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如果我们生活在一起》:关于高龄生活共同体
(芷宁写于2013年10月7日)
“真奇怪,我们千算万算,从车子到房子都投了保险,甚至买了人寿保险,可我们对晚年毫无准备,我们最后几年到底该做些什么。”在影片《如果我们生活在一起(Et si on vivait tous ensemble)》里,简·方达饰演的让娜如是说。的确,当年老体弱还是猝不及防的迎面而来的时候,当腿脚变得不灵便、记忆极速衰退、内心充满了不安全感的时候,准备得再充分的人也会感到慌乱无助、仓皇失措的。
如何度过“生老病死”的后三个命题,在当今老龄化趋势愈发严峻的社会大环境下,凸显着重要性和必要性。闲聊时,很多朋友也谈及将来住在一起养老的话题,就像这部影片中呈现的那样,不过,老友们聚在一起养老,虽是个不错的想法,但要做好长久忍耐彼此各种怪癖或毛病的心理准备,要有包容之心,迁就彼此的惰性、健忘、糊涂和固执,就像片中的五位老人一样,虽然年轻时的荒唐和秘密会因生活在一个屋檐下而曝光,但是如何面对过往,如何应对当下,如何相助未来,则暗含着智慧的一面。
在如今生活节奏过快的现实下,指望子女养老其实是极其不靠谱的想法,片中年纪最长的阿尔伯特就指出:“生活变得过于纷繁复杂,年轻人忙得不可开交,连好好吃饭的时间都没有。”然而按照子女们的意愿入住养老院,在那个充满着垂死的陌生人的环境里苟活,似乎也不是多数人心甘情愿的。于是,片中的让、安妮、克劳德、阿尔伯特和让娜,这五个有着四十多年深厚友谊的老朋友决定住在一起,以便相互守望终老,即便生活环境变得拥挤繁乱了,彼此也都需要体谅对方,并随时准备为他人收拾残局,但仍不乏快乐美好、意趣相投的时刻。
人一旦老去,就似乎有成为“万人嫌”的趋势。影片开始不久,一直致力于社会活动的让,在参加集会游行时,无论言论怎样敏感激烈,都会被忽视,警察宁可抓捕妇女和孩子,也要绕开发白老人,影片以这样调侃的方式,将年老者的尴尬摆在了观众面前。而让娜去挑选棺木时,看到清一色的沉重色调,让生性活泼、外形保持靓丽的她不满,那些沉闷的色彩,仿佛意味着年老衰亡就将和一切明朗鲜亮的事物无缘似的。
本片显然不是简单的吐槽年老将死者的弱势和悲凉,它以诙谐幽默的喜剧方式、轻松愉快的基调、细致精妙的手法,带来了一个老年生活共同体式的故事,好似一种养老模式的实施和观摩,在剧情行进间,还不断给出乐观积极的启示——垂垂暮年也可以尽可能快乐地度过余生,只要你愿意。
单看影片的海报,很多观众或许会想起那部英国影片《最好的玛丽戈德涉外饭店》,不过,这部法片的人物设定和剧情安排更为自然,有着典型的法片小品明丽通透的风格,之前多是拍摄纪录片的导演罗贝林,将影片整体呈现的轻松精巧,幽默风趣,温馨感人。影片的阵容不容小视,影帝影后云集,表演丝丝入扣,年纪奔八十的简·芳达依旧风采迷人,五位主演的年龄加起来几乎到400岁,相较之下,《再见列宁》中的丹尼尔·布尔赫饰演的课题研究者则年轻得犹如孩子了。
在生命的终端,想要优雅的老去、死去像是个极致的梦,然而有个性的让娜做到了,她的葬礼符合她的性格和做派,粉紫色的棺木替代了沉重色,她要求亲友们不要哭泣,围着她的棺木喝酒,甚至可以把酒杯放在她的棺盖上,且要在她下葬前离开……
柏瑞尔·马卡姆说:“可能你过完自己的一生,到最后却发现了解别人胜过了解你自己。”让娜显然知道如何让她的朋友们远离悲伤,然而她的那个患有健忘症的丈夫阿尔伯特却不在她的“可控”范围内,在她死后,阿尔伯特还是每天习惯性地寻找她,朋友们不忍心告之实情,只好陪伴着,边呼唤让娜的名字边寻找…
此时,伊坂幸太郎的话显得哀伤而真实——“无论共有的时间有多长,消失的时候,总是各走各的,孤身一人。”
(杂志约稿)
http://nicolew.blog.hexun.com/89707786_d.html 2 ) 我们终将老去
当我们老去,我们要如何生活?25岁的我,从来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在这个年龄,不管我愿不愿意,初出校园的稚气已经褪去,被社会被现实裹挟着跌跌撞撞地前行。整天为了生计奔波,还谈不上建立自己的事业;爱情成了一件奢侈品,人生的伴侣还不知道在哪个角落待着。我也知道,我们终将老去,会面临一系列让人后怕的问题。但是双眼只是被目前的境况遮挡,无暇去想想若干年后,垂垂老矣之时,我们将如何生活。
