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乐优弥、有村架纯、三浦春马主演,黑崎博自编自导的[火的礼物](Gift of Fire,暂译)现已正式杀青,投入到后期制作。影片描绘日本在二战末期试图制造原子弹,柳乐优弥饰演炸弹制造小组中的一位年轻科学家,他逐渐开始怀疑自己正在制作东西的真正意图。柳乐优弥饰演的角色及本片故事均基于一位真实的原子弹研究人员的日记,而该日记正是由导演黑崎博在10年前发现。本片将由尼可·穆利([朗读者])作曲,彼得·斯特曼也会为本片献声。
一群吃里扒外的白眼狼,还站在加害者的立场去同情他们,我看你们的良心被狗吃了吧,你们有什么资格去原谅日本侵略者。一群中国教育的残次品,真恶心,呵呵😒。二战时的日本几乎所有人都被军国主义洗脑,男人都去参军给天皇卖命,在战场上他们就是杀人机器,相当残忍,毫无人性。 而女人也没闲着,他们为了让男人能在战场上更加卖命,不惜放弃自己的尊严和贞节,去军队慰安,这些做法实在是耻辱。 但是很少有人知道的是,其实当时的日本小孩都是从小就被培养成杀人机器。 他们从懂事开始就被教育要为天皇马首是瞻,要为天皇卖命,所以他们所学的知识和思想都是服从天皇。
暂时只看了剧版,有种日本版主旋律片的感觉,我的感受是,没有那么的反战败,“战争早点结束就好了,是输是赢有什么所谓”,却又做不到彻底的反战,“战争是为了让日本变得更好”,以及将二战简单地归因于如同一战的能源争夺,二者的性质和造成的影响和伤害都不是能够同日而语的。
说到演员,柳乐是真的优秀,每次都是不一样的他,这真的会让人非常期待他下次的角色会怎么样呈现,真的很恐怖,我如果是同世代的演员,我会超有危机感的,会超自卑的,太强了,每年都在精进,他值得顶级的剧本、角色和导演团队,影帝就是影帝,是天赋的肯定也是后天的预言。春马和柳乐,与裕之这个角色,不管哪一方经历的重叠,都让人唏嘘。
说到角色,修这个人物我觉得立住了,至少在他们安排的剧本中立住了,单纯得不知道说什么好,解决能源问题后,战争真的能结束吗?有没有可能他们还会想要抢夺更多自己没有的东西。母亲这个角色也写的没有槽点,但要真正区别于其他片子,他除了这么写也别无他法。
战争年代中,个人力量微乎其微,能做的,只是努力生活在当下罢了,对你们来说是这样,而对当时的中国人来说,连努力生活的都被剥夺,想要活着,就必须主动地被迫参与到战争中来。所以就个人情感来说,当看到你们围在一起在吃着母亲做的寿司说着美味的时候,产生了极强的排斥感,此时的中国人,正因为你们的军国主义的贪婪和恶行,甚至不知道哪一秒钟会失去自己的家人和明天的太阳。
以下不针对本片,日本所谓的反战片喜欢强化自身的悲剧性,甚至夹带私货,就爱以两场爆炸为出发点,丝毫不提给世界其他人民带来的恐怖性灾难,明明战争是你们发动的,明明珍珠港是你们先偷袭的,两颗核弹,难道不是自作自受吗?日本政府完全没在反思的,你们日本人民的痛苦是你们日本军国主义造成的,为什么一定要这么卑鄙地纯粹地以受害者的角度来如此伪善地反战?广岛和长崎的平民,不是你们政治宣传和试图脱罪的工具。要反战就给我好好地彻底地拿出觉悟来反战啊,管好你们自己那蠢蠢欲动的可怕想法啊!以及很难想象军国主义疯狂之下的日本核弹研究成功后,会对世界造成什么不可想象的灾难。
在我很矛盾,很痛苦的时候,迷失在仇恨情绪的渲染中的时候,最终回归到了那句伟人的话语中,虽然他们可能真的配不上那一句的格局和眼界,但是这是我能找到的,自己看待两国人民关系的最好的支点。
在历史中看历史,而不要在「继承的真相」中去找记忆。
NHK的反战题材特别剧《太阳之子》播出了,这是三浦春马出演的倒数第2部作品,这部片子对他最终选择自杀有很大的影响。
以二战为背景,讲述了三个年轻人的悲剧故事。
柳乐优弥饰演的京都大学物理学研究室的学生石村修,三浦春马饰演他的弟弟·陆军下级士官v裕之,有村架纯饰演两人爱慕的青梅竹马。
昨晚在NHK播出后,上了推特的热搜,不少观众更将戏中的情节,与现实中的春作对照,愈看愈伤感。
