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放地址

剧照

六场危事 剧照 NO.1 六场危事 剧照 NO.2 六场危事 剧照 NO.3 六场危事 剧照 NO.4 六场危事 剧照 NO.5 六场危事 剧照 NO.6 六场危事 剧照 NO.13 六场危事 剧照 NO.14 六场危事 剧照 NO.15 六场危事 剧照 NO.16 六场危事 剧照 NO.17 六场危事 剧照 NO.18 六场危事 剧照 NO.19 六场危事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16 14:50

详细剧情

《六场危事》是一部时间设定在1960年代的喜剧,麦莉·赛勒斯、伊莱恩·梅等出演,讲述一个中产家庭在当年政治动乱中的故事。

长篇影评

1 ) 当伍迪·艾伦将毛主席写入剧本的时候

与伍迪·艾伦有关的书包括好几类,首先是他自己结集出版的随笔、电影剧本和话剧剧本。他与作家、艺术家的深入对话也编成了好几本比较厚实的书,艾伦的传记常见到的已经有3本,哲学、电影理论和文艺理论领域的研究专著或者文集也有5种以上,其他的出版物还包括艾伦电影作品的解读和图片集。我的阅读印象跟观影印象没有明显区别,作为艺术家的艾伦将创作焦点定于个人层面,无意探讨社会和政治议题。 他认为,人类的故事由谋杀构成,改变的只有装饰。2001年9/11恐袭中穆斯林极端分子杀死美国人,后来变成美国人杀伊拉克人。在他小时候,希特勒谋杀犹太人,到现在则是犹太人和巴勒斯坦人互相屠杀。几千年的延续中政治就这样动荡不已,历史一再重复,了无新意。但作为公民,艾伦仍然坚持投票,只是对美国现状的评价不高。他说过,政治运作治标不治本,政治家首先选择打补丁的方式,就好比忧郁症患者认为或许从纽约搬到旧金山就能改变生活,但问题其实跟着他在走。 艾伦不是写《格列佛游记》的斯威夫特,即使政治题材入戏,他的目的并不在于让政治讽刺承载道德寓意,只需要制造喜剧效果。从1970年代到2010年代,伍迪·艾伦电影中时而出现与政治有关的镜头,其中对于左派乃至极左的表现有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 《香蕉》(Bananas, 1971)属于伍迪·艾伦早期的搞笑作品,此时他还在导演电影的见习阶段,能够调遣的主要才华来自于他作为笑话写手和美式单口相声演员的积累。艾伦扮演男主角菲尔丁,一个蓝领阶层的普通人,追求爱情的过程中障碍重重。比如有姑娘要求他用法语说“我爱你”才能引起感情冲动,但他不会,只能问“犹太人的希伯来语行不行?” 漂亮姑娘南希上门征求签名,请愿反对美国继续与拉美国家圣马科斯的独裁者保持友好关系,支持那里正在酝酿中的革命。追求南希失利以后,菲尔丁决定采取极端行动来证明自己值得成为姑娘感情的归宿,他南下圣马科斯加入了革命队伍。虚构的圣马科斯可以是中南美、加勒比海地区任何一个政权动荡的香蕉共和国,不过从当时的国际形势看,古巴是吸引美国注意最多的国家,自然成为最自然的灵感来源。电影中革命者身上的绿军装、脸上的络腮胡和嘴上挂着的雪茄烟跟切·格瓦拉或者卡斯特罗形神俱似。 《香蕉》中他同时从游击队和统治者双方获取笑料,革命领袖艾斯珀西多与独裁者同样残酷无情。夺取政权后,陶醉在权力中的领袖宣布,“我是你们的新总统了,从今天起,瑞典语将成为圣马科斯的官方语言。你们的内衣必须每半小时换一次,而且只能外穿。所有16岁以下的儿童从现在起全部年满16岁。” David Evanier2015年出版的传记Woody: A Biography介绍,在《香蕉》完成以后,伍迪·艾伦曾为美国公共电视网在纽约的旗舰台WNET拍过一部电视剧《人在危机中》(Men in Crisis),讽刺当时的总统尼克松和他的国家安全顾问基辛格。在伍迪·艾伦所有的作品中,这一部离政治的距离最近。在水门事件调查期间美国民众对尼克松当局高度疑虑的背景下,他写出了这样的台词,“司法部长约翰·米切尔有很多想法以强化美国的执法,他面对的障碍只有资金不足,另外还有就是美国宪法。” 伍迪·艾伦剧中的笑话还包括尼克松夫人往往趁他不在的时候,将剧中相当于基辛格的角色招到白宫中发挥国家安全顾问以外的作用。靠公共资金、民间筹款和观众捐助维系运作的PBS在美国社会基本上以小心谨慎立足,很难得罪有影响力的人士。尼克松当局得知剧本内容后随即传出削减PBS预算的风声,但艾伦拒绝修改这些政治笑话,最后双方合作只能终止。PBS公布原因说这项制作涉及到共和党一方总统候选人,因此民主党一方将有权要求获得对等的时间出现在节目中,但电视网无法满足,所以只好取消播出计划。没人真的相信PBS方面的解释。 艾伦并没有放过年龄相近但政治观点截然不同的犹太人基辛格。在1977年的电影《安妮·霍尔》(Annie Hall)中,艾伦扮演的主角、喜剧演员Alvy与人争论时表示,哈佛毕业的人也可能是傻瓜。为什么?“你要知道,哈佛也会犯错误,基辛格在那里教过书。” 犹太人建立的以色列国将首都建在特拉维夫,其实从世界范围内看,犹太人真正的首都在纽约,尤其是布鲁克林,也就是伍迪·艾伦生长的地方。到1880年的时候,全纽约市共有8万左右犹太裔。随后东欧犹太移民大量涌入,纽约犹太人口到1920年时猛增至160万。发展至2012年时,这个数字仍然维持在100万左右,其中布鲁克林高达56万。伴随着这些移民一起来到美国的还有欧洲流行的各种思潮,从社会主义、社会民主主义、共产主义、无政府主义一直到犹太复国主义。当时的犹太人承担着多重艰巨任务,他们需要摆脱贫困、迅速在新大陆立足、进而明确自己的身份定位,他们还要抵制反犹主义、反对美国介入欧洲的战争。犹太人中社会主义者和共产主义者属于两个不同阵营,彼此兼容度不高。社会主义者立场偏温和,共产主义者比较激进,他们将自己看作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一部分,愿意为莫斯科马首是瞻。 当时的环境催生出一批信仰社会主义的纽约州议员,甚至还有一位国会议员Meyer London。1912年,Eugene Debs以社会主义党候选人身份参加总统大选,赢得了6%的选票,超过2016年大选中的自由党候选人、前墨西哥州长Gary Johnson(3.28%)与绿党候选人Jill Stein(1.06%)之和。布尔什维克领袖之一托洛茨基1920年代遭斯大林迫害被逼流亡。我一直有个假设,如果这位俄罗斯犹太人选择移居布鲁克林而不是墨西哥,他的人身安全应该更有保障。如果哪天突然有兴趣角逐代表布鲁克林的国会议员席位,托洛茨基当选的可能性极大。

