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伊始,教师与学生们返回一所普通的社区学校。法语老师兼班主任的弗朗索瓦·马林(François Bégaudeau 饰)面对升一年级的新班级,继续用坦诚又有些好辩的方式教学,这群14岁左右的学生思维活跃,时常在宽松的课堂上反诘马林或是斗嘴、传播八卦,马林不得不一次次中断进度,解决无数琐碎的问题。这所学校内汇聚了来自多国的移民学生,随之而来的问题时常在课堂细节中体现,马林试图尽量让学生们找到自尊,但这些擅于让老师头疼的孩子似乎不太接受马林的说辞。课堂上的唇枪舌剑与部分学生敌视老师的态度让潜藏着的矛盾随时会爆发。 本片获2008年戛纳金棕榈奖,由小说原著兼编剧的François Bégaudeau主演。©豆瓣
森森大军影评人 讲师 编剧
回答影迷提出的以下问题
1 本片真的是讲教育吗?为什么小黑走后,故事戛然而止?片头片尾如何解读?
2咖啡,有何隐喻?在片头,红绿灯的出现有何目的?学生代表什么?老师代表什么?本片最大的隐喻在哪里?
3 为什么拍摄操场用“俯拍”?操场指代什么?
男:这电影我看过,颇受关注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戛纳的金棕榈奖,几乎所有人都说这剧本好,可是……到底好在哪里啊?我都快睡着了……
你以为这电影真是谈教育的?
男:那还有什么疑问吗?就是谈法国的青少年教育的现状啊,引发反思……当然,这个教室还可以认为是法国社会的一个缩影……
你还是没看到本片导演最独具匠心的设计。其实我告诉你,这电影通篇都在讲政治,法国的现状和移民问题……
男:哦,难道又是隐喻和象征?哇塞,那也藏的太深了,您快给我讲讲,我怎么一点没看出来?
我先问个问题,你注意到没有,本片这部小成本制作,不过六七个场景,教室,楼下操场,老师开会的地方和办公室……
楼下操场,基本全是俯拍对不对?只有两次,摄像机移至楼下……
第一次,争吵。
第二次,一起踢球……
男:恩,是这样的,其余都是俯拍……这里有啥门道?
看不懂电影,这些拍摄技术你没法回答……
男:何止这些啊,还有片头片尾,您一直让我们注意片头和片尾,就拿这部电影来说,我屁都看不出来啊……这些您都能解释吗?
那我说说你听听,看有没有道理!
男:行,你要给我解释明白,我给您呱唧呱唧。您就说,这电影怎么就是谈政治了呢……?还通篇?
那你跟着我的思路,咱们整理一下……
片头男主喝完咖啡,径直走入学校,路边有红绿灯对不对?
咖啡象征什么,红绿灯有何指代……
男:不知道……您就拿我当片中那些笨学生,您都说了吧!
具体为什么要这样搞,导演都有目的,听我慢慢讲……
学校与社会就这样通过一个镜头关联起来了。学校就是小社会。此时的操场,就是学生娱乐,休息,生活的地方……
之后,老师们做自我介绍,像不像官员们在述职演说?
男:有点那意思……
俯拍,老师在楼上观察操场,地位的高下,这不用多解释了吧?大量的镜头都是俯拍操场,注意看,学生在干什么?踢球,打闹,嬉戏,口角……也不知道他们在说什么干什么,反正就是玩在一起,闹在一起……
男:没错!真的是一群野猴子……我发现,这群青春期的孩子真的是不可教也!笨的出奇,而且还闹心的要命,跟动物园没区别……
恩,西方的公立学校好像都这样哈!反正用他们来隐喻法国社会底层和移民非常贴合吧?
