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尔王

剧情片英国2008

主演:伊恩·麦克莱恩

导演:特雷弗·纳恩

 剧照

李尔王 剧照 NO.1李尔王 剧照 NO.2李尔王 剧照 NO.3李尔王 剧照 NO.4李尔王 剧照 NO.5李尔王 剧照 NO.6
更新时间:2024-04-11 15:41

详细剧情

 长篇影评

 1 ) 权力的含义就是让你“懂得感恩”

对于李尔王来说,如果土地、财富、王位不能带来别人的爱或奉承,那么他多年征战的意义将会荡然无存。

如同你的领导,如果他的官职不能为他带来你的服从和谄媚,那么他的官职的含义是什么呢?他苦熬多年终于坐上局长位子的收获到底是什么呢?不就是要享受那种前呼后拥的尊荣感吗?好家伙,你一个人人平等把他做牛做马做奴才换来的局长位子给平等下去了。你觉得他会重用你,培养你,把你当做事业的接班人吗?别想了,他不弄死你才怪。

李尔王为什么一分都没给小女儿留,反而驱逐出去?就是因为她破坏了王位的本质,颠覆了权力的根本。

所谓权力的意义,就是大女儿二女儿所表现出来的样子:李尔王明知道她们对他不爽,但她们还不得不表现出特别爱他的样子。而对小女儿来说,她受到的考验并不大,只要实话实说就可以了,但她却憎恶了权力带来的恶果,憎恶权力导致人的撒谎。所以,她用一种报复的方式,试图让国王从权力的幻觉中苏醒过来。

权力的最大魅力在于掌权者可以压迫和羞辱别人的尊严,让别人不得不说谎,而说谎是罪恶的。小女儿在愤怒中,只能用这种说谎的方式,来撕碎对国王的天伦之爱,把美好的东西打碎,让国王看,希望他能苏醒。

可惜,李尔王太爱这种权力的感觉了,权力对他来说,已经成为本质。他不可能容忍有人破坏他的权力。倘若别人不再因为他的王位、他的财富、他的军队而尊敬崇拜、爱戴、恐惧他,那么他岂不是相当于立刻失去了那些东西?倘若别人仅仅看他的人品、外貌、说话做事的礼仪是否高尚来判断是否爱戴他,那么他的王位和财富岂不是立刻变得一文不值了?

这就如同一个局长,他明知道周围的人对他的奉承都是有所图的,都是虚情假意的,他看得很清楚,但是如果他当了局长,周围的人竟然连奉承的人都没有,连撒谎的人都没有,那他这个局长当得也没有什么意思了。再推广一点,倘若一个人权力大到全国、全世界的人都不得不对他撒谎,不得不奉承他,这得有多爽啊!明明所有人都看我不爽,但却都不得不奉承我,看哪,这就是我的伟大和光荣。

商品经济和等价交换的兴起,资本主义平等观念的兴起,所带来的人和人之间的平等观和爱情观,严重冲击了封建王位和权力观,冲击了社会价值和意识形态体系。倘若人人生而平等,大家各自有自己的生存资料,没有人求我,没有人依赖我生存,没有人再愿意奉承我,我成了和所有人一样的一份子,社会不再是金字塔结构,而成了网状结构。这是迷恋权力的人所绝对无法接受的。

然而要改变这种权力心理和围绕权力建立起来的社会结构,却别无他途,只有让所有人都有不可剥夺的生存和生产资料。否则,我们将不可避免再回到皇恩浩荡的过去。

李尔王需要的,只是小女儿能有一颗“感恩的心”就行了,可是他偏偏得不到,因为靠权力建立的关系,永远无法得到人的“爱”。

 2 ) 随便写写,因为字数过多写在这了

震撼,莎士比亚在他的年代洞察到的人情世故,几百年后还是在不停不停的重现,父子误会,兄弟阋墙,就一直存在一个问题,作为子女小的时候父母构建的权威在随着你的成长变得薄弱,所以当你面对年迈还想要去在你面前展示自己作为父母的权威的时候,你是否会举起手挥向他们,甚至更深入地出现利益纠纷的时候,你是否会怀疑他们并且维护自己的利益?这种考验人性的话题,在莎翁笔下太赤裸了。

