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东郭与彼得
东郭先生把狼放走,却遭狼反噬;彼得放狼归山,却安然无恙;同样是放狼,为何结局有如此不同?东郭完全不了解或者有选择性的不考虑狼的本性,出于无原则的恻隐和怜悯,在没有对狼性进行有力约束的情况下,盲目放狼,当然自取灭亡;那东郭如果变聪明了,在放狼之前,拳脚相加,把狼胖揍一番,并且言语严加警告,对狼吼道:“勿谓言之不预”,然后把狼放出,东郭因此会安全吗?答案是不会,而且狼因此会被激怒,释放后,会进行更为疯狂的撕咬。对狼的驯服,不是棍棒相加,也不是镣铐加身,而是用你的智慧、力量、勇气与它一决高下,击败它,捕获它,让他心悦诚服,它才能真正屈服于你的脚下,这就是彼得放狼而能自保的原因。但彼得为何要放狼?这来源于他对生命的热爱和对自由的尊重,还有血液里流淌的满满自信,这是胜利者的自信,也是王者的风范!而最终拯救世界的,我相信就是这种大爱!
2 ) 充满了象征和阴暗甚至有点恐怕的色彩
根据Prokofiev同名交响童话改编的<彼得与狼>,是2008奥斯卡最佳动漫奖得主。
Prokofiev 的<彼得与狼>,情节其实相当简单,少先队员(中国里都译成少先队员?)彼得被严格的祖父监管得很严,不能出去外面玩。在一次逃出去玩的过程中,彼得的朋友鸭子被凶残的狼吃掉了,善良勇敢的彼得逮住了狼,最后猎人把狼带走了。
而英国导演这次的改编,可谓是彻底的改头换面了。没有原著的轻松诙谐,而是充满了象征和阴暗甚至有点恐怕的色彩。而且其结局也作了微妙有趣的改动。原著里狼被逮住带走后故事就结束了。但这个动漫版本,把狼逮住后祖父把它带到镇上要卖掉。彼得看着狰狞的屠夫、贪婪的祖父,还有狼充满无奈哀怨的眼神,作出了一个惊人却合理的举动--把狼放走了。
对于这种改动的分析是多种多样的。比较扯的是什么保护动物的主张啦之类的,比较靠谱的说法是体现影片对自由追求与渴望的主旨--无论是小鸟对飞翔的追求、彼得对外面世界的渴望,还是狼对自由生活的天然要求,都体现着自由之于生命是如此之珍贵如此之不可或缺。
这也许就是这部动漫的主题吧。但闲着没事干的我却没头没脑地想到了它的另一层可能的含义。
在斯大林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教条下,原著的人物当然非常合理地被赋予各种象征意义。比如,彼得当然会被解释为先进的革命阶级;祖父和猫则被认为是落后保守和贪婪愚昧的旧皇权的象征;而狼则被赋予邪恶腐败的资产阶级的缩影。故事的结局当然就是革命阶级冲破旧政权的束缚,并最终打败资产阶级。
由生活在资产阶级的"低俗"文艺人改编的动漫呢?彼得这位“先进的”少先队员被改得阴暗古怪,而且最后竟放走了“穷凶极恶”的狼!(其实彼得最终变成了“狼“了,请细看宣传海报。)这不是在宣传资产阶级的合理性么?(狼吃鸭子只是顺应自然,而人类逮捕狼则是对自然定律的破坏)不是在鼓冲资产阶级最终将取得胜利么?(彼得变成了狼)
也许导演的这种改动纯粹是艺术上的需要,根本没考虑任何政治暗喻。但这些不经意为之的创作行为中,不是更能表露出隐藏于作者心中的不敢明言的思想么?柏林墙是经已倒塌了,但铁幕曾经存在所带来的影响,真的能消失么?
唉,是我多想了,根本没这回事……
3 ) 喜欢这个彼得
由未来,回到当下。
《彼得与狼》,其实是苏联作曲家普罗柯菲耶夫为孩子们创作的一部交响童话,与我同龄或比我年长的人,都应该听过。
电影由此改编,主旨却大相径庭。童话中,狼是绝对的反派,机智勇敢的彼得,最终抓到了它。短片中,狼继续凶狠,但更残忍的是士兵,向往自由的彼得,最终放走了狼。前者生动活泼,后者充满张力;前者社会主义,后者人性主义。
这部电影,获得了第80届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制片人Hugh Welchman,年轻、英俊,在《玫瑰人生》中他还担任了视效管理。
4 ) 彼得与狼的和解
彼得被欺负
彼得被爷爷关在院子里
彼得唯一的伙伴——鹅被狼吃掉
彼得打败了狼
彼得和爷爷把狼带到市区换钱
彼得威风凛凛
彼得羞辱了欺负他的两个兵
彼得看了一眼仍在谈价钱的爷爷
彼得放走了狼
我相信这部动画片所要表现的并不是什么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动物论,物种平等说等等不知所云的连国产动画片也能说的头头是道的主题。
我们纠结着彼得放走了狼,纠结着狼温顺地与他并肩同行,纠结着他们先深情地对望才各奔东西。还纠结着海报里彼得拼接的是狼的影子。
狼激发了彼得,也唤醒了彼得。他所向往的世外桃源彻底幻灭。原来无论人类社会还是动物世界都有它的弱肉强食冷酷残忍无法逃遁永恒不变。只有站起来,站到高点;只有迎上去,迎面危难。否则只能躲在篱笆背后,只能缩在垃圾桶里。