1950年代,斯大林统治苏联的真相披露以后,社会主义信仰在纽约犹太人中逐渐遭到摒弃,但在美国当今的政治谱系中,他们仍然明显靠左,只是左倾程度有所不同。2016年大选对希拉里形成有力挑战的伯尼·桑德斯以民主社会主义者自称,他生长于布鲁克林。伍迪·艾伦4月接受《好莱坞报道》(Hollywood Report)采访的时候说,“我非常喜欢伯尼,他的主张特别棒,但我支持希拉里。我认为希拉里能做成更多伯尼想做的事情。” 艾伦也喜欢奥巴马,他对共和党控制的国会采取的不合作姿态感到不满。他开玩笑说奥巴马应该被授予等同于国王的权力,由此他可以更快地做更多好事。 在漫长、喧闹的2016年选举中,伍迪·艾伦见诸于大众媒体的言论只有寥寥数语。艾伦电影中的政治差不多都是这个份量,他笔下的人物对写情色诗歌的康明斯比对写《资本论》的马克思更感兴趣。即便如此,艾伦电影中仍然透露出有趣的政治信息,他亲近自由派(民主党)、远离保守派(共和党)的立场通过各种方式得以呈现。 《香蕉》中,艾伦的角色菲尔丁流连在杂志堆中,镜头从右向左摇过各色丰乳肥臀,《搅》、《高潮》、《偶然的裸体主义者》等名字相继出现,镜头定格到的却是《国家评论》(National Review)———保守派知识分子的旗舰刊物。艾伦怎么也不可能将《纽约客》、《纽约书评》这类自由派杂志放进色情堆中。 《安妮·霍尔》(Annie Hall, 1976)中,大学生艾莉森告诉艾伦的角色艾维,自己的毕业论文题目为“20世纪文学中的政治承诺”,艾维将左派的诸多特色融汇进一个句子,“你是不是…来自纽约、犹太人、左翼、自由派、知识分子、住中央公园西边、上布兰迪斯大学、进过社会主义者夏令营、父亲有本·沙恩的画作…?”艾维和艾莉森很快结为伴侣,虽然不久后分手,但总算经历过一段自由派与自由派之间才可能有的相濡以沫,比如在卧室热烈讨论沃伦委员会调查肯尼迪被刺案的过程是否公平,借以逃避身体亲近。 实际生活中政见不同也能成为夫妻,比如比尔·克林顿1992年竞选团队的主管后来娶了对手老布什的助手为妻。艾伦电影里类似的和解不大常见,男女之间的感情进一步深化前有必要搞清彼此的政治立场。《双生美莲达》(Melinda and Melinda,2004)中,喜剧演员Will Ferrel扮演的男主角霍比在夜总会里认识了个漂亮姑娘,两人的对话堪称性与政治的结晶。 他首先交代说,“我需要说明,我是个自由派。” 姑娘问,“你说的是政治上还是卧室里?” 霍比回答,“在政治上我是个自由派,在卧室里我是个左翼自由派。” 姑娘回应说,“在卧室里我是个极端分子。” 霍比似乎有些紧张,“我们可以坦诚相待吗?过去几个月我跟妻子没有真正生活过,缺少实践。所以,从政治上说,我需要一些“肯定性的行动”(Affirmative Action)。” Affirmative Action此处为双关语,在政治话语体系中,我们一般译成“平权法案”,一个美国所有的华人父母大概都熟悉的术语。平权法案意在消除少数族裔在教育、就业、医疗等领域内可能遭遇的歧视,但在目前这个阶段遭到很多华人家长的反对,尤其在教育领域。他们认为分数面前人人平等才是真正的平权,但事实上他们的孩子即使考高分也未必能进好学校。相比之下,非洲裔或者拉丁裔的孩子只需要比华人孩子低的分数就可以上哈佛耶鲁普林斯顿。华人的想法固然有道理,只是缺少了对于美国民权运动发展的深入理解。 艾伦电影里的人物在谈情说爱或者走向出轨的过程中涉及到的话题还包括减税、公立学校的宗教祈祷和美国社会未来的正确发展方向,当然还有第二修正案。艾伦对拥枪一点也不热衷。1973年的电影《傻瓜大闹科学城》(Sleeper)中,他写过这样的台词,“哦,他可能是全国步枪协会NRA的成员,这是个帮助罪犯获得枪支以射杀公民的组织。这种行动被看作为公众服务。” 政治观点不同的人物撞到一起也可能特别有趣,比如《午夜巴黎》(Midnight in Paris, 2011)中,Owen Wilson中扮演的男主角吉尔每都晚可以回到1920年代文艺群星照耀下的巴黎,海明威、斯泰因、毕加索、达利、艾略特、菲茨杰拉德、高更、德加纷纷出现。与老夫老妻不同,吉尔与女主角伊内兹毕竟只是未婚夫妻,两人之间还没来得及形成意识形态和政治立场上的根本分歧,形成对照的是未来的岳父、美国式民族主义者约翰。约翰对内支持政治主张极右的茶党,对外鄙视自由化的欧洲,即使法国葡萄酒的品质举世公认,他也坚持认为加州葡萄酒更好。约翰和吉尔之间针锋相对的时候比相谈甚欢的时候多,伊拉克战争之类的问题就能成为导火索。