站在的角度不同会有不同的态度,小时候看我可能会一直站在李尔王的角度觉得大女儿和二女儿很不厚道,但是我现在可以更加客观看待,其实也不能说李尔王全然无错,所以我觉得存在一个悖论,人越老明明越容易犯错,可是现实确是越老越不允许你放错,仿佛年老之后你要更加清晰的认清楚,每一次你做出的选择都会对你后续生活质量产生深远影响,这对老人太苛刻了。

 3 ) 20190817距看完《李尔王》后两小时

从影院出来就一直尝试着写点什么,但很久很久都抚不平心绪,所以断断续续修修补补折腾了许久。 接触莎翁的《李尔王》还是大学时候上外国文学史,四大悲剧是必修课,可那时年轻气盛的我除了关注华丽而极富戏剧性的对白,对其词藻背后的深意从未思考,而今天,年过三十的我再来看这个故事品味其语言,心中更多的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情绪堵在心口,不疏不快。 悲剧的意义在于将残酷和绝望说给你听,最后给你一丝生的希望,而莎翁这个故事则一次次将你打入更深层更绝望的谷底,总在想着总不能更遭了,却真的有更糟的接踵而来,好像每一次的绝地逢生却是为了推着你陷入更深的黑暗,虽然最后,新生的力量展露了出了些微光芒,故事却到此为止留下一片黑暗,不免让人觉得这是又一个悲剧的启幕。 华丽的是莎翁最显著的符号,但细剖每一句对白,每一次冲突,都深刻揭露了现实,虽然几个世纪过去了,但那些话放到今天,仍有深刻的现实意义,与当今仍能一一对应,这才是经典之所以为经典的原因。 说完剧本,再来讨论这场演出,无论如何得感谢NTLIVE将如此经典的演出记录下来并带到全世界,不然很多人无法看到这部教科书式演出,至少看过的人绝不后悔这四个小时的静默。 因为话剧看得少,之前也并没怎么关注伊恩的作品,但这个八十多岁的老头,与剧中李尔王相仿的年纪,诠释着这个年迈的形象时,我甚至分不清他是不是真的就是那个年迈的可怜的王,真真切切的年龄感,实实在在的悲愤颤抖,每一句念白和停顿,都在完美的诠释着这个灵魂,以至于现场浇落的每一颗雨滴都让我觉得透不过气,最后他呼吸困难让人帮着解开纽扣,那一瞬间我甚至担心这个人会不会有什么,跟着揪着心直到老伊恩出来谢幕才算放下,那是打从心底的敬佩和感动。从未在一个演员身上,如此深刻的感受到戏剧的迷人魅力,也从未在一部话剧里感受到如此丰足的力量,感谢老伊恩,为世界带来如此丰满的李尔王,你值得一切美誉。 戏剧是一种直观与抽象并存的艺术,演员的表演常常介于真实和艺术化之间,而当看到杀戮,挖眼珠,扭打以如此真实的状态展现在眼前时,真的有一种由后背生出冰凉和恐惧,挥刀的一瞬间我甚至下意识地闭上了眼睛不敢看,而当老去的国王抱着死去的女儿控诉直至死亡,再也忍不住眼泪肆意奔涌而出,是啊,于他而言,死亡比活着更是解脱啊。 这是怎样一个残酷,细腻而又悲悯的表演,生生压断心底那根敏感而脆弱的弦,想让人激昂吟唱,又想要悲愤放歌,这种感觉只适合在这个浓郁的夏夜里独自品尝,独自消化,旁的人,不可懂,不可说。 可惜,身边无人,能就此聊上一二。

PS:身处内陆重庆有看这种影像的机会并不多,以至于每次去上海广州,都想要去刷几场过过瘾,感谢第三届国际戏剧影像展有重庆这一站,幸福总是来得太突然,在自己生活的城市观看《李尔王》,真的不能再完美了。

