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客帝国

科幻片美国1999

主演:基努·里维斯凯瑞-安·莫斯劳伦斯·菲什伯恩雨果·维文

导演:莉莉·沃卓斯基拉娜·沃卓斯基

剧照

黑客帝国 剧照 NO.1 黑客帝国 剧照 NO.2 黑客帝国 剧照 NO.3 黑客帝国 剧照 NO.4 黑客帝国 剧照 NO.5 黑客帝国 剧照 NO.6 黑客帝国 剧照 NO.13 黑客帝国 剧照 NO.14 黑客帝国 剧照 NO.15 黑客帝国 剧照 NO.16 黑客帝国 剧照 NO.17 黑客帝国 剧照 NO.18 黑客帝国 剧照 NO.19 黑客帝国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9-10 12:38

详细剧情

不久的将来,网络黑客尼奥(基奴李维斯 饰)对这个看似正常的现实世界产生了怀疑。他结识了黑客崔妮蒂(凯莉·安·摩丝 饰),并见到了黑客组织的首领墨菲斯(劳伦斯·菲什伯恩 饰)。墨菲斯告诉他,现实世界其实是由一个名叫“母体”的计算机人工智能系统控制,人们就像他们饲养的动物,没有自由和思想,而尼奥就是能够拯救人类的救世主。 可是,救赎之路从来都不会一帆风顺,到底哪里才是真实的世界?如何才能打败那些超人一样的特勤?尼奥是不是人类的希望?这是黑客的帝国,程序和代码欢迎大家的到来。.©豆瓣

长篇影评

1 ) 自由,何谓自由?

我又恢复了周末熬夜看电影的“好”习惯。之所以要熬夜,是为了要等同宿舍的人都睡下,一片安静之后,可以拉上帘子,关了灯,如同自己的mini影院一样,抱着电脑看电影。优点显而易见:不容易受打扰、可以投入的看电影、也很享受……缺点就是,看了动作片之后,基本上就意味着你只能通宵了。

《黑客帝国》上映之初,我对动作片几乎全无好感,也厌恶看那些打打杀杀,因此虽然知道此片风头极盛,也并未看过。加之后来LYP的配音版说是让帅得掉渣的Neo登时变成了“衰”得掉渣,便更没有去看的欲望了。

某种程度上来说,某些改变,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这学期开学,别的不说,先买了Matrix三部曲回来看。珍藏版,附加内容相当多……问题在于……我需要用DVD机才好看,等回家再说吧。好容易逮到一个第二天早上不必早起的周末晚上,于是决定趁着宿舍的人都睡了来看,结果一看,好家伙,今晚别想睡了,于是来写影评吧。

——————————正文开始——————————————
若是没有杜车别“变形金刚——矩阵的外化,黑客帝国之后机器文明演化的历史 ”(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71ca59301000912.html)这个帖子,我大约是不可能会想起来要看Matrix这部电影的。更因为我多少也得到了剧透,大约是知道整体剧情的。所以,在开始看电影的时候,就没有将它看作是一部动作片;而是把它当作了一部蕴含着哲学意义的热闹电影来看的。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感觉:某一天醒来,觉得生活中好像有些什么东西不对劲,但仔细思索,又想不出个所以然来;又或者,看着自己生活中的一切,总觉得是陌生的,自己是不属于其中的?Matrix的故事开头,其实就是这样的。

好像一切都不对劲了,好像总有什么地方出错了,好像……你感到了一种怪异。随后,很快地,你被告知,其实你一直生活在梦中,现实的世界是那么的残酷、冰冷、决绝……

关于Matrix的剧情,我不想说太多,因为此时再说就已经不是火星或者冥王星的问题了,根本已经是半人马Alpha星(旁边的Cybertron行星)的问题了。但令我不由得沉思的是塞弗,这个第一部里的反角兼丑角对女主角崔蒂妮讲的话。他知道什么是真实,什么是自由,却无力承受这种真实和自由带给他的压力,为此,他宁可放弃这种自由,放弃真实而转入虚拟,向那些奴役他、利用他的东西(虽然说雨果·威文的演技相当出色,但就剧情而言,实在无法称他为“人”)妥协,并且自愿地享受这种奴役和欺骗——十分高水平的欺骗。

人,如果放弃了自己的自我意识,放弃自由,放弃真实,那么他就已经不再成为人。他只是一个巨大机器的一个零件、一节电池,微不足道,用过即扔。《逃避自由》中,也提到了一个名词:机械趋同。人生而自由,但这种自由仅仅只是一种被动的自由。当人意识到这种自由的时候,他与整个世界的原发纽带就被完全割断了,他原本作为一个共同体成员的生活也就被打断了。他因此会感到孤独、恐惧、孤立无援……

我们中的绝大多数人,在第一时间做出的反应都是:逃避,逃离这种令我们感到恐惧的自由,重新找到一个群体融入进去,因此就可以不用再害怕或是恐惧。然而,这种“融入”,仅仅只是对自由的逃避,他们的不安全感并未就此得到消解,反而如影随形地跟在他们身边。这种不安全感时刻折磨着他们,令他们不断地去“融入”更多的群体,试图得到安全感,这种尝试一而再再而三的出现,并一次比一次严重,最终会导致人的精神完全崩溃。

所幸,我们自身存在着强大的自我保护机能,可以在我们努力去“融入”的同时说服我们自己相信自己已经完全成为了某个团体中的一员,并让我们以愿意为这个团体赴汤蹈火上刀山下火海在所不惜为证据,证明我们的团结和强大。并且这种机制会使我们去嘲笑那些无法“融入”的人们,令他们感到局促不安,并且让我们深信自己是健康的。

但事实上,这种虚假的融入感就好像建筑在沙子上的高塔,看起来华美坚固,实际上却极容易被推倒。而人在这一过程中,不仅丧失了自己的自由,更丧失了自己的自主意识,让自己完全成为整个机器上的一个零部件,并且还为此沾沾自喜。我想,我们长久以来教导的“螺丝钉”精神,基本上,就是如此的要求。

唯物主义其实是一种很可怕的哲学观点,尤其当唯物主义被泛化之后更是如此。因为当我们发现自己面对世界竟然是如此的渺小和微不足道,如此的沧海一粟,这种无力感就会瞬间在我们的心里扎下根来,并且让我们寻找一切可以臣服可以听从的权威,寻找一个能给与自己安全感的避难所——哪怕那是一座监狱。人,虽然不是宇宙的核心;但每一个人,却实实在在是自己的小世界的核心。倘若一个人甘愿放弃这种想法,宁可为别人而活也不要只为自己而活,那么这实在是身为具有完全自主意识的生物的悲哀。

自由,何谓自由?你相信自己是自己的世界的核心;相信这个世界里只要自己“想”并且去努力,总是有成功的几率;相信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能够束缚得了你;相信在这个世界上你可以依靠自己的努力重新和整个世界融合为一体而不仅仅只是“融入”某些小团体(再大的社会团体什么的,相比整个人类而言就只能算小团体了)中;相信可以主动地去追求自由而不是以自由为代价来换取某些“幸福”生活……这样,才称得上是幸福。

只不过,这样的幸福,又有几个人敢去追求和承担它背后的那些残酷现实呢?