他对让吉尔着迷的活跃在巴黎的那些人物兴趣不大,当认定一心惦记着要回到20年代的吉尔其实信仰共产主义以后,他的临别赠言是“替我向托洛茨基问好。” 《午夜巴黎》放映时的2011年中国其实已经基本崛起,只是全世界的感受还不一定特别强烈。至少从伍迪·艾伦看,他受到的影响还不至于让北京取代莫斯科,电影中的约翰无法说出“替我向陈独秀、李大钊问好”的台词。等到2016年的时候,中国的崛起已经不可阻挡,风向标之一应该就是毛主席进入了伍迪·艾伦的剧本。 艾伦为亚马逊制作的6集短剧《六度危机》(Crisis in Six Scenes)以动荡的1960年代为背景,跟《香蕉》接近,但卡斯特罗、切·格瓦拉仅顺带提及,取而代之的红太阳是毛主席。剧中青春女星Miley Cyrus扮演的兰妮政治上属于极左,即使中国的红卫兵恐怕也只能远远地站在她的右边。兰妮将联邦调查局FBI视作纳粹的盖世太保,美国媒体大致等同于法西斯的宣传机器,她挂在嘴边的话是“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毛主席会因为她而感到骄傲。 艾伦扮演男主角西德尼,Elaine May扮演妻子、心理医生凯瑟琳。凯瑟琳具有浓郁的美国温和左派气质,极左的兰妮推荐红宝书之初,凯瑟琳还分不清Mao和Mayo。Mayo是美国一家顶尖的医疗机构,地位相当于北京协和医院。不过她的悟性很高,稍加阅读以后即为毛主席语录中体现出的智慧着迷。 凯瑟琳组织的家庭读书会有十来位老太太参加,她给大家介绍毛泽东说,“你们知道他是谁?那种极具现代风格的夹克就是以他命名的!”老太太们纷纷表示,我们喜欢毛式服装,非常简单却具有低调之美,中国人的视觉感受力非常好。读书会的老太太们认为毛泽东很伟大,哪怕一生只做了一件事情,比如取消缠足习俗。有一位尤其能够感同身受,她不久前买的一双鞋子小了一码,生活立即陷入极度困境。老太太都来自生活在纽约郊区特有教养的家庭,她们肯定理解,既然穿小一码的鞋子都痛苦不堪,缠足只能是人间地狱了。 直到1976年前,美国左派对中国的真相缺少全面深入的了解,他们并不认同中国由一个共产主义的独裁者统治的常规说法。相反,他们认为毛泽东领导中国乃是历史的必然,比此前的动荡要好得多,或者说是中国走上正轨必须经过的阶段。有过那么一段时间,文革和毛主席确实为美国激进人士所追捧。不惜以暴力为手段的“黑豹党”(Black Panthers)不仅读《毛主席语录》,他们更进一步研读、印发、传播四卷本《毛泽东选集》。中国进入改革开放以后,Simon Leys、林培瑞等中国研究者逐渐揭示出皇帝新衣般的真相,美国左派才基本摆脱幻觉。 妻子凯瑟琳和朋友们能够朗朗上口的毛主席语录越来越多,比如我们耳熟能详的“革命不是请客吃饭”,“政治是不流血的战争,战争是流血的政治”似乎特别得到大家的青睐,剧中出现两次。在革命精神的鼓舞下,老太太们开始反思美国参与越南战争的荒谬之处,随即琢磨着怎么去征兵办公室门口抗议,但她们付诸行动的过程中将遇到重重心理阻力。其中一位老太太提出裸体抗议,另外一位觉得如果要裸体,自己首先要减掉7、8磅体重。由此可以想见,她们实践毛泽东思想的努力很可能被迫一再延迟。 电视剧中也有些听起来不那么熟悉的语录,比如“无需经过努力就能到手的姑娘不值得追求”(No girl is worth achieving without some effort.)。我非常诧异老人家还有时间在青春议题上发表看法,经过认真搜索《毛主席语录》英文版过后我才笑出来,这是艾伦自编的语录。其他作为笑料的“语录”还包括“共产党员背叛信仰才会爱上脐橙”、“你眼中的逃犯,在别人看来却是为自由而战的勇士”、“手无寸铁者如同狼群中的羊”、“生活无法预测,除了以死亡为结局”、“国家的法律其实在街头写就”,其中有些文字像是来自美国中餐馆独有的签语饼中裹着的那些纸条。 与妻子对世界革命充满向往不同,丈夫西德尼比较冷静,年轻的激进分子兰妮干脆视之为“鸵鸟”。任凭国际国内形势风起云涌,他仍然埋头专注于写作。西德尼用自己的语录来平衡毛主席语录,比如“小心极端分子,不管她们的诉求有多么正义。”当妻子热血沸腾的时候,他提醒说你们最需要的不是激进的政治,而是髋关节手术。当众人为毛主席着迷的时候,他提醒说那个时候的中国只有极少数人超重。不管中国还是美国,从广泛传播的领袖标准像中确实不容易看出饥荒的蛛丝马迹。在这部连续剧中,艾伦凸显了社会主义者和饥饿的联系,包括兰妮在内的左派经常饥肠辘辘,有机会补充食物的时候总会超量,以至于艾伦的角色西德尼发问,“所有的革命家都吃这么多?一旦开吃就停不下来?”