补几张最后结束时拍的照片

谢幕
谢幕
眼泪
集体谢幕

 4 ) 一种回顾:离开与返回

今天是我第一次看莎士比亚的戏剧《李尔王》,无论从何种艺术载体上,都是第一次接触。在oms剧场营造的独特氛围里,通过大屏幕记录的完整戏剧表演而非宏大的电影场面来体味《李尔王》,毫无疑问会有很多新奇的感受,而这个感受毫无疑问也源自戏剧版本身的特色,那就是演员本身充足的激情,和细腻的展现,以及强大的交互性。 此外,任何一个丰富的作品,不仅其本身具有丰富性,更重要的是,它有很多接口,可以让不同的人基于自身经历而生发触动,产生强烈的共通感,也可以让同一个人从其中引申出多种面相的思考,以及对于人性的深刻体察。《李尔王》戏剧版毋庸置疑是成功的,现场的感染力也大概率强于我们这种隔着屏幕而感受到的。 单就内容本身而言,李尔王在老年的糊涂状态所引发的一系列悲剧,进而延宕开的众多人物命运的转折,都有其深厚的人的根基,是一种命运般的报复,《李尔王》作为戏剧本身,只是将这种根植于每一个人物的出身、性格等各类背景,以及其所蕴含的可能的偏见和倾向,通过一种极端政治氛围的营造,而突出性的或者说戏剧性的展现了出来,也就是将魔鬼释放出魔窟,将善良场景化公开化,但要追究这场人家闹剧何以至此,那么几乎所有的剧中人,有一定形象的人都应该反省。魔鬼并不是先前不存在却突然出现的,它也有它的孽缘,它的根基。 然而讽刺的是,如果某个事情处于潜藏的状态,大部分人都不会选择正面应对,在大部分早该应对的时候。人们总容易在表面或深植的偏见中逃避和犯错。最终导致一切悲剧不得不以悲剧的形式来生发出来,一切都已离开了“好”的状态,而走向无声的毁灭。但好在人间就是这样,总有一部分要走向终结,好为新的开始腾出位子,为后人提供严肃的教训,使得世界再次返回貌似合理的常态。这是人不可避免的命运。 李尔王本身也在经历这个离开和返回的过程,骄纵和昏庸的晚年,长久的身处尊位,让他希望获得虚假的称赞,而并非真诚,当他远离真诚时,真诚也远离了他。但值得庆幸的是,他最终还是见到了自己的爱女,并获得了宽恕,但一个君王如此,就必须付出君王级别的代价,那就是双双用死亡献礼。

 5 ) 这个时代需要莎士比亚吗?

问题引入:第一次看这种剧场演出 ,感觉既是新奇,又有些疑惑。除了服装以及一些小细节做了现代化的改编,故事依旧是原来那个故事,台词我猜想也只做了细微的调整。那这部经典反复被人演出的理由是什么?难道只是英国的贵族老爷们比较迂腐,只是喜欢看老戏吗?

我的想法:其实在开头的时候伊恩已经提到了,每个人看这部戏的时候都会有自己的想法/思考,在18年的时候,有些人会想到特朗普,有些人会想到脱欧,这部戏更多的是就像一部历史,能激发人对现实的思考(当然演员的表演也是主要观赏的点,但是因为我看的不多,也并非专业人士,就不作过多讨论)这也是他能长盛不衰的原因吧。

同时,我想到了《是,大臣》里头有一集关于首相选民为代表的工人阶级喜欢的足球和汉弗莱为代表的贵族精英们喜欢的歌剧的讨论,国家是应该给足球这种大众都喜闻乐见的竞技娱乐项目拨更多的款项呢,还是给歌剧院这种昂贵的少部分精英阶层所享受的东西拨更多款项?如果拨给足球这类娱乐运动,能让更多的老百姓享受到福利,但是歌剧院也能起到类似纪念碑的作用,对整个社会而言起到积极引导的作用。两者缺一不可,这之间的平衡应该很重要。

这部剧开场前,我以为很少有人会来看,但是当时去了之后,上座率并不低。那未来可不可以让更多的人,养成消费习惯,能够在每个周末走进剧院,这也许是一个很好的问题。

 6 ) 八十岁,一个人如何面对衰老

八十岁高龄的Ian Mckellen再次出演莎翁经典剧目《李尔王》,好评如潮。没能在伦敦看到他的现场表演是我的遗憾,但还好有NT LIVE这种戏剧影像形式,让我得以在大荧幕上观看那些无缘现场的优秀剧目。

