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放地址

嚎叫2010

剧情片美国2010

主演:詹姆斯·弗兰科  大卫·斯特雷泽恩  艾伦·特维特  玛丽-露易丝·帕克  杰夫·丹尼尔斯  乔恩·哈姆  亚历桑德罗·尼沃拉  特里特·威廉斯  托德·罗顿迪  

导演:罗伯·爱泼斯坦  杰弗里·弗里德曼  

 剧照

嚎叫2010 剧照 NO.1嚎叫2010 剧照 NO.2嚎叫2010 剧照 NO.3嚎叫2010 剧照 NO.4嚎叫2010 剧照 NO.5嚎叫2010 剧照 NO.6嚎叫2010 剧照 NO.13嚎叫2010 剧照 NO.14嚎叫2010 剧照 NO.15嚎叫2010 剧照 NO.16嚎叫2010 剧照 NO.17嚎叫2010 剧照 NO.18嚎叫2010 剧照 NO.19嚎叫2010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16 14:52

详细剧情

  本片是美国“垮掉派”诗人艾伦·金斯堡(詹姆斯·弗兰科 James Franco 饰)的传记片,片名《嚎叫》沿用了金斯堡的同名长诗。
  艾伦·金斯堡,是美国战后“垮掉的一代”文学流派里的代表性诗人。他的代表作《嚎叫》出版后备受争议,其出版社甚至被起诉出售淫秽资料。金斯堡的父亲是个无名诗人,他的母亲后被送往精神病院。金斯堡是个同性恋者,他有过三段同性恋情,前两次都无疾而终,而第三段与彼得·奥莱斯基(艾伦·特维特 Aaron Tveit 饰)的恋爱,使他感到无比幸福,这段经历成为他的长诗《嚎叫》的部分灵感来源,而彼得成为了他的终身伴侣。
  本片主要以法庭审判长诗《嚎叫》、金斯堡剖白自己、金斯堡在众人面前朗诵长诗这三个场景,来表现传主金斯堡50年代的生平经历以及他的思想,金斯堡的合作者、漫画家埃里克·杜克还会以动画形式来展示诗歌《嚎叫》的内容。

 长篇影评

 1 ) 每一个时代的精英都被毁掉-嚎叫金斯堡(每个人的心灵史诗)

Jeffrey Friedman - Howl
为金斯堡而作的“诗电影”,以作品的庭审贯穿,但却没有局限在那一个时代。
问题只有一个,就是我们生存的这个世界,永远背离我们的心灵。
无论任何时代、任何地方。
艺术的力量就在于穿透了自己的时代,把粗大的阴茎插进了子孙后代的咽喉,所以,不管影片再怎么忠实于历史,它的超越时代的价值都那么突兀地矗立起来。
重点是没有一个人会喜欢自己的环境,无论任何时代,任何地方。
大多数人只是假装自己的心灵已经死亡,假装自己是衣服架子,是钱包,但是再怎么假装也掩盖不住心灵的凄惨嚎叫。
所以,金斯堡写的,不是他自己的诗,是每个人的心灵史诗,不仅在那个时代,而且在我们的现在,都打中了我们最深处的隐私。
这就是艺术化性爱,粗暴插入生命的核心,那些活死人才能感到高潮。
接着的问题就变得琐碎而具体,我们可以怎么选择?路能怎么走?
世界从来就是你的敌人,你从来就被他们奴役,但是,你能怎么反抗?
从内心开始,从真诚开始,从自己最深处的尴尬和难堪开始。
从你每天惯性的言谈举止开始,从你那所有无关心灵的虚伪面具开始,把它撕掉。
你真的恐惧,你真的懦弱,你真的有很多问题,那就面对它们吧。
你真的被现实操得千疮百孔,至少你也可以承认啊。
我们都是蜂窝煤,我们都是一团破布,我们都被压榨得只剩人的皮壳。
但是在皮壳里面,在破布里面,我们自己生命的核心价值依然不死,依然嚎叫。
如果你愿意当你自己,可以嚎叫化生存,可以从这里开始。