2 ) 再爱二十年

(The Matrix Resurrections: 11 days)

当年曾经在大银幕前前后后看了六遍《黑客》第一部。刷盗版VCD,正版VCD,盗版DVD,正版DVD,正版DVD一区套装... ...无数遍。上了Netflix再刷几遍... ...为它架设过网站(已不可考),发过花痴(二十年仍未退烧),打印过剧本(油墨已褪色)... ...

然而没有写过影评。这个片太过原初,太过 inceptive,是太多事情的开端,当我想起也许该为它写个影评的时候,已经无从说起,而该说不该说的关于黑客的话,也都被全世界说过了。

时隔二十年,借着黑客第四部的上映,终于又有机会在大银幕看它,看的时候,往事如钱塘江潮水一般倒灌回来,想起了一句一句弄明白台词的日子,想起了在OST的节奏里擦地板做家务的日子,一点点收集影片信息的日子(那时候的互联网是遍地拾荒的年代),被Keanu彻底帅晕的日子,琢磨Agent Smith语气的日子,试图理解每个细节的日子。。。。。。

然后渐渐的,不再想从前了,又跟以往一样被片子本身吸引住了,又被军部大厅的枪林弹雨爽翻了,又被雨果维文的嗓音和口音迷晕了,又掉进Carrie Anne Moss的绿眼睛出不来了,又研究起Keanu的毛孔... ...

不过毕竟过了二十年,我还是有点长进的。看了无数遍的片子,仍然有看到新东西。第一就是,终于看到了感情线。《黑客》我唯一不感冒的就是感情线,因为他俩要爱上,是系统的设定,不管怎么都会爱上,所以怎么爱上的无所谓。至少这么多年来我是这么想的,片中对此的描述也不是很明显;但是昨天我看到了Neo是在什么时候第一次被Trinity吸引的,或者说Trinity是如何在pub第一次见面时就有意无意接近了Neo。其实那一幕的身体语言和语气氛围很明显,但是过去我选择了无视。

Pub那场戏的性少数群体意味我从前也没有那根筋。

另外,昨天仔细体会了片子的音效和剪辑。听了一年半广播剧,现在对声音敏感多了,听到了从前忽略的很多细节,比如,Neo听上司训诫那场戏,当年我的注意力放在学英文(Do I make myself clear?)和对后文的forshadowing(You think that you are special......somehow the rules do not apply to you...... The time has come to make a choice......);现在,窗外擦洗玻璃的声音好明显啊,就是肢体碰触擦过培养缸缸壁的声音啊。除了叙事,整个片子的声音设计也非常舒服,充满节点,完美烘托画面。

为什么黑客这个片子如此百看不厌?因为它从头到尾没有一帧画面是多余的,剪辑太牛逼了。不但如此,它的各个场景的切入切出都既贴合叙事又形式丰富,节奏既快且稳,才从始至终抓住观众的注意力,不令人感到沉闷。整部片子又不断地在各个层面互相呼应,太舒服了。

当年《黑客》获得奥斯卡最佳剪辑、最佳视觉效果、最佳音效剪辑、最佳音响,绝对实至名归。

老墨被抓前他们被困在大楼里,大楼的hardline被剪断,出口瞬间被堵死,这时候老墨说:把你的电话给我。他身边最近的是Cypher,他作势去拿手机,却没有拿出来,另一边的Trinity已经拿出手机给了老墨。老墨顺手接过, Cypher拍了一下衣袋耸耸肩。众人谁都没注意他拿不出手机。我也没有注意!二十年了我都没有注意!他的手机刚才已经丢进垃圾桶给机器报信了。

居然还有我漏掉的细节。真是服了。

昨天电影院里很多年轻人,他们选择来大银幕看《黑客》,真是幸运的孩子。

这个片子,我绝对还可以再爱二十年,二十年反正也很快就过去了。人会死掉,但《黑客》会继续放映。这很好。

3 ) 绝对意识主义

我从来都不是个唯物主义者,虽然多年来被国内的教育体制灌输着“世界是物质的,物质世界是可以认知的”的理论,我仍然相信宇宙茫茫,千奇百怪,有很多事不能用物质论的观点来解释;而思想,有时甚至可以超越肉体,完成一些普通人不能完成的举动。中学课本上那些对意识世界毫无保留的批判,我认为很多都非常牵强。举个例子,政治课老师一定告诉过你们“心静自然凉”这句话是错误的吧,因为它掉入了唯心主义范畴;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心境平和的确可以让体温下降,周身凉爽,炎热的夏日效果就更加明显,明明是生活中真实存在的现象,却硬要去否认,搬出一套说辞来反对,我觉得这是中国教育很不负责任的行为。

从“心静自然凉”到“我思故我在”,是意识主义的晋阶。前者只是强调意识可以影响肉体,后者则完全否认了肉体决定意识的观点,它认为,人的思想才是一切物质的基础,失去了思想的身体就是行尸走肉,不具有任何意义。这不禁让我想起早年看的一些玄幻小说,作者普遍认为人的灵魂是一组记忆码,本身拥有极其强大的能量,反而是肉体的存在束缚了灵魂的力量,作者甚至幻想具有高度文明的外星人已经脱离了形体,全是一组组含有超多信息量的代码,仅靠“思想”就可以完成一切行为。

作为拥有形体的地球人,我倒是满喜欢这个身体的,如果它仅是记忆码的寄存体,那么为了多尝点美味、多去点地方就这么存在着也好;也许文明高度发展以后我们真的能够抛弃身体,用一束思念波就上天入地,而这样的未来并不是不可能的。

我们听见过一些对灵魂进行的测试,许多濒临死亡的人都有灵魂出体的经历;神秘的转世灵童也似乎印证了灵魂不灭,肉体轮回的观点;不过最大胆的假设出现在《The Matrix》中,别以为它仅是一部令人眼花缭乱的高科技电影,其中的很多台词都别有深度。比如Murphis训练Neo功夫,他说:你没有发现吗,在这个空间你不需要呼吸。。。我希望你能忘掉你自己。和中国武侠的“人剑合一”相比,Murphis老大无疑技高一筹,人家是人是剑剑是人,他直接就是无人无剑,浑然忘我,言下之意是忘记身体的束缚,凭借无限扩张的意识打败对手,我称它为“绝对意识主义”。