2 ) 琐碎的日常才是喜剧之源

小碎步似的絮叨风格一直是Woody Allen的标志,以前看总是喜欢在这其中找一种散文似的美感。一大段话巴拉巴拉正让你昏昏欲睡时,突然来了一句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神句,整个人都清醒了。
电影和书是比电视高级的东西,老爷子开场第一幕就来自嘲一番。虽不知这个级别之分的概念是怎么深入人心的,可就最近老爷子的《咖啡公社》和有两集熟肉的《六场危事》来讲,我还是更爱后者。也许是每一集都短小精悍,节奏把握更好吧。
我个人之见,《咖啡公社》放在老爷子一长串的作品名单里,按照老爷子这个创作者的发展脉络和不同阶段点的人生感悟而言,《咖啡公社》是之前那么多因结出来的果。无所谓好坏!它只是人生的一个转折和回首,对于观众来说也必须把自己先置身于那个前提下,看到的也是一地心酸和唏嘘不已。如果是单把《咖啡公社》拎出来讲,把它当做一个独立的作品,不去顾及导演的创作脉络,那就我个人是不喜欢这部片子的。就红白玫瑰的故事,还是张爱玲女神讲的更甚一筹!
《六场危事》看了两集,老爷子依旧在追忆,可已经日常很多,欢乐很多。一样都是碎碎念道,因为是剧集把,所以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让它碎碎念。再看到更加日常的碎碎念时也有了不一样的感受。
在修辞学里有一种手法叫博喻,钱钟书先生曾说:“博喻像西洋人所称道的莎士比亚式的比喻,一连串把五花八门的形象来表达一件事物的一个方面或一种状态。这种描写和衬托的方法仿佛是采用旧小说里讲的‘车轮战法’,连一接二地搞得那件事物应接不暇,本相毕现,降服在诗人的笔下”(钱钟书《宋诗选注 苏轼》。
这样的手法也是老爷子善用和常用的,当然老爷子从不用这种手法去表达一个很复杂的事。比如,当她的妻子在给一对夫妻做治疗的时候。夫妻俩互相说出零零种种对彼此的不满,什么我爱运动她不爱运动,讨厌他打呼噜,讨厌她大笑之类的生活小事。这和我们的父母都一样,日子久了两生厌也是正常。老爷子并没有像其他探讨爱情和激情的电影一样,把这种现象拔到一个形而上的高度去分析。日常就是日常,不起眼的日常才是解决问题的良方呢!
除了用博喻或碎碎念去还原日常,在日常中去刻画当下的政治环境,中产阶级的真实处境。一切艺术典型取之于日常,还原于日常。我们可以看到中产阶级那是的“胆小”“懦弱”,看到生活在动荡时代年轻人的“迷茫”。
电影去讲诉大故事,电视剧还原日常。恩,如果以后电视剧都有这个水平,我们也不会觉得电视剧很low了吧!

3 ) 到底是什么危险的事

第一场危事,胆小瑟缩的男主人与白人女革命者和在电影中以及仅在电影中代表的六十年代一部分左派革命者。

第二场危事,受到革命思潮影响的金融从业者与自己家庭以及未婚妻家庭的冲突;包括未婚妻决心与自己一同前往古巴带来的反向震慑。

第三场危事,女主人定期召开的读书会,一群老姑娘读完马克思和列宁后要去政府门口裸体静坐,当女革命者要坐飞机出逃古巴时其中一位老姑娘还妄图用自己糟糕的车技送她到机场。

第四场危事,作为心理咨询师的女主人的两位客户同时来到,其中一位中年男子宣称自己花钱睡自己的妻子,结果妻子义无反顾地爱上了“妓女”的感觉现在已经离家拉客,自己的婚姻将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第五场危事,纽约某解放组织派来两个黑人小哥给藏身于主人家的被通缉女革命者送出逃物资,结果被同时到来的瓦斯工作人员撞见。