周末的黄昏,刚刚睡醒,刷朋友圈时,看到一个朋友分享了这部电影——《如果我们生活在一起》。闲来无事,就开始看了下去。
简单地概括,这是三个老男人、两个老女人和一个年轻人故事。(原谅我这么直白,为了描述方便嘛,有一天我也会成为老女人的,哈哈)。克劳德——一个患有心脏病却还时时想着出去风流的老头儿。让娜——一个患有重病,却刻意隐瞒丈夫,不愿接受手术,乐观优雅的老淑女。阿尔伯特——让娜的丈夫,患有健忘症,会随时在备忘录上记录上每天的生活,但健忘的毛病还是时时让人抓狂。安妮——为了能多见见孩子们,固执地要在花园中建一个露天游泳池,和丈夫常常为了小事争吵。让——安妮的丈夫,一个天生的活动家,最初便是他提出了五个朋友一起生活的想法。德克——一个博士生,为了自己的课题研究老年人的生活,和他们住在了一起,照顾他们的起居。
影片里,让娜随口的一句话引人深思:真奇怪,我们千算万算,从车子到房子都投了保险,甚至买了人寿保险,可我们对晚年毫无准备,我们最后几年到底该做些什么?影片里的各种小细节,让我觉得衰老真的是件很可怕的事情——记忆衰退(像阿尔伯特那样得了健忘症就更可怜了)、行动迟缓(克劳德洗澡里躺在浴缸里没法儿动,只好求助德克帮他拿洗发水,看了实在是心酸)、儿女淡漠(让娜深知,如果自己离去,女儿是不愿照顾阿尔伯特的,所以她也非常赞同五个人一起生活;克劳德的儿子还算爱他,但是却要把他送到他痛恨的养老院去)……四个人去养老院探望克劳德,看到了养老院老人的各种惨状(目光呆滞、百无聊赖、被看护粗暴对待等等),下定决心搬到一起住。四个人推着行李,像劫持一般地将坐在轮椅上的克劳德带离了养老院,场面实在是温馨又搞笑,难忘克劳德脸上洋溢着的孩子般的笑容,有这么一群可爱的朋友相伴到老,实在是一种幸福。
生活在一起却并不是那么简单,所有的小怪癖和小秘密,都在同一个屋檐下展露无遗。健忘症的阿尔伯特洗澡时忘了关水龙头,让安妮的房子整个被淹。已经七十多岁的克劳德还想着让德克帮他弄到伟哥好出去寻欢作。同住一个屋檐下,克劳德还和年轻时的情人——安妮和让娜隐秘地调情……当阿尔伯特无意中发现,四十多年前,克劳德和让娜、安妮都有过外遇,健忘的他愤怒地把这件事情记在了备忘录中,纠结之中,他还是告诉了让,安妮曾在年轻时背叛过他。但最终还是撕掉了那页纸,告诉自己,他不想记得这件事。晚上,老友们一起在还未建成的泳池中吃晚餐,矛盾终于爆发,愤怒、争执、博斗过后,还是和解了。两个女人躺在床上聊天,惊讶地发现年轻的时候,克劳德曾同时和她们两个人保持情人关系,却也只是淡淡地感叹了一句,他精力可真旺盛。三个老男人,握手,拥抱,一笑泯恩仇。也许这便是岁月和友情的魔力,那些在年轻时看来不可饶恕不能容忍的事情,在年老时,都幻化为一阵风轻轻散去。
让娜最早地离去了,葬礼和她想像中的一样:在一行黑衣人中间,我梦到一個粉红色的棺材,别哭的太凶,我好好生活过。想哄我开心就来我的棺材旁边喝香槟吧,你们尽管可以把杯子放在上面,我不给你们订什么规矩,我只希望你們能在我下葬之前离开,这时候我希望你们已经入席并准备美餐一顿,还有別忘了在夏日炎炎時到我的花架下乘凉。
电影的结局,泳池终于建成,如安妮希望的那样,孩子们都涌入家中相聚,但是她却感叹,实在是不想再举办一次了。也许这便是生活,孜孜追求,得到的那一刻,却发现并非自己想像中的那么美好。让娜临终前还不忘雇了一个大胸美女来和德克一起工作,她这是有心成全德克的喜好吧(喜欢大胸的异国风情妹子)。
结尾处,健忘的阿尔伯特根本不记得让娜已经离世这件事,焦虑地四处寻找让娜。而这几位老友,不忍告诉他事实,跟着他一起来到大街上,大声呼喊着让娜的名字,也许这就是导演想体现的小温馨小浪漫吧。
不管我们愿不愿意,我们终将老去,这是一个无法改变的事实。当我们垂垂老矣,我们将以何面目去度过余生?影片中的老人们还算幸运,有几十年的老友和爱人相伴,有还算富足的生活,聚在一起,打发这无聊的时光。印象最深刻的便是让娜,一直到老都能活得如此优雅迷人,率性而又随意,我又多了一个偶像了。希望当我老去时,不必再为生活奔波,身边也能有爱人老友亲人陪伴,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便是和他们一起慢慢变老。
嗯,好好奋斗吧,还算年轻的菇凉!