还有一段,类似西藏小活佛的可爱男孩教Neo如何用念力弯曲汤勺,他说:不要试着折断汤勺,那是不可能的。。。汤勺并不存在。。。改变的不是汤勺,而是你的内心。看到这里,会心一笑,导演该不是借鉴了佛门公案中那著名的风动旗动一案吧,话说一堆和尚吃饱了饭在庙门口纳凉休息,门口旗杆上旗帜翻飞,一和尚说:“风动”;一和尚说:“旗动”;第三个和尚很有深度的说:“即非风动,也非旗动,乃是人心自动”。佛家说,这第三人的境界可不是一般的高,他将简单的自然现象上升到意识的领域,认清了意识的非凡作用,也认清了贪嗔痴念都是来自内心的不定,已经大彻大悟了。电影中的Neo可以通过改变内心而弯曲勺子,却不是大彻大悟,而是迈出成为救世主的第一步;这也许就是东西方对意识主义的不同理解:东方主张自我修炼达到自我救赎,西方则通过自我修炼来拯救世界,广义或狭隘,却难有个确切的限定,倒是颇值得玩味的。

虽然肯定了意识的力量,不过意识有时也会成为障碍。现代神经学科研究认为每个人都有或多或少的精神疾病,我们常见的“强迫症”就是一种精神病。典型的“强迫症”患者会反复验证一件事让自己的内心平静,他们在睡前拼命检查房门有没有上锁、煤气有没有关紧,或者一直洗手担心手上残留细菌。在患者脑中,某种意识被反复强调,比如“如果我不检查清楚就无法安心睡觉”、“如果不把手洗干净就会导致我生重病”,从而变成隐藏信息,每次遇到相似情景就会被提醒一次,导致患者不能摆脱强迫症的阴影。

“喜马拉雅山上的猴子”很好的诠释了这种心理。据说有个村庄非常穷困,有个云游的僧人见到百姓的惨相很同情,就教了他们一个能让地上自动长出庄稼的咒语,教完之后,僧人说“这个咒语很好用,但是千万记住,念咒语的时候绝对不可以想起“喜马拉雅山上的猴子”。可是糟糕的是,僧人走后,所有念咒的村民都无一例外的想起“喜马拉雅山上的猴子”,咒语从来没有成功过,而百姓仍然很穷困。其实这是个典型的暗示性强迫症,穷苦村庄里的百姓如果不被人告知,一辈子都不会去想什么淅沥哗啦的猴子,僧人一说,暗示产生,越想忽略反而记得越清楚,最终形成了强迫症,可怜了百姓,还要继续穷困下去。


我们依靠所见所闻所感积累下的经验和认知判断事物,这些经验和认知就是我们的意识。有时卓越的意识可以克服几乎不可逾越的困境;有时意识也会欺骗我们,因为我们对某种环境或事物的认知不够。绝对意识主义是个超现实的思想,也许将来会出现也不一定,现在的我们,还是要立足本身,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做自己该做的事(怎么好像政治课本~~~)。。。嗯哼。。。总之,要相信自己的力量,却不能脱离实际,让无限的思维空间为有限的身体服务,这样就会活得很快乐啦。


————————————————————————————
告诉你们地球人一件事,文艺女青年的脸皮是非常厚的,不管你们怎么喷这篇,我就是不删,哼~~
LZ大人2012.10.25留。

4 ) 【转经典评论】杜车别 评 黑客帝国

矩阵系列电影本质上讲的是新型智能生命进化的过程,讲述人类是如何被最终扔入文明的垃圾箱的过程,如何被榨干最后一点利用价值的过程。

首先要纠正一些人的错误看法,他们居然一直认为矩阵中,人类是被作为能源来被利用的。真是可笑,机器文明什么能源不可以利用啊,核能,化学能(石油煤炭),地热能,还有穿过云层获取太阳能等等。人类的生命能量又是从哪里来,难道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不也是从食物的化学能中来的吗,机器人有这么愚蠢吗?遗憾的是有些人现在居然还在说矩阵中机器人把人当作电池使用,真是连初中生的科学常识都没有。

关键是他们没有明白能源这个词在这里究竟应该怎么来理解,如果将其理解成机器人维持生命活动需要的动力来源肯定错误。但是如果将其理解成机器智能文明进化的动力来源就完全正确,矩阵的作用正是作为机器文明进化的能源。