10元包邮,多买八折,我的网店:
http://shop61179315.taobao.com/

 2 ) 出名的嚎叫和不出名的垮掉的一代

我第一次知道垮掉的一代(beat generation)这个名词应该是在J. D. Salinger的《麦田守望者》 (The Catcher in the Rye,1951), 然后就是在电视看到的关于Howl(1955)的预告片。那个时候我还是在大学,应该是在某个午后,慵懒的回到家中,打开电视看到的,脑海中是模糊的黑白画面和标注的美式口音的朗读。(当然,那个时候我还真心听不出这口音别扭。)

所以在我看来,垮掉的一代,是个多么著名的名词,它是一个时代的代表,整整一个群体的声音。然而,我来到美国后,跟好几个美国土生土长的人交流,他们都没有听过垮掉的一代这个名词,让我好不气馁,我以为是我的记忆力再次出差错,活生生地掰出个词儿来。所以读过HOWL的人,真的不多。

直到我走入Broadway和12th street交接的Strand书店,那一刻,一股小清新的气息迎面扑来,哈哈,桌子上摆着Howl, Infinite jest 和 Ulysses,那一刻,我知道,消费的时刻到来了。遥远的事物都会有光环,这是无可避免的。Howl, infinite jest此类书籍大概是文化人口袋中的香饽饽,在他们所谓的圈子里热炒起来的,然后以一种不可辩驳的导向性输送给群众,它到底为什么好,怎么好,为什么能摆在书店正入口的大方桌上?我其实一点儿也不知道。在那儿瞎跟文艺风的我以前觉得这些神书遥远的不可触碰,才发现到了美国,人家就摆在正门口,而且不是一本,是一堆!Infinite Jest实在太厚,Ulysses实在太晦涩,只有这本薄薄的HOWL最得我心,而且还有电影一枚,又是James Franco的,当然还是从容易的下刀啊。虽然这本小破书要7.15刀一本儿,我还是买下了。谁让我喜欢没事儿装逼呢。不过黑白色的小封面,和1955年上庭打官司的封面一模一样,真是让文艺青年欢喜。

所以,我决定先攻下诗集,再攻下电影。我觉得Allen Ginsberg应该是在Berkeley和1953年的时候受了什么刺激,所以文风才开始转变的,变的疯疯癫癫。第一句我还是挺喜欢的,I saw the best generation destroyed by madness, starving hysterical naked.他用着令人爽快的节奏,让人陌生的稀奇古怪的词汇,七七八八的拼凑了一首性与欲望的时代之歌,我读的别别扭扭的,觉得怎么说,作者都有在糊弄和卖弄玄虚的嫌疑,更多的是他自己的呓语,说实话,实在没有太多的文字的优美性。虽然说不至于没有价值,可是也实在不至于成为垮掉一代的首席诗人。倒是这个soloman,他诗歌的主体对话对象是谁,让我充满了好奇。哎,好让人失望,而且整本诗集里除了Howl,还有点儿读头以外,其他的都让人毫无印象了。

什么事情都要放回时代里来说---是永恒的真理。就像蒙娜丽莎,在今天看到实体大失所望之时,要知道在当时达芬奇发明的渐隐法,使人物面部的边缘变得柔和,而人物闲的格外逼真是多么牛逼,多么具有跨时代的意义啊。Howl也是一样的神作,看了电影才知道,它是上过法庭的,这样,想不出名都难。Allen并没有出现在法庭上,因为告的是出版社,出版传播淫秽和没有意义的文字。接下去,诗歌的意义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精神,美国作为一个言论自由,民主国家的精神。审判在旧金山,Allen是同性恋,进过神经病医院,soloman是他精神病医院的室友,等等等等。在官司胜利后,诗歌狂销八十万本,亦不是奇迹了。

