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Victim》由Rob Williams编剧,将透过一起刑事案件讲故事。本剧将背景设置在爱丁堡,讲述了一个辛勤工作的居家好男人Carl,在网络上被曝出其实是一个臭名昭著的儿童杀人犯,现在的身份只不过是一个伪造的新身份,他因此受到了不少攻击。随着他原本的生活因为这个事情而坍塌,Carl应该忍气吞声等着风声过去吗?还是去证明自己的清白?他到底是被污蔑误解还是真的是让人怀疑的危险杀手?另一方面,Anna的儿子在20岁的时候被一个14岁的男孩杀害,在被告知杀手的新身份和新的下落之后,她在网上指控揭露他的新身份,密谋谋杀他。一位悲怨母亲的愤怒会将她推上杀人犯的道路吗?她又有什么罪?她又能为她的儿子做些什么?
Out beyond ideas of wrongdoing and rightdoing, there is a field. I'll meet you there.
---Rumi
英剧《受害者 第一季》
作品类型:剧情
主要演员:Kelly Macdonald
故事概述:幼子被杀疑云
开播时间:2019年4月8日开播,共4集(已完结)
友情提示:
此作为典型的致郁系作品,看一遍足矣,心理最弱的人尽量避免下载此类影片/系列剧。
总体考量:
1,片名《受害者》,一词多解,第四集的两次反转,是对其最好的注解
2,Kelly Macdonald精彩演出,口音、神态、举止,献上影后级表现
3,剧情“扑朔迷离”,什么是“正义”?什么是“罪恶”?被完全模糊化
4,故事氛围过于“抑郁”,观后会有淡淡忧伤之感,多看无益
进入点评,一集一集分析
第一集
关键剧情
a,Craig被袭事件
b,Anna(由于煽动他人行凶)被起诉
两个事件的关联点是“Liam”,他是谁?是Anna被杀的儿子,是Craig行凶的对象,这样一说,就一目了然了。
关键人物
被心魔所困、试图重生的Craig
一心寻求儿子被杀凶手的Anna
自认“公正公义”的警长Steven
观片体验
a,窒息感(弄到最后Anna竟然被指控了,这是英国人所说的“公义”?)
b,悬念度(Craig是不是凶手?Anna有没有确凿的证据?)
些许思考
a,真相很复杂
b,世界很复杂
c,人心很复杂
第二集
剧情线索
a,Anna试图利用一切机会拿到关键证据(证明Craig就是Turner,Turner就是当时杀了9岁Liam的那个人)
b,Craig试图回到以前平静的生活
c,警方进一步取证,为了开启尘封已久的真相
剧情架构
三条线平行推进(就是上面所说的3条线索),编剧处理得当,“不偏不倚”,随着剧情的深入,观众的判断渐渐产生偏差/动摇(Craig是不是凶手?)产生这种错觉的原因有二。
其一,警长Steven不遗余力的帮助Craig(是对是错?是傻是天真?)
其二,Anna始终没有找到足以支撑自己论调的证据
剧情焦点
Craig是不是Turner?
观片体验
a,没有丝毫怀疑,关键是证据在哪?如何证明Craig有罪?
b,节奏有些缓,核心情节不足以隐去剧情滞代感
些许思考?这集的内容与“思考”无关
第三集
剧情发展
a,Craig尽显弱者姿态,事情开始出现反转迹象
b,庭审中,Anna一方显出疲态,庭审长追问“Anna是否有罪”
c,Anna继续自行探寻,寻找Turner与Craig关联
剧情暗示
a,Craig坦言“知道自己干过些什么”,暗示Liam的案件与其有关
b,Steven朝着错误的方向越走越远,竟然认为Anna可能教唆他人行凶
c,Anna对警方及法院失去信心
观片体验
a,在剧情推进方面与第二集有些雷同,陷入了“迟缓”状态,虽说这样操作容易让观众理清头绪,但不利于维持作品的吸引力
b,悬念似乎已经没有了(动动脑子,就能猜到),Craig就是Turner,但最后一集如何收尾,是成败关键
第四集
剧情高潮
Anna与Craig的两次正面对话
a,20分钟时那段“道歉”独白
b,40分钟后开始的那段“作案始末”坦白
精彩看点
最后时刻的终极对话,这段对手戏,两人演绝了
诸多感慨
a,人的虚伪、人的伪装、人的伪善,有多深?
b,“证据”这玩意,就是把双刃剑
c,人往往是被自己打败,而不是别人
d,在人看来,正义不仅仅会迟到,更会缺席。但在神看来,公义的冠冕不曾离去。
些许牢骚
a,4集太长了,3集可不可以?
b,警方能不能睿智些?聪慧些?
c,纠结能不能少些?直奔主题是不是更具魅力?