春马是一个公认的对演戏非常认真的演员,经常会把自己代入到角色中,置身角色感受角色的悲欢,经常是拍完后很难走出来,这部《太阳之子》也被认为是影响了他选择自杀。
他所饰演的是为了治疗肺部疾病而从前线归乡的石村裕之,剧中角色笑着说“我回来了”,很多观众表示希望春马也能说回来了。
在春马留下日记中,有他通过石村的人生将自己对死的思考,通过问答的形式进行了记录,他把自己与战争期间的石村进行比较,并从中找到了共同点。
“(石村从前线回来)虽然延长了生命,但是对于这一点,春马在遗书中明确写道‘考虑到一边背负着凋零(牺牲)的命运,一边想着在家人面前要坚强的心情,就会觉得很心痛。’”(春马友人口述)
在战场上,石村亲眼目睹了伙伴们离去的情景,然而回到家中,他将战争前线的痛苦藏于心中,总是对家人非常温柔开朗,是一个强行让自己振作的人。
而却选择了投海自杀
投海自杀是本剧最重要一场戏之一,他对哥哥说出了埋于心中的痛苦(可惜现实中没有最后拉春马一把的人)
演哥哥的柳乐优弥回忆,扇春马耳光是春马提出的桥段,而春马表示柳乐优弥似乎不太敢用力,温柔的向在摸小狗狗,柳乐优弥表示,在春马面前自己也不自觉的变温柔了。
后来,石村选择加入了空军,作为神风特工队的一员,奔向了死亡。
春马演出最后分别时,不舍离别,观众更看到落泪。(不舍地抚摸着裕之的脸颊,让他带上了平时不舍得吃的白米饭。母亲也清楚,孩子这一走是可能不会再回来了。)
最后的信里,裕之自己也清楚这是没有归途的离别。他说着心里的感谢,请母亲原谅自己的不孝,最后一次说再见。
春马配音的旁白更加让人有代入感。嗯,这一次是真的永别了。
春马似乎把自己与所演的角色重叠了。
逃离自己人生的道路,寄托于角色身上,从角色找到出路,久而久之,他就再也回不去了。
之前有媒体采访《太阳之子》各主演对角色的理解,其中三浦春马大致是说:“日本虽然是原子弹受害国,但是日本也是想投放原子弹的,是否也要反思这一点”。
我们很多人都会觉得“日本对于当年的战争从未反省从未认错”,但春马作为一个日本人,他想到了,他的思想层次和赤子之心令人佩服。
给微信公众号【日剧部屋】发剧名可获取日剧资源
作者 |closer
业余电影爱好者
2020 年 8 月 15 日,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投降 75 周年之际,NHK 放送了二战题材的新片《太阳之子》。在这个夏季,《太阳之子》始终受到了极高关注,不免有另一层令人惋惜的原因:三浦春马的离世。这也使《太阳之子》成为了他的遗作之一。
影片改编自真人真事,将焦点放在了二战末期投身原子弹研究的日本科学家身上,描述了核物理学家修、参军的弟弟裕之,与两人青梅竹马的世津在乱世中的生活故事。凭借《无人知晓》摘得戛纳史上最年轻影帝的柳乐优弥饰物理学家石村修,亦成为了影片一大吸睛点。
上线之后,影片在网络收获了6.3分、过半三星的平庸成绩,作为一部电视电影来看,似乎也不在人的意料之外。一定程度上而言,《太阳之子》是一部优点与缺点都十分突出的影片。
科技伦理的边界线
长久以来,日本一直因为对战争的反思不力而饱受诟病。《太阳之子》面对的一大挑战是能否在这一方面实现突破。如果说影片可以提供任何新角度的话,那么就是以原子弹的研发作为切入口。和德国一样,日本在战场上节节败退之际,将扭转乾坤的希望寄托在所谓的终极武器原子弹的身上,而研发这个艰巨的任务就落到了以京都大学物理系实验所身上,其中包括影片主人公修。
影片花了大量的篇幅在修和同事们是如何为撞击原子核实验而努力的——不断克服提升机器转速的艰难、铀稀缺等困境。虽然柳乐优弥凭借不俗的演技成功将为真理痴迷的科学家精神演绎得出神入化,但这些过重的实验篇幅让人在一部本该流淌着戏剧情感的影片中不断跳戏,几乎使其沦为一部尴尬的“半科教片”。
同时,我们可以看出《太阳之子》在科技伦理方面尝试作出的一些探讨。在被混乱战况逼入防空洞时,研究所同僚们在挣扎间提出了“如何看待科学家制造武器这件事”、“我们真的要为虎作伥吗”的质疑;目睹广岛被原子弹毁灭的景象后,修自我怀疑道:“难道这就是我们的梦想吗?它是会毁灭人们的生命吗?”