男女主人从医院里把被自制炸弹炸伤的金融小哥接回家,小哥父母赶到(之后小哥怒骂父亲剥削自己的员工),未婚妻和其父母赶到。在这危急关头,一直认为未婚夫过于激进的未婚妻突然宣布怀孕并要随同他前往古巴。女主人的读书会成员赶到,虽然他们读了那么多的革命书籍,不过仍区别不出马克思和列宁。女主人的两对婚姻咨询客户赶到,中年男子尝试用付钱给妻子做爱的方式恢复激动人心的夫妻生活,却落得个如此下场。“真正的”活着的革命者赶到,催促女革命者赶快出逃……几方齐聚一堂,各个立场的白人阶级嗷呜一齐乱嚷嚷。忍无可忍的男主人终于站出来,自告奋勇送原本最讨厌的女革命者前往机场。

战战兢兢的男主人因为车速过快被警察拦下,紧要关头,警察认出了他的作家身份。在持续了一分钟的夸赞和兴奋后,警察终于向有些得意的男主人问出:你是怎么写出《麦田里的守望者》这样的小说的?我一直想知道,到了冬天,中央公园里的那些鸭子都去哪儿了?

男主人悻悻然,他想起了在第一集开头的理发店里,当问到自己写的小说如何时,理发师给出的评价并不高,但却很喜欢《麦田里的守望者》这本书。

晚上回到家躺在床上的男主人问妻子,自己是否应该放弃现在正在写的烂俗电视剧,重新致力于小说;自己能不能写出像塞林格的《麦田里的守望者》那样的小说。

这是第六场危事,也是整部剧隐藏的中心。怯懦的男主人不愿世界有任何改变,只想守住自己的苹果馅饼和从小梦寐以求的巧克力机。他讨厌妻子举办的那些愚蠢的读书会也好,讨厌躲在自己家里的女革命者也好,最终都指向一个年过半百但却写不出像《麦田里的守望者》的作家自己。这是主人公自身的危事。

以《麦田里的守望者》开场,到第六集《麦田里的守望者》收尾,小说主人公的反叛,一个只想站在麦田里的中学生,也是风起云涌、充满革命理想的全球六十年代的小小剪影。这是越战下美国的危事。

4 ) 新剧中的致敬过往及自嘲(未完待续)

昨晚看了两集,单是这两集里已经很有作者风格了,你能看到他的自嘲和过往影片的影子。


谈及电视剧:






开篇就自嘲为亚马逊拍剧,就像卖拷贝在《变形金刚4》(Transformers: Age of Extinction)里借角色说的台词一样:“还不都是现在的电影给害的,不是重拍就是续集,造的都是一堆垃圾。” 嗯,不是说有钱赚我就不能说你坏话了。

片中的理发师对圈内事似乎很是专业,这应该也是基于真实。至少上次约翰·特托罗忽悠伍迪来演《色衰应召男》(Fading Gigolo,2013)就是找他们相同的理发师来传话,才引起了伍迪的兴趣。可见,理发师的意见是多么的重要。


半夜听到动静:





在第二集开头,妻子听到楼下有动静,而打扰了伍迪的美梦。这段情节可说是《曼哈顿神秘谋杀》(Manhattan Murder Mystery,1993)里夜半惊醒、疑心病重的妻子的照搬:






梦游:




伦尼·戴尔晚上出现了梦游现象,“梦游”是《玉蝎子魔咒》(The Curse of the Jade Scorpion,2001)里的主题,海伦·亨特扮演的角色因被催眠而梦游:




我爱养女:




没错,自嘲再次出现!


看见警察就紧张:



是的,这种情况在《安妮·霍尔》(Annie Hall,1977)里也表现过:




飞机、轮船恐惧症:



西德尼与客人聊天时,说到对飞机和船的不信任。记得没错的话,伍迪本人就神经质地害怕这两种交通工具,说过如果搭乘它们,绝不会事先暗示它们会失事,这一点他非常迷信。在片中,他借角色之口再次表达了对这两样东西的恐惧,不过如果是别人搭乘,他就可以放心大胆的暗示给他们听了。



看来异国他乡的医院也是他惧怕的,这就等同于客死异国他乡……


夫妻间的狡辩:



妻子凯是一名婚姻咨询师,其中接待了一对要离婚的老夫妻。夫妻俩一直在相互指责与自我辩解,在《贤伉俪》(Husbands and Wives,1992)中就有受访的妻子与前夫间的相互指责与自我辩解,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男方一点都不浪漫。





塞林格:



塞林格真是影视作品中经久不衰的人物,《马男波杰克》(BoJack Horseman)都让这位作家起死回生了。在伍迪电影中多次提及塞林格,比如《安妮·霍尔》。《麦田里的守望者》是伍迪最爱的五本书里唯一一本小说。



好了,再接着看后面的四集了,祝各位假期继续愉快~

5 ) 六场危事 Crisis in Six Scenes (第一篇影评哦)