媒体评价这位莎剧老戏骨的表演是“教科书级”的,毫不夸张。Ian事无巨细地把李尔王在剧情不同阶段的状态、思考与情绪演绎得十分到位,人物反应、动作表情等各方面处理都十分细腻自然,有种浑然天成的感觉。在台上你会忘记演员本身,全身心地被他代入到剧中去,他就是李尔王,昏庸、大发雷霆的是他,发疯、雨中大吼的是他,悲痛欲绝的也是他,Ian在各种情感间转换十分自然,充满了张力和震撼感。他表示自己的年龄与李尔王非常接近,所以更能演出一个老人在对抗衰老时的状态。那些时而清醒时而疯癫的样子,承认自己老了的无力感,只有当你的人生经历了那么多,才能诠释出这种老态。

四小时的大戏,Ian演的李尔王淋雨、发疯、背着女儿在台上走,你很难想象一位八十岁的老人在舞台上做到这一步。然而,Ian爷爷却在采访里说不要同情他的辛苦,他是演员这都是他应该做的。整部剧最后,Ian抱着三女儿在那里哀嚎,情绪传达得十分到位,看得我跟着落泪,太悲了。

李尔王疯了,但反而能看清,有时说的话自有一番道理,多么有讽刺意味啊。另一位有相似命运的伯爵,虽然没有了眼睛,却能感受到这个世界,他与两位儿子之间的纠葛作为一条副线,也很精彩。演伯爵的老戏骨演技在线,眼瞎后的绝望与悲伤,表达得很到位。性转版的肯特,给人印象深刻,她的情绪表达、肢体动作都不错。

年轻一代,主要是批评三女儿,这位黑人女演员的表情生硬,演技也很尬,让人非常出戏,完全没体现出Cordelia的好,拉低了全剧的水平,不知选她是不是因为政治正确。二女儿展现出的放荡和蛇蝎心肠挺令人印象深刻的,但演技略有些浮夸。大女儿的水准还可以,一些细节特写表情到位,情绪上处理得较为细腻。

埃德蒙演得不错,把这个角色的狡诈与坏展现得恰如其分,并让观众信服他所作所为背后的动机。埃德加的表演尚可,前半段有些格格不入的感觉,后半段和眼瞎的父亲相遇后,逐渐变得比较自然。

 7 ) 关于18版的话剧《李尔王》

说说今天的这场四个小时的话剧《李尔王》。

这部话剧于2018年在英国伦敦首演,感谢NTlive的引入,让别国的莎剧观众们也能一饱眼福。

我不是一个合格的剧评人,但就个人感受而言:舞台严谨简约,配乐张弛有度,一些小细节也改编得恰到好处。开场迎接李尔王时的那段大合唱的歌词是选自古罗马诗人维吉尔的《牧歌》,这也是原作中没有的,让人惊喜十足。

我尤其想说说几位出色的演员:

让我惊叹的是大女儿高纳里尔和二女儿里根这两个角色,两位优秀的演员将这两姐妹演出了完全不同的虚伪与恶毒:大女儿城府更深,二女儿则更多地将自己的放荡与蛇蝎心肠暴露了出来。

最优秀的毫无疑问是全剧主人公李尔王的扮演者:『伊恩·麦克莱恩』。大多数人认识他是在《X战警》里他演的老万磁王,同样是“王”,他在《李尔王》中的表演则是对万磁王以及其他角色的彻底颠覆与多样化:从开头移交王权时如同一个老顽童似的“甩手掌柜”,到女儿们开始冷落甚至虐待他时的错愕无辜,再到在荒原上他发出“只管刮呀,狂风!把你的肺都炸破吧!逞你的威风吧!”的呼号时的悲愤与无助,到最后他无不悔恨与遗憾地抱着小女儿死去……麦克莱恩演出了李尔王的轻信、痴傻、疯癫、劳累和极度痛苦。不得不说,伊恩·麦克莱恩真的是英国的瑰宝,是世界戏剧的宝藏。

前几天为了这次的话剧,我特地把《李尔王》又找出来重读了一遍——毫无疑问,每一次读完都不由得惊叹于这部剧作的超越时空的伟大,又不得不搬出卡尔维诺给“经典”下的定义了:经典作品是“我们越是道听途说,以为我们懂了,当我们实际读它们,我们就越是觉得他们独特、意想不到和新颖”这样一类作品。文学作品如此,戏剧亦然。感谢伟大作品和它们的伟大读者吧,他们让经典永不落伍。