James Franco虽然在努力模仿读者的语音语调,但我实在是不敢恭维他的朗读技巧,还不如不模仿,真心不觉得作者有他朗读的那么难听。怎么说Allen也是正宗的New Jersy人,和曼哈顿岛一河之隔,口音怎么可能那么重嘛。这是youtube上的本人朗读:http://www.youtube.com/watch?v=MVGoY9gom50

James Franco演完Howl,又演米尔克,在湾区的怀抱里,他是要走向同同的必然趋势了。可能因为导演以前是拍纪录片的,随意故事实在乏善可陈,就是把整首诗朗读了一遍,动画虽然加深了对诗歌本身内容的理解,可是想象力虽在,故事性全无。电影,诗,分开都不好看,合起来,你才刚开始懂得了Allen Ginsberg和那个即将到来的思想动乱的改革与时代。

 3 ) 在自己的生活中真实的表达自我

如果不是讲述Allen Ginsberg,如果不是Howl引发的讨论的内容和它打破的保守,如果不是Franco的表演,我也许会对片子的拍摄手法感到无趣和乏味。但是这些都存在,所以这是一部好片子。

动画的表现是亮点,很有新意和想象力。有人说,这是导演在绑架观众的判断,刻意的给出了如小学语文般的答案。但我在看的时候并没有这种感觉。对于诗,我还是在根据字面去做自己的理解——事实上,我不觉得有任何现代诗可以人为的给出一个解读让不同的人都全盘接受,一个人如果对一首诗投入兴趣和情感,那他一定有自己的解读。对于动画,我只是纯粹的欣赏。也许对于得出“绑架论”的人,“心有杂念,万物皆恶”可以作为一个“不那么恰当”的回答。

-------------------------
一些片段和琐碎。

(16' 37'' 这之前动画中“游动”的礼花很赞)
"The problem, when it comes to literature, is this: There are many writers who have preconceived ideas about what literature is supposed to be. But their ideas seem to preclude everything that makes them most interesting in casual conversation. Their faggishness, their solitude, their neuroses, their goofiness, their campiness, or, even their masculinity at times. Because they think that they're gonna write something that sounds like something else that they've read before, instead of sounds like them, or, comes from their own life."
“讲到文学,往往遇到这么个问题:很多作家对文学抱有先入为主的成见。但这种成见似乎会排斥日常生活对话中一切最有趣的内容。比如他们疲惫时的状态,他们内心的孤独,他们神经兮兮,疯疯癫癫,忸怩作态的举止,甚至是他们的大男子气概。因为他们觉得自己要写的内容,必须跟过往已有的作品相似,而不旨在表达自我,也并非源于生活。”
"We all talk amongst ourselves: We have a common understanding. We say anything we want to say. We talk about our assholes. We talk about our cocks. We talk about who we fucked last night, or, who we're gonna fuck tomorrow, or, what kind of love affair we're in, or... I mean, everyone tells one's friends about that, right? So, the question is, what happens when you make a distinction between what you tell your friends and what you tell your Muse. The trick is to break down that distinction, to approach your Muse as frankly as you would talk to yourself or to your friends. It's the ability to commit to writing, to write the same way that you are."

(45' 49'' Allen和Peter在一起的生活。复刻了经典的靠背而坐。幸福感。)
"It was when I met Peter that everything changed for me. It was as if the heavens showered with gold. Finally somebody loved me like I loved them. And for the first time, I felt accepted in my life, completely."

达达主义的流浪汉。

(66' 08'' ,,, 67' 57'')
"The battle of censorship will not be finally settled by your Honor's decision. But you will either add to liberal, educated thinking, or by your decision, you will add fuel to the fire of ignorance."
“这场关于审查的争斗,不会因法官大人的裁决尘埃落定。但您的裁决或许会引起人们自由博雅的思考,抑或由于您的裁决,给无知火上浇油。”


(69' 29'' 庭审判决)
"There are a number of words used in Howl that are presently considered coarse and vulgar in some circles of the community. And in other circles, such words are in everyday use. The author of Howl has used those words because he believed that his portrayal required them as being in character. The people state that such words are not necessary and that others would be more palatable for good taste."