时间不早,就此搁笔。下次见了。
编剧★★★★☆(悬疑是幌子,伦理是里子)
导演★★★★☆(讲好故事给观众听)
演员★★★★★(两个主角太给力了)
剧情★★★☆☆(感觉多了一集,3集更紧凑)
视效★★★☆☆(正常向)
音效★★★★☆(配乐恰到好处,丝毫没有违和感)
推荐度★★★★☆(季度必看系列剧之一)
好看到爆的剧,不同于很多电视剧单一的受害者定位,本剧更多展现了面对同一事情不同人的反应,没有抬高或贬低,客观从多角度出发,每个人都可以看到自己的想法,也看到别人的立场。一个执着于真相的母亲,仇恨让她不惜一切,善良却又让她得到宽恕。一个罪大恶极的父亲,亲情让他无时无刻不活在愧疚之中。人性总是复杂的,谁对谁错呢。只是不能随意指责别人,尝试理解,才是显示人性光辉。弹幕区戾气太重,单一的偏执式思维,完全容不得别人跟自己有一点不一祥的想法,太可怕了。
带着悬疑推理的心来到了这部剧,却发现几乎没有悬疑推理。但无法阻止这部戏之经典,他就像《辛特勒的名单》那般分量,驻足在你的心。每每想到,应该不是痛,相信编剧也不希望读者看后领悟的只是痛和苦,更多的也许是一份哲学层面的感悟。 不得不感慨去年有幸读到的《佛学到底讲的是什么》一直在思考文章的分析,到底想表达什么?一部这样的短剧竟然会给我不一样的感触…
那篇文章所表达的“色即是空”是真的空吗?我们所见、所闻、所感、所触是真的不存在吗?明明桌子就在我们面前,我的理解,并非是这个空,而是我们脑海里所对事情的定义与标签决定了我们如何看待,人、经历、感情与一生…到底是你来掌管你的主人翁,还是被情绪所左右?你到底是你还是你情绪的奴隶?
万事万物的“空“完全取决于你如何去看待它,你如何去给它赋予意义。 《与善恶的距离》BBC版 推荐…
近期所看的最佳英剧,法庭伦理加上犯罪悬疑,故事非常具有可看性,担当女主角的凯莉·麦克唐纳的精湛演技更是锦上添花。爱丁堡,万圣节之夜,一个陪女儿过节的卡车司机在家中被袭击毒打,差点丧生,原因却是一个十几年前失去儿子的母亲认定他就是当年被隐名判刑后出狱的少年犯凶手,将他的照片和信息挂在了网上。于是,她变成了刑事案件的被告,受害者反而成了可能入狱的加害者,而被袭击者究竟是不是那个少年犯的疑云一直密布在整部剧集中,跌宕起伏,悬念丛生,非常抓心。同时,剧集提出了这么一个问题:受害者有没有权利反击已经付出代价的曾经的加害者,法律上即使没有,道义上有没有呢?剧中的母亲一直被杀害儿子的凶手被现有司法制度轻轻放过的过往所纠缠,愤愤不平,用时髦的话说就是放不下,只有以牙还牙才能平息内心愤怒。在认定男主是凶手后,女主用在网上泄露其信息的方式期望有人伤害甚至杀死他。复仇是人类的本性之一,但在现代社会里不能以非法手段进行所谓的复仇,即使存在着不公平亦是如此。母亲对儿子被害的自责转化成对凶手难以熄灭的怒火,执念于找到凶手并实施报复,更执念于男主就是那个凶手,不相信任何不利于这个执念的事实。女主的丈夫告诉她宽恕才是解决问题的正道时,她并不认可。在最后关头真相显现时,女主得到了那声道歉,也明白了所谓加害者和被害者的身份不是固定不变的,终于,善良战胜了恶念,宽恕实现了平静,给这个故事划上一个句号。
-Some things are unforgivable - but that's the only time when forgiveness means anything. What’s the point of forgiving the forgivable?
- it’s not about him, it’s about you, about us. The hate is killing you.