男:恩,法国现在就是这样的国家,非洲裔黑人已经占据快一半了,还有大量移民人口,世界各个民族都汇集于此。这个课堂真的是一个法国的缩影,而且还是一个小世界……
孩子们在青春期的那种躁动,无知且自以为是,他们对民主自由公平的理解和诉求,他们的生活方式,爱什么恨什么,喜欢什么讨厌什么,他们的世界观以及对社会对国家对周围环境的看法都清晰地呈现出来了……
我们发现,这群孩子们追求个性张扬,自由人生,独立思想,还有对自己隐私的保护……
男:对,他们通过自我介绍,包括服饰啦,兴趣爱好啦……很详尽。我可以看到孩子们不同的价值观,世界观……反正这些孩子都在课堂上展示给同学和观众了!
所以你看,他们好像已经不是学生了,完全可以指代法国的人口组成了吧?
哦,原来如此!只是他们有些暴躁和无知!
导演想说,法国底层民众就是这样的特点。如何管理,让他们接受本国的文化,文明,历史,尤其是规矩,秩序……何其难也!
片头红绿灯记得吧?现在我们谈谈学校的红绿灯……
其实你注意观察,课堂为什么乱,为什么上课时总是离题万里?
男:我感觉,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根本不在一个频道上,学生不讲逻辑,不讲主次,他们压根就不知道学习的内容,哪些是课上该聊的,哪些是不该聊的,与学习无关的……学生反倒说老师跑题……
这就是有意思的地方!跟不讲理的讲理,能把你累死,难怪有老师会气疯掉!别忘了,此时注意,老师已经代表法国的政客了……
男:倒是有那么点feel,您在具体说说……
你看,老师气的不行,将小黑带到教务处,其实课堂发生一大堆的事情,他最后只是说,小黑不用敬语,扰乱课堂秩序……
男:因为这些事情老师说不清呗,反正也没多大事情,就是扰乱课堂秩序……
关键是不尊敬老师!
你看那个黑妹也是,老师后来让她道歉,应该怎么递给老师笔记本……?应该怎么道歉?三遍,四遍,直到满意为止……
你要民主,自由,我通通给你!你要隐私,你要理解我通通满足!你是不是同性恋我不在乎,一切包容厚德!
男:哦,是这样啊!那小黑为什么被开除了?
我们看,小黑第二次被开除也是这个问题,扰乱秩序,不尊敬老师……
男:我看小黑的妈妈是非洲人,说马里语,大家都听不懂她的话,而且她为自己儿子道歉还要她儿子小黑来翻译……
小黑的妈妈两次出现,第一次带着小黑的哥哥,也就是另一个儿子。其实这个妈妈也有代表性,她象征小黑的母国,
男:啊?小黑的妈妈代表祖国母亲?
我给你解释一下这些镜头语言……
高层通过投票(注意长镜头)一致认为:
哈,有意思!不过小黑的母亲已经替儿子道歉了呀?
我们看这个过程,小黑给大家翻译,妈妈这是在替我道歉……有这功夫你自己道歉不行吗?
这就叫没诚意!不能认识到自己错误的严重性,那对不起喽,请离开这里……
男:而且他母亲之后也是面无悔意,知道结果后,扭头就走……我记得先前看到黑妹的道歉也是这样,根本没有诚意,回头还说“我没有道歉……”
对啊,那个剧情就是在为后面这个剧情做铺垫,让观众理解什么是没有诚意的道歉,这很关键!
下面,我用法国官方语言回复一下裁定的结果:
您不是不知道什么叫规矩吗?不是不懂得尊重吗,那您跑我们法国干嘛来了?您在自己国家好不好呢,还能说自己的母语多好,跑我们这儿添什么乱……?
男:哇塞,您这是通俗版的外交辞令啊!敬告那些不懂得遵守秩序的国家,不要把那些不懂秩序的移民,难民往我们这里塞……
其实这就是法国的移民政策啊!还要我怎么翻译一下你才能更明白?
男:明白了明白了,太绝了!
我们再看这个剧情,当老师们围在一起,讨论如何帮中国学生小伟募捐时,一位老师说起另一件事,她怀孕了……
男:那为啥打断了募捐的事情?
也只有这个机会把怀孕的喜讯告诉给同事啊!你注意,敬酒的时候,她说了两点,第一祝福小伟渡过危机,第二,希望自己的孩子像小伟一样聪明……
我们想,一个母亲能给新出生的儿子给予这样的期许,还有比这更大的爱吗?