可惜,《太阳之子》对于这一伦理问题的探讨只是停留在非常浅表的层面,没有继续挖掘战时科学家在追求真理与守卫和平间的矛盾状态。这导致本可具有更多性格层次的主人公形象并没有立起来,成为影片的一大缺憾。
忸怩的反战姿态
在对科技伦理浅尝辄止的探讨上,我们可以一窥影片背后暧昧模糊的“反战”态度。电影对战争的反思仅限于“反战败”,而非作为战争轴心国之一对宏观历史与人类命运的反思。这也是《太阳之子》最受诟病之处。
片中的另一个重要角色是女主角世津。她因战乱失去了自己的家,寄居在青梅竹马的修在乡下的家中。并没有作为科研人员或军人切实参与战争的世津,代表了这一重要历史事件中最普通人的视角。
在这个人物身上,我们能看到这部影片及现如今日本群众对待那场战争的态度。这是一种自认是受害者的态度。不管是国内的军国主义的压迫,还是外部的敌人持续不断的空隙,普通百姓都是这次战争中最大的损失者。
但影片的狡猾之处在于,在观众对这些普通民众的共情之上,掺杂进对历史的右倾态度——在防空洞的讨论中,影片将二战的起因简单归结于对能源的争夺,不免是一种对本质的避重就轻,也让整部影片的反战姿态显得“忸怩”。
普通生活的动情之处
即便《太阳之子》在大框架上有着无法忽视的问题,但影片中不乏些许令人动情的时刻。它们并没有寄托在意识形态的宏大说辞上,而只是普通人在特殊历史背景下情感流露的日常。这一点在三浦春马饰演的裕之身上体现得最为明显。
为了治疗肺病,裕之从前线返乡。在修、世津与母亲面前,这位士兵把战争带给他的创伤隐藏起来,依然笑逐言开。影片在描摹裕之享受家庭生活的幸福与后续命运的陨落之间创造了鲜明的对比。这让裕之踏着军步归乡的那句“我回来了”,与吃着母亲的寿司时带着笑意拧了拧眉心、发自心底的一句“真好吃”,显得更令人悲伤。
在观众毫无防备的时刻,裕之选择了投海自尽。在此刻,我们才在他欢笑的表象下突然受到猛烈的情感攻击——我们并不需要知道裕之究竟经历了什么,却能对这样宏大的战争对一个普通士兵造成的心灵创伤感同身受。
最终裕之需要回归部队,与母亲告别的一场戏,更是全片的表演华彩。影片的处理带有日式惯常的隐忍与克制,母子之间没有用过多的言辞与泪水表露心底的哀愁。田中裕子一个缓缓抚摸儿子面庞的动作,就传达面对所爱之人即将赴死的剧痛。而早已做好诀别准备的裕之,则面不改色地对母亲郑重行了军礼,作为充满亏欠的最后告别。
三浦春马为裕之这个角色献上了有力度、有细节又毫不过火的绝佳表演,将一个普通人的需要强压心底的恐惧、惶惑与赴死的决绝一并精准传达出来。入戏就全然忘我的三浦将裕之的历程在很大程度上与自己进行了对比。三浦的友人曾口述三浦面对裕之的态度:“考虑到一边背负着凋零(牺牲)的命运,一边想着在家人面前要坚强的心情,就会觉得很心痛。”
电影中的裕之虽被救免于溺水,却无法改变最终消逝的命运。现实中的三浦也如同裕之,独自经历着严酷的心灵战争,实在让人叹惋。
纵观全片,整部电影气质是柔弱的、缺乏力量的。换句话说,这部影片的创作者是在处理自己并不熟悉或擅长的题材,所以最终抓住的还是自己熟悉的元素。虽不乏一些打动人心的细节,但总体效果如一杯陈旧的温吞水。
创作者选择只站在战争受害者的立场上,就难以真正提出任何形式的反思。或者说,如今对这类电影提出任何反思角度的要求,恐怕都是不现实的。
*本文由cinewoo独家发布,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帅哥很多 内容很平淡 谁还不是为了看春马
8.15,今晚NHK地上波放送,一贯的日本风格,虽然反战,还是只关注战争给自己国民带来的伤害,从来没有正视过别国比这还要惨的事实。三浦春马剧中演的角色也试图自杀,影片最后致哀,感慨