他可以做到,在与狼交锋的绝境中他意识到,他可以。他可以春风得意可以威风凛凛可以光彩夺目可以焕然一新——但不变的,仍是爷爷苦涩的眼神,不变的是捉襟见肘勉强度日的生计艰辛。
他看见了世界,他认识了自己,他发觉了相似,也找到了狼与欺负他的那两个人的差异。
他还那二人以羞辱。
他放走了狼。
P.S. 当初对这个片子感兴趣是因为介绍上说它的配乐很赞,由于没有任何台词,所以每个角色都用一种乐器扮演。但是,在看的时候,由于人物制作简直太逼真了,表情神态动作超级细腻丰富栩栩如生,加之深夜看时把音量调小,因为完全忽略了配乐…orz…
http://coldenjoy.blogbus.com/logs/32485364.html 5 ) old-school stop-motion
彼得住在乡下,与压抑的祖父一起生活。他在镇上不受欢迎,唯一的朋友似乎是他的鸭子。有一天,彼得的祖父把他带到外面的冰面上玩,并把他锁在屋子里,当狼来的时候,鸭子没有受到保护。彼得目睹了他的朋友死在狼的嘴里,他开始用一个致命而危险的计划立即进行报复。
在这个著名故事的更新中,我们发现自己处在一个现代(但也是古代)的环境中,感觉像是在东欧。故事讲得很好,很好地结合了关于小男孩彼得的问题和他在整个影片中经历的各种情感。虽然它很短,但却很吸引人,也很有趣,我发现所有的故事都很容易看,也很愉快。情节很容易理解,但会为年龄较大的青少年提供思考的素材。动画方面,这部电影看起来很不错。有些观众会抱怨影片的外观被冲淡了,看起来很压抑,但对我来说,这是一个优势,因为它使感人的幸福时刻更加突出,但更重要的是给整个影片带来了一个很好的优势,我认为这很有效,吸引了我。
这也适合彼得这个角色,因为在这里他目光呆滞,心力交瘁,但仍有火花在里面。这是一个有趣的角色,无声的 "剧本 "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当然,这更多的是与动画师的技能有关,因为他们用定格动画的方式展现了很多东西。它确实缺乏现代儿童观众所习惯的流畅性,但它更适合于影片的粗糙、暗淡的感觉,而且,尽管我说过不 "流畅",它在整个过程中看起来很好。音乐也很好,与任何个别场景的情绪相匹配,并在需要时很好地转换,正如另一位评论家所评论的那样,这是让儿童进入这种类型的音乐的一个好方法。
总的来说,这是一部引人入胜、令人愉快的著名故事的动画片。它有一个伟大的暗淡气氛,一个强大的故事和中心人物。在2006年圣诞节期间放映,它被证明是一个受欢迎的突破,远离了大量生产的动画片和简单的令人厌恶的信息,如果你有机会,值得一看。
6 ) 不浪费每一个像素、每一个音符
固执的老人、顽皮的孩子、断翅的鸟、天真的鸭子、慵懒的猫、狡猾的狼……
这些只是一些简单的定语概括,当看完片子之后会发现勇敢的彼得,孩子的不作恶,猫在危机时刻的贪婪,鸟儿对天空的向往,最后你会发现狼并不是邪恶的,那些定语只是我们强加给他们的吧。
这部片子可以引起人对于生命的思考,制作精良,没有浪费每一个像素……
当然,这也与音乐《彼得与狼》的伟大有关,影片出字幕的时候没有一点声音,一个音符都没有浪费……
7 ) 人与动物
彼得的形象设计得和一个拥有超能力的少年一样。当他和狼对视的时候,纯真而复杂得让人不寒而栗。
狼就那么活生生地把与彼得朝夕相伴鸭子吞掉了。彼得咬着自己的手背足足呆了10秒钟。10秒后,复仇开始。
要杀掉一只动物,人类——无论是成人或是孩童,都觉得是举手之劳,何况是一个残害自己至爱的动物,更是有充分的行凶理由。但是彼得最后把狼放走了。他的报复最后实施在了那两个曾经嘲笑捉弄他的士兵身上。
彼得与狼至于人与动物。
这个还好。
這個做的也太好了吧。除了劇情有點古怪以外。
en..mixed feeling
真好,节奏掌握有意思。表情动作很细很真。环境也很棒!故事也很有意思。
部分情节改动,结局不同。(傻鸟=长笛,瘦鸭=双簧管,肥猫=单簧管,饿狼=三只圆号,Peter=弦乐,爷爷=巴松,猎人=低音鼓) 原版的仁慈是不杀、关动物园,现在与时俱进了,直接放生。还听过一个版本的鸭子没死。童话是编来教化娱乐小孩的,所谓寓教于乐,大人们依自己的意思随便编咯~
塑料感十足
又是一个关于成长的故事啊
画面感觉有点CULT
两个家伙有一样的眼神 狼就是彼得
很精致。
没有语言未必是苍白的
对不起奥斯卡最佳
少先队员彼得之环保版。。。
彼得的眼神做的太赞...简直是如狼一般的少年...技术程面上来讲几乎无敌了...喜欢最后那个幽蓝的月亮...并太同意彼得最后的行为是化解仇恨...个人认为在于他和那匹真正的狼一样渴望自由...其实他和狼...拥有着同样坚毅的灵魂...
因为音乐而产生的剧本,本来就是偏离了本质,没什么值得看的~
其实是两头狼啊,孤独以及自由
这小眼神
定格(逐格)动画、木偶、CG电脑动画
看了评论之后才发现 原来这么内涵、。。。
理解万岁