"The answer is, that life is not encased in one fomula whereby everyone acts the same and conforms to a paticular pattern. No two persons think alike. We were all made from the same form but in different patterns. Would there be any freedoms of press or speech if one must reduce his vocabulary to vapid, innocuous euphemism? An author should be real in treating his subject, and be allowed to express his thoughts and ideas in his own words. In considering material claimed to be obscene, it is well to remember the motto 'Honi soit qui mal y pense' —— 'Evil to him who evil thinks'. The freedoms of speech and press are inherent in a nation of free people. These freedoms must be protected if we are to remain free, both individually and as a nation."
“我的回答是,生活不能套用一个人人都步调一致的或者符合特定模式的公式。没有哪两个人的思想是一致的。我们都以人的形式存在,但是形态又不尽相同。如果我们的词典被压缩到只剩乏味的、健康的婉辞的话,那还有什么出版和言论自由可言?作者在对待自己的作品时,应该可以自己选择措辞,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在考虑这本书是不是有伤风化时,最好谨记这句格言,‘心存邪念,万物皆恶’。言论与出版自由是一个由自由的人民组成的国家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无论是作为个人还是国家,都必须捍卫这些自由。”

"Therefore, I conclude that the book Howl and Other Poems dose have some redeeming social importance, and I find the book is not obscene. The defendant is found not guilty."


(72' 46'')
"The poem is misinterpreted as a promotion of homosexsuality. Actually, it's more like a promotion of frankness, about my subject. If you're a foot fetishist, you write about feet. If you're a stock market freak, you can write about the rising sales curve erections of the Standard Oil Chart. When a few people are frank about homosexsuality in public, it breaks the ice. Then people are free to be frank about anything and that's socialy useful."
“这首诗被误读为是宣扬同性恋的作品,其实呢,更像是在宣扬一种坦然面对自我和与我相关的一切事物的态度。...当有一小部分人开始坦然的在公共场合谈论同性恋时,就打破了那层保守的坚冰,从此人们可以坦然的谈论任何事情。而这,是有社会价值的。”

"Homosexsuality is a condition, and because it alienated me or set me apart from the beginning, it served as a catalyst for self examination, or a detailed realization of my environment and the reasons why everyone else is different and, why I am different."
“同性恋是一种状态,由于这种状态从一开始就将我同‘正常’世界异化开来或者说让我与众不同,它像是成了我进行自我反省的催化剂,或者说,它形成了我对周遭环境的详尽的认识。它使我思考并意识到为何每个人都是与众不同的,以及我为何是与众不同的。”

-------------------
对很多人来说,判决的那场戏是自然的最高潮。法官的那席关于言论自由的表述绝对是令人赞同和引起共鸣的。
但对我来说,最大的高潮是上面的最后一个片段,因为它是关于个人的,关于每一个个体。不论你是不是同性恋,不论你从事什么样的职业,不论你在大众眼中是一个正当职业的普通人,还是一个追求个人理想的流浪汉,你都是与众不同的。而当你意识到这一点后,你会更好的去理解这个世界,去理解每一个别人。然后这个世界会变的更好。


最后,Allen Ginsberg演唱的动人的Father Death Blues:To the Beat Generation

Hey Father Death, I'm flying home
Hey,poor man, you're all alone
Hey,old daddy, I know where I'm going
Father Death, don't cry any more
Mama's there, underneath the floor
Brother Death, please mind the store
Old Auntie Death, I hear your groans
Old Uncle Death, I see your bones
Oh Sister Death, how sweet your moan
Oh Children Death, go breathe your breaths
Sobbing breasts'll ease your deaths
Pain is gone, tears take the rest
Genius Death, your art is done
Lover Death, your body's gone
Father Death, I'm coming home
Guru Death, your words are true
Teacher Death, I do thank you
For inspiring me to sing this blues
Buddha Death, I wake with you
Dharma Death, you mind is new
Sangha Death, we'll work it through
Suffering is what was born
Ignorance made me forlorn
Tearful truths I cannot scorn
Father breath, once more farewell
Birth you gave was no thing ill
My heart is still
As time will tell


