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放地址

大米骚动

剧情片日本2021

主演:井上真央夏木真理三浦贵大柴田理惠左时枝室井滋

导演:本木克英

剧照

大米骚动 剧照 NO.1 大米骚动 剧照 NO.2 大米骚动 剧照 NO.3 大米骚动 剧照 NO.4 大米骚动 剧照 NO.5 大米骚动 剧照 NO.6 大米骚动 剧照 NO.13 大米骚动 剧照 NO.14 大米骚动 剧照 NO.15 大米骚动 剧照 NO.16 大米骚动 剧照 NO.17 大米骚动 剧照 NO.18 大米骚动 剧照 NO.19 大米骚动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1 15:43

详细剧情

1918年,松浦与丈夫和三个孩子一起住在富山县海岸的渔村。村里的男人纷纷离家捕鱼,妻子们则留守家中,每天都要消耗大量大米养家糊口。松浦每日的工作是将一袋袋大米拖到岸边。随着日本出兵西伯利亚,米价开始飞涨。妇女们聚集起来,请求米店以便宜价格出售大米,并试图阻止商户将大米用船运走,但都以失败告终。当地记者报道此事后,消息迅速传到各地媒体,骚动在全国范围内蔓延。最终,妇女们的忍耐到了极限,决定进一步采取行动。影片源自日本大正时代的真实事件,讲述了一场由妇女发起的空前的“大米骚动”。

长篇影评

1 ) 大米骚动——一场失败的底层女性自我意识觉醒

还算有意思的一部历史向电影。其实我并没有想到这会是今年上影节自己看到的第一部电影,可能因为放映时间在周末,影院里的人也意外地多。从我个人的角度看,尽管部分情节、人物塑造略显无聊,但依旧有一些有意思的地方值得细品。

池田雪

一位很奇妙的女性。不得不说是个美女,她的装扮与渔村的底层女性格格不入,更接近于村子里的“上层人士”,然而作为一名老师,她教导却是底层渔民的孩子。她像是将“上层”与“下层”连接起来的中间人:渔村女人接纳雪老师,让她参加独属于她们的集会;雪又显然和县城中的上层人士颇有交情,是她将贫穷的小美津引见给米店老板(大概),而当米店老板表现出想要猥亵小美津的意图时,雪老师的反应是诧异的,可见在此之前,她至少在明面上没有见过米店老板的真面目。

在我的印象里,电影并未详细描写雪老师的家庭状况,但可想而知,雪老师的身份地位不会太低。在那个时代,作为一名独身女性,在关键时刻有权利选择自己的良知,也有权利坚守自己的善良,已经格外难得可贵了。

主编与记者

登场时的情节比较俗套:一心追求真相的记者被主编从大阪"下放"到富山这个小渔村,报道一场不算暴乱的暴乱。随着了解的加深,记者被渔村女人的勇敢而打动,试图如实还原真相。然而,主编并不在意事实如何,只是一昧夸张事实制造爆点。

一般事情发展到这里,导演大多要煽动观众情绪,引发对记者的同情。但有意思的是,至少在这次事件中,只有主编的做法才能切切实实帮助到渔村的女人。正是因为他夸大其词的报道,将女人们被迫维护自己利益的行为写成"暴乱"、"起义",在报纸上占据了大量版面,才能引起他人的兴趣,"我们男人也不能输啊!",于是各地纷纷揭竿而起,大米骚动才能取得实际的成效。

根据正义记者的要求如实报道大概率无人问津,追求利益的主编才是真正的助推器,如何进行新闻报道?报道的意义在哪里?这永远是一个值得探究的话题。

渔村女人

作为电影的主体,让我高兴的是,电影并未总是单调地塑造女人们正面的形象,清婆婆除外,她是那种典型的格外高尚的人物,在一开始我甚至以为她是要死的,用死来唤醒女人们抗争的勇气,然而最终是一个“合家欢”结局。面对难熬的缺米季节,几乎每个女人都各有各的小心思,私藏米、接受仅对自己优惠的米价,这都无可厚非,她们并非没有良知,只是当务之急是保全自己和自己的家庭,再之后兼顾与自己同病相怜的人。

在这样的前提下,女人们最后做出的抗争才显得勇敢、可贵,也能更凸显出女性的“自我意识觉醒”。但这终究是一场失败的觉醒,在影片的结尾,叙述者说:“这些女性可能并未意识到她们为了生存做出的斗争最终改变了时代。”(大意)然而,真的是女性抢夺大米的行为改变了这个时代么?