言外之意:我爱这些学生,我为你们骄傲,我就是把你们当成自己的孩子啊……
男:你的意思是,法国的高层把这些移民视同家人?
这些国民就是我的孩子啊!我爱你们啊!此时可不是老师对学生,而是政要对国民的内心话!
男:哦,原来是这样啊!越琢磨越觉得这剧本好!铺垫做局,还有隐喻,象征,指代,各种拍摄技巧的运用……里面玩意真太多了!
现在明白了吗?
男:有道理!如果真是讲教育,剧情不会总强调,规矩啦,道歉什么的……真的是,能修炼您这眼力需要多少年啊!
呵呵,看山不是山!慢慢学吧!什么是好剧本烂剧本,电影都看不懂,你怎么评?什么叫奥斯卡,什么叫最佳剧本,最佳外语片,你以为都吹着玩呢?
男:继续讲继续讲,老师也就是法国高层的想法,他们的爱我都看到了,您再说说这帮学生也是就法国的国民……
躁动不安,不讲逻辑,强词夺理……是他们典型特征。本片通过大量画面镜头以及对白,都是类比高层与法国这些底层移民沟通时的状态……
男:恩,就像剧情那样,你不理他不行,你理他,他说你跑题……让他们派代表开会,两个丫头袒胸露乳,嘻嘻哈哈,根本就是不正经,还不能说,最后还挑拨离间……这些底层刁民真不是省油灯……
说得非常对!你看,片头黑白妹,两人倒是挺要好,但也会分分合合。还有,小黑跟这些小婊砸骂来骂去,什么词都用上了,却不许老师说他们“不正经”……
别看他们没文化,他们玩人还是有一套手法的……
男:太形象了!这里又是法国高层与底层的这种矛盾吧?
男:我看同学之间他们经常在操场打打闹闹,骂骂咧咧,可真遇到事,底层还真抱团!他们还都挺同情小黑的,不希望他被学校赶走……
高层就是高层,底层就是底层,这就是阶级对立,政治对立,老师与学生,国家与国民,他们可是分的真儿真儿的……
男:可这是为什么呢?而且我发现,小黑走后,好像大家也受到啥影响,老师和学生又和谐相处了……这样处理故事有何目的吗?
我们看,片尾,高层要想办法了……我之前说过,本片大多都是俯拍操场,老师下楼只有两次,镜头采取平行视角,老师和同学吵架和踢球……
这里的吵架,要隐喻政治事件,同学和老师,就是国民与政府间的矛盾升级,我们想象一下,西方国家街头经常出现的抗议由行,各种冲突甚至暴动……
男:您说过,操场就是学生生活休息的地方,也就是底层生活的地方,学校就是社会缩影,那操场也就是底层和街头……
没错!所以你看,矛盾升级,老师走下楼梯……能理解那些社会事件吗?真到了冲突阶段也就是肉搏了那时候可就打成一团了……
结合小黑走掉的剧情分析,首先说原因,是不是两个女孩挑拨离间?是!老师有错吗?没错!但事情就这样出现了,小黑走后,全体同学跟老师叫板,
男;因为全体同学要维护所谓自己的权益,捍卫自己的阶级利益,他们早就忘了你曾经对他的关爱,也不在乎你对他的好心和善意……
刚说过,冲突和暴动经常会发生,但是结局如何?很快就雨过天晴了对不对?
矛盾和抗议从来就有,违法者被抓进去,不守法的移民被轰走,该回哪儿回哪儿……不守法嘛,就一个字,滚!之后呢?还是要回归正常秩序,正常生活的对不对?
男:哦,原来是这样啊,哈哈,难怪剧情这样编,有意思!
咱们谈谈片头的咖啡……
成人社会,老师工作之余的休闲是喝咖啡,对吧?
