意抛头露面这件事。

52分钟前
  • 远子
  • 推荐

1.姜文、路学长这些人的青春回忆都是标准的直男视角,作为影片核心的少年的欲望如出一辙地由偷窥妖艳成熟的少女开始,用的都是好莱坞将女性客体化那一套语法,无条件地赞美自己的性冲动,咱们那时候的作者电影是对自己不加反思的作者电影,现在八成也是,太把自己的欲望当回事了

55分钟前
  • 安托万
  • 还行

这大概就是上一代北京土著被埋葬在锅炉厂和地下俱乐部的所有青春吧……原来结局被改了,难怪觉得有些2,突然就社会主义主旋律了……主要演员后来都没演戏了,只可惜了那个还没来得及就香消玉殒的爱新觉罗后裔……我特么也烦土著,少得瑟

60分钟前
  • 力荐

①.记得是曾经为了考北电自学电影知道这部《长大成人》的,然而时隔多年才终于突然观影了;②.文革末期蛮多情节断断续续、感觉缺乏来龙去脉,导致叙事有些跳跃,让我不太满意,倒是八十年代的戏份比较渐入佳境;③.绍英家的沙发上好像是「蓝色中龙猫」毯子?④.结尾的白日梦联想到《恐怖分子》;⑤.有时觉得自己睡觉睡久了没醒来看电影有点“荒废”,然而在精神状态不好甚至昏昏欲睡的情况下观影感觉还不如睡到有精神了再来看,也省得我还得再花时间重看。……

1小时前
  • Panda的影音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