Jack died in 1969 at the age of 47.
Neal Cassady died in 1968 at the age of 41 while traveling in Mexico. The cause of his death remains a mystery. His autobiographical novel, The First Third was published posthumously.
Peter Orlovsky and Allen Ginsberg remained life partners from the time they met until the end of Allen's life. Peter retired to a quiet life in the State of Vermont, where he died in 2010.
Allen Ginsberg would become one of the most celebrated poets of the 20th century. Allen died peacefully in 1997 at age 70.

 4 ) 北岛《失败之书》中的艾伦·金斯堡(著:北岛)



  艾伦得意地对我说:“看,我这件西服五块钱,皮鞋三块,衬衣两块,领带一块,都是二手货,只有我的诗是一手的。”
  提起艾伦·金斯堡,在美国几乎家喻户晓。这位美国的“垮掉一代”之父,自五十年代因朗诵他的长诗《嚎叫》一举成名,成为反主流文化的英雄。他在六十到七十年代席卷美国的反越战抗议浪潮和左翼造反运动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他,这半个世纪的美国历史就会像一本缺页的书,难以卒读。
  我和艾伦是一九八三年认识的,当时他随美国作家代表团第一次到中国访问。在我的英译者杜博妮的安排下,我们在他下榻的旅馆见面,在场的还有他的亲密战友盖瑞·施耐德(Gary Snyder)。我对那次见面的印象并不太好:他们对中国的当代诗歌所知甚少,让他们感兴趣的似乎只是我的异类色彩。
  再次见到艾伦是五年以后,我到纽约参加由他组织的中国诗歌节。刚到艾伦就请我和我妻子邵飞在一家日本餐馆吃晚饭。作陪的一位中国朋友用中文对我说:“宰他丫的,这个犹太小器鬼。”我不知他和艾伦有什么过节。对我,艾伦彬彬有礼,慷慨付账,并送给我一条二手的领带作纪念。但在席间他明显地忽视了邵飞。都知道他是个同性恋,谁也没在意。赞助那次诗歌节的是纽约的袜子大王——一个肥胖而傲慢的老女人,动作迟缓,但挺有派头。据说艾伦的很多活动经费都是她从袜子里变出来的。艾伦总是亦步亦趋、点头哈腰地跟在老太太身后,像个贴身仆人,不时朝我挤挤眼。我真没想到,这家伙竟有这般能屈能伸的本事。