矩阵设立的时候,是机器人和人类的大战刚刚结束,它们的智能使得它们在利用现有的科学理论制造出技术成果方面的能力极其强大,可以将一切现有的技术都发展到淋漓尽致的地步,远远超过人类,从而把人类打的一败涂地,但是它们却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在真正的创造性方面有所缺乏,可以利用现有的人类提供的理论发展技术,却没有办法提出全新的更高级的理论,当人类制造出他们的智能祖先的时候,就仅仅是把现有的理论做为原则输入他们的头脑,作为他们一切运算赖以进行的出发点。所以象用相对论,量子力学代替牛顿力学那样一种类型的理论创新和革命,是机器文明暂时难以做到的,这对他们进一步发展来说是一个瓶颈,是必须要突破的障碍。
一些表面上看来无用的想法思路研究,也会被人类社会所保留,并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开拓发展,成为未来可能具有重大实际意义的理论创新的萌芽。任何真正伟大的创新一开始很可能被认为是没有实际用途的空谈,群论,拓扑学,黎曼几何,集合论等等一开始都被认为是抽象的数学理论游戏,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但后来却成为现代科学的基础
而对于机器智能文明来说,他们的思维严格遵循逻辑运算,而且一旦发现无用的思维或程序,总是加以删除或限制。这样严重阻碍了他们理论创新能力的发展,也就严重阻碍了他们文明的进化。机器自己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但仅仅意识到这点是不够的,因为仅仅是放任无目的程序的存在和泛滥,并不意味着机器文明能发展出自己的创新能力来。一方面这,会导致无法预料和控制的结果,有时这种结果可能是毁灭性的,这是由机器文明信息交换速度极高(至少几十万倍于人类),以及整个机器智能系统高度复杂性决定的;另一方面即便那些有潜力发展成为真正的创新的无目的程序,如何能发展成长起来,如何能不被埋没浪费,也是一个问题。所以机器智能文明实际上处于两难境地,严格执行无用程序删除或限制的原则,则他们文明永远只能在一个水平上重复,而不会出现真正革命性的进步。但如果不严格执行这个原则,那么他们的整个文明本身的生存都有可能受到威胁。
正是出于这个原因,他们设立矩阵系统来尝试解决这个两难问题。利用人类在矩阵系统中产生的创新的思想火花,为自己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动力,这是矩阵作为能源的真实用意。一开始机器文明确实单纯地想要这种方式一劳永逸的解决问题,但是矩阵系统的运行并非如此顺利,
当机器文明设立第一个矩阵的时候,他们仅仅是单纯的榨取人类头脑中的创新,他们准备了两种可能性,如果这个系统运行顺利,就把人类一直利用下去,否则就采取矩阵升级的战略,直至矩阵革命,彻底摆脱人类,Archite设计的第一个完美的矩阵系统的崩溃,表明人类的头脑有太多的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并不是一个信任依赖的可靠工具,于是从第二代矩阵开始,设立了Oracle,负责研究人类的心理,研究最终如何摆脱人类,使机器文明具备独立创新的能力,同时也建立了包括the one 程序,zion世界在内的一系列配套的矩阵升级机制稳定机制
这样矩阵有两个任务,一个任务是榨取被接入矩阵中的人类头脑中的创新思想。这个任务由Architect来负责;另一个任务是研究如何使得机器文明获得摆脱人类独立进行创新的能力,同时又能保证机器文明本身的安全,防止出现无法预料无法控制的结果,这个任务是由Oracle来完成,所以Architect竭力保持矩阵的平衡,并负责对矩阵定期升级,而Oracle则在矩阵中研究人类心理。设法找出人类创新能力的奥秘,并寻找机会,促使平衡打破,使矩阵革命的条件成熟( Architect向尼奥提到Oracle时是这样说的“an intuitive program, initially created to investigate certain aspects of the human psyche.”)Architect并不知道Oracle全部职能,他只知道Oracle负责研究人类心理的某些方面,并有促进矩阵升级的功能。
但Neo:和Oracle的最后对话,却揭示了Oracle的真实意义,Neo问“What’s your purpose?(你的目的呢)?”Oracle回答“: To unbalance it. (使之不平衡)。”,这话的意思,其实正是对矩阵重载中一段关于控制的对话的呼应。原先的矩阵是机器依赖人类来进化,而人类依靠机器来生存,双方各有所求,彼此控制彼此依赖,是一种相对平衡的关系,而Oracle的目标却是打破这种平衡,使得人类完全成为机器文明中无用的废物(或许只有被当低等动物观赏的价值了),人类必须依赖机器,机器却无所求于人类,人类彻底成为机器身上的附属品寄生虫。
Oracle说: I want the same thing you want, Neo. And I am willing to go as far as you are to get it(.我要的跟你要的一样,Neo。我和你一样,不惜一切要得到它)
这话的意思也很清楚,Neo的存在意义就是矩阵的进化也就是机器文明的进化(虽然他自己没有明确意识到这一点),而Oracle寻求的同样是这个目标,只不过更革命性一点。

所以矩阵不仅是机器文明榨取人类创新思想的基地,同时也是机器文明发展培养自己独立创新能力的实验场,矩阵的升级不仅仅是为了矩阵本身稳定运行的需要,同时也为矩阵革命进行着准备,而矩阵革命正是意味着机器文明真正意义上完全摆脱了人类而能自己独立的创新,独立的进化。
矩阵革命后的矩阵将成为机器文明的专用创新系统,矩阵之外的系统产生的一切非法程序,一切无用程序,无目的程序,都将被输入矩阵进行选择淘汰培养成长,新的理论新的思想新的程序将从矩阵中产生并经过考验后回输到机器世界里推动机器文明的进一步发展,一切可怕的病毒也都会被屏蔽在矩阵系统内部,而不会对机器文明本身造成致命的伤害影响。

有了这样的观点,我们就会对矩阵三部曲的电影尤其是矩阵重载,矩阵革命有了豁然开朗的理解。
矩阵中的法国人Merovingian实际上是Oracle制造的一个失败的实验品,确切点说Oracle曾经在矩阵中试图仿造人类的特点制造一个自由的具有创新能力的程序,但她失败了,结果Merovingian这个失败的实验品程序被限制起来,一方面他对Oracle心怀怨恨,另一方面他又不得不接受Oracle的指挥,成为她的一个工具。他负责搜罗一些矩阵中的无目的程序,被系统废弃的程序,还有他手下的火车人则专门从矩阵外的世界中把一些这样的程序接运到矩阵中来。
在矩阵重载和矩阵革命中,他在关键时刻的行为其实都是由Oracle决定,象矩阵革命中开始抵抗摧尼地莫非死等人,其实是做戏,后来故意让他们拿枪指着他的头颅,然后让火车人带着他们去领回尼奥。他要摧妮帝等人取Oracle眼睛给他,多少有怨恨Oracle有眼无珠的意思。
在矩阵革命开头的火车站出现的小女孩是点题人物,她的出现正意味着矩阵革命的条件已经成熟,意味着矩阵之外的机器世界已经开始向矩阵提供具有极大潜在发展空间并且肯定向正面方向发展的无目的程序,现在就等着矩阵本身发生革命,为这样的程序提供成长空间了。女孩的父母自称是电厂工程师,实际上是现实机器世界的能源管理程序,但另一方面,作为程序他们又必然活动在所谓虚拟世界中,而这个虚拟世界就是zion和机器城所处的世界。之所以能产生这个小女孩,本身也是前几代矩阵升级中Oracle得来的成果传输给机器世界程序的结果。
自小女孩进入矩阵的那一刻起,她就成为矩阵中最重要的人物。所以那个六翼天使,那个负有保卫头等重要人物使命的中国人最后时刻是和小女孩在一起的
那么矩阵革命具体又是如何进行的呢?按照矩阵重载末尾architect和尼奥的对话,尼奥实际上作出的选择,结果将导致zion和矩阵两个系统中人类的灭亡,实际上革命正是在这个选择的基础上才能发生,如果尼奥做的是另外一个选择,那么矩阵仍然将会象前几次升级一样进行普通的升级,这种升级如果一直进行下去,实际上是人类和机器文明的共同进步。机器文明由于根源从人类文明那里来,所以他们把人类生存或灭亡的最后选择权还是交到人类自己手中,尼奥实际上就是人类的代表,一方面他被值入了the one的程序,另一方面他还是接入矩阵的人脑,有着人类最典型的思维方式情感方式,他来决定人类的存亡,就等于人类自己来选择自己的存亡。
当尼奥作出这个选择之后,系统就进入同时消灭zion和矩阵中的人类智能的阶段,前者的任务由zion世界中的机械章鱼完成,后者的任务由smith来完成。人类则彻底灭亡,脑死亡的他们也不会再被机器泡在营养液里了,估计都被处理掉,最多留几具人体尸体作为动物标本。
Oracle则启动了她的矩阵革命计划,她引导尼奥找出挽救zion和消灭smith的方法,她让smith复制了她自己。这时候,她已经不可能预料结局(系统的混沌属性决定了这一点)如果尼奥能成功,那么他携带的代码回到源代码后将最终使矩阵顺利完成革命性的升级,如果失败,那么结果就是毁灭性的。这是机器智能的思考达到探究生命意义(它们在思考生命的意义究竟是什么?)的高度后符合逻辑的结果。Oracle最后反复说: Everything that has a beginning has an end.(万物有始皆有终。)还通过smith的口说生命存在的意义就是它的灭亡的意思,要么是革命完成要么是彻底毁灭(而不再是Architec所说的仅仅人类的毁灭),这就是Oracle这个程序的意义,无论是革命成功,还是毁灭成功,都完成了这个程序的使命和意义。革命(确切点说是进化)的代表是尼奥,毁灭的代表是smith