3 ) 当他们垂垂老矣
前段时间微博很流行讲闺蜜老了以后见面的画面,你89,我90,见面彼此牵着手问,现在吃得下几碗饭,身体是否还康健;分别时依依不舍,想着可能是最后一次见面。老年问题是很多人随着年华离去都要面临的问题,这部电影的关注点很好,老了是孤独的老去,还是去到敬老院跟各种老人一起生活,亦或者和老年的至交好友生活在一起。电影里一直最活跃的Jane最早逝去也在意料之中,很多人感动于最后一幕在她逝去后,她那位有健忘症的老公Albert一直找Jane,其他朋友不忍心告诉他Jane已经不在了,就跟着他一起找;我更感动的是Jane的葬礼,粉紫色的棺材,旁白用她的声音娓娓的诉说着她期望大家做的事情,比如不要哭,一起围着她的棺材喝酒,甚至可以把酒杯放在她的棺材上,但一定要在她下葬前离开。话语里让人感觉到欧美人对于死亡的接受与淡然。只有一生过得很幸福或者很满足的人才愿意平静的接受死亡吧。相对而言,中国这样淡定的接受的少很多很多,我们老一辈的人总是辛苦一辈子,老来如果子女不孝顺就更加辛苦可怜。
我希望将来我老了,不独居,有老公和朋友陪着。坐着摇椅晒着太阳晃荡晃荡离开。会好幸福吧。哈哈。
4 ) 当我们老了
长假看了一部法国电影《如果我们生活在一起》,非常的有意思。讲述的是5个老年人,居住在一起。他们都是超过40年的老朋友。
对于衰老和死亡,到底应该怎么面对呢?不同文化不同国度的老年人,想法会一样吗?
每个人的人生,从来不会有完全同样的境遇。所以,人们能够做到互相理解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现在这个时代,人们越来越不愿意进入一个集体。大家越来越注重自我的独立性。平时生活中的交集是越来越少的,更别说公共生活了。而共同居住,似乎让自己裸露在别人的面前。这是需要勇气的一件事。
而到了晚年,退休了,衰老了,儿女成年了,该怎么生活?就像电影中简方达说的:“我给车子、房子都买了保险,给自己买了寿险,却忘记了晚年,不知道该如何度过晚年。”
在我们的国度,家庭连接得比较紧密。更别说,很大一部分老年人实际上是和子女生活在一起的,还得帮子女带孩子呢。这样说来,他们并未有独立的空间来面对自己的晚年。
欧美的老年人,或者,只是说这部电影里的五个老人。他们没有和子女生活在一起。独居的克劳德是个摄影师,丧偶,有儿子,但没有同住。儿子经历了丧母,其实也时时为老父担心,但是他的方式是提议送克劳德入养老院。克劳德本人对这个提议一贯是拒绝的。
然而,人老了,仿佛很多事情由不得自己做主了。克劳德因为心脏问题住院了,然后被转到了养老院。养老院里都是垂垂老矣的面孔,即使克劳德这样不服老的人(他的心脏病是在招妓的时候患病的),那些人在他的照片里也只有垂死之相。
他的朋友阿尔伯特与让·娜夫妇,社会活动家让和安妮夫妇与他相识超过40年。在一个周日,去养老院看望克劳德的时候,发现他的惨状,于是收行李的收行李,堵门的堵门,拿着他的行李推着他的轮椅,直接把他从养老院里偷出来了。
顺理成章的,住到了让和安妮的家。为了互相陪伴和互相照应,让娜决定和患老年痴呆症的阿尔伯特也搬过去一起生活。
阿尔伯特与让·娜养了一条狗。阿尔伯特患了老年痴呆症,经常记不住是否遛了狗。而他的老伴得了肿瘤,却把消息隐瞒了下来,坦然的跑去棺材店订制棺材。阿尔伯特在一次遛狗的时候摔倒了,进了医院。他的女儿直接把狗送进了宠物收容所。恢复出院之后,克劳德和让为了逗老友开心,去狗狗收容所把狗狗奥斯卡接了回来。但是老人们腿脚不灵便,于是让娜雇了人类学博士生丹尼尔给帮忙遛狗。
让和安妮会发生争吵,因为安妮总想着让孩子们多多回来。听克劳德说建一个游泳池,孩子们会喜欢,她真的偷偷去看游泳池,然后自己回来在院子里测量。直到挖掘机开进园子来挖掉了让的菜地。