  此后见面机会多了,开始熟悉起来。九○年夏天,我们在汉城举办的世界诗歌大会上相遇。艾伦总是衣冠楚楚(虽然都是二手货),跟那些南朝鲜的官员们谈释放政治犯,谈人权。让组织者既头疼又没辙:他太有名了。在官方的宴会上,大小官员都慕名而来,跟他合影留念。艾伦总是拉上我,躲都躲不开。有一回,一个地位显赫的官员,突然发现我正和他们分享荣耀,马上把我推开。我从来没见过艾伦发这么大的脾气,他对着那个官员跳着脚大骂:“你这个狗娘养的!你他妈知道吗?这是我的好朋友!中国诗人!”官员只好赔理道歉,硬拉着我一起照相,让我哭笑不得。再碰上这样的场合,我尽量躲他远点儿。
  我问艾伦为什么总是打领带。他的理由很简单:其一,他得和那些政客们谈人权;再者呢,他狼狈地一笑,说:“不打领带,我男朋友的父母就会不喜欢我。”
  在汉城,会开得无聊,我们俩常出去闲逛。他拿着微型照相机,像个间谍似的到处偷拍。一会儿对着路人的脚步,一会儿对着树梢的乌鸦,一会儿对着小贩做广告的粘满蟑螂的胶纸。走累了,我们在路边的草地上歇脚,他教我打坐。他信喇嘛教,最大的愿望是有一天能去西藏。饿了,钻进一家小饭馆,我们随意点些可口的小吃。渴了,想喝杯茶,却怎么也说不清楚。我干脆用食指在案板上写下来,有不少朝鲜人懂汉字。老板似乎明白了,连忙去打电话。我们慌忙拦住:喝茶干吗打电话?莫非误以为我们要找妓女?但实在是太渴了,我们又去比划,作饮茶状。老板又拿起电话,吓得我们撒腿就跑。
  晚上,我们来到汉城市中心的夜总会。这里的陪舞女郎缠着艾伦不放。没呆上十分钟,他死活拉着我出来,说:“我应该告诉她们,我是个同性恋。”我们迎面碰上一群美国留学生。他们一眼就认出了艾伦:“嗨!你是金斯堡?”“我是,”艾伦马上问,“这附近有没有同性恋俱乐部?”众人大笑。其中一个小伙子为他指路。但我声明绝不进去,艾伦在门外转了一圈,只好作罢。
  艾伦很念旧。在纽约他那狭小的公寓里,他给我放当年和《在路上》的作者克卢雅克(kerouac)一起喝酒聊天的录音,脸上露出悲哀。他讲起克卢雅克,讲起友谊、争吵和死亡。他叹息道:“我那么多朋友都死了,死于酗酒、吸毒。”我告诉他,我们青年时代为《在路上》着魔,甚至有人能大段大段地背诵。让我感动的是,艾伦和死者和平共处,似乎继续着多年前的交谈。我甚至可以想象,他独坐家中,反复听着录音带,看暮色爬进窗户。
  前车之鉴,艾伦不吸烟不喝酒,除了偶尔有个把男朋友,他过着近乎清教徒的生活。但他是个真正的工作狂。他最忙的时候雇了三个半秘书。他们忙得四脚朝天,给艾伦安排活动。艾伦反过来对我说:“我得拼命干,要不然谁来养活他们?”这纯粹是资本家的逻辑。艾伦告诉我,他是布鲁克林学院的终身教授,薪水不错,占他全部收入的三分之一,另外版税和朗诵费占三分之一,还有三分之一来自他的摄影作品。和他混得最久的秘书鲍勃(Bob)跟我抱怨:“我是艾伦的脑子。他满世界应承,自己什么也记不住。最后都得我来收拾。”
  从艾伦朗诵中,仍能看到他年轻时骄傲和野蛮的力量。他的诗是为了朗诵的,不是为了看的。有一次在新泽西的诗歌节上,艾伦和我一起朗诵。他读我的诗的英文翻译。他事先圈圈点点,改动词序。上了台,他就像疯狂的火车头一样吼叫着,向疯狂的听众奔去,把我孤单单地抛在那里。以后我再也不敢请他帮我读诗了。
  去年他过了七十岁生日。他身体不好,有心脏病、糖尿病。医生劝他不要出门旅行。最近他在电话里告诉我,他常梦见那些死去的朋友,他们和他谈论死亡。他老了。我想起他的长诗《嚎叫》里的头一句:“我看见这一代精英被疯狂毁掉……”