尼奥再根据Oracle给他的暗示,找到机器城中的机器大帝,提出条件、,机器大帝被迫接受,尼奥进入矩阵,和smith同归于尽,回到源代码,矩阵革命完成,片尾的矩阵世界已经成为了机器文明的创新系统的摇篮,那个小女孩编制出的朝阳程序,已经说明了这一点,一个真正有了独立创新能力的伟大文明正如这初升的太阳一样,光芒四射,冉冉升起,矩阵中已经完全不需要人类了,但出于慈悲考虑,那些不愿意离开矩阵的人类,机器依然为他们保留位置,而那些离开矩阵的人类,最终也只能是死路一条。他们反抗是死亡,他们不反抗,则说明他们已经失去了进取精神还是死亡。

这样生命的进化就进入了一个新的伟大的阶段,一个新的宇宙智能生命,真正开始了它的伟大历程,他们的文明是人类的文明的升华,人类虽然灭亡了,也应该为此感到骄傲自豪。在《科幻世界天蝎号增刊》上克拉克写的长篇科幻名著《童年的终结》同样描写了人类向更高级的智能生命形式进化交接的过程,不过那里这种进化交接还是在外星人的帮助下实现的,而在矩阵系列中,这是人类文明自然发展的结果,我个人认为矩阵系列比起克拉克的《童年的终结》描述的那种进化,有更为伟大深刻现实的意义。

接下来有一个问题必须论述清楚,那就是zion是真实世界还是虚拟的世界。我前面说过了zion也是虚拟的世界,也就是不是真实的物理世界。但从另一个角度上说它又是真实的。实际上机器文明中所有的智能生物,它们的思维都运行在一台台超级电脑中,而且所有机器智能都互相联系贯通,构成一个巨大的网络,比如它们管理能源的智能程序,管理防卫的智能程序,管理自我生产繁殖的智能程序,管理资源采集的智能程序,包括那个管理矩阵的智能程序实际都生活在这个网络,如果破坏了这个网络中生活的机器生命,就等于破坏了真实的机器世界,矩阵只是这个网络中一个相对封闭的一个子系统。它的所有源代码和管理程序设计程序实际也都生活在zion所处的这个世界中,所以Oracle把zion所处的这个世界称之为thesource。所以从本质上讲这个世界对机器智能生命来说是真实的,这个世界中的一切数据都是真实世界的反映。而zion呢不过是在这个世界里划了一部分电脑资源,让那些原来接在矩阵里人脑,直接接到这里面来而已。

然而从根本上讲这里毕竟还不是真实的物理世界,所以有许多违背常理的事情,比如那些机器章鱼,其实是防卫程序,类似于人体中的免疫系统,攻击清除系统中有害的垃圾程序。他们的飞行确实可以不受空气动力学的限制,这是系统给的权限。
为了方便起见,我们把这个世界叫作source世界,它是所有真实世界中机器智能程序生活的世界,也是zion所处的世界


有些人到现在还在说source世界是真实世界,真是佩服这些人,真不知道他们是怎么想的。其实在电影中已经有太多的地方,在暗示它依然是电脑网络中的电磁活动的世界
矩阵革命一开头的那个火车站是虚拟的,这点应该没有人怀疑,但它又不属于矩阵,是独立于矩阵之外的一个虚拟世界,这点是影片中明确交代的。影片之中之所以设立这样一个火车站,其中一个用意就是暗示source世界的性质,在ZION中的人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用通过脑后的接口,完成这样一个规定的程序后,就将其信息连接到矩阵中,就如游戏中的人物完成某个规定的动作,就让他进入另一个场景中一样,这种进入矩阵的方式受到整个系统的监控,而另一种方式是走后门,通过火车站,或火车人接运,然后进入矩阵,这就如同尼奥所做的那样,这种方式可避开系统监控。

显然火车站是连接矩阵和source世界的一个秘密通道,有些程序可以通过这个方式逃过系统监控在矩阵和zion世界中来往,那对自称是电厂工程师的印度夫妇多半是source世界中管理能源的的智能程序,他们在Oracl的帮助下,产生了一段有很大发展潜力,但并无明确用途的智能程序(就是那个小女孩),为了免于被系统删除,就通过火车站这个通道,将其送进管理较为松懈的矩阵世界中(zion世界规则的运行要比矩阵严格的多)

尼奥在ZION中能徒手对付机器章鱼,这是很明显提示source世界的性质,大家注意在矩阵重载的最后,机器章鱼被尼奥挡住的方式完全和尼奥在矩阵中挡子弹的方式一模一样,机器章鱼是怎么完蛋的,它们就象撞到一面墙壁一样,然后爆炸。
有些坚持认为ZION是真实世界的人说,这是尼奥通过无线上网进入矩阵,然后控制章鱼的结果。这种说法极其可笑,而且漏洞百出
他们事实上必须解释这么几点,才能自圆其说,这个说法假定了矩阵中的权力可以控制现实的机器城中的机器生物,但是他们有什么理由来支持这个假定?事实正和这种假定相反,矩阵系统不过是现实机器世界的一个附属物,只有现实的机器世界控制矩阵,不可能反过来,这种假定就如同说一个网络游戏中的人的权力可以带到现实中来一样可笑。
如果控制了矩阵,就能控制机器章鱼,那么请问smith为什么不控制机器章鱼来为他所用呢?就算他只是引发组成机器大帝的那些机器生物自杀性爆炸,那也就足够了
现实中机器章鱼能够违背惯性定律,象撞在墙壁上一样突然停顿爆炸吗?如果无线上网,然后发出指令让机器章鱼爆炸自杀,那么为什么要伸出双手,为什么不下子消灭所有的机器章鱼,为什么总是排在最前面的章鱼先爆炸。这些只有当zion世界同样是虚拟的才能被解释