- out beyond the idea of wrongdoing and rightdoing,there is a field,I'll meet you there. — Rumi
没让人失望,英剧讨论的主题介于黑白对错之间,很难有定论。如何制裁受害者义愤的报复?司法只能维持程序正义,那去哪里寻找结果正义?以结果正义为导向的行为往往是以牙还牙以眼还眼,更容易产生暴力。被空穴来风的流言蜚语中伤后的人生如何复原?(同《狩猎》引发的思考类似)曾经的加害者能否再次拥有人权?我的态度随着Craig身份的扑朔迷离不停转变。若他只是Craig,我充满同情,若他是藏在新身份下的曾经的加害者,我感到Karma终于显现的快感。法庭只会视Craig为受害者,而带有情感的我们,会随着受害者背景因素的变化,对整个事件持截然相反的态度。以鲁米的诗作结,我们追求的是一个超越对错的时空,过去的污迹不再玷污未来,仇恨与谅解的楚河汉界将融合,人性觉醒,良知自律。
“远在是非对错之外,还有一片所在,我将在那里与你相遇。”片尾的这首伊斯兰古诗可谓是点睛之笔。
剧情不俗,超越了常见的复仇故事,有感而发,耐人寻味。
全片充满悲天悯人的人道主义关怀。每个人都是受害者环节上的一环,只是缘由和时间顺序不同而已,所以要宽恕。但最后女主的宽恕也太突兀了,难以让人信服。
第4集的大反转非常精彩。
女主和其他几位主演实力雄厚,入木三分。8.0
阴冷的爱丁堡和苏格兰腔照单全收啊,这个故事就从里面长出来似的。女主贡献了教科书式的表演,不仅演出了情绪,而且演出了情绪的层次,悲痛和偏执,都太细腻了。除了那个莫名坚持的警察说服力差了点,剧作上的枝枝蔓蔓最后都组织进了对主题的讨论,相当于变换着角度在展示和推敲何为受害者,以及这种创伤的内在深度。而艺术相比时政评论多走出的半步,不在于取消是非曲直,正是把选择和境界都牢牢建立在它的基础之上。
啊。。。猜火车的妹子已经演teenager的妈了……她和滑动门男主的台词能听懂,但是其他苏格兰演员们的台词听起来就比较费劲了……感觉啃完这个生肉苏屯听力要大进步……我为啥要看这个呢?还好找到了字幕版……很精致的剧本,演员没有短板。不过国情原因,可能有些人看了会觉得不适。。。我自己很喜欢
3.75
一个受害者亲手制造出另一个受害者,受害像瘟疫传播着。这剧神奇在于,几乎所有的角色因为一桩谋杀案件或多或少变成了受害者。妈妈从歇斯底里惩罚凶手到释怀原谅凶手,非常了不起,这种宽恕很少人能够做到。多一星加给演技。
从受害者到施害者。当伤害已经存在,被害者的亲人们如何从伤痛中走出来,如何面对内心的仇恨,如何开始新的生活。宽恕也许并不只是放开恨,更多的是放过自己。说起来确实很容易,但事实上太难了。凯莉麦克唐纳全素颜,演的还是不错的。
“完美”受害者的“完美”阐述,以至于受害者和被害者的身份不断调换。寻凶复仇的梗虽然老,但胜在有一个精致的剧本,以及一众演技爆裂的好演员。身处旋涡的每一个人都无法置身事外,包括涉及网络暴力的任何人。人性在每一个节点都受到严酷无情的拷问,再跨一步可能就是无尽深渊和死循环。★★★★☆
能原谅那些不可原谅的人 才是原谅存在的意义
受害者与加害者都在无尽的痛苦中完成自我救赎。
最后两集的反转再反转对于人性不停的拷问,在对与错,法与情之间究竟该如何抉择。没有真正经历过谁也不能给出答案,似乎也没有所谓的正确答案。法官在法庭聆讯中给出过一个标准答案,所谓受害者与加害者也是相对于事件而言。但如果事事都如此简单就好了。
原谅?不可能的
冰冰字幕组
最后飙演技牛X,短小精悍的同时把一个故事讲圆,大概真的只有英剧了。
最后15分钟全剧精华,苏格兰口音一击入魂,He wanted to be Big!原谅无差别杀人犯不是人们口中的圣母行为,而是不愿看到一个又一个家庭就此毁灭(都是社会的错
(*@ο@*) 哇~演员的演技炸裂,表演太棒。人性本恶啊筒子们。。。美剧翻拍的话就会变成以悬疑为主了哈哈哈哈 其实母亲没法释怀的是自己连孩子被杀的原因是什么都不知道,连凶手啥样都没见过,放不下的自责,无法安眠。我没太懂里面对于当年未成年杀人犯的这一系列体制,男主的老婆和孩子很无辜的呀
前面三集不错,是真的不错,演技和节奏都很好,但不喜欢最后一集,看到后面讲述案子的细节:年幼,随机从商场带走,杀害之后在死者身上埋砖头,都怀疑是改编1993年James Bulger谋杀案(当然也可能不是,但太像了)。虽然导演在第三集也讲了,原谅不能原谅的才有意义,重点是现在活着的人。但假如是改编的话,后面犯人的坦白和后悔,和父母的原谅就有点碍眼了(我个人认为)。也许导演只是想让受害者家庭可以放下继续自己生活,但不应该过多去揣测凶手的心理,没这必要。
非常的出色,精彩的表演,纠结的情感与道德问题,曲折悬疑的剧情,推荐一看(结局很精彩,母亲的释怀我觉得顺理成章)最后时刻俩位主角的表演太出色了
4.5 节奏和情绪都非常成熟。Kelly Macdonald不单只有声音和口音好听,演技也越来越成熟,不施脂粉的脸容,难以言述的悲伤、痛苦和愤怒。
Out beyond the ideas of wrongdoing and rightdoing, there is a field. I'll meet you there.
“远在是非对错之外,还有一片所在。我将在那里与你相遇。”
热评第一让我恶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