 5 ) 无题

       看嚎叫,完全是出于对腐兰兰的偏爱,如果说影片好到什么程度,那也肯定是爱屋及乌,当然不是完全否定导演Rob Epstein对艾伦金斯堡的诠释,毕竟作为一部诗歌改编的电影,他还是有他的可用之处。
      作为一个门外汉,我觉得片头和片尾的花絮图片更是可爱甚多,影片像是动漫的变身版,但是增添了腐兰兰的独特的嘶哑的嗓音,倒也有另一番神韵,像是倾倒在另一个荒诞的世界里,说不清来由,总是有一种在看达利的抽象画的感觉。片子由三个完全不一样的影像构成,一是黑白镜头处理的在馆子里给人们念诗的年轻时候的艾伦。但说实话,虽然没有办法了解到那个时代的文青到底该是怎么样,但腐兰兰剃了胡子那个干净,没有垮掉一代的气质,而且他把诗读的太阳光积极,像是在传教,倒是兰兰独有的嘶哑的嗓音有那么一些许垮掉的味道。二便是读诗时的动漫化影像。三则是若干年后,艾伦诗集出版,因用词淫秽直接而惹了官司,他在家中受访。其实还是希望能看到更多艾伦的感情戏,他和彼得的相片放出来竟会让人抑制不住的心动,某些情节某些个对白竟然会像Franco本人的独白,不知道他是真实得过了头,近来在instagram上自黑上了瘾,但在我心里,腐兰兰还是那个怪咖文青,那个借着艾伦的嘴说出自己说不出来的话,表达着自己好久没有碰触的简单而琐碎的愿望。所以作为腐兰兰迷,这些就已经完全把电影的单调给掩去,剩下的,就是抱着一颗对男神膜拜的心,此影片,足矣。

 6 ) 一部诗歌的注解

刚看完《嚎叫》。第一次听说这个名字是在大二时候。一位同学让我给他找本电子版的金斯伯格的书。于是便找了这本书。粗略的读了一下。诗歌总是原典的最好。译本再怎么抓住诗人的语调,于精魂方面总是差了许多。所以这本书也就没有好好看下去。垮掉一代的东西,自己也不甚了解。对于不甚了解的东西,总有种向往,却又有种莫名的拒绝。凯鲁亚克的书,一直存放着,未敢沾染半分。倒是辗转借了许多人阅读。

詹姆斯弗朗哥演绎的《嚎叫》,不知道有没有抓住金斯伯格的灵魂。总之,觉得这部影片在其实验性上还是值得考究的。这一点也许是和导演的身份有关。爱博斯坦是一位善于拍纪录片导演,转战此类较为文艺的题材后,自然会用擅长的方法去描摹。于是就有了这部电影的框架:一个法庭、一段采访、一段回忆、一段动画。四个部分穿插的很好,也很合理。有人说,这是一部催人入睡的电影。无论从哪个层面看,它都有着瞌睡的因素。虚无的动画设定、黑白的朗诵场景,单调的对话和无波澜起伏的律师辩论。但这却丝毫掩盖不住这部影片的意义——一部诗歌的注解。

注解的方式有很多,用电影去注解一部诗集。我想这部电影应当是典范了。首先,它呈现出了诗人朗诵自己创作诗歌时的场景,顿挫的语调,激情的姿态和略带玩世不恭着装。再有,它用一种采访的方式,用诗人的口吻诉说着创作时的思维和动机。法庭上的对峙,没有高潮,却有着几位评论家的专业化和作为律师的平民化的解读,于是一个富有争议的诗歌越发的饱满起来。诗中穿插的动画,又在感官上对诗歌的内容形成了注解,配合着朗诵和采访,让观众跟着金斯伯格一起上路,一起游离。

本部影片并没有什么震撼人心的东西,我觉得它无需做到这一点。我宁愿把它看做是一个宣传片,一个注解。看完影片后,虽说不能对金斯伯格的认识上升到什么高度,但至少它带领我浏览一遍诗歌的内容,在一定程度上也唤起了阅读的渴望。我想这也就足够了吧。

 7 ) 《嚎叫》台词摘录

台词摘录:
       诗,大体说来,是有韵律地表达感情。而感情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冲动,就像是性冲动。这种感情发源于胃部的深处,然后从胸中升起,抒发于嘴巴和耳朵,呼……,然后成为低语或呻吟或叹息。所以如果你举目四顾,想要找到合适的词来描述这种让你叹息的莫名感情,这种语言上的叹息,就是诗。