这大概只是一个美妙的巧合而已,是在男权社会中强行陈列出来的女权。报道这次事件的记者与主编是男性,看到报道响应这场“起义”的是囔囔着“我们男人也不能输啊!”的是男性。在女人领导的“大米骚动”背后,是男性为主的工人罢工造成了事件的发展和结果。没有渔村女人,飞涨的米价终有一天会使男性吃不饱饭,诱发另一个起因,导致骚动;没有男性的响应,女人们的运动大概率会被米店老板和警察轻易镇压,最终忍耐着等待黎明。

渔村女人中,最应该“自我意识”觉醒的女主角阿系,上过学成绩优异、也曾是被同学们羡慕的女人、被迫嫁到小渔村、生了三个孩子、做苦力维持生计、在“大米骚动”事件中“意识觉醒”,代替清婆婆领导女人们抢夺大米。但在最后的最后,丈夫务工回家后,阿系又在一瞬间变成了那个唯唯诺诺、不善言辞的小女人,鞠90度的躬,对丈夫说:“欢迎回来。”她是否常常回想起上学时被人羡慕、意气风发的自己,或是早已忘却,在现实的苦难中挣扎?

在我看来,在这部电影中勉强能称得上是“自我意识觉醒”的只有艺妓和雪老师,然而前者的逻辑至少我自己无法理解:突然宣称“不靠男人生活”的觉醒有些突兀。(她不是还要到茶屋工作嘛)对于后者,导演着重表达的是雪老师从理解到真正参与女性维护自己利益的活动,“底层女性自我意识觉醒”?对不起,她并不是。

归根结底,“大米骚动”改变了女人什么呢?它只不过使米价回归了正常水平,女人们还是要日日做苦力糊口,回家做饭给丈夫和孩子。

二战就要开始,对于底层民众来说,苦难的日子很快会再来。

短评

这种题材放到十年前,绝不会拍的这么鼓动性,而是一种历史正剧的呈现方式,嬉笑与鼓动间,该传达的深层次的内容全没有了。看看下面的评论,只能说现在这么多这种类型的电影,确实是门容易名利双收的生意

5分钟前
  • typacm
  • 较差

mao!作为女演员继续走下去吧!

6分钟前
  • 丫Y丫
  • 力荐

喜剧化处理严肃题材的不成功案例,支离破碎,缺乏实感。

8分钟前
  • Wednesday
  • 较差

看到清婆婆不由自主地想起千与千寻里的汤婆婆,哈哈

12分钟前
  • 无聊
  • 还行

就普通吧...

14分钟前
  • arne
  • 还行

为mao来看的,中规中矩的岛国主旋律电影+女权,在如今粮食安全的背景下,尚可一观

19分钟前
  • 如梦飞霜
  • 力荐

去年看的时候就感觉这里的民风彪悍,抢大米不顾一切,一顿能吃好多。 经过这几天对于需求本质的学习,换了我也会为了大米不顾一切!来,亮刺刀吧!

23分钟前
  • NinjaChen
  • 力荐

一场失败的底层女性自我意识觉醒

25分钟前
  • 虫蠹
  • 还行

2.5。以日本历史上第一次全国性的大暴动这种带无产革命性质的暴动为题材,从头到尾影片气氛如此喜剧化,玩闹化,“女人小打小闹”,恐怕不是什么好处理。但在霓虹现下语境下这种处理会被认为根本没问题吧。“男人一插手,世界就会改变。可是无论女人做什么,一切都不会改变。”总觉得这句话的出现并不是用来被剧情反驳的,只是陈述。“到最后他们高举自己所谓的正义,扰乱整个世界,为此付出代价的,无论在哪个时代,都是女人。”莫名就反战起来,然而马后炮的解决方式是不让小孩去西伯利亚当兵,也是挺单纯到呵呵的。

