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在歌舞片发展早期拍摄的影片,堪称是当时最为奢华的好莱坞巨制。影片由后来被誉为“爵士之王”的保罗·怀特曼领衔主演,还请到了一众歌舞名手。片中的内容取自百老汇的经典演出,通过名家和管弦乐队的出色演绎,为观众感受爵士年代风情提供了一次珍贵的机会。影片在当年获得了奥斯卡最佳艺术指导奖。2013年,它还被美国国会图书馆列入国家电影目录。
跳着看完了,没字幕啊没字幕,看不懂啊看不懂,其实也没剧情,technicolor效果不错,纯粹是歌舞集锦片,这就是revue吗,大场面,带制作,当时的电影新技术的荟萃(卡通、有声、彩色…)体现好莱坞的工业水准,1930年真是太强了,当时的中国还在拍什么呢
万万没想到能在大银幕再看一次,虽然是早期形态的杂锦歌舞片,但是1933新型歌舞片的确与之看出了一脉相承的痕迹(摇臂、全俯、团体操),万花筒、镜像、旋转镜头有点纯影像的感觉,挺不错的,就是有些段子限于时代和文化的隔阂而理解不了。1930年正是大萧条刚开始不久的时候,片中的红男绿女却在唱着“黎明之歌”,彰显了歌舞片的造梦作用,使人逃避现实。
另外,这片子放到现在的好莱坞,得是反政治正确的吧,黑人几乎没戏份,被物化和凝视的女性,白人男性占有主导地位并炫耀自己的地位,近百年后,风水轮流转,让人唏嘘。
youtube有资源,但是画质和饱和度远远比不上银幕的修复版。怀疑放映的这个版本也是好几个拷贝拼接出来的吧,画质很不一样。这可不是第一部有声电影哦,《the jazz singer》的另一个译名太糊弄人了
红绿配永恒经典 那个时代的演员没有整容味 一个个都很鲜活 大腿舞是出水芙蓉的灵感之源吧 独舞男演员那个妖娆身姿 仿佛全身无骨 搭配着阔腿裤 那叫个销魂曼妙 中间小剧场对那个女秘书辞职格外印象深 好梗 新娘婚纱章节每件礼服放现在简直都是妥妥的奢牌高定 男子三重唱声部分工鲜明 相得益彰 最后点题美利坚大熔炉 不管是音乐文化还是族裔 非常精彩 这居然是90年前拍摄的 各种意义上的不可思议 有幸赏鉴 很是开心
#SIFF2020 非常热闹!melting pot也是绝了哈哈哈 默片的视觉与narrative(比如微缩stage/keyhole/独角喜剧)完美叠加在了收获声色的喜悦里 大家的橙色腮红好抢戏哈哈
确实不太“电影”,本质还是借用了大量其它艺术媒介“拐杖”的产物,但色彩运用相对具有先进性(虽然整体审美不太行),有一个单场戏的置景目测被昆汀抄到了《杀死比尔》里
动画好有趣,各个歌舞片段,错落有致,动静相宜。
不得不感叹以前的电影人创意十足,场景道具,剪辑变化。有个片段是把墙上的画画换成另一个场景的唱段,结合当时的科技发展来看,看得惊呆了。月亮上的脸不知道是不是致敬梅里哀,确实都是用传统方式讲只能想象的效果实际表现出来。在鼓上跳舞那段,一个光影效果就赛过多少五毛特效。看得开心~!
仅作为Jazz Age时代记录的历史参考,纸醉金迷之外没有艺术价值,除了歌舞杂耍和华丽舞美服装之外没有意义。放在现在就是个集齐各种流行元素但没什么内容的流量电影。
创意目不暇接、服化道奢华至极的视听盛宴。以及《蓝色狂想曲》一段都是绿色,是修复的问题吗?人偶舞那段看得目瞪口呆 @siff的4K修复版
0303Séance présentée par Jean-Pierre Verscheure.Restauré par Universal à partir du négatif caméra original Technicolor bichrome numérisé en 4K et du négatif son original.后Master Class Wes Anderson
仅剩历史价值。没有主线剧情,只是吹拉弹唱、跳舞、滑稽短剧的合集,英文定义是Revue。开头有影史第一个彩色动画段落。Technicolor红绿双色技术的有声片。基本就是把摄影机拍摄爵士乐团的各种舞台表演。有一小段恶搞同年电影《西线无战事》All Quiet on the Western Front ,叫做《东线很乱战》All Noisy on the Eastern Front
SIFF23 第3场 看完这部电影,终于意识到为什么歌舞秀、杂耍秀最终会进化成音乐剧了,因为没有剧情会很无聊。长时间的歌舞杂耍,哪怕有明星领衔,哪怕有叹为观止的舞蹈技巧,哪怕歌曲都很动听,还有奢华至极的服装,最后特别壮观的各国风情歌舞秀,依然必须要插科打诨来调剂。即便如此,还是会审美疲劳。最后那个逼真的“熔炉”,真的很搞笑。其实都是“改良”后适应美国人口味的异域风情。最搞笑整个电影只有一位黑人,一个小女孩,而这部电影叫爵士之王。1930年的时代,屡次调侃一下妇女的忠诚在当时并不是大问题,但老是类似笑话就不那么好笑了。不知道这部电影是不是用1930年最先进的电影技术拍摄出来的,无厘头的音乐动画片、鬼影/重影、微缩舞台。
被睡不醒姑娘的“睡梦罗汉腿”和Al Norman的“无敌鸳鸯棉花腿”两段惊呆,其他大都是置景奇观。当然,那个钢琴舞台也是超赞!