哈哈哈哈感觉其实原来是叫crisis小老头想好了要拍电影之后amazon来给小老头打个电话说哎咱拍个电视剧呗 小老头就把这个拆成六个之后开始拍哒 噫六场危事说得像是每集一个故事一集怎么也得一个多小时这样 哈哈哈一集去掉片头片尾二十分钟不到合一起就是一部标准的小老头电影呐 强烈建议科普一下小老头用的字体是啥感觉特别棒 一口气看完头一次看剧看的这么开心
小老头可爱死了~~简直不行不行 这几年都没在大银幕上看到你还以为不再演了的 做WA粉还是很开心的 每年固定一部电影就算是刷作品也是一年一部每部1个半小时一晚上就能看两部了 这几年没亲自出演感觉老了好多哦 哈哈哈今年多了这部剧好久不见的感觉 额外赠送超值大礼包 这时候就是你拍啥我都看的feel 水准一直超稳定 一看就知道是无敌艾伦的东西 各种自嘲也能看到好多以往电影的影子 而且我觉得呢小老头特别喜欢拍60年代的图样图森破 就是你再回头去看那时候 和现在差不多的看报纸看新闻 care或者不care都是在自己 就是能看到那种大局势这边在打仗在革命另一边人们对这些的反应 这种对比好有意思 还有伍迪里面对自己东西的自嘲对作品电影电视剧吐槽恶搞 感觉说出来了好多那个时候的话很多不敢轻易讲的东西 愣头青去古巴老太太捧着marx毛选大谈特谈喜欢mao的衣服 也不能说这些行为正确与否哈哈哈哈哈谁知道呢 幸亏去古巴的小子有他的fiance陪噫让人不禁感叹爱情的力量多么伟大可以超越国界超越一切思想 哇哦哦哦~~~~~ 哈哈哈哈哈小老头最擅长的群戏结尾的大乱炖真笑的不行不行 看小老头说话激动到结巴眉毛一挑一挑的感觉哈哈哈哈哈哈真的是没有谁 小老头呀小老头 祝你万事胜意长命百岁 为你续续命 这个世界有你会是多么好玩儿的呀
片头片尾一听就开始晃腿噫 看完一部就去找OST
撒花撒花~~~~ 万事顺意~~~

6 ) 公园的鸭子最后怎么样了?

伍迪艾伦终于让麦莉赛勒斯想起来了她作为一位演员的身份。
如果要谈麦粒,再多溢美之词也无法确切描述我对她的喜爱。词穷着,所以只谈《六场危事》(Crisis In Six Scenes),六场,是指这剧一共六集,危事,应该指的就是由家中那个不速之客带来的不便、不安以及可能随之而来种种危机吧。
伍迪艾伦饰演的Sid muntzinger是一位深知写电视剧很low但还是不得不写的作家,因为写电视剧赚钱,这里有些自嘲地意味,因为《六场危事》的剧本就是老爷子亲自操刀的。Sid 生活在一个典型的上世纪六十年代(当时美国正在进行越南战争,国内的反战情绪高涨)的中产阶级家庭里,他的妻子是一位婚姻(感情)咨询师,生活风平浪静、稳如泰山。一天夜里,家里来了一位不速之客,麦莉赛勒斯饰演的激进分子Lenny 拿枪打死了看守者,从狱中逃了出来,因为和Sid 的妻子有过不浅的交情,所以她半逃半闯地来到了Sid 的家。Sid 是一个过着平淡日子不想惹祸上身的人,被通缉的激进分子逃进了自己的家里,对他来说就像一个自燃的火球被引到了自己身上,于是他当即就想报警,却被妻子说服并让Lenny 在自己家里住了下来。
暂住的Lenny 成日对资本主义作风的Sid 怨声连天,各种批判,还为Sid的妻子推荐了许多“有思想”的书,让妻子和她那个读书会里的成员读毛选和马克思,并且这种精神还影响了借住在Sid家的男青年,最令Sid无法忍受的是Lenny老是悄悄吃光了所有冰箱里Sid爱吃的食物,Sid恨不得Lenny立刻消失。
听说Lenny要逃去古巴,Sid大喜过望,甚至在妻子的要求下帮助Lenny像个间谍一样去街头和指定的人交换手提箱,手提箱里是Lenny逃亡时要用的钱,但不巧的是行动中途出了乌龙,箱子被警察带走了。
于是离Lenny离开的日子又遥遥无期了,这段时间里,Sid妻子读书会里的人都读完了毛选、马克思和列宁,并且都有了“眼界和心都被开阔了”的感觉,她们都非常崇拜卡斯特罗、切格瓦拉这样的反美战士,几位平日里打扮得极其体面的女士还决定到政府门口静坐,以抗议军方的战争行为。借住在Sid家里的男青年本来也有一个收入颇丰的工作,一位爱他的未婚妻,和一个安稳度日的梦想,但他的人生也因为Lenny的闯入而发生了改变,他开始重新看待这个国家和这个国家宣扬的民主,他的反战情绪高涨,他认为年轻人应该有所作为而不是混吃等死,于是他有了自己的人生新目标,就是陪着Lenny去古巴。但对于Lenny来说,伟大的事业才是自己所应该有的追求,她并没有打算在追寻目标的路上捡一些与事业无关的东西,于是她断然拒绝了男青年,继续计划自己的逃亡。
剧中有不少的幽默元素,话唠般的台词和密集的对话虽然充斥着典型的伍迪风格,却并不让人感到厌烦,只会让这个本身并不讨我喜欢的老爷子越来越可爱。
剧中我最喜欢的一集是最后一集,在最后一集里整部戏的所有演员欢聚一堂,乱哄哄的进行着无厘头的对话,看得出来每个人的欣喜若狂。
Lenny终于要去古巴了,Sid 激动地自告奋勇用车送她去机场,恨不得马上甩掉这个烫手山芋,然而在开车的途中,由于太开心所以超速驾驶,他被警察拦了下来。警察要求检查后备箱,Sid 慌乱得不知道怎么才好,突然警察说了一句:“我好像在哪儿见过你。” Sid 接过话茬说:“可能你读过我的书,书封上有我的照片。” 那位警察问:“你再说一遍你叫什么名字?” “S·J Muntzinger.” 听到这,那位警察突然换了一副嘴脸,惊讶的表情中透着掩藏不住的笑意说:“哎呀!您真的是S·J Muntzinger 本人吗?天哪,您真的是他吗?您知道吗?我非常喜欢您的书,我的儿子向我推荐了您的书,一开始看的时候我不觉得怎么样,但是后来……天哪,您知道吗?您是怎么写出那些文字的?” Sid 非常开心,他没想到会在这里遇见自己的书迷,而且还这么喜欢自己,他甚至都有点不好意思了。没想到那个警察继续说:“那本书叫什么?噢!《麦田里的守望者》,我真不知道您怎么想出来那样写故事的,那本书太棒了,还有您能告诉我最后那人公园里的鸭子怎么样了吗?”
尴尬的气氛充满了整个屏幕,随之而来的是伍迪爷爷嵌入的毫无保留的幽默感,S·J Muntzinger 和J·D Sailinger ,这两个相似却大又不同的名字居然救了老爷子一回,在警察向老爷子要签名的时候,一直藏在后备箱的Lenny逃走了。
故事的最后,Sid躺在床上和妻子聊天,妻子说Lenny现在应该已经到古巴了,Sid 若有所思地说也许自己应该重操老本行,再写写小说,人生里有那么多次冲动的机会,就那么一两次,他也想成为像塞林格那样的人。这一切,他没有说,但我知道,是因为Lenny,这个不速之客给周围带来了年轻的气息,也给他带来了勇气。