每个人都用自己的方式对抗着衰老。即使老去,白发飘飘,也依然会有自己的乐趣,比如克劳德对性的执着,让年轻的丹尼尔给他买伟哥;而阿尔伯特,用笔记本对抗他的健忘,把一切都写下来;让娜回避着她的疾病,仿佛并不存在;安妮固执的在凋敝的院子里挖出一个巨大的游泳池,只为了能多多看到孙子们;让,尽量的帮助他的朋友们,为街头的妇女和儿童呐喊,仿佛并未老去……
然而,随着时光的流逝,生命必然会走到尽头。让娜平静的病倒,生命随之终结。即使,那么优雅那么美的让娜,也无力抗争自然的规律。
她选了一副粉红色的棺材,遗言说希望大家来参加她的葬礼是快乐的,可以喝酒,可以把酒杯放在她的棺材上,不等结束就离去……
最早离开的人,其实可以最少经历丧失终生伴侣的痛苦吧。所以,从某个角度来说,她是可以快乐的。即使,她曾担忧着阿尔伯特:没有我,他可怎么办啊?
最后和老朋友们共同生活,很大一部分,让她的心放下了。
影片的最后,健忘的阿尔伯特四处寻找让娜,而其他三位不忍告诉他真相,也去帮他寻找,四个白发老人,步履蹒跚的在大街上寻找已经消失的爱人、朋友……
我的好朋友也曾跟我说,等我们老了,就一起生活。
说起来很美好,只是,最后到底会怎么样,谁也不知道啊。
生命是脆弱的。漫长的岁月中,最后,我们还会像现在这样吗?友情能随着岁月一样绵长悠远吗?
不确定的事情太多。
就像未知的未来。就像我的死亡焦虑。我能够想象到最远的未来,就是40岁的时候,我也许会死去。
但是,有了孩子以后,又想,这样她会太早经历丧亲之痛,也许需要活得更久一点。
只是,当我老了,孩子会愿意和我生活在一起吗?还有朋友吗?还是会一个人孤独的对抗着生命的终结呢?
当你老了,会是什么样呢?你会想象吗?
5 ) 老年生活怎么过
《如果我们生活在一起》讲述了三个家庭(二个半家庭)的老年人故事,这在当今老龄化的时代,这个话题很有意义。看了几部电影,包括自己去养老院的经历,觉得养老院真不是个好去处,要实在没有办法的人才去,如失去行动能力了,最好是居家养老,如果是夫妻两个都健在,相互有个照应,还好,如果 一个先走了(往往说先走的人是幸福的),那留下来的人是孤独的,子女孝顺还好,如果很优秀的在国外、外地,那出了什么问题都无人知晓,所以有日本老人死在公寓里,要发臭了,别人才知道。这样的事很快就会在我们身边发生,随着独身、宅家等现象越来越多以后。
怎么才是好的养老办法,其中一个就像电影里的合居,几家人住在一起相互照应,当然需要是相互了解的,性格脾气、生活习惯差不多的,也会有摩擦,不和谐,这都是肯定的,还有一定要有足够的资金支撑,以后真的会养老也养不起。
法国人是浪漫的,朋友妻不可欺在他们那里是没有禁忌的,其中一个没结婚的男子和一个朋友妻周二相聚,和一个朋友妻周四开房,还保留着情书。到老了还要风流,好在法国卖春是合法的,同样老年人的性也是探讨的话题。
6 ) 嬉皮不死
3.5
前70分钟可以称之为拯救力比多。一直风流倜傥患心脏病的色老头克劳德利用布鲁赫的身份买伟哥只为了上一次软妹。一直对丈夫隐瞒自己病重的简方达循循善诱到她家帮忙的布鲁赫 :你打算在论文探讨老人性生活吗?比如我和我丈夫之间?布鲁赫 (略害羞):不知道。简方达(一下来劲头):你缺乏原始数据!布:这有些尴尬。简:我跟他极少做爱,经常自慰。
最后十分钟尽显嬉皮本色:克劳德40年前同时上过Geraldine Chaplin和简方达被曝光后,被蒙在鼓里多年的好友让差点反目成仇,一夜过后,三个老男人一笑泯恩仇,令人感怀这是怎样的友情。
7 ) 把香槟放在我的棺材上
法语片「如果我们生活在一起」,And if we all lived together, old friends, new housemates.