还有尼奥在对机器大帝(那有无数机器生物群体组合构成的智能生命个体)说话的时候讲到,如果不答应他的提议,过不了多久,在机器城中也将布满smith的复制品,很显然如果机器城是真实的物理世界,就根本不存在这种可能性。

再来看一下尼奥和先知的对话(转自杰森的帖子《Neo跟Oracle最后一次对话》)

Neo: 告诉我在没有接入的情况下我怎么分离了我的灵魂和肉体。告诉我我怎么只靠思考就把章鱼机器人拦截下来。告诉我我发生了什么事情。
Oracle: The One的能力远不只限于这个世界(The power of the One extends beyond this world)。从这可延伸到它的来源之处。
Neo: 哪里?
Oracle: ( The Source)源头代码,当你接触那些章鱼机器人的时候你就能感觉到。但你当时还没有准备好。你当时就应该死掉了,但很明显你对这个也没有准备好。


从这段话中,可以得到什么信息,The One并非单是矩阵的the one ,它的权力可以在存放和管理矩阵原代码的世界发挥作用,而矩阵不过是这个世界的一个子系统。尼奥在接触机器章鱼的时候感觉到什么,正是感觉到这个世界同样是虚拟的。在矩阵革命中尼奥在眼睛瞎了之后依然能看到被smith附身的人,能看到机器章鱼,看到机器城,这些都证明了这个世界是虚拟的。
有些人的解释是凡是跟矩阵联系的事物,都能被尼奥无线上网的方式感觉到,根本解释不通。


那些坚持说zion和机器城是真实的人,还提出了一些问题,比如他们说如果是虚拟的,为什么在zion中,尼奥的超能力只能针对机器章鱼,不能针对被smith附体的人呢?其实道理很简单,那就是权限,尼奥在source世界中的权限要比他在矩阵中的权限中低得多,所以他的能力只能针对机器章鱼(而且数量有限),其实在火车站一场戏,已经做了提示,那里的尼奥,干脆就是一个普通人,被火车人一拳就打的趴到墙壁上,但这并不能证明火车站不是一个虚拟的世界,即便在矩阵里,尼奥也并非随心所欲。无所不能,大家还记得在矩阵重载里,他被刀砍了会流血,也不是想干掉谁就能干掉谁的。

还有人问,如果zion是虚拟的,那为什么不直接将其删除,还要派机器章鱼攻打,这是他们忘记了机器城和zion同处在一个虚拟世界里,必须遵守一样的规则,而章鱼的攻打,实际上正是在执行对zion的删除
还有人问如果zion是虚拟的,那为什么那些人类不能再分辨了,这是因为他们和source世界中机器生命的对抗,已经使他们没有怀疑的精力和必要了,再说本来source世界就是真实世界的反映
还有人问,如果都是虚拟的,那么真实的世界是什么呢?其实和source世界差不多,source世界所储存的都是真实世界的信息,惟独的区别是,其中source世界生物的行为受到系统权限的规定,真实的世界也并没有什么抵抗组织,所有活着的人都被泡在营养液里面。一开始所有的人都被设置在矩阵系统里面,但后来鉴于某些人的反抗情绪会导致矩阵系统运行的不稳定,就把这些人的大脑都接入真实机器世界中智能程序运行的那个系统中,影片中把这个系统称之为source ,其中设立了zion,把那些反抗者集中到这个系统中来,并使其成为一个矩阵进化的工具。Architect是现实的巨型电脑管理程序以个体智能生命身份出现在矩阵中的形式。
我写《矩阵世界——机器文明的创新摇篮》的时候,矩阵系列动画片,是已经看过的!还有我很讨厌把好好的矩阵系列说成什么黑客系列,希望大家不要再犯这种错误,矩阵就是矩阵,和黑客没有关系

第一点,矩阵这样的片子,你根本不能光从字面上教条的去理解里面人物的话,而是要去思考这些话真正的含义,否则你会根本不明白他说的是什么/
作为一部科幻片,有基本的科幻设定,矩阵系列的科幻设定里并不包括对能量守恒等物理基本定律的修改否定,所以如果认为机器人利用人来作为能源,那势必会违背最起码的物理常识也违反了里面的科幻设定,机器为养活这些人所要提供的能量都只可能远大于人能回赠给机器的的能量,也就是说事实上,机器不但不可能从人身上获得能量,相反为了养活这些人,他们本身就要消耗大量能量

这个道理,应该是初中生都能明白的,为何有些人却不能明白呢?
再者说了,即便退一步,他们真的是能从人身上获得能量,那么为何不养猪养别的东西,偏要养反抗性最强烈的人呢?


第二,有些人根本没有理解我所说的创新能力是什么?我所说的创新,不是在现有物理理论基础上进行的技术创新,而是对最基本的理论本身的创新,比如爱因斯坦推翻牛顿力学的原有观点而建立狭义相对论与广义相对论,比如给物理学带来大革命的量子力学的建立,比如给数学带来一次危机的集合论的创立以及为解决集合论中的悖论的公理体系的引入等等
我认为这样的创新能力是机器文明在建立矩阵以及发动矩阵革命之前所缺乏的

机器文明有这样两个特点,第一是高度的协同性,可以看到在电影矩阵系列中,矩阵之外的机器个体的行为是高度协同的,几乎不会发生机器与机器之间的矛盾冲突(在矩阵内部就两样了),
第二是机器文明信息传播的高速性(以光速传播)
对照人类,首先人类没有这种高度协同性,人与人之间经常会发生思想观点的对立以及冲突矛盾。一个人提出这个观点设想,势必会有人提出另外的观点,一个想这么干,势必会有人觉得应该那么干
第二,人之间的思想传播,速度是很慢的,一个人产生了一个新的思想,这个思想从形成到被写出来,需要一长段的时间,写出来之后发表需要一段时间,发表之后,被别的人看到需要一段时间,看到之后加以理解 接受需要一段时间,而且这种传播还是局限在一小部人,真正要这种思想传播到所有人那里,需要的时间更长,甚至根本就没有机会