28分钟前
  • 风华布衣
  • 还行

电影一般,事情了解下。1918年(大正七年),日本爆发了历史上第一次全国性的大暴动。这次革命暴动最初是从渔村妇女抢米开端,各地一般也以抢米形式爆发,所以在日本历史上习惯地称为“米骚动”。“米骚动”从抢米而发展到与地主、资本家进行面对面的斗争,与反动军警进行搏斗,而且在群众中公开提出“打倒寺内内阁”的口号,因此运动本身乃是革命性的政治斗争。在规模和声势上,“米骚动”作为伟大十月革命后所掀起的世界革命大风暴的一部分,群众斗争的浪潮冲击了全国3/4地区,日本各阶层的人民约1000万人卷入了这个斗争。“米骚动”不仅沉重打击了日本的反动统治阶级,而且给予日本工人运动以强有力的推动,它在日本革命运动史上占有光荣的一页。

30分钟前
  • pepper 安
  • 还行

你不抗争,没有人给你,当年的农业税就是这样

34分钟前
  • 时代的秋天
  • 推荐

乏味

39分钟前
  • 梨子冰冰冰
  • 还行

男人打渔,以为吃碗米饭理所当然;女人持家,为了全家吃顿饱饭每天拼命。黝黑的皮肤,弯曲的背脊,“不服输,去抗争”,只是为了“活下去”,无名的女人们是小小的英雄,用她们的顽强坚韧写下自己的历史,一点一滴改变着时代。井上mao进入了作为女優的新境地。

42分钟前
  • 颜落寒
  • 推荐

当家妇女的大米保卫战

44分钟前
  • 超人叔叔
  • 还行

影片选用的字体颇具冲击力,配乐亦得宜。Mao扮丑出演并不讨巧的历史题材,岂有不捧场之理。

46分钟前
  • Sophie
  • 还行

感谢上海电影节,有机会看了这部电影。最令我感到震撼的是,日本人用如此幽默的方式描绘了女性的觉醒,其中对于”文艺青年”的抨击,对于媒体社会良知的抨击,甚至对于医生的批判,都点到为止,给观众留下思考的空间。从清婆婆,到小记者,再到两个孩子: 小美津和正一郎,每个人物的形象都很丰满。其中,平次叔叔这个小人物成了一个点睛之笔,有点像鲁迅笔下的阿Q。在电影院里,身边一直传来笑声,轻松的同时又不乏深度和意义,这平衡拿捏得恰到好处!

51分钟前
  • Edith
  • 力荐

题材和故事还挺吸引人的,但拍的不太行。

54分钟前
  • 梦之安魂曲
  • 还行

平铺直叙,上座率极差,心疼mao。

56分钟前
  • 阿朽
  • 还行

这个片子你不能先入为主地批评这导演咋不懂历史拍了个说教烂片,而是得承认这片子想呈现的是一种危险的想法,即想说一旦我们聚焦gm的在地性,那革命就不存在了,不过是像歌队老头唱的那样只是被迫放弃了不放弃而已。在导演的演绎下女人们首先是愚昧无知的,不读报,也不知道米骚动其实已经演变成了一场全国性的运动,嘲笑前来鼓动的革命家,说对方只会耍嘴皮子,但最终自己不过是骚扰了几家米商,在海滩上阻拦一下运米工人——然后就兴高采烈地发现斗争胜利了,内阁倒台了,福利政策颁布了——完全不清楚其实在她们不知道的地方发生了多少起流血斗争与暴力镇压。导演的把戏不是在故意标新立异地想呈现一个割裂于明治民运史的米骚动真实本末,而是在故意塑造这么一种只能如此之认识自己的政治行动的百姓面目,塑造这么一种哪怕运动(字数不够,回复接)

57分钟前
  • 巴黎消防员
  • 力荐

中规中矩(题材决定

58分钟前
  • raku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