男:没错!我记得老师之间还谈论咖啡机的事情……
好!那么看看学生的休闲生活:就这帮坏猴子上蹿下跳,操场就是他们的栖息地,代表乐园,我们俯视看到,这些猴子一直在踢球,打闹,反正再怎么聒噪到也听不清他们在说什么……
但别忘了:
片中谈到踢球,黑孩们好像在探讨足球明星的时候才能引发出一些逻辑思维,才能看出他们的谈吐中其实还有逻辑性。
男:因为他们热爱足球!
对!足球就是他们的生活,他们的休闲。于是,成人的休闲由喝咖啡,转移到操场,你看片尾空荡荡的教室……
这里的潜台词:我用文明的教化方式不好使,因为你看不进书,听不进我的规劝,不理解我的内心,一切文明的信息你无法接受……
男:这个解读太有feel了,果然是政治寓言,咖啡竟然有这样大的作用……那请问为什么有个孩子说,他没学到东西呢?
呵呵,我刚刚解释了,就是因为你们无法接受我的讯息,我只好改变自己了:踢球不?加我们玩一个……
看,为了(学生)国民,我们这些(老师)政客都做到这个份上了,容易吗我们……?
男:哈哈,真是太不容易了,我发现,这个导演还真会拍马屁……
还有一个意思,你注意,这个学生还说:我不想上xx学校……说明他还是有目标的有方向,心里知道好与坏……
此时,老师还能说什么?学不到就学不到呗,无所谓啊,知道好坏,知道自己想干什么就行了呗!法国的文化很深邃吗,不易懂吗?没关系啊,慢慢学!你知道自己你要什么就行……
这是什么?包容啊!海纳百川啊!我只要求你们一个底线:守法!ok,能做到不?
男:能!我也想成为小伟那样的中国男孩去法国移民。我越发感觉,法国的高层像母亲一样好爱我们哦……还有法国的艺术,现在才看明白,这电影真棒!我一定要学!
你小子翅膀硬了哈,我的四维一体拉片分析法还没学会,还想去法国?
男:哈,对啊,有您在,我去法国干什么啊?这电影真不错,只可惜,太长了!两个小时,第一个小时通篇都是上课,第二个才真正进入故事,有些波澜……
呵呵,这里有导演的暗示,他对观众说:
男:哦,原来这样啊!全是思想全是套路啊……
都是艺术!手段不同而已,看不懂肯定就没有feel?写这种电影的影评,你说灌鸡汤有啥用……?
男:影迷心情我理解,因为获奖,就附庸风雅跟着喊好,其实压根就不知道它好在哪里?当然,那也比吐槽强,那些装腔作势的毒舌影评更不知天高地厚……
呵呵,有进步!现在知道这剧本怎么获奖了吧?以后人家问,可千万别说这是谈教育的影片……
男:yes sir!明白了。其实导演就是想通过这个课堂,巧妙且艺术地对国家领导者进行劝谏,该如何引导你的国民,处理好这些矛盾,相互理解,驾驭如此纷繁芜杂的社会体系……
恩,不错!总结的很好!看懂电影,发现剧本里的门道多了吧?有人总说,影评谁都能写,看不懂电影没关系啊,一个人一个哈姆雷特呗……其实这话都外行之极!
我就说,单说这些奥斯卡戛纳获奖作品,众多评委推崇的,很多电影如果看不懂,别说影评,连一个字都灌不进去信不信……?
男:我信我信!确实如此,很多电影看一百遍也不明就里,到底导演想说啥……?还有剧本,就说这个电影,一个小时之后才发生的故事,所谓钩子事件刚刚展开,可小黑一走,故事戛然而止,哇靠,就这样烟消云散了,简直岂有此理嘛!哪部教科书让这么编故事的?这完全违背编剧规律啊!还有通常说的节奏,这……没法解释啊!
呵呵,现在你还相信那些所谓编剧工具书吗?你去问问那些编书的,有几个知道电影是怎么回事的……?还教编剧,笑掉大牙!奥斯卡都看不懂,您教谁啊?
男:这个嘛,我想,那些书总能学一些编故事的技巧吧,起承转合什么的……?