 短评

人物形象在最开始的几场中还是接近漫画式的,而且情节并不完全能让人信服——李尔王突然就把三女儿给驱逐了,葛罗斯特和埃德加轻易就相信了埃德蒙的谎话。但随着故事的展开,人物形象一个个逐渐地丰富起来。尤其是李尔王,他自大、意气用事,并非讨喜的角色,可谁都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变得同情他的。变疯的李尔与失明的葛罗斯特再次相遇的那场戏,恐怕是所有莎士比亚戏剧中的顶峰。满嘴疯言的李尔如同得知妻子死讯时的麦克白,他们都到达了某种大彻大悟的生命状态——一方面像是疯了,另一方面却把人生的荒诞看得前所未有地清楚——正如一旁的埃德加所言:“疯癫中自有逻辑”。

7分钟前
  • closer
  • 力荐

生气,非常生气。其实原本一切都很好,伊恩爷爷在职业生涯最后一出莎剧、在最接近原著的年纪,给出了最真实自然的衰老和昏聩。高纳丽和里根两位演员则是我看过最精准合理不脸谱化,连肢体都带感的恶毒女儿。肯特性转成为女爵,仍然是鞍前马后的忠臣。弄臣、爱德佳和爱德蒙,都可圈可点。但是那个一说话就吹胡子瞪眼跟关西大汉一样的考狄利娅是怎么回事!!!?OOC得太败坏观感,五星剧瞬间三星都不想给,结局的悲剧性也因此大打折扣,太让人生气了!其它细节真的都挺经夸的…地图分家,屠宰场的比喻,爱德加和爱德蒙自残的呼应,强频闪速战速决的战斗戏…包括伊恩爷爷为了观众能看清他的表情甚至纽扣,特地要求了300人小剧场的良苦用心…但是这么想想就更生气,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汤那种生气。

8分钟前
  • 玫瑰砂
  • 推荐

去伦敦没看成伊恩老爷子的现场,终于在大银幕上看到了。小女儿的角色不如两个姐姐出彩。毒舌莎士比亚:疯子领着瞎子走路,是这个时代的病态。当我们呱呱坠地,因为来到了这满是傻瓜的舞台,禁不住放声大哭。

12分钟前
  • 丛林宜歌
  • 力荐

1.如果只是背景和服饰变化而语言停滞,那么现代化的处理就显得毫无意义,虽然原著的精髓价值仍在,令人叹惋的悲剧性仍然能够直击人心,但加入英法战争未曾为文本增添新的活力,反倒显得违和。倒是激起了看原著的欲望。2.大家表演都超级用心用力,四个小时看得都累,伊恩爷爷不要太棒,二女儿肢体语言太丰富了,穿着超短裙旋转跳跃深蹲简直就是小精灵(,公爵家的基因太好了,两个儿子出场的时候满脑子都是我可以我可以。

15分钟前
  • ChrisKirk
  • 推荐

20181201 黄浦 这是我看过的第四个版本的李尔王,和我看的第一个版本一样,都是Sir Ian主演的,同时这也是我看过的最人性化的李尔,会痛哭、会忏悔,会悲哀地承认自己无所依靠。虽然隔着屏幕,但是能看到Sir Ian的演出真是值了。相当喜欢二姐的表演,现在看来一个不出戏的考狄莉娅真是比找一个好的李尔王难上千万倍。以及现场如果笑声能再少一点就更好了。

20分钟前
  • Ariadine27
  • 力荐

虽然有这么【】的考狄利亚,但是好在戏份少,伊恩爵爷的李尔王功力太深厚,而一众配角也大多出色,特别是饰演埃德加的Luke Thompson,不光是表演让人印象深刻,他的【】同样令人难忘

21分钟前
  • 马猴烧酒巴黎水
  • 力荐

戊戌90. Ian老爷爷真的演的太好了。抱着演技那么差的三女儿涕泪交流,巨大的悲痛和懊悔再没有比这个演的更好的了。铁石心肠也会看了他落泪啊。“只有仇恨他的人才会再叫醒他,让他睡吧。”

22分钟前
  • Matt
  • 力荐

终于在NTLive上补回了之前因为坐在山顶看不到的细节……爷爷简直大赞!最后电影院里好多人都哭了……然而,没想到时隔这么久了小女儿的演技还是让人这么的捉急……硬生生是觉得这个小女儿似乎也并不咋爱她爸爸……🤦♂️