       写作的时候,我不一定知道它的含义,过一阵子它才开始显现出含义,一两年之后,我开始明白它无比清晰的含义,下意识地,获得含义总需要时间,就像是一张缓慢显影的照片。如果写作全然出于自发,有时候我甚至不知道它是否真有意义。有时候我知道它意义非凡,我开始哭泣,因为我明白,我不经意间闯入了一片绝对真实的天地。在这种意义上,或许几个世纪之后,它才能真正被人阅读,而且催人泪下。在这种意义上,它是一种语言,因为它触到了普遍的真理。

       预言的真正含义并不是预知1942年原子弹会不会落下,而是感知并感受到百年之后的某个人感知和感受到的东西,并且可能用一种百年之后他们将会发现的暗示来进行表达。

 短评

Holy the clocks in space, holy the fourth dimension; Holy the fifth International, holy the Angel in Moloch; Holy the sea, holy the desert, holy the railroad; Holy the locomotive, holy the visions, holy the hallucination. 动画做得还不错。

6分钟前
  • 69.DDC
  • 力荐

Eric Drooker的插画动画化转换得果然出彩

7分钟前
  • S1UyuA
  • 力荐

喜欢

12分钟前
  • Cheeeeeer@NL
  • 推荐

倒觉得James Franco那种vulnerability, sensitivity, creativity表现的不错。明明形式化就是需要的。

17分钟前
  • 苏比
  • 推荐

I`m too old for literature……画面动画节奏都不错…付兰兰也不错…don也不错…到后面就没这么晦涩变得明亮起来了~

21分钟前
  • Sally?imdb9?9
  • 推荐

let there be light.let there be honestly.let there be no running from non existent destroyers of morals.let there be honest understanding

25分钟前
  • 弗洛格
  • 推荐

这不仅是一个伟大的同志宣言,更是一个伟大的自由宣言,每一句诗都针扎血肉,从头到尾的淋漓感动啊.....足以儞补JF直的要死的演技和无聊的法庭辩论~

28分钟前
  • 兮称
  • 力荐

2011-01-31 场景:采访/生活/法庭,媒介:彩片/黑白片/动画,配乐:爵士/钢琴/静默,台词:独白/诗歌/法庭陈词,角色:诗人/垮掉的一代/同性恋,背景:战后/工业化/民权运动……法庭辩论语言精彩,诗人部分却没擦出光彩;诗歌原本震撼的效果,动画视觉化后反被削弱。中规中矩。

32分钟前
  • 问津
  • 还行

自由不会被任何事物掩盖,哪怕我们死于其中。

36分钟前
  • 萨嘎摩哆熊猫桑
  • 力荐

Holy! Holy! Holy!

41分钟前
  • 洗狗
  • 力荐

诗朗诵MV

44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有多少人是因为真正懂得金斯堡而不是腐或者喜欢JF才给这么高评价的?。。形式很像迷墙。结尾金斯堡的歌声打动我了

46分钟前
  • 彌張
  • 还行

James Franco一念诗我就肝疼

50分钟前
  • 吊在天花板上
  • 较差

有几个镜头是....真.萌.

51分钟前
  • Y
  • 力荐

罗伯·爱泼斯坦导演去年上映的《嚎叫》流于表面,没把艾伦·金斯伯格拍出故事和性格,动画用得太多冗长蹩脚,看着无感。影片最大看点,其实是贯穿全片的法庭审判《嚎叫》这本书是否是淫秽物品过程中的争论激辩,什么叫法制,什么叫尊重艺术,想起贵国的肛腚肿菊、腥闻出版菊之类的,你会愤怒得咬紧牙关

52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还行

某人你真得不适合朗读诗

55分钟前
  • 人淡如菊。无奈
  • 还行

franco有突破但还不够好 创作很赞

57分钟前
  • saga
  • 力荐

杰克凯鲁亚克时代的挽歌

1小时前
  • Spring Xu
  • 还行

描述与表达之间的混乱。

1小时前
  • 无非
  • 推荐

比想象中好看 并且总让人想起the wall什么的 恩这个是james的配乐朗诵课

1小时前
  • 鱼小默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