然而片子还是一贯的日本反战败风格,虽然是平民视角可是刻意显示自己才是受害者的姿态,作为二战反法西斯国家的观众看了自然会不买账。
没啥意思。有一搭没一搭地看完了。总之知道一个事,日本二战中也研发过原子弹,只是没搞成功。所以就凭这事,广岛长崎也没啥可说的啦!万一日本搞成了,不是一样扔到美国或者中国?战争没好事,不是你死,就是我活。没有公平可讲。
三浦春马遗作。“我害怕,我害怕啊。只有我必须得去死。我必须得去死。”剧中,那个不得不重返战场的士兵,自杀未遂;剧外,他倒在一个人的战场,令人痛心。
看到三浦春马要跳海自杀然后被影帝救下那里真是令人难过。
摄影 配乐 演员都挺好 对比之下剧本还是逊色很多。看到最后那行字…
科学家的存在是为了改善这个世界,而不是为了毁灭。只要能够活着,输赢都无所谓,依然是从平民视角出发的“反战”观。haruma,如果可以的话,“让我们再多聊聊未来的事吧”TAT
这十年只当过春马一个人的粉丝。当春马笑着在荧幕上出现,还是忍不住眼泪。你回来好不好,你不要当明星了,不要那么累了,真的,你不要走好不好。我不喜欢电影,我只想看春马。20200816
NHK拍这种不疼不痒的终战片越来越熟练了,没毛病也没啥用。当然这片的核心看点从终战变成了三浦春马也是没想到,而且角色和演员内外映照,确实蛮唏嘘的。
8K质感。全员表演满分
主旋律政府宣传项目,仿佛进了大阪方言辅导班。三星全给影帝,十几年过去了,同期演员早开始行活凑数了,柳乐优弥的演技依旧能日益精进给人惊喜,真是不可多得,沉得住气,稳得一批。
差不多一个月了,想起还是唏嘘,角色和haruma的境遇有一定的重合,所以看得很揪心。悼念你。
再见了,haruma。
为了多看两眼三浦春马,7点半坐到了电视前。投海的场景是去年九月拍摄的,当时的海浪,一阵阵地往岸上拍,虽然当时是救回来了,但就像剧中的春马,说着行って参ります,却一去不回了一样,为什么陀螺一直转的时候才能站住,停止转动就倒下了呢。
这个角色真的对三浦春马影响挺深的吧 比起剧本身 更关注了三浦春马最后一段时间是不是也是这样的心路历程
看完就猜到一定是右片,没想到成品更加的右。近年来NHK的反战片都是在“反战败”而不是真正的反思战争责任,哥哥作为科学家奋力去研究原子弹“守护和平”,与此同时有无数的文科大学生被“学生出阵”踏上不归路,成为被扭曲的樱花飘散落下。真的看过色川大吉后看这些觉得这些非经历者很难感受到战争的实在痛苦,自然也不会反思为什么用举手投降的办法可以停止的战争最后并没有早点结束。村花的脸还是一样的圆,影帝的演技中规中矩,春马那场自杀的戏看得好痛心。最后说一点,荒胜文策最早完成核物理实验,也是亚洲第一人工撞击原子核实验,是在台北市富田町47番地台北帝国大学的实验室中,那个仪器一看就好熟悉和在物理文物厅里看到的一模一样,片子果真没有提殖民地的任何事情。R.I.P. 三浦春马
致郁系,再见,三浦春马
谨以此剧表示哀悼。和战争夺走的很多年轻生命一样,他也不再老去。说回电影本身,庆幸的是,当时日本并未研制成功原子弹。
影帝的演技真的太神了。这个剧题材选的挺好的,二战时期研究核物理的日本科学家,可惜还是拍的太肤浅了。既然是反战片还是该好好反思吧,日本总是把二战和一战划等号,说都是抢占资源的战争,但实际上还是本质完全不等的吧,二战的性质真的恶劣的多,总是觉得自己是核武器受害国拒绝反思,这样的日本怎么能进步呢?PS:悼念一下三浦春马吧,片子里也有他饰演的角色想自杀的场景,还是…挺唏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