那玩意还用教啊,小学生应该都会吧?在学校写记叙文老师没教过你起承转合?当年安徒生谁教他编故事的?天桥评书的谁教的?《说岳全传》三国水浒,谁教的?会者恒会,不会者恒不会!这靠天才,靠悟性,靠锻炼,靠您一本破书忽悠的人的……?还跟你学,你也配?
男:有道理!那些教人编故事的大能耐如果真这么会编,我倒要问问,编出哪个流芳百世的好电影好故事好小说,得过几个国际大奖?
就是嘛!还什么节奏?就说本片的节奏是什么,两小时的节奏到底好在哪里?成天玩这虚头巴脑的玩意儿,什么节奏啦,类型电影啦,政治正确意识流……忽悠鬼去吧!
奥斯卡有最佳节奏奖吗?成天扯什么犊子……?拿出真本事,分析分析人家获奖作品好不好?
男;大师您消消气,喝杯咖啡……一会就把家里那些有关电影的工具书统统撕掉,我也不去法国了,我就踏实跟您学了,四维一体理论,太tm厉害了!哈哈
恩,呦西!另外,我推荐你再看几部政治隐喻的短片,
这样的教育显然是有问题的……
真该让中国所谓的狗p教育学家也来看看,即使崇洋媚外,宣扬倾听孩子,崇尚个性自由,文化冲突和教师之道的把握分寸如何也会毁了洋课堂,更何况在教改到一片混乱的国度和体制内,完全是画虎不成反类犬!
在对教育的概念进行摸索式前进的同时,也应该同等关注学生与老师的权位落差,从此种基本的理念输入着手重塑一种「等级制度」;但也正如片中所言「老师不能取代父母」,不能过分地期待同时作为目击者与裁判员的人毫无保留地贴合公正,只是希望在尖锐问题前尽可能的客观。
老师,我什么都没学到啊!
4-
似乎有点documentary 非常适合听力练习
伪纪录片的形式 以老师的角度进入课堂展现老师与学生的各种矛盾 在两个小时还原之后 镜头最后只剩下空荡荡的课室 大家都走了 这里曾经的争论都褪去了 我想到影片最后那个学生说的话: 可是我不懂,我不懂我们在做什么,每一件事 。其实何止课堂如此,生活的感觉大抵也是这样,我们到底在做着些什么呢?
戛納電影節金棕櫚大獎獲得之作,但前一年《4 luni, 3 saptamâni si 2 zile》剛剛拿過大獎,兩相比較,本片就顯得平庸了。節奏上可以收得再緊湊些,出場人物描繪詳略也需斟酌,但前半段的瑣碎和聒噪為後半段劇情觸發起到了很好的鋪墊。對於文化衝突的處理,略顯淺白。
手持摄影机,很多特写和近景,像拉斯·冯·特里尔的风格。又是一个把封闭空间里的故事拍得多姿多彩的电影。教育真是一件复杂的事情,难怪有本书的书名叫“写给胆敢教书的人”。
【B】剧作丰满的生活观察+纪录片式拍摄,真实感非常强,视角的间离去除了所有主观态度,不引导观众偏向教师或学生的任意一方。在“表达主题”这一项上,做得无可挑剔。
技术没得说,很真实。可另外一方面又跟法国2台的纪录片差远了。另个,这种学校的老师还真不一定有这样的,尤其Wei的母亲出遣返的事,感觉很假。完了之后,说不上来什么感觉,还是有点高姿态的电影,导演没有方向,即使连疑惑都不敢表达出来。但还是值得一看
有趣的电影,但并不深刻。
看了一段之后才知道看过这部电影,第二回看完,不得不说人家的教育等总体情况比咱们进步很多,虽不能说一种教育好还是不好,但是确实有着一个合适不合适的问题,咱们国家现在的教育制度就是不合适的,这片子给了一个视角认识法国高中课堂粗略是个啥样,
不赖
19-2-2009 2:50pm bc
8.9;流畅叙事典范
记录片的剧情片
看不下去
有几个中国老师能吃得消?
我很喜欢,这在我的意料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