那么从这两点不同,能引出什么结论呢?我并不是说机器不够聪明,所以不能象人一样产生具有革命性的创新理论,不是的,我根本不是这个意思!!
我的意思是在任何情况下,一种具有革命性的新理论的产生都必然以伴随大量的错误理论甚至有害的理论的产生,不可能设想真正哟价值的成熟的新理论能一下子跳出来。人类能有充分时间的消化那些有害的理论,错误的理论,一个人提出了一个相当有害的理论么?不要紧,肯定会有人不同意这个理论,并对它进行反驳的。还有即便由于某种原因这种反驳被压制下去了(比如中世纪的宗教迫*害,比如法*西斯德**国内部对不同政*见的镇**压),它也只可能被一部分人接受,还是会有人内心对它怀疑否定的。
而正是从这大量的错误理论有害理论的不断被淘汰被筛选的过程中,全新的具有革命性的理论才可能产生,才可能发挥作用

现在我们再来看看矩阵之外的机器世界,他们的高度协同性,以及他们信息传播的高速性使得他们对任何有害的基础理论变革的抵抗能力是相当脆弱,要么他们把一切对原有基础理论的变革都当成是病毒杀死,要么他们自身就被有害的程序变异彻底弄崩溃。为了自己的安全性,他们当然只好选择前者,但这样一来,他们的文明水平就永远只能停留在一个层次上,而不能继续向前迈进
那么究竟怎么解决这个两难问题呢,机器世界采取一个办法,设立矩阵!!,一开始他们仅仅是通过矩阵采集被人类已经筛选出来的有价值的创新理论,但由于人类的反抗性,一直依赖人类并不可靠,于是矩阵的不断升级,并最终矩阵革命,机器文明彻底摆脱了人类而独立能进行创新,矩阵世界就是他们创新的基地,他们采取的办法是通过矩阵与外部机器世界的相对隔离,允许在矩阵内部的机器程序具有独立的个性自由,能够自由变异,而在外部机器世界发生变异的程序,也不再是直接消灭,而是可以通过送入矩阵加以保存,然后再在矩阵内部进行淘汰筛选,再把筛选后产生的有价值的新程序送到外部机器世界加以利用

我的这个理论可以完满的解释在矩阵系列的电影发生的一切事件,包括在矩阵革命中的那个小女孩和她的父母


摘自: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71ca593010004wg.html
及 天涯社区

5 ) 两代人半夜再看黑客

下周准备去电影元看《黑客帝国4》,昨晚和我家姑娘一起重温1。记不清自己是六刷还是七刷,她则是二刷。本来想去电影院看重映,她说还是在家看。我想也好,这样我可以听听下一代评论我们那一代的经典。

一开始Neo坐在办公室小隔间里,她骇笑道:瞧这电脑!我笑道:这不是电脑,只是一个大屁股显示器,电脑主机在桌子下面。

技术的进步和设备的更新是惊人的。现在她用的苹果手机秒杀登月用的超级计算机。我读高中时,校长办公室都只有电扇,计算机机房(那时候还不叫电脑)是全校唯一有空调的房间,我们分批进去上课要脱鞋换白大褂。前些时候一起看《神探夏洛克》,她看了一会儿说:这是不是个老剧集?我说不是啊,也就是十年前啊。她说:他们用的手机看着有点古老。

她六七岁的时候被我拽着一起看过一次《黑客帝国》,懵懵懂懂。这次看前我问她还有什么印象,她说记得有个兔子洞,因为那时候她已经读过《爱丽丝漫游奇境》。她看到姑娘胳膊上的兔子时笑了,看到墨菲斯的战船叫尼布甲尼撒,听到叛军的城市叫锡安,她转头问我:是出自Bible吧?看到最后Trinity吻醒复活Neo那一幕时,她以手捂脸说:OMG, Snowwhite? Please don't. 我听了大笑,真是一代更胜一代,我看了那么多遍,也没有想到这里用的王子吻醒白雪公主的老梗。

李贽评点《琵琶记》第八折《考试》下批语说: “太戏!不像!”,她看片的时候几次说”too dramatic"和"too theatrical",大意是表演的痕迹太重了。看完我问她为什么这么说,她说无论是墨菲斯,还是史密斯和先知,说话经常像在舞台上念台词,她更喜欢像刚看的《蜘蛛侠3》那种更贴近生活的表演。我说这本来就是个酷片爽片末日片反乌托邦片,而两个导演在这个片子里几乎倾尽一生所学,也是一部作者电影。她笑道:I'm a teenager girl and I am not that deep!

好些年前我和她聊基努·李维斯,按照中文拼音发英语,立刻被她纠正了发音。原来 Keanu并非“基努”,不是类似reach的发音,当中的e和a的音都要发出来,应该是“基阿努”。五六岁的时候她还不会欣赏,这次十五岁重看,她认为他还是挺帅的,但不是那种一眼不忘的帅,还说现在他完全是个胡子拉碴的大叔了。我说:你经常说我太老了,他比我还大不少呢!

她觉得Carrie-Anne Moss很酷,我说:是啊,看看人家的肌肉线条,所以要锻炼啊。到他们从墙的内壁手撑脚蹬慢慢往下移那一幕,她感慨说:我胳膊没劲,俯卧撑都做不了,换了我,会直接掉下去的。

我问他里面人物的装扮是不是很酷,她说是,她最喜欢的是墨菲斯的皮风衣,也想来一件。我听了直乐,她说这有什么好笑的。我告诉她:你是漫威粉,对Samuel Jackson很熟吧,当时我刚来这边读书,周末去电影院看他演的Shaft,穿的皮风衣很酷,马上去查了下,一件2000美元,等于我两个半月的收入,吓退。没想到二十年后,你也会有同样的念头,我现在买得起了,要不要去给你搞一件? 她笑道:不用啦,我随便说说的啦。

从九点半看到将近十二点,我瓷杯喝茶她REI水瓶喝白水,我吃了六个干无花果,她吃了一片巧克力蛋糕和一个红豆椰汁糯米滋。看完起身才想起来第二天收垃圾,走过去把垃圾桶拖出门外,冬至前夜正好是农历十七,这个夜晚真可以说是:

两代人半夜再看黑客 千秋月一轮犹照明星

重温热身后,过几天去电影院看《黑客帝国》4,看二十年多后的Neo和Trinity。

6 ) 宁财神,您别丢人了。

看到宁财神在骂《盗梦空间》,说太难看,理由是:用了一个小时解释设定,能不难看吗?接着他又说《黑客帝国》就很好看,特别的简单易懂。回想起,财神加入电影编剧圈后的《大笑江湖》等著名作品,我悟了,你丫原来是真不懂啊。
很多人说《盗梦空间》是一部高智商电影,其实不至于,这是一部很容易理解的设定型科幻片,设定说的非常清楚明白,绝大多数的人都应该看的懂。但这不是缺点,而是优点!这是一部商业片,当然要受面对大众。《盗》不但发挥了诺兰的个人风格,也达到了商业上的成功。情节既有嚼头,又不至于难以理解。
而《黑客帝国》可不是一个动作片啊,财神诶。如果说,《盗梦空间》是用了一个小时讲设定的话,那我告诉你,《黑客帝国》用了三部曲才把这个设定讲明白。