7 ) 《六场危事》时间背景考证

伍迪·艾伦宣称故事的背景是20世纪60年代,但更确切的时间可能是20世纪60年代末期,1970年。 第一集中,伍迪·艾伦和伊莱恩·梅的谈话,伍迪·艾伦问,“有什么新闻”,伊莱恩·梅称,当时的新闻有越南遭遇大屠杀、旧金山爆炸事件、密歇根洲的大学暴乱及黑人解放军越狱。

首先,越南遭遇大屠杀,该事件即是指美莱村屠杀事件,1968年越战期间,美军于越南广义省美莱村进行无差别屠杀,轮奸妇女并肢解尸体,该事件相关信息遭美国陆军封锁长达一年,后由美国记者西莫·赫许于1969年末在《纽约客》撰文揭发,轰动一时,再度激起美国国内反战浪潮,其也于次年获普利策国际报导奖。

旧金山爆炸事件,1970年2月16日,旧金山公园站沃勒街(Park Station on Waller St. in SF)发生爆炸,一名军人和八名官员被炸身亡,黑豹党被当局认为是最大嫌疑人。该案至今未破。而当时舆论一度曾怀疑凶手是十二宫杀手,这也直接导致其向《旧金山记事报》寄发信件,要求他们发文澄清他并未参与该案件,否则他就将制作炸弹袭击巴士。十二宫杀人案件也同样至今未破。

密歇根洲内一大学暴乱,暂无法确切考证。猜测有二。

一,1970年5月4日发生的肯特州立大学枪击事件引发的连锁事件,导火索是1970年4月30日,时任总统尼克松宣布美国进入柬埔寨,引发大量学生在肯特州立大学校园内开始抗议,反对越战及入侵柬埔寨,而后几日内,骚乱升级,恶性事故频发。肯特市被宣布进入紧急状态,国民警卫队入驻。5月4日,肯特州立大学的示威者与国民警卫队发生冲突,后国民警卫队鸣枪警示学生,学生受到惊吓,秩序混乱中,国民警卫队开枪射击,导致4死9伤。枪击案在全国引起巨大反响,逾四百万学生罢课,各地高校纷纷响应示威活动。

二,1970年8月24日,一大批青年在密歇根皇家橡纪念公园内举行集会,警方接报说,现场有人使用违禁药品,警方遂封闭皇家橡纪念公园,由此引发骚乱与冲突。骚乱逐步蔓延至伯明翰市的中产阶级社区,最后总共持续三天,警察逮捕了超过500人。该事件直接导致了大批不受控的青年成立不受当局管辖及指导的社会服务机构。

黑人解放军越狱,1962年,乔治·怀特同三名同伙在新泽西州沃尔镇打劫加油站,杀死加油站老板,后被捕判囚15至30年。1970年,乔治·怀特同三名囚犯一起越狱,加入激进地下武装组织“黑人解放军”。两年后,他挟持达美航空一架客机向当局勒索100万美金后逃亡,直至2001年于葡萄牙里斯本被FBI抓获。事实上,伍迪·艾伦因此也在剧本犯了一个错误,越狱当时,乔治·怀特还未加入“黑人解放军”,所以并不能称其为“黑人解放军”。

短评

很不对味,有早期伍迪的味道,但又挺物是人非的,一些七零八落的调侃烂梗和重复致敬...虽然不想承认,的确有点无力回春...