27分钟前
  • 小土
  • 力荐

唯一的bug种族上的政治正确——黑人不能演坏人。硬拖个没有灵气的人来演小女儿。为政治正确牺牲了艺术性。

31分钟前
  • 桔梗
  • 力荐

伊恩太棒了!目前为止看过最好的一版李尔王。整体四星多一星给完美的伊恩和他的辛苦(尽管他说了辛不辛苦是他自己的事情我们确实不该多操心)遗憾是不喜欢考狄利娅和埃德加两人的表演 其他人都太棒了

34分钟前
  • 年逝
  • 力荐

伊恩麦克莱恩就不用说了,比较震惊的是八十岁的人了肌肉竟然还是紧实的……爱德蒙差不多是我在莎士比亚戏剧里最喜欢的反派角色了,那段关于星座的吐槽值得加100分。这版爱德加大帅哥,还全程只裹一条兜裆布给你看,赚到哦

36分钟前
  • 王大根
  • 推荐

虽然是四大悲剧之一,但并没有觉得《李尔王》的故事格外悲惨,最后恶人都有恶报啊,现实生活可不一定是这样。这部戏也有莎剧的通病,台词我还可以忍受,不过一些设定实在太简单粗暴,比如老国王开头一怒之下断绝父女关系也非常生硬。现代人对君主没有敬畏之心,所以李尔王的遭遇还没有被挖眼的葛罗斯特伯爵和他的长子埃德加打动人,因为李尔王也挺招人烦,同情心就打了折扣。我并不抵触让黑人演员演小女儿考狄利娅,可她说话的时候那种瞪眼呲牙的凶狠表情让人觉得这个公主好tough好凶,也完全感觉不出来她对李尔王的爱。最后说到老爵爷,表演无懈可击,已经没有他没演过的莎剧了,不过李尔王他还有兴趣再演一遍,因为正好也到了剧中李尔王的年纪。真不简单,八十岁了,要记那么多台词,要被雨水淋,还要在舞台上背着一个块头不小的年轻女子走路!

37分钟前
  • 歌辞
  • 推荐

Ian爷爷戴着花环拿着小花实在是可爱。喜欢雨中的场景,过于刺骨。

42分钟前
  • 夜寻
  • 力荐

疯子带瞎子走路,这就是这个时代的病态。(其实最喜欢的一句台词是 “连最贫穷的乞丐都有多余的东西” 准备划个重点 下次买些莫名其妙的东西的时候 拿出来用)

43分钟前
  • 非洲毽子踢爸爸
  • 力荐

英国国家剧院伊恩·麦克莱恩版《李尔王》,4个小时时长,好到没话讲,说精彩太轻了。

47分钟前
  • 石头摇篮
  • 力荐

小女儿真的是……尬演。唯一的缺点

50分钟前
  • 9 Crimes
  • 力荐

#莎士比亚影像展#唯一的遗憾来自于稍欠打磨的第三幕,其它都很好

51分钟前
  • 顗礼
  • 力荐

黑色的Cordelia眼睛好鼓(比RSC那个版本的好一点),口齿不清的黑法兰西王有点可怕。其余的完美。

55分钟前
  • 一颗大豆
  • 力荐

莎士比亚最喜欢的一个本子但是越看越苛刻,爷爷真的是演的非常细腻了,大女儿二女儿人设很好演,小女儿人设有伤真的很难救~英国真的是靠好演员,祖师爷在上,导演编排很少有特别让人眼前一亮的

59分钟前
  • 七七|烂柯人bot
  • 推荐

找一个靠谱的演员演Cordelia就那么难吗?太减分了,那么棒的开场几乎就被她一个人砸了...我看《李尔王》可能比较简单粗暴,暴风雨之夜能拍出感觉,整出戏百分之八十是好看的,还好伊恩爷爷没有狂躁又歇斯底里,真看出老戏骨稳如泰山了。李尔王疯了之后拿着小花跑来跑去那场戏莫名串戏到了Ophelia😂表白这个版本的服装设计,无法抗拒穿制服和大衣的爷爷!

60分钟前
  • 喵尔摩丝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