会想起电影「涉外大饭店」,前者是英式喜剧,这一部是法式喜剧。喜剧的背衬,讲的却是生老病死。西方和东方,有着不同的生死观。什么是观?是观察,是观照,是观点。一切都是无常不确定的,而唯一确定的就是:我们都要死。而对于死亡,只分两种:有准备和没有准备。准备,不是指买寿衣买棺材买墓地,是心的准备:是否准备好随时迎接无常到来,勇敢地走那一条最孤独的路。
全片铺满了老戏骨:简·方达、杰拉丁·卓别林、皮埃尔·里夏尔等。唯一的小鲜肉丹尼尔·布鲁赫Daniel Brühl也不凡,他的作品有「再见列宁」,还有我喜欢的、和朱迪·丹奇 Judi Dench 和玛吉·史密斯 Maggie Smith 演对手戏的Ladies in Lavender。
两场戏最令人回味,如图展示:①让娜的葬礼。台词足以法式优美。唯有渐渐失去记忆的让娜的丈夫阿尔伯特没有穿黑衣,这个细节值得品味,为后文有许多铺垫。由此可知,好作品,就是以细节取胜,好电影,是以余味定输赢。②电影结尾:阿尔伯特忘记妻子让娜去世了,要去找她。老朋友和新朋友一起和他去寻找。大家声声地大声呼喊让娜的名字,怀念自己的朋友,和她做永恒的灵魂的交流。钢琴弹奏的旋律缓缓,接着是大提琴如泣如诉,弦乐合奏,音乐和画面整合。望着他们的背影,在心里和他们一起呼喊。
结尾妥妥地看哭了💦如果我老了,怎么办?TT
老来俏
喜欢听珍珍说法语~
★★★☆
如过我们老了
ww,片尾不禁也喊了出口。你知道我在找你吗?谢谢你,成全了我的回忆和所有的思念,也是我坚守下去的信仰。ww
老着老着就死了。
我现在真有在想老时会是怎样
Pierre Richard est un amour
这是部有意思的电影,一个老花花公子和被他戴了绿帽的两个老朋友,以及他两的老婆同时也是他前情妇的晚年同居故事!真实有趣、从容淡定。不得不佩服法国电影的特立独行和市场的成熟。
“当夏日炎炎时,你们要来我的花架下乘乘凉啊。”
爱是永恒。
意义大于内容的作品,不仅仅是老龄化,也关乎那一代人的生活态度。
只有一个人爱你那朝圣者的灵魂,爱你衰老了的脸上痛苦的皱纹
丹尼尔小甜甜【
近年来的关于老年人群体的电影真是不错,信手拈来就是故事,处处都是内涵啊。如果我打算要老了,真该找些这样老来住在一起的朋友。
养老院和结尾大家一起出门找让娜的那段好感人。
进电影院,发现都是中老年人,虽然其实就是针对老年人的老年电影,但法国浓郁气息存托下的搞笑,玫瑰色棺材的悲伤,5个老年人加一个博士生生活在一起的各种点滴,都非常温情。亮灯的时候,好多妇女有感而泣。
主题很好。没拍好。
这大概是我们梦想中的老年生活吧。 人到暮年,最后几年该怎么过。 发现让娜跟克劳德的外遇,纠结再三把那页纸撕掉选择遗忘。 让娜去世之后,所有人帮他一起找让娜的片段,好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