4分钟前
  • 徐若风
  • 还行

把60年代图样图森破的左翼知识分子和中产阶级黑出翔了

6分钟前
  • 舌在足矣
  • 推荐

所以说,老头儿除了自编自导外一定还要自己演才最完美,找谁替都没用,另外,这剧真是太适合留恋老头儿上世纪作品的影迷看了。

8分钟前
  • 文森特九六
  • 力荐

老伍迪最深的套路:我给你们讲个笑话啊——中产想要激情

9分钟前
  • water
  • 还行

老伍迪继续他的角色设定,这才是影史最长寿的统一性角色吧。嘴上懦弱内心却狂热,以及与讨厌公共澡堂与男人共浴看与被看裸体,值得说几十年吗哈哈哈…[B+]

14分钟前
  • 帕拉
  • 推荐

亚马逊请他拍电视剧,他拿了投资拍了一部电影,然后分成六份,当成电视剧来发行,据说这样赚的比较多。。。

19分钟前
  • TM1001
  • 推荐

虽然各色伍迪标签齐聚总长不过是部卖拷贝电影,这还很明显是个电视剧,而且让人感叹伍迪要是当年顺路进了情景喜剧圈笔下会诞生多少伟大剧集,末集戏仿马克斯兄弟的高潮功力尽显,第五集和May的冒险好有黛安基顿怀旧感,话说伍迪是真准备写小说了吗?

22分钟前
  • 汽车大师
  • 力荐

根本就是一部电影拆成六集嘛!剧作结构其实有点像[曼哈顿神秘谋杀]和[别喝生水]的混合物,基本也是按照室内情景喜剧/舞台剧的路子在做的。重点和最大的笑点估计就是一群美国中产阶级傻老太太背毛主席语录吧,实在太特么好笑了。对美国六十年代左派幼稚病的嘲讽很犀利(感觉指向实际上是当下的身份政治的白左幼稚病……),不过结尾简直是天坑……另外片名这么翻其实也不对啊,哪里有六场嘛,“危机的六个场景”之类才对啊。

25分钟前
  • 胤祥
  • 推荐

能躺床上舒舒服服什么都不用想看一天伍迪.艾伦大概是我当下觉得生命中所能体会到的最幸福的事情了 一群老太太讨论卡夫卡 让我想到如果一群铝厂工人讨论波兰斯基会是怎样 哈哈哈

27分钟前
  • 公园最冷的一天
  • 力荐

看完感想是电视圈需要像Woody这样的电影人偶尔来发光发热一下,不然就太无聊了。哪怕不能懂这些刻意或者无意埋藏的梗或是高级的自嘲,它本身是一个简单的,怀旧又风趣的喜剧,你在某个下午看完会很开心就是了。(求给读书会的老奶奶们单独出衍生,这是我见过的最好玩的读书会√)。

31分钟前
  • 基瑞尔
  • 推荐

无敌艾伦粉真的好福气,一年一会、编导合一、作者标签,难能可贵的是水准稳定。更喜出望外的是今年外加一部剧,还是隔XX年老头亲自出演,简直是额外赠送超值大礼包嘛。。老头这角色超可爱,尤爱他每集对美食的护犊之心。以及下了本钱玩自黑,竟然在第二集说“我很爱养女”。

32分钟前
  • 喻鸣
  • 推荐

伍迪·艾伦牌地图炮开起来真是毫不留情,但前五集拍的也太敷衍了,读着剧本脑补和看剧没什么区别,收尾一集终于显出功力:好一出神经喜剧。

37分钟前
  • 托尼·王大拿
  • 推荐

Miley Cyrus原来不仅是长得像Justin Bieber,连声音也很男性化!

40分钟前
  • 王大根
  • 还行

毛主席说:道理我都懂 但是为什么要选麦粒

44分钟前
  • 饿狗
  • 还行

大型图解“后院篱笆原则”,从中产老太太集体学习毛 泽东语录开始全程高能,可能是伍迪艾伦近年来最搞笑的作品了。

48分钟前
  • 哪吒男
  • 推荐

最重要的不是调侃六十年代全球左翼运动抑或揶揄中产阶级生活方式,实际上它是以一种情境化的方式再现了那种革命对日常生活的介入深度及表面性。这种轻松和絮叨调子里的回眸,毕竟牵扯出了那么多已不再容易说的话语。法农、卡斯特罗、切、毛、列宁、马克思,也只有以这样的方式才可以成为谈论的核心。

50分钟前
  • xīn
  • 推荐

拿塞林格来自黑真是哈哈哈哈哈哈哈哈,一群小老太太萌了。“少数几个超重的中国人之一——毛主席”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51分钟前
  • 唐小万
  • 推荐

chiarman **和** Party都只是幌子,恍然间又看到了那个疯起来连自己都黑的伍迪艾伦,最后一集差点把桌子敲烂了,如此政治不正确,我喜欢

54分钟前
  • Indecent time
  • 推荐

重见老头啰啰嗦嗦畏首畏尾真是大惊喜!神经质不改,自恋依旧,塞林格作为其精神偶像保驾护航至今,吐槽技能升级,自黑功力炸裂,细节梗对应其以往盛年作品,保准能博君一笑;恶魔/天使结合体打破庸碌中产生活,这倒是近年主题;一群老太言必称Chairman Mao的群戏真笑死我了!

57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爷爷说,再也不想写这些看电视剧了。想像塞林格一样,写一本自己的书,毕竟自己再也不会年轻了。

58分钟前
  • shibuya emiri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