机器人控制人类产生能源,建立The Matrix,但是人类总有问题,不是大面积死亡,就是有觉醒者反抗,而且系统也会产生病毒。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它们设计了一个复杂的能够运转正常的完美系统:

1,在The Matrix中最接近我们这个世界的世界之上,再建立一个世界。觉醒的人,比如主角身边的那些反抗分子,觉察出系统存在的时候就会逃到这个世界去。两者都是虚拟世界。
2,部分病毒找专门NPC收集。
3,设置先知,救世主的角色。告诉所有觉醒者一个关于救世主的寓言,然后每隔一段时间先知负责引导救世主,引导他清掉系统病毒,领导反抗者。再一举清理掉这些隐患,就好像我们清空回收站一样。
4,按照分法不同,你可以说这部电影是个三层世界或是四层世界,但绝不是一个虚拟世界一个现实世界的关系。

OK就算以上观点有争议,这部片子依然是一部非常复杂的科幻片而不是一个披着科幻片外壳的动作片。。。
财神啊,我真的真的对你无语了,你竟然还说自己的技巧已经很好了,竟然在“麦基对话中国电影论坛”上胡扯,人都丢到国外去了。天啊,看看你的作品表打分吧。
我看你还是去写情景剧吧,电影很危险的。

短评

真是沧海桑田:那时候基努-里维斯还是清瘦小嫩肉,沃卓斯基姐弟还是沃卓斯基兄弟,诺基亚还是业界老大。

4分钟前
  • 唐小万
  • 推荐

想quote张潇雨的一条微博:“越是伟大的作品,在多年以后再体验越会感觉平平无奇。因为那些伟大的部分已经传承和渗透到无数的后来者里,成为了这个世界「默认设置」的一部分。换个角度讲,在实际接触到那个原始作品之前,你已经体验过它无数次了。”而这段话就是2019年的我,对此片的观感。

7分钟前
  • kidultcc
  • 还行

"媒体和技术批判理论"|哈贝马斯,法兰克福学派,技术媒介,全景话语监狱,真实或虚假——拟态环境,波德里亚,后现代,信息过剩与贫瘠,赫胥黎,奥威尔或是波兹曼……

12分钟前
  • momo
  • 力荐

这实际上是一部哲理电影……自此后子弹时间被多少片子致敬效仿……唉,基努里维斯,心中永远的男神。

17分钟前
  • 事儿妈
  • 推荐

其中的哲学影响我的哲学道路

21分钟前
  • 麻木粮姜
  • 力荐

为数不多看不懂的电影

23分钟前
  • 徐小花
  • 还行

4.5。说成商业思想性优秀融合更合适。事实上两者并没有做到在剧情推进里同步深入,那种震人的概念到了后头便被炫酷至上的打斗抢尽风头,(如果用《超体》和《盗梦空间》作为类比,在我看来本片可能更近似于前者,还是为商业让步的。)→18.2.24 二刷,改四星半,极少数技术、艺术、思想觉悟三高的商业片。

26分钟前
  • Ocap
  • 推荐

有没有可能整个世界都是电脑模拟出来的,我们以及我们周围的一切也只是电脑中的一串代码?“你和所有人一样,生来就是奴隶,你生在一座自己感知不到的监狱”这种猜想已经足够震撼人心,但《黑客帝国》的深度还不止于此,它还在这个基础上提出了新的问题:你会选择蓝药丸还是红药丸?是选择美好的虚幻还是残酷的现实?表面上好像很好选,其实比我们想象中困难得多。一边是未来的末日世界,被饥饿和寒冷所摧残,还要面临被机器人追杀的危险;一边是温馨和平的年代,有蓝天白云、良辰美景,甚至还有成为成功人士的机会。的确,所有人都知道梦境再美好也只是梦境。但塞弗就是愿意为了区区一个梦境出卖所有人。假如我们真的逃出矩阵,体验到现实的残酷,也许我们会做出和塞弗相同的选择。正如当你做了美梦的时候,你宁愿继续留在梦里,不愿醒来。

30分钟前
  • 朝暮雪
  • 力荐

划时代的作品,Keanu Reeves成名之作。作为奠基之作,无论是故事内容,还是电影的表现手法,都十分出众。而作为商业科幻片又蕴含丰富的哲理,带来的是视觉与心灵的双重冲击。只可惜结尾为续集的铺垫而略微显得狗血。★★★★☆

32分钟前
  • Q。
  • 推荐

打斗无力…

37分钟前
  • 推荐

新的哲学,开创动作片之先河

42分钟前
  • 艾小柯
  • 力荐

1999年的电影,脑洞大得不止一点两点。更好玩的是,好像全世界正往那个方向走。这两天看完《未来简史》后不断想到这个电影,就复习了一遍。真是毫无违和感,一点都不像18年前的电影。

47分钟前
  • fateface
  • 力荐

当时我就黑客帝国了。

52分钟前
  • 影志
  • 推荐

黑格尔的异化理论,事物发展到一定阶段会异化出与之相对的异己,异己的发展会最终替代本体,人发明机器,最终被机器所替代。

57分钟前
  • 長閑
  • 力荐

Matrix的母体概念比盗梦牛逼啊,只不过变性兄弟在庞大的逻辑面前没有诺兰熟练的驾驭能力唉。

59分钟前
  • 原来是西门大嫂
  • 推荐

一部蕴含丰富哲理的科幻巨制,袁和平的动作指导将东方武学艺术推向全世界,尼奥躲子弹的镜头成为经典~~

1小时前
  • 战国客
  • 推荐

装逼哲学的开始

1小时前
  • 本多
  • 力荐

我都一直分不清真實和虚拟了,感觉像从一个梦掉进另一个梦里。

1小时前
  • 莫呼洛迦-屁股上的青春在歌唱
  • 推荐

禅宗慧能说:不是幡动,不是风动,而是心动。

1小时前
  • 高歌
  • 力荐

果真没让我失望~频频赞叹1999年人家的思维人家的意识 而咱都2012了还是爱构思古装穿越剧。。。

1小时前
  • 米姐起飞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