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來源於生活的不是非得高於生活
我們愛上一個人,
恨一個人,
全因我們相遇的瞬間和相處的時間。
過往已經發生,未來正在展開,
我眼中的電影『Ballast』,就是一個發生中的故事和觀者的一種相遇,
恰巧親歷了他們故事中的一個片段,過往和未來的有限延展讓觀者更像是親歷者而不是看客,沒什麼擺拍的痕跡,故事橋段的平淡和事件的隨機性也讓整個觀影體驗頗具真實感。
貧窮辛苦的人生,可以生發多少希望與幸福味道,
就自然而然的存在在每一秒的流逝中,全待觀者自己來體會和提煉,
導演不作放大不做擺拍,呈現的就是一個生活的片段,
沒想說什麼,電影也不用刻意老扯到哲學層面去矯情的作主觀提煉。
導演只想說說生活本身的創作態度,挺好的。
這算新浪潮影響的電影吧,我不懂,道聽途說一個詞兒,只是覺得電影不該分著類的看。
2 ) 断章的深意
90多分钟的影片叙述了一个极为简单的故事,背景是某个荒僻的美国小镇。以黑人作为主角,有关生活的窘迫,与“同类”作品却几乎没有相似度。
手持拍摄,却有细腻和考究的摄影。从常理推断,影片中本该轻易出现的长镜头,不断被角度的切换取代,而本应顺理成章的固定机位却总是频繁地移动。数次出现的变焦,静止画面的穿插,还有通过镜子、窗户、车玻璃传达的影像,隐约似有深意。言语难以形容,过度阐释也实无必要。因此仅凭这一点,这部出现在08年初的柏林和圣丹斯,最近却才刚刚露面的独立制作,是值得去拾遗的。
其实,被切断的不仅仅是独立的镜头,本应平稳的叙事也呈割裂状,像是刻意摆脱过渡,甚至让人有纪录片的感觉。因此,来龙去脉也要到影片过半以后,才断断续续拼凑出来:一边是黑人男子Darrius服药自杀,孪生兄弟Lawrence极度伤心并自决未遂,另一边是Darrius生前关系破裂而极少来往的妻儿,三人在亡人身后由矛盾走向和解,直至相互扶持。
关于黑人的影片,无关种族的界限和冲突,也不见身份定位。关于生活的拮据和环境的边缘化,也并不以人物的个体命运作为影片的全部内涵。我想这也许就是影片表面的单薄和平淡之下的不同。
关于影片中的个体命运,其实三个人物都可以有“罗塞塔”式的假设:失去挚亲后疏远却渴望人情的Lawrence,陌生的父亲死后重新发现生活的男孩James,甚至是俗套一些的,在生活的窘迫中挣扎的单身母亲Marlee。而影片则是更进一步,设置了这三个内心丰富的人物,又把他们融合进了先后的对立与依赖。
此外,影片中有两处细节给我的印象很深,感觉尤其真实:接连的不如意让母亲在孩子面前崩溃发泄,掀掉衬衫仅剩内衣后冲回了房间。Lawrence和Marlee在店里谈起了孩子的教育问题,两个大人的交谈声中,一边的James静静地临摹着扑克牌上的图案。
洗碗时Lawrence的一次示爱未遂后,和谐与温情之中再起波澜。而影片的结尾,依然以一个残缺的过渡,让Lawrence坐上了母子两人的车。冲突再一次被抚平的过程,便是留给观众的画外音了。
3 ) 《沙囊》
看似沉闷的剧情,却蕴含着无穷的能量,简单的三个主角,加上几个外人,讲述了关于家庭亲人之间的矛盾、单亲家庭的窘迫、青少年犯罪、人与人理解后的相融可能等诸多命题。
前半部分导演通过如同悬念片抽丝剥茧的手法,慢慢理清人物关系,导出故事线,后半部分延续着全客观的镜头,人物间的情感转变仅仅通过结果而无任何具体思想描述,连带着希望的结局都被处理成得模糊,形成了整体的一致性。
一个不同于大多美国独立制作元素的作品,有着北欧影片的特质,但实则还是美国式的生活理念。
down the mississippi
举重若轻,不过如此
非常平和的影片,生活如此。
愉快的假期真不该看这种片
简单、平实,没有大起大落、没有高潮,但心中的某些地方隐隐触动。
流水账式的平静生活
20110408 2145 Arts Centre
受不了那永無休止的手搖鏡。
平静生活下总是有一股游离的暗涌
沉闷了点
流水帐式的真实生活
boring。。。。。。。
一个腰疼的夜晚看的一部蛋疼的电影
生之艰难。
轻描淡写里有些什么浓的化不开
压抑的色调,单调的声音,摇摆的镜头,简洁的对话,让剧中人生活的压力真实的接触到了看电影的人
深度不够,只是一步步揭开了这个孩子身上的父母的影子,枪支和毒品。以及双胞胎兄弟的恋兄生活。关键的是,最后的超市令我非常不喜欢,又回归到美国电影的中产阶级的诉求,我想知道,如果没有这个超市,或超市被收回了,怎么办,这样才能激发更深层次的矛盾
有些沉闷,但表演非常到位。
美黑人剧情片,双胞胎兄弟一个自杀,另外一个自杀未遂,贫穷给前妻子家庭的压迫,以及问律师遗嘱看一下要不要用钱的小心,后通过杂货店情况得到改善,兄弟向嫂子的表白被拒,半纪录片半剧情片的形式以及电影蓝色的色调都是不错的选择,洗
大概是莱卡特和达内的中点,情感细腻,紧贴现实,情节偶有激烈之处,却全然不见戏剧性的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