B/72|按照标准的话,这部影片怕是不能被称为“电影”,而是一场“爵士歌曲秀”。但其中的小段子和小动画还是很有意思~歌舞也很美~很适合午后这个时间段看了,因为没有剧情所以可以配着欢快的爵士乐放心大胆地打一个瞌睡~#2020SIFF#
好有创意!虽然看久了有点腻。喜欢wink的月亮,驴,打气筒演奏,在微缩城市上跳舞,melting pot。还是带有政治不正确,女性还有eurocentrism。然后!!!一定要吐槽2020.7.28晚9点艺海剧院7排14/18座的2个低素质儿童,不仅迟到还玩手机,不仅玩手机制止了还不道歉,不仅不道歉还聊天。瞟了一眼其中那个男的好像也不年轻了,怎么还这么没素质。难道不晓得对于很多人来说,一辈子只有一次在大屏幕上看的机会吗,自私至极!!
Whiteman的剪贴簿,尺度(Scale)的伸缩带来惊奇。像综艺、舞蹈、杂技、魔术、戏剧、好莱坞电影配乐、演唱会、MV和奥运会开幕式杂糅而成的「爵士」电影。
#Siff2020# 早期好莱坞巨制,与其说是大场面的影像,不如说是舞台记录的一种突破,灯光音效及谐趣转场值得一看,100分钟的歌舞穿梭,最深刻的,却是整齐划一的白皙大腿,踢过裙摆,也挑动神经。
为了这部电影充了vpn年费,到youtube看的,没有字幕,主要来听歌。音乐和舞美都没得说,那时候的爵士乐,像阿布说的,卡普斯丁这类的罗格泰姆音乐家是很想做古典的音乐的,在影片中贵族女性的唱歌部分尤其如此,音调很偏向于古典的歌剧,唱腔则趋于扁平和流行。此外,这是迎接大摇摆时代来临的作品,还没有摆脱罗格泰姆的“妓院”风格,时常卖弄风骚,难怪在30年代号称“东方巴黎”的上海迎来了中国的歌舞厅爵士乐的时候,为其作曲的中国流行音乐第一人黎锦晖会被打为黄色歌曲,这也使中国的爵士乐承受长久的污名。最终后果就是在建国后的几十年间,中国流行音乐发展停滞,连续被香港和台湾甩在后头,直到90年代才慢慢复苏。如今仍然落后于日韩甚至泰国印尼之后。
如果只看剧情(其实无剧情)最多给7分,但是艺术层面,服装,视效,编排实在太出色了,脑洞大开。Rosse凭此获得第三届奥斯卡最佳艺术指导实至名归。借助4k修复,这部1930年影片的画面着实娇艳欲滴。不过正如那个爵士年代早已离我们远去,还有多少无数影片被封存在影史中等待我们重新发掘?2020/7/30上影节影城1厅,4k修复版,大荧幕二刷,7.8分大屏幕的效果实在比前年看的CC蓝光好很多,略微浮夸的设计无不体现了早期电影人的创意,随着这两年对好莱坞早期歌舞片的管窥,《爵士之王》的非洲人光影和舞蹈编排也让我想起阿斯泰尔和伯克利呢
siff 看的4k修复 满满的感动 我真的无敌喜欢歌舞片了 华丽丽大场景 华丽丽大服装 全程歌舞串烧
美利坚爵士联欢晚会。歌舞非常棒,中间穿插小笑话演出。这个找不到资源,买了cc蓝光感觉不错,看得出非常难修复。红绿双色,好多人都红扑扑脸蛋,绿眼珠。
不想说美国春晚,更像是东方歌舞团(这遥远的名字)。1930年代的特效更让现代人赞叹的是脑洞,以及为实现脑洞砸下大手笔旋转升降的棚拍舞台。开场就是迪士尼风的影史第一段彩色动画,音效与画面节奏完美配合。以为蓝色狂想曲已经是压轴了,没想到还有大熔炉。东线无战事好好笑。
彻底奇观娱乐化的极致,各种纯粹影像狂欢的想象乱飞,双色拍摄的色彩实在太迷人,修复版各种质量底片甚至用照片拼接来还原出原始样